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商周的建立和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甲骨文
•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 利用龟甲、 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 卜的记事文字, 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 发现约十五万片。 发现约十五万片。虽然 它的内容以占卜为主, 它的内容以占卜为主, 所反映的事物受到一定 限制, 限制,但也包含了从武 丁至帝乙、 丁至帝乙、帝辛年间祭 征伐、田猎、农业、 祀、征伐、田猎、农业、 畜牧、地理、 畜牧、地理、方国等社 会的各个方面, 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 商代历史的重要文字资 料。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 与禹同时, 与禹同时 , 并和禹 治水。 治水 。 契的母亲叫 简狄, 简狄 , 其母吞玄鸟 卵而生契,《诗 玄鸟》 经 ·商颂 ·玄鸟》: 商颂 玄鸟 天命玄鸟, “ 天命玄鸟,将而 生商,宅殷土茫 茫。”
天命 玄鸟 降而 生 商— —简 简 狄像
盘庚迁殷
• 盘庚继立时,政治 上的混乱现象仍然 相当严重,盘庚为 挽救政治危机,决 定再一次迁都,在 迁都前后,他反复 劝说贵族,要求他 们一同迁往新都, 共同作出一番新的 事业。同时,又严 厉告诫众民,要他 们随同迁往,不然 就要斩尽杀绝。
第三节、 第三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前17~11世纪) 17~11世纪 世纪)
一、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
• 商族早在灭夏之 前,就有了相当 长时期的发展。 长时期的发展。 它最早活动于东 方的渤海沿岸及 河南河北, 河南河北,同山 东半岛、 东半岛、辽东半 岛的古代土著民 族有许多共同之 处。
玄鸟生商
三 、商代的社会经济
农业 商代的农业生产很早就相当发达。 商代的农业生产很早就相当发达。灭夏后农业生产 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 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 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禾、 麦等。 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禾、黍、稻、麦等。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仍以木、 骨蚌工具为主,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仍以木、石、骨蚌工具为主, 亦有青铜农具。 亦有青铜农具。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夏商周时期新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夏商周时期新课件

国家的产生
• 禅让制:选贤与能,天下为公
夏 朝

• 王位世袭制
父死子继
立 ,
天下为私 我
兄终弟及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期 国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出现“家天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你还记得尧舜禹的故事吗?
• 让我们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 尧舜时期,( )流域经常发生水灾, 洪水淹没了村庄,尧派( )去治水, 他采用( )的方法,修筑堤坝,结果 水灾更加严重。舜改派他的儿子( ) 去治水,他总结父亲( ),采用 ( )办法,成功治理了洪水。
“天下为家”:
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 段; 采用民主方式推举首领;
社会财富人们共同享有; 人们社会地位平等。
国家已经产生;
实行王位世袭制;
家庭拥有自己的私有 财产;
人们的社会地位出现 了等级差别。
河南偃(yǎn)师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群发掘现场
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 面阔8间、进深3间的大型宫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制石手 工作坊和一些陶器、铜器等。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
——《史记·夏本纪》
夏启 此文献的大意是:启后来杀死了伯 益,打败了反对他的有扈(Hù)氏, 还把有扈氏的俘虏变成了放养牲畜的 奴隶。
此时的夏朝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 思考: 国家呢?为什么?
夏朝是一个国家
国家的构成要素:军队、刑法、监狱、 城堡和宫殿
夏朝建立了军队,设置了官职,监狱,制 定了刑法,还修筑了城堡和宫殿,所以夏朝 已经是一个国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冲刺课件与习题集训(部编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冲刺课件与习题集训(部编版)
结果 相同点
1.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争霸
兼并(统一全国)
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频繁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强者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秦国强大,兼并六国
都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都有利于社会走向统一
衡量一场变法是否成
性质 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一、青铜器
1.发展历程 (1)出现:我国在 黄河 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一4000年的铜器。 (2)发展: 商朝 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 食器 等发展到 礼器 ,
成为王公贵族象征 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 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作为接班人最主要标准
民主推举上去的领导人一般都很 贤能,能大大有利于社会进步
世袭制 奴隶社会
世袭
导致后世君主贤愚不一,特别是 以 血缘 的远近、伦理亲疏的顺 昏君、暴君的出现都会极大地破
序作为继承的标准
坏社会生产秩序,甚至导致亡国
灭族、改朝换代
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哲学思想,万物有其自然法则,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儒家 孔道子法(孔自丘然) ,相生【相总成核结一心】思老想子,《“教道仁育德”思;经想治》,国“思有想教,无“类以德治国”;
墨家 仁墨者子情怀,万世师主表张—“孔兼子爱”《“论非语攻》”,提出贤人治国,提倡节俭
战国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二、商朝的统治三、西周的兴衰夏朝 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禅让制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制度 变革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巩固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意义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灭亡商汤灭夏:夏朝后期,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商汤攻伐夏王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都城在亳 发展 盘庚迁殷 灭亡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率军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西周 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分封制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主要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贵族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影响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灭亡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1)兴起的共同原因:统治者勤于政事,发展经济,关心百姓,重用人才。

