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1297950.html,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作者:吕琳

来源:《硅谷》2009年第16期

[摘要]中国钢琴艺术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至今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70-01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趣味。

当我们回顾国当代钢琴音乐,会惊喜地发现,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创作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形式,吸纳了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采用了民间传统的音乐素材,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形态。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熟程度、创

作技法、风格气质特点划分,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赵元任,他于1913年根据民间音乐曲调创编了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于1914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风琴弹奏会上公演,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首乐曲是一首风格全面西化的钢琴小品,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活力,结构严谨,这种带有模仿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在早期音乐创作中是很有价值的,同时可以看出,中西文化融合在20世纪初就已经很明显了。

随后,萧友梅1923年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是篇幅较大、较专业化的钢琴作品,青主的《大江东去》、黄自的《玫瑰三愿》、萧友梅的《问》、赵元任《卖布谣》等作品以欧洲作曲技术为指导,创作带有民族音调的旋律,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教学、教材等重要问题,他们在中国钢琴音乐研究方面迈出了最初的

步伐,为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完整word版)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

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 【摘要】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关键词】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5)04-0079-02 钢琴音乐在欧洲发展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现代钢琴才传入中国。根据作品的成熟程度、创作技法、风格气质的特点,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从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

《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一、萌芽时期 1914年5月22日,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风琴钢琴演奏会 上演出了赵元任为风琴改编的中国曲子《华八板与湘江浪》。这首牙牙学语般的小曲预示着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萌芽。1915年1月,赵元任又在《科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其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这是迄今为止有案可?说牡谝皇坠?开的中国钢琴曲。 这是一首进行曲速度的钢琴小品。音乐形象坚定有力、富有生气,结构严谨,材料集中,但风格却完全是西洋的。乐曲的和声严格规范地沿用了西洋的传统和声,这样的作品,在西洋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的时期,已称得上是学习、模仿的成功之作。 此后,1916年肖友梅的《哀悼引》作品24、1917年赵 元任的《偶成》、1919年赵元任的《小朋友进行曲》、1921 年李荣寿的《锯大缸》、沈仰田的《钉缸》等作品相继问世。这些早年由中国作曲家写作的钢琴曲尽管尚有许多局限,却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初,在模仿的基础上,出现了探索性的 作品――老志诚1932年的即兴之作《牧童之乐》。作曲家在西洋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和平行四

回顾与展望——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回顾与展望——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音乐论文 回顾与展望——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于一丹 内容提要 本文以时间为轴、以史为鉴,以双钢琴的创作为主线,回顾了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探视了这种演奏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发展概况,并对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双钢琴属于钢琴二重奏的一种,由两架钢琴共同合作完成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内涵。这种演奏形式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在西方逐渐形成,至19世纪中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演出形式,成为钢琴表演艺术中一种重要形式,受到广泛的欢迎。许多音乐家专门为双钢琴进行创作,更加使得这种演奏艺术不断丰富起来。 关键词 双钢琴音乐结构表演艺术 作者简介于一丹(1969-)女,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 1 双钢琴在中国的发端 1964年,殷承宗、储望华共同创作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双钢琴曲《农村新歌》,奠定了具有“中国风格”双钢琴曲的创作基调。然而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决定了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历经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文化事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有文化传播与艺术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殃及,双钢琴的发展亦无法避免地受到阻滞。双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农村新歌》之后,就此搁置。

中国专业性的双钢琴公开演奏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极具特色的演出形式和舞台效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深圳艺校前校长李祖德教授,他开始投入极大的热情关注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尔后萌生了举办中国双钢琴比赛的想法并最终促成比赛的举行。可以说,这类双钢琴的演出,拓展了国人对钢琴艺术的视野,同时也对我国音乐人对双钢琴音乐的探索,起到了引领和激发的作用。 2 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创作基本上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三个阶段。 2.1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萌芽时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气质,与当时中国整个社会的精神内核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都是以朴实、生活化的内容为主题。双钢琴音乐的创作亦如此。尽管这一时期只有一首《农村新歌》问世,但它对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碍于当时音乐环境的历史局限性,这时期的双钢琴音乐创作,在思维模式上只是简单的“民歌加和声”,就如这首《农村新歌》。在这部作品中,两架钢琴还只是以主旋律与伴奏的关系为主,伴奏型也只是简单的重复,但极富表现力的织体以及两架钢琴的共同协作仍然让人们感受到了一台钢琴所无法达到的丰富的音响效果。一经演出,立即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2.2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逐步加强,双钢琴这种夺目的艺术形式开始受到国内音乐家、教育家的关注,并开始尝试亲自创作。这一时期我国的双钢琴创作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脱离了最初单纯的“民歌旋律+和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新石器时代的骨哨省余市河姆渡出土,长6~10厘米(图片/艺术数据网)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夏、商时期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

