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1

产后发热1
产后发热1

产后发热1

产后感染发热是指由于产时气血骤虚,阳气浮越,感染邪毒,正邪交争,而出现产后10天内发热,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异常的疾病。产褥感染可属产后感染发热的范围。

诊断依据

1.产后10天内发热不解,连续3天体温在38C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

2.应与血虚、外感、蒸乳所致发热相鉴别。

3.必要时作妇科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等,以明确感染部位及致病菌。

证治概要

产后感染发热多与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密切相关。产后血室正开,邪毒乘虚而直犯胞中,邪热之毒缠绵不解,邪毒炽盛与血相搏,传变迅速,可人营血,逆传心包,出现重症、险症。若恶露排出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气血瘀

滞,营卫闭阻令发热,瘀热相搏日久,亦可转为重症。临床应根据发热的特点,恶露、小腹情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综合分析明辨。若高热寒战持续不退,恶露紫黯臭秽,小腹疼痛拒按,口干便秘,多属感染邪毒证候;高热神昏、惊厥,为热人心包之象;寒热时作,恶器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为血瘀发热证候。治疗应以调理气血、调和营卫为主。依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遵循“勿忘于产后,勿拘于产后”的原则,清热勿过于苦寒,化瘀勿过于攻破,但又不可不辨病情,片面强调补虚。感染邪毒致产后发热重证,必要时结合西医疗法。

分证选方

一、热毒炽盛证查阅药方用法查阅药味加减查阅三反九畏查阅疗效评定[主症] 恶寒,高热,恶露量多或少,色紫黯如败酱,有秽臭,小腹疼痛拒按。烦躁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常用方]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子6g。水煎乘热服下,盖被取汗,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小腹疼痛加剧,恶露不畅,大便秘结,高热不退者,为瘀热内阻,加大黄、芒硝、丹皮、桃仁、败酱草以清热泻下逐瘀。

2.见高热不退,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而数,为邪人营血,酌加赤芍、丹皮、紫草、生地黄等,以凉血散瘀解毒。

3.若神昏谵语,甚至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脉微细而数,为热传心包,酌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以清心开窍。

[按语]

1.据报道:以五味消毒饮合四物汤治疗产后感染性发热17例,其中气虚加黄芪、党参;热甚加黄芩、黄连、黄

柏;血瘀加赤芍、桃仁、红花、丹参;阴虚加生地黄、麦冬。结果:显效(2日内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13例,有效(3日内退热,症状消失或减轻)3例,无效1例。

2.据报道:运用本方治疗103例产后发热,其中感染发热合五味消毒饮,血瘀发热合生化汤等辨证加减,结果:103例全部热退而获痊愈,疗程最长8天,最短1天,平均2.1天,药后1—3天热清者87例,4—6天12例,7—8天4例,药后白细胞明显下降。

3。据报道:五味消毒饮在体外抑菌试验中,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4.据报道:本方具有体内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24小时内小鼠死亡率为60%,对照组为90%。

[参用方]

1.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9g,生地黄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门冬9g,丹参6g,黄连4.5g,金银花

9g,连翘6g。水煎,去滓凉服,每日1剂。功用:清营解毒,凉血养阴。主治:产后发热,高热汗出,烦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者。

2.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连翘6g,葛根6g,柴胡9g,当归6g,生地黄15g,赤芍9g,桃仁24g,红花15g,枳壳3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主治:产后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黯如败酱,有臭气,伴烦躁口渴,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3.银翘红藤解毒汤(《妇产科学》):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各30g,丹皮、延胡索、川楝子各9g,栀子、赤芍、桃仁、薏苡仁各12g,制乳香、制没药各6—9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产后高热,小腹疼痛较甚,恶露量多,臭秽粘腻,舌暗红苔黄,脉数。

二、气血瘀滞证

[主症] 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甚少,气味秽臭,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调营退热。

[常用方]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24g,川芎9g,桃仁14粒,炮姜1.5g,炙甘草1.5g。水煎服,每日工剂。

[辨证加减]

