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加工成型的工艺研究

塑料制品加工成型的工艺研究
塑料制品加工成型的工艺研究

塑料制品加工成型的研究

摘要:塑料是以相对分子质量高的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化成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一般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一万,有的可达百万。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具有可塑性,在常温下为柔韧的固体。可以使用模具成型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件。其他的添加剂主要有填充剂、增塑剂、固化剂、稳定剂等其他配合剂。塑料作为设计材料使用,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部分代替传统材料,而且还能生产出具有独特性能的各种制品塑料与其他材料相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性能特点:重量轻、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机械强度分布广和较高的比强度、热的不良导体具有消声、减震作用。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的统称。

关键词:塑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工业、塑料制品成型新工艺

一、塑料的概念

塑料是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

1.1塑料的主要性能特点

基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线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第二种是体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称为体型高分子化合物。有些高分子带有支链,称为支链高分子,属于线型结构。有些高分子虽然分子间有交联,但交联较少,称为网状结构,属于体型结构。

两种不同的结构,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性能。线型结构(包括支链结构)高聚物由于有独立的分子存在,故有弹性、可塑性,在溶剂中能溶解,加热能熔融,硬度和脆性较小的特点。体型结构高聚物由于没有独立的大分子存在,所以没有弹性和可塑性,不能溶解和熔融,只能溶胀,硬度和脆性较大。塑料则两种结构的高分子都有,由线型高分子制成的是热塑性塑料,由体型高分子制成的是热固性塑料。1.2塑料的分类

热塑性塑料: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再加热后又会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液态←→固态),是所谓的物理变化。通用的热塑性塑料其连续的使用温度在100℃以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并称为四大通用塑料。

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热固性塑料又分甲醛交联型和其他交联型两种类型。热加工成型后形成具有不熔不溶的固化物,其树脂分子由线型结构交联成网状结构。

二、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

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制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滚塑成型、铸塑成型、搪塑成型、醺涂成型、流延成型、传递模塑成型、反应注塑成型、手糊成型、缠绕成型、喷射成型、真空成型等

2.1塑料制品的生产

塑料制品的生产从塑料原料的生产到塑料制品的生产,包含了三个生产过程,第一生产过程是从原料经过聚合反应生成合成树脂;第二生产过程是加入助剂混合得到塑料,即为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材料;第三生产过程是根据塑料性能,利用各种成型加工手段,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使用价值的塑料制品。生产中一般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属于塑料生产部门,通常由树脂厂来完成。第三过程属于塑料制品生产部门。但对于大型塑料制品生产厂家,为了满足塑料制品的多样性要求,生产中也有将第二过程归入塑料制品的生产范围。即以合成树脂作为原材料,添加助剂后,再成型加工。

2.2塑料制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塑料成型工业自1872年开始到现在已度过仿制、扩展和变革的时期。塑料成型是把塑料原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注入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具中,

待其冷却后,获得塑料制品的过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是一门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型技术科学,是一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塑料和塑料制成塑料制品所采用的模具。模具是铸造、锻压、冲压、塑料、玻璃、粉末冶金、陶瓷等行业的重要工艺

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的采用各种模具进行产品生产,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一个国家机械工业的综

合制造能力和水平。塑料模是模具的一种,是指用于成型塑料制件的模具,它是一种行腔模具的类型。

三、注射成型工艺的优缺点

3.1 优点

①成型周期短;

②能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确、带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

③的塑料对成型各种塑料的适应性很强;

④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3.2缺点

①生产大面积结构制件时,高的熔体粘度需要高的注塑压力,高的注塑压力要求大的锁模力,从而增加了机器和模具的费用;

②生产厚壁制件时,难以避免表面缩痕和内部缩孔,塑料件尺寸精度差;

③加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缺乏对纤维取向的控制能力,基体中纤维分布随机,增强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④注射成型设备价格及模具制造费用较高,不适合单件及较小的塑件的生产;

四、塑料制品成型新工艺方法

塑料成型加工是将塑料原料转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制品的过程。传统的成型工艺有挤出、注射、吹塑、压延、涂覆、层压、传递成型

等。至今这些技术已经发展和运用的相当成熟,且应用得非常普遍。随着塑料制品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对塑料制品精度、形状、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成型工艺已难以适应这些要求,这就迫使人们在不断改进传统的成型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新思想、新技术开发新的成型工艺已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目前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节能、节约原材料、提高成型效率、改进制品性能、提高其附加值。塑料制品目前的新工艺方法主要有:低压注射、熔芯注射、动态保压注射、微孔塑料挤出及润滑挤出等塑料成型工艺。

五、挤出成型新工艺的发展及前景

5.1新型挤出混炼技术与设备的开发

目前,国际上用于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的新型混炼设备主要有三大类: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往复移动式螺杆混炼机和串联式磨盘挤出机。其中小型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国内已能生产,但万吨级大型混炼挤压造粒机组全部要依靠进口。同时,往复移动式螺杆混炼机和串联式磨盘挤出机是制备高填充、高附加值高聚物合金的必要装置,目前国内对他们的研制刚刚处于样机阶段,规格不多,品种不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口径管材挤出的异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组、钢塑复合管挤出机组和大型双臂波纹管挤出成型机组及特种塑料管材专用挤出机组的

开发研究。复合挤出成型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研究。最近,多层共挤的超宽土工模、包装用的拉伸拉幅平模、建筑用的复合瓦楞板、芯层发泡纸板材和管材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与此相关的成型技术和装备的开

发研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5.2压缩成型新工艺的发展及前景

(1)由单一性技术向组合性技术发展,如注射-拉伸-吹塑成型技术和挤出-模压-热成型技术等;

(2)由常规条件下的成型技术向特殊条件下的成型技术发展,如超高压和高真空条件下的塑料成型加工技术;

(3)由基本上不改变原有性能的保质成型加工向赋予塑料型新性能的变质性成型加工技术发展,如发泡成型、借助电子束与化学交联机使热塑性塑料在成型过程中进行交联反应的交联挤出等;

(4)为提高加工精度、缩短制造周期,在模具加工技术方面更广泛地应用仿形加工、数控加工等;

(5)广泛应用模具新材料。模具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加工成本、使用寿命以及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等,因此,国内外已开发出许多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加工性能,热处理变形小的新型塑料模具钢,如预硬钢、新型淬火回火钢、马氏体时效钢、析出硬化钢和耐腐蚀钢,经过试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6)CAE技术将在注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本身也随着注塑技术的发展要求而更加完善、实用、方便。

在塑料成型生产过程中,先进的模具设计、高质量的模具制造、优质的模具材料、合理的加工工艺和现代化的成型设备都是成型优质塑件的重要条件。一副优良的注射模具可以成型上百次,一副优良的压缩模具可以成型25万次,这与上述因素有很大关系。

考察国内外模具工业的现状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工业生产中

模具地位,从塑料模具的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和制造技术出发,塑料成型技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六、新工艺方法的加工适应性和可行性

在自然界对于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而言,在常温下其聚集状态可呈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然而,对于非结晶线性高聚物而言,由于其分子量巨大且分子结构的连续性,所以他们的聚集状态是在不同的件下,以独特的三种形态存在的。

七、参考文献

[1]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2]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塑料模设计及制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8

[3]徐平原. 塑料套管桩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软基中的应用[J]. 路基工程. 2009(05)

[4]刘静. 生活塑料废弃物危害及其管理政策的评估[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04)

[5]赵蓓蓓. 初探塑料模具材料现状及发展方向[J]. 2009, (34).

