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垂体腺瘤45例预后

合集下载

结直肠SSAP和TS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结直肠SSAP和TS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150·J D岫Pathol,Marc h 2013,V01.20,No.3 doi:10.3969/j.issn.1007—8096.2013.03.07结直肠SSA/P和TS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张玉萍一,王鲁平,方园一(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00)[摘要] 目的探讨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征及癌变通路的意义。

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病例共计29l例,从中筛选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64 例(s sA/P4l例,TS A 23例),收集I I缶床相关资料和观察镜下病理学特征,同时进行MGM T、MLH l、B—ca te nin、p16、c D)(2、R u N x3和Ki_67免疫组化染色。

选取34例增生性息肉(H P)、24例正常肠组织和28例结直肠癌(c R c)作为对照,其中HP全部为微小泡型。

结果ssA/P和TsA均好发于左侧结肠。

组织学显示,ssA/P 锯齿状改变腺体紧靠黏膜肌层,基底隐窝呈倒“T”或“L”型分支;鸭A腺体可见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异位隐窝和细胞异型增生,其中纤维绒毛状TsA(FsA)异型增生程度较高。

免疫组化:Ki-67、B-catenin、p16和RuN)(3表达阳性率,在s sA/P 和髑A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MLHl表达阳性率,在ssA/P与对照组HP和正常之间差异显著(P<O.05),且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支持广基锯齿状通路学说,提示HP是ssA/P的一种前期病变。

结论ssA/P 和髑A是cRc的癌前病变,通过锯齿状通路发生恶变,具有较高恶性潜能,需要与HP加以区别。

[关键词]ssA /P;喝A;病理学;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096(2013)03一0150—07Clillicopatholo矛 c and ilI皿u肿llistocheIIlical featu res of co lor ec ta l sessile∞rrated a de no m a/po Iy pand trad iti onaI s erra ted ad e no m azHA NG Yu—ping,wANG Lu—pi“g,FANG Y u Q n(脚。

侵袭性垂体腺瘤:MRI与术中对照研究(附35例回顾分析)

侵袭性垂体腺瘤:MRI与术中对照研究(附35例回顾分析)
wa v u td a u g r d Wa lsi e ssf,i tr e it se a ae ts e a s casf d a ot ne l r y n i m dae,o ad.Hitlgc e a n t n wa e o e n s gc p cme rh r soo i x mi ai s p r r d o u ia s e i n o o f m r l f
t o . I a o m row i a e o vn o a i a e( l , 2 ) adte e e f n ac m n w r c m a dwt t— u r S rt s t o t h e t r nc ne t n g s T WI T WI , g eo eh e e t e o pr i m s i o u tm t o f il m n hd r n e e hU
d n rvd t b n aiept tr d nma b ug r n ew n et po e O eivsv i aya e o ysreyu d re tMR xmiain wt o t s eh c me s i u ea n t i c nr t n a e m。T , 2 , r- d o h a n 1 T WI pea W1 n
【 关键词 】 垂体肿瘤 ; 侵袭性 ; 磁共振成像
中图 分 类 号 :7 64 R 4 . R 3 . ;45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0 120 )O 04—0 10 9 1 (06 1 一18 4
Ivs e# ̄ tr nav i ay ̄eo : nma MRI td 0lae i ug a f dn s(erset eaayio ae) u yc| , dwt sri l' ig rt pc v n ls f 5css s I r I h c m o i s 3

垂体微腺瘤18例诊断体会

垂体微腺瘤18例诊断体会

中外医疗2008NO.18CHINA FOREIGN MEDICAL T RE ATMENT大小等,可以使颈椎间盘脱出症及时获得明确诊断,从而有利于治疗方法的确定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3.3对椎旁软组织的判定当因各种原因(例定术后)椎管周围有炎性反应及脓肿形成时,利用T1值升高这一特性,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感染的范围及程度。

总之,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对脊柱脊髓伤患的诊断与治疗无疑是一划时代的进步,而磁共振图像可显示出它可以进一步采用化学和生理学术语来考虑问题了,当然有利于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并有助于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

参考文献[1]王云钊.骨科放射线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11~15.[2]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0~120.[3]柳忠军,翟晓东.青年颈椎病30例影像学诊断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81.[4]丁道松.综合治疗颈椎病65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收稿日期:3)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10mm的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各种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尸检及放射学的研究发现约10%~20%的人群存在垂体微腺瘤[1]。