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还出现了编钟、编铙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打击乐器的出现体现了乐器史上打击乐器发展在前的特点。始于公元前五千余年的体鸣乐器埙从当时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根据埙发音推断,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时已经出现。 鼍鼓 1980年出土于地区襄汾县寺(图片/钟鼓楼网)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

浅论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浅论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关键词】中国钢琴改编曲;时代性;价值性;民族性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发展历史 所谓改编曲:改编是将原有音乐作品在其他的乐器上或以其他乐器音乐形式进行移植,或者对民歌等曲调以器乐音乐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和编配。钢琴改编曲是将既有的歌曲或器乐曲,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性的情况下,改编为钢琴曲。改编的“改”是指改由钢琴演奏,“编”是指重新编配,使之成为符合钢琴特性的音乐作品。钢琴由于其乐器本身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音色变化,几乎能胜任任何音乐形式的改编。因此改编曲成为中西方钢琴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萌芽探索时期(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和逐步成熟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多元化创作手法绽放时期(20世纪70~90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意蕴还学习并运用西方多元化创作思维和演奏技法。 二、钢琴改编曲的分类 (1)以社会背景为主题的改编曲目,如《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这是作者根据国内的时事状况于1948年在法国创作的,这也开创了第一首将民歌改成钢琴曲的先例。除此以外由于社会背景变化,作曲家也会依据民歌的主题来创作一些改编一些乐曲,以适应时事的需要,如陈培勋的《卖杂货》,是改编的广东小调等等。(2)根据古典传统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如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等等。(3)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广受民族喜爱,作曲家依据这些曲目进行改编,如倪洪金根据京剧曲牌、昆曲曲牌改编的《练习曲四首》等,再如朱晓宇根据京剧、秦腔、豫剧改编的《戏剧组曲》。(4)根据舞剧改编的钢琴曲,如杜鸣心改编的《舞剧红色娘

浅谈中国主调钢琴曲的创作特点(一)

浅谈中国主调钢琴曲的创作特点(一)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主调钢琴作品的题材、体裁、音乐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力求对中国主调钢琴音乐创作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与吸取中国传统音乐语言上的特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主调钢琴音乐题材创作手法创作特点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前期的主调音乐创作手法,①主调音乐形式的创作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主流。另外,无论在接受程度上还是影响上,主调钢琴作品也都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中国主调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梳理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题材分类 反映战争题材这些作品不仅激发了我们爱国热情,且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类题材的作品有《红星闪闪放光彩》、《映山红》、《小红军》、《放牛娃盼红军》、《松花江上》、《叙事曲〈游击队歌〉》、钢琴协奏曲《黄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翻身道情》、《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红头绳》、《白毛女》、《大路歌》等。 反映社会主义主旋律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了大量歌颂党的光辉业绩以及表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音乐作品。如《我的祖国》、《浏阳河》、《火车向着韶山跑》、《我爱祖国大油田选曲三首》、《社员都是向阳花》、《公社社员喜洋洋》、《南海小哨兵》等。 反映各民族生活这类题材的作品具有旺盛生命力,它们贴近生活,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如《牧童之乐》、《欢乐的牧童》、《花鼓》、《巴蜀之画》、《第一号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舞曲》、《火把节之夜(云南风俗纪事)》、《新疆组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新疆随想曲》、《新疆果园》、《喜丰年》、《东兰铜鼓舞》等。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颗璀璨瑰宝,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蝶恋花》、《夕阳箫鼓》、《阳关三叠》、《三六》、《平湖秋月》、《十面埋伏》、《彩云追月》、《二泉映月》、《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金蛇狂舞》、《采茶扑蝶》、《春江舟影》等。这些作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将民族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创作之中。题材丰富多彩是钢琴作品的特点之一,作品题材选取的角度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自然而然在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上就会有所不同。 二、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分类 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丰富多样,甚至在同一部作品上可能兼具双重性或多重性,所以在分类上具有一定的不可区分性。下面参考每部作品中最为显著的创作手法特点,对钢琴音乐进行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以优秀民歌为创作素材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要创作出我国“本土化”的主调钢琴音乐,专业作曲家必然要从民歌之中汲取营养。作曲家在民歌曲调的基础上结合钢琴音色创作的同时,在民歌素材的选择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按照从易到繁的顺序可分为: 单纯民歌引用黎英海编曲的《民歌小曲五十首》作品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曲调上既保持了“原生态”的基本特点,又丰富了传统民歌的表现力,使之散发出新光彩。除此以外,为初学者演奏所创作教材类的一部分简易钢琴作品多为此类。这些作品在原有的民歌旋律基础上,配以简单的伴奏织体支撑旋律,易于演奏。如《中国民歌幼儿钢琴曲》②、《儿童钢琴小曲——中国各民族民歌56首》③、《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30首》④、《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⑤等曲集中收录的主调钢琴曲。 在完整民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这类作品在中国主调钢琴曲的创作中占的比例很大,代表作品有《摇篮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变奏曲》、《农作舞变奏曲》、《儿童小组曲》、《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思春》等。这类作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 综述 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 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1960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文艺政策随即得以调整。1961-1963年间,周恩来总理就文艺问题又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全国文艺界、音乐界的形势有所好转,涌现出一批歌唱生活、歌唱部队建设、表现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如:歌曲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边疆处处赛江南》、《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