(2)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者昏庸残暴,社会矛盾尖锐,引起民众反抗。

(3)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政策的制定应符合人民的意愿。

第 5 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一、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特征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ppt课件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ppt课件
城市:作为统治的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出现在各地。 殷都仅王宫建筑遗址就有53座,都有夯土台基,木质梁 柱和门户廊檐,建筑面达80平米以上,高达14.5米以上, 城市有城垣、护城濠、城楼、城门等。
四、商代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商王朝向灭亡 1、奴隶阶级: 农业奴隶:众、众人、众庶,本是部落成员,沦落为奴隶。 畜牧奴隶:刍、马羌(放马的),羌刍(放牛的)、皂隶,多马
公共权力:即军队、监狱及其强制机构等构成。
军队:启征有扈氏用军队,帝杼作甲,装备军队。
刑法: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监狱:圜土,夏台——关汤武
捐税: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有了公共权力机关,有了众多的官吏和 军队,就要由人民交纳贡赋来养活他们。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 贡。”即耕种五十亩土地而交出收入量的十分之一为捐税贡赋。
3、科技文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 了必要的条件,并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夏 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也有了相当的 发展。
A、记载日食 B、记载流星雨 C、干支纪时法 D、夏小正 E、文字
三、发展和衰亡
夏朝建立不久,太康失国,为羿所夺。羿信寒浞,为其所杀。
四十余年,政局动荡。相子少康几经艰辛,在有虞等部帮助下,
技术进步:配料合适,六比一,有青铜作 坊遗址。采用复合模。陶铸法:(1)浑 铸法;(2)分铸法。
种类:武器和工具有刀、锛、钻、戈、 矛、青铜箭等。饮酒、祭祀和生活器具 方面有鼎等二十余种。
纹饰:饕餮、夔、蝉、云雷纹等。
造型:因器物而异,同一器物又有不同, 如鼎有三足、四足,圆方之别。仿动物 造型,如豕、象、四羊、龙虎尊等。
羌。 手工业奴隶:工、多工。 家内奴隶:臣、妾、僮、仆、宰、奚。
2、奴隶主贵族: 商王、诸侯,多生(多姓)、多子、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僚庶尹。

第二章 夏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朱绍侯版本笔记)

第二章 夏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朱绍侯版本笔记)

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二章夏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公元前2070 年—前1600 年)第一节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一、夏王朝的建立相传尧时,天下洪水泛滥。

《史记·夏本纪》云:“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召开部落会议,寻求能治水的人。

谋臣四岳向尧推荐了鲧。

尧于是让崇伯鲧领导有崇氏部落治理洪水。

崇伯鲧采取堵塞的方法,治水九年而无成,被舜殛于羽山以死。

四岳又向尧推荐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治理洪水。

禹与益、后稷等都参加了治水的工作。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膁。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木辇。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 [1] 大禹采取了疏川导滞的办法,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服了洪水。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亲自开山挖石,尽力乎沟洫。

《韩非子·五蠹》云:“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大禹治水,不避劳苦,依据地势,疏导河水,消除了因河流泛滥而带给人们的灾害,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生产环境,于是大禹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在当时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情况下,大禹能够不顾自己的安乐,领导人民治水,又领导人民耕作,以为民先,组织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非常可贵的。

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发展了权力,成为部落的核心。

他利用治理洪水的功绩,得到酋长的身份,建立自己的威信,逐渐地控制了部落的一切大权。

古代部落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大禹时期与共工、三苗等部落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禹攻共工国山。

”晋郭璞注:“言攻其国,杀其臣相柳于此山。

”又《大荒北经》云:“共工之臣名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

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

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

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

第2章夏商周三代时期

第2章夏商周三代时期

第二章夏商周三代时期一、夏(一)基本概况1.帝系2.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共470年3.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阳翟(今河南禹州)4.疆域:晋南豫西(二里头文化)(二)政治状况贵族平民庶民奴隶(夏朝的阶级结构,贵族是统治阶级,平民是各级贵族较为疏远的宗族成员,占有土地,庶民从事农业生产。