塑料制品生产的工艺操作规范

塑料制品生产的工艺流程 塑料制品的整体生产流程是: 原料选择——原料着色与配比——设计铸模——机器分解注塑——印花——组装检测成品——包装出厂 1、原料选择 原料选择:所有塑料都是由石油提炼出来的。 塑料制品的原料在国内市场主要有几种原料: 聚丙烯(pp):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常见于塑料桶,塑料盆,文件夹,饮水管等等。 聚碳酸酯(PC):高透明度、高光泽度、非常脆、常见于水壶、太空杯、奶瓶等塑料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其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奶瓶、太空杯,汽车等。 另外还有: PE 主要用途产品有矿泉水瓶盖,PE保鲜模,奶瓶等等。 PVC 主要用途塑料袋,包装袋,排水管等等。 PS 主要用途打印机外壳,电器外壳等。 2、原料着色与配比 所有的塑料制品都是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的,而这种颜色都是用颜料经过搅拌出来,这也是塑料制品的技术核心,如果颜色配比好,商品销量非常好,老板也非常重视颜色配比的私密性。 一般情况下塑料制品的原料都是混起来用,比如abs光泽度好,pp抗摔好,pc透明度高,利用各个原料的特点混合比例就出现新的商品,但这样的商品一般不用于食品类用具。 、3、设计铸模 现在的塑料制品都是注塑或者吹塑方式制作,所以每次设计出样品,都要开版新的模具,而模具一般都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所以塑料制品除原料价格外,模具的费用也是非常大的。做一个成品可能有很多的配件,每个配件都需要独立的模具。例如:垃圾桶分为:桶身——桶盖、内胆、把手几个部分。 机器分解注塑 一般制作塑料制品零件都是分开进行几台机器一起制作的,注塑工艺就是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各种塑料件。有专门用于进行注塑的机械注塑

各种塑料加工工艺

PC/ABS 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 典型应用围:计算机和商业机器壳体、电器设备、草坪园艺机器、汽车零件仪表板、部装修以及车轮盖)。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必须的。湿度应小于0.04%,建议干燥条件为90~110C,2~4小时。熔化温度: 230~300C。模具温度:50~100C。注射压力:取决于塑件。注射速度:尽可能地高。 化学和物理特性: PC/ABS具有PC和ABS两者的综合特性。例如ABS的易加工特性和PC的优良机械特性和热稳定性。二者的比率将影响PC/ABS材料的热稳定性。PC/ ABS这种混合材料还显示了优异的流动特性。收缩率在0.5%左右。 PC/PBT 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混合物 典型应用围:齿轮箱、汽车保险杠以及要求具有抗化学反应和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抗冲击性以及几何稳定性的产品。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建议110~135C,约4小时的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35~300C。模具温度:37~93C。化学和物理特性: PC/PBT具有PC和PBT二者的综合特性,例如PC的高韧性和几何稳定性以及PBT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润滑特性等。收缩率在0.5%左右。 PE-HD 高密度聚乙烯典型应用围:电冰箱容器、存储容器、家用厨具、密封盖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如果存储恰当则无须干燥。熔化温度:220~260C。对于分子较大的材料,建议熔化温度围在200~250C之间。模具温度:50~95C。6mm以下壁厚的塑件应使用较高的模具温度,6mm以上壁厚的塑件使用较低的模具温度。塑件冷却温度应当均匀以减小收缩率的差异。对于最优的加工周期时间,冷却腔道直径应不小于8mm,并且距模具表面的距离应在1.3d之(这里“d”是冷却腔道的直径)。注射压力:700~1 050bar。注射速度:建议使用高速注射。流道和浇口:流道直径在4到7.5mm之间,流道长度应尽可能短。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浇口,浇口长度不要超过0.75mm。特别适用于使用热流道模具。 化学和物理特性: PE-HD的高结晶度导致了它的高密度,抗力强度,高温扭曲温度,粘性以及化学稳定性。PE-HD比PE-LD有更强的抗渗透性。PE-HD的抗冲击强度较低。PH-HD的特性主要由密度和分子量分布所控制。适用于注塑模的PE-HD分子量分布很窄。对于密度为0.91~ 0.925g/cm3,我们称之为第一类型PE-HD;对于密度为0.926~ 0.9 4g/cm3,称之为第二类型PE-HD;对于密度为0.94~ 0.965g/cm3,称之为第三类型P E-HD。该材料的流动特性很好,MFR为0.1到28之间。分子量越高,PH-LD的流动特性越差,但是有更好的抗冲击强度。PE-LD是半结晶材料,成型后收缩率较高,在1.5%到4%之间。PE-HD很容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现象。可以通过使用很低流动特性的材料以

塑料薄膜成型方法

塑料薄膜成型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塑料薄膜的挤出吹塑 塑料薄膜可以用挤出吹塑、压延、流延、挤出拉幅以及使用夹缝机头直接挤出等方法制造,各种方法特点不同,适应性也不同。其中吹塑法成型塑料薄膜比较经济和简便,结晶型和非结晶型塑料都适用,吹塑成型不但能成型薄至几丝的包装薄膜,也能成型厚达0.3mm的重包装薄膜,既能生产窄幅,也能得到宽度达近20m的薄膜,这是其他成型方法无法比拟的。吹塑过程塑料受到纵横方向的拉伸取向作用,制品质量较高,因此,吹塑成型在薄膜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挤出成型设备有螺杆挤出机和柱塞式挤出机两大类,前者为连续式挤出,后者为间歇式挤出。螺杆挤出机又可分为单螺杆挤出机和多螺杆挤出机。 压延成型 压延成型是生产高分子材料薄膜和片材的主要方法,它是将接近黏流温度的物料通过一系列相向旋转着的平行滚筒的间隙,使其受到挤压和延展作用,成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的薄片状制品。 塑料压延成型一般适用于生产厚度为0.05—0.5mm的软质PVC薄膜和厚度为0.3—1.00mm的硬质PVC片材。当制品厚度小于或大于这个范围时,一般不用压延成型,而采用吹塑或挤出等其他方法。 压延薄膜制品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包装、室内装饰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等。压延成型具有生产能力大、可自动化连续生产、产品质量好的特点。 压延制品的生产是多工序作业,其生产流程包括供料阶段和压延阶段,是一个从原料混合、塑化、供料,到压延的完整连续生产线。供料阶段所需要的设备包括混合机、开炼机、密炼机或塑化挤出机等。压延阶段由压延机和牵引、轧花、冷却、卷曲、切割等辅助装置完成。 拉幅薄膜成型 拉幅薄膜成型是在挤出成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塑料薄膜的成型方法,它是将挤出成型所得的厚度为1—3mm的厚片或管坯重新加热到材料的高弹态下进行大幅度拉伸而成薄膜。 拉幅成型使聚合物长链在高弹态下受到外力作用沿拉伸作用力的方向伸长和取向,取向后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各向异性现象,强度增加。所以拉幅薄膜就是大分子具有取向结构的一种薄膜材料。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习题解答

