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格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分析

现代汉语“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分析

现代汉语“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分析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形如“帅呆了”“酷毙了”的结构,这一结构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争议,故导致其研究比较零散且不充分。

本文试从这一结构的组成和特点两方面对其做整体探讨,并对所有能进入这一结构的补语做具体的分类与阐述,希望能弥相关研究的不足。

标签: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一、引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表达结构,如:“好极了”“聪明绝顶”等。

这些结构都是由形容词加一个补语构成,对于这一结构中的补语,本文采用方芳(2006)的称法,把它们称为“极限性程度补语”。

因此把“好极了”“聪明绝顶”等这类结构定义为“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

对于此类结构,现有的研究并不多,刘艳(2008)只探究了形容词加“死”“极”的用法,并侧重于对“VP+死+了”与“VP+极+了”的对比分析;张琴(2010)只讨论了“X得很”的用法,且侧重于“X得很”的句法与语用价值研究。

他们都只针对一两个特例进行解释,并未从类别的角度给这些短语定义一个结构类型,目前几乎没有文章对“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这一类结构做整体性探讨。

本文认为这一结构作为一个紧密结合的短语,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它自身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对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很重要,下面将对此展开讨论。

二、“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的结构组成(一)极限性程度补语的定义及数量所谓“极限性程度补语”,就是指“用于某些谓词性成分(动词和形容词)之后作补语,并且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到达了相当高的程度。

”[1]方芳(2006)认为极限性程度补语有35个,而蔡丽(2011)则认为能作程度补语的词有43个。

通过比较,两人共同认可的程度补语词有30个。

除此之外,方芳(2006)认为“死死、难受、呆、毙、高”这5个词可以作程度补语,蔡丽(2011)认为“很、多、疯、傻、蒙、去了、不堪、够瞧的、凶、可以、惊人、离谱、什么似的”这13个词也可算作程度补语。

现代汉语程度补语

现代汉语程度补语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习得复杂程度补 语,如“像……一样”、“比……还”等 。
抽象程度补语
青少年时期,儿童开始习得更多抽象程度 补语,如“过分”、“出格”等。
程度补语的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
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程度补语 的用法和意义。
对比教学
对比不同程度补语的语义和用法,帮助学生 掌握其细微差别。
和语境适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某些情况下,程度补语还可以放 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对主 语或宾语的评价或描述。例如:“ 他这个人其实还不错”(程度补语 表示评价)。
程度补语的语义构成
程度补语在语义上主要表示对动作、性质或状态的量的评价或描述,即从程度上对它们进行补充说明 。
程度补语所表达的程度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客观的程度补语表达的是事物本身的客观程度 ,主观的程度补语表达的是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程度补语的性质
位置
01
程度补语通常放在中心动词后面,但也可以放在句末
或其他位置。
形式
02 程度补语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
要灵活运用。
语义
03
程度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或结果,对整个
句子的意思进行补充说明。
程度补语的范围
01
程度补语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动词,包括状态动词、
动作动词、变化动词等。
VS
状态补语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或程度,通常由“ 得”连接。例如:“他跑得很快。”中的 “很快”是状态补语,表示“跑”的结果 。
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
程度补语
如前所述,主要强调动作或状态的程 度的描述。
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的结果。通常以“得”为标 志。例如:“他画得很好。”中的“ 很好”是结果补语,表示“画”的结 果。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在汉语中,形容词可以作为结果补语,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在许多情况下,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本文将考察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的情况。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时,通常放在动词后面,用来描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例如:他用力一推,把门(关/开)上了。

他(喝/吃)了一个苹果。

在这些例子中,“关”和“开”、“喝”和“吃”都是动词,而“上”和“了”是形容词。

这些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描述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在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时,可以使用肯定式。

肯定式的构成是在动词后面加上形容词。

例如:他把这个房间打扫得很干净。

他做的事情很正确。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时,也可以使用否定式。

否定式的构成是在动词前面加上“不”或者“没”,然后在动词后面加上形容词。

例如:他没有把这个计划做好。

他没有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在某些情况下,形容词可以用作结果补语表示一种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动作。

例如:在这些例子中,“高兴”和“累”是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表示主语的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动作。

在比较句中,形容词也可以用作结果补语,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结果。

例如:他写的字比他弟弟的字工整多了。

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甜。

在这两个例子中,“工整”和“甜”是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结果。

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在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可以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在使用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时,需要注意词序、肯定式和否定式的构成以及特殊用法和比较句式的用法。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

我们将简要介绍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研究背景、现状及问题阐述。

接着,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样本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法等。

