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照片(甘肃会宁)
历史烽烟 驿站古今--探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的驿站

【作者简介】侯丽,女,中共党员,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博物馆馆员。
2021.6(下) 037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
从《周礼》的记载中我们知道,有了驿站就有了烽 火台,驿站是从中央到地方(包括边境)传递信息的场 所,而烽火台是敌人入侵时通知各路诸侯派兵相助抵抗的 场所,点燃柴火(或者狼粪)发出信号(白天用狼烟称 之为“燧”,夜晚用火光称之为“烽”)。烽火台中的 “台”,就是在有驻军的高山之巅筑起的土台,约每隔5千 米一个,以便于互相之物(会宁历史文化丛书)》资料显示,甘 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的驿站有四处—青江驿、保宁驿 (现在的县城)、甘沟驿、郭城驿,它们从南向北位于一 条180千米长的直线上,每个驿站相距45千米。 1.2 驿站与烽火台
在一定程度上说,驿站与烽火台应该是同时存在的, 也是相互依存的。驿站是使用人力和畜力传送或接收军事 情报的机构,被称之为“官邮”,而烽火台将是把驿站获 得的军事信息向更远的方位传递。从驿站和烽火台的作用 看,驿站往往处于低处和平处位置,而烽火台位于更高的 山头上,是为了与其他山头上的烽火台遥相呼应。
据《会宁文物(会宁历史文化丛书)》资料显示,甘 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的烽火台遗址有45处之多,散布在 全境范围内的各个山头的最高处,在这样一个只有6439平 方千米的小县中可谓星罗棋布。主要有:青江驿烽火台遗 址、桃花山烽火台遗址、甘沟驿烽火台遗址、郭城驿烽火 台遗址等。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村清江 驿驿城正东的山顶上,建于明代,高12米,占地面积1809 平方米,为圆锥形;桃花山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会师镇 东南部桃花山北峰顶,北面可望见校场烽火台,东面可望 见张诚堡烽火台;甘沟驿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甘沟驿镇 甘沟驿村东南1.5千米处的山梁上;郭城驿烽火台遗址位于 会宁县郭城驿镇郭城驿村内,靖天公路穿城而过,明正统 五年即1440年修建,1545年重修,系明、清时期的驿城城 址。 1.3 驿站与丝绸之路
2023年四川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2023年四川中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第I卷(选择题,共48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每小题2分,共48分)1.(2分)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李萌同学对北京人的特征进行了梳理,但有一项不符合史实,它是()A.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B.能够直立行走C.使用打制石器D.用火烧烤食物2.(2分)《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灵渠的开通B.铁农具的使用C.长城的修筑D.都江堰的建造3.(2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曾经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A.他推动改革,促进民族融合B.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C.他推动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D.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4.(2分)下图反映情况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造成人们生活贫困B.促进南方经济发展C.造成民族矛盾剧增D.促成三国鼎立形成5.(2分)“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
把三千八百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
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
”材料所述的历史人物是()A.文成公主B.武则天C.金城公主D.李清照6.(2分)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
”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守内虚外7.(2分)“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择官员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8.(2分)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
红色革命-会宁

三 旅游文化 会宁是一片厚重的黄土地,是一片被打上深 深红色烙印的黄土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 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 着中国革命重心成功地从南方长江流域胜利转移 到西北黄河流域。会宁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 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 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长 征史上的丰碑。 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成就了会宁“红色圣地” 的崇高荣誉,给会宁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也给 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红 色资源,特色突出、内涵深刻、影响广泛,又造 就了会宁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特 会宁是绿色产业基地。由于会宁区域海拔 较高、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无工业污染,发展 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了 “小杂粮、洋芋、瓜果、草畜”四大支柱产业。 铁木山矿泉水被国家命名为优质天然矿泉水,以 当地杏仁和矿泉水配制生产的“万里缘”杏仁露 跨入省名牌产品行列,荞麦面、良谷米系列小杂 粮食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绿色产品开发具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 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
会宁概况
一 历史文化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 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境 内牛门洞等地出土的文物见证,早在5000多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2100多年前 汉武帝时就设有祖历县;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 沿途留下了许多重镇驿站和城堡遗址,秦皇汉武、 成吉思汗、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皇帝重臣 在会宁留下了戍边足迹、翰墨诗赋。
