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

浅析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

浅析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摘要: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早在清朝末年,开始传入中国,至今为止钢琴在中国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在这100年间,中国的钢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

中国的钢琴作曲家,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钢琴展现出了我国传统的乐曲。

对中国钢琴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钢琴艺术,更好地促进我国钢琴的发辰。

接下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史前言在清末民国初期,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钢琴艺术传人中国民间,那时候只有留洋归来的留学生,以及王公贵族才能享受钢琴这一艺术。

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钢琴这一音乐艺术,在中国流传范围越来越广。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从钢琴流入中国开始,将钢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30年代以前,30年代到70年代以及70年代后。

旨在更好的促进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钢琴。

1、钢琴的萌芽和发展我国最早开始出现钢琴,是在19世纪初期,中国第一首钢琴曲是由语言大师赵元任发表的,赵元任是我国优秀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作曲家。

1915年,赵元任创造了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是中国第一首发表的钢琴曲。

《和平进行曲》乐曲完整,曲调流畅,以g调和弦为主,主要体现了欧洲的钢琴特色,但是缺少中国风情。

中国第一首钢琴曲的出现,很好的促进了中国钢琴文化的发展。

在早期音乐探索中,具有极大的价值。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钢琴音乐的萌芽阶段,中国的钢琴曲还处于实验时期,钢琴曲不够成熟,但是对我国今后的钢琴作品的创新具有极大的启示。

《和平进行曲》参杂了中外音乐元素,其中赵元任在创造过程中采取了中国古典式的创作手法,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

但是《和平进行曲》采用钢琴进行演奏,很好得促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给了中国的钢琴学家一些启示。

鼓励他们将目光放到生活中去,旨在创造更为真实、更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这样才能增添音乐的活力,也能让音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完整word版)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

(完整word版)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

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初探【摘要】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关键词】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79-02钢琴音乐在欧洲发展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现代钢琴才传入中国。

根据作品的成熟程度、创作技法、风格气质的特点,20世纪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萌芽时期――从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从1934年的《牧童短笛》问世到1966年“文革”前夕;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花独放,到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成功之前;创新发展时期――以1979年《山林》钢琴协奏曲为起点。

一、萌芽时期1914年5月22日,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风琴钢琴演奏会上演出了赵元任为风琴改编的中国曲子《华八板与湘江浪》。

这首牙牙学语般的小曲预示着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萌芽。

1915年1月,赵元任又在《科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其创作的《和平进行曲》。

这是迄今为止有案可?说牡谝皇坠?开的中国钢琴曲。

这是一首进行曲速度的钢琴小品。

音乐形象坚定有力、富有生气,结构严谨,材料集中,但风格却完全是西洋的。

乐曲的和声严格规范地沿用了西洋的传统和声,这样的作品,在西洋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的时期,已称得上是学习、模仿的成功之作。

此后,1916年肖友梅的《哀悼引》作品24、1917年赵元任的《偶成》、1919年赵元任的《小朋友进行曲》、1921年李荣寿的《锯大缸》、沈仰田的《钉缸》等作品相继问世。

中国古典钢琴曲目

中国古典钢琴曲目

中国古典钢琴曲目(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概述2.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特点4.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代表作品5.中国古典钢琴曲目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地位正文1.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概述中国古典钢琴曲目是指在中国音乐传统基础上创作的,以钢琴为主要演奏乐器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在风格、表现手法和音乐理论上,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又吸收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技巧和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钢琴曲目。

与其他国家的钢琴曲目相比,中国古典钢琴曲目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源于其创作背景和音乐传统。

同时,它又具有世界性,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中国作曲家们也借鉴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技巧和形式。

2.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起源阶段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古典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家们开始尝试用钢琴演奏中国传统音乐。

这一阶段的作品以改编和移植为主,旨在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用钢琴表现出来。

发展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中国作曲家们逐渐开始创作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目。

