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删版

总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答: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它。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4.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
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
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
因此,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5.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
答: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主要表现为:(1)功利主义道德观①内涵。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②社会结果。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手段,如果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则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功利主义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管理学》 周三多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⑧制定预算
注:图中序号表示计划编制的步骤
计划编制过程
计划的概念及 其性质
一、确定目标
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 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可以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
计划的类型
二、认清现在
计划编制过程
认清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成功的路径, 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 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还要有动态的精神
计划的类型
计划编制过程
思考题
10
计划的类型(续)
计划的概念及 其性质
计划的层次体系: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 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
计划的类型
计划编制过程
思考题
11
计划的类型(续)
计划的概念及 其性质
(1)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
作用和所出的地位
计划的类型
(2)目标:组织的使命往往太抽象,它需要进一步 具体化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 (3)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 利用资源的总计划
• 蒙牛:只为优质生活! • 美的:生活可以更美的! • 九牧王:中国西裤专家!
例:宗旨、目标、战略
宗旨:开发这片蕴藏了千百万年的“乌金”, 并把她以最有价值的形式奉献给主宰这片美丽 土地的人们 目标:以煤业为基础,电业为支撑,铝业为龙 头,煤电铝发展一条龙,集传统产业、高新技 术、风险投资、资本运营为一体,通过管理创 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在2015年把霍煤 集团建成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 营的现代大型企业集团。 战略:拉长产业链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
政策
• 政策:是处理各种问题的一般规定。是指明组织 的活动范围和方针、表明组织鼓励什么和限制什 么,以保证行动同目标一致的计划的一系列导向 性规定。
周三多 管理学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预算是数字化了的计划 。预算是控制组 织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使组织 的各级计划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
41
42
7
�
补充:规则、政策和程序的区别
�
�
�
政策 规则在应用中不具有自由处置权 ;而 ;而政策 指导决策和行动, 允许 有关人员在规定的 指导决策和行动,允许 允许有关人员在规定的 自由处理 问题。 范围内 范围内自由处理 自由处理问题。 规则不规定时间顺序 ,而程序是根据时间 顺序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可 程序看做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 以把 以把程序看做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规则和程序,究其本质,旨在抑制思考; 而政策则是指导思考 。
21
�
3、当环境不断变化时,计划也要不断调 整,因此计划的意义不大。 分析:错了。计划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结 果,计划过程本身就富有许多积极的意义。 如前所述,计划活动将促使人们去思考、沟 通,就组织的目标和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形成 共识,这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
前瞻性
22
判断题:
�
四、计划的作用(清华张德)
47
�
�
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关于组织整体 和未来较长时期的全面计划。 战术计划是由中层管理者制定的,将战略计划 中具有广泛性的目标和政策转变为确定的目标 和政策,并规定达到目标的确切时间。 作业计划由基层管理者制定,它根据管理计划 确定计划期间的预算、利润、销售量、产量等 具体目标及实现方法。
创 新 性
11
12
2
计划的目的性
�
计划的首位性(先行性)
�
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 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而计划工作旨在 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 目标是计 划的全部内容的核心, 实现目标是计划 的出发点和归宿。
周三多管理学讲稿6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几十年前,像RCA 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齐尼思公司统治着美国的电视机市场。
如今,这些公司的电视机产品都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松下电器的Panasonic 和Quasar 等牌号的电视机。
类似的,你所见到的许多品牌的录像机如Sylvania、Magnavox、Montgomery、Ward 也都是松下电器制造的。
当今全球著名的消费电子企业松下电器公司,其产品从阴极射线管到飞行通信系统,它已经成长为1997 年《财富》全球排行榜上名列第22 位的大公司。
松下电气公司的故事,说明了广泛的计划能够怎样促进一个公司巨人的创建。
松下电器是松下幸之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他肩负着重建日本强国地位的使命,使日本成为电子学领域的领导者。
50 年代初期,松下公司确立了控制美国电视机市场的目标,他与其他日本电视机制造商组成了一个卡特尔,将进攻的焦点集中在美国市场上。
在20 年时间里,松下电器将它的美国竞争对手从25 个削减到6 个,最终,所有的美国竞争对手不是破产就是被外国同行所兼并。
通过精心策划的、长期的计划,松下电器成为世界消费电子产业中的巨人。
松下电器的管理者将公司看作是长盛不衰的企业,作为一个例证,公司实际上已经制定了250 年的规划。
松下电器公司是这样一种公司,它试图不给竞争对手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松下电器公司的长期计划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怎样制定这样的对企业促成重大成功的计划?本章将会系统地介绍有关的内容。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一、计划的定义计划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职能,决策同样至关重要的工作。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安排。
它包括明确组织的目标、考核的指标,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战略制定,以及进度的安排等等。
它是一项基本的、先导性管理活动,并且先于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因此有人认为,计划是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能。
计划工作有如下特点:第一,它与组织的未来有关。
它既不是简单地总结过去的成绩和教训,也不是描绘现在状况,而是在预测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对组织发展的一种前景规划,计划能使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应付未来。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PPT

