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原创】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6张PPT).ppt

汉初对秦朝速亡的反思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 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秦任刑法不变, 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 帝不怿而有惭色。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秦非不欲治也、然而失之者,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敝。
一、汉承秦制,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刘邦称帝,汉朝建立
汉初形势图(公元前202年)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 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 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 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 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 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课标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 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 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 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目录
01 02 03 04
汉承秦制,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霸王道杂之:西汉的强盛 士人、外戚、宦官:东汉的兴衰 大一统气象:两汉的文化
——《汉书·食货志》
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 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 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 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 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 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 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 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优质课件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1. “文景之治”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忧?
材料一 七国反,朝廷震动。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东进击吴、楚,派郦寄 击赵,栾布击齐,拜窦婴为大将军,屯守荥阳,策应前方。从乱起三个月即被迅速平定。吴、 楚七国反叛的爆发和平定,是西汉藩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最后溃败。反叛平定后,吴、 胶东、菑川、济南、赵等国除。朝廷乘平乱的余威,免除了各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 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改称王国的丞相为相。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 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西汉边疆得到巩固和拓展,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3.如何评价待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汉武帝在位50余年间,除去连 年的边疆征伐外,武帝自奉奢侈, 大兴土木,屡修宫室池苑,都使大 批农民困于兵役、徭役。武帝还沉 溺于迷信活动,信用方士求仙及炼 制不死之药,并频繁外出巡行祀神、 封禅,耗费了大量财物。至其在位 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已相当严重, 百姓不堪重负,多次掀起暴动,局 势动荡。
1.“文景之治”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忧?
任务二 汉之强盛,
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 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统一多民族 世 国家的巩固
3.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通过阅读材料、文物图片和相关地 图等,了解西汉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巩固措施,认知统一多 民族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任务三 汉之衰亡, 1.两汉衰亡有哪些共同原因,有何规律可言?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指出概括汉武帝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策略作用。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21张PPT)

• 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的改进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
伦乃造意(构思,运用心思),用树皮、 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 成本低、产量高便于使用
课堂总结
—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西 汉
汉初的统治 “文景之治”
与 西汉 东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
——东汉班固《汉书·诸 侯王表第二》
二、西汉的强盛
【中(内)朝】
皇帝
中朝
决
尚
侍
常
策 机
书
构
令中侍
外朝
执
行 机
丞
构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的强盛
【察举制】——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 经考核再任命。
二、西汉的强盛
【均输平准】
桑 弘 羊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 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二、西汉的强盛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第一单元
第4课
从西中历华汉史文与明起东源到汉秦—汉统统一一多民多族封民建族国家封的建建立国与巩家固 的巩固
目录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贰 西汉的强盛 叁 东汉的兴衰 肆 两汉的文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
伦乃造意(构思,运用心思),用树皮、 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 成本低、产量高便于使用
课堂总结
—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西 汉
汉初的统治 “文景之治”
与 西汉 东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
——东汉班固《汉书·诸 侯王表第二》
二、西汉的强盛
【中(内)朝】
皇帝
中朝
决
尚
侍
常
策 机
书
构
令中侍
外朝
执
行 机
丞
构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的强盛
【察举制】——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 经考核再任命。
二、西汉的强盛
【均输平准】
桑 弘 羊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 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二、西汉的强盛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第一单元
第4课
从西中历华汉史文与明起东源到汉秦—汉统统一一多民多族封民建族国家封的建建立国与巩家固 的巩固
目录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贰 西汉的强盛 叁 东汉的兴衰 肆 两汉的文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中历史课件

二、西汉中期的决策
2.消解隐患
豪族膨胀
经济垄断
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 生产与销售
对点训练
(2022湖南)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
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4
浙江·尚书各部门的职能 湖北·秦汉时期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
2023 2022 2021 2020
【新课标卷】刺史制度(汉) 【甲】两汉更迭与“光武中兴” 【乙】两汉更迭与“光武中兴”
【甲】汉代监察制度 【乙】汉代经济发展 【Ⅲ】东汉屯田制
浙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措施 黄老之学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史记》
探究1: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 王朝建立初期面临哪些问题?如何 避免重蹈亡秦覆辙?结果怎样?
材料2 汉初统治者从秦的灭亡取得鉴戒。除 确认虐用其民是秦亡的主要原因外,又把秦未 行分封和秦速亡联系在一起。认为周行分封, 享年八百;秦以孤立,十五年而亡。
问题: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措施: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 最强大的政治势力,这确保省了级汉组织
朝的—江—山侯不杨会方落:入《异盛姓世之·手西AB。汉..长是》期汉维初系统了治西者汉吸王取朝秦的亡统教治训的产物
C.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措施
“斑马式”的郡国并行制 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西汉初年的形势
5.强化中央集权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材料5 今削之亦反,不削 亦反。削之,其反亟,祸 小;不削之,其反迟,祸 大。
善,以“法令”诛恶,实行“无为说”C.,政为治治尊;国崇让,儒民无术众为提得供。以依休黄据养老生之息学,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课件(共23张PPT)

