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案第一章绪论

普通话教案第一章绪论
普通话教案第一章绪论

普通话教案第一章

绪论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话的定义

2、了解普通话的形成、推广及意义

3、了解普通话测试概况及如何学好普通话

教学重点:

普通话的定义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读出符合普通话说法的句子,判断哪句是标准的普通话。

1)A、我追他不上。 B、我追不上他。

2)A、崭崭新。 B、崭新。

3)A、我说他不过。 B、我说不过他。

4)A、他个子比我高。 B、他个子高过我。

5)A、我教两年级语文。 B、我教二年级语文。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在台湾被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华语。

1955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会后经各方研究于1956年正式确定其三项标准含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三项标准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进行界定的。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即在整体上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但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普通话成分。

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t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等,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qǐ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

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即一般以北方方言中比较通行的词语为标准,舍弃北方方言中过于土俗的词语,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有的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

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北方话里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二流子”、“橄榄”、“青稞”等词就是从方言词汇中吸收到普通话词汇的。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语法规范是可以供我们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的、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品中的一般用例,带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形式须规范。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说法要从普通话里清除,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予注意的现象。例如“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决定”和“除非大家同意,不能决定”等,也都应当加以研究,确立规范用法。

二.普通话的形成

1.殷商时代:甲骨文

188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甲骨刻辞。甲骨文这种书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2.春秋时代:雅言

存在两种情况情况:

(1)“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2)出现了以王畿成周一带(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雅言

“雅言”,原本是汉语在中原地区的方言,其实就是早期的北方话。当时孔子讲学和周游列国,用的就是这种共同语“雅言”,《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用雅言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谈。《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所说的雅言是诗经、书经以及行礼仪时用的的语言。成语:“南蛮鴃舌”原为孟子讥讽许行说话如鸟语,难以听懂。后用来讥讽说南方方言的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3、汉:通语

“通语”成了当时的书面共同语,出现了《史记》和乐府文学,对推广书面语起了推动作用。

杨雄《方言》:“秦曰娥,宋魏之间谓之嬴……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谓之妦,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都曰妍。好,其通语也。

4、唐宋时代:白话(始终与口语相联系)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了新的书面语——“白话”,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方言的推广和统一。

5、元代:天下通语

周德清《中原音韵》:“天下通语,则天下尽通,后世易晓。若为市语方言,则虽便捷一时,称快一地,而无以明天下后世。”

6.明清: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

(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北京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中心,北京话作为“官话”得以在全国推广。

福建、广东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做官。

唐代变文、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等都用白话写作。

7.民国:国语

8、“五四”运动时期

“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与口语日益接近,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1955年,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白话文为文学语言普通1955年

国语运动——北京语言为标准音话普通话

“白话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直接来源。

“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直接来源。

三.普通话的推广

(一)推广政策

1.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把汉民族共同语定为普通话。

2.1956年,成立推广普通话委员会,确立普通话三项标准

3.1958年,提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字拼音方案

4.1982年——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5.1985年,国务院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和行政职能。

6.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任务。(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推广普通话等)

7.1994年,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在教育和广电系统开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8.1997年,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确定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为第十一届。

9.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项法律。

10.2003年,颁布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11.建立孔子学院: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2002年酝酿,2004年陈至立定名为孔子学院。截止2008年3月,已启动建设了238所。有消息称,到2010年将在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

(二)推广意义

1.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利于社会交往,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

2.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市场经济的开放和发展,都需要共同规范的普通话。

3.促进国际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四.PSC ——普通话水平测试

(一).测试方式:口试

(二).测试内容:语音、词汇、语法

(三).测试题的组成: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3.5分钟,共10分)。

测——声母、韵母、声调;

2.读双音节词语100个( 2.5分钟,共20分)。

测——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

3.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4分钟,共30分) 。

测——朗读水平:声、韵、调、连读音变、停连、语调及流畅程度。

4.命题说话(两个题目任选一个,3分钟,共40分)。

测——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

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四)分数及等级(三级六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