价值侧面 经营理念
事实侧面 经营目标
企业目的通过企业战略、企业计 划对企业行为有着指导作用。
企业目的在企业经营中的功能:
决策的价值前提 选择方案的评价基准 业绩评价基准
29
4 组织目标
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对经营目标有着指导规范作 用,也是经营指标的指向点和归结点
经营理念
• 经营理念是指企业特别是其 经营者所持有的信念、理想、 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方面,是 企业所希望达到状态的价值 侧面。
企业 目的
经营目标
• 经营目标是指为实现企业经 营理念而设定的具体的事实 侧面,如收益性、成长率、 市场份额等可计量的部分。
当环境发生变化,对经营目标的不断 修正,最终会导致经营理念的改变。
30
4 组织目标
组织(企业)的多目标论
特点
• 自下而上逐次连锁形 成的目标体系
• 目标系统中一定包含 经济目标
▪ 然后安排学习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明天);
▪ 作从大后天开始的一周书面计划安排(后天)。
▪ 从大后天开始计划的执行,并每天总结。
▪ 在实施计划一周后对该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 对照计划前后个人生活的变化,验证计划的作用
▪ 总结计划制订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
16
书面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2 计划的类型
多目标论
分类
• 营利经济学说 以经济目标为顶点
• 制度维持学说 以制度关联目标为顶点
31
4 组织目标
❖经营理念
▪ 企业价值观(信念、理想和意识形态)的反映
▪ 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 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然后在此基 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 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ppt第6-7章

28
计划的概念及 其性质
计划的概念 计划与决策 计划的性质
– – – – – – What —— 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y —— 为什么做?原因 Who —— 谁去做?人员 Where —— 何地做?地点 When —— 何时做?时间 How —— 怎样做?方式、手段
26
计划的类型
计划编制过程
思考题
计划的概念及 其性质
计划的概念 计划与决策 计划的性质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计划的类型 计划编制过程
计划的概念及 其性质
计划的概念 计划与决策 计划的性质
计划的概念
名词意义上——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 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 文件 动词意义上——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 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 都包括“5W1H”
人员工资、折旧费、租赁费、办公费等。
• 变动成本––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 动的成本。如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计件工资
等。
• 生产成本C=变动成本V+固定成本F 变动成本V=产品产量Q ×单位变动成本ν C= Q ν+F
量本利分析的概念
• 销售收入S=产品产量Q×产品单价P 利润π=销售收入S—生产成本C π= Q P—Q ν—F= Q(P—ν)—F 当盈亏平衡时,即利润为零。 Q(P—ν)—F= 0 , Q =F /(P—ν) 当目标利润为π时,产品产量Q为: Q P — Q ν= π +F, Q(P—ν)= π +F , Q= π +F / P—ν 销售收入S为:QP=( π +F)P / P—ν = π +F /1—( ν / P)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习题一、填充题1.__________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
2.__________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__________的逻辑延续.3.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__________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安排的管理文件.4.我们有时用“__________"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5.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
6.计划工作具有秩序性,其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可以用计划对__________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
8.计划工作必须追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平衡。
9.根据计划的程序化程度,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0.从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这其中,__________是组织的主要计划。
11.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标准,可以将计划分为__________ 与__________.12.战略性计划显著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 与__________.13.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14.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15.__________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16.预算是一份用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17.组织的目标结构包括目标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8.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__________ .19.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探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将某一大前提应用到个别情况,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方法是__________.21.从个别情况发现结论,并推论出具有普遍原则意义的大前提的方法是__________。
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现在 SWOT
分析法
此 岸
桥梁
计划
劣势 目标 Weakness 机会 彼 岸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es
28
外部环境
管理学教程2-28 管理学教程
3、研究过去
——探讨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探讨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 究 方 法பைடு நூலகம்
◆演绎法
将一般规律应用于个别情 并从中得出结论。 况,并从中得出结论。
◆
法
从个别情况得出一般结论, 从个别情况得出一般结论, 然后推广应用于普遍。 然后推广应用于普遍。
2011 5 23 Chapter 1 29
4、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
预 测
◆一是对外部环境因素 预测与计划 的预测; 的预测; 内 容 ◆二是对市场或销售额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部署,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部署, 预测; 要使将来成为怎样。 要使将来成为怎样。 预 定性预测: ◆定性预测:靠经验与 测 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陈述, ◆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陈述, 分析(德尔菲技术); 分析(德尔菲技术); 方 将来会怎样 法 定量预测: ◆定量预测:运用数学 模型或计算机计算; 模型或计算机计算; 测
短期计划涉及业务活动的具体安排
是企业的主计划。 是企业的主计划。 财 物 供
务 务 资金的提供和利用。 资金的提供和利用。 计 划 计 划
财
业 ●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
长期计划为满足规模发展、资金增大需要 长期计划为满足规模发展、 短期计划 资金供愓及 资金 的
●人 计划
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计划
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
行动目标与行 动方案
(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客是上帝"
"每天追求卓越"
33
4.4 组织目标
企业的社会责任
何谓社会责任?
