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 PPT课件

心律失常 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轻症:心悸不适 重症:显著血液动力学紊乱,伴昏 厥、虚脱、休克或发展为猝 死(主要室颤)。 血液动力学障碍程度取决于心 脏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及其功能 状态及心律失常的性质。
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1. ECG特性:1、窦性P波 2、P波速率>100次/分 (P-P间隔<0.6S) 3、通常逐渐开始与终止
3.心电图 : (1)P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与窦性不同; (2)心房率150~200次/分; (3)常有IIº I型或 IIº II 型AVB (4)P波之间等电位线仍存在;
(5)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
(6)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4.治疗:心率>140次/分,由洋地黄中毒所致 者,或合并心衰、休克者应积极治疗。 1)洋地黄中毒引起:停用洋地黄,给予氯化钾, 不能用氯化钾者,可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普萘洛尔。 2)非洋地黄中毒引起: 洋地黄、ß -受体阻制剂、 钙拮抗剂 心率下降 Ⅰc类或Ⅲ类药物可以转律。 3)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第一节: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 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它 分为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浦氏纤 维网等几个部分。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心脏传导系统接受副交感与交感神 经支配。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能抑制窦 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 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 并延长其不应期。交感神经则发挥与副 交感神经相反作用。
ECG主要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窦缓,非药物引起,阿托品不易纠正 2、窦性停搏(>2秒) 3、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 4、慢-快综合征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课件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课件

04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疾病 与治疗
窦房结变性与治疗
总结词
窦房结变性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心率失常和心脏功能不全 。
详细描述
窦房结变性通常与年龄、遗传、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 、头晕等症状。治疗窦房结变性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和手术治疗等 。
房室传导阻滞与治疗
房室结主要由N细胞组成,这 些细胞具有较长的电位平台, 能够将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延 迟传导至心室。
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左 冠状动脉,其神经支配主要来 自迷走神经。
希氏束的解剖结构
希氏束起自房室结,沿右纤维三角内缘下行,穿过右心室壁,至室间隔膜部后分叉 为左束支和右束支。
希氏束主要由快传导的浦肯野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能够将电信号快速传导至心室肌 细胞。
希氏束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分支,其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交感神经。
浦肯野氏纤维网的解剖结构
浦肯野氏纤维网分布于整个心室壁, 与心室肌细胞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 特殊的肌肉组织。
浦肯野氏纤维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冠状动脉分支,其神经支配主要来自 交感神经。
浦肯野氏纤维网由快传导的浦肯野细 胞组成,这些细胞能够将电信号快速 传导至心室肌细胞。
解释
这些细胞主要位于心肌内,包括窦房 结、房室结和希氏束等。它们通过电 信号的传递,协调心脏的节律和收缩 ,以确保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功能
功能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功能是产生和传导电信号,以控制心脏的节律和收缩。这 些电信号通过心肌细胞的电兴奋传递,引起心脏的节律性收缩,从而维持血液 循环。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心 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递障碍。

2024《心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2024《心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心脏生理功能》ppt课件CONTENTS •心脏概述•心肌细胞特性•心脏传导系统•血液循环过程•心脏调节机制•心脏疾病与生理功能关系•总结与展望心脏概述01心脏位置与形态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两肺之间,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

形态心脏外形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似,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体,尖向左下前方,底向右上后方。

心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即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左、右两半又各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

心壁心脏瓣膜心腔心脏结构与组成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以满足其代谢需要。

泵血功能心脏能分泌一些激素,如心房钠尿肽等,参与调节体液平衡及血压等生理过程。

内分泌功能心脏具有自律性,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并通过传导系统将兴奋传播到整个心脏,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

传导功能心脏内的纵膈和横膈可将心房和心室隔开,使血液在心房内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屏障功能心脏功能简介心肌细胞特性0203传导细胞(浦肯野细胞等)具有快速传导兴奋的能力,分布于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内,确保心脏电信号的同步传播。

0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具有收缩功能,主要分布于心房和心室,负责心脏的泵血功能。

02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等)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分布于心脏的特定区域,主导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心肌细胞类型及分布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阈电位等,是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基础。

离子通道与离子流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变化依赖于各种离子通道的开闭以及相应的离子流,如钠离子流、钾离子流和钙离子流等。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等,这些特性共同维持着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律失常心脏的传导系统::由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是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交界处,长10~20mm,宽2~3m,由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组成;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主要有两种神经支配:1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率减慢,传导减慢2交感神经: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增快,传导加速心律失常的定义: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一、冲动形成异常(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二)异位心律:⑴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2)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二、冲动传导异常⑴窦房传导阻滞⑵房内传导阻滞⑶房室传导阻滞⑷束支或分支阻滞或室内阻滞(5)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一.冲动形成异常:1.自律性增强2.触发活动二.冲动传导异常折返: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最常见的发生机制窦性心动过速:一、心电图特点: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2. PR间期0.12~0.20s;3. 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二、临床意义: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主要处理原发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