五.现代汉语方言(地方话)

章太炎、黎锦熙、赵元任、李方桂、王力、丁声树、李荣、董同和等语言学家都曾对汉语方言进行分区,据语言材料特点,现在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分为七大方言,198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率先采用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下分四个次方言;占汉族总人中的73%;内部一致性强。

(1)华北、东北方言

京、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

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汉族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3)西南方言

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湖北的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

(4)江淮方言

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7.2%。内部存在分歧。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3.2%。新老湘语有别。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3.3%。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3.6%;自东晋起,由中原先后五次大迁徙到南方,居住虽分散,内部差别不太大。

6.闽方言:下分五个次方言,5.7%。

闽东————福州话

内科护理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概述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的定义反映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和转变。 二、内科护理的内容及结构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本教材共十章: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及书末的实践指导。 三、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一)护理专业的起始教育主要是通科护理教育。 (二)中专学生毕业时应具备通科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成为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从事护理专

业工作。 (三)内科护理是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 四、内科护士的角色 1、病人的直接护理者 2、协作者 3、教育者 4、代言者 5、管理者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五、内科护理的学习方法 多观察、勤思考、多请教、重理解、积极讨论、做好笔记 (一)、以整体护理观指导学习 整体护理观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的发展变化而建立的全新的护理理念和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熟练应用护理程序,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使这种理念和概念框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将来再外化为工作方法。 在学习中自觉地用整体观思考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关注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和对护理的需求,用整体观观察和护理病人。(二)以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导学习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理解未满足的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将来的工作质量。 (三)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 1、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基本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2、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3、护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和抢救的效果 4、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编写的体例和对实践指导的处理上,都体现了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需求变化和医学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学的快速发展(二)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社会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对内科护理影 响深远,也决定了内科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成为必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护理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2、心理护理成为内科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科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或恶化,治疗效果不显著。慢性病多,老年病人多,疑难杂症多,病人易产生急躁、焦虑、悲观、恐惧、抑郁、孤独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内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调适 3、护理科研和循证护理将受到重视

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全册教(学)案

第一课《认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听懂常用的与别人对话的关于时间的词语。并了解我们平时说到的时间,常有两种说话习惯:一种是非常准确的时间,如“三点半我来叫你”;一种是大概的时间,如“三点多”,能根据具体场景正确使用表示。 教学重点、难点: 能听董常用的时间短语,如:“今年、星期五、星期天、早一点、有时间等词语。能根据具体的场景听懂、理解,并准确地使用这些时间短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大家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生日或者妻子(父母、儿女)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2.讲一个关于时间的笑话:一个农村妇女带孩子去学校报名,老

师说需要填一个表,一边问她一边填。老师问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这个妇女好像十分用心地想了想,说:“你要说这个事,我太清楚了,孩子是我生的呀!我生他的时候是个下雨天,当时,外面雨很大,我听到雨点打在瓜叶上,啪啪地响,后来我就把她生了......”老师无语。(用拉祜语讲解一遍) 3.板书课题《认时间》拉祜语,汉语齐读。 二、新课教学 教学接孩子的对话(找两个村民扮演两位孩子家长) 老普:小,明天是星期五,不要忘了去学校接孩子。 小:哦,不会忘的。你去不去接子? 老普:去,明天我们一起去吧。 小:好,几点走呢? 老普;早一点吧,下午三点多行不行? 小:太早了吧,我们都骑摩托,二十多分钟就到学校了,五点去也不晚。 老普:要早一点,孩子放学后,还要收拾东西呢

小:对对,那我们就三点半去吧 老普:好,三点半我来叫你。 三、巩固练习 1.复习句子,两人相互检查 2.练习对话 (1)两人一组,进行对话表演 (2)在村命中选出还对语句不熟练的人加强纠正练习。 四、再读词语,加深句子 今天、明天、后天、昨天、每天、星期五、星期天、三天、三点多、五点多、二十多分钟、三点半、现在、早一点、太早了、有时间、哪一年 1.抽读(师纠正读音) 2.齐读 3.看手机或手表说说现在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五、唱一唱他们的民歌,聊一聊他们的生活,加深感情,让村民们感受普通话的重要性。