企业的经营者要考虑其决策和企业行为对社会公共 利益影响的责任。
两种社会责任观
古典观:当今的大多数管理者是职业管理者,这意 味着他们并不拥有他们所经营的企业。股东只关心 财务收益。
社会经济观:利润最大化是第二目标,生存是第一 目标,生存必须依赖于社会。
34
4.4 组织目标
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两种不同立场
35
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理由1——满足公众期望。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 多,现在有很多人支持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 理由2——增加长期利润。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可靠地获取较多的长期利润,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责任行为所带来的良好社区关系和企业形象。 理由3——承担道德义务。企业能够而且应该具有社会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 任不仅是遵义上的要求,还符合自身的利益。 理由4——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对企业的好处 是多方面的,如使销售额上升、雇用到更多更好的员工、更容易筹集到资金
它告诉管理者和执行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达到目标。要在什么时间 范围内达到这一目标,以及由谁来进行这一活动。
7
1 计划的性质
要素
前提 目标 目的 战略 责任 时间表
所回答的问题
计划在什么条件下有效 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怎么做(How) 谁来做(Who),绩效 何时做(When) 需投入什么资源 实际与前提怎么办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3
主要内容
企业年度生产计划
企业发展纲要
2 计划的类型
按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划分
战略计划
制定者 中心 高层管理者 以问题为中心 战略计划设立广泛 性的目标和政策, 具有长期性、不确 定性和单一用途的 特点
管理计划
中层管理者 以时间为中心 管理计划是战略计 划的具体化,提供 确定性的目标和政 策,并规定达到目 标的确切时间
的部门计划。是综合计划的子计划。
♦项目计划:针对组织的特点课题做出决策的计划。 如 某产品的开发计划。
20
2 计划的类型
企业的预算年度计划一般成之为综合计划。
市场开发计划
销售计划 综合计划 生产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 …… 劳资计划
21
2 计划的类型
按计划的范围划分
♦ 政策(policy):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一种限制活动 范围的计划。规定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界限,往往由最高
计划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
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
计划使得组织的所有部门的雇员了解如何使他们 系统适应总体环境
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
计划是有效进行其他管理活动的必要工具。
12
1 计划的性质
讨论:为什么不做计划
变化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 计划完成不了 正因为有变化才需要做计划 没完成才知道有问题 计划是有效实现目标的手段 不做计划不知道如何利用时间 计划有没有用,怎么做,做了才知道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拙劣的管理者设法解决昨天的问题, 优秀的管理者解决今天的问题,而真正 杰出的管理者则关注明天的问题。 ——《管理与组织行为经典文选》
[ Image information in product ] Image : CD: Banking and Finance_ PhotoDisk, Business Now (imageState)
价值侧面
事实侧面
企业目的通过企业战略、企业计 划对企业行为有着指导作用。 企业目的在企业经营中的功能:
决策的价值前提 选择方案的评价基准 业绩评价基准
经营理念
经营目标
29
4 组织目标
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对经营目标有着指导规范作 用,也是经营指标的指向点和归结点
经营理念
• 经营理念是指企业特别是其 经营者所持有的信念、理想、 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方面,是 企业所希望达到状态的价值 侧面。
1 计划的性质
2
3 4 5 6
计划的类型
计划工作的步骤 计划与战略管理 组织目标 目标管理
4
学习目的: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明确的计划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2、掌握计划的基本步骤 3、描述目标管理,说明其怎样利用目标作为激励因 素