中国民族音乐改编钢琴曲的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改编钢琴曲的意义 中国有几百所艺术院校,每个院校都有钢琴专业,但是,我们常听到的都是西洋音乐,包括每个老师的教学也一样,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钢琴作品都是老一代作曲家们创作的,现代作曲家创作改编的很少,那么,钢琴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西洋乐器来说,我国的作曲家、钢琴教育家们应该更好、更多的利用钢琴这件乐器的普及性来传达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 我国民族音乐题材丰富,有历史悠久的古曲(也包括传统民族器乐曲)、各民族的民歌、个地方戏曲、中国特色创作歌曲等等。 我国在七八十年代出现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曲家,他们在用西洋乐器改编中国民族音乐的道路上,给后来的作曲家们做出了很好的借鉴。其中,古曲改编的钢琴曲代表作品:原古琴曲由王建中1973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梅花三弄》;原琵琶曲由黎英海1975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夕阳箫鼓》等等;原二胡曲由儲望华1972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二泉映月》;原琵琶曲由殷承宗1973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十面埋伏》等等一大批的优秀作品。 由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作曲家们在原来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和声、织体,这些由中国古典音乐素材改编的钢琴曲通过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也能把中华民族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地把中国的传统音乐通过西方的作曲技巧呈现出来,洋为中用,发掘自己的民族特色,寻找到了属于中国钢琴发展的一条崭新道路。当然,也通过这件西洋乐器大中国民族音乐传向世界,让其他国家通过音乐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曲家们在改编中国民族器乐曲的同时,也改编很多经典的民歌、戏曲等等,也成为了中国钢琴曲目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的背后,蕴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灵魂,在创作上,不仅要保留原有的民族风格,也要大胆创新,这样的创作不仅体现出中国民歌特色,也添加了很多

(完整版)全国钢琴考级曲目

超实用全国钢琴考级曲目 全国钢琴考级,由全国音乐家协会组织举办,是目前国内辐射面最广,考级人数最多的钢琴考级之一。全国钢琴考级共分10级,最高等级为10级,可以跳级考试。考级每年会举办2次,寒暑假各一次。古诺钢琴整理出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供有需要的同学参考。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一级 一、基本练习 1 C大调 2 G大调 3 F大调 二、技巧性练习曲 1 《旋律与伴奏练习曲》(Op.823,No.13)车尔尼曲 2 《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第60首 3 《练习曲》尼古拉耶夫曲 三、中国乐曲 1 《小白菜》龚耀年改编 2 《玩具》李重光曲 3 《扎红头绳》王震亚编曲 四、外国乐曲 1 《乡村快步舞曲》 2 《摇摆的印第安人》吉洛克曲 3 《春之歌》汤普森曲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二级 一、基本练习 1 D大调

