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教案及反思

食物链教案及反思
食物链教案及反思

食物链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

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

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

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

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

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

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落花生》公开课教案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浅显,但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读熟课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示PPT,出示落花生图,导入,并简介:花生又名“落花生”(板书),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学生读题)。 3、引出作者,质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许

地山。他的笔名就叫“落华生”,在古文中“华”同“花”。他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笔名呢?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 1.PPT出示生字词语。指两生读词,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行“吩咐、尝尝、便宜、石榴”四词中的轻声。再指导学生写易写错的字。 2.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空、种”等多音字。 (2)理解“居然”,并造句。 三、重点感悟 1.抓重点。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寥寥几笔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 下面看看除了这两件事,课文还写了哪几件事儿?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再汇报。(尝花生,板书:尝。)课文中那里是写尝花生的?(课文最后一句话)还写了哪件事?(议花生,板书:议。)种、收、尝都是几句话,而议花生用了10多个自然段,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议花生是课文重点)看来,我们今后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怎么样?(把重点内容写得详细,不是重点的内容写得简略,板书:详写、略写) 2.学重点。 (1)学生默读第3-15自然段,思考: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2)读后质疑。次要问题,学生自主解决。并引导学生提出重点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靠自己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PPT友情提示: 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a.围绕问题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想法简要批注在旁边。 b.写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4)反馈学习情况: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冯春明备课时间3/11 课题因数与倍数课型讲授课 三维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创新点探讨总结因数与倍数关系 空白点动手找因数,倍数 教具准备 生:12个同样的正方形,师:ppt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创作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是……?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两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师:课前,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卡片,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拿出来,请看:课件 生: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用12 个正方形拼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根据摆法我们还写出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如:课件生读红色字部分 师:谁能根据6*2=12,接下去仿4*3=12也说4句他们之间关系的话?12*1=12 怎么说呢?板书:12 的因数有:1 2 3 4 6 12 三、求一个数的因数 从12 的因数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因数,而且不止一个,找到一个并不难,难的是想办法把他的所有的因数无遗漏的全部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能办得到,有信心吗? 课件例1 (小组合作,总结

初中生物食物链教案

课题 4.1食物链 课程学习目标 1、应到学生通过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自主建构食物链的概念。 2、通过对食物链各环节的综合参照,引导学生归纳食物链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学力的发展。 3、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书写一些简单的食物链,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4、通过合作探究食物中的食物链,引导学生建立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与自然保护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学习重点 食物链的书写方式和特点。 学习难度 生物间摄食与被食的正确关系。 学习过程设计 一、通过“猎豹捕食羚羊”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初步获得吃与被吃的思维意识,同时为结尾作铺垫。 活动1 投影展示“猎豹捕食羚羊”的视频 活动2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视频中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忽略猎豹捕食羚羊时羚羊的行为)。初步获得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设计思考 运用媒体中常见的“猎豹捕食羚羊”的视频导入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通过认真的观看,学生的关注点基本上都在猎豹捕食羚羊,所以基本能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与食物有关。而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问:在猎豹准备捕食羚羊时,羚羊又在做什么,通过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的提问,引导学生考虑到羚羊当时就在吃草。从而形成草被羚羊吃,羚羊又被猎豹吃,这样的吃与被吃的关系的意识。 二、通过一篇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生动的捕食过程的短文,引出课题。 活动1 投影展示开心读:在草丛中的一只蝗虫啃食着嫩嫩的草叶。一只青蛙对它进行突然袭击,把蝗虫吞了下去。正当青蛙仰首高兴时,一条蛇从背后来了个伏击,青蛙措手不及,成了蛇的美餐。蛇吞下青蛙,在草地上愉快的爬着,却被一只蹲守在树枝上的猫头鹰发现了,猫头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下来,抓住了这条蛇,经过短暂的搏斗,猫头鹰取得了胜利,抓走蛇飞走了,蛇又成了猫头鹰的美味佳肴。 活动2 请班上朗读功底很好的学生通过语言将此故事讲述出来。同时设置两个问题:1、短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生物;2、他们之间是通过怎样的关系联系