由于垂体功能复杂,肿瘤细胞呈“静止性”或“侵袭性”生长,患者表现各异,所以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

我们总结了2004年6月~2006年6月间1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人,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16;年龄17~48岁,平均3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

1.2临床特点16例女性患者中,闭经9例,其中6例伴有泌乳,头痛3例,头晕1例,视力减退2例,无任何不适1例;2例男性患者均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其中1例伴有头痛。

1.3内分泌检查全部病例均作了内分泌检查,包括血FSH、LH、E2、PRL、PT,发现9例闭经患者8例有血清PRL升高,其余内分泌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垂体微腺瘤不孕患者45例临床分析

垂体微腺瘤不孕患者45例临床分析

1 1 泌乳 素检测 方 法 因 P L呈 阵 发性 脉 冲 分 泌 . R
并 呈 昼 夜 醒 睡 差 异 , 明 5 7时 达 最 高 峰 , 后 1 黎 ~ 醒 h 急剧下 降 , 午 9 1 上 ~ 1时 达 低 谷 , 应 在 早 上 9时 至 故 1 1时 空 腹 、 静 状 态 下 抽 取 患 者 静 脉 血 2 3 , 安 ~ ml进 行 检 测 , 排 除 运 动 、 物 等 可 能 引 起 泌 乳 素 增 高 的 并 药 要 条 件 。脊 柱 稳 定 性 的 维 护 与 重 建 是 决 定 脊 柱 结 核
r c v r men tua in a a e a . e o e s r to nd m kepr gn nt
Ke r s:hy r o a tn m i m ir a n m a; b o o rp i e y wo d pe pr lc i e a; c o de o r m e itn
垂体 微腺 瘤 在颅 脑 肿 瘤 中 的发 病 率 约 占 1 , O
l 资 料 与 方 法
垂体 腺瘤 所 致 的女性 不 孕 也越 来 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到生 殖 专科 医
生 的重视 , 临床 比较 多见 的 是 垂体 微 腺 瘤 。笔 者 从
20 0 2年 7月 至 2 0 0 8年 4月 , 诊 治 高 泌 乳 素 血 症 不 共 孕 女 性 2 4例 , 其 中 泌 乳 素 值 超 过 4 n / 者 送 8 对 5 g ml MR 检 查 , 断 为 微 腺 瘤 4 例 , 报 告 如 下 。 I 诊 5 现 程 度 , 柱 后 突 畸 形 程 度 , 性 脓 肿 的 部 位 、 小 和 脊 寒 大
co d n ma tr i a i t. Meh d s lc 2 4c ss f y e poa t e as r i , mo gwh h d f e 5c ss f co d — r a e o eit p t ns [ to ] e t 8 ae p r r l i mi t it a n i , ei ae r a e s ly e e o h en e ly c n 4 o mi n mase it a insu d re a n t n,wh a eo al rmo rp ie { s l } a e r r k n o r ame t r i— o trl yp t t n e x miai i e o otk r l b o c it . Re ut 5c s sweeb o e fte t n ,5 weeds Y n c n etd 8 w r o rg a t n t ame t 2 e ep e n n rh db be. C n ls n B o o r t ecn rl v y tms o n ce , e e t e n n r t n , 7w r r g a t a a is [ o c i ] r m ci i a e e es mpo , n p i e o u o pn i

临床放射质控中心读片技能大赛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临床放射质控中心读片技能大赛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临床放射质控中心读片技能大赛案例分析题题目一:患者女,25岁,闭经、泌乳3个月。