5
1 计划的性质
6
1 计划的性质
计划的定义 计划(plan)是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一系列活 动完成后产生的结果,是对未来行为方案的一种 说明。
长期计划 阶段
战略计划 阶段
战略管理 阶段
24
3 计划与战略管理
战略计划(阶段)与长期计划(阶段)
管理辅助作用 未来一定比过去好
从预测指标开始 稳定或可预期
不可缺少的职能作用 未来不一定不过去好
从战略分析开始 应付环境突变
25
3 计划与战略管理
战略计划系统制定的程序和方法
♦ 制定步骤 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经营的方向、思想、范 围→确定目标→提出多种可行的战略计划→评价其中可供 选择的→选择其中满意的→实施→衡量和控制→修正
经营目标
企业 目的
• 经营目标是指为实现企业经 营理念而设定的具体的事实 侧面,如收益性、成长率、 市场份额等可计量的部分。
当环境发生变化,对经营目标的不断 修正,最终会导致经营理念的改变。
30
4 组织目标
组织(企业)的多目标论
多目标论
特点
• 自下而上逐次连锁形 成的目标体系 • 目标系统中一定包含 经济目标
作业计划
基层管理者 以任务为中心 作业计划提供实现 目标的方法,包括 更为具体的目标、 流程、任务、资源、 权力、责任
内容
19
2 计划的类型
按计划对象划分
♦综合计划:关联到整个组织或组织中的许多方面的具 有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如,企业年度预算计
划。
♦局部计划:制定范围的计划。包括各种职能部门制定 的计划,如技术改造计划;还包括执行计划的部门划分
内容
预测、假设、实施条件 最终结果、工作要求 理由、意义、重要性 途径、基本方法、主要战术 人选、奖罚措施 起止时间、进度安排 费用、代价 最坏情况的应对
范围
预算 应变措施
8
涉及部门与地点(Where) 组织层次与地理范围
1 计划的性质
计划定义的进一步阐释:
计划: 定义组织的目标; 制定全局战略(方案)以实现这些目标; 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 动。 计划既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 法(怎么做?) 通过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达成组织的目标。 “正式计划”始终围绕着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经营理念的三个部分
对组织环境的基本认识 对组织特殊使命的基本认识 对完成组织使命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
32
4 组织目标
经营理念
麦当劳企业经营理念:Q、S、C、V
Quality(品质)、Service(服务)、Clean(清
洁)、Value(价值)。
沃尔玛企业经营理念:
♦战略计划 ♦管理计划 ♦作业计划
♦综合计划 ♦局部计划 ♦项目计划
♦政策 ♦程序 ♦方法
17
2 计划的类型
按计划的时间界限划分
长期计划
时间 五年以上
中期计划
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短期计划
一年或一年以下
一是组织的长远 目标和发展方向 是多少,二是怎 内容 样达到本组织的 长远目标。长期 计划以问题、目 标为中心
有计划太约束,不自由
没有时间做计划 计划没有用,不知道怎么做计划
借口
13
驳斥
பைடு நூலகம்
1 计划的性质 为什么要做计划
我们谁也不知将来会怎样,
但明天肯定会与今天不同。 计划并不能保证你成功,但 能让你为将来作好准备。 计划是一种生存策略,它可 以让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14
1 计划的性质 为什么要做计划
作从大后天开始的一周书面计划安排(后天)。
从大后天开始计划的执行,并每天总结。
在实施计划一周后对该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对照计划前后个人生活的变化,验证计划的作用 总结计划制订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
16
书面作业内容
2 计划的类型
计划类型
♦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短期计划 ♦指令性计划 ♦指导性计划
分类
• 营利经济学说 以经济目标为顶点 • 制度维持学说 以制度关联目标为顶点
31
4 组织目标
经营理念
企业价值观(信念、理想和意识形态)的反映
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 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然后在此基 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 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
管理层确定,是管理者决策的指导原则。
♦ 程序(procedure):根据时间顺序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 的活动,是处理未来活动的准确方式的步骤或时间顺序,涉 及方法、时间、承担人员及资金、工具。 ♦ 方法(method):是完成程序中某一阶段工作的手段,多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