2 A大调 3 E大调 二、技巧性练习曲 1 《练习曲》(Op.599No.59) 车尔尼曲 2 《练习曲》(Op.139No.19) 车尔尼曲 3 《声音阶旋律》(小宇宙第二册)巴托克曲 三、中国乐曲 1 《二月里来》五震亚编曲 2 《熊猫》黎英海曲 3 《两只老虎》林成进改编 四、外国乐曲 1 《G大调苏格兰舞曲》(Op.38.No.23)黑斯勒曲 2 《女神之舞》蓬基耶利曲 3 《柔板》斯坦别尔特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三级 一、基本练习 1 C大调与a小调 2 G大调与e 小调 3 D大调与b小调 4 A大调与升f小调 5 E大调与升c小调 6 B大调与升g小调 二、技巧性练习曲 1 《双手交替练习曲》(Op.139No98) 车尔尼曲 2 《练习曲》(Op.37No.10) 莱蒙曲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钢琴艺术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钢琴文化也是其中的元素之一。同时钢琴文化在中国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钢琴艺术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文章结合中国钢琴艺发展过程,梳理不同时期钢琴艺术的变化特点,探讨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标签:钢琴艺术;发展过程;探讨 在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钢琴演奏呈现音乐的方式之一。相应地,在某种角度上来看,钢琴文化在中国的出现是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下的产物。随后,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融入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我国的钢琴艺术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在新时代下,中国的钢琴艺术呈现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甚至在国际上一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虽然说钢琴文化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但是它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钢琴在中国的起源 若想要深入研究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就需要先充分掌握它在中国的起源。根据相关记载,钢琴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61年。当时,是通过以一名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来到中国之后,把一台击弦古钢琴送给了当时的皇帝。而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中国还没有钢琴这个乐器的出现。利玛窦在献出钢琴之后,引起了当时万历皇帝的注意和兴趣。并且他把钢琴技术教给宫里的四位太监,《西琴曲意》是当时四位太监在利玛窦的教学下学会的第一首乐曲。理所当然当时的四位太监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钢琴学生。这是钢琴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载,也是钢琴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起源。 但是,钢琴在中国的历史上真正取得历史性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初。当时在中国掀起了从未有过的音乐浪潮,主要的导火线是在学堂上对音乐的学习。而在此时的阶段,中国的钢琴艺术开始发生了转折,有了历史性的变化。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断碰撞中,人们对钢琴的喜爱和接受程度也不断增加。期间,国外很多知名的钢琴大师的作品在中国的广泛被熟知和传播。例如,肖邦的作品就在中国有很大的知名度和传播度。 二、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 在钢琴传入中国之后,热爱钢琴音乐的人对钢琴开始了一系列的创作和探索。上个世纪初,我国的钢琴演奏的音乐创作属于空白状态,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和代表作。从1915年开始,赵元任是我国优秀的语言学家,在他的那个年代,创作了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同时这也是赵元任的处作。《和平进行曲》在中国的钢琴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转折意义。同时在那个時期,中国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和钢琴演奏家。当时许多优秀的钢琴演奏家选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3)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短箫铙歌?四类。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22.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7.西周时期已出现了转调的理论。(√)8.“六代乐舞”在周代各类乐舞中地位最高。(√)9.《诗经》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乐器有 28种。(×)10.《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11.先秦道家的音乐主张表现为提倡音乐。(×)2.相和大曲还没有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13.“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14.卧箜篌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15.“阮”这一乐器名称是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6.汉代律学家何承天推算出了“六十律”的乐律理论。(×)17.琴曲《广陵散》又被称为《聂政刺韩王曲》。(√)18.北方音乐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19.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佳作。(√)20.京房找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21.