第六章压制成型 2. 简述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的工艺步骤。 将热固性模塑料在以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模具中加压,使物料熔融流动并均匀地充满模腔,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具有三维体形结构的热固性塑料制品。 (1)计量 (2)预压 (3)预热 (4)嵌件安放 (5)加料 (6)闭模 (7)排气 (8)保压固化 (9)脱模冷却 (10)制品后处理 4. 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应相应地降低还是提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 在一理论的操作温度下,模温提高时,物料的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加,可以相对应的降低模压;但若继续升高模温会使塑料交联反应速度增快、固化速率升高此时便需要提高模压。一般而言提高温度应提高模压压力。 8. 试述天然橡胶硫化后的物理性能的变化,并解释之。 橡胶在硫化的过程中,交联密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橡胶的密度增加,气体、液体等小分子就难以在橡胶内运动,宏观表现为透气性、透水性减少,而且交联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溶剂分子难以在橡胶分子之间存在,宏观表现为能使生胶溶解的溶剂只能使硫化胶溶胀,而且交联度越大,溶胀越少。硫化也提高了橡胶的热稳定性和使用温度范围。 天然橡胶在硫化过程中,随着线型大分子逐渐变为网状结构,可塑性减小,拉伸强度、定伸强度、硬度、弹性增加,而伸长率、永久变形、疲劳生热等相应减小,但若硫化时间再延长,则出现拉伸强度、弹性逐渐下降,伸长率、永久变形反而会上升的现象。 10. 橡胶的硫化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1) 焦烧阶段又称硫化诱导期,是指橡胶开始前的延迟作用时间,在此阶段胶料尚未开始交联,胶料在模型内有良好的流动性。对于模型硫化制品,胶

塑料制品生产工艺过程

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塑料的固有性能,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使用价值的塑料制品,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过程。塑料制品工业生产中,塑料制品的生产系统主要是由塑料的成型、机械加工、装饰和装配四个连续的过程组成的。 在这四个过程中,塑料成型是塑料加工的关键。成型的方法多达三十几种,主要是将各种形态的塑料(粉、粒料、溶液或分散体)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坯件。成型方法主要决定于塑料的类型(热塑性还是热固性)、起始形态以及制品的外形和尺寸。塑料加工热塑性塑料常用的方法有挤出、注射成型、压延、吹塑和热成型等,塑料加工热固性塑料一般采用模压、传递模塑,也用注射成型。层压、模压和热成型是使塑料在平面上成型。上述塑料加工的方法,均可用于橡胶加工。此外,还有以液态单体或聚合物为原料的浇铸等。在这些方法中,以挤出和注射成型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方法。 塑料制品生产之机械加工是借用金属和木材等的塑料加工方法,制造尺寸很精确或数量不多的塑料制品,也可作为成型的辅助工序,如挤出型材的锯切。由于塑料的性能与金属和木材不同,塑料的热导性差,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低,当夹具或刀具加压太大时,易于引起变形,切削时受热易熔化,且易粘附在刀具上。因此,塑料进行机械加工时,所用的刀具及相应的切削速度等都要适应塑料特点。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有锯、剪、冲、车、刨、钻、磨、抛光、螺纹加工等。此外,塑料也可用激光截断、打孔和焊接。

塑料制品生产之接合塑料加工把塑料件接合起来的方法有焊接和 粘接。焊接法是使用焊条的热风焊接,使用热极的热熔焊接,以及高频焊接、摩擦焊接、感应焊接、超声焊接等。粘接法可按所用的胶粘剂,分为熔剂、树脂溶液和热熔胶粘接。 塑料制品生产表面修饰的目的是美化塑料制品表面,通常包括:机械修饰,即用锉、磨、抛光等工艺,去除制件上毛边、毛刺,以及修正尺寸等;涂饰,包括用涂料涂敷制件表面,用溶剂使表面增亮,用带花纹薄膜贴覆制品表面等;施彩,包括彩绘、印刷和烫印;镀金属,包括真空镀膜、电镀以及化学法镀银等。塑料加工烫印是在加热、加压下,将烫印膜上的彩色铝箔层(或其他花纹膜层)转移到制件上。许多家用电器及建筑制品、日用品等都用此法获得金属光泽或木纹等图案。 装配是用粘合、焊接以及机械连接等方法,使制成的塑料件组装成完整制品的作业。例如:塑料型材,经过锯切、焊接、钻孔等步骤组装成塑料窗框和塑料门。

塑料成型工艺

在产品设计中,要达到合理运用塑料材料的目的,除了要掌握各种塑料的特性、按照正确的选材方法合理选材外,还要熟练掌握塑料的工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产品的功能要求合理的进行塑料构成类的产品设计。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必须较全面地认识各种塑料的性质,懂得如何将造型设计的细节与成型、加工过程整体规划,最终才能获得满意的产品。 一、塑料的成型工艺 塑料的成型是将原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制品的工艺过程。塑料的成型工艺有多种,着重介绍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制成型、压延成型、吹塑成型、热成型、手糊成型、传递模塑成型、浇铸成型、缠绕成型、喷射成型、醮涂成型、片状模塑料成型、拉拔成型、发泡成型等。 (一)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又称注塑成型,是热塑性塑料的主要成型方法之一,也适应部分热固性塑料的成型。其原理是将粒状或粉状的原料加入到注射机的料斗里,原料经加热熔化呈流动状态,在注射机的螺杆或活塞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在模具型腔内硬化定型。如图6-53为注射成型原理图。 图6-53注射成型原理图 (引自杰姆斯·伽略特著常初芳译. 设计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注射成型的模具具有一个型腔,其形状与需要加工成型的零件形状相反。熔融的塑料通过模具中心的浇注口进入,填充模具,溶液在模具内部形成了中空的形状。注射成型的模具有冷流道二板模具、冷流道三板模具、热流道模具几种。 注射成型工艺的优点有:能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确的塑料制件;可利用一套模具,成批地制得规格、形状、性能完全相同的产品;生产性能好、成型周期短、可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作业;原材料损耗小、操作方便、成型的同时产品可取得着色鲜艳的外表等。