我们将客观地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并总结研究结论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单音形容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形容词,如“高”、“低”、“快”、“慢”等。

在语法研究中,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代汉语 补语

现代汉语 补语

注意:
这类补语一般由形容词、形容词短语或者形 容词的重叠形式充当。
动词谓语后边有宾语的时候,需要重复动词 或者把宾语放到动词谓语前边。
否定形式是在“得”后用“不”。
格式:
一定句:他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他汉语说得很流利。
汉语他说得很流利。
否定句:他说汉语说得不流利。
他汉语说得不流利。
汉语他说得不流利。
宾语一定要放在动词谓语和结果补语的后边, 而不能放在它们之间。
我没写完作业。 你不写完作业,你就不能看电视。 你一定要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
他没说清楚。 你不说清楚,我就不能帮你。 你一定要说清楚,否则我不能帮你。
否定形式一般用“没”,只有在表示假设或 者强调否定的时候的意愿的时候,可以用 “不”。
现代汉语 补语
定义
补语是附加在动词谓语中心或者形容词谓语 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进行的情况、结果、数 量或者性状的程度的成分。补语经常由形容 词、动词、副词或其他短语充当。按照意义 和结构特点,补语一般分为以下七种:程度 补语、状态补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趋 向补语、数量补语和时间处所补语。
一、程度补语 (一)不带“得”
4)某种状态开始出现,并继续发展。重点是 强调开始出现。——形容词谓语。
动词谓语——动作从过去持续到现在。
V:跑、活、坚持、传、继承……
注意:
形容词谓语后面用“起来”、“下去”、 “下来”都表示继续,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
来到中国以后,她一下子胖起来了。 如果天气再冷下去,这些花儿就要冻死了。 这种减肥茶还是挺有效的,她已经瘦下来了。
写了完作业。 写完了作业。
看了清楚这个字。 看清楚这个字。
谓语中心和补语结合得很紧,中间不能插入 任何成分。

_好_的语法化与主观性[1]

_好_的语法化与主观性[1]
(19)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
“好4”:
(20)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
(21)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
因此可以说,明代时已形成了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好1”、“好2”、“好3”、“好4”共存使用
的局面。
三 “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
范围明显大于“好2”。如例(26)中,“好”只管辖“做一箇摩侯罗儿”,而在例(27)中,“好”则
管辖“孙悟空还去诱他出来”、“我收他”两个小句。从逻辑关系上看,“好2”所在的例(26)
中,后小句“好做一箇摩侯罗儿”承接前小句“这块玉上尖下圆”,二者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可以认为是两个流水句;而“好4”所在的例(27)中,“孙悟空还去诱他出来”与“我好收他”
摇,属性义更为具体的性质形容词“大”成为定语部分的结构和语义的中心,“好”的属性义
弱化从而成为一个程度副词,“好大风”中的“好大”由并列结构重新分析为偏正结构。《现
代汉语词典》在对“好3”进行释义时指出它“经常用于感叹句中”,这种用法上的习惯性有可
能是对其上述历史来源的一种揭示。③
“好1”是说话者对事物的属性的一种评价,如“好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好3”经常
(27)老君道:“孙悟空还去诱他出来,我好收他”。(《西游记》)
“好4”的主观性是:重在揭示说话者所认定的“A”、“B”这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着一种目的关
系。如上例中,“我好收他”不是“孙悟空还去诱他出来”这种行为在事理上的自然结果,而
是说话者认定的“孙悟空还去诱他出来”这个行为的目的所在。
从辖域(scope)⑤上看,“好2”只管辖其所在的小句,“好4”则控制其前后两个小句,辖域

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补语的分析及判别

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补语的分析及判别

度补语、情态补语 、数量补语 、时地补语 、可能补语 、趋 向补语”7 种。结合 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和语 法学研究著作 , 对现代汉语 中几种常用的补语 ,从语 法意 义、语法形态、语法规则以及语 义关 系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及判剐,总结 出5 种常
见 补 语 的 结构 形 式 及 其 区分 特 征 。
现代汉 语 中几种 常见 补 语 的分析及 判 别
口孙 晓丹