这一阶段的作品以表现中国民族风格和民间音乐为主题,如《黄河》钢琴协奏曲等。

成熟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中国古典钢琴曲目在创作上更加成熟和丰富,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3.中国古典钢琴曲目的特点中国古典钢琴曲目在曲风、表现手法、技巧和音乐理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曲风上,中国古典钢琴曲目以表现中国民族风格和民间音乐为主题,既有柔美、抒情的旋律,也有激昂、奔放的热情。

表现手法和技巧上,中国古典钢琴曲目在借鉴西方古典音乐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手法,如按音、滑音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音乐理论上,中国古典钢琴曲目采用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节奏等理论,但在旋律和音色上,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和民族特色。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在中国,钢琴是一种备受推崇的音乐乐器之一。

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在过去的百年里,中国不仅取得了许多钢琴音乐方面的成就,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和现状,并梳理出其中的特点和亮点。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自1873年钢琴首度登陆中国以来,对中国音乐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此之前,钢琴不仅在欧洲和美洲尚未普及,也不受中国人欢迎。

但是,钢琴的到来离不开西方文化的传入,它在中国传播期间也随之传播了西方的音乐艺术和理论。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是中国钢琴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许多西方钢琴家经常来到中国巡演。

这些演奏家在中国的演出不仅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建国后,中国音乐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家。

他们受到了西方钢琴音乐的传承和东方音乐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品味。

到了9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家在国际上展露头角。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1.“中西结合”,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风格。

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之一是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风格。

钢琴音乐在西方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积淀,更有着高超的技艺和表现力。

而中国则有着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和传统。

中国钢琴家善于借鉴西方音乐,结合本土乐器艺术的优点,进行融合,使音乐更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不断创新和发展。

2.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表演效果。

中国钢琴家在演奏时,非常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表演效果。

他们通常将音乐视为自己的情感宣泄,对音乐会进行热情投入。

同时,钢琴家们注重钢琴弹奏的表现性,钢琴演奏风格既有阳刚之声,也有婉转之音,同时又具有深邃内敛的性格特征。

这些都使其表演更具感染力和视觉效果。

3.突破传统,不断创新。

中国钢琴家在钢琴演奏方面,不断地突破传统,进行创新。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摘要】中国钢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钢琴音乐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技巧,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表现力。

在音乐领域中,中国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为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中国钢琴音乐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优秀钢琴作曲家和演奏家涌现出来,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音乐文化增添新的色彩和魅力。

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使者。

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分析与探讨,我们更能够深刻体会其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无限魅力与美好前景。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历史、现状、发展、特点、影响、趋势、独特魅力、未来发展、总结、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钢琴音乐源自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和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形式。

中国钢琴音乐在中国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融合了古典、民族和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中国钢琴音乐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音乐结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听众。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丰富的曲调、奇特的节奏感和独特的和声结构,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钢琴音乐既传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钢琴音乐,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意义和重要性中国钢琴音乐的意义和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国钢琴音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钢琴,是一种既具有丰富音色又能够表现丰富情感的乐器。

在中国音乐历史上,钢琴音乐曾是相对陌生的领域。

自1895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内,钢琴音乐与中国音乐相互交融,诞生出了许多经典之作,同时也发展出了一些新的音乐流派,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钢琴这一乐器最初只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象征,对大众来说并不是太了解。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汉族知识分子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钢琴才真正流传到了中国。

中国钢琴音乐第一次亮相是在20世纪初的上海,那时候一些知名家族里的子弟开始学习钢琴,后来又有一些在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也开始在家里传授钢琴技艺。

正是这些华人音乐家的影响,让中国钢琴音乐所逐渐得到发展壮大。

1950年代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在文化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其中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办音乐学院,并推广音乐文化教育。

这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音乐文化也逐渐流入中国。

钢琴音乐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钢琴音乐家们也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

表现钢琴音乐风格的巨匠黄景丰、关岳霖等音乐家,成功的促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成长。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现状如今,在中国,钢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也无比的迅速,我们已经拥有了全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最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最多的音乐学生和最优秀的音乐家。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中国独特的文化与西方音乐精华相融合,创造出代表中国个性的作品。