塑料成型工艺试题

1、挤出成型——是将物料送入加热的机筒与旋转着的螺杆之间进行固体物料的输送、熔融压缩、熔体均化,最后定量、定速和定压地通过机头口模而获得所需的挤出制品。 2、聚合物成型机械——所有能对高聚物原料进行加工和成型制品的机械设备。 3、注射量——是指注射机在注射螺杆(或柱塞)作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时,注射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射量。 4、锁模力——是指注射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最大夹紧力。 5、吹胀比——吹胀后膜管的直径与环形口模直径之比。 6、螺杆长径比——指螺杆工作部分长度L(螺杆上有螺纹部分长度,即由加料口后壁至螺纹末端之间的长度)与螺杆外径D之比,用L/D表示。 7、挤出胀大----巴拉斯效应,当高聚物熔体从小孔、毛细管或狭缝中挤出时挤出物在挤出模口后膨胀使其横截面大于模口横截面的现象。or聚合物熔体在流动中产生高弹形变,在出口端,高弹形变回复引起挤出物膨胀。 8、螺杆的压缩比——通常将加料段一个螺槽的溶剂与计量段一个螺槽容积之比称为螺杆的压缩比。 9、塑化——注射成型的准备过程,是指物料在料筒内受热达到流动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全过程。 10、中空吹塑成型—将挤出或注射成型的 塑料管坯或型坯趁热于半熔融的类橡胶状时,置于各种形状的模具中,并即时在管坯中通入压缩空气将其吹胀,使其紧贴于模腔壁上成型,经冷却脱模后即得中空制品。 11、注射成型—将塑料(一般为粒料)在注射成型机的料筒内加热熔化,当呈流动状态时,在柱塞或螺杆加压下熔融塑料被压缩并向前移支,进而通过料筒前端的喷嘴以很快速度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全模具内,经过一定时间冷却定型后,开启模具即得制品。 1、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包括:__可挤压性___,__可模塑性___,可纺性,可延性。

常用塑料注塑工艺参数表:资料

常用塑料注塑工艺参数表:

常用塑料注塑工艺参数(2) 2010-06-16 20:02:13| 分类:个人日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聚甲醛加工参数聚甲醛的成型收缩率聚甲醛的后收缩九、PC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1、聚集态特性属于无定型塑料,Tg为149~150℃;Tf为215~225℃;成型温度为250~310℃; 2、热稳定性较好,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但PC高温下遇水易降解,成型时要求水分含量在0.02%以下。高温下水分对PC特别有害。在成型前,PC树脂必须进行充分干燥(并且应当充分注意防止干燥过的物料再吸湿)。干燥效果的快速检验法,是在注塑机上采用“对空注射”。 3、熔体粘度高,流动性较差,其流动特性接近于牛顿流体,熔体粘度受剪切速率影响较小,而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适宜的成型加工温度范围内调节加工温度,能有效地控制PC的粘度。4、由于粘度高,注射压力较高,一般控制在80~120MPa。对于薄壁长流程、形状复杂、浇口尺寸较小的制品,为使熔体顺利、及时充模,注射压力要适当提高至120~150MPa。保压压力为80~100MPa。 5、成型时,冷却固化快,为延迟物料冷凝,需控制模温为80~120℃。6、PC分子主链中有大量苯环,分子链的刚性大,注塑中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使制品开裂或影响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在100℃以上作长时间热处理,它的刚硬性增加,内应力降低)。PC的典型干燥曲

线台湾奇美典型牌号加工参数:十、PA及玻纤增强PA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设定 1、常用品种及其熔点:q 品种:尼龙-66;尼龙-610;尼龙-1010;尼龙-1212;尼龙-46尼龙-6;尼龙-7;尼龙-9;尼龙-11;尼龙-12;尼龙-66/6、尼龙-66/610;尼龙-6∕66∕1010;尼龙-66/6/610q 熔点:尼龙n系列:尼龙-6 215~220℃;尼龙-12为178℃;尼龙m,n系列:尼龙-46 295 ℃;尼龙-66 255~265℃;尼龙-610 215~223℃;尼龙-1010 200℃;共缩聚尼龙:由于分子链的规整性较差,结晶性和熔点一般较低,如尼龙-6∕66∕1010的熔点仅为155~175℃,但其有较好的透明性和弹性。2、熔点高,熔化范围窄(约10℃)。考虑到PA熔点高、热稳定性较差,故加工温度不宜太高,一般高于熔点30℃左右即可。3、吸湿性大,且酰胺基易于高温水解,引起分子量严重降低;(须严格干燥至含水量低于0.05%,尤其是回料使用时更应严格干燥,必要时可添加“增粘剂”。)4、熔体粘度低,表观粘度对温度敏感,由于熔体的冷却速率快,要防止塑料堵塞喷孔、流道、浇口等。为阻止熔体逆流,螺杆头应装有止逆环;另外,为防止喷嘴处熔体的“流涎”现象,应选用自锁式喷嘴。5、注射PA时不需高的注射压力,一般选取范围为70~100MPa,通常不超过120MPa。注射速率宜略快些,这样可防止因冷却速率快而造成波纹及充模不足等问题。 6、模具温度一般控制在40~90℃。模具温度对制品的性能影响较大。 7、酰胺基在高温下对氧敏感,容易发生氧化变色(必要时可添加尼龙专用的热稳定剂); 8、高结晶性,成型收缩率大,易产生结晶应力,并且明显随制品的厚度增大而增加;9、成型后制品的缓慢吸湿易引起尺寸精度的较大变化。这点也被利用来进行调湿处理,通常可在沸水或醋酸钾水溶液(醋酸钾与水的比例为1.25∶1,沸点为121℃)中进行。 10、熔体着色所适用的有机颜料品种较少(酰胺基具有还原性,加之成型温度高)。尼龙吸水率尼龙及玻纤增强尼龙成型温度PA46安全加工温度-时间组合图玻璃纤维增强尼龙(GF-PA)工艺特性1、GF-PA中由于含大量玻纤,注塑中存在四大问题:(1)流动性差。(2)收缩率小,且各向异性明显。(3)制品性能易出现波动。(4)制品表面粗糙度数值大。 2、由于流动性差,且加入玻纤后的熔体冷凝硬化快,需要比未加玻纤时提高温度约10-30 ℃;3、应采用较大的注射速率和较高的注射压力; 4、由于大量玻纤引起的高粘度,增强尼龙可用通用喷嘴;5、对机筒的磨损大;6、为使增强尼龙制品有较高的强度,需要注意尽可能地保护玻纤的长度,减少玻纤损伤;(从螺杆、喷嘴、浇口等装备因素到注塑工艺条件)7、玻纤增强料成型加工中最常有缺陷:“浮纤”或称“玻纤外露”;玻纤取向引起的各向异性;熔接痕处强度特低;纤维取向不同厚度处的取向状况皮-芯效应与熔接痕前锋料遇到障碍后分流-合流-熔接玻纤含量与熔接痕强度十一、PMMA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 PMMA树脂俗称“压克力”,国内著名商品牌号有372#(实为MS)1、PMMA无定形聚合物,Tg为105℃,熔融温度大于160℃,而分解温度高达270℃以上,成型的温度范围较宽;2、PMMA树脂颗粒易吸收水份,而这些水分的存在,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受热挥发,导致熔体起泡、膨胀、使制品出现银丝、气泡、透明度变差、有糊斑等问题。PMMA在热风循环干燥设备上的干燥,其干燥工艺参数:温度为70~80℃,时间为2~4h;3、 PMMA熔体粘度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注射温度的改变对熔体流动长度的影响要比注射压力与比注射速率明显些,更比模具温度显著得多。故在成型时改变PMMA的流动性主要是从注射温度着手。但选用高料温时易受其它工艺参数影响而给制品表面带来变色等问题;4、PMMA熔体粘度较大,流动性比较差,因此,需要较大的注射压力,通常宽浇口、易流动的厚壁制品所选取的注射压力为80~100MPa 之间,而熔体流动较为困难的制品所需的压力要大于140MPa,110~140MPa则适用于大多数制品的成型; 5、注塑PMMA制品时,高速注射往往会使制品的浇口周围模糊不清,从而使制品的透光性大为降低,故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高速注射,6、由于透明度高是PMMA的特点,任何杂质的存在都会因光折射关系而在制品上暴露无遗,故要求在加工该材料时必须做好环境的清洁工作。7、温范围为40~60℃,最高不得超过80℃台湾奇美典型牌号PMMA加工参数:十二、PBT的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 1、PBT是结晶型材料,具有明显的熔点,熔点约为225℃左右; PBT的分解温度为280℃;实际生产中注射温度一般选择在240~265℃之间,未增强品级用较低温度,增强品级用较高温度。2、 PBT在高温下易水降解。注塑前要进行干燥,要将水分含量控制在0.02%以下。采用热风循环干燥时,当温度为105℃、120℃或140℃时,所对应的时间不超过8h、5h、3h;3、 PBT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粘度低,仅此于尼龙,在成型易出“流延”现象; 4、由于良好的流动性,一般采用较到中等的注射压力,PBT的注射压力一般为50~100MPa;5、PBT