要:补语是现代汉语语法学 习的难 点之一 ,不同的教材对补语有 着不同的定义 。补语一般 由谓词性词语充 当,用
来说 明 动作 、行 为 的结 果 、状 态 、趋 向 、数 量 、 时 间 、处 所 、可 能性 、程 度 。从 语 义 上 ,可 以把 补语 分 为 “ 结 果 补 语 、程
( 二 )程 度 补 语
程 度 补 语 表 示 程 度 深 浅 ,故 无 否 定 形 式 。 区 别 带
“ 得 ”的 程 度 补 语 和 情 态 补 语 的 关 键 在 于 ,程 度 补 语 无 否 定形 式 ,情 态 补 语有 否 定 形 式 。 ( 三 )情 态补 语
( 1 1 ) 我 的 小乖 乖 ,奶奶 快要 想 死你 了。 ( 想< 死> 你 了)
的方法 ,对补语类型进行划分 。从结构功能、语法意义、语 义关系、语用等方面分析 不同类型补语 的特点,总结前人经
验 ,为 学 习者 提 供 参考 。


基于语料例句 的各类补语分析
( 一 ) 结果 补 语
( 1 )天 不早 了,赶 紧叫醒他 ,我们还要 出去 办点正 事
儿呢 。 ( 叫< 醒> )
”补
豁Leabharlann 髂宾语 ;分析语料 可以得 出,补 语结构后可 直接跟 宾语 ,其

现代汉语极性程度补语及其教学

现代汉语极性程度补语及其教学

现代汉语极性程度补语及其教学汉语的极性程度动补结构是一个具有强大滋生力的结构,不仅谓语类型丰富,极性程度补语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通过搜集目前现代汉语中的极性程度补语,进行原词共性的分析,探索究竟什么样的词最容易虚化成极性程度补语。

采用义素分析理论与语义场理论进行分析,观察具有特殊义素、属于特定语义场的词汇是否容易衍生出极性程度补语的用法。

找出极性程度补语的原词共性,继而提出汉语极性程度补语的教学策略。

语义场理论搭配语法化规则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汉语学习者有效学习现代汉语的程度补语。

标签:极性程度补语语法化语义场一、引言程度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经验,因此每种语言都有表达程度的方式。

汉语有许多表达程度的方式,其中,极性程度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被经常使用,是个具有强大滋生力的结构,能进入该结构担任程度补语的词汇越来越多。

这些极性程度补语是从哪些词汇演变来的?那些词汇是否具有相同的特性?本文将研究汉语黏着式极性程度补语,除了早期的“死”“坏”“透”等,我们将通过网络收集新兴的极性程度补语,建立更完整的极性程度补语列表。

一般而言,极性程度补语增加的速度远超过辞典的收录速度。

因此,大部分新兴的极性程度补语在辞典中无法查询到。

极性程度的表达最常出现在口语中,通过网络较容易收集。

首先,出现在网络世界的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常常创新语言的用法,因此可以收集到更新的语料。

另一方面,网络语料来自很多不同的地方,有很多个人抒发情感的空间(如:部落格、facebook),也有可以畅所欲言的聊天室。

在网络中,网民语言交流可以不受严格的语法规则限定,因此可以看到语言的无限可能。

再者,透过网络可以收集到大陆的语料,进行两岸汉语的比较研究。

因此,本文分析的语料包含大陆用语①和台湾用语。

主要研究目的是找出虚化成极性程度补语的实词之间的共性,采用“语义成分分析”?论(Componential analysis)与“语义场”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分析。

程度补语文档

程度补语文档

程度补语1. 什么是程度补语程度补语(Degree Complement)是语法中表示动词、形容词、副词程度的成分,起到对前面的词组进行修饰、限定的作用。

程度补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行为、性质或者状态的程度高低。

在中文和英文中,程度补语都是非常常见的语法现象,对于描述事物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 中文中的程度补语在中文中,程度补语通常由副词、形容词或者量词等构成。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程度补语:•副词程度补语:–很、非常、超级、极其等:这些副词可以表达非常高的程度,用来强调所修饰的词的程度。

例如:“他很聪明。

”–相对副词如稍微、有点儿、稍稍等:这些副词表示程度较低,用来描述轻微的程度变化。

例如:“她有点儿失望。

”–不太、不那么等:这些副词表示程度的相对降低。

例如:“这个菜不太辣。

”•形容词程度补语:–很、非常、极其等:这些形容词可以被用来修饰后面的形容词,表示其程度。

例如:“这个任务很困难。

”–较、相对比较等:表示比较级程度的形容词修饰词。

例如:“他的工作较为出色。

”•量词程度补语:–最、更、极其等:用来修饰量词,表示极限程度。

例如:“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较、比较等:修饰量词时表示程度比其他相同类型的事物要高。

