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项目申报表

绿色建筑项目申报表
绿色建筑项目申报表

公司(签章):

年月日区域分会审批意见:

年月日总会审批意见:

年月日

授权公司编号:

年月日区域分会审批意见:

年月日总会审批意见:

年月日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知识汇总

采光窗种类、特性及使用范围 二、采光窗种类、特性及使用范围 (一)侧窗:侧窗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光线的方向性好,有利于形成阴影,适于观看立体感强的物体,并可通过窗看到室外景观,扩大视野,在大量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侧窗的主要缺点是照度分布不均匀,近窗处照度高,往里走,水平照度下降速度很快,到内墙处,照度很低,离内墙lm处照度最低。侧窗采光房间进深不要超过窗口上沿高度的2倍,否则需要人工照明补充。 侧窗分单侧窗、双侧窗和高侧窗三种,高侧窗主要用于仓库和博览建筑。 (二)天窗:随着建筑物室内面积的增大,只用侧窗不能达到采光要求,需要设计天窗。天窗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矩形天窗:这种天窗的突出特点是采光比侧窗均匀,即工作面照度比较均匀,天窗位置较高,不易形成眩光,在大量的工业建筑,如需要通风的热加工车间和机加工车间应用普遍。为了避免直射阳光射入室内,天窗的玻璃最好朝向南北,这样阳光射人的时间少,也易于遮挡。天窗宽度一般为跨度的一半左右,天窗下沿至工作面的高度为跨度的0.35-0.7倍。 2.横向天窗(横向矩形天窗):这种天窗比避风天窗采光系数高,均匀性好,省去天窗架,造价低,能降低建筑高度。设计时,车间长轴应为南北向,即天窗玻璃朝向南北。 3.锯齿形天窗:这种天窗有倾斜的顶棚作反射面,增加了反射光分量,采光效率比矩形天窗高,窗口一般朝北,以防止直射阳光进入室内,而不影响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光线均匀,方向性强,在纺织厂大量使用这种天窗,轻工业厂房、超级市场、体育馆也常采用这种天窗。 4.平天窗:这种天窗的特点是采光效率高,是矩形天窗的2-3倍。从照度和亮度之间的关系式召E=L.Ω.cosa看出,对计算点处于相同位置的矩形天窗和平天窗,如果面积相等,平天窗对计算点形成的立体角大,所以其照度值就高。另外乎天窗采光均匀性好,布置灵活,不需要天窗架,能降低建筑高度,在大面积车间和中庭常使用平天窗。设计时应注意采取防止污染、防直射阳光影响和防止结露措施。 5.井式天窗:采光系数较小,这种窗主要用于通风兼采光,适用于热处理车间。 设计时,可用以上某一种采光窗,也可同时使用几种窗,即混合采光方式。 天然采光基本知识 二、采光窗种类、特性及使用范围 (一)侧窗:侧窗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光线的方向性好,有利于形成阴影,适于观看立体感强的物体,并可通过窗看到室外景观,扩大视野,在大量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侧窗的主要缺点是照度分布不均匀,近窗处照度高,往里走,水平照度下降速度很快,到内墙处,照度很低,离内墙lm处照度最低。侧窗采光房间进深不要超过窗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1试题及答案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1.绿色建筑基于建筑必须考虑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共生,以( B)为基本出发点。 A 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B 以人为本 C 商业活动 D 尊重生态、尊重环境 2.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理念已经从单纯的节能走向“四节、一环保、一运营”,其中“四节、一环保、一运营”是指( A ) A 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B 节能、节油、节水、节地、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C 节电、节材、节水、节地、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D 节能、节材、节水、节源、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3.在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 B)部门合一 A 城市规划管理和水资源管理 B 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 C 城市规划管理和能源管理 D 城市规划管理和教育资源管理 4.在推进污水大气治理的措施中,整理城市黑臭水的突破口为( A) A 中水洁厕 B 排污治理 C 黑水净化 D 源头净化 ======多选题部分 ======