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方案: 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中体味情感,并能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2.1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性质,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知道一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知道整数的概念(目前小学阶段不包括负整数)。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激情导入: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是师徒,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出课题。 2、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 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 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4、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反思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反思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于是我借助多媒体出示了谜语,让学生分析谜底,从谜底中感受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用幻灯片展示箭头的指向动态,师生互动非常默契,并导入本节课题,让学生对食物链形成初步认识。提问学生自然界中那些生物是互相合作的关系,那些又是互相敌对的竞争者,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自然界“吃与被吃”的关系。通过展示树、蝉、螳螂、黄雀四幅图片,教师用箭头展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并且让学生口述“谁吃谁”,让学生思考通过这四幅图片学生会联想到什么成语,并且问大家还知道那些这种关系的成语或者俗语,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收集词汇、总结和分析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对于“吃与被吃”关系的理解。通过前面的铺垫,提示学生把生物比作椭圆,把“吃与被吃”关系的箭头比作横线,同时出示幻灯片:由小椭圆和直线组成的图形,问大家这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进而引出了食物链,并且总结食物链的概念。讲解食物链中各个角色的时候,以角色的名称引导学生来分析、讨论概念,并且举例,加深理解,对于不懂角色的生物,依据概念逐步分析,锻

炼学生学以致用,勤于分析的能力。由简单的食物链画向复杂的食物链,引导学生对食物网概念的总结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设计一个生物防治方案,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短片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中间部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的讲解,插入了一个“屎壳郎滚粪球”的短片,并且举例分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降低了难度,也为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出示食物链:粮食→老鼠→蛇→老鹰,让大家分析,如果大量的捕杀蛇和老鹰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从答案中感知“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作用,幻灯片演示了食物网崩溃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有待改进的还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再个性化一点。 2、游戏“帮我找位置”过程太粗略了,应该让学生拿到不知道动物名字的卡片随意站成一排,再把卡片有生物名字的一面展示给大家,问大家如果他们是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排列正确吗?找几名同学回答正确的顺序,这时候再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排除正确的顺序,游戏要有趣互动,让学生都动起来,我像这样效果会更好。

小学科学《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猜谜语 1.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草莓草→羊 2.然后来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名称)杨梅羊→狼 3.讲述:在科学上我们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被吃的物体在箭头的前面。刚才的两个谜语就存在两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板书:草→羊→狼 (评析:猜谜语的环节很快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二、故事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

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 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 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它动物吃呢? (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的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举例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展开教学。) 三、在游戏中认识食物链 1.谈话:看得出,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其实,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 2.游戏“帮我找位置”。 多媒体出示: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图片,认识吗? 谈话:现在请五们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这儿就有五张表示这五种生物的图片,请五位同学任抽一张。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如果这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就这样站,合理吗? 提问:那你能不能到前面来,帮他们重新把顺序排一下? 谈话:这样排同意吗?只是你们同意还不行,我得问问他们当事人。教师现场采访表演游戏的五位同学现在这么站合不合理。 (板书: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 3、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大鲨鱼、海藻、鱼、虾、海豹) 谈话:规则是这样的,到前面来抽到卡片的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自己排好队伍,然后请下面的同学猜猜他们各代表哪种生物?意思明白吗?(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站成一排)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 教学实录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数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食物链》教案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学科生物教龄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食物链

微课名称食物链视频时间5′13″录制时间 知识点来源学科:生物学年级:八年级版本:济南版 知识点描述首先学习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的判定和食物链的写法。为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微课中还设计了一些典型的练习题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理解生物富 集。 预备知识听学本微课知识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知识。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应对象生物学科教师八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先学习食物链的概念,又学习食物链的判定和食物链的写法。最后学习重点内容——生物富集。 通过小结,使知识加以系统化、条理化。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微课片头同学,你好。本节微课一起来学习食物链。04秒 第一部分:学习食物链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生动反 映了不同种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 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 联系,叫做食物链。 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吃青草,青蛙吃蚱蜢, 蛇吃青蛙,食物链可以写成:青草→蚱蜢→青蛙→蛇 1分03 秒

正文讲解 解说:青草箭头指向蚱蜢,蚱蜢箭头指向青蛙, 青蛙箭头指向蛇。 过渡:在“青草→蚱蜢→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 食物链中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呢? 在青草→蚱蜢→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植物 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 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是三级消费者。动植物之间就 是借助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 由此可见,食物链的组成是生产者+消费者。 第二部分:学习食物链的书写 过渡:那么,在书写食物链时有哪些规律呢? 书写食物链的要点 1. 食物链只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者和非生物成分。 2. 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 的消费者。 3. 食物链各成分之间用箭头隔开,箭头的方向指 向捕食者。注意:箭头的 方向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下面一起来,判断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是否正确,并 说明理由。 (1)树→虫→食虫鸟→细菌(×) 不正确。理由: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2)阳光→小麦→鼠→蛇(×) 56秒

