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

合集下载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

玄学趣味
“玄”出自《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本义是黑色,作为《老子》思想体系中的 重要观念,有微妙深远、看不透的神秘意思。魏 晋思想家奉《老子》、《庄子》和《周易》为 “三玄”,崇尚以老、庄学说为依据而辨析名理 的“玄谈”,因此其思想学说被称作玄学。
阮籍的脱俗,不仅被时人所认识也被世人所接 受。脱俗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追求与道相契、与自 然一体的“大人”境界: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通体,天地并 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 不常其形。(《大人先生传》)
(四)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王仲祖有好仪形,每览镜自照曰:“王文开那得生 如馨儿?”时人谓之达也。又酷贫,帽败,自以形 美,乃及帽肆,就帽妪戏,而得新帽。 —— 《裴启语林》一二七卷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清谈分为口谈和笔谈 自问自答
嵇康《声无哀乐论》 欧阳建《言尽意论》 嵇康作《养生论》 向秀作《难养生论》 嵇康又作《答难养生论》
张辽叔作《自然好学论》,嵇康持不同意见,便作《难自然好 学论》;时人有《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便作《难宅无吉凶摄生 论》,对方又作《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复作《答释难宅无 吉凶摄生论》。学术气氛非常浓厚。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一)注重养生,珍视生命——首先要活着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 都,……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 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世说新 语· 伤逝篇十五》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 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 《晋书阮籍传》

魏晋风度是什么

魏晋风度是什么

魏晋风度是什么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

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与意义

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与意义

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与意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表现以魏晋风度为主要特点,这种风度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更体现在文人士人的品质和精神追求上。

本文将从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诗歌最为突出。

这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古风的继承,也有新风的创造。

魏晋时期的诗人注重个性表达,追求真实感受和情感宣泄,他们的诗歌不再拘泥于形式和规范,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情感的真实性。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以其真实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著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以其豪放的笔墨和自由的意境而闻名。

除了诗歌外,魏晋时期的散文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个时期的散文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为载体,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

例如,嵇康的《琴赋》以琴为主题,通过对琴音的描绘和对琴师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二、魏晋风度的意义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这种风度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人的品质和精神追求。

首先,魏晋风度体现了文人士人的胸怀和气度。

魏晋时期的文人多为士族出身,他们有着崇高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观念。

他们以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为自豪,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对真理和美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和人情的关怀。

其次,魏晋风度体现了文人士人的自由和独立精神。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文人士人常常处于边缘地位。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相反,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人生的坚守,体现了文人士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最后,魏晋风度体现了文人士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一、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真脱俗、怡然洒脱的生活态度和放纵桀骜、傲视礼法的言行风范。

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时代精神与文化意蕴,代表了当时士族概念形态的一种人格的体现,亦为魏晋时期的审美倾向。

魏晋名士们追求个性解放,不拘泥于礼节,喜欢结交朋友,崇尚清谈,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度,被后人所膜拜。

二、唐诗文化
唐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诗以其丰富多彩、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等特点而著称于世。

唐诗的主题广泛,内容丰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唐诗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开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多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宋韵
宋韵是宋代文化的独特风貌,体现在宋代的诗词、书画、陶瓷等各个
方面。

宋代诗词以清新雅致、深婉含蓄为特点,追求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宋代书画则注重意境的表现,追求笔墨的韵味和气韵的生动。

宋代的陶瓷则以简约素雅、造型优美为特点,体现了宋代审美趣味的独特追求。

宋韵的形成与宋代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等因素密切相关。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
中古时代的士林名流多为潇洒不羁的 性情中人,其感情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言语 应对和诗赋歌咏上,也表现在对于情绪的把 握与控制上。有情而不露情,这是雅量的一 个突出的特点。而表现这种风度的惯用语, 通常是“喜怒不形于色”,“沉着冷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三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刘伶放达,裸形坐屋 中,客有问之者,答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三)追求本真,保持自我——活得要有个性
毕茂世: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桓公少与殷候齐名,常有竞心。桓 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
麈zhǔ尾:用驼鹿尾毛做成的类似拂尘和羽扇 之类的东西。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王文康、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 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 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 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 沙砾在后。”
——《世说新语·排调四六》

桓画有南龟郡蛇的与旗殷、魂荆幡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
美,乃及帽肆,就帽妪戏,而得新帽。
——
《裴启语林》一二七卷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
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
止七》
神仙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 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 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 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 “肃 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 “嵇叔 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 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有服药、饮酒、长啸、清谈和服饰。

一、服五石散:
从而达到身体精神上的畅快和狂欢。

这种行为其实是在损害身体的同时,达到精神肉体上的高度愉悦。

吃药是从魏晋名士何宴开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正始名士”,何宴、王弼、夏侯玄。

二、纵酒:
典型如刘伶,喝完酒赤身“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挥衣”;还有阮咸与猪共饮的故事,也是很有名的。