1、为明确诊断,需要做的检查是()[多选题]*A、血泌乳素水平√B、MR增强√C、CT增强D、MR物√E、CT平扫F、头颅平片G、腹部B超2、MR1平扫及增强扫描如下,临床拟诊为()[多选题]*A、脑膜瘤B、颅咽管瘤C x Rathke囊肿D、动脉瘤E、垂体微腺瘤VF、生殖细胞瘤G、蛛网膜囊肿3、关于微腺瘤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是颅内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的第3位常见肿瘤√B、瘤体直径小于IOmm者为垂体微腺瘤√C、垂体腺癌占垂体腺瘤的比例小于1%VD、垂体柄移位和局部鞍底下陷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依据VE、垂体腺瘤强化程度高于正常垂体F、病变常推压海绵窦G、病变为良性,但影像学表现可为侵袭性V4、头颅侧位片,正常蝶鞍形态为()[多选题]*A、圆形√B、卵圆形√C、桥形D、双鞍底形E、生理扁平形VF、幼稚形√5、最适于垂体微腺瘤诊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多选题]*A、增强MR1B、平扫MR1C、增强CTD、动态增强MRI√E、动态增强CTF、侧位蝶鞍点片6、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描述错误的是()[多选题]*A、手术时肉眼发现肿瘤侵犯了硬脑膜B、发生率为30%~35%C、细胞多形性和细胞核的多形性与肿瘤的侵袭性无关D、压迫或包绕颈内动脉可视为对海绵窦的侵犯E、很少出现瘤卒中√F、病变可侵犯颅底骨质结构,常需与脊索瘤、鼻咽癌鉴别题目二:患者女性,38岁,咳嗽,咳少量粘痰1年,乏力,低热,盗汗和胸闷2月余。

查体发现肝脾肿大,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多处皮肤结节。

实验室检查示Kveim实验阳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升高,血、尿钙升高。

1、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最有可能的诊断是()[多选题]*A、淋巴瘤B、支气管扩张C、肺癌D、尘肺E、肺炎性假瘤F、结节病VG、慢性支气管炎H、肺结核2、此病变病理表现特征有()[多选题]*A、干酪样坏死B、非干酪样坏死√C、肺组织纤维化√D、呈浸润性生长E、病灶内可见泡沫细胞F、炎性细胞浸润G、肺门淋巴结肿大,但一般不融合√3、X线平片检查可表现为()[多选题]*A、空洞形成B、双肺弥漫性网状结节影VC、两侧肺门肿大VD、部分肺内病灶可见明显钙化E、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VF s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G、肺不张√H、肺内可见纤维索条影√4、此疾病影像学诊断时应与哪些疾病鉴别()[多选题]*A、支气管扩张B、间质性肺炎√C、淋巴瘤√D、肺炎性假瘤E、错构瘤F、癌性淋巴管炎VG、肺癌VH、嗜酸性肉芽肿√1肺结核V5、治疗该病应采用()[多选题]*A、介入治疗B、手术C、抗菌素D、抗结核E、维生素DF、肾上腺皮质激素VG、放疗6、此病的预后为()[多选题]*A、不论治疗与否均可复发√B、药物治疗无效C、病情可无变化VD、不能自行缓解E、可侵犯心脑重要器官VF、病情逐渐加重直至死亡题目三:患者女性,41岁。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5例临床分析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5例临床分析

垂 体腺 瘤 是 鞍 区最 常见 的肿 瘤 . 占颅 内肿 瘤 的 1% ~1% ̄。我 院 自 20 0 5 1 ] 0 4年 5月 至 20 06年 9月采 用 锁孔 入路 显 微手 术 切除 垂体 腺 瘤 4 5例 ,现 总结 报
告 如下 。
1 临 床资 料
池、 颈动 脉池 , 露 肿瘤 及 鞍 区重 要 结构 , 显 以下 操 作 同 前述 眶 上锁 孔人 路 。 15 结 果 经 眶上 锁 孔 手 术 1 . 1例 , 切 9例 , 全 全 次
作者单位 :4 0 1 湖北 省襄樊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 12
如何 以最 小 的 手 术 创 伤 和 最 低 的 医疗 费 用 来 取 得最佳的手术疗效 ,是临床医生及患者最为关心的 事 . 前越来越多 的患者要求进行微创的神经外科手 目 术治疗。于是 针对传统入路进行改 良, 遵从一定的原 理 , 可 能 地 减 少 各层 面如 : 肉 、 骨 、 尽 肌 颅 脑膜 及脑 组 织 的 创 伤 . 而 形 成 了今 天 的“ 孔 手术 ” “ 骨孔 从 锁 或 微 手术 ” 锁 孔 ” 。“ 的概 念 , 只 反 映在 颅 骨骨 窗 大小 上 , 不 也体现在对手术中所遇到的各种组织的精细操作上 , 如剃头范围, 皮肤切 口位置和长度 , 分离和剥离肌肉、 骨膜 瓣 , 骨瓣 位 置 和大 小 . 膜切 口位 置 和长度 , 硬 经蛛 网膜下腔 、 经皮层 、 经脑室 , 经颅神经和血管问操作 , 脑组 织 牵拉 程序 , 以及最 终 的靶 组 织切 除 。 我们近年通过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取得 了较 好的临床效果。 笔者体会到锁孔人路手术切除垂体腺 瘤 的 优点 有 :1手 术 切 口小 , 组 织 剥 离 面积 小 , () 软 术 后无 皮 下积 液 。开 颅 出血 明显减 少 , 降低 手术 输 血率 及相 关 风险 。 2 骨窗 更加 接 近颅 底 , 一步减 轻 脑组 () 进 织 的牵 拉损 伤 。 3 术 野小 , 少 了不 必要 的脑 组 织暴 () 减 露, 有利于降低手术感染率和因脑组织干 燥等造成的 损 伤 。4 手术 方 法 简捷 , 短 了手 术时 间 。5 术 后反 () 缩 () 应小 , 后 卧 床 治疗 的 时 间缩 短 , 后 平 均住 院 时 间 术 术 减少 , 一步 减 少住 院费 用 。 ( ) 孔 入路 不剃 发 , 进 6锁 不 剃眉 。 对患者心理影响小。 7 传统人路常因出现皮下 () 积液 ,严 重 者需 要 穿刺 抽 吸并 加 压 包扎 方 可 消除 . 明 显 延 长 了术后 住 院 时间 , 锁孔 人 路无 皮下 积液 。 而 同时 ,我 们也应 该 认 识 到锁 孔 手术 有 骨 窗小 、 操 作空问有限的特点 , 故要求术者必须具有娴熟的显微 神 经 外科技 巧 和 坚实 的显 微解 剖 知识 。 当然锁 孔人 路

