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1、饮料:经过加工制造的,供人们饮用的食品,以提供人们生活必须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达到生津止渴和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2、饮料的分类:(1)组织形态:固体饮料、液体饮料、共态饮料。(2)含酒精饮料、不含酒精饮料。

3、软饮料:不含乙醇或乙醇作为香料等配料的溶剂含量不超过0.5%的饮料制品。

4、软饮料的分类: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其他饮料。

7、我国软饮料工业的发展显现的特点:(1)产量高速增长;(2)产量质量稳定提高;(3)结构调整出现成效:地区结构、品种结构、企业结构;(4)“集中生产主剂,分散罐装饮料”的技术得到实施;(5)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6)发展了一批集团化企业和知名品牌。

我国软饮料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差距:(1)人均消费水平低;(2)品种结构不合理;(3)企业规模和生产集中度低;(4)原料生产与加工脱节;(5)标准化和质量管理落后。

8、水源的分类:地表水(河水、江水、水库水、池塘水、浅井水)、地下水(深井水、泉水、自流井水)、城市自来水。

9、水中的杂质及其对饮料生产的影响:(1)悬浮物质(会使水体呈现混浊现象);(2)胶体物质(使水质带“色”的原因);(3)溶解物质(气体:风味和色泽;盐类:硬度和碱度)。

10、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1)浊度;(2)臭和味;(3)硬度;(4)碱度;(5)铁和锰含量;(6)有机物;(7)溶解氧;(8)微生物;

11、当水中的碱度过大时,会对饮料产生的不良影响:(1)和金属离子反应形成水垢,产生不良气味;(2)和饮料中的有机酸反应,改变饮料的酸甜比及风味;(3)影响CO2的溶入量;(4)会使饮料酸度下降;(5)生产果汁型碳酸饮料时,会使果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13、水处理的目的:(1)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2)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等物质;(3)去除有机物,以清除异臭,异味和脱色;(4)将水的碱度降至规定的限度以下;(5)去除微生物,使微生物指标符合饮用水标准;(6)去除水中铁和锰化合物,溶于水中的气体。

14、水处理的方法:(1)澄清净化;(2)软化;(3)过滤;(4)消毒;1、混凝沉淀:水中所含胶体物质在水中能保持悬浮或分散不沉淀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等带有相同的电荷,产生静电斥力的缘故,所以必须添加混凝剂中和表面电荷,破环胶体的稳定性,促进小颗粒变成大颗粒而沉淀,从而得到澄清的水。A混凝剂:明矾、硫酸铅、碱式氧化铝、绿矾、铝盐、铁盐等自身先溶解;B助凝剂:是为了提高混凝效果,加速沉淀,在混凝沉淀时除混凝剂之外加入的辅助药剂,本身不起凝聚作用,仅帮助絮凝的形成。常用的有:活性硅胶、海藻酸钠、CMC。

2、过滤:原水通过一种多孔介质及由介质组成的具有孔隙结构的滤层时,水中一些悬浮物、胶体杂质等被截留在孔口或孔隙以及介质的表面上,从而使原水得到净化。(1)包括: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凝聚。(2)过滤介质的要求:A足够的化学稳定性;B足够的机械强度;C过滤时不溶于水;D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3)常用的:砂、石英砂、磁铁矿石、无烟煤、活性炭、玻璃纤维、棉花、绢布、石棉板、纸板等。

3、软化:石灰软化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

4、消毒:氯消毒(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15、甜味剂的分类:(1)营养价值:营养性甜味剂、非营养性甜味剂;(2)甜度:低甜度甜味剂、高甜度甜味剂;(3)来源:天然甜味剂、合成甜味剂。

16、酸味剂:能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1、作用:(1)具有增进食欲;(2)促进消化的作用;(3)调节PH抗氧化剂的增效剂;(4)防止食品酸败或褐变;(5)防止微生物的生长。2、分类: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无机酸(磷酸)、人工合成酸(葡萄糖酸、富马酸)、食品发酵产生的(醋酸、乳酸)。3、影响因素:温度、其他味觉物质。

酸味和pH:酸味是溶液中解离氢离子的刺激味,但酸味强弱不能简单地用pH表示。例如:在同一pH下,弱酸酸

味有时甚至超过强酸。这表明弱酸中存在的未解离(与pH无关)的氢离子与酸味有关。一般酸味阈值,无机酸为pH3.4—3.5,有机酸为pH3.7—3.9,在缓冲溶液中,具有少量的氢离子也会感到酸味。

19、香料的分类:天然香料(动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人工香料(单离香料、合成香料)

20、香精的分类:油溶性香精、水溶性香精、乳化香精、粉末香精。

21、香精的使用:1、目的:(1)辅助作用;(2)稳定作用;(3)补充作用;(4)矫味作用;(5)赋香作用;(6)替代作用。2、注意事项:用量、均匀性、其他原料的质量、酸甜度配合、温度。

22、着色剂使用的注意事项:(1)所用色素应符合标准;(2)正确选用色素;(3)调色方法;(4)配置色素溶液;(5)原料水的水质;(6)称量准确;(7)防止褪色;(8)出口产品的着色;(9)正确选用混合使用的色素。

人工合成和天然着色剂的优缺点:食用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食用色素分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最大使用量。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红花黄色素、辣椒红色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由于其对光、热、酸、碱等敏感,所以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很容易褪色和变色,影响了其感官性能。因此在食品中有时添加合成色素。

合成色素即人工合成的色素,其优点很多,如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

23、抗氧化剂:1、常用的:抗坏血酸、CO2、葡萄糖氧化酶;2、注意事项:(1)使用标准与标示;(2)添加时间;(3)光、热的影响;(4)氧的影响;(5)金属类的影响;(6)抗氧化协调作用;(7)分散。

24、增稠剂:1、应用:(1)增稠剂主要用于饮料的增稠和稳定,在果蔬汁饮料和蛋白饮料中做增稠剂和稳定剂;(2)对于混浊果汁饮料和蛋白饮料有乳化和稳定作用。2、注意事项:(1)增稠剂种类的选择:A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B电解质的存在于其他成分的存在;C产品的组织形态;D使用时的方便性;E贮藏稳定性;F相对成本;G其他的相关规定。(2)影响增稠剂黏度的主要因素:A浓度;B、PH;C温度。(3)增稠剂粒子的分散和溶解:A亲水胶体的分散;B亲水胶体的溶解;(4)增稠剂的协同作用。

25、乳化剂分类:(1)来源:天然乳化剂、合成乳化剂;(2)溶解性:水溶性乳化剂、油溶性乳化剂;(3)水中是否解离: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4)水中显示活性成分:阴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5)作用:水包油型乳化剂、油包水型乳化剂。