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难点 重点: 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难点: 1.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工作方式。 二、考点测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 A.“自我保护”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社会化服务 E.护理社团 2.中世纪护理仅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其原因是 A.生活经验缺乏 B.社会重男轻女 C护士分工不明确 D.护理工作繁重 E.宗教的束缚和影响科学 3.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A.17世纪中叶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中叶 D.20世纪初期 E.20世纪中叶 4.南丁格尔接受短期的护理训练是在 A.凯塞威尔斯城护士训练班 B.圣托马斯医院护士训练班 C.英国伦敦护士训练班 D.佛罗伦萨护士训练班 E.战地医院护士训练班 5.南丁格尔扭转了英国朝野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 A.出身名门与上层社会交往密切 B.南丁格尔具有渊博知识 C.克里米亚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工作 D.撰写多篇著作指导护理工作 E.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制度 6.国际护士节选定为每年的 A.4月12日 B.5月12日 C.5月21日 D.12月5日 E.6月12日 7.国际护士节时间的确定是根据 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B.南丁格尔诞辰纪念日 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D.宣布南丁格尔奖章的日期 E.南丁格尔逝世纪念日 8.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的护士团最终使士兵的病死率由42%降到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6章15个课时)

麦市小学 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 第一章 普通话的概念 【教学目标】 特点。 【教学内容】 1、普通话的概念 2、普通话的形成 3、各方言的特点 【知识点】 【重点】 第一课 一、普通话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第二课 二、普通话的形成 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 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随着白话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从元朝开始,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国

中职《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 新授课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思考目标) 1. 理解概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2. 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难点 关键:明确本学科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学习的方法及考试的形式) 二、 讲授新课 (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 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 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 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第一位家长的做法符合孩子成长规律; 第二位家长过 度保护;) 案例2: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 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 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 蔬菜并进行管理, 问题研讨: 【归纳总 结】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 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 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 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 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 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什么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学好 本学科的方法; 做好观察记录。 案例1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 例2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教育无处不在(保护、激励、慈爱)

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次授课内容:绪论 授课时数:2 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⒈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 ⒉项目管理的现状。 ⒊项目管理的展望。 ○重点、难点: 重点: 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对未来展望。 难点: 项目管理未来的展望。 ○主要外语词汇: Project Management ("PM");Project Board;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IMS;PMDS;PMES. ○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示教等): 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讨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⒈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等主编,现代项目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⒉吴之明,卢有杰编著,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⒊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⒋王立文,潘文彦,杨建平编著,现代项目管理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主要内容及安排: ○小结: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深入了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项目管理的未来展望。 ○思考题: ⒈简述项目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⒉简述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⒊简述项目管理的发展。 第二章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本次授课内容: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授课时数:2 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项目管理的内容。 掌握: ⒈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⒉项目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重点、难点: 重点: 项目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难点: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主要外语词汇: Project;Project Life Cycle;Project Life Span ("PLS");Project Definition;Project Initiation;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示教等) 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讨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⒈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等主编,现代项目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⒉中国项目管理委员会编,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⒊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著,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⒋丁荣贵主编,IT项目知识体系与国际资质认证标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内容及安排:

(完整word版)普通话教案.doc

普通话教案 教师教案 2017—— 2018 第二学期

授课题目授课日期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实训要求训练程序 课堂教学及作业情况第一章绪论第1周课2018 年 3 月 12 日星期一有无课件有 新授课课时数 2 课程介绍;了解并初步掌握普通话的含义;了解我国七大方言区;弄清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要求、等级划分。 普通话的含义;七大方言区的位置及辨读;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及标准。 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标准要求,先对普通话含义、发展及学习意义进行普及;然后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学习和训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朗读、命题说话等,理论知识讲解与训练相结合。 通过发音、朗读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发音标准及要求,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规范、熟练说话的要求。 教师先讲解、示范普通话发音部位及方法,然后由学生学习、练习,以个人形式进行课堂上的展示训练,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包括字母、字词、短文等内容,特别是生僻字的学习与掌握。 1.课上认真听讲,张口进行普通话要素的学习与训练,主动参与; 2.每个人每节课都有公开发言的机会,形成监督、学习、训练的氛围; 3.注重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积累与掌握 含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测试方式:口试( 100 分) 测试内容:有文字凭借:( 1)读单音节字词 100 个( 10 分) (2)读多音节词语 50 个(20 分) (3)读短文 400 个音节(30 分) 无文字凭借: (4 )命题说话三分钟(40 分) 作业:无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都必不可少, 教学小结通过系统介绍普通话各要素的学习要点,使学生掌握基本说话要求,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语言基础。 教学反思以后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题目第二章声母及其训练第2周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第一章绪论(最新编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 第一章绪论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课程是一门普及性的校级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理解 和掌握平衡膳食宝塔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认识各类食品的营养 价值,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 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任务是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 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理论,掌握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我国膳食结构及原 则;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掌握基本膳食平衡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膳食宝塔 2 第三章水与谷薯类食物 4 第四章果蔬类食物 6 第五章动物类食物 4 第六章植物蛋白类食物 2 第七章纯能量食物 2 第八章特定人群膳食 4 第九章膳食与运动 2 第十章膳食与四季 2 第十一章食品ABC 2 讨论与考试 4 第一节平衡膳食 一.什么是平衡膳食 从营养科学来讲,能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 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叫平衡膳食。 1.平衡膳食两个特点: (1)膳食中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不是几种食物就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 养素。如果只吃一两种或少数几种比较单调的食物,就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长期吃较 单调的膳食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只有吃各类食物,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 (2)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比例要合适。人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而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又 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人体需要较多的钙,而钙的消化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参与完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肠道里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只有在吃维生 素D的同时,吃一定数量的脂肪,维生素D才能被吸收。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必须要胆汁发挥作用,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要使肝脏分泌胆汁,必须保证另一种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的供给。 做到平衡膳食,要从每人每户餐桌饮食合理搭配做起,也就是要吃多样化食物。人体必需营养素 有近50种,缺一不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两千年前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体现了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护理_学基础教(学)案第一章-绪论

教案首页 教师 __________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专业名称护理授课序次丄授课类型理论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基本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进步息息相关。从护理容及形式来看,主要经历了自我护理、家庭护理、护理、医院护理、近代护理和现代护理。 (一)人类早期护理 自有人类就有生老病死,也就有了原始医护照顾的萌芽。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为谋求生存,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逐步形成了原始的“自我保护”式医疗照顾。 (二)中世纪的护理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战争频繁,疾病流行,形成对医院和护士的迫切需求,这对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逐渐由“家庭式”转向了“社会化和组织化的服务”,形成了性,民族性及军队性的护理社团。 (三)文艺复兴的护理 公元1400 —1600年,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医学也迅猛发展。 文艺复兴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开始接受部分工作训练,以专门照 顾伤病员,类似的组织相继成立,护理开始走向独立职业之旅。 (四)现代护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自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护理科学不断发展,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护理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护理工作的主要容是医嘱和各项护理操作,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 都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在长期对疾病护理的实践 中逐步积累形成了一套较规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 2.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节段 此期护理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是健康保健队伍中的专业人员。护士不在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 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的全方位的连续、系 统的整体护理,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临床实践和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课程摆脱了医学教育课程的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多媒体课件 30分钟 提问 1. 我们所学的专业是什么?(护理专业) 2. 护理的对象是谁? (人) 3. 世界上最神圣的东 西是什么? (生命) 护士是人类健康所 系,性命相托的使者, 讨论 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基 本条件才能做一名合 格的护士呢? 总结评价 1. 具有高尚的护理道 德 2. 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 知识与相关知识 3. 具有熟练的护理技 术 讲授新课 介绍 现代护理的三个发展阶

