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夏日绝句》说课稿》(实用)
2020小学语文四年上册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共二篇 附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
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
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打印好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帮忙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初读,感知诗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初步了解婉约派之首的李清照,但写的这首《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同学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兴趣,一步步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四、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歌词“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烘托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从于命运的铮铮风骨。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学情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通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听歌曲《月满西楼》。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歌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欣赏她的另一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板书诗题)4.课件出示李清照简介。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感情。
3.指名展示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夏日绝句》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预习《石灰吟》、《竹石》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1.学习《夏日绝句》(1)读古诗,有韵味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
打开书83页。
板书;读古诗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
)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引导学生答出:①绝句: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教师准备资料:李清照的个人资料: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
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
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
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3)小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 :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板块五、研读,融会贯通 1、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生自由谈。 2、根据生的回答,相机补充。 3、共同欣赏名言警句,古诗。
板块六、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你想用哪句名言或诗句来激励自己? 2、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 人。同学们只有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 别人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内容,培养了读诗的乐趣。堂上
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 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 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 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 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也 不例外。不足之处: 1.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 想化的共鸣。 2.教师心情有些急躁,当学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时,没有更好地去 引导他们去思考,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夏日绝句》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夏日绝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三号考生,我今天抽到说课题目是《夏日绝句》。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中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课文,它们都体现了浓浓的爱国情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关注事件,学习主要内容,感受爱国情怀。
本文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体会古代诗词的魅力。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古诗表现得意思和基本故事。
但是对于古诗语言的分析和情感感悟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和引导品悟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对于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交流,感受诗人表情达意的手法,提高阅读能力。
这也是我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这也是我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责在得法”。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秉着快乐学习的宗旨并结合本节误的特点,一方面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说教学过程环节一:作者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使学生体会作者诗词的风格,预设学生回答歌曲风格既柔美又清幽。
进而引出教师提问:歌词作者是谁?你对她有哪些了解?通过师生互动,引出课题《夏日绝句》。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国家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首古诗。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
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1《夏日绝句》(说课稿)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1《夏日绝句》(说课稿)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内容:《夏日绝句》是一首描绘夏季自然景象的诗歌,通过对夏季典型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全诗共四句,分别描绘了夏日的天空、大地、植物和动物。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夏季的自然特点,感受到夏季的美丽和生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夏季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夏季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夏日的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夏天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夏季的热爱之情。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理解诗句: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4. 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句相结合,感受诗人的情感。
5. 朗读背诵: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诗歌内容:夏日的天空、大地、植物和动物3. 诗歌结构:四句诗,每句七个字4. 诗歌韵味:节奏和韵律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夏天的短文,描述夏天的美好景象。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夏季的美丽和生机。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句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观察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
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
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
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