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24页】

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24页】

相关护理诊断
脑组织灌注异常——与手术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 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 潜在并发症——尿崩 潜在并发症——垂体功能底下 潜在并发症——脑脊液鼻漏 有窒息的危险——与术后带有气管插管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有关 舒适的改变——与术后并发症有关 疼痛——与手术有关
总结
经口鼻蝶入路特点 手术范围广,视野大.肿瘤大小没有限制,手术切口在口腔 内
伤口护理:如无脑脊液鼻漏者,术后3日拔除鼻腔引流条,用0.25%氯霉 素眼药水及新麻液滴鼻,每日4次,每次2-3滴,防止感染.如有脑脊液 鼻漏,鼻腔引流条将延迟到术后5天拔除.拔除引流条后勿用棉球或 纱球堵塞鼻腔.右股内侧伤口隔日换药一次,10日后拆线
口腔护理:术后3日内用纱条填塞止血,病人只能张口呼吸,造成口腔干 燥。口唇可涂润滑油,保持湿润减轻不适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返回病室时带有气管插管,吸氧时将氧气导 管插入其中,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插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
生命体征的监测:麻醉未清醒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 瞳孔的对光反射是否恢复,持续心电血氧血压监测
病情观察:定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听取其主诉,如有头痛加剧, 视力减退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出血
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病人出现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 。 光反射不灵敏 视物不清,视野缺损 伤口敷料渗血多
护士应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变化。了解手术中出 血情况,认真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病情变化。
脑脊液鼻漏
常发生在术后1~5日 鼻腔流出清亮液体。尿糖试纸检测为阳性
护士应了解手术中的情况,掌握有无鼻漏发生的 潜在因素。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防止诱发鼻漏
经单鼻入路口腔无创伤,因此痛苦较小,所以应鼓励病 人早期进食,补充机体需要.其拔除纱条的时间早,如无不适症状要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垂体腺瘤43例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垂体腺瘤43例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有无功能 、 肿瘤大小、 部位 、 方式 及有无并 发症 , 生长 主要表 现 为内分泌 异常 和颅压增高所致的一系列症状 。 32 垂体微腺 瘤的 MP . d表现 垂体形态 学改 变主要 是不对 称膨隆 、 垂体柄偏 移 , 本组以不对称膨 隆多见 , l 占 84 3例 6 .%。
广 曲医学 2 0 0 8年 1 1月第 3 O卷第 1 期 1
1 51 7
垂体腺瘤4 3例 的 M I 现 及 诊 断 价 值 R表
罄 勇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溪 山医院影 像科 , 桂林市 5 10 ) 4 0 2
【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54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5- 0 (08 1- 5 . 23 34 20 )1 71 2 4 1 - 0
以往认为垂体的不对称膨隆、 垂体柄偏移是诊断垂体微腺瘤
的主要指标 , 由于垂体柄偏移 也可 以见 于部分正 常人群 中 , 但 而有 的垂体微腺瘤特别 是小于 5m 的微腺瘤 平扫 影像形 态 m
学改 变可 以不 明显 , J故不能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纯 以垂 体形态 学改变作 为主
2 结