26、乳化剂的作用:乳化、稳定、混浊。

27、CO2:1、作用:(1)清凉解暑;(2)抑制微生物生长;(3)增强饮料的风味;(5)增加爽口感。2、来源:(1)酿造工业的副产品;(2)燃烧石灰的副产品;(3)天然CO2;(4)化工厂的CO2;(5)中和法产生的CO2。3、注意事项:(1)防止减压造成的影响;(2)防止CO2钢瓶爆炸;(3)必须注意CO2对人的影响;(4)CO2对饮料风味的影响。

28、碳酸饮料:在一定条件下充入CO2的制品,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CO2的饮料,成品中CO2的含量200C 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含有CO2的软饮料,通常有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香料、色素、CO2气和原料组成的。

29、碳酸饮料的分类: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其他(植物抽提物、非果香型、补充能量等)。

30、碳酸饮料的主要生产设备:水处理设备、配糖浆设备、碳酸化设备、洗瓶设备、灌装设备。

31、完善的碳酸化过程:脱气→冷却器、混合器、预碳酸化器、冷却→碳酸化和制冷系统组成。

32、使用碳酸主剂的优点:(1)保证产品质量稳定;(2)简化灌装厂工作;(3)促进新品种的开发;(4)发挥最大的品牌效应。

33、二次灌装:1、优点:(1)成品容易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2)设备简单,投资少;(3)灌装时泄露时绝大部分时碳酸水,糖浆浪费较少。2、缺点:(1)糖浆碳酸水混合不均匀;(2)成品的CO2含量不高,影响口感和理化指标;(3)灌装碳酸水时,注入量不容易控制,致使每瓶比例不稳定,影响成品的色、香、味;(4)在灌装时,容易起泡和产生反冲。

34、一次灌装:1、优点:(1)饮料中各种成分能得到充分地混合,使成品质量稳定一致;(2)成品中CO2含量高,杀口感突出;(3)灌装时不起泡,也不反冲;(4)节约操作人员。2、缺点:如果操作不当易受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应严格遵守操作才能控制好卫生指标。

35、调和糖浆的配制的方法:1、间歇式:冷溶法、热熔法(蒸汽加热溶解、热水溶解法);2、连续式:(1)计量、混合;(2)热溶解;(3)脱气、过滤。

36、影响碳酸化的因素:水或糖浆、水混合液的碳酸化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碳酸饮料的成品质量、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空气的影响、各种液体对碳酸气的吸收。

37、为了保证有效的和一致的碳酸化水平在实际中应该注意:(1)保持合理的碳酸化水平;(2)保持灌装机一定的质程度;(3)将空气混入控制在最低限度;(4)保证水或产品中无杂质;(5)保证恒定的灌装压力。

38、碳酸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1、杂质:(1)原料夹杂的杂质;(2)瓶子未洗净或瓶盖带来的杂质;(3)机件碎屑或管道沉积物。2、CO2的含量不足原因:(1)CO2纯度低或纯度不够标准;(2)水温或糖温过高;(3)混合机混合效果不好;(4)有空气混入;(5)混合机或管道漏气;(6)装罐机不好用,空气排除不符;(7)压盖不严;(8)瓶口、瓶盖不合格、不配套;(9)压盖时间不及时,敞瓶时间过长,使CO2在高温下散失;(10)灌装机胶嘴漏气,弹簧太软,瓶托位置太低,造成边灌边漏气或自助灌装机位置低。3、混浊、沉淀:(1)原因:A微生物污染;B化学反应引起的:a砂糖引起的混浊;b使用硬水引起的沉淀;c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的香精香料,或用量过多;d色素质量不好或用量不当;e配料方法不当;f瓶盖上有杂质。(2)防治措施:A加强原料管理;B 保证产品含有足够的CO2;C减少生产各环节的污染;D对所用容器的清洗;E一般不用贮藏时间长的混合生产汽水;F饮用水要符合标准要求;G防止空气的混入;H配料工序要合理;4、变味

39、果蔬汁饮料的分类:果汁、果浆、浓缩果汁、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

40、蔬菜与蔬菜汁饮料:蔬菜汁、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发酵蔬菜汁饮料、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蕨类饮料。

41、果蔬汁饮料的营养价值:(1)维生素对于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2)果蔬汁含有大量的矿物质;(3)含有丰富的有机酸;(4)含有一系列的酚类。

42、果蔬汁制造上特有的工序:(1)澄清和过滤:A澄清:自然澄清法、明胶单宁澄清法、加酶澄清法、冷冻澄清法、加热澄清法、超滤法。B过滤:压滤法、真空过滤法。(2)均质和脱气:A均质:使果蔬汁保持一致的混浊度,获得不易分离沉淀的果蔬汁。B脱气:真空法、氮交换法。(3)浓缩:真空浓缩法、反渗透浓缩法、冻结浓缩法。

43、冻结与真空的优缺点:(1)优点:在浓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芳香成分和色泽等不受到损失,可以取得高质量的浓缩制品,浓缩操作在00C以下进行,不仅没有化学反应,而且不会出现微生物引起的的质量损害。(2)缺点:设备投资大、黏度高时难以生成冰晶,且难以回收附着冰晶的可溶性固形物。

44、果蔬汁加热的目的:(1)软化果蔬组织,便于打浆和磨细;(2)破环酶的活力,防止变色和果胶分解;(3)使果肉组织中的果胶溶出,提高浆的粘稠度;(4)将果蔬煮熟,提高风味。

45、果蔬浓缩浆与果蔬浓缩汁的主要区别在于:果蔬汁仅含可溶性成分或少量的天然胶体物质,而果蔬浆基本保留了果皮、核、种子、粗大纤维以外的果蔬所有可溶性成分和不溶性成分;果蔬浆中悬浮物的含量比果蔬汁高得多,因此浓缩的难度较大。

46、均质:是混浊果蔬汁和果肉型饮料特殊的加工工序。果蔬汁饮料,特别是果肉型饮料常常发生分层现象。分层是因为悬浮颗粒受到的作用力大于汁液而发生沉降引起的。预防措施:均质使果蔬汁中的浆粒等固形物微细化,不仅减少其颗粒大小,同时改变其颗粒径的分布。

47、均质的目的:1、使含有不同大小颗粒或密度的粒子的悬浮液均质化,使果蔬汁保持一定的浑浊度,使果蔬汁完全乳化混合,获得不易分离和沉淀的果蔬汁饮料。2、促进果蔬汁的渗出,使果胶和果汁亲和,均质而稳定的分散于果汁中,使果汁保持均质时的混浊度,使用均质方法可以减少增稠剂和稳定剂的用量,不仅能改善饮料的口感,还可以降低原料成本。目前,使用的均质机有:高压均质机和超声波均质机。