曲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综合探究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综合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12:18:04.5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作者:张贵荣 [导读]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同名歌曲《解放区的天》改编创作而成,此外储望华还写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参与了黄河协奏曲写作。本文将对《解放区的天》相关的曲式结构及演奏要领等进行综合性探究。(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同名歌曲《解放区的天》改编创作而成,此外储望华还写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参与了黄河协奏曲写作。本文将对《解放区的天》相关的曲式结构及演奏要领等进行综合性探究。关键词:解放区的天;曲式结构;演奏;处理 该作品是储望华根据陈志昂的群众歌曲《解放区的天》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该群众歌曲主要是描写了人民在解放后,敲锣打鼓庆祝得到解放的欢乐场面,作品的曲风明朗欢快。作品属于A大调,2/4拍子,演奏时应与原歌曲的速度一样,欢快活泼。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另附加引子和结尾。各段落起始小节数如下:引子(1-14小节),主题呈示(15-51小节),发展中段(52-82小节),连接(83-96小节),再现(97-128),变奏(129-153小节),尾声(154-163小节)。接下来是对作品的音乐分析以及演奏分析。 引子(1-14小节),引子段落可分为两个部分,1-4小节作为一部分,5-14作为第二部分,1-4小节音乐材料采用的是和弦,目的是模仿欢欣鼓舞的锣鼓声。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运用ff的力量,和弦力量沉下去后需要放松,每一小节的最后一拍的和弦弹成跳音,结实有力。随后的10个小节是华彩过度段落,左手的伴奏先是使用柱式和弦,接着使用半分解和弦下行,在演奏左手的时候应全部采用跳音弹奏,右手的华彩音阶下行跑动,需要将指法设计规范,其次是节奏点必须很清晰,最后是音色均匀,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在练习时可采用变换节奏的方式来练习右手的华彩,在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时候是一个伴奏先行,演奏的时候稍弱,因为后面主题开始后左手的流动低音半分解伴奏只是居于一个从属地位。 主题呈示(15-51小节),主题部分的材料运用的是原歌曲的主调,左手运用的的半分解流动低音伴奏的织体。这部分表达的正是原歌曲中最欢腾的一个场面,因此演奏的时候应采用欢快的情绪。演奏时需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右手旋律的指法;第二,旋律句子的起伏感和呼吸感;第三,拍子变换后节奏的准确性;第四,左手伴奏的层次。第一,指法的问题,乐句第一句起头时的同音应采用轮指的弹奏方式,可用4-3-2-1或者3-3-3-2的指法,但不论是哪种指法都应该固定下来,以免影响后期的演奏,紧接着第二小节的指法采用1-5-2-3的指法。余下的指法与第一句大同小异,固定下来即可。第二,旋律句子的起伏感和呼吸感问题,演奏一首旋律性很强的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划分清楚句子,只有句子轮廓清晰,那么线条自然也就清晰。呼吸感也是在句子里随着句子使用的,随句子开始也随句子结束。句子划分清楚后观察句子的走向,简单的做法就是像数学中以点绘抛物线的形式让句子的走向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清晰的展现于眼前。当句子走向清楚后,带上演奏的气息,身体随着音乐句子的走向,那么作品的呼吸感和起伏感自然也就很清晰了。第三,拍子的问题,在主题段落中使用了1/4,2/4,3/4三种节拍,演奏的时候需要清晰的读谱,看清楚节拍的变换位置,把握住节奏的精准性。不同的拍子的重拍都是不一样的,演奏这部分十对节拍点定要非常清楚。第四,左手伴奏的层次问题,在演奏左手伴奏的时候,首先是跳音奏法不必说,最主要的是注意声音的层次性,这里的伴奏使用的是流动低音的半分解伴奏,那么流动低音的部分音色势必要区别于和声部分,因此演奏的时候流动低音略强与和声,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在各自的框架内保持一种平稳运行的音色。 发展中段(52-82小节),中段是作品的抒情段落,首先是右手的旋律使用长气息的歌唱性旋律,其次是左手的伴奏改为了上行的琶音伴奏。中段的调性也转入D大调,右手歌唱性的旋律使用八度叠加和弦等方式构成,演奏的时候要突出和弦上方音的主旋律。左手的琶音伴奏优美动听,演奏的时候身体由左到右的起伏感需具备,演奏的时候声音控制的比右手弱一倍,要起到陪衬的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呈现出来的效果应是一部动听的混声合唱一般。中段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右手旋律的指法问题,这里的指法需要单独编配,因为句子的旋律性很强,指法的衔接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连接(83-96小节),这几个小节短暂的连接后作品进入了再现的段落,在连接句子的弹奏时要注意右手的小句子,不拖拉,每一个小句子的弹奏干净利落,左手的和弦有力,饱满,以跳音弹奏。再现部分速度情绪等与第一段相同。 变奏(129-153小节),变奏部分采用主题的旋律加花变奏,这也是作品的一个高潮部分作品的旋律隐藏于右手快速跑动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之中,演奏的时候需要将旋律音挑出来单独练习,因为旋律音更多的出现在小拇指上,因此在练习的时候采取高抬指,使用重音练习小拇指,否则旋律出不来。另外在演奏左手的时候采用轻快灵巧的跳音弹奏,并且一直持续到尾声部分。 尾声(154-163小节),尾声的音乐材料使用的是引子的音乐材料,与引子交相呼应,一样的演奏技法,一样的激动欢腾的情绪,在作品倒数5小节的时候有一个渐慢及自由延长,这个自由延长记号的处理,演奏者最好根据长音的泛音结束以及内心的情绪来把握好尺度。最后在一片热烈的锣鼓声中结束本曲。 结语 《解放区的天》是众多中国钢琴根据歌曲改编成独奏的曲目中的一首,在演奏像《解放区的天》之类的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作品的本身的曲式结构作分析,对和声发展,以及演奏技法作分析之外,还需要对原歌曲所涉及到的情感,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所处时代的背景做深入的挖掘和理解。只有这样对一个作品做一个全方位的剖析和理解,才更利于我们演奏者的演奏,才能更好的将作品中所传达的内容情感等展示给观众。 作者简介:张贵荣(1994-),男,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钢琴初级阶段的乐曲