窦性心动过缓:一、心电图特点: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2. PR间期0.12~0.20s;3. P波频率小于60次/分。

二、临床意义: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无症状者无需处理。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自律传导系统心脏自律传导系统的组成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纤维网系统。

主要电生理功能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性,保持心脏正常节律的跳动和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的协调性。

正常人心跳60—100bpm ,每分钟心排出量约5升,24小时心跳10万次左右,排血量约7万升。

一位80岁老人,心跳已达30亿次,心排血量约31亿升(图1)。

图1心脏自律传导系统示意图(改自程树槃)1.窦房结1a..窦房结头1b.窦房结尾2.窦房联接处3.房内束3a.前结间束3b.中结间束3c.后结间束3d.上房间束3e 至3h..下房间束各分支3e.来自前结间束的分支3f.来自中结间束的分支3g.来自后结间束的分支3h.沿斜韧带(或静脉)而联结右房和左房的分支4.房室结4a.房-结区4b.结区4c.结-束区5.房室束5a.房室束穿隔部5b.房室束非贯穿部或隔后部5c.房室束分叉部6.房室附加束6a.James 旁路(束)(房-束附加束)6b.Mahaim 氏纤维(束-室附加束)6c.右Kent 氏束(右房肌-室肌附加束)6d.左Kent 氏束(左房肌-室肌附加束)6e.Ohnell 氏束(左后房肌-室肌附加束)7.束支7a.右束支7b.左束支8.束支的分支8a.右前分支8b 右外分支8c.右后分支8d.左前分支8e.左间隔支8f.左后分支9.浦氏纤维网10.浦氏纤维-心肌联接处(P-M-J )A.心房V.心室AS.房间隔FR.房室纤维SVC.上腔静脉。

正常人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由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沿结间束下传心房,速度约1000mm/s ,引起心房除极。

到达房室结激动传导慢至200mm/s 。

通过房室结的时间约需50—100ms ,进入希氏束传导速度恢复到1000mm/s ,随后左右束支激动,到达浦肯野细胞的传导速度高达4000mm/s ,并引起心室除极。

但心室肌传导速度较慢,约为400mm/s 。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张建武 1
一、心 脏 传 导 系 统
2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窦房结 SA node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房室结 AV node 希氏束 AV bundle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胸导联电极安放部位
18
19
● 临床心电图检查时,一般依次按 Ⅰ、Ⅱ、Ⅲ、avR、avL、avF 和 V1~V6 顺序记录。
● 通常这12个导联即可满足临床诊断 的需要;
● 仅在个别情况下,加做导联V7~V9、 V3R~ V6R导联等。
20
21
22
四、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23
一)心电图记录纸横直线的意义
当节律整齐、走纸速度为标准的 25 mm/s时,只需 要测定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并被60除,即心 率=60/ R-R或P-P间期(秒)
1500算法就是 心率=1500/ R-R或P-P小格数 譬如间距为4个大格和1个小格
0.2×4 + 0.04×1 = 0.84s 心率为60/0.84 = 71.4,即71bpm 1500算法:1500/21=71.4
V1 -V6导联典型的QRS波形态变化
38
39
40
三)正常QRS波
意义-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相<0.12s(一般为0.06-0.10s); QRS波形和振幅 R波
1)V1V2多呈rS型(R/S <1 ),V1 R<1.0mV; 2)V5V6以R波为主(R/S > 1),V5或V6R <2.5mV; 3)V3V4为过渡区(R/S=1),V1toV6的R波逐渐增加、S波逐渐变小; 4)aVL和aVF主波向上,aVL 的R波<1.2mV, aVF 的R波<2.0mV; 5)I II III主波均向上,I导联的R波<1.5mV; 6)六个肢导联正相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5mV; 六个胸导联正相波与 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8mV; Q波 正常除avR可呈QS或Qr外,其余导联Q波电压(振幅)应 < 1/4R,时间<0.04s。

《心脏传导系统》课件

《心脏传导系统》课件

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是心脏传导系 统的重要部分,负责将窦房结产生的电 信号传递到心室。
它由特殊的心肌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不 同的电生理特性,能够将窦房结产生的电信 号进行转换和传递,使心室能够协调地收缩 和舒张。
房室结的电信号传递过程受到多种 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 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和搏动强度。
03
02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希氏束等部位传导障碍, 影响心脏电信号传递。
预激综合征
心脏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心脏电信 号异常传导。
04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诊断
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电图记录心脏电信号变化,判断心脏 传导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动态心电图监测
长时间监测心脏电信号变化,提高诊断准确 性。
心内电生理检查
通过心导管检查心脏电生理特性,明确心脏 传导系统异常的部位和性质。
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控制心脏节律
心脏传导系统能够产生和传导电 信号,使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收 缩和舒张。
维持血液循环
通过控制心脏的节律,心脏传导 系统能够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调节心率
通过调节电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幅 度,心脏传导系统能够调节心率 ,以适应身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 的需要。
当前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 如对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发出了一些新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研究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未来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研究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和创 新。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将为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和方法。
浦肯野纤维