48、杀菌与包装:1、杀菌:果蔬汁的杀菌与包装是产品得以长期保藏的关键。在进行杀菌时,一方面需要杀死果蔬汁中的致病菌和钝化果蔬汁中的酶,同时又要考虑产品的质量(风味、色泽好营养成分,以及物理性质,如黏度、稳定性等)不能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不同的果蔬汁PH差别很大,因而杀菌条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49、灌装方式:热灌装、冷灌装、无菌灌装。

50、变色:果蔬汁出现的变色主要是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一起的。

51、酶促褐变:主要发生在破碎、取汁、粗滤、输送等工作过程中。由于果蔬组织破碎,酶与底物的区域化被打破,在有氧气的条件下,果蔬中的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氧化变色。主要防止措施:1、加快处理尽快钝化酶的活性;

2、破碎时添加抗氧化剂,消耗环境中的氧气,还原酚类物质的氧化产物;

3、添加有机酸,抑制酶的活性,多酚氧化酶最适PH6.8左右;

4、隔绝氧气,破碎时充入惰性气体,创造无氧环境和采用密闭连续化管道生产。

52、非酶褐变:发生在果蔬汁的贮藏过程中,特别是浓缩汁更为严重,这类变色主要是由还原糖和氨基酸之间的美拉德反应引起的。而还原糖和氨基酸都是果蔬汁本身所含的成分,因此较难控制,有些含花青苷的果蔬汁由于色素花青苷不稳定,在贮藏过程也会变色。主要防止措施:1、避免过度的热处理,防止羟甲基糠醛的形成;2、控制PH在3.2以下;3、低温贮藏或冷冻贮藏。

53、变味:果蔬汁的变味如酸味、酒精味、臭味、霉味等,主要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所造成的。1、细菌引起的变味:主要是耐酸乳酸菌,其分解利用果蔬汁中的糖、有机酸,产生乳酸、二氧化碳、醋酸等,出现异味;2、酵母引起的变味:酵母菌通过酒精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味,造成胀灌和浑浊;3、霉菌引起的变味:果蔬汁中的霉菌以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主,生长繁殖时产生霉味,并能分解果胶引起浑浊果蔬汁的澄清。

54、浑浊与沉淀:澄清果蔬汁要求产品澄清透明,不出现后浑浊。出现后浑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澄清处理不当的微生物因素造成的,如果胶、淀粉、明胶、酚类物质、蛋白质、助滤剂、微生物、阿拉伯聚糖、右旋糖酐等都会引起浑浊和沉淀。因此要进行后混浊检验、果胶检验、淀粉检验、硅胶土检验等。

55、农药残留:主要来自果蔬原料本身,是由于果园或田间管理不善,滥用农药或违禁使用一些剧毒,高残留农药造成的。预防措施:加强果园或田间的管理、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生产绿色或有机食品、根据使用农药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56、含乳饮料的定义:是指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品。含乳饮料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分类:1、配制型含乳饮料: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m/V)称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m/V)的称乳酸饮料。配置型含乳饮料的主要品种有:咖啡乳饮料、刻苦乳饮料、果汁乳饮料、巧克力乳饮料、红茶乳饮料、蛋乳饮料、麦精乳饮料、配制乳酸饮料。2、发酵型含乳饮料: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得乳液,再加入水、糖液等而制得的制品,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m/V)称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m/V)的称乳酸菌饮料。57、发酵型含乳饮料的营养价值:1、由于经过了乳酸发酵,乳饮料中的乳脂肪、蛋白质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形成准消化状态,易于受消化酶的作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2、发酵型含乳饮料中的乳糖部分被微生物分解,可减轻乳糖不耐症患者因牛奶含有乳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3、发酵型含乳饮料中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还可

以起到重要的保健作用。

58、发酵型含乳饮料保健作用:1、活菌进入人体内,所产生的物质在肠内可挥发作用,抑制有害菌群;2、活菌进入人体内,被胃酸、胆汁、肠液杀死,其菌体成分可被小肠吸收,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保护肝脏的功能;3、乳酸发酵所产生的有效物质可减轻胃酸分泌,抑制肠道物质腐败。另外,乳酸与Ca+形成的乳酸钙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乳酸发酵中产生的胨,肽可促进肝功能和肠液分泌。

59、植物蛋白饮料的分类:豆乳类饮料、椰子乳(汁)饮料、杏仁乳(汁)饮料、其他植物蛋白饮料。

60、大豆的成分:蛋白质、油脂(饱和脂肪酸15%,其余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

61、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胀气因子、营养阻碍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血毒素、皂素)

62、豆腥味:就是口中咀嚼生大豆发生的青豆气味,豆腥味的主要成分是正己烷。脱腥方法:热处理(干热处理、热烫法、热水浸泡法、蒸汽法、热磨法)、酸处理法、醇处理法、乳酸发酵法、调味品遮掩法。

63、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大豆蛋白的提取率、豆腥味的消除、营养成分强化对豆乳稳定性的影响、加热杀菌。

64、植物蛋白饮料的乳化稳定性:均质处理、使用乳化剂、使用增稠剂、添加糖、除去金属离子。

65、瓶装水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1、水资源污染严重;2、膜过滤技术应用于水处理;3、塑料容器的出现促进了瓶装水工业的发展;4、人们更加注意矿物质营养。

66、瓶装饮用水:密封于塑料瓶、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

67、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析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68、茶饮料的发展经历:传统冲泡、速溶茶、果汁茶、纯茶、保健茶等5个阶段。

69、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业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

70、茶饮料的分类:茶汤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其他茶叶饮料。

71、茶叶成分与茶饮料的质量:茶多酚、生物碱、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可溶性糖、色素、芳香成分。

72、茶多酚的作用:降血压;降血脂、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杀菌;抑癌;消口臭。(增强机体免疫力;抗凝血及抗血栓;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降血糖)

73、咖啡碱的作用:兴奋作用;利尿;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助消化。

74、固体饮料:是由液体饮料除去水分而制成的,其水分含量在5%以内,具有一定形状(如颗粒状、片状、块状、粉末状),需经冲溶才可使用的饮料。

75、去除水分的目的:1、防止干燥饮料由于其他本身的酶或微生物引起的变质和腐败,可以安全贮藏;2、便于贮存和运输,与液体饮料相比,固体饮料的质量显著减轻,体积显著变小,而且速溶性好,应用范围广。

76、固体饮料的优点: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体积小、便于运输、饮用方便、营养丰富。