最新塑料件成型工艺以及处理方法

各种塑料材料注塑工艺 一.各种塑料的原料料温 塑料型号原料温度 ABS180-240 HIPS180-220 PC+ABS200-245 PA66260-300 PA66+GP285-320 PMMA200-245 PC280-320 PS180-220 POM165-200 PP180-220 PBT220-280 二.各种塑料件异常的处理方法: A:气纹 1.浇口位置: a.提高模具温度; b.提高料管温度; c.降低浇口位置的射速,射压;对于水口较长较细的产品,可用分断式处理,一段用中速中压射水口;二段用慢速低压射胶口气纹位置. B:缺料 1.当缺料形成时,首先查看产品剂量够不够. a.当产品骨位厚的部位缺料,则后模模温过高,排气不良形成 方法:1.降低模温 2.降低射压射速. b.当产品骨位薄的部位缺料,则是塑料流速不够快形成 方法:1.提高料管温度 2.提高射压射速. c.当产品由于包封位置缺料 方法:1.改善排气 2.射低射速 2.当生产中的产品有缺料形成 a.首先检查机嘴是否漏胶,阻塞; b.料管温度是否异常; c.模具温度是否有变化. C.料花 1.查看烘料温度是否正常; 2.看料管温度是否有异常,料管温度是否设定过高导至胶料分解; 3.射嘴孔径是否过小,射出时胶料在高压高速的状况下分解.(可退炮管查看料块射出时是否有棉絮状气泡). 2.当产品表面出现不规则料花时,则处理胶料当产品表面出现有规则小块料花时,在查看确认胶料无异常情况下,可用调机改善,找出料花段剂量位置,降低射压射速和改善排气均有改善。

PC注射压力:尽可能地使用高注射压力。 PP注射压力:可大到1800bar 什么是结晶性塑料?结晶性塑料有明显的熔点,固体时分子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区域称为晶区,无序排列区域称为非晶区,晶区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PET、PBT等。 三、结晶对塑料性能的影响 1)力学性能结晶使塑料变脆(耐冲击强度下降),韧性较强,延展性较差 、结晶性塑料对注塑机和模具有什么要求. 2)结晶性塑料熔解时需要较多的能量来摧毁晶格,所以由固体转化为熔融的熔体时需要输入较多的热量,所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要大,最大注射量也要相应提高。 3)结晶性塑料熔点范围窄,为防止射咀温度降低时胶料结晶堵塞射咀,射咀孔径应适当加大,并加装能单独控制射咀温度的发热圈。 4)由于模具温度对结晶度有重要影响,所以模具水路应尽可能多,保证成型时模具温度均匀。 5)结晶性在结晶过程中发生较大的体积收缩,引起较大的成型收缩率,因此在模具设计中要认真考虑其成型收缩率. 6)由于各向异性显著,内应力大,在模具设计中要注意浇口的位置和大小,加强筋和位置与大小,否则容易发生翘曲变形,而后要靠成型工艺去改善是相当困难的。 7)结晶度与塑件壁厚有关,壁厚冷却慢结晶度高,收缩大,易发生缩孔、气孔,因此模具设计中要注意控制塑件壁厚的控制. 四、结晶性塑料的成型工艺 1)冷却时释放出的热量大,要充分冷却,高模温成型时注意冷却时间的控制。 2)熔态与固态时的比重差大,成型收缩大,易发生缩孔、气孔,要注意保压压力的设定。 3)模温低时,冷却快,结晶度低,收缩小,透明度高。结晶度与塑件壁厚有关,塑件壁厚大时冷却慢结晶度高,收缩大,物性好,所以结晶性塑料应按要求必须控制模温。 4)各向异性显著,内应力大,脱模后未结晶折分子有继续结晶化的倾向,处于能量不平衡状态,易发生变形、翘曲,应适当提高料温和模具温度,中等的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在市场上,塑料种类很多,但是做塑料的人一般只知道分为工程塑料和日用塑料两类。实质上,塑料有结晶塑料和非结晶塑料之分。结晶塑料:尼龙、丙烯、乙烯、聚甲醛等等;非结晶塑料:聚碳、ABS、透苯、氯乙烯等等。聚合物结晶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两部分:内部结构的规整性,以及外部的浓度、溶剂、温度等。结构越规整,越容易结晶,反之则越不容易,成为无定型聚合物。结构因素是最主要的。要提高聚合物的结晶取向,从结构来说,可以:增加分子链的对称性;增加分子链的立体规整性;增加重复单元的排列有序性,即无规共聚;增加分子链内含的氢键;降低分子链的支化度或交联度;从外部因素来看,可以在工厂实施的方法:退火,缓慢降温可以提高结晶度;注意应力的影响。如橡胶和纤维,应力条件下就加速结晶。 溶剂的选择。良溶剂中不易结晶。 PP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 POM是结晶性材料 PE-LD是半结晶材料