(医学课件)心脏的传导系统

(医学课件)心脏的传导系统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血管紧张素和肾素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神经调节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失衡或激素水平 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神经调节在心力衰竭的发 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心肌肥厚
长期压力或激素刺激可能 导致心肌肥厚,影响心脏 功能。
04
心脏的起搏器功能
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和功能
窦房结
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能够自 动产生电信号,控制心脏的节律
性跳动。
房室结
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能够将窦 房结产生的电信号传递到心室,
控制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束支和分支
将电信号传递到心脏的各个部分 ,确保心脏的协调跳动。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和作用
适应症
对于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房室结传导障碍等引起的心脏起搏问题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适应生理需求
心脏传导系统能够根据机体的需要调节心率和心律,例如 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会增加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维持内环境稳定
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也具 有重要意义,它确保血液循环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
保护机体功能
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保护机体免受缺血、缺氧等 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它确保心脏泵血功能的正常进行,以 满足全身各组织对氧气的需求。
植入过程
通过手术将起搏器植入到患者的胸前或胸骨下,并将起搏器导线连 接到心脏的特定部位,以替代或辅助正常的心脏起搏功能。
作用
人工心脏起搏器能够按照预设的频率发放电信号,控制心脏的节律性 跳动,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症状。
心脏起搏器的维护和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影响血流动力学及心肌代谢过程,间接地使心电图发生改变 ;
• 4、药物引起了心肌器质性改变; • 5、以上四种影响的不同组合。
(前三种影响往往随着药物代谢或排泄而消失,但第四种影响则 不同,即使药物已清除,它在心肌中所引起的器质性改变仍难消 失,心电图变化仍将继续存在。)
• 临床应用某些药物及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可以影响心肌的除极 特别是复极过程,因而引起心电图改变。一般通过五种途径:
• 1、通过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改变直接作用于心房或心室肌细胞的 动作电位,因而改变P波或QRS波的形态;
• 2、作用于心脏传导组织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心率、心律 以及心脏激动的传导;
• 中结间束:从窦房结的右上缘发出,由上腔静脉口后方至 房间隔后部,再往前下绕经卵圆窝前缘至房室结上缘。
• 后结间束:从窦房结尾端发出,沿界嵴下行,再经下腔静 脉瓣至冠状窦口上方,终于房室结后缘。该束在行程中分 出纤维至右心房壁。
房室交界区
• 房室交界区:包括房室结区、房室交界处、房室链接区
• 房室结区: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面,冠状窦口、卵圆窝 与三尖瓣隔瓣附着处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心内膜内深面 。略呈扁椭圆形(成人的体积约为6mm×3mm×1.5mm )。其主要细胞成分为过渡细胞和起搏细胞,纤维交织 成迷路状。
心肌细胞的合作 可形象地比喻成“领导”与“群众”的
关系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S-A node),房室结(A-V node); 房室束即希斯束(bundle of His) ; 浦肯野氏纤维(Purkinje fibers)
本图可见窦 房结形成起搏后, 迅速将冲动通过 传导系统传至心 脏各部形成心肌 整体的电活动, 然后心肌形成机 械性收缩。
请看下图
心室收缩→射血
心室舒张→心室充盈
心脏的机械活动与心电活动关系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肌的收缩与舒张
心肌的电活动 心电活动在前,机械活动在后,时间相差0.04S。
心肌的电活动
心电学角度来说 主要反映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 动。也即时心房和心室的除极与复极。
除极:心房肌、心室肌接收心电活动后使心房肌或
• 功能:房室结在正常情况下接受窦房结传来的冲动,再 往下传给房室束,兴奋通过时速度减慢,保证心房收缩 后再开始心室的收缩。当窦房结不能产生激动或发出频 率过缓及窦性冲动不能下传至房室交界区时,房室交界 区为二级起搏点。即传导、起搏、延搁功能。
• 房室交界区有房室结动脉、左房后动脉、房间隔前动脉 供血,三条动脉存在吻合,侧支循环丰富,一般不易造 成永久性损害。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传播所引起的一 系列电位的改变就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 的波段。
体表心电图(EKG)