5.一下具有绿色建筑性质的建筑物是( D) A 福建土楼 B 陕西窑洞 C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D 英国伍斯特大学蜂巢图书馆 6.完善城镇存量土地再开发过程中的供应方式,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补办出让手续的,经依法批准,可采取规定方式办理并按市场价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在国家、改造者、土地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三旧”改造的土地收益。其中三旧是指(ABC ) A 旧城镇 B 旧厂房 C 旧村庄 D 违章建筑 7.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中建筑方针是( ABC ) A 适用 B 经济 C 绿色 D 美观 ======判断题部分 ======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做到减少成本和环境影响,加强城市和郊区的生态完整性,并增强公民的废物回收分类意识对错 9.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有效期为 3 年对错 10.绿色施工评价组织的评价结果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对错

物理光学知识点

第一章 波的基本性质 一. 填空题 1 某介质的介电常数为ε,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磁导率为μ,相对磁导率为r μ,则光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 );该介质的折射率n =。 2 单色自然光从折射率为n 1的透明介质1入射到折射率为n 2的透明介质2中,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 折射)现象;反射角r θ、透射角t θ和入射角i θ的关系为(r i θθ=,12sin sin i t n n θθ=);设12,υυ分别为光波在 介质1、介质2中的时间频率,则12υυ和的关系为(12υυ=);设12,λλ分别为光波在介质1、介质2中的波长,则12λλ和的关系为(11 22n n λλ=)。 3 若一束光波的电场为152cos 210π????=?- ???? ?? ? r r z E j t c ,则,光波的偏振状态是振动方向沿(y 轴)的(线)偏振光; 光波的传播方向是(z 轴)方向;振幅是(2)v m ;频率是(1510)Hz ;空间周期是(7310-?)m ;光速是(8310?)m/s 。 4 已知为波长632.8nm 的He-Ne 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x108m/s ,其频率为4.74x1014Hz ;在折射为1.5的透明 介质中传播速度v 为2.0x108m/s ,频率为4.74x1014Hz ,波长为421.9nm ; 5 一平面单色光波的圆频率为ω、波矢为k ,其在真空中的光场E 用三角函数表示为 )cos(0r k t E E ?-=ω,用 复数表示为)(exp 0t r k i E E ω-?=;若单色球面(发散)光波的圆频率为ω、波矢为,其在真空中的光场E 用三角函数表示为 )cos()(1r k t E E ?-=ω,用复数表示为)(ex p 1t r k i r E E ω-?=; 6 一光波的波长为500nm ,其传播方向与x 轴的夹角为300,与y 轴的夹角为600,则其与z 轴的夹角为900,其空间 频率分别为1.732x106m -1、1x106m -1、0; 7 玻璃的折射率为n =1.5,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的布儒斯特角为________;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布儒斯特角为 ________。 8 单色自然光从折射率为n 1的透明介质1入射到折射率为n 2的透明介质2中,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现象; (),()()r t θθθi 反射角透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为;设12,υυ分别为光波在介质1、介质2中的时间频率,则12 υυ和的关系为;设12,λλ分别为光波在介质1、介质2中的波长,则12λλ和的关系为。 二. 选择题 1 []0exp ()E E i t kz ω=--与[]0exp ()E E i t kz ω=-+描述的是(C )传播的光波。 A.沿正 z 方向;B.沿负z 方向; C.分别沿正z 和负z 方向; D.分别沿负z 和正z 方向。 2 光波的能流密度S r 正比于(B )。 A .E 或H B .2E 或2H C .2E ,与H 无关 D .2H ,与 E 无关