塑料成型方法

塑料成型方法 1.压延成型 压延成型是利用热的辊筒,将热塑性塑料经连续辊压、塑化和延展成薄膜或薄片的一种成型方法。常用来生产厚度为0.05mm0.50mm的软聚氯乙烯薄膜和厚度为0.25mm0.70mm的硬聚氯乙烯片材。 压延成型方法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好,易于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是生产各种大长塑料薄膜、薄板、片材和人造革、壁纸等的主要方法,但其设备投资较大。适用于压延成型加工的塑料,除用得最多的聚氯乙烯外,还有聚乙烯、ABS、聚乙烯醇、醋酸乙烯酯与丁二烯的共聚物等。 压延成型的主要设备是压延机,一般按滚筒数和它的排列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有直线型、逆L型、斜Z型和顺L型等。由于四辊压延机具有制品较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生产率高等特点,因而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压延机。 为了保证制品的质量和压延工艺的顺利进行,辊筒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HB540560)和较小的粗糙度(达14级镜面),并用过热蒸汽、过热水或蒸汽配合煤气红外线等方法,将辊筒加热到200℃左右。为了避免产生薄膜包辊现象,相邻两辊之间保持有5℃10℃的温差。根据物料碾压、混炼、塑化和延展成型的需要,四辊压延机各辊筒的线速度并不相同,相邻两辊之间线速度之比,通常取为1∶1.061∶1.3。 根据工艺过程的需要,压延成型的辅机部分,通常包括薄膜引离辊,冷却定型装置、胶带输送机,卷取切割装置等。 2.吹塑成型 吹塑成型是目前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生产热塑性塑料薄膜及中空制品,它包括挤出吹塑和中空吹塑两种工艺方法。 (1)挤出吹塑。挤出吹塑是将熔融塑料经挤出机的机头呈圆筒形薄管挤出,同时从机头中心向薄管中鼓入压缩空气,将处于热塑状态下的薄管沿横向吹胀成直径较大的管状薄膜(俗称泡管),经冷却后卷取。与压延法生产薄膜的工艺相比,吹塑制膜具有很多突出优点,例如:所用设备简单,可用小型挤出机生产宽度很大(10m以上)和极薄(0.01mm0.3mm)的薄膜;生产成本低;产品机械强度高;可利用挤出工艺吹制多色或多层复合薄膜,生产具有综合性能的复合材料。此外,圆筒形薄膜可以不经焊接而直接用于包装,等等。但吹塑薄膜的厚度均匀性较差,产量受冷却速度的限制,也不能太高。 挤出吹塑的主要设备是挤出机,而吹塑机头又是挤出机的关键部件。吹塑机头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侧面进料式、中心进料式和螺旋进料式几种。目前又发展了旋转机头和复合机头等形式。 (2)中空吹塑。中空吹塑成型是将从挤出机挤出的、尚处于软化状态的管状热塑性塑料坯料放入成型模内,然后通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使坯料沿模腔变形,从而吹制成颈口短小的中空制品。中空吹塑目前已广泛用来生产各种薄壳形中空制品、化工和日用包装容器,以及儿童玩具等。 3.真空成型 真空成型是将热塑性塑料薄片或薄板(厚度小于6mm)重新加热软化,置于带有许多小孔的模具上,采取抽真空的方法使片材紧吸在模具上成型。这种方法成型速度快、操作容易,但制品表面粗糙,尺寸和形状的误差较大。真空成型广泛用来生产钙塑天花板装饰材料、洗衣机和电冰箱壳体、电机外壳、艺术品和生活用品等。 4.滚塑成型 滚塑成型是把粉状或糊状塑料置于塑模中,通过加热并滚动旋转塑模,使模内物料熔融塑化,进而均匀散布到模具表面,经冷却定型即得到制品,此法适用于生产中空制品、汽车车身、

聚乙烯薄膜吹膜成型工艺

聚乙烯薄膜吹膜成型工艺(转贴) 聚乙烯薄膜吹膜成型工艺 一、概述塑料薄膜是常见的一种塑料制品,它可以由压延法、挤出法、吹塑等工艺方法生产,吹塑薄膜是将塑料原料通过挤出机把原料熔融挤成薄管,然后趁热用压缩空气将它吹胀,经冷却定型后即得薄膜制品。 用吹塑工艺成型方法生产薄膜与其它工艺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设备简单、投资少、收效快; 2、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厂房造价低; 3、薄膜经拉伸、吹胀,力学强度较高; 4、产品无边料、废料少、成本低; 5、辐度宽、焊缝少、易于制袋; 与其它成型工艺比其缺点如下: 1、薄膜厚度均匀度差; 2、生产线速度低,产量较低(对压延而言); 3、厚度一般在0.01∽0.25mm,折径100-5000mm; 吹塑薄膜其主要用原料:LDPE、HDPE、LLDPE、EVA、PVC、PP、PS、PA等。 二、聚乙烯吹塑薄膜成型工艺 吹塑薄膜工艺流程,物料塑化挤出,形成管坏吹胀成型;冷却、牵引、卷取。在吹塑薄膜成型过程中,根据挤出和牵引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吹、上吹、下吹三种,这是主要成型工艺也有特殊的吹塑法,如上挤上吹法。 1、平挤上吹法 该法是使用直角机头,即机头出料方向与挤出机垂直,挤出管坏向上,牵引至一定距离后,由人字板夹拢,所挤管状由底部引入的压缩空气将它吹胀成泡管,并以压缩空气气量多少来控制它的横向尺寸,以牵引速度控制纵向尺寸,泡管经冷却定型就可以得到吹塑薄膜。如图所示。适用于上吹法的主要塑料品种有PVC、PE、PS、HDPE。 2、平挤下吹法