)国家机器:夏王朝的国家机器基本上已奠定了后世国家的框架,国君之下设六卿,分管军队、民事等,《禹刑》是我国第一部奴隶制法典,夏朝还设有监狱,有贡赋制度。

(三)经济状况:生产工具仍以木石骨棒角为主,金属冶炼已经开始。

(四)文化状况1.有历法(《夏小正》),较精确。

2.可能已有文字和文献记载。

二、商(一)基本概况1.世系①太乙汤:灭夏。

②外丙③中壬④太甲:太丁之子,伊尹放逐其于桐宫,摄政三年,复迎复位,称“太宗”。

⑤沃丁⑥太庚⑦小甲⑧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⑨太戊:伊陟(zhi)为相,巫咸治王家,殷复兴,诸侯归之,称“中宗”。

⑩仲丁⑪外壬⑫河亶(dan)甲:殷复衰。

⑬祖乙:巫贤任职,复兴。

⑭祖辛:祖乙之子。

⑮沃甲⑯祖丁⑰南庚⑱阳甲:祖丁之子;复衰,诸侯莫朝。

(⑩至⒅世据说有“九世之乱”)。

⑲盘庚:迁殷,复兴。

⑳小辛:复衰。

21小乙22武丁:小乙之子;傅说为相,大治,复兴,称“高宗”。

23祖庚:武丁之子。

24祖甲:“帝甲乱之,七世而陨”。

25庚辛:祖甲之子。

26庚丁27武乙:庚丁之子;无道,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

28太(文)丁:杀季历。

29帝乙:益衰。

30帝辛(纣):亡国。

(同一颜色表示是亲兄弟)2.起止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大约存在了554年(此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

3.都城:据说盘庚以前,先后迁都五次,亳邑、隞(ao)、相、邢、殷(今河南安阳)都曾做过都城。

4.疆域:商王朝把它的统治地区分为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

畿内是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称“王畿”,畿外事众多方国、部族分布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 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 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 面就群臣之位。 《史记· 周本纪》
称王说
《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周公践 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 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束世征:“替殷纣王翻案”的几点质疑 《解放日报》1959.5.27 唐兰:没有必要替殷纣王翻案 《解放日报》1959.7.24 郭晓棠:从做历史翻案文章说起——谈谈殷纣王究竟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州评论》1959年第12期 何如:关于进一步开展殷纣王评价问题讨论的一些意 见 《复旦学报》1960年第12期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荀 子· 儒效篇》
顾颉刚:周公实实在在做了一任天子。
3、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 传》僖公24年) 《荀子· 儒效篇》:(周)兼制天下,立 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28年:昔武王克商,光有 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 者四十人。
4,商的灭亡
在安阳建都的商代各王(8代12王)世系图
盘庚→小辛→小乙 ↓ 武丁 ↓ 祖己→祖庚→祖甲 ↓ 康丁 ↓ 武乙 ↓ 文丁 ↓ 帝乙 ↓ 帝辛
王国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
地下之新材料(指甲骨文字和金文 )。由此种材料, 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 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 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现编为3号的建筑基址属于二里头文化早期,它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是迄今为 止可确认的二里头文化最早的大型夯土基址。它南北窄长,已探明的长度达150
余米,主体部分至少由三重庭院组成。
二里头3号基址中院主殿和西庑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出土的斗笠状白陶器和绿松石珠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刻划符号表
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 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 (1)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国君位,其余的 庶子一律分封出去; (2)诸侯之封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 (3)诸侯再将部分国土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 大夫又将部分采邑分给作为禄田。
《史记》卷3《殷本纪》: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 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 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论语•子张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Arthur F. Wright: “Sui Yang-Ti: Personality and Stereotype”, The Confucian Persuas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西周的建立和发展
1、周族的兴起 2、周公东征与摄政 3、分封制与宗法制 4、关于井田制
1、周族的兴起
先周的活动区域: 杨朝明《先周文化渊源研究管
见》,《人文杂志》2001.4
周的先祖: 姜嫄生弃,即后稷 《诗经· 大雅· 生民》 公刘迁豳 《诗经· 大雅· 公刘》 古公亶父 “周原”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 商。”《诗经· 鲁颂· 》 閟宫
貝遽 十伯 朋睘 又乍 四寶 朋尊 。彝 , 用
用伯 乍姜 寶賜 鼎從 貝 卅 朋 , 從
商纣王:Bad-Last Ruler
商王纣(帝辛,前1075-前1046在位)
1,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 从。 2,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3,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 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 野兽蜚鸟置其中。
2、周公东征与摄政
参考文献: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10。 郭伟川编:《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北京图书馆 出版社1998版。 顾颉刚:《周公执政称王——周公东征史事考证之二》, 《文史》第23辑。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师大出版社1996版。 李裕民:《周公篡位考》,《晋阳学刊》1984.4