77、固体饮料的分类:果香型、蛋白型、其他型。

78、特殊用途饮料: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料制品。

79、特殊用途饮料包括:1、运动饮料(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并能提高运动能力的制品);2、营养素饮料(添加适量的营养强化剂,以补充某些人群特殊营养需要的制品);3、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为适应特殊人群需要而调制的制品,溶婴儿饮料。低热量饮料等)。

80、运动饮料的特点:1、在规定浓度时,运动饮料与人体体液的参透压相同,这样人体吸收运动饮料的速度为吸收水的8~10倍。因此,引用运动饮料不会引起腹胀,可使运动员放心参加运动和比赛。2、运动饮料能迅速补充运动员在运动中失去水分,既解渴又能抑制体温上升,保持良好的运动机能。3、运动饮料一般使用葡萄糖和砂糖,

可为人迅速补充部分能力,此外饮料中一般还加有促进糖代谢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有助于消除疲劳的维生素C。4运动饮料一般不使用合成甜味剂和合成色素,具有天然风味,运动中和运动后均可饮用。

81、运动饮料根据营养成分和饮料的特性分为:能量饮料和等渗饮料。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工艺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学和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种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 (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资源的途径。 (2)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3)改善食品包装,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4)创造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 (5)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成本为目标,科学地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其合理的生产工艺。 (6)研究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生产工艺,以达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化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为食品生产和管理、产品贮运和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服务,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完成前期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该课程在食品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主要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标准另行编排。 (一)食品罐藏工艺总理论学时15,总实验学时10

课程设计说明书--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二 〇 一 六 年 七 月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 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 生: 韩孝彬 学 号: 2134022503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13级 指导教师: 赵德金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设计条件: (3) 设计要求: (3) 摘要 (4) 设计说明 (5) 一、零件的分析 (8) 1、零件的特点分析 (8) 2、零件的作用 (8)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9) 三、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11) 1、选着毛坯 (11)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1) 3、绘制零件的毛坯简图 (12) 四、拟定箱体的工艺路线 (13)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3) 2、零件表面方法的确定 (13) 3、加工阶段的安排 (15)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5) 5、工顺序的安排 (16) 6、确定工艺路线 (16) 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1、工序3与工序4----加工底脚面与凸端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 确定 (18) 2、工序5---粗铣和半精铣上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3、工序6,7的---粗铣和半精铣前后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9) 4、工序8、9、10、11----粗镗-半精镗-精镗各圆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 差的确定 (19) 5、工序12、13、15、16----钻各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20 六、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精算 (21) 1、切削用量的确定 (21) 2、时间定额的预算 (23) 七、夹具总体方案设计 (26) 1、工件装夹方案的确定 (26) 2、其它元件的选择 (26) 3、镗床夹具总图的绘制 (31) 八、总结与体会 (32) 九、致谢 (33) 十、参考文献 (34) 附录:夹具的三维实体图 (36)

发酵型含乳饮料论文

《软饮料工艺学》结课论文 发酵型含乳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姓名:王芳 班级:食工(2)班 学号:2011511104 指导老师:单春会 2014年4月10日

发酵型含乳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王芳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市,832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发酵型含乳饮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和关键的控制点等做出一个阐述,同时通过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实例及前人已研究出的发酵型含乳饮料的新产品应用进行学习和讨论。从而总结出优化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对发酵型含乳饮料的发展方向作出说明及对发酵型含乳饮料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发酵、含乳饮料、工艺流程、发展前景 1.含乳饮料定义 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植物蛋白乳(粉)、果菜汁或糖类为原料,有或没有食品添加剂与辅料,经杀菌、冷却、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稀释而制成的活性或非活性饮料,其种类可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三种。配制型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加入水、糖、酸味剂等调制而成,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 的称为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 的称为乳酸饮料。 发酵型含乳饮料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等有益菌培养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以及白砂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咖啡、植物提取液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饮料,如乳酸菌乳饮料。根据其是否经过杀菌处理而区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发酵型含乳饮料还可称为酸乳(奶)饮料、酸乳(奶)饮品[1]。发酵型含乳饮料与乳酸菌饮料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者要求菌种为乳酸菌等有益菌,后者要求必须是乳酸菌;二是前者蛋白质含量应≥1.0 g/100g,而后者的蛋白质含量应该≥0.7g/100g。 2.含乳饮料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主要含乳饮料国内的含乳饮料主要为配制型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有广东的“乐百氏奶”、杭州的“娃哈哈果奶”、光明的“心爽”、伊利的优酸

果蔬制品与加工复习题(详细答案版)

果蔬制品与加工复习题(答案详版,仅供参考) 1、简述食品冷加工原理: 引起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作用和酶的催化作用,而作用的强弱均与温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讲,温度降低均使作用减弱,从而达到阻止或延缓食品腐烂变质的速度。 2、食品冻结过程中主要变化: (一)体积增大及产生内压:水冻结成冰时,体积将会增大,0℃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大约9%。当食品内部水分转化成冰晶体而膨胀时将受到已冻结坚硬外壳的阻碍,于是产生内压。在冻结的外壳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时,就将发生外壳龟裂现象。 (二)比热下降:水的比热为4.184kJ/kg﹒K,冰的比热为2.092kJ/kg﹒K,冻结过程中,冻结食品的比热是温度的函数(C=f(T)) .一般工业冻结食品的最低温度为-18℃,此时是工业冻结操作中食品比热的最低值。(三)导热系数提高:水的导热系数λ为0.57W/m﹒K,冰的导热系数λ为2.39W/m﹒K,冰的导热系数是水的导热系数的4倍。 (四)食品中溶质的转移和水分的重新分布:冻结速度快时,溶质的转移和水分扩散现象不显著,溶质和水分基本在原始状态下被冻结固定住。速冻的食品溶质转移和水分重新分布的较轻,食品在解冻时有较好的复原性和较高的品质。 (五)冰晶体对食品组织产生破坏:速冻时冰晶体大部分在细胞内形成,形成的冰晶体个体小、数量多,分布也较缓冻时均匀,对细胞膜(壁)和原生质损伤较轻。解冻时,这部分水分将恢复到原始状态或被细胞膜所包裹在细胞内,汁液流失较少。解冻后食品的风味、口感、质地、营养都优于缓冻食品。 (六)产生干耗:采用空气冻结未包装食品时,常会发生干耗。食品的干耗与冷空气的状态(温度、湿度、流速)有关,冷空气的温度愈高,湿度愈低,流速愈快,干耗愈严重。 3、什么是食品的冰结晶最大生成带?其温度范围是多少?: 大部分食品的冻结点在-1~-2℃附近,在-5℃时食品中的水分有60~80%转化为冰晶体。从冻结点到-5℃,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将冻结成冰晶体,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食品的冰结晶最大生成带。 4、简述食品冷却的目的和方法: (1)、目的: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上附近(一般为0~8℃),从而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活动和生长繁殖,抑制食品中酶的分解作用,使食品的良好品质及新鲜度得以很好地保持,延长食品的保藏保质期。 (2)、方法: (一)空气冷却法:水果、蔬菜冷却的初期空气流速一般在1~2m/s,末期在1m/s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5~90%之间。空气冷却可广泛用于不能用水冷却的食品。对于未包装食品,采用空气冷却时会产生较大的干耗损失。 (二)冷水冷却法:冷水和冷空气相比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用冷水冷却食品可以大大缩短冷却时间,而且不会产生干耗。冷水冷却多用于鱼类、家禽的冷却,有时也用于水果、蔬菜和包装过的食品。 冷水冷却一般采用喷淋式或浸渍式: 喷淋式:被冷却的食品放在金属传送带上,冷却水从食品上方淋水盘均匀淋下,或由喷嘴喷下和食品接触,带走食品热量,达到冷却的目的。 浸渍式:被冷却的食品直接浸没在装有冷却水的冷却槽中,采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使冷却水流动,提高传热速度和均匀性。 (三)碎冰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特别适宜于鱼类的冷却。冰块冷却鱼时,能使冷却后的鱼表面湿润,有光泽,而且不会发生干耗。 (四)真空冷却法:真空冷却法主要适用于叶类蔬菜的快速冷却降温。 5、解冻过程中食品有哪些变化: 食品解冻后,因组织受损,内容物渗出,温度升高,这些都加速食品的败坏。所以速冻食品应在食用前解