此外,钢琴也被应用于许多新的音乐流派,例如Jazz和Rock等,给听众带来了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三、中国钢琴音乐的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趋势是:民族与国际元素相结合,同声部摆脱简单的伴奏作用,钢琴技巧前卫且具备新意。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钢琴作为一种西方音乐器乐,被引入中国,并逐渐受到了一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学习。

最早期的中国钢琴艺术家主要是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留学生,他们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带回到中国,并开始教授和演奏钢琴。

这些艺术家的出现为中国的钢琴艺术提供了一个起点,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钢琴家。

一些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如李斯特、杨洪基、郎朗等开始在中国执教和演奏,并为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钢琴艺术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一些钢琴家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钢琴演奏和教学,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保持了一定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钢琴艺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钢琴教材和教学方法,为钢琴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同时,中国的钢琴家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赢得了许多国际比赛的奖项,并与世界著名的乐团和指挥家合作演出。

近年来,中国的钢琴艺术家数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钢琴,并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表演活动。

中国
的钢琴音乐会和音乐节也日益丰富多样,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

总的来说,中国钢琴艺术在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钢琴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普及,相信中国的钢琴艺术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取向摘要中国钢琴音乐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探索、模仿、独立等重要阶段,如今也迎来了繁荣鼎盛的时期。

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了钢琴艺术在经历了萌动探索、初步繁荣、徘徊三个时期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中国钢琴音乐在初期发展阶段通过借鉴西方创作手法和文化来进行质的变化。

现如今,中国钢琴音乐已经找准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完成了从质到量的更大转变。

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中和文化”、“阴柔美”、“神韵”为钢琴艺术营造出了不一样的音乐意境,为中国钢琴音乐获得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文化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钢琴通过琴键作用于琴槌、琴弦等部分来产生声音,因为其广阔的音域、丰富的音色而被称为“乐器之王”。

现代钢琴拥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精细的机械装置,通过88个琴键来完成乐曲气氛的渲染,使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得以展现。

钢琴音乐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音乐家和作曲家对钢琴音乐的钟爱,帮助钢琴音乐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钢琴音乐艺术也开始了自身的文化转变之路,成为具有巨大文化价值的音乐类别之一。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早在15世纪初就出现了世界第一台古钢琴,但是直至18世纪意大利人才研制出了第一台钢琴。

19世纪的中国还处于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神宗进贡了第一台钢琴。

这件名副其实的西洋乐器进入中国后,开始了漫长的被探索和发展的历程,中国音乐家对这件乐器以及与它相关的音乐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今天中国的钢琴文化。

中国钢琴音乐在起步阶段只是通过对西方钢琴文化精髓的汲取来寻求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后开始融合东方钢琴文化,将中国风格纳入钢琴文化导向中。

赵元任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先驱,由他在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成为中国第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帮助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开始了第一次巨大的跳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作者:吕琳
来源:《硅谷》2009年第16期
[摘要]中国钢琴艺术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至今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70-01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趣味。

当我们回顾国当代钢琴音乐,会惊喜地发现,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创作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形式,吸纳了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采用了民间传统的音乐素材,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形态。

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熟程度、创作技法、风格气质特点划分,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赵元任,他于1913年根据民间音乐曲调创编了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于1914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风琴弹奏会上公演,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

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首乐曲是一首风格全面西化的钢琴小品,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活力,结构严谨,这种带有模仿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在早期音乐创作中是很有价值的,同时可以看出,中西文化融合在20世纪初就已经很明显了。

随后,萧友梅1923年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是篇幅较大、较专业化的钢琴作品,青主的《大江东去》、黄自的《玫瑰三愿》、萧友梅的《问》、赵元任《卖布谣》等作品以欧洲作曲技术为指导,创作带有民族音调的旋律,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教学、教材等重要问题,他们在中国钢琴音乐研究方面迈出了最初的步伐,为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成熟时期
中国钢琴音乐在30年代取得了重要的发展,1934年,贺绿汀创作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首标题性的再现三步曲式结构,采用欧洲对比复调技术与我国民间支声复调因素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写了中国三十年代的农村风光,音调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被公认为是中国钢琴音乐成熟时期的起点,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在这段时期,中国钢琴音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空前发展,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也从单纯模仿新古典主义、印象派等技法中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技法。