青铜礼器是礼制等级的体现 西周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规定了整套礼 仪及等级制度,称之为礼制。 青铜礼器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大体上是天子 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 鼎二簋。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青铜礼器逐渐失去 了显示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标志的作用,变得 人皆可用。这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
夏代国家的形成
1,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出土生产工具种类较多 酿酒 历法。 “行夏之时”(《论语·卫灵公》 手工业:青铜制造 商品交换: 2,国家机构的设立
二里头文化铜爵是中国青铜文化中最早 出现的青铜容器之一,也是最早的青铜酒器。
1963年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乳钉纹青铜爵
1984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第九号墓葬
第二章 夏商周的建立和发展
“二里头文化”与夏代国家的形成
文明的演进
江林昌《中国上古文明考论》
历史时代 五帝时代 文明分期 文明起源 考古年代 石玉铜并用 社会型态 酋邦等级制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及以后
早期文明
文明转型 成熟文明
青铜时代
铜铁时代 铁器时代
联盟共主制
诸侯称雄 中央集权
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在偃师市翟镇乡二里头村 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时代约距今3850年--355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 商王朝时期。新中国三代考古学者对这一遗址进行了40多次发掘。考古发掘和 研究情况表明,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 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殷卜 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观堂集林》卷9, 中华书局1959年。
桑 丝

(甲骨文)
屯 (金文)
金文:车
甲骨文:车


(金文)
舟 贝 朋 宝

日廩能 乙五匋 寶朋賜 尊,貝 彝能于 匋厥 用盌 乍公 文, 父夨
䍙 在丁光乙 十蔑商巳 月女(, ,(賞子 唯汝)令 子)貝小 曰 ������ 二 子 令 朋先 望 ,以 人,子人 用 ( 曰于 乍 夷 :堇 母 ) 贝, 辛 方 唯子 彝 ,
Bad-Last Ruler
A. Tyranny 暴政 ( the abuse of supreme political power) B. Self-indulgence 自我放任 ( unrestrained use of supreme power and wealth for self-gratification) C. Licentiousness 纵欲 ( sex-linked behavior of disapproved kinds) D. Lack of personal virtue 道德之问题。上古之 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不免有所缘 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之为 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在中 国古代已注意此事。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故于夏殷之礼, 曰:“吾能言之”,杞、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 故也”。孟子之于古事之可存疑者,则曰“于传有 之”;于不足信者,曰“好事者为之”。太史公作 《五帝本纪》,取孔子所传《五帝德》及《帝系 姓》,而斥不雅训之百家言;于《三代世表》,取 《世本》,而斥黄帝以来皆有年数之《谍记》。其 术至为谨慎。
周公摄政
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 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 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 弗辟([正义]音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 周,无以告我先王大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 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早终,成王少, 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史记·鲁周 公世家》 )
商王纣(帝辛,前1075-前1046在位)
4,慢于鬼神。 5,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 间,为长夜之饮。 6,纣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 7,纣不可谏矣(纣臣祖伊语)。纣愈淫乱不 止。微子数谏,不听。比干谏,不听,剖比 干,观其心。
50年代末关于商纣王翻案的争论
郭沫若:关于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新建设》1959.4 朱人瑞:替殷纣王翻案 《解放日报》1959.5.8-13
“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 人皆戴之。……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 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记· 周本纪》
文王时期的发展 发展生产 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杨朝明《先周文化渊源研究管见》, 《人文杂志》2001.4
关于先周文化的起源,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探讨,比较有影 响的说法有“关中土著说”和“晋南说”,后有人主张周族起 于山东.前两种说法都与周族发展的时代不能照应,后一种看 法却有明显的合理性.目前,人们对周族的世系认识比较模糊, 许多人认为<史记· 周本纪>的记载存在缺环,其实并不如此.周 族祖先自弃至不窋都为后稷之官,历时夏朝始末,这一时期,他 们便处在邰,其地当今山东章丘以南,这应当就是周族的渊源 之地;不窋至公刘在今晋南和陕西西安东南古杜国一带;公刘 迁到豳,古公亶父又迁至岐山以南的周原.

宗法制的意义
政权与族权的统一 “天子之尊”得到强化 严格的等级制度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当夏后 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恒,累叶称王,汤末放桀之 时,亦已称王。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 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诰》皆 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亦未全定也。 逮 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 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 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