家 的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造纸术
巩
固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导入新课
汉兴,接秦之坏, 丈夫从军旅,老 弱转粮饷,作业 剧而财匮,自天 子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西汉驷马安车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无为而治下的西汉王朝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时代的文治武功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四、两汉的文化:文史斐然,科技创新
结合材料与课本第 24页的问题探究, 试分析豪强势力的 发展与东汉政权衰 亡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 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材料二: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崔寔《政论》
材料三: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大豪强,南阳、河北等地区响 应刘秀的人,都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强地主。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2、东汉的衰亡
(2)外戚、宦官专权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
把持朝政
母后临朝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精品课件

文 无为思想 化 已经不适
合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军 事
匈奴 问题 严重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 2、西北:张骞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设西域都护府 3、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对 外 措 施
政
推恩令,削诸侯; 皇权加强丞相愁;
措 施
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 政支出
结 果
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地方势 1、“推恩令”,加强中央权力,削弱诸侯王势力
力过大威胁
中央集权 2、丞相权
政 力过大威胁 皇权
治 3、地方豪
2、中外朝制度:中朝直接听命于皇帝,削弱相权 3、察举制度:官吏选拔制度(征辟制)
作乱一方社 会风气不良
5、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 对
1、币制混乱、 盐铁私营导
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经 致地方财力 过大,影响
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
内 措 施
济 经济发展 2、商人流动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性大,不利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
征收财产税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 无为思 化 想已经
不适合
军 匈奴
事
问题 严重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 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郡
一轮复习课件: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共51张PPT)

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国则由诸侯管辖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
(2)王国问题 ①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②分封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③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 即被平定。
中国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关系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
的联系加强。
文化
从奉行法家思想到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两汉时期,中 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 、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 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明重点
1.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 2.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特征。 3.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 度。 4.知道西汉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5.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备热词
1.两汉兴衰的背景、表现。 2.两汉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措施、意义。3.两汉时期的民 族关系、对外关系与丝绸之路。 4.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5.两汉 时期的思想文化。
1.背景: 汉初,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凋敝,生产力遭到破坏;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 遵奉黄老无为私学,“与民休息”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和汉初政治
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也叫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既重视 黄帝的治身之道,同时提倡老子无为的治国之道。其中,政治主张体现为无为 而治。 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
(2)王国问题 ①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②分封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③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 即被平定。
中国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关系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
的联系加强。
文化
从奉行法家思想到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两汉时期,中 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 、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 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明重点
1.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 2.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特征。 3.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 度。 4.知道西汉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5.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备热词
1.两汉兴衰的背景、表现。 2.两汉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措施、意义。3.两汉时期的民 族关系、对外关系与丝绸之路。 4.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5.两汉 时期的思想文化。
1.背景: 汉初,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凋敝,生产力遭到破坏;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 遵奉黄老无为私学,“与民休息”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和汉初政治
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也叫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既重视 黄帝的治身之道,同时提倡老子无为的治国之道。其中,政治主张体现为无为 而治。 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秀课件