其代表人物是“竹林名士”,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三、长啸:
代表人物是阮籍,最有名的就是他苏门长啸的故事。

阮籍去苏门山上拜访当时的著名隐士孙登,他请教了很多问题孙登都没有回答,于是阮籍下山时就对着山上长啸一声“清韵响亮”。

孙登在山上也对着山下长啸一声,“若鸾凤之音焉”,啸声十分的动听。

四、清谈: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名士们常常一起谈论老庄思想,坐而论道。

也就是清谈,这在当时深受名士们的推崇。

五、服饰:
魏晋服饰分为三个境界。

1、严装,魏晋风度的初始境界。

严装,也就是涂脂抹粉、华衣美服的意思。

2、粗服乱头,魏晋风度的浪漫境界。

粗服乱头,就是指不注重外表仪容,追求自由的极致。

3、淡装,魏晋风度的玄远境界。

淡装处于严装和粗服乱头之间,没有前者的雕琢感,也没有后者的刺激感,更加平淡自然,其代表人物有陶渊明。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
山涛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以其清廉自守和文学才华著称,对 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竹林七贤
向秀
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文 学家,以其对儒家经典的独 特诠释和文学创作而闻名。
刘伶
阮咸
王戎
魏晋时期著名的酒徒和文学 家,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 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文 书法、绘画、音乐等 艺术形式表达个性和情感。
生活方式
魏晋名流以放浪形骸、不 拘小节的生活方式著称, 表现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个性解放
魏晋风度体现了个性解放 的精神,反对束缚和压制, 追求自由和独立。
人文精神
魏晋风度强调人文精神,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表达,推崇个体价值和精 神意义。
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个人修养
魏晋名流和风度所体现的个人修养,包括品德、才华、气质等方面,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传承
魏晋名流和风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承和发展这一 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解和诗歌创作而闻名。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 文学家,以其敏锐的政治 眼光和文学才华而著称。
谢安
• 谢安: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和军事指挥能力闻名,对东晋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羲之
• 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王体”书法风格而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史地位
魏晋风度在中国社会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对 后世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风气被称为“魏晋风度”。

这种风度体现在人们的思想、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

下面是一些魏晋风度的故事。

1.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他以诗文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在家乡田园中建造了一座小屋,种植了蔬菜和果树,养了鸡鸭猪狗等家禽家畜,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他的隐居生活成为后人追求自电自在、回归自然的榜样。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

他擅长运用笔黑的技巧和意境的表达,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3.曹操的才华和胆略
曹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才华和胆略为后人所称道。

他在政治上善于制定策略和运用手段,成功地掌握了魏
国的政权。

在军事上,他率领军队征战四方,战功卓著。

他的才华和胆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4.陆机的文学成就
陆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为后人所称道。