最新软饮料工艺学练习题

2011软饮料工艺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可乐型碳酸饮料:以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香型的香精为主要香气成分的碳 酸饮料。 2果汁饮料(fruit juice beverage) 是指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中加入水、食糖(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可加入柑橘类的囊胞(或其他 水果经切细的果肉)等果粒。果汁含量≥ 10%(质量分数)。 3、碱度:是指水中含有能与强酸作用的物质含量,即能与氢离子相化合的物质 含量。 4、糖度:糖度是在饮料生产中衡量含量高低的指标。 软饮料中多以折光计表示糖度,通常使用带有糖百分含量刻度的量糖计。 此时被检中若含有非糖成份,指示值并不能表明蔗糖的百分含量,该读数值只 是作为制品检验用的一种指标而应用。 5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食糖 和(或)甜味剂使用果味香精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 7、特殊用途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 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料制品。 8、运动饮料: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运动生 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并能提高运动能力的制品。 10、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 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 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温度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 内相对稳定。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概念有改动 11、固体饮料:是指用果汁、动植物蛋白、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制成的,每100g 产品水分含量不高于 5.0g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饮用的制品,如果汁粉、豆粉、茶粉、咖啡粉、姜汁粉等等。 12果味型碳酸饮料:指以果味香精为主要香气成分,含有少量果汁或不含果汁 之碳酸饮料。如柠檬汽水,桔子汽水。 13 果汁和蔬菜汁:用水果和(或)蔬菜(包括可食用的根、茎、叶、花、果实) 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 14硬度:是指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钙镁的含量,含 量高硬度大,含量低则硬度小。 15“本生容积”:简称为容积,定义是在一个绝对大气压下,温度为32°F(0℃)时,容于一单位容积内的CO 2 容积数。 16.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 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水。17.蔬菜汁饮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及专用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 学号:************ 班级: ****** 系别: ***********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8 成绩:

目录 (一)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拨叉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拨叉零件的作用 (1) 1.2 拨叉零件的技术要求 (1) 1.3 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 (1)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1) 2.1确定毛坯生产类型 (1) 2.2继续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 2.3绘制拨叉铸造毛坯见图 (2) 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2)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1.1粗基准的选择 (2) 3.1.2精基准的选择 (2) 3.2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3) 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3) 3.6 、工艺路线确定 (4) 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4) 4.1 、机床设备选用 (4) 4.2 工艺装备的选用 (4) 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4) 6、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6) 6.1.工序三:粗-精铣左端面 (6) 6.1.1粗铣左端面至81mm (6) 6.1.2 精铣左端面至80mm,表面粗糙度Ra=3.2um (7) 6.2工序四:钻-扩φ22H12孔 (8) 6.2.1钻φ20孔 (8) 6.2.2扩孔Φ22H12 (10) 6.3工序五:拉内花键孔 (11) 6.4工序六:粗-精铣底槽内侧面和底面 (11) 6.4.1粗铣底槽 (11) 6.4.2精铣底槽 (12)

(完整版)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食品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 (3)化学物理作用: 3.食品保藏途径。 (1)化学保藏:使用化学品(防腐剂)来防止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保藏:低温可减弱食品内一般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而在冰点以下,一般微生物都停止生长。 (3)高温保藏:食品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破坏了酶之后,还须并 用其他保藏手段如密闭、真空、冷却等手段,才能保藏较长时间。通常引用的温度类别有两种: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 (4)干燥保藏:降低食品水分至某一含量以下,抑制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微生 物生长。 (5)提高渗透压保藏:实际应用主要是盐腌和糖渍。 (6)辐照保藏:是指利用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灭菌、杀虫、 抑制发芽等目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多数新鲜食品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不同群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为0.60~0.65。在适宜水分

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 食品工艺论文 软饮料

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 摘要:苹果汁,顾名思义乃为果汁中上品,营养丰富,功效独特。本文讲述了苹果汁加工工艺的流程及其加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褐变产生的原因的了解和一般的预防措施。通过我们更加深一步对果汁加工的了解,从而引导我们今后的理智消费。 关键词:苹果汁加工工艺褐变预防措施 一、概述 苹果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C等。苹果汁是用苹果经榨汁、浓缩而成,因其口味温和、甜淡,主要用于饮料的基础配料,国外90%的饮料生产厂商将浓缩苹果汁作为饮料生产的基础配料,用作勾兑和调味,因此,浓缩苹果汁作为生产饮料的一种重要的基础配料,主要被应用于饮料加工行业“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是西方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苹果及其加工产品如苹果汁、苹果酒的确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食品所提供的热量是由卡表示的,一个适度大小的苹果可以提供80卡左右的热量,就此而言,苹果汁的热值并不高,但苹果汁的营养生理意义在于它的营养成分能够迅速的被人体吸收.苹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绝大部分溶解于水,只有少部分溶解于有机酸和矿物质中。苹果汁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糖构成,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糖是很容易被人吸收的单糖,在人体内会迅速溶解,被肠胃吸收后进人血液中.因此,从营养学观点来看,苹果汁对人体非常有利。食用适量苹果,还有一些医疗作用,苹果润肺、悦心、生津开胃、止渴、解署除烦、和脾、止泄,还可中和过多的胃酸,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肝炎、肾炎患者宜多吃苹果,甚至可实行苹果日,即一日不吃其他食物,只进食5—6个苹果。苹果的果实含钠少,含钾量多,是很好的碱性食品,可以利用苹果补钾;钾能加强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跳规律,对保护心脏有重要意义苹果含较多的可溶性磷和铁,易于消化和吸收,有益于婴儿发育。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对苹果汁的认识较以往更加全面深刻,其营养保健苹果汁酸甜适口,在风味和营养上,尤其是维生素的保存均较其它制品好,所以.它是苹果加工品中最接近鲜果的制品 [1]。 二、工艺流程 2.1工艺流程:原料→洗果→检果→破碎→榨汁→第一次杀菌→澄清→超滤→脱色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软饮料工艺学复习word版