无论是过去经济条件极差的时代,还是现在 经济社会极大发展的时代,深厚的人文底蕴、优 良的教育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成为一种薪 火相传的精神,依托“政府苦抓、家长苦供、社 会苦帮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 精神,会宁创造了一次次加冕“西北高考状元 县”、“西北教育名县”的桂冠。一个国家重点 扶植的国家级贫困县羽化为西北教育名县,“会 宁教育”已经超越升华为一种精神。一个民族需 要这种精神!一个国家需要这种精神!一个社会 需要这种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检测历 史 试 卷(答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晓静参加开心辞典的节目,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哪一个?”如果她向你求助,你会选择( )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2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A .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 .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抗击洋枪队3.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于( )设立行省。
A.1871年 B.1874年 C.1881年 D.1884年4.在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B.邓世昌C.曾国藩D.李鸿章5.《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 三民主义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 6.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称号,延续两千多年,使主宰天下的“皇帝”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的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北伐战争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7.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 A. 同盟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国民党8.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三大主义的合称,这三大主义是( ) ①.民族主义 ②.民主主义 ③.民权主义 ④.民生主义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9.小陈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是发现某文物上标有“民国18年” 的字样。
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 )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的地点是在( ) A.长沙 B.上海 C.广州 D.南京11.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于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C.农民阶级的利益D.地主阶级的利益12.如果你想考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该去()A.广东B.江西C.湖南D.上海13.在红军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A.飞夺泸定桥B.强渡大渡河C.四渡赤水D.遵义会议14.1935年10月,党中央、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是在()A.遵义B. 会宁C.瑞金D.吴起镇15.右图是影片《西安事变》的宣传画。
会宁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会宁的名胜古迹有哪些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是中国革命圣地。
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现在,随来看看会宁的一些名胜古迹吧!会宁的名胜古迹: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地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地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城,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
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
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
纪念地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而在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借以纪念那些在中国红军万里长征中英勇献身的壮士。
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会宁的名胜古迹:牛门洞新石器遗址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位于县城西北头寨子镇牛门洞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
牛门洞周围的大地梁、庆条湾、清明湾、中湾顶、华岔阴山等山梁的阴面,多为墓葬区。
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
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在上述山梁深1米处,每间隔1米,即有墓穴,内有大量壶、瓮、罐、钵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纺轮等随葬品;并在生活区出土大量陶器,制罐工具、生活用具、石祖、石、权杖头等。
文化层厚1;2米,鉴定属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类型。
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宁的名胜古迹:郭蛤蟆城遗址郭-城遗址位于甘肃会宁县郭城驿新堡子西面,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称会州城,金代贞祐初年,迁会州州于此,称新会州。
会宁会师楼遗址的当代意义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会师楼是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里的一个景点,古往今来它是会宁县域内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转折点上的红色历史遗址。