垂 体微 腺瘤 1 , 9例 肿瘤 最 大径 为 35— .
于 1 t 者为垂体微腺 瘤 , 0i n o 直径大于 1 0mm者为垂体大腺瘤 。 垂体腺 瘤是一种 良性肿 瘤 , 生长 缓慢 , 多数呈膨胀 性生长 , 可
例, 2 女 8例 ; 年龄 l 6 7~ 2岁 , 平均 4 . 。临床 表现 : 1 内 2 6岁 () 分泌异常症状 , 括月经 失 调、 包 闭经 、 泌乳 等 1 ; 9例 肢端 肥大 症 7例 ; uhn C si g氏综合征 5例 。( ) 2 颅压增 高 症状 , 头痛 、 如 头晕 9例 , 视力下降 3例 , 面麻 2例 。 12 检查方 法 使用飞利浦公司 0 2 T常导型磁共 振机 , . .3 头 部正交线圈 , 阵 18× 5 , 矩 6 2 6 层厚 3ml 层距 04ml i, l . i。常规行 l 鞍区局 部矢 状 位 、 位 和冠 状 位 扫 描 , 用 自旋 回 波 ( E) 轴 采 s TWIT 5 。 ( R 30~50 ms T 0 Is 0 , E 1 l )和快 速 自旋 回 波 ( S l F E) TWIT 0 l,E9 s 。所 有患者均 行平扫 和增 强扫 2 ( R 45 0I T 0m ) l s 描; 增强扫描使用冠状位 和矢状位 T , 中 1 。 其 9例垂 体微腺 瘤先行冠状位 T WI 动态增强 扫描 , i 行 常规延迟 增强 3mn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排在胶质瘤及脑膜瘤之后,位于第3位[1]。

垂体腺瘤依据生长行为可分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肿瘤生长突破包膜或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因其向周围组织结构呈浸润性生长,故手术全切除率低、复发率高。

本文分析总结了本院收治的4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点、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随访术后综合治疗及复发情况,从而评估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预后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6—2011年收治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42.1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渐进性视力下降、眼外肌功能障碍、头痛、头晕、肢体乏力、步态不稳、记忆力下降等。

个别患者有尿崩、鼻腔阻塞、脑脊液鼻漏、突眼、内分泌症状等。

其中就诊时即为复发者15例。

术后随访20~68个月,平均44个月。

1.2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被包绕并有移位或缩窄;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

通常向鞍上发展的肿瘤边界清楚而规则,少数呈分叶状。

有的肿瘤内可见软化灶、坏死或囊性变;垂体卒中瘤内可见出血灶。

本组患者中向鞍上扩展15例,向鞍旁扩展21例,破坏鞍底9例。

1.3病理结果无功能腺瘤6例(13.33%);功能性腺瘤39例(86.67%),其中泌乳素(PRL)腺瘤27例(69.23%),生长激素(GH)腺瘤10例(25.64%),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2例(5.13%)。

1.4统计学处理采用两样本率的校正u检验或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复发情况45例患者中复发13例,复发率为28.89%,其中3例肿瘤无明显增大。

2.2肿瘤侵袭部位、大小与复发的关系21例肿瘤向鞍旁扩展,包绕颈内动脉、侵犯海绵窦;15例向鞍上扩展,进入鞍上池,累及视交叉、下丘脑、第3脑室;9例破坏鞍底,累及鼻窦、眼眶、上斜坡。

肿瘤大小为1.7cm×1.5cm×2.0cm~7.0cm×6.5cm×4.5cm,肿瘤直径大于3cm33例,复发9例,复发率为27.27%;<3cm者12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33.33%。

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手术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与复发的关系肿瘤全切除5例(11.11%),次全切除34例(75.56%),大部分切除6例(13.33%),无手术死亡病例。

术后未进行综合治疗13例,复发11例(84.62%)。

3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进行综合治疗,其中25例进行术后放疗,7例进行术后药物治疗,复发2例(6.25%),明显低于术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复发率(P<0.05)。