软饮料工艺学复习 饮料的分类 按是否含酒精分为两类: 含酒精饮料(硬饮料): 不含酒精饮料(软饮料):含酒精在0.5%(W/W)以下。 中国 GB10789规定:软饮料是指不含乙醇或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又称不含酒精饮料或非酒精饮料。 水中的杂质及对饮料生产的影响 天然水中的杂质按其微粒分散程度可分为三类: 悬浮物 胶体 溶解物 水中杂质对饮料生产的影响 1、水的硬度 是指水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硬度的大小由水中所含的Ca2+、Mg2+的多少决定。 (1)硬度的分类 分为: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各自的定义 (2)硬度的表示方法 德国度(0d):1L水中含有相当于10mg的CaO,定义为1德国度(1 0d )。我国的表示方法与德国同。 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8.5度。 2、水的碱度 水中碱度取决于天然水中能与H+结合的OH-、CO32-和HCO3-的总含量,其含量以mmol/L 表示。 氢氧化物碱度, 碳酸盐碱度, 重碳酸盐碱度 水的总碱度。分别指什么? 天然水中一般只有碳酸氢盐(重碳酸盐)碱度。 混凝:是指在水中加入某些溶解盐类,使水中的细小悬浮物或胶体微粒互相吸附结合而成较大颗粒,从水中沉淀下来的过程。 水的过滤 水的过滤是一系列不同过程的综合,包括阻力截留、重力沉降和接触吸附。 (三)过滤的形式 1、池式过滤 2、砂滤芯过滤

3、活性炭过滤 4、其他过滤 (1)钛棒过滤 (2)化学纤维蜂房式 (3)大孔离子树脂 饮料用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软化处理,使原水的硬度降低。 硬水软化的方法主要有:石灰软化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石灰软化法 适用范围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能力,按水处理的需要交换水中的离子,从而使水达到使用要求的方法。 1、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树脂; 把阴离子交换树脂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原则 1)选择大容量,高强度树脂 2)根据原水中需要除去离子种类要求来选择 如果只需除去水中吸附性较强的离子(如Ca2+、Mg2+等),可选用弱酸性或弱碱性树脂。 但是,当必须除去原水中吸附性能比较弱的阳离子(如K + 、Na +)或阴离子(如HCO3-)时,用弱酸或弱碱树脂就较困难甚至不能进行交换反应。此时必须选用强酸性或强碱性树脂。 2、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水的工作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是解离的,如 阳树脂: RSO3H→RSO3-+H+ 阴树脂: R4NOH→R4N++OH- (三)反渗透法 反渗透是通过反渗透膜把溶液中的溶剂(水)分离出来。 1、反渗透的基本原理 (四)电渗析法 电渗析也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其设备昂贵,成本较高,对膜要求也较高。 四、水的消毒 软饮料用水经混凝、过滤、软化等处理后,大部分微生物已随悬浮物、胶体、溶解物等杂质被除去,但仍有部分微生物存在于水中,为了确保卫生,还应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第二章碳酸饮料 第一节碳酸饮料的分类及产品技术要求

软饮料工艺学考试大纲

《软饮料工艺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5071004 课程名称:软饮料工艺学 英文名称:Soft Drink Technology 学时:40 学分:2.5 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茶学、蜂学 一、大纲说明 1、《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 软饮料工艺学属于应用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软饮料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毕业后能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在生产上应用。 《软饮料工艺学》主要任务: 通过学习软饮料工艺学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掌握软饮料工艺的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软饮料工艺学》主要内容: 软饮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软饮对原料和材料的要求,碳酸饮料,果蔬饮料以及其它软饮料(混合果实饮料、乳性饮料,豆奶饮料、固体饮料和矿泉水等)的原料,加工过程和品质要求,品质管理和质量检验以及主要的生产设备和操作。 2、考试目的与要求 《软饮料工艺学》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检验学生掌握软饮料工艺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情况,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通过教与学的检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懂专业懂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考试安排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现制定本课程考试大纲,按照本考试大纲的要求建立试题库,随机抽取试卷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一般在学期末由学院统一安排,通过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学习质量。 4、试题类型与难易度

软饮料工艺学习题及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软饮料2.蔬菜汁饮料3.固体饮料4.碳酸饮料5.特殊用途饮料6.原果汁7.瓶装饮用水8.运动饮料9.调味茶饮料10.植物蛋白饮料二、填空题(10分,每题1分) 1.软饮料用水的总硬度取决于水中 的总含量。 2.饮料用香精主要由 、顶香剂、辅香剂、保香剂和稀释剂组成。 3.在我国的软饮料生产中,目前占据首位的包装材料是 。 4.在可乐型碳酸饮料的生产中,最常用的酸味剂是 。 5.浓缩果蔬汁生产中特有的两个工序是浓缩与 。 6. 根据国家标准,植物蛋白饮料中蛋白质含量应≥ %(质量分数) 7. 按原料组分分类,固体饮料分为 型、蛋白型和其他型三种类型。 8. 瓶装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 和其他饮用水。 9. 按生产过程中是否发酵,茶叶分为绿茶、红茶和 。 10. 目前果蔬汁生产中最先进的灌装方法是 。 三、简答题(40分,每题8分) 1.生产中为什么要对软饮料用水进行水处理? 2.香料香精在软饮料生产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3.如何提高植物蛋白饮料的乳化稳定性? 4.影响蛋白型固体饮料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5.碳酸饮料生产中容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 四、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试述在浓缩苹果汁生产中如何控制产品的褐变及二次混浊,以提高产品质量。 2.写出绿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叙述其操作要点。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软饮料2.果汁饮料3.含乳饮料4.碳酸饮料5.婴幼儿饮料6.固体饮料7.饮用纯净水8.运动饮料9.调味茶饮料10.复合蛋白饮料二、简答题(50分,每题5分) 1.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它们对饮料有什么危害? 2.食品添加剂在软饮料生产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3.如何控制浓缩苹果汁生产中产品的褐变? 4.影响蛋白型固体饮料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5.碳酸饮料生产中容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 6.如何控制果蔬汁饮料生产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7.特殊用途饮料分为哪几类? 8.饮料用香精由哪些成分组成? 9.如何对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评价? 10.碳酸饮料生产中影响碳酸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如何提高植物蛋白饮料的乳化稳定性? 2.写出绿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并叙述其操作要点。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刘中华 年月日