三、繁荣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也使得钢琴音乐创作有了根植的土地,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音乐方针指导下,用西洋乐器表现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成为广大作曲家和钢琴家探索的方向,一批青年作曲家、演奏家迅速成长起来,老一辈作曲家也表现出巨大的创作热情,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几年里,创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作品:如马思聪的《三首舞曲》,江文也的《渔夫舷歌》,陈培勋创作了《卖杂货》和《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杜鸣心《练习曲》,汪立三的《蓝花花》、《小奏鸣曲》,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变奏曲》,朱工一的《序曲三首》,廖胜京《火把节之夜》,黎英海《民歌小曲五十首》,蒋祖馨《庙会》,石夫创作的《塔吉克舞曲》等等,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大都引用现成的民间曲调,配以简易的织体、多变的节奏型,用对位法、对比法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写作手法改变而成,赋予传统民歌新的艺术生命力,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体现。

四、徘徊时期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钢琴音乐遭受了严重灾难,创作、演出和教学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钢琴文化被无情地约束和限制,不允许演奏西方的作品,只有以“三化”标准写成的钢琴曲才能生存,在当时出现了家喻户晓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后来又出现了钢琴曲《甘洒热血写春
秋》、《家住安源》、《北风吹》等,但音乐家们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钢琴改编曲,并把这一形式推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比较出名的有王建中的《大路歌》、《梅花三弄》《浏阳河》,周广仁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储望华的《红星闪闪放光彩》,崔世光的《松花江上》,刘诗昆的《公社社员喜洋洋》,殷承宗的钢琴伴奏曲《红灯记》,等等。

“民革”后期,不少作曲家已不再引用现成的民歌曲调,不局限于原民歌的地方特色,开始独立创作钢琴音乐主题,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此曲在“国庆”30周年献礼器乐创作比赛中获二等奖。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独立创作的中国钢琴曲很少见,较多的是对中国传统古曲进行改编,产生了一些钢琴独奏曲,在追求民族风格和模仿民族器乐方面进行了尝试。

五、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钢琴音乐重新获得生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研究逐渐恢复,许多世界优秀钢琴家纷纷来中国演讲、讲学,国外的钢琴资料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在大好形势下,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出现了许多颇具浓郁民族风格且带有新技法的钢琴作品,如刘敦南的《山林》、汪立三的《兄妹开荒》、《他山集五首序曲和赋格》、陈怡的《多耶》、黎英海的《阳关三叠》,赵晓生的《太极》,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等等。

进入80年代,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当代作曲家,通过结合十二音序列、多调性,无调性等各种音乐流派及其创作技法,中国的钢琴音乐提高了原有的创作水平,和声更加尖锐,节奏更加复杂,打破传统的曲式结构形式,拓展了音乐风格,产生了新颖的平台视角,创作方法走向多元化。

中国钢琴音乐虽然历史短暂,历经波折,但中国优秀的钢琴作品从音乐表现意境和创作手法上都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的表现思路,发展前景和研究前景一直看好,相信随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健康发展,其社会影响会越来越突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朱建,古钢琴的时代演奏法,钢琴艺术,2002.
[4]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刘雪梅,古钢琴及其音乐的历史演变[J].文化论苑,2006.
[6]任达敏,早期钢琴与钢琴文献[J].钢琴艺术,2002.
[7]熊晓辉,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J].教学研究,2005.
[8]卞萌,中国钢琴文化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6.
[9]张式谷、潘一飞,早期钢琴与钢琴文献,钢琴艺术,2000.
作者简介:
吕琳(1980-),女,汉族,就职于烟台职业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演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