浅谈绿色建筑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浅谈绿色建筑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7-01-19T11:44:11.7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1期作者:杨秋云 [导读] 为了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绿色建筑的课题研究上逐步走向完善。本文将论述绿色建筑在人类居住环境中的作用。 柳州市远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市 545000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了威胁。并且事实证明,这些都与建筑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绿色建筑的课题研究上逐步走向完善。本文将论述绿色建筑在人类居住环境中的作用。 关键词:住区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概述 1.1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种高性能的建筑类型,它着眼于怎样减少环境破坏、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绿色建筑就是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减少材料使用过程中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好的场地、更优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高质量的建造、合理运营、及时维修与搬迁,以及尽可能的回收再利用。 1.2建筑与环境 人类从穴居走到今天的现代化城市,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类学会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创造了今天灿烂的建筑文明。21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的城市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无形之中留下了许多问题: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污染、土地沙漠化、森林滥砍滥伐、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的滥用、废弃物的积累,给各种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了威胁。 绿色是生命之色,是生态系统的本色。建筑是人类为了居住、生活、生产及某种特殊的需要而建造的围护结构。绿色冠于建筑,意在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使建筑富有生机、富有活力,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使建筑和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人类未来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绿色环境建设的目的就在于为人类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其中包括人工环境,也应包括自然环境;要自觉地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体现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上,尊重并充分体现环境资源的价值。 1.3绿色建筑的发展 1)国外绿色建筑研究趋向成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欧、美、日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受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影响,促使各国意识到自然能源消耗最多的建筑也应是可持续的,建筑能耗问题开始备受关注,节能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节能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几十年来,绿色建筑从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趋向成熟。 2)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中国一直注重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作为关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国家一直给予极高的重视,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 ①缺乏对绿色建筑的准确认识,往往把绿色建筑技术看成割离的技术,缺乏整体整合和注重过程行为落实等更深层次的意识。在行业中尚未形成制度,成为自觉行动;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确实施,绿色建筑的影响力未能发挥出来。 ②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首先部门规章和奖励政策力度不够,导致开发企业对绿色建筑投入和产出经济效益主体分离,不能调动开发企业兴建绿色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出现了绿色建筑“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其次绿色建筑主管各部门尚未能协同工作,尚未提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有效的公共政策。 ③缺乏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绿色建筑在世界各国已经收到不同程度的关注,有的已经取得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但在国内缺乏多层面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和组织结构,对国际的成功经验、技术、信息和政策,不能进行及时、系统、广泛的交流,缺乏组织相应的国内国际方面的学术研讨和培训。 ④缺乏广泛的社会普及宣传。对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无明确的案例分析,带给群众和开发商的实际利益无明显量化体现,无法发挥市场的推广作用。 2.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居住区 人类聚居学发展至今,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研究的焦点。“绿色建筑”体系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定义人类住区模式,试图寻找最适合人类及人类环境的住区模式。 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以“绿色建筑”体系为前提的可持续住区的阐述,总结为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有序原则 即依据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从随机到有序并趋于稳定的特征,在住区规划中着眼于全局,以防止系统的无序和混乱。 2)循环再生原则 即依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循环再生、多次利用的原理,在住区的建设中要建立和完善这种循环再生机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3)反馈平衡原则 即依据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发展过程既受到某些限制因子的制约,又受某些有利因子的促进来保持生态平衡的原理,在住区建设和使用中,注意运用信息反馈机制来进行调节控制。通过正反馈的强化作用,是系统的发展不断趋向生态平衡的目标;通过负反馈作用,又不断地调整系统内部的良性运行机制,进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4)层次阶跃原则 即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有不断扩展起生态位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趋势,在住区系统中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住区系统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浅谈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与节能》课程 专题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 姓名石丽 班级 学号 学期10-11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程 2011年04月