课程设计 项目说明书 设计题目:******批量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专业:***********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刘中华 完成时间:******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医电学院

目录 前言 一、零件的分析 (5) 1、零件的作用 (5) 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工艺分析 (6) 1、确定生产类型 (6) 2、选择毛坯制造形式 (6) 3、选择定位基准 (6)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7) 5、制造工艺路线 (8) 6、确定机械加工余量与毛坯尺寸 (8) 7、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10) 8、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是进给箱齿轮轴的设计,这是机械制造工程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设计题目:进给箱齿轮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进给箱齿轮轴,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传动零部件,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扭矩和动力,以及承受一定的载荷。齿轮轴零件是将齿轮部分和轴做成一体无需键配合的一种常见机械零件。齿轮轴具备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是通用机械特别是工程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轴Φ26圆柱面处有圆弧形的键槽和圆孔,主要是通过键和其他部件相连。轴的左端部位为齿轮部分,主要传递运动和动力。 2.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简单,属于阶梯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键槽、齿轮等不同形式的几何表面及几何实体组成。其主要加工的表面有以齿轮轴左右端面为中心的Φ60、Φ45、Φ30、Φ29、Φ26、Φ24的外圆柱面,以Φ26的外圆柱面和左右台阶面为中心的加工30×8×4的键槽、Φ8的孔,左右两端的端面,以及齿轮轴左端的齿轮加工。其多数表面的尺寸精度等级在7~11之间,表面粗糙度值为1.6μm~12.5μm,齿轮的精度等级为8。其中位置要求较严格的,主要是保证加工Φ60的外圆柱面与整个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同轴度在Φ0.25范围内,以及保证Φ30的外圆柱面与整个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同轴度在Φ0.02范围内。 通过分析,该零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经过对以上加工表面的分析,对于这几组加工表面而言,我们可先选定粗基准,加工出精基准所在的加工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对其他加工表面进行加工,并且保证它们的位置精度。

867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食品加工工艺学》是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考试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的特点,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食品工程中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评价目标 根据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攻读学位的考生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1) 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要点; (2)掌握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工艺理论及相关技术特点; (3)应用食品保藏及食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分析食品加工的相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食品加工工艺学》的考试内容包含食品保藏原理、果蔬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小麦制品食品加工工艺学。 (一)食品保藏原理 食品保藏原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分析;食品保藏的目的和分类;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栅栏技术及其应用;具体各种食品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基本技术,食品保藏方法主要包括低温保藏技术、冷冻保藏技术、干藏、罐

藏、化学保藏、辐照保藏、腌制、烟熏等。 (二)果蔬加工工艺学 果蔬加工工艺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果蔬加工原料学,主要包括构成果蔬组织的细胞、各种果蔬的组织特性、果蔬化学成分与加工性质等;果蔬原料加工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果蔬加工前处理,包括,原料的分级、清洗、去皮、原料的修整、烫漂、抽空处理、工序间的护色和保藏等工序的加工原理和具体工艺;果蔬的干制工艺,重点是果蔬脆片及脱水蔬菜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果蔬汁加工工艺,包括果蔬汁加工基本工艺、饮料用水的处理、果汁饮料加工技术等,重点是果蔬汁的提取技术和澄清技术;果蔬糖制及腌制工艺;果蔬速冻技术等。 (三)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包含肉品加工工艺学及乳品加工工艺学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肉品加工工艺学: 肉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肉用畜禽的屠宰加工、宰后肉的变化和分割利用;肉的概念;肉(胴体)的组成;肉的形态结构;肉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性质重点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含氮浸出物等;物理性质包括冰点,肉的颜色,气味和滋味,保水性,肉的嫩度,肉的固有硬度和尸僵硬度等;肉的低温及冷冻保鲜技术;肉的腌制、烟熏和乳化技术;腌腊制品加工工艺;灌肠制品加工工艺;酱卤制品加工工艺;罐藏制品加工工艺等。 2.乳品加工工艺学: 乳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乳概念与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乳的概念、异常乳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牛乳的基本组成,牛乳中各种成分存在的状态;牛乳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饮用乳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消毒乳和灭菌乳加工工艺等;冰淇淋加工工艺;乳粉加工工艺,乳粉的理化性质与工艺分析;酸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发酵菌剂、加工工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分析等。 (四)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 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部分重点内容为小麦面粉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以及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小麦面粉的理化特点,特别是小麦粉化学成分中的面筋蛋白的特点及面筋的形成;小麦粉的分类及特点;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以面包加工工艺学和饼干加工