例如:“他家的花园比较大。

”3. 英文中的程度补语英文中的程度补语通常通过使用副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程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英文程度补语:•副词程度补语:–Very、extremely、incredibly等:这些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表示强调程度的夸张。

例如:“He is very intelligent.”–Quite、rather、somewhat等:这些副词表示程度的相对降低。

例如:“She is quite tired.”–Not very、not that等:表示程度的相对降低。

例如:“The movie is not very interesting.”•形容词程度补语:–Very、extremely、incredibly等:这些形容词可以被用来修饰其他形容词,表示强调程度的夸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格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不过”表示程度。

本文对这一组合结构中的成分进行考察,从说话人的视角和说话人的情感角度分析“形容词+不过”的主观性,从结构形式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这一格式的主观化。

标签:形容词“不过” 主观性主观化汉语中存在丰富的补语类型,这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关于程度补语,对“不过”作程度补语现象还有待深入研究。

前贤对现代汉语中程度补语的范围划分,列举程度补语较多的主要有马庆株、房玉清、刘月华等人,其中只有马庆株先生把“不过”归入程度补语(蔡丽,2011),笔者赞同马先生的分类方法。

本文从主观性和主观化的角度对“形容词+不过”格式进行分析。

(文中语料如没有注明出处,均来自于北大语料库。

)一、“形容词+不过”中形容词的考察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中,整个结构前经常加“再、最、更、顶、极、太、实在、已经”等副词修饰,其中“最、再”使用频率最高。

雷冬平(2010)对“再/最X不过”结构中的“X”有过较好的分析,我们不再赘述,这里列举一些程度补语结构前没有副词修饰的情况:(1)他说他那阵心跳是自然不过的了。

(2)仅仅只是某种层次上关注了现实,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了。

(3)歌里的话儿都是些平常不过的真理,搬弄着纯朴的古代的那种爱情的纯洁。

这里“形容词+不过”没有受副词修饰时,从句法功能上看,作“是”的宾语或宾语小句中的定语成分。

形容词是许多语言中主要词类的一种,主要是用来描写和修饰人或事物的性状以及动作的特征,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程度性。

通过在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加程度副词是标记形容词的“量”的方式之一。

“形容词+不过”也就是用程度副词作补语来标记形容词的“量”。

张国宪(2000)对程度词做过层级性的分类,大致分为微量、中量、高量和极量。

石毓智(2001)首先提出了现代汉语形容词在量性特征上存在“量幅”和“量点”的对立,张国宪也指出“量幅”和“量点”的区别可以用程度词来测定,能与程度副词组合的形容词具有“量幅”的特征,反之,就具有“量点”的特征。

通过对语料的观察,这里形容词都是性质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也能和程度副词“不过”组合,所以,我们认为“形容词+不过”格式中的形容词具有这里说的“量幅”特征。

二、关于“不过”作补语现代汉语中,从形式上看,“不过”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一个词。

“不过”看作短语时,是由否定副词“不”加上动词“过”构成的状中短语(谓词性偏正短语),表示“空间、时间或抽象范畴上的不经过、不通过或不超过”。

“不过”看作词时,有两种词性:一是副词,二是连词。

具体来说,《现代汉语词典》把副词“不过”解释为:①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和双音节形容词的后面,表示程度最高,“乖巧不过”,沈家煊(2004)认为用在形容词(词组)后面的“不过”是附着词;②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往轻里说的意味,仅仅,“不过念错一个字罢了”。

作为连词的“不过”,《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为“表示转折”。

从“不过”的词义解释来看,“不过”经过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

刘利(1997)、王霞(2003)、沈家煊(2004)等做过很好的研究,认为“不过”由“不经过、不超过”等义向“仅仅”义引申,实现了由短语向副词转化的过程,进而演变成转折连词。

这也是由句法结构(状中结构)演变为独立意义单位(副词和连词)的词汇化过程(董秀芳,2002)。

所以说,“不过”虚化为副词后作形容词的程度补语。

三、“形容词+不过”的主观性“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的“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表达语言客观的命题意义的同时,也相应地在表达自己的态度、立场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主观化标记。

(沈家煊,2001)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并有交叉,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

“形容词+不过”的主观性在这三个方面均有体现,但主要表现在说话人的视角和说话人的情感方面。

(一)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视角是指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沈家煊,2001)。