海
第4课
昏 侯
墓
金
西汉与东汉
饼统一多民Leabharlann 封建国家的巩固第 一 篇章
西汉
(一)帝国初建
1.西汉的建立
朝代卡片
刘
创
邦
建
者
朝代
西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都城
长安
“汉兴, 接秦之弊, 丈夫从军旅, 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 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 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汉兴, 扫除烦苛,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
以之以恭俭, 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
风易俗, 黎民醇厚。
——班固《汉书·景帝
纪》
思考: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 的社会景象?
西 田秦地汉的荒初暴芜年政社, 会人和经口长济锐期遭减到的。严战重乱破坏,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重建国家机器
权力核心
皇帝制度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
欧洲“和一北非带。一路”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敦煌
西域都护府
张掖
酒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 武威
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1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早则民人
给家足, 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材料2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 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第4课
昏 侯
墓
金
西汉与东汉
饼统一多民Leabharlann 封建国家的巩固第 一 篇章
西汉
(一)帝国初建
1.西汉的建立
朝代卡片
刘
创
邦
建
者
朝代
西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都城
长安
“汉兴, 接秦之弊, 丈夫从军旅, 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 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 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汉兴, 扫除烦苛,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
以之以恭俭, 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
风易俗, 黎民醇厚。
——班固《汉书·景帝
纪》
思考: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 的社会景象?
西 田秦地汉的荒初暴芜年政社, 会人和经口长济锐期遭减到的。严战重乱破坏,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重建国家机器
权力核心
皇帝制度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
欧洲“和一北非带。一路”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敦煌
西域都护府
张掖
酒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 武威
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1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早则民人
给家足, 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材料2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 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丞相权重,威胁皇权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彻钱,私 铸之风盛行。造成币制紊乱,铜钱 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 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 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 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 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景帝在 “七国之乱,中认识到令民私铸的 后果不仅仅带来经济问题,而且造 成严重的政治问题。汉武帝时期, “大兴兵伐匈奴”,加上皇室用度 庞大,使得略有好转的国家财力储 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获态。于 是在公元前113年进行币制改革, “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 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 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 入其铜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 为五株钱。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 间私铸金钱的流弊,从此以后,全 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 一。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又称《本草经》或《本经》, 托名“神农”所作,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第 一部药物学专著。
张仲景(东汉) :编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 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 人成为“医圣”。 华陀(东汉):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 麻醉药“麻沸散”和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模仿虎、 鹿、熊、猿、鸟的动作进行健身。后人称之为“神医”。
陶制东汉庄园城堡 模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2.文学
乐府诗---上邪
3.医学: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分《灵枢》、《素问》
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 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 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 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材料一、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有 什么特点?还有什么措施?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3.休养生息 4.黄老之学
直接原因:景帝削藩 根本原因:高祖分封 同姓王
二、西汉的强盛: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 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 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 帝,政治家、文学家。
4.科技 上:
《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水运浑象仪 2、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3、地球是圆的,比欧洲早1000多年
(东汉) 浑象仪张衡
地动仪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为 中西文化传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农业上: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 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 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 部农书。《汉书‧艺文志》 著录作“《氾胜之》十八 篇”,《氾胜之书》是后 世的通称。《氾胜之书》 与《齐民要术》、《农 书》、《农政全书》为中 国古代四大农书。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 于天子”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 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 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可明,民知所从矣。”
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制,但颁布的 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 激化,爆发农民大起义, 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 25年,刘秀重建汉朝,随后实现全国统一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 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 意义。 2.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 衰亡的原因。
素养解读: 1.从史料实证角度把握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的举措。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两汉对西域的经营对我国多 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 3.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发展曲线
汉景帝
“文景 之治” 汉文
帝
图 鼎盛
汉武帝(刘 彻),十六 岁登基,是
杰出的政治
汉高
家、战略家。
祖
建立
灭亡
一、西汉初创与“文景 之治”
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 西汉或前汉。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 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 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 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1.动欲慕古,不切实际。 2.性情躁扰,轻于改作。 3.刚愎自用,所用非人。
政治上: 1.设置尚书台,严格控制外戚干政,加强中央集权 2.裁并机构及官吏,节省财政支出 3.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上: 1.轻徭薄赋,清查垦田、人口 2.下诏释放奴隶
思想上: 1.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刘彻钱,私 铸之风盛行。造成币制紊乱,铜钱 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 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 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 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 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景帝在 “七国之乱,中认识到令民私铸的 后果不仅仅带来经济问题,而且造 成严重的政治问题。汉武帝时期, “大兴兵伐匈奴”,加上皇室用度 庞大,使得略有好转的国家财力储 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获态。于 是在公元前113年进行币制改革, “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 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 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 入其铜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 为五株钱。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 间私铸金钱的流弊,从此以后,全 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 一。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又称《本草经》或《本经》, 托名“神农”所作,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第 一部药物学专著。
张仲景(东汉) :编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 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 人成为“医圣”。 华陀(东汉):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 麻醉药“麻沸散”和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模仿虎、 鹿、熊、猿、鸟的动作进行健身。后人称之为“神医”。
陶制东汉庄园城堡 模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2.文学
乐府诗---上邪
3.医学: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分《灵枢》、《素问》
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 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 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 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材料一、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有 什么特点?还有什么措施?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3.休养生息 4.黄老之学
直接原因:景帝削藩 根本原因:高祖分封 同姓王
二、西汉的强盛: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 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 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 帝,政治家、文学家。
4.科技 上:
《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水运浑象仪 2、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3、地球是圆的,比欧洲早1000多年
(东汉) 浑象仪张衡
地动仪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为 中西文化传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农业上: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 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 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 部农书。《汉书‧艺文志》 著录作“《氾胜之》十八 篇”,《氾胜之书》是后 世的通称。《氾胜之书》 与《齐民要术》、《农 书》、《农政全书》为中 国古代四大农书。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 于天子”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 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 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可明,民知所从矣。”
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制,但颁布的 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 激化,爆发农民大起义, 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 25年,刘秀重建汉朝,随后实现全国统一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 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 意义。 2.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 衰亡的原因。
素养解读: 1.从史料实证角度把握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的举措。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两汉对西域的经营对我国多 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 3.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发展曲线
汉景帝
“文景 之治” 汉文
帝
图 鼎盛
汉武帝(刘 彻),十六 岁登基,是
杰出的政治
汉高
家、战略家。
祖
建立
灭亡
一、西汉初创与“文景 之治”
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 西汉或前汉。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 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 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 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1.动欲慕古,不切实际。 2.性情躁扰,轻于改作。 3.刚愎自用,所用非人。
政治上: 1.设置尚书台,严格控制外戚干政,加强中央集权 2.裁并机构及官吏,节省财政支出 3.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上: 1.轻徭薄赋,清查垦田、人口 2.下诏释放奴隶
思想上: 1.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