钢琴初级阶段的乐曲 1、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这是一套内容极为丰富的教材,由浅入深共五册。除了简易的钢琴曲外,还精选了大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的改编曲,其中包括巴赫、莫杂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在每首作品前,或介绍作曲家,或介绍乐曲特点,或讲解音乐常识,或支出联系药店,使学生在学每一首曲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2、威尔《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 这是一本深受国内外儿童喜爱的曲集,其中都是简化了的世界名曲,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钢琴小奏鸣曲大全》 小奏鸣曲是我国钢琴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内容之一。这本大全收入了海顿、克列门第、库劳、莫杂特、杜舍克、贝多芬、迪亚贝里、卡巴列夫斯基、格季凯等大师的小奏鸣曲共48首。程度相当于599后部,849前部到299。 4、《少年儿童钢琴曲选》(1949~1979) 1979年,为了展现建国30周年我国音乐创作的成就,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国庆前选编出版了两套中国作品集,这本《曲选》是器乐作品选中的少年儿童钢琴曲专辑。 5、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选》 由人民因与出版社编辑部编的这本曲集共91首,有适合启蒙阶段程度的小曲。 6、少年儿童《钢琴四首联弹曲集》 1/ 2

四首联弹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与合作能力。并且因为四只手弹比两只手弹更丰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本曲集所选的19首曲子,都是以儿童熟悉的歌曲及乐曲改编而成的。 乐曲的范围很广,相应的教材也很多,如老柴的《少年钢琴曲集》舒曼的《儿童组曲》《少年曲集》。全音乐谱出版社出版的《您喜爱的钢琴百曲集》第1、2集(共6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编的《少年儿童外国钢琴曲选》第1、2集,(共6集),都可以广泛的选用。 2/ 2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超实用全国钢琴考级曲目 全国钢琴考级,由全国音乐家协会组织举办,是目前国内辐射面最广,考级人数最多的钢琴考级之一。全国钢琴考级共分10级,最高等级为10级,可以跳级考试。考级每年会举办2次,寒暑假各一次。古诺钢琴整理出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供有需要的同学参考。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一级 一、基本练习 1 C大调 2 G大调 3 F大调 二、技巧性练习曲 1 《旋律与伴奏练习曲》(,车尔尼曲 2 《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第60首 3 《练习曲》尼古拉耶夫曲 三、中国乐曲 1 《小白菜》龚耀年改编 2 《玩具》李重光曲 3 《扎红头绳》王震亚编曲 四、外国乐曲 1 《乡村快步舞曲》 2 《摇摆的印第安人》吉洛克曲 3 《春之歌》汤普森曲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二级 一、基本练习 1 D大调 2 A大调 3 E大调 二、技巧性练习曲 1 《练习曲》车尔尼曲