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赋、文、史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文赋》和《史记》最为著名。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以上是一些魏晋风度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特点,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注重养生,珍视生命——首先要活着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 都,……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 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世说新 语· 伤逝篇十五》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 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 《晋书阮籍传》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 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活难不? 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 皆一坐所不及。(《世说新语文学》)
第四,曹魏代汉后,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士族: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服药饮酒
寒食散:即五石散,五石即紫石英、白石英、 赤石脂、钟乳石、石琉黄等。
散药和酒能使人废“形”获“神”,体 “道”悟“本”。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 神明开朗。”(《世说新语· 言语》)
(二)崇尚自由,任性而为——活得要舒服
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 皎然。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 前 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 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刘伶放达 , 裸形坐屋 中,客有问之者,答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 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 容 止七》
神仙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 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 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语· 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 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 “肃 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 “嵇叔 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 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 容止》)
————完————
时代的变迁→→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 →→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发生变化→→行 为方式、处世态度的改变
二、魏晋风度的外在表现及思想内涵
(一)注重养生,珍视生命——首先要活着 (二)崇尚自由,任性而为——活得要舒服 (三)追求本真,保持自我——活得要有个性 (四)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世说新语· 雅量三五》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 猷遽 jù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 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 此定二王神宇。 —— 《世说新语 · 雅量 篇三十六》
“玄”本义是黑色,作为《老子》思想体系中的 重要观念,有微妙深远、看不透的神秘意思。魏 晋思想家奉《老子》、《庄子》和《周易》为 “三玄”,崇尚以老、庄学说为依据而辨析名理 的“玄谈”,因此其思想学说被称作玄学。
第三,因为社会黑暗、动荡不安,人们开始渴 望贤才,渴望有雄才大略的人来收拾天下, 还老百姓一个太平世界,于是品评、清议之 风兴起。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劭shào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 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也有的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操大悦而去。 ——《后汉书· 本传》
清议渐渐演化 为清谈,渐渐 远离政治,走 向学术。
品核公卿, 裁量执政
清谈:
魏晋时期,辩析名理的风气在学者中流行起来,”名” 就是名词概念,“理”是名词中包含的道理、涵义, 这种以“析理”为主要内容的辩论,称作“清谈”、 “清言”或“玄谈”。清谈的“艺术”是在于用最为 精妙的语言、最简洁的词汇,来表达最精粹的思想。
修饰容貌,以“形”传“神”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 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 象。……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备之色, 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刘劭《人物志》)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 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世说新语· 容止》)
(四)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中古时代的士林名流多为潇洒不羁的 性情中人,其感情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言语 应对和诗赋歌咏上,也表现在对于情绪的把 握与控制上。有情而不露情,这是雅量的一 个突出的特点。而表现这种风度的惯用语, 通常是“喜怒不形于色”,“沉着冷静”。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清谈分为口谈和笔谈 自问自答
嵇康《声无哀乐论》 欧阳建《言尽意论》 嵇康作《养生论》 向秀作《难养生论》 嵇康又作《答难养生论》
张辽叔作《自然好学论》,嵇康持不同意见,便作《难自然好 学论》;时人有《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便作《难宅无吉凶摄生 论》,对方又作《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复作《答释难宅无 吉凶摄生论》。学晋风度的种种外在表现,他们服药养生, 首先要活着;他们崇尚自由,任性而为,要活得舒服; 他们追求直率,标榜自我,要活出个性;他们爱美, 追求神韵,要活得有品味;他们喜欢清谈,爱惜才情, 他们想活得对社会有用。总之,他们的种种作法无不 是想向世人表明,他们想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从整体来看,魏晋士人这个群体在逆境中锲而不舍、 执著追求乱世中一种更积极更有意义的人生确实值得 我们学习、效法,他们在追求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认 真劲、所做出种种标新立异的行为应该得到后人的肯 定,而不是指责,魏晋士人的“魏晋风度”留给我们 的是一笔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
麈 zhǔ尾:用驼鹿尾毛做成的类似拂尘和羽扇 之类的东西。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王文康、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 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 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 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 沙砾在后。” ——《世说新语· 排调四六》
画有龟蛇的旗、魂幡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 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 棺竖旒liú旐zhào 。”殷曰:“投鱼深渊放飞 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 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 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 故也。 ——《世说新语· 排调六一》
(四)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 《广陵散》于今绝矣!”…… —《世说新语· 雅量二》:
在灾难重重,战火不绝的中古时代,众多 的名士面对死亡,没有戚戚然的哀情,也没有惶 惶然的惊惧,他们带着对宇宙生命的大彻大悟毅 然走向那不可知的幽明世界,神态安详,仪态从 容,既潇洒又美丽。把死亡当作生命旅程的最后 一章美丽的诗歌来创造和鉴赏的。
思想开始了第二次大解放。
玄学的内容由三部书组成:《道德经》、 《庄子》、《周易》。
玄学既不同于儒家思想,也不同于道家思想, 而是对二者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思想,在这 种思想的统领之下,当时士人思考人生,张 扬个性有了理论的支持。
玄学趣味
“玄”出自《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晋人重视清谈本身的美,注重思辨过程 的美,而对思辨的结果是否正确倒并 不在意,对“理之所在”并不十分关 心。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 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 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 至暮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 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 人当穿卿颊!” ——《世说新语· 文学三一》

三、“魏晋风度”给我们 的几点启示
(一)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二)保持鲜明的个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保持求知的热情,获取对事物的真知灼见 (四)随缘任化,过一个潇洒、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参考书目:
1.世说新语笺疏 (修订本) (南朝· 宋)刘义庆 著 刘孝 标 注 余嘉锡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鲁迅:《而已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3.宁稼雨:《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 4.何满子:《中古文人风采》 5.陈四益:《权势圈中——〈世说〉初谭》,福建人 民出版社出版。 6.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
阮籍的脱俗,不仅被时人所认识也被世人所接 受。脱俗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追求与道相契、与自 然一体的“大人”境界: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通体,天地并 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 不常其形。(《大人先生传》)
(四)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王仲祖有好仪形,每览镜自照曰:“王文开那得生 如馨儿?”时人谓之达也。又酷贫,帽败,自以形 美,乃及帽肆,就帽妪戏,而得新帽。 —— 《裴启语林》一二七卷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一、魏晋风度产生的时代背景
魏晋:人的独 立意识彻底觉 醒的时期。
第一,因为社会黑暗,动荡不安, 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晋书· 阮籍传》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全者。”
第二,因为社会黑暗,动荡不安,人们的
(三)追求本真,保持自我——活得要有个性
毕茂世: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桓公少与殷候齐名,常有竞心。桓 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世说新语· 品藻》
任诞放达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 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 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 悦,遂见青眼。” (《晋书· 阮籍传》)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 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 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世说新语· 任 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