浅谈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绿色建材及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绿色新型材料及建筑节能在当前建筑中的应用,指出能 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关键词: 绿色建材,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 1发展绿色建材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拥有自己的房子,就是拥有了自己的家,有时住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让人头疼不已,家住顶层,夏天被太阳晒透屋顶,空调一刻不停的要开着,但是谁都知道空调开久了对身体不好。而到了冬天,墙体似乎也挡不住寒风……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支持节约型建筑的发展,利人利己 绿色建材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筑材料工业。以最低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用现代科技加速建材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建材向绿色建材产业的转变,着重解决消耗建材资源90%和能源85%的墙体材料和水泥的现代化,发展绿色建材――墙体新材料、节能玻璃窗、绿色屋顶和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为节约型建筑业发展提供支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 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社会的战略任务。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突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热门话题的时候,如何节约能源,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仍有大部分地区采用传统的砖、瓦、灰、砂石来建造房屋,且绝大部分是由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的小型企业生产的,不仅毁坏了大量的良田,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房屋的建筑功能也难以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各地工业化的发展,排放的工业废渣大量堆积,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摒弃大量浪费有限资源的做法,做到既要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又要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发展绿色建材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3绿色建材的概念及特点 1 概念: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建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从绿色墙体材料具有的特

生态城市及绿色建筑简介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春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科学借鉴与因地制宜发展﹍﹍﹍﹍﹍﹍﹍﹍﹍﹍﹍﹍﹍﹍﹍﹍﹍﹍特约评论员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认为一方面应该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另一方面应根据国情,走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同时要积极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体制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绿色建筑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特约专稿 可持续建筑的挑战与2010年的香港﹍﹍﹍﹍﹍﹍﹍﹍﹍﹍﹍﹍﹍﹍﹍﹍黄锦星在2010年来临之际,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亚洲城市化的进程尤其快速。如何培育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成为我们最为关键的共识。作为紧凑城市形态的香港正在发展低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交通节能方面。这种超高密度的城市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而香港的发展经历可以为其它一些亚洲城市借鉴。香港努力在改善城市可居住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人均的碳足迹,由此作为热带气候下高密度建筑环境的典范。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可持续建筑创新,其中包括政府在空气流通评估和城市气候图上的咨询研究、公众在建筑设计中创建有质量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的努力、近期香港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成立。 台湾的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研究﹍﹍﹍﹍﹍﹍﹍﹍﹍﹍﹍﹍﹍﹍﹍﹍﹍林宪德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8%以上的台湾,建筑的节能减碳政策已成为其永续营建政策的一环,1995年第一次实施建筑节约能源设计法规与技术规范,至2009年前后经过六次强化节能规范的标准与适用范围。1999

年建立了台湾新建建筑物之绿建筑评估系统,又称EEWH-NC系统,并制订《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推出《绿建筑标章》的认证制度,2009年完成都市热岛评估系统EEWH-HI与生态小区评估系统EEWH-EC,2010年即将完成高科技厂房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F以及既有建筑物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B,这些版本将构成一系列更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学术研究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节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 低碳建筑已成为建筑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国内外学术界至今对“低碳建筑”并未作出明确科学的界定。要科学地界定低碳建筑需要确定各类建筑低碳排放的标准,同时要建立起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和评估办法。这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共同认真研究的课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邀请建筑界部分专家对住宅区减碳排放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讨论稿提出了“低碳住区”的技术要点,构建原则及减碳评估指标。对住区建筑节能,节水,住区绿化,住区交通以及住区建造期、运行期的许多技术措施提出了量化的计算方法。对住区各个系统的减碳减排放状况提出了评价办法。讨论稿提出的评估框架体系试图为住宅区的减碳计算和评估提出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技术方法。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第一个提出的系统的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这个讨论稿尽管是邀请各方面建筑专家经数次讨论而成,但这毕竟是“一家”之言。讨论稿中所确定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对碳排放状况的评价方法是否合理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既是讨论稿,稿中的论点、公式、方法就可能有不全面、不准确、不科学的部分。这个讨论稿共有5章,核心内容是2~4章。限于篇幅本刊将讨论稿最核心的2~4章全文发表。希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 美国的创新性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卡桑德拉·亚当斯 本文介绍了一些美国环保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发展前沿的创新者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包括普林尼·菲斯克(Pliny Fisk)的原材料实验,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对夯土技术的现代化改革以及戴维·艾森伯