2 《练习曲》车尔尼曲 3 《声音阶旋律》(小宇宙第二册)巴托克曲 三、中国乐曲 1 《二月里来》五震亚编曲 2 《熊猫》黎英海曲 3 《两只老虎》林成进改编 四、外国乐曲 1 《G大调苏格兰舞曲》()黑斯勒曲 2 《女神之舞》蓬基耶利曲 3 《柔板》斯坦别尔特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三级 一、基本练习 1 C大调与a小调 2 G大调与e 小调 3 D大调与b小调 4 A大调与升f小调 5 E大调与升c小调 6 B大调与升g小调 二、技巧性练习曲 1 《双手交替练习曲》车尔尼曲 2 《练习曲》莱蒙曲 3 《练习曲》格季克曲 三、复调性乐曲 1 《康定情歌》陈鸿铎改编 2 《布列舞曲》巴赫曲 3 《小赋格》齐波里曲 四、乐曲 1 《郊游》路珈改编 2 《舞曲》(,)卡巴列夫斯基曲 3 《小诙谐曲》(,)谢列凡诺夫曲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1297950.html,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作者:吕琳 来源:《硅谷》2009年第16期 [摘要]中国钢琴艺术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至今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70-01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趣味。 当我们回顾国当代钢琴音乐,会惊喜地发现,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创作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形式,吸纳了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采用了民间传统的音乐素材,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形态。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熟程度、创 作技法、风格气质特点划分,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赵元任,他于1913年根据民间音乐曲调创编了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于1914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风琴弹奏会上公演,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首乐曲是一首风格全面西化的钢琴小品,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活力,结构严谨,这种带有模仿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在早期音乐创作中是很有价值的,同时可以看出,中西文化融合在20世纪初就已经很明显了。 随后,萧友梅1923年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是篇幅较大、较专业化的钢琴作品,青主的《大江东去》、黄自的《玫瑰三愿》、萧友梅的《问》、赵元任《卖布谣》等作品以欧洲作曲技术为指导,创作带有民族音调的旋律,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教学、教材等重要问题,他们在中国钢琴音乐研究方面迈出了最初的 步伐,为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棗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周族的文化本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灭商以后,在商的中心地区分封了卫国,而没有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商地去。周的音乐,也就是岐周的本土音乐,即是其原有的音乐。大约是出于笼络人心,缓和氏族矛盾的目的,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那时读音一样,习惯上便把周人的所谓“夏”写成了“雅”。所以“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音);“雅诗”(《诗经》中的大、小《雅》)就是周地的诗;“雅乐”,其实也就是周地的音乐(舞蹈)。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如果说商代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虽敬但却“远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郑国音乐(郑声)是首开其端的。正因为此,以维护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才会“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并说“郑声淫”(郑声浸淫雅乐),提出要“放郑声”(把郑声赶出雅乐领域)。但是孔子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孔子去世之后,各地方音乐的影响更加扩大,社会上称之为“新乐”,其中著名的有郑、卫、宋、齐等地区的音乐。“新乐”是从“新兴起”的意义上起的名字,如果从历史上说,其实不少“新乐”比号称“古乐”的西周雅乐更加古老。例如

中国钢琴发展史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由我来当一次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钢琴的发展史和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首先,我来讲一讲中国钢琴的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架钢琴是从欧洲传入的,至入不过百余年。当时,西方的钢琴音乐已经发展到很繁荣的时期了。所以说,中国的钢琴传入还是很晚的。20世纪30年代,3位白俄罗斯人来到上海,他们对钢琴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第一批钢琴教授都是他们的学生。50、60年代,中国与苏联交流密切,使得苏俄学派的演奏风格占主要地位。一大批青年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比如傅聪、刘诗昆等等。 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钢琴作品数量很少。1949-1966年是“民歌+和声”的模式。1966-1978年,以“样板戏”改编为主。到了80年代创作风格才走向多样化。 中国钢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作品。这些作品有很强烈的民族风格。 那么中国钢琴曲的创作特点有哪些呢?下面,我接着给大家讲一讲: .

通过我的学习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调音乐创作为主 什么是主调音乐呢?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以某一声部的旋律为主,其他声部以和声等进行伴奏。这样的曲子听起来感情表这明确,欣赏者容易融入其中。代表作有:《和平进行曲》、《梅花三弄》。 第二个特点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 多依据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在西洋音乐基础上,具用中国色彩编曲方式进行创作。代表作有:《绣金匾》。 第三个特点是:模仿民间乐器的声音 利用钢琴不同的演奏方式模仿弹拨乐器、吹拉乐器、打击乐器。比如模仿古琴的有《梅花三弄》,模仿笛子的有《冀北笛音》,而在《夕阳箫鼓》中模仿了箫、古琴、琵琶、古筝的声声。 总之,中国的钢琴作品与西方的音乐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兴趣的小朋友不妨也回去听一听。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体会其中民族音乐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

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以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周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成就还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 侯乙墓葬中的古乐器为重要标志。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乐宝库提供了当时宫廷礼乐制度的模式,这里出土的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重要的六十四件编钟乐器,分上、中、下三层编列,总重量达五千余公斤,总音域可达五个八度。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