该法使用直角机头,泡管从机头下方引出的流程称平挤下吹法,该法特别适宜于粘度小的原料及要求透明度高的塑料薄膜。如PP、PA、PVDC(偏二氯乙烯)。如下图所示。 3、平挤平吹法 该法使用与挤出机螺杆同心的平直机头,泡管与机头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流程称平挤平吹法,该法只适用于吹制小口径薄膜的产品,如LDPE、PVC、PS膜,平吹法也适用于吹制热收缩薄膜的生产。 以上三种工艺流程各有优缺点,现比较于表工艺流程优点缺点平挤上吹泡管挂在冷却管上,牵引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易生产折径大,厚度较厚的薄膜要求厂房高、造价高不适宜加工流动性大的塑料不利于薄膜冷却,生产效率低平挤下吹有利于薄膜冷却、生产效率较高能加工流动性较大的塑料挤出机离地面较高,操作不方便不宜生产较薄的薄膜平挤平吹机头为中心式、结构简单、薄膜厚度较均匀操作方便、引膜容易吹胀比可以较大不适宜加工相对密度大、折径大的薄膜占地面积大泡管冷却较慢,不适宜加工流动性较大的塑料 三、吹塑薄膜成型设备及结构特点 吹塑设备一般采用单螺杆挤出机,从工艺可知,吹塑薄膜成型的主要设备有挤出机、机头、冷却风环、牵引和卷取。 1、挤出机: 一般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Ф45-120mm,Ф的大小由薄膜厚度和折径大小决定。产量受冷却和牵引两速度影响,薄膜窄的用小型挤出机,薄膜厚而宽的用大型挤出机。 挤出机的基本结构包括:传动装置、加料装置、机筒、螺杆、机头和口模等部分。挤出机的好坏,关键在于螺杆结构和螺杆的长径比。 螺杆结构有渐变螺杆,突变螺杆、带混炼图的螺杆。对于PE这三种螺杆均适用,带有混炼图的螺杆效果为佳。螺杆的长径比,过去由于受机械加工的限制,螺杆的长径比较短,它对于塑料的塑化受到影响,一是产量不高,二是质量不好,现在长径比发展到30:1以上,长径比长,对于产品生产,产量高,质量好,长径比宜在25以上为佳。螺杆热处理的好使用寿命长,最好是38CrMnAI,经氮化处理。挤出机的生产能力与螺杆的直径大小成正比

塑料薄膜生产工艺

塑料薄膜生产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塑料薄膜生产工艺 塑料薄膜生产工艺:塑料薄膜的成型加工方法有多种,例如有压延法、流延法、吹塑法、拉伸法等,近年来双向拉伸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后,双向拉伸技术将更多地向着特种功能膜,如厚膜拉伸、薄型膜拉伸、多层共挤拉伸等方向发展。近年来,适应包装行业对包装物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功能膜市场发展迅速。经过双向拉伸生产的塑料薄膜可有效改善材料的拉伸性能(拉伸强度是未拉伸薄膜的3-5倍)、阻隔性能、光学性能、耐热耐寒性、尺寸稳定性、厚度均匀性等多种性能,并具有生产速度快、产能大、效率高等特点,市场迅速发展。 双向拉伸原理 塑料薄膜双向拉伸的原理:是将高聚物树脂通过挤出机加热熔融挤出厚片后,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适当温度范围内(高弹态下),通过纵拉机与横拉机时,在外力作用下,先后沿纵向和横向进行一定倍数的拉伸,从而使高聚物的分子链或结晶面在平行于薄膜平面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而有序排列;然后在拉紧状态下进行热定型使取向的大分子结构固定下来;最后经冷却及后续处理便可制得理想的塑料薄膜。 双向拉伸薄膜生产设备与工艺双向拉伸薄膜的生产设备与工艺,以聚酯薄膜(PET)为例简述如下:配料与混合普通聚酯薄膜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有光PET切片和母料切片。母料切片是指含有添加剂的PET切片,添加剂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高岭土等,应根据薄膜的不同用途选用相应的母料切片。聚酯薄膜一般采用一定含量的含硅母料切片与有光切片配用,其作用是通过二氧化硅微粒在薄膜中的分布,增加薄膜表面微观上的粗糙度,使收卷时薄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 习题解答6

1. 物料的混合有哪三种基本的运动形式? 聚合物成型时熔融物料的混合以哪一种运动形 式为主? 为什么? i. 分子扩散 ii. 涡流扩散 iii. 体积扩散 体积扩散为主, 因为他主要是指流体质点、液滴或固体粒子由系统的一个空间位置向另一空间位置的运动, 或两种或多种组分在相互占有的空间内发生运动,以期达到各组分的均布.对流混合通过两种机理发生, 一种体积对流,另一种层流对流混合, 前者通过塞流对物料进行体积重新排列, 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 这种重复的重新排列可以是无规的, 也可以是有序的. 在固体掺混机中混合式无规的, 而在静态混合机的混合则是有序的. 而层流对流混合是通过层流而使物料变形, 它发生在熔体之间的混合, 在固体粒子之间的混合不会发生层流混合. 层流混合中, 物料要受到剪切、伸长(拉伸)和挤压(捏合). 分子扩散主要在与低分子的混合.在浓度梯度驱使下,各组分自发地由浓度较大的区域迁移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达到各处组分均化的一种扩散形式。分子扩散在气体和低粘度液体中占支配地位。在固体与固体间,分子扩散作用是很小的。在聚合物加工中,熔体与熔体间分子扩散极慢,无实际意义。但若参与混合的组分之一是低分子物质,则分子扩散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涡流扩散主要会造成聚合物的黏度提高导致混合时施予聚合物的剪切力要上升, 容易导致聚合物降解.由系统内产生的紊流而实现的一种扩散形式。在聚合物加工中粘度高,而且要实现紊流,熔体的速度必须很高,势必使熔体发生破裂,也会造成聚合物的降解,故很少发生涡旋扩散。 2. 什么是”非分散混合”,什么是”分散混合”,两者各主要通过何种物料运动和混合操 作来实现? Page 154 非分散均匀的定义在混合中仅增加粒子在混合物中空间分布均匀性而不减小尺寸的过程称为非分散均匀或简单混合。主要通过对流方式来实现的, 可以通过塞流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便发生简单的体积重排和置换来达到混合。 分散混合的定义: 将呈现出屈服点的物料混合在一起时,要将它们分散开来,使结块和液滴破裂。这种混合为分散混合。分散混合的目的是把少组分的固体颗粒和液相滴分散开来,成为最终粒子或允许的更小颗粒或滴,并均匀地分布到多组分中。涉及少组分在变形粘性流体中的破裂问题。这是靠强迫混