国内绿色建材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绿色建材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理念已逐步深入 人心,绿色建材也在飞快发展。近 20 年来,国内绿色建材都在飞速发展,国际上主要工业发 达国家和地区对绿色建材发展非常重视。本文主要论述国内绿色建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材;益处;绿色建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 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 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概括起来,绿色建材区别于传统建材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1)从原材料选用上,绿色建材生产所用原材料尽可能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 2)从生产技术上看,绿色建材生产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3)从生产过程看,绿色建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催化剂, 产品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三废排放量最小化或使之得到有效净化处理;(4) 从使用过程看,绿色建材产品设计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光、质 量为宗旨,产品不仅具有优良的性能,而且无毒无害;(5)从废弃过程看,绿色 建材产品可循环利用或可回收利用,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二、发展绿色建材的益处 〈1〉绿色建材能够净化空气。人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新世纪 的人们对居家环境的要求不仅要舒适、洁净,更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利用光催化剂 原理净化空气,不用动力,也不用化工原料,只以紫外线为条件。为了提高光 催化效率,大阪府立大学正在研究可见光条件下的光催化。 Ecoodevice (株)发 明了在可见光下进行光催化的方法,即用某种材料在 TiQ2 表面进行特殊处理,它 使光催化效果提高了 10 倍。此法准备用于湿式太阳能电池和净化功能建材方面。 〈2〉绿色建材能够保健抗菌。经过很多方面证实。一方面,金属氧化物都有一 定程度的抗菌性。抗菌效果依次为: Ago、CuO、ZnO、MgO。另一方面,含金属离 子的、以硅酸盐为载体的抗菌剂(第一代)。金属离子的抗菌效果依次为: Ag、Co、Ni 、 Cu、Zn、Fe,, 常用的是 Ag、Cu、 Zn 等。 三、绿色建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建材发展状况 在宏观经济的有力地支撑和有效推动下, 21 世纪成为了我国建筑业快速、持续发展 的新时代。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特别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机遇,如此庞大的建筑市 场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的“绿色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材工业是中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建材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广泛应用于建筑、军工、环保、和人民生活等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 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建 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种新型建材不断涌现,建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2 绿色建筑 2.1 绿色建筑概述 2.1.1绿色建筑的概念 伴随着绿色建筑的国际化趋势,绿色建筑的理念铺天盖地遍及全国,绿色建筑被炒得沸沸扬扬,开发商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绿色”招牌,但这种不负责任的广告行为使得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有误区。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价格昂贵的建筑,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采用节能技术、材料,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多一点绿化……此处不再赘述,但若要发展绿色建筑就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才不至于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目前关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而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两个词合称为“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他认为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质、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康运行。这便是绿色建筑理念的雏形。 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各略有不同,定义各有独特之处,但万变不离绿色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质的,都是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提出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这里给出两个国内相对比较全面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与其它概念的不同就是包括了“全寿命周期”概念在里面,不是单纯考虑节约、舒适、和谐,而是给绿色建筑一个生命期,建筑的“绿色”不是仅仅体现建设期,而是向前向后延伸,具体的看下面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专家研讨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给出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的定义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另一个提出的概念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