《落花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15、《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执教者:xjc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的写法,课后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情 1、回忆课文内容,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知道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投影出示父亲的第一次说话。 ①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表格填空:(出示PPT) ②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 b、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 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c、在这里,对花生和三种果实做了哪些比较(出示表格填空)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③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④这段话实际上是父亲在赞美花生,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出来 (2)体会父亲的第二次说话。

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因数和倍数》 课前准备: 今天咱们认识的问题和什么有关呢?(数)对于数同学们不陌生吧,老师来举几个 例子,比如说和,这样是数叫(小数)再比如说2分之1, 3分之2,这样的数叫(分 数),这些都是课堂里学的,但是有一类数,在你们刚刚出生不久以后,爸爸妈妈就开始慢慢的教了,举几个例子,像哪些数?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自然数) 为什么叫自然数呢? 自然数真的简单么?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 12就是一个自然数。有一个问 题需要大家帮忙,能不能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不允许说一长句话,只允许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2X 6=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2个,摆了6排。 师:当然,也可以是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 (一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3X 4=12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或者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

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生齐:1X 12=12 师:用手比划一下可以怎么摆,还可以怎么摆。(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 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了。 师:瞧,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有3种不同的摆法,由此还得到3 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从这里开始。 这样,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X4=12,在咱们数学上还可以说,3是12 的因数,既然3是12的因数,那4 (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同样12 (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将着重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桌俩悄悄说)选择一道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X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谁 来挑战这个难题。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咱们一起来说一下。 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苏教版科学六下《有趣的食物链》教学反思

苏教牛津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第三课有趣的食物链 《有趣的食物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3.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植物。 4.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5.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6.能把具体的生物化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读、写食物链。 强调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食物链的关系,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几个活动。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课堂活动如何有序的开展,好的课堂活动能够事半功倍,而无序的课堂活动就是事倍功半! 记得第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原本设计了2个活动,当时我就想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张卡片,让他们拿在手上,然后在组内去找自己能吃的对象,然后抓住他的手,最后小组内形成一条食物链。刚开始学生不敢下位,就在原位上交换卡片,后来我对他们说可以下位,问题就出现了。6组的孩子,只有2组能配合完成活动,其他4组有的学生把卡片捏在手心里不让别的同学看,有的学生一把抱住了被吃

的同学,还有的,吃的一方是个男孩要去抓被吃的一方的手,那是个女孩,女孩子拼命的躲,不让自己被抓。而且好不容易把顺序排好了,小组之间怎么也不愿意把手拉起来。到第二个活动的时候更是一团乱。我第二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在班级内形成食物网,我让他们在班里找到自己能吃的生物,把他抓住,结果,有的同学干脆跑到教室的角落躲了起来,而更多的同学是挤在教室中间挤成一团。结果花了好长时间才平定下来。整个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凌乱。后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修改了我的活动。想到孩子们都大了,我将原本牵手和抓的活动改成了组内调换座位,而且在活动前反复强调了活动内容和要求,这样一来,既考虑了学生间的害羞的心理,又避免了课堂纪律的凌乱,学生明显配合多了,课堂纪律也有了很好的保障。然后我将第二个活动改成了挂小黑板让学生来说,画。既加强了学生动口动笔的锻炼,又避免了之前混乱的状况同时也同样达到了食物网概念的形成甚至还巩固了学生本节课中食物链的画法。 关于分解者的这个活动,其实是我在第一次上课时的突发奇想。原本我并没有想到怎么去向学生演示分解者的身份,但是当我把分解者的作用介绍完以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表情显得比较茫然,我灵机一动,把分解者得卡片别在身上,告诉学生我就是一个分解者,然后开始分解凶猛动物得尸体,再把养分带给生产者。然后我走到一组学生中间,让他们手拉手形成食物链,我将一头一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顿时学生们马上有了反应,有学生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而且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你们看,我吃的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所以食物链中是看不到我的。因为食物链中都是活着的生物!”学生立刻就明白了。比我预想的要顺利得多。我很惊讶一个小小得活动竟然有这么大得作用,不仅使原本比较难以接受得知识点变得容易,甚至学生对整个食物链得知识点都比较清晰了。我发现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一个小小得活动甚至胜过老师一节课得灌输。 到了六年级,课本上得知识量大了,内容深了,课堂上得活动也少了,但是我还是常常挤出一点时间给学生做一点课内得活动,让他们劳逸结合,有时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得效果。