“形容词+不过”结构表示对人或事物形状在“量”上的主观评价或判断,而且主要是对“量大”的一种认知体验。

例如:(4)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小事情是最重要不过的了。

(5)选择这样的地方举办国际图书节,可谓再适合不过了。

(6)焦虑、孤独和压抑是城里人的“心理疾病”,对我们而言却再正常不过了。

(7)仅仅只是某种层次上关注了现实,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了。

(8)歌里的话儿都是些平常不过的真理,搬弄着纯朴的古代的那种爱情的纯洁。

(9)这已经清楚不过了,有一批人在阻止开会,但是到会的群众没有退让。

例句(4)~(6)前面有副词“最、再”修饰,话语中带有“我以为、可谓、对我们而言”这些表达主观性的“自我”标记,它不是对事物“重要、合适、正常”程度的客观描述,而是主观上认为程度高,表达自我对事物性状的判断或评价;例(7)~(9)没有副词“最、再”修饰,也表示性状的程度很高或极高,但是,话语中仍隐含了“自我”对某一件事的评价。

(二)说话人的情感沈家煊(2001)认为“情感”一词应该作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

语言中的韵律变化、语气词、副词、情态动词。

词序等手段都可以用来表达情感。

“形容词+不过”结构主观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这和形容词的感情色彩有关系。

例如:(10)这是最荒谬不过的事,因为在过去的五年中,即使隐遁得最远的妇女,也很少见过或听说过那种风尚。

(11)你最聪明不过,没有什么你不能相处的。

例(10)中的“荒谬”是贬义词,表示批评、嘲讽的语气;例(11)中的“聪明”是褒义词,表示夸赞、喜爱的语气。

(12)自己观看自己手掌上的手纹,再方便不过,也再容易不过了。

(13)她干间谍者一行,太适合不过了。

以上例句没有明显的褒义或贬义色彩,表现较为中性的主观评价。

例(12)、例(13)分别表示主观上对命题“自己可以方便地看自己手掌上的手纹”和命题“她适合干间谍这一行”的肯定或强调。

四、“形容词+不过”的主观化“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取的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

Traugott(研究“语法化”的专家)从历时的角度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

(沈家煊,2001)关于“形容词+不过”结构的形成,沈家煊(2001)认为它是由“VP+不过”演变而来,且表示程度高的“不过”到明代才大量出现,出现在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后面。

从语义的转变来看,这一结构表示“程度高”的意义由“不通过”虚化而来,等表示“不过”表示“程度高”的意义完全确立下来,其分布就扩展到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后面,这种演变符合虚化的渐变性。

(一)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14)费德功忍痛不过,两手一送,贞娘才算挣脱。

(表示“不通过”义)(15)汲黯气愤不过,抱石投河而死。

(表示“不通过/程度高”)(16)你又不在家中,没有一个知我心的,我冷落不过,故此将就容纳了乞儿。

(表示“程度高”)(二)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17)我那表嫂是个和气不过的人。

“形容词+不过”表示“程度高”与进入这一结构的形容词的“量幅”特征有关,也与“不过”语法化有关,它们的语义结合不是偶然的,形容词的“量幅”表示形容词的程度性,而“不过”也实现了表示程度意义的虚化,它们是在语义上有很好的照应关系。

在这一组合的频繁使用下,它所表达的主观性也进一步增加。

Traugott 认为主观化和语法化一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说话人的语用推理反复使用和凝固化,结果就是形成主观性的表达成分。

说话人总是尽可能用优先的语词传达出更多的信息,除了话语本身的命题意义,还包括说话人的视角、态度和情感。

(沈家煊,2001)在上面的分析中,当“形容词+不过”表示“不通过”意义时,其格式基本是“NP+形容词+不过(+NP)”,(+NP),主要充当谓语,是句子核心的表述成分;当“形容词+不过”表示“程度高”义时,其基本格式是“修饰语(副词)+形容词+不过”,主要充当谓语,定语、状语等。

笔者对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的程度补语“好不过”进行语料统计(来自于CCL语料库),共347例,其中“好不过”前面都要加表示修饰语的副词,如“最、再、太、实在、顶”等。

值得一提的是“再/最+形容词+不过”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己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凝固结构。

所以“形容词+不过”表达主观性倾向的同时,其相应的结构形式及句法位置也有一定的变化。

参考文献:[1]蔡丽.现代汉语中程度补语的范围及类别[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2.[2]雷冬平.极度构式“最/再+X+不过”的构成及语法化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5.[3]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0,(5):2-5.[4]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和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1:143-163.[5]沈家煊.说“不过”[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1-6.[6]刘利.先秦汉语复音副词“不过”[J].中国语文,1997,(1):1-2.[7]王霞.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4.[8]董秀芳.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2,(3):8-9.[9]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43-158.[10]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1-4.(陈艳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1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