内科护理学学习指导 完整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重点难点] 一、内科护理学的定义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 二、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内容 本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每个系统或每类疾病的各章第一节均为概述,简要地复习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或简述该组疾病的共同特点,该系统疾病的分类方法,并对该组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内容进行阐述。第二节为患有该组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列出该系统或该类疾病病人带有共性的常见症状体征,并按护理程序对其中数个症状体征的护理进行阐述。每个疾病的编写内容大致包括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和保健。教材中各种疾病的护理部分按护理程序的格式编写,分为完整、简略两种形式。 (二)学习方法 学生在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中,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去认识、思考、计划、实施和评价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常见病、多发病和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三)目标

内科护理学的培养总目标:毕业时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三、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内科护理学的发展。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丰富了内科护理学的知识。 四、内科护理学对社会需求的适应 现代护理观: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的视野正在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的人的生命的全过程扩展,着眼于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 五、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护士人角色作用有护理者、协作者、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和研究者。[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内科护理学、护理程序、价-效医学。 二、单选题 1.下列有关护理程序的作用哪项欠妥?() A、有利于护士增强专业知识 B、有利于促进护士之间的沟通 C、有利于护理质量的评价 D、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E、有利于节省工作时间 2.现代研究表明,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比例占:() A、50% B、40% C、30% D、20% E、10% 三、多选题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

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 【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点。 【教学内容】 ⒈普通话的概念 ⒉普通话的形成 ⒊各方言的特点 【知识点】 普通话的概念,各方言区的划分。 【重点】 普通话的概念 一、普通话 ⒈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⒉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二、普通话的形成 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 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随着白话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从元朝开始,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在口语上“国语”代替了“官话”。那时的国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和交往,经济和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确立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成了迫切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50年代中后期正式确定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为普通话,并颁布了方针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向全国推广普通话。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中国护理学发展 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护理工作方式 护士素质 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一、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 护理学的产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护理主要经历了自我护理(远古时代)、家庭护理(古代)、宗教护理(中世纪)、医院护理(中世纪末)、近代护理(19世纪中叶)、现代护理(20世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现代护理是在南丁格尔创建的科学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发展可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出现于现代护理发展的初期,一切医疗行为都围绕着疾病进行,以消除病灶为基本目标。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成为这一时期护理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 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初期的必然产物,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其致命弱点是只关心病人局部的病症,以协助医生消除病人身体上的病灶为目的,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因而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成为医生的助手,护理研究领域十分局限,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2.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社会科学中许多有影响的理论和学说相续被提出和确立,如系统论、认得基本需要层次论等,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神、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健康观,为护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与此同时,“护理程序”的提出使护理有了科学的工作方法。60年代后,相续出现了一些护理理论,提供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由此,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开始注重人的整体护理。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强化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是健康保健队伍中的专业人员,医患双方是合作伙伴。护士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科学的工作方式——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社会等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整体护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护理学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及自身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疾病谱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急性传染病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目前人类的主要死因则多是与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同时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高。因此,医疗护理服务重点局限在医院的现状已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对护理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成为必然。 特点:护理学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 题纲: 一、什么是普通话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和要求、等级标准、测试流程、常见问题) 三、普通话知识要领(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与音、轻声、儿化等) 四、普通话辨证训练 五、应试技巧及指导 六、模式测试 教学方法与步骤: 1.发音要领 2.辨析记忆方法 3.寻找规律 4.常见问题 5.辨音练读 6.测试指导 7.模拟测试 普通话培训教案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及轻音、儿化、变调等