绿色建材的概念和意义

摘要:绿色材料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关键词:绿色建材建筑材料 1-1 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材料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70年代末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就己着手研究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人体健的危害性,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基础研究。到了90年代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思路逐渐明确,制定出一些有机挥发物散发量的试验方法,并推行低散发量标志认证,同时积极鼓励开发生产绿色建材新产品和建造健康住宅。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处在世界前列,首都北京的污染程度又处在世界十大严重污染城市之列。我国在1992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把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环保总局正在抓环境标志产品及认证工作。目前,住宅室内装修热方兴未艾,人们除了讲究装修格局、色调、材质、做工和价格外,更关注所用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近一段时期一些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时有报导入住新装修的房主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某些装修材料的危害性也有说法,如花岗石衰变会产生氡气,人长期处在高浓度的氡气环境中会有致癌的危险;木材类复合板的生产,多用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胶粘剂,在使用过程会释放出游离甲醛,它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硬化,人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甲醛气体会导致癌症的产生;涂料所用成膜助剂主要是毒性较大的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和苯甲醇等;油性涂料中的氯化物溶液或芳香类碳氢化合物以及塑料制品中使用的铅类热稳定剂等对人体都有很大的危害性等等。这些说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选材的环保意识,提醒厂家生产中少用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使百姓在选用装修材料时不知所措,因此,已经到了为绿色建材建立正确概念的时候了。 然而,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仅是绿色建材内涵的一个方面,而作为绿色建材的发展战略,应从原料采集、产品的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方能界定是否称得上绿色建材。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人类不断开采地球上的资源后,地球上的资源必然越来越少,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也为了地球生物的生存,人类必须改变观念,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由一味向自然索取转变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积极地寻找新资源的同时,目前最紧迫的应是考虑合理配置地球上的现有资源和再生循环利用问题,走既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不致危害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到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眼前与长远的结合。 1-2 绿色建材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与展望 鉴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力倡导和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地球村村民的共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房地产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绿色建筑的国际发展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的技术集成体系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还通过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其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等大量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形式包括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等,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生态环境楼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这些示范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达国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还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具体的评估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影响较大的如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Tool评价工具,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LEED评估体系等。 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各国发展生态建筑评估工具都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在各国的不断发展,评估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估转向定量评估;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综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综合指标评定。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轨迹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人类正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改造自然,书写着人类史辉煌的篇章.但是在轰隆的机器声中,人类这些“天之骄子”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界也正在悄然地向人类发起报复,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匮乏,正日甚一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切使得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使人类渐渐认识到大自然不是可以任意改造的,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上有两类资源:一是可再生资源,如水、氧气、树木、生物等,它来源于地球上的自然的发展过程;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它的数量在地球上是固定不变的.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重,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t.由于燃煤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和酸雨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我国的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建筑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建筑节能环保势在必行. 随着环境问题及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环境,联合国于1986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而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个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的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的唯一途径.1999年20届国际建协大会在北京召开,各国与会代表在“21世纪的建筑学”的主体下签署了《北京宪章》,《北京宪章》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倡导科技与人文共进.因此“可持续的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在广大学者和政府的多方努力下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的涵义 维基百科将绿色建筑表述为:通过在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仔细与全面的考虑,以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水、材料等方面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建筑对人们健康以及周边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活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认为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如何实现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到运行和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对环境造成危害总量最少,同时居住者和使用者有舒适的居住质量.评价体系分5个方面:合理的建筑选址(sustainablesites)、节水(waterefficiency)、能源和大气环境(energyandatmosphere)、材料和资源(materialandresource)及室内环境质量(indoorenvironmentalquality).该标准 成为绿色建筑实践与设计的有力推动者. 读解绿色建筑,其涵义为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最小且高效率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里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可持续建筑物. 2绿色建筑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遵循以下原则: 1)和谐原则:建筑作为人类基本的生活、生产场所,由于其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和影响,其自身系统和谐、与环境关系和谐便成为绿色建筑特别强调的