几种常用塑料的成型工艺介绍

几种常用塑料的成型工艺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典型应用范围: 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C下最少干燥2小时。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熔化温度:210~280C;建议温度:245C。?模具温度:25…70C。(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注射压力:500~1000bar。?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 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ABS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 BS材料。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 ABS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PA12 聚酰胺12或尼龙12 ?典型应用范围: 水量表和其他商业设备,电缆套,机械凸轮,滑动机构以及轴承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加工之前应保证湿度在0.1%以下。如果材料是暴露在空气中储存,建议要在85C热空气中干燥4~5小时。如果材料是在密闭容器中储存,那么经过3小时温度平衡即可直接使用。 熔化温度:240~300C;对于普通特性材料不要超过310C,对于有阻燃特性材料不要超过270C。 模具温度:对于未增强型材料为30~40C,对于薄壁或大面积元件为80~90C,对100C。增加温度将增加材料的结晶度。精确地控制模具温~ 于增强型材料为? 90 度对PA12来说是很重要的。?注射压力:最大可到1000bar(建议使用低保压压力和高熔化温度)。?注射速度:高速(对于有玻璃添加剂的材料更好些)。 流道和浇口: 对于未加添加剂的材料,由于材料粘性较低,流道直径应在30mm左右。对于增强型材料要求5~8mm的大流道直径。流道形状应当全部为圆形。注入口应尽可能的短。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浇口。大型塑件不要使用小浇口,这是为了避免对塑件过高的压力或过大的

塑料薄膜生产工艺

塑料薄膜生产工艺 塑料薄膜生产工艺:塑料薄膜的成型加工方法有多种,例如有压延法、流延法、吹塑法、拉伸法等,近年来双向拉伸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后,双向拉伸技术将更多地向着特种功能膜,如厚膜拉伸、薄型膜拉伸、多层共挤拉伸等方向发展。近年来,适应包装行业对包装物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功能膜市场发展迅速。经过双向拉伸生产的塑料薄膜可有效改善材料的拉伸性能(拉伸强度是未拉伸薄膜的3-5倍)、阻隔性能、光学性能、耐热耐寒性、尺寸稳定性、厚度均匀性等多种性能,并具有生产速度快、产能大、效率高等特点,市场迅速发展。 双向拉伸原理 塑料薄膜双向拉伸的原理:是将高聚物树脂通过挤出机加热熔融挤出厚片后,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适当温度范围内(高弹态下),通过纵拉机与横拉机时,在外力作用下,先后沿纵向和横向进行一定倍数的拉伸,从而使高聚物的分子链或结晶面在平行于薄膜平面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而有序排列;然后在拉紧状态下进行热定型使取向的大分子结构固定下来;最后经冷却及后续处理便可制得理想的塑料薄膜。 双向拉伸薄膜生产设备与工艺双向拉伸薄膜的生产设备与工艺,以聚酯薄膜(PET)为例简述如下:配料与混合普通聚酯薄膜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有光PET切片和母料切片。母料切片是指含有添加剂的PET切片,添加剂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高岭土等,应根据薄膜的不同用途选用相应的母料切片。聚酯薄膜一般采用一定含量的含硅母料切片与有光切片配用,其作用是通过二氧化硅微粒在薄膜中的分布,增加薄膜表面微观上的粗糙度,使收卷时薄膜之间可容纳少量的空气,以防止薄膜粘连。有光切片与一定比例的母料切片通过计量混合机混合后进入下一工序。 结晶和干燥:对有吸湿倾向的高聚物,例如PET、PA、PC等,在进行双向拉伸之前,须先进行予结晶和干燥处理。一是提高聚合物的软化点,避免其在干燥和熔融挤出过程中树脂粒子互相粘连、结块;二是去除树脂中水分,防止含有酯基的聚合物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发生水解降解和产生气泡。PET的予结晶和干燥设备一般采用带有结晶床的填充塔,同时配有干空气制备装置,包括空压机、分子筛去湿器、加热器等。予结晶和干燥温度在150-170℃左右,干燥时间约3.5-4小时。干燥后的PET切片湿含量要求控制在50ppm以下。 熔融挤出熔融挤出包括挤出机、熔体计量泵、熔体过滤器和静态混合器。 一、熔融挤出机 经过结晶和干燥处理的PET切片进入单螺杆挤出机进行加热熔融塑化。为了保证PET切片塑化良好、挤出熔体压力稳定,螺杆的结构非常重要。除对长径比、压缩比、各功能段均有一定要求外,还特别要求是屏障型螺杆,因为这种结构的螺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有利于挤出物料的良好塑化。 有利于挤出机出口物料温度均匀一致。 挤出机出料稳定。 排气性能好。 有利于提高挤出能力。 若挤出量不是太大,推荐选用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排气挤出机有两个排气口与两套抽真空系统相连接,具有很好的抽排气、除湿功能,可将物料中所含的水分及低聚物抽走,可以省去复杂的预结晶/干燥系统,既节省投资又可降低运行成本。挤出机温度设定,从加料口到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习题解答(6)讲课稿

材料成型加工与工艺学-习题解答(6)

1.物料的混合有哪三种基本的运动形式? 聚合物成型时熔融物料的混合以哪一 种运动形式为主? 为什么? i.分子扩散 ii.涡流扩散 iii.体积扩散 体积扩散为主, 因为他主要是指流体质点、液滴或固体粒子由系统的一个空间位置向另一空间位置的运动, 或两种或多种组分在相互占有的空间内发生运动,以期达到各组分的均布.对流混合通过两种机理发生, 一种体积对流,另一种层流对流混合, 前者通过塞流对物料进行体积重新排列, 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 这种重复的重新排列可以是无规的, 也可以是有序的. 在固体掺混机中混合式无规的, 而在静态混合机的混合则是有序的. 而层流对流混合是通过层流而使物料变形, 它发生在熔体之间的混合, 在固体粒子之间的混合不会发生层流混合. 层流混合中, 物料要受到剪切、伸长(拉伸)和挤压(捏合). 分子扩散主要在与低分子的混合.在浓度梯度驱使下,各组分自发地由浓度较大的区域迁移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达到各处组分均化的一种扩散形 式。分子扩散在气体和低粘度液体中占支配地位。在固体与固体间,分子扩散作用是很小的。在聚合物加工中,熔体与熔体间分子扩散极慢,无实际意义。但若参与混合的组分之一是低分子物质,则分子扩散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涡流扩散主要会造成聚合物的黏度提高导致混合时施予聚合物的剪切力要上升, 容易导致聚合物降解.由系统内产生的紊流而实现的一种扩散形式。 在聚合物加工中粘度高,而且要实现紊流,熔体的速度必须很高,势必使熔体发生破裂,也会造成聚合物的降解,故很少发生涡旋扩散。 2.什么是”非分散混合”, 什么是”分散混合”, 两者各主要通过何种物料运动和混 合操作来实现? Page 154 非分散均匀的定义在混合中仅增加粒子在混合物中空间分布均匀性而不减小尺寸的过程称为非分散均匀或简单混合。主要通过对流方式来实现的,可以通过塞流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便发生简单的体积重排和置换来达到混合。 分散混合的定义: 将呈现出屈服点的物料混合在一起时,要将它们分散开 来,使结块和液滴破裂。这种混合为分散混合。分散混合的目的是把少组分的固体颗粒和液相滴分散开来,成为最终粒子或允许的更小颗粒或滴,并均匀地分布到多组分中。涉及少组分在变形粘性流体中的破裂问题。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