内容。其中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可以自然察觉和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的音节构成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构成。传统汉语语音学将韵母划分为“四呼”概念,即: 开口呼—指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u的韵母。有:a、o、e、e、er、-i、ai、ei、ao、ou、an、eng、ong。 齐齿呼—指韵头是i,无韵头时韵腹是i的韵母。有:i、ia、ie、iao、iu、ian、in、iang、ing、iong。 合口呼—指韵头是u,无韵头时韵腹是u的韵母。有:u、ua、uo、uai、ui、uan、un、uang、ueng。 撮口呼—指韵头是u,无韵头时韵腹是u的韵母。有:u、ue、uan、un。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按照正确的拼和,可以得到400个左右的音节。按“四呼”分类常用的音节:开口呼音节199个,齐齿呼音节86个(书26页),合口呼音节97个(书26页),撮口呼音节20个(书27页)。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 性质、三级六等、项目和评分。 三、普通话知识要领 (一)语音性质:一般认为语音有物理性、心理性、生理性和社会性四种性质:第一,语音是凭借空气传播,就具有了音高、音强、音色等物理性;第二,大脑对听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就呈现出心理性;第三,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便具有生理性;第四,语音负载着语义,便使自身具有社会性。这四种属性中,社会性属于是语

老年护理学-绪论-教案

教学设计式教案 系部: 教研组: 教研组长: 教师姓名: 教务科制

第一章 绪论 一、导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 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知识点展示: 三、知识点展开: 第一节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一)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老化是循序渐进的,影响衰老的因素很多,每个人老化的进度并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人身上,各脏器系统的衰老变化也不完全一致 1.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 发达国家将65岁及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及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将人的年龄界限又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the young 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the old old);90岁及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或长寿老年人(the longevous)。 2.我国标准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人的寿命 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第二节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内容 老化的定义 老年护理学的起源 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老化的各种理论 第三节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老年分期: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老年期;90岁及以上为长寿老人。 3.其他标准:日历年龄;生物学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4.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老年人年龄界限 65岁 60岁 青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 <8% 成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7% 8 %~l0% 老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7% >l0% (二)人的寿命 衡量人的寿命有两种指标: 1.平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 2.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 (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常用指标: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指数;老龄化指数;年龄中位数;抚养系数。 2.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点 2.1现状与趋势 影响人口老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青年人口外迁的增多。 法国最先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依次为意大利、希腊、日本、西班牙、和德国。日本老龄化的速度最快。 2.2特点 2.2.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共同现象,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计,1950年全世界大约有2.0亿老年人,1975年上升到 3.5亿,1990年已达 4.8亿,2002年增加到6.29亿,预计2050年可达19.64亿。 2.2.2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50~2050年的100年间,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将增加 3.8倍,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 4.7倍,因而世界老年人口日趋集中在发展中地区。预计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约有82%的老年人,即16.1亿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地区,3.6亿老年人将生活在发达地区。 2.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世纪许多国家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20世纪末则达到60至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02年世界平均寿命为66.7岁,日本平均寿命接近82岁,至今保持着世界第一长寿国的地位。 2.2.4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老人)增长速度快:1950~2050年间,80岁以上人口以平均每年 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60岁以上人口的平均速度(2.6%)。2000年,全球高龄老人达0.69亿,大约占老年总人口的1/3。预计至2050年,高龄老人约3.8亿,占老年人总数的1/5。

普通话课程教案

普通话教案目录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普通话基础知识 (4) 第三章普通话朗读技能训练 (26) 第四章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 (39) 第五章普通话机考模拟训练 (57)

普通话教案 (授课人:*** )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普通话的含义; 2、弄清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 3、能够发现自己所在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4、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性质、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课程思政】 通过学习普通话,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增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通过说普通话,继而推广普通话,做普通话的推广“大使”,化爱国之情为爱国行动。 【授课内容】普通话与现代汉语方言、推广普通话的方针与目标、普通话测试的依据与内容【教学重点】 普通话的含义与测试内容 【教学难点】 自身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漫谈、交流、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黑板演示 【使用教材】 邢福义《普通话培训测试指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版 【参考资料】《普通话测试大纲》《普通话测试规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1、自我介绍及有关感受: 水平:一级乙等。全国关于推普及测试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培训(2014年5月)感受:开阔视野,树远大理想不做井底之蛙。苦练普通话,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争取尽早提升语音水平,拿更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 2、课程介绍: 最初定为《教师口语》,后普改为《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大纲》。以语音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 延伸话题: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二、讲授内容:

普通话教案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话的定义 2、了解普通话的形成、推广及意义 3、了解普通话测试概况及如何学好普通话 教学重点: 普通话的定义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读出符合普通话说法的句子,判断哪句是标准的普通话。 1)A、我追他不上。 B、我追不上他。 2)A、崭崭新。 B、崭新。 3)A、我说他不过。 B、我说不过他。 4)A、他个子比我高。 B、他个子高过我。 5)A、我教两年级语文。 B、我教二年级语文。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在台湾被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华语。 1955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会后经各方研究于1956年正式确定其三项标准含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三项标准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进行界定的。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即在整体上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但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普通话成分。 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t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等,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qǐ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

“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即一般以北方方言中比较通行的词语为标准,舍弃北方方言中过于土俗的词语,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有的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 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北方话里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二流子”、“橄榄”、“青稞”等词就是从方言词汇中吸收到普通话词汇的。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语法规范是可以供我们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的、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品中的一般用例,带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形式须规范。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说法要从普通话里清除,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予注意的现象。例如“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决定”和“除非大家同意,不能决定”等,也都应当加以研究,确立规范用法。 二.普通话的形成 1.殷商时代:甲骨文 188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甲骨刻辞。甲骨文这种书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2.春秋时代:雅言 存在两种情况情况: (1)“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2)出现了以王畿成周一带(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雅言 “雅言”,原本是汉语在中原地区的方言,其实就是早期的北方话。当时孔子讲学和周游列国,用的就是这种共同语“雅言”,《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用雅言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谈。《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所说的雅言是诗经、书经以及行礼仪时用的的语言。成语:“南蛮鴃舌”原为孟子讥讽许行说话如鸟语,难以听懂。后用来讥讽说南方方言的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

课程安排 第一讲:普通话声母和声母训练 第二讲:普通话韵母和韵母训练 第三讲:音节的变化和音变训练,普通话声调、声调训练和普通话规范以及规范字音训练 第四讲: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应试技巧 第一课时 1 难点音n与l (1)发音要领 n是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男女农奴恼怒能耐奶牛泥泞 l是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的两边留有空隙,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声带颤动. 劳累嘹亮拉拢冷落轮流领略

汉语方言中n l混读的现象相当普遍,比如汉口话,宜昌话普遍把n发成l,奶奶读成lailai,能干说成lengan,长沙话把“恼怒”说成“老路” (2)分辨n l A 这两个声母发音的主要差别是:发n时,气流从鼻腔通过,发l 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发n时,口型基本不动,发l时,嘴唇微微向两边展开。 B 记住一部分n l 声母的字。 1)声旁类推法 乃——奶奈——捺倪——霓 聂——蹑念——捻脑——恼 南——喃楠奴——努怒 那——哪挪娜农——浓脓哝 内——呐纳衲钠 尼——妮呢泥昵 宁——咛拧狞泞柠 2)不能类推的 男女牛闹拗耐溺凝馁挠难能 拟年腻逆暖嫩碾黏娘酿拿弄 请看教材37页

(3)练习 请看教材第94面 A 点读,正音 来年烂泥老年冷凝冷暖历年利尿连年哪里那里耐力脑力罗列榴莲嘹亮林立伦理裸露拉拢来临力量劳力牢笼勒令 B 范读 C 齐读 D 读绕口令 路东住着刘小柳,路南住着牛小妞,刘小柳拿着大皮球,牛小妞抱着大石榴,刘小柳把皮球送给牛小妞儿 蓝衣布履刘兰柳,布履蓝衣柳刘兰,兰柳拉犁来犁地,兰刘播种来拉耧。 E 读作品14号 点读;正音;听光碟,自由读,点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