绿色建筑材料论文

绿色建筑材料论文 导读:谈到空气污染,人们往往只意识到大环境中的大气污染,却对居室内空气污染认识不足,其实,居室内的污染对人体的侵害更为直接。这种小环境是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与人们朝夕相伴,与健康息息相关。 绿色材料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关键词:绿色建材建筑材料 1-1 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材料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70年代末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就己着手研究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人体健的危害性,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基础研究。到了90年代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思路逐渐明确,制定出一些有机挥发物散发量的试验方法,并推行低散发量标志认证,同时积极鼓励开发生产绿色建材新产品和建造健康住宅。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处在世界前列,首都北京的污染程度又处在世界十大严重污染城市之列。我国在1992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把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环保总局正在抓环境标志产品及认证工作。目前,住宅室内装修热方兴未艾,人们除了讲究装修格局、色调、材质、做工和价格外,更关注所用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近一段时期一些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时有报导入住新装修的房主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某些装修材料的危害性也有说法,如花岗石衰变会产生氡气,人长期处在高浓度的氡气环境中会有致癌的危险;木材类复合板的生产,多用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胶粘剂,在使用过程会释放出游离甲醛,它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硬化,人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甲醛气体会导致癌症的产生;涂料所用成膜助剂主要是毒性较大的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和苯甲醇等;油性涂料中的氯化物溶液或芳香类碳氢化合物以及塑料制品中使用的铅类热稳定剂等对人体都有很大的危害性等等。这些说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选材的环保意识,提醒厂家生产中少用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使百姓在选用装修材料时不知所措,因此,已经到了为绿色建材建立正确概念的时候了。 然而,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仅是绿色建材内涵的一个方面,而作为绿色建材的发展战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第24卷第3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Vol.24No.3 2006年9月 JOURNAL OF HE BE I I N STI T UTE OF ARCH I TECT URAL E NGI N EER I N G Sep te mber2006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王志军1 董 伟2 1秦皇岛海三建设工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张家口第五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是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 简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建筑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中图号 T U-0 1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具体到建材产品,使用再生、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二是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三是注重工程建设中的能源节约.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天然材料.四是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是否影响环境的污染,也是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最关键的是,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应当说,以生态学途径解决建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然而,以建筑单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为维持“生态建筑”的正常使用,每幢建筑必须有充足的用地面积才能保证生态循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容量.对于城市而言,这种占地多建筑面积又小的“生态建筑”既无法实施也无可想像.设想城市中的建筑各自拥有自己的“风力发电厂”、“污水处理站”、“养鱼塘”和“自留地”,该是何等景象呢?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存在的前提,必须依靠建筑自身物态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合乎生态循环的系统.然而事实上,这样的生态系统很难在一幢甚至在一组建筑群中形成.何况建筑所需的建材及设备既不可能从建筑用地获得,又不可能从这块用地上降解,即使基地面积再大,其生态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这方面,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都做出了很多的尝试.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力提倡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建筑师有印度的C?柯里亚和马来西亚的杨经文.柯里亚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论,来适应印度各个地区的干热或湿热气候.他设计的E-mail总部大楼和MRF大厦即属此例.杨经文认为传统建筑学没有把建筑看作是生命循环系统的有机部分,没有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建筑学科的发展,而生态建筑学要求建筑师和设计者有足够的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和设计时应与生态学相结合.主要作品有自住宅、梅纳拉商厦和马来西亚I B M大厦等. 2 绿色建筑 提到“绿色”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环保、节能、健康、效率等,也就是说,“绿色”一词已经有了它约定俗成的含义.那么,照这样理解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通俗一点说, 收稿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男,1970年生,工程师,秦皇岛市,

2016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之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咨询与评价教材

绿色建筑的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建筑: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2009年1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并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向作出庄严承诺。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城镇化的需要 截至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7.5%,到2015年要达到51.5%,十二五期间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城镇化的继续推进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建筑:行业转型的需要 《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现阶段我国建设行业的主要问题: 城乡建设模式粗放 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 重规模、轻效率 重外观、轻品质 重建设、轻管理 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是衡量建筑绿色度的主要手段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与评价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标志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修订稿已报批,将于2014年发布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已发布,2014年3月1日实施《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50908-2013已发布,2014年5月1日实施《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已发布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正在编制 《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正在编制 《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正在编制 《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正在编制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技术细则》正在编制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已通过审查 19个省市发布了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能力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共有专家418位 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共有专家2000余人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5次培训,20个省市开展地方培训,多个企业开展培训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及其实例 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2、基本概念: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结构角度: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对光的作用角度: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成像的角度: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6、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放大镜要靠近物体。 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火柴 2: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又叫“三心等高”,目的是为了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