今日的“会师门”就是曾经的“西津门”,会师楼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党爱国思想的基地。
会师楼千百年来记录了会宁人民的勤劳智慧,从会师楼城墙上迎风飘扬的一面一面红旗我们不难看出这里是纪念革命领袖、英雄将士英勇奋斗的圣地。
本文就是说说会宁会师楼古往今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具有的当代意义。
1 会宁“西津门”会宁“西津门”是一座历史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根据历史记载,西津门是600多年前的明代洪武六年(1373)建造的,比起明代永乐十八年建造的北京天安门都早了47年。
今日的西津门是具有令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崇拜、瞻仰和纪念的革命遗址,具有精神和思想价值。
阅读大量有关会宁的历史资料得知,会宁的“会师楼”就是会宁“西津门”的城楼,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以后,把“西津门”更名为“会师门”,城楼也就顺其自然地叫作“会师楼”了。
会宁的“西津门”经历了历史的烟雨和时代的战火,这就是为什么把“西津门”叫作“会师门”的历史原因。
这座建筑于明代的城楼经历了1986年和2006年两次比较大的维修,依原貌维修没有改变古建筑式样,只是用青砖砌面、白水泥勾缝,目前依然显得雄伟庄重。
会师门的门洞深6.4米,口阔4米,拱高5米,门顶墙楼正面赫然写着“会师门”三个鎏金大字。
会师楼为重檐歇山顶二层,二层楼为木楼,龙脊兽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
南北两头各有一段城墙,南墙长30米,北墙长45.8米,城墙基宽6.4米,高8米,顶宽3米,还有女儿墙高1.3米,基本上是一座“对称几何图形”建筑。
会宁的“西津门”从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重任,到会宁的“会师门”肩负着红色革命的荣耀,这是一个华丽的转身。
民勤街——兰州老城的官园

民勤街——兰州老城的官园现在的民勤街,大致为东西走向,西起静宁路,东至金昌路,南到庆阳路,北到武都路,分为前街和后街。
清朝年间以颜家巷为分界线(大概就是新关南北走向城墙),西面称为上官园,东面称为下官园。
下官园道路东头正对东稍门东北角的火药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大旱灾兰州饥民状况乾隆年间,在官园南侧设有一个国有粮仓“咸宁仓”,咸宁仓往东分别还有三个官仓,即头仓、二仓、三仓,官园还有个民办“济养园”,专门购买官仓之粮以赈济灾民及孤弱流亡者,这一片区域也由此称为官园。
清末以来,此处街道称为官园正街。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甘肃全省大旱,饥民无数,遍地饿殍,刘尔炘便在此开仓赈济灾民。
刘尔忻肖像咸宁仓旧址后来盖了2栋居民楼。
五、六十年代,在白银路、皋兰路等很多地方都盖有这种“民办大楼”,是为了安置三线建设人员和家属的,人们都叫它为“丫子楼”,“丫子”是兰州人对温柔、时尚的南方人亲昵的称呼。
皋兰山农家乐聚会“仓背后”住的马师傅厨艺不错,35中毕业后就一直从事餐饮业,现在兰山农家乐当厨师长。
“丫子楼”西面不远处原有一个炼油厂,不知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炼油厂马路对面有压面条的铺子、群防站刘大夫诊所等,再往西到三岔路口一带就是王奶奶家、尕弟家等住户。
官园街道官园北侧原有一座叫水坑源的蓄水池,也是刘尔炘先生倡导修建的。
后因年久失修,水池被垃圾填满,致使污水四流,加之官园本身就是个大跌窝子,地势较低,遇到大雨或暴雨,南面的东关大街,北面的新关忠信巷一带的雨水都涌向这里,使得街巷路面破坏严重,泥泞难行。
1945年12月,官园居民集资了30万元,又向市政府申请了20万元的补助,对大水池进行了整修,并砌筑了街道暗沟,同时整修了部分路面。
工程于1946年3月开工,同年5月20日竣工。
民勤街居民院子天长日久,蓄水池又破败不堪成为一个大水窝子了,老百姓都叫它臭水坑,七、八十年代,臭水坑成为养鱼爱好者捞鱼虫子的地方了。
2024-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讲练 记叙文阅读理解之环境考点(原卷版+解析版)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事件发生的场所。
描写自然环境可以渲染、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
在小说阅读中要特别注意环境与环境之间环境与情节之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环境的考法目前较为多样,常见的是环境作用、跟环境有关的环境词赏析、环境描写语句赏析等。
【常见问法】1. 文章对……的环境进行描写,有何作用?2. 请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
3. 试简要分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点一、环境作用【答题模式】①内容上写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氛围(必须跟整个故事的感情基调相一致),为全文奠定了...... 的感情基调;③烘托XX(人物)......心情或衬托XX(人物)......性格(特点);暗示XX(人物)人物命运或者故事的结局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
⑤突出/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情感)或表现了XX(人物)......品质。
知识点巧记:渲主人背节【思路分析】中考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
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深化主题。
所以,解答环境描写作用的问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外国人到会宁,然后……
1910年,一位外国人来到甘肃
起点在会宁,然后一路向西……
莫理循全名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年2月4日-1920年5月30日),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1887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科,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897-1912),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2-1920)。
他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
1910年,他从平凉到会宁,再到兰州,一路游历,并拍摄下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们来看一下一百年前真实的甘肃以及白银会宁等州县。
2月7日,通往平凉的公路。
2月7日,护送前往平凉府的官府差役。
2月7日,白水寺(今平凉白水镇)附近80岁的老妇。
2月7日,白水寺(今平凉白水镇)。
2月8日,平凉府附近的公路。
距平凉府25里处的哨所。
2月8日,每隔10里一个墩堡。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三个马车夫。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附近,丘陵平缓处。
2月13日,会宁县附近黄土峡谷。
2月13日,会宁县附近的黄土峡谷。
2月13日,路上的儿童乞丐。
2月14日,前往安定县(今定西县)的路上,每10里一处烽墩。
清水驿(今榆中县境内清水驿),荒废的门楼和围墙。
2月16日,路上的一位先生。
2月17日,前往兰州的路上。
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