1.本方临证使用一般宜加丹皮、丹参、益母草以增强化瘀退热之效。

2.兼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者,加柴胡、黄芩以清解少阳之热。

3。见恶寒发热,头痛,苔白脉浮者,为兼有外感风寒,加桂枝、芍药、防风等调和营卫,祛风解表。

4.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渴,舌尖边红,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热,加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以辛凉解表。

[按语]

1.生化汤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为产后常用方,再加人丹皮、丹参、益母草后增强了活血化瘀,缩宫止血之力,并有清热凉血的功效,不失为血瘀导致产后发热的有效方。

2.据报道:应用生化汤加丹皮、黄芩、益母草、桂枝、茯苓、五灵脂、川牛膝、陈皮、神曲治疗产后高热一周,属于瘀血内阻,营卫不和者,结果:服2剂热退,3剂诸症好转。

3.据报道:生化汤具有明显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参用方]

1.万金汤(《宋氏女科秘书》):肉桂3g,当归、茯苓、枳壳、半夏、芍药、苍术、山楂、香附各10g,陈皮、干姜、甘草、厚朴、桔梗、白芷、川芎、麦芽、乌药各6g。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后,人酒、童便各20ml,顿服,每日工剂。功用:活血化瘀,消食导滞。主治:产后发热,属瘀血夹积食者。产后发热,恶露色黯夹血块,小腹疼痛拒按,不欲饮食,嗳腐吞酸,舌质紫黯,苔浊腻,脉弦滑。

2。芍药汤(《圣济总录》):芍药90g,知母、红花各60g,炒当归30g,炙荷叶蒂2枚。上为粗末,每次15g,加水300ml,加生姜5片,煎至240ml,去滓,再加蒲黄3g,生地黄汁50ml,煎6—7沸,去滓,空腹时温服稍后再服之,每日2次。功用:化瘀清热,升清降浊。主治:产后三四日,恶露未尽,呕吐不食,身体壮热。

3。养荣汤(《嵩崖尊生全书》):川芎4。5g,当归6g,炙甘草工.5g,桃仁10粒。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活血润燥,通便泄热。主治:产后潮热有汗,大便不通,口燥舌干而渴,汗出谵语。

疗效评定

1.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体温下降,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好转。

3.未愈: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后及产褥期的生殖道感染,又称“产褥热”,发病率约

为17.2%。由于产褥期发热绝大多数是由产褥感染引起,因此可将产后发热作为产褥感染的一种征兆。具体规定为产后24小时到10天内,相隔12小时的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而又不能证实有其他疾病(如乳腺炎、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存在时,均应考虑为产褥感染的可能。本病的发生是由致病菌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侵入生殖道而于产褥期引起局部或全身发生炎性变化。临床以急性子宫内膜炎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宫旁组织炎、盆腔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而威胁生命,因此它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不在少数,因为手术器械、敷料、手套等消毒不彻底可能带人致病菌,或术后1个月内不禁性交等,会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生殖器官感染,也当属“产褥感染”。当然其他原因导致的自然流产,如流产合并感染也应归于“产褥感染”范围。

中医学虽然没有产褥感染一词,但历代医家对产后发热病证很早就有论述。《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既有:“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此处乳子是指新产,本条是叙述新产后患热病,脉极小为顺,

手足温病情容易好转,若手足寒冷则病情恶化。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云:“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这是记载产后中风发热持续不愈及产后中风发热兼阳虚的佐证。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虚热候”及“产后寒热候”,介绍了其病因及证候。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曾列有5首方剂治疗“产后烦热”,但对本病机理缺少论述。宋代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众症门》列有“产后发热总论”等多篇,其论病因病机方面较为全面,而辨证论治尚欠不足。以后金、元、明、清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不断充实完善,且各家均有自己的独到立论及经验。历来医家将产后发热分虚实两端论治,虚者如血虚发热,实者如外感发热、血瘀发热、感染邪毒发热等。现在《中医妇科学》教材总称“产后发热”,并按照传统认识分为上述4种证型。其中感染发热证情严重,传变迅速,应归中医温热病的范畴,如置放传统的产后发热中论述,与其他3种证型相提并论,则不能突出感染的严重性,造成认识的局限与不足。为全面、系统、动态发展地认识感染发热,有必要专节论述。限于历史条件,中医对邪毒感染之证未有全面充分的认识,目前也尚未有更多的报道,是中医妇科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中医