软饮料工艺学复习资料

1.经加工制作,供人饮用的食品,提供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 渴和增进身体健康作用 饮料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滋味和口感,特别强调色香味 应有的作用:一补充水分补充营养;二有些含有特殊成分,其具有调节功能 2.国家标准 GB10789《软饮料的分类》规定的软饮料的分类,适用于不含乙醇或作为香料 等配料得溶剂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的饮料制品。不含酒精饮料,非酒精饮料。 3.乳饮料:以新鲜乳后或如乳制品为原料,未经发酵或经发酵,加入水或其他辅料加工制 得液状或糊状制品,包括配置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 4.饮料用水的水源及特点1自来水:水质好且稳定,水处理设备简单,容易处理,但水价 高,经常性费用大,使用时注意cl-、铁离子的含量以及碱度微生物含量;2地下水:地表水深井水、泉水、自流井水,水温较稳定,但硬度、碱度比较高;3地表水:河水、江水、湖水、池塘水、浅井水、水库水等,水量丰富,溶解的矿物质较少但水质不稳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5.天然水中杂质的分类 6.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 7.水的碱度:取决于天然水中能与氢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的含量以mmol/L表示。分别称为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8.胶体稳定的原因:同一种交替的颗粒带有相同的电荷 9.饮用水的总体处理:原水-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消毒杀菌-成品水 10.混凝机理(中和、吸附) 11.混凝剂分为铝盐:明矾、硫酸铝等 铁盐:硫酸亚铁、硫酸铁、三氯化铁 使用时注意:水的PH值6.5-7.5;水温23-35;搅拌,刚加入混凝剂时应迅速搅拌 12.硫酸亚铁的优点:生成凝胶重,沉降快,且PH值高时凝胶也不会溶解 13.助凝剂:定义:为提高混凝效果,加速沉淀,加入的辅助药剂---活性硅酸、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粘土以及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助凝剂等 14.水的过滤:原水通过粒状过滤材料层时其中一些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留在空隙中或介质表 面,这种通过介质层分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称为 15.过滤原理:阻力过滤;重力沉降、接触凝聚 16.级配就是滤料粒径范围及在此范围内各种粒径的数量比例 17.滤料的孔隙度:滤料的空袭提及和整个滤层体积的比例;良好的滤层结构应该具有较大 的含污能力和产水能力 18.影响过滤的因素:1水溶液的浓度;2溶质的分子量;3料液流速高 19.水的软化1热水软化2化学软化:石灰软化法;石灰纯碱(苏打)软化法;石灰-纯碱- 磷酸三钠软化法 20.Na从水中转移到树脂上的过程离子的置换过程;树脂上的H+交换到水中的过程为游离 过程 21.离子交换树脂的原则:1选择大容量高强度的树脂2阳离子交换柱3阴离子交换柱 22.消毒方法:(一)氯消毒(二)紫外线消毒三)臭氧消毒 23.氯消毒原理 氯溶解在水中会分解成次氯酸(HOCL)。次氯酸是弱酸,可分解成H+和次氯酸根(OCL-),此反应可逆。一般认为氯气的杀菌作用在于生成的次氯酸,次氯酸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穿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菌体内,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而破坏细菌的某些酶系统,导致细菌的死亡。

法兰盘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零件的分析 (1) 零件的作用 (1)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2 工艺规程设计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1) 基面的选择 (2) 制定工艺路线 (2)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2) 3 夹具设计 (5) 问题的提出 (5) 夹具设计 (5) 参考文献 (8)

1 零 件 的 分 析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的法兰盘(见附图1), 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零件的工艺分析 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Φ20045 .00+为中心 ,包括:两个Φ12.034.0100--mm 的端面, 尺寸为Φ0017.045-mm 的圆柱面,两个Φ90mm 的端面及上面的4个Φ9mm 的透 孔. Φ06.045-mm 的外圆柱面及上面的Φ6mm 的销孔, Φ90mm 端面上距离中心线分别为34mm 和24mm 的两个平面. 这组加工表面是以Φ20045.00+mm 为中心,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 面,再借助专用夹具以这个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另一端面,然后再加工其它加工表面. 2 工 艺 规 程 设 计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年产量为1000件,已达到中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模铸造,法兰盘因毛坯比较简单,采用铸造毛坯时一般是成队铸造,再进行机械加工。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食品加工技术复习题2

1、乳的新鲜度、 酸度是反映牛乳新鲜度和稳定性的指标,酸度高的牛乳,新鲜度低,热稳定性差。自然酸度——主要来源于乳中蛋白质、柠檬酸盐、磷酸盐及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新鲜牛乳的自然酸度为16~180T。 发酵酸度——来源于微生物繁殖分解乳糖产生的酸度。两者之和为总酸度。 乳的酸度越高,其对热的稳定性越低。 2、乳的标准化:是调整原料乳中脂肪和无脂乳固体含量的比例,使其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过程。 3、无菌灌装:是将杀菌后的牛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事先杀过菌的容器内。 酸奶的后熟、发酵凝固后需在0-4摄氏度贮藏24小时的过程,一般最大冷藏期为7~14d。 4、冰淇淋老化:经均质、冷却后的混合料置于老化缸中,在2~4℃的低温下使混合料在物理上成熟的过程,亦称为“成熟”或“熟化”。其实质是在于脂肪、蛋白质和稳定剂的水合作用,稳定剂充分吸收水分使料液粘度增加。 超高温灭菌乳、是在连续流动情况下,在l30℃杀菌ls或者更长的时间,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包装的牛奶。 5、保温试验:指罐头在37度﹢﹣2度室内贮藏7昼夜,观察其是否发生膨胀的试验。 6、酸乳: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下,使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全脂或脱脂)的乳中,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而得到的凝固乳制品,最终产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活菌。 7、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8、调配糖浆:指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在原糖浆中添加各种原料,制成可作灌装的糖浆。 9、均质:对脂肪球进行适当的机械处理,把它们分散成细小的微粒,均匀一直地分散在乳 2、原料乳中主要成分的特性及原料预处理基本步骤。 原料乳中主要成分的特性: (1)乳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2)乳蛋白质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另外还有少量脂肪球膜蛋白质。酪蛋白的性质①酪蛋白的酸沉淀②酪蛋白的凝乳酶凝固③盐类及离子对酪蛋白稳定性的影响④酪蛋白与糖的反应 乳清蛋白可分为热稳定和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两部分。 热不稳定乳清蛋白质包括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两类。 热稳定的乳清蛋白包括蛋白眎和蛋白胨,此外还有一些脂肪球膜蛋白质,是吸附于脂肪球表面的蛋白质与酶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 (3)乳糖乳糖有两种异构体α-乳糖和β-乳糖。 (4)乳中的酶类 过氧化氢酶:可用来检验低温巴低杀菌处理的消毒牛乳杀菌是否充分。 过氧化物酶:固有酶,遇热钝化,生产消毒鲜乳时,可作为一个检验项目。 还原酶: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可用来判断乳的新鲜程度。 溶菌酶:具有杀菌,抗病毒作用,并可增强双歧杆菌的生长能力。 原料预处理基本步骤:

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生产纲领为中小批量生产。 设计者:_____ 指导老师: XXX XX师范大学 教研室 2009年1月4日

XX师范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生产纲领为中小批量生产。 内容:1. 零件图 1张 2. 毛坯图 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套 4. 工艺装备(夹具)主要零件图及画总装图 1套 5.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0 5机自国内 学生:_____ 指导老师:XXX 教研室主任:XXXX ___年___月

目录 序言 (4)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4) 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二.毛坯制造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1基面的选择 (5) 2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面的加工(所有面) (7) 2.孔的加工 (7)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 2.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 3.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 4 .工序Ⅳ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 5.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3) 6. 工序Ⅵ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 7.工序Ⅷ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5) 8 .工序Ⅸ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9. 工序Ⅹ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六.夹具的选择与设计 (16) 1.夹具的选择 (17) 2.夹具的设计 (17) 七.选择加工设备 1.选择机床,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 (18) 八.选择刀具 1. 选择刀具,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刀具 (18) 九.选择量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