食物链教案20

第4章第1节食物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食物链。 (2)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观看“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的动画(配 乐朗诵,并配上动 画)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 的《说苑》中有这样 一段描述:“园中有 树,其上有蝉,蝉高 居悲鸣饮露,不知螳 观看视频 前后四人作 为一个学习小组 以谚语导入 课题,容易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趣。

螂在其后也;螳螂委 身曲附,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 也。” 进行讨论,作答。 食物链的概念请几个学生上台戴 上印有不同生物图 片的小头饰,来扮演 各种生物,并在“人 群中”迅速找到“自 己”喜爱的食物。看 谁找得又快又准。 (学生完成每组活 动后,请下面的学生 按上面学生的活动 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并请学生上黑板写 出各条食物链。) 学一定要按照 “吃与被吃”的 关系将被吃的生 物排在前面,吃 它的动物排在后 面,并在它们之 间画上箭头,箭 头必须指向后面 的动物。 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游戏“谁吃 谁”的活动,培 养学生探究的兴 趣。通过游戏的 不断深入,使学 生在活动中慢慢 悟出食物链的概 念。 食物链的特点通过分析以上几组 游戏,相信同学们对 食物链的概念有了 一定的了解,下面请 大家结合屏幕上显 示的这几条食物链 和讨论题,总结一下 食物链有哪些特 点?(讨论结束后各 小组派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回答。 生产者→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消费者(肉食 性动物)→消费 者(肉食性动物) 通过问题的设 置,使学生新旧 知识贯通;通过 学生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实现 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的飞跃。 食物链下面请各小组将P74 农田中的生物制成 卡片,并将卡片用针 线将各条食物链串 连起来,看哪一组的 同学连的又快又准。 学生画出符 合的食物链 这个活动安排目 的是对食物链知 识的巩固,其实 是一个课堂练 习。通过手工制 作加深一次印 象,培养学生的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落花生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 篇二: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过程方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品味,在探讨交流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二.初读课文,理清记叙线索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1×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了一排。 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三四十二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生齐:2×6 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生1:1 生2:4

食物链 教案

食物链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植物和动物之间都会有相应的食物链关系。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2、过程方法: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并能正确书写食物链,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三、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黄雀捕蝉”视频,“生产者和消费者”视频、多媒

体课件、记录纸。 2、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猜谜语导入新课(2分钟) 1.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草莓 2.然后来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名称)杨梅 刚才的两个谜语就存在两种食物关系,草是羊的食物,羊是狼的食物。在科学上我们用箭头表示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在箭头的前面,吃食者在箭头的后面。箭头的方向冲着吃食者。 板书:草→羊→狼 新课: 认识食物链 (24分钟) 环节一:(2分钟) 问:在大自然中,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具有食物关系呢? 随机板书: 环节二:(12分钟) 1、播放多媒体课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指名汇报故事中的动植物。(提示学生先说最弱的,被别人吃的先

说) 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人 环节三:(4分钟) 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之间互相说说。 出示课件: 草→羊→狼 树汁→蝉→螳螂→黄雀→人 2、教师边根据汇报边板书:食物链绿色植物凶猛的肉食动物 强调:食物链就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因为他们紧密的像链条一样,所以~ 环节四:(3分钟) 问:绿色植物有食物吗?他们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又是怎样的? 板书:生产者消费者 环节五:(3分钟) 谈话:请大家做游戏 1、“帮我找位置”。 菜地里生活着一群小生物。 (1)多媒体出示:毛毛虫、鸡、狐狸图片,认识吗? (2)请按食物关系排好顺序。 (3)出示青菜和老虎的图片。问:青菜和老虎应该摆在哪最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优秀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优秀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优秀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资源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食物网,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时,由简单的食物链到复杂的食物网,由容易分辨的生产者、消费者到重难点的分解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技能方面:由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到画比较复杂的食物网。由发现问题“凯芭森林的变化”到解决问题“怎样维护生态平衡”,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2、动画、短片的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什么是食

物链”,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科学概念,同时为画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屎壳郎”的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降低了难度,也为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食物链中、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时,动画演示了食物网崩溃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 3、多媒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本课的教学中,画食物链和认识食物网都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多种生物间画食物链,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画出的食物链,学生说哪一条就当堂画哪一条,最终,纵横交错的食物链形成网状,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食物网。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有待改进的还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再个性化一点。 2、讨论第二个事例“粮食—→田鼠—→蛇—→人”时,还可以再深入一步。如:通过计算来了解“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的影响程度后,可以结合本校1500多名学生(或汶川某地区人民),每人每天吃0.5公斤大米,这些损失的粮食可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