心脏在兴奋过程中,心肌所产生微弱电 位变化,通过身体组织传到体表。如果把这 些电位差用心电图机放大投影,并描记下来 的曲线图形就是心电图。它记录了心脏每一 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
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传导系统的影响
• 功能: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 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 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 部”。
• 解剖:外形为扁平长形。一般分为头体尾三部。位 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界嵴上端。头端在心外膜 下1mm。体尾靠近心内膜。窦冲动 2.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除极;随后左 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左室基底部 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心室肌这种 规律的除极顺序,对于理解不同电极部位的QRS波形态 的形成颇为重要。
窦房结
• 窦房结:窦房结是个扁椭圆形的柱体(成人的窦房 结体积约为15mm×5mm×1.5mm),位于右心房 的界沟上1/3心包脏层深面。它的长轴与界沟基本 平行,其中央有窦房结动脉通过,在动脉的周围有 许多能产生兴奋的P细胞。由窦房结动脉供血,该 动脉55~60%来自右冠脉,约40%来自左冠脉左旋支 近端。
左、右束支
• 左束支:为一扁束,在室间隔的左心室面心内膜下走行,到室间 隔肌部中、上1/3交界水平,呈扇形分为前组、后组和间隔组三 组,其分支分散到整个左心室内面。各组再分支连于心内膜下普 肯耶纤维网。左束支开始部分由右冠脉分支供血;左前分上2/3 部分前降支供血;左后分支多为左右冠脉分支双重供血,不易受 损。
房室交界区
位置特殊: 上有心房,下有心室,充当第二把手。
房室之间电激动传导的唯一途径。
房室结生理特性以及作用 1.生理延迟作用
电激动在房室结中传导减速,拉开了机械性房室收缩序列,使房室不至于 同时收缩。
2.滤过作用
只能让200次/分的电冲动通过,确保心室率不会太快。
3.自律性40-60次/分,听命于窦房结。
心室肌“过一次电”,心房心室过电后才会 收
缩。这过电专称为除极。
复极:指心房肌、心室肌除极后的复原。
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根据心电活动与机械活动的关系 可以理解:
心房肌除极后的不久(0.04S)心房开始 收缩,心室除极后的约0.04S心室开始收缩。 心房与心室不会同时进行收缩的。
心肌细胞是心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 右束支:为一细长圆束,在室间隔的右心室面心内膜下走向心尖 ,大部分纤维由室间隔经隔缘肉柱至右心室的前乳头肌根部,分 支连于心内膜下普肯耶纤维网。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
普肯耶纤维网
• 普肯野纤维网:连于一般收缩性心肌,分布在两侧心室的心内膜 面。当电激动传到普肯野纤维时,将会迅速传遍整个心室,左右 心室几乎同时除极。自律性低,听命于窦房结或房室结。
(60-100次/分),是心脏电活动和 机械 活动的总司令、最高统帅。
结间束
• 有学者认为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是由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和 左、右心房,但是至今尚无充分的形态学证据,而功能上 应对其有所了解。结间束分为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 间束。主要由窦房结动脉供血。
• 前结间束:从窦房结的头端发出左行,经上腔静脉口前方 到房间隔上缘分为两束:一束称上房间束,进入左心房; 另一束由房间隔前部下行至房室结上缘。
心肌分特殊心肌和普通心肌两大类
特殊心肌: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
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普通心肌:心房肌、心室肌
概念
• 心脏传导系统是指心壁内有特殊心肌细胞组成的传导
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以及分布 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组成心脏传导系统 的细胞有起博细胞、过渡细胞和普肯野纤维。心脏传导 系统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是心自动节律性的基 础。
1.网状结构 分布在两侧心室的心内膜面。当电激动传到浦肯野纤维时,将
会迅速传遍整个心室,左右心室几乎同时除极。 2.自律性低,听命于窦房结或房室结。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 第一站: 窦房结
心房
• 第二站: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 第三站: 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心室内传导束
• 心室内传导束包括房室束的分叉部分、左右束支及其分 支和浦肯野纤维。
• 房室束:亦称希氏束,长约15~20mm,起自房室结前 端,前行穿过右纤维三角抵达室间隔膜部后缘,在膜部 下方向前至室间隔肌部的上缘分为左、右束支。房室束 及其分支由普肯野纤维构成。
• 房室束由房室结动脉和前降支的穿支供血,且有丰富的 侧支循环,除非缺血范围很广,否则对房室束的影响不 大。
主要学习的内容
1.心脏解剖及生理功能
2.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活动的关系
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重点)
4.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传导系统影响(简略 )
心脏解剖结构
心脏生理功能
1.泵功能
将氧合后静脉血泵出去,使血液不断循环。
2.心房心室呈顺序收缩或舒张:
当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心房收缩。
尽管心房心室连在一起,但不会同时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