2.4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复发的关系进行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的32例患者标本中无功能性腺瘤4例,1例复发,复发率为25.00%;功能性腺瘤28例,其中PRL腺瘤18例,GH腺瘤8例,ACTH腺瘤2例,复发9例,复发率为32.14%。

进行综合治疗的无侵袭性垂体腺瘤45例预后分析易垒,张宗平,叶锋(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湛江524002)【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预后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确诊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随访其术后综合治疗及复发情况。

结果45例患者中术后复发13例,复发率为28.89%。

32例术后进行综合治疗,复发2例,复发率为6.25%;13例术后未进行综合治疗,复发11例,复发率为84.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患者。

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有较高侵袭性和复发倾向,其预后与是否进行肿瘤的综合治疗及肿瘤的侵袭性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肿瘤侵润;肿瘤复发,局部;预后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9-2911-02中图法分类号:R736.4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prognosis in45cases of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Yi Lei,Zhang Zongping,Ye Fe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Guangdong Provincial Agricutural Reclamation Central Hospital,Zhanjiang,Guangdong524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gnosis of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and the prognosis-related factor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45patients with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ncludi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preoperative imaging fea-ture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recur-rence in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Results Among45cases,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was in13cases with the recurrence rate of28.89%(13/45).In32cases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herapy,2cases recurred with the recurrence rate of 6.25%.In13cases without comprehensive therapy,11cases recurred with the recurrence rate of84.62%.Difference in the com parison between them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herapy.Conclusion Inva sive pituitary adenoma has higher invasiveness and the recurrence tendency.The prognosis is rela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the invasiveness of tumors in the patients with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Key words】Pituitary neoplasms;Adenoma;Neoplasm invasiveness;Neoplasm recurrence,local;Prognosis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0月15日第28卷第19期J Mod Med Health,October15,2012,Vol.28,No.19功能腺瘤复发率与功能腺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提示瘤组织细胞多形性、细胞不典型增生、坏死、核分裂等与肿瘤侵袭性生长有关;免疫组化瘦素(leptin)呈低水平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6、垂体肿瘤转化因子(PTTG)、细胞周期特异性抗原(Ki67)呈高水平表达。

3讨论3.1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复发情况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垂体腺瘤相比,其特点有[2]:(1)无功能性及PRL 大腺瘤多见,年轻患者多见;(2)常累及颅神经及颈内动脉,但早期很少出现临床症状,肿瘤组织坏死发生率高;(3)临床症状进展快,尤其是视觉症状的出现往往迅速而且较重,与肿瘤生长迅速及瘤卒中发生率高有关;(4)术后复发率高。

有研究表明,术后复发与肿瘤的侵袭性行为显著相关。

临床上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MRI,主要表现为肿瘤多向性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侵入海绵窦,颈内动脉被包绕并有移位或缩窄、鞍底破坏、肿瘤侵犯蝶窦等。

侵袭性垂体腺瘤约占垂体腺瘤的10.00%~35.00%[3]。

由于组织学特性,术后容易复发,国外文献报道其复发率为7.00%~35.00%,单纯肿瘤切除者复发率可达50.00%[4]。

3.2预后相关因素分析3.2.1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由于垂体腺瘤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肿瘤细胞可以向周围垂体、硬膜、骨质、海绵窦等组织侵袭性生长。

治疗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由于鞍区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复杂,要达到手术完全切除难度大,风险也大。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4例,大部分切除6例。

由于术后在邻近的硬脑膜等部位残留肿瘤组织,因此,应给予综合治疗。

本组未进行综合治疗者复发率为84.62%(11/13),进行综合治疗者复发率为6.25%(2/32)。

故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侵袭性垂体腺瘤预后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将术后3个月作为判断疗效及复发的时间界限。

对于术后仍存在高分泌综合征和(或)影像学证实有残留侵袭性、功能性腺瘤者,选择药物治疗,PRL腺瘤选用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GH腺瘤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兰乐肽)和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如培维索孟),ACTH腺瘤选用美替拉酮或酮康唑。

对于侵袭性无功能性腺瘤术后常规给予分割适行放射治疗,残留肿瘤直径大于3cm者进行体外直线加速器放疗,放射总量50~55Gy,每次1.8Gy;残留肿瘤直径小于3cm 者进行立体定向伽玛刀放疗,周边剂量9~20Gy,中心剂量18~50Gy,平均14.2Gy。

3.2.2肿瘤侵袭性分析近年来研究表明,Ⅳ型胶原酶(MMP-2及MMP-9)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