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需进一步挖掘。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发热……有邪火内盛而热者……”。对此“邪火”,笔者体会即是邪毒感染,正邪交争,致令产后发热,其发生与产后的特殊生理状况有关。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产后的特点是“多虚多瘀”,这是因为产时用力及出血,元气受损,以及子宫在复旧过程中余血未尽,而使产后处于“正气易虚,易感病邪,易生瘀滞”的状态,此观点通过实验及临床初步证明,产后客观存在着“多虚多瘀”的生理内环境,而这正是产生邪毒易于入侵的内在因素。产后血室开放,子宫复旧不良,邪毒乘虚直人胞中,而余血未尽,邪毒余血交织缠绵,且传变迅速,若病情得不到控制,可热人营血,甚至逆传心包,出现重证、险证,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由此可见。西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是:致病菌侵人生殖器官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引起产褥感染的细菌种类很多,多属混合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厌氧链球菌、大肠杆菌,其次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的如肺炎双球菌、产气荚膜杆菌。若伤口局部感染多系由葡萄球菌引起。分娩后产道的创伤,如子宫腔内、子宫颈、阴道、外阴都可能留下大小不一的创面,创面被细菌感染,如接生或手术时消毒

不严、产妇在妊娠晚期有过性生活、盆浴、产后卫生习惯差等原因,使外界细菌侵入产道,造成外源性感染。二是内源性感染,即产妇的自身感染,原来存在于阴道或肠道的细菌,平时不致病,当产后机体内在环境改变或产道损伤时,细菌便可繁殖于生殖道造成感染。当然决定产褥感染的发生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产妇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尤其是分娩时的过度疲劳、滞产、胎膜残留、手术产、产道损伤、失血过多,或产前患有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患产褥感染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产褥期发热是最主要的症状,尤以新产后多见,体温升高则是主要指征,发热持续3天以上,体温超过38℃,或持续高热不退。临床除发热外,还可见恶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多伴有小腹疼痛及恶露异常。

2.病史常有妊娠晚期不禁房事,或有接生时消毒不严、早破水、产程过长、失血过多、手术产、产道损伤、胎盘胎膜残留等前驱原因。有的患者在产前则有贫血、营养不良以

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史。

3.妇科检查若会阴、阴道、宫颈局部创面或伤口感染时,局部可见红肿、化脓,伤口边缘裂开,压痛明显。如果出现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时,子宫复旧不良,小腹压痛明显,妇科检查时一侧或双侧结缔组织增厚,触痛或肿块形成,或子宫活动受限。如果炎症蔓延至输卵管、卵巢、宫旁组织时,宫旁或子宫直肠陷窝可出现炎性肿块,或形成脓肿,可见急性盆腔炎及腹膜炎的典型体征。

4.辅助检查测体温38℃以上,血液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作宫腔分泌物的培养以鉴定产褥感染的病原菌,或作血培养以查清致病菌的性质分类,并作药敏试验,必要时拍摄胸部平片等。B超:盆腔有脓肿形成时,可探及一个或数个液性暗区。腹腔积脓时可探及大片液性暗区。

二、鉴别

1.产后泌尿系感染发热尿路感染时出现发热,临床必见尿频、尿急、尿痛、肋脊角叩痛等症,尿常规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2.产后乳腺炎发热发病时间多在产后3—4周,临床必见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破化脓,于乳房皮下可摸到肿块,或在肿痛一侧乳房边的腋下可触及到肿大压痛的淋巴结。

3.产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所见必有感冒的症状,诸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疼痛等。

4.产后中暑发热产时正值长夏炎热酷暑之际,外受暑邪而发病,临床所见多发病急,身热多汗,可突然头昏胸闷,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其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

以上各病虽可出现在产褥期且均有发热的现象,但其各具临床症候特征,妇科检查生殖器均无异常,恶露的量、色、质亦正常,一般不伴有腹痛,均可藉此与产褥热相鉴别。

[辨病论治]

对产褥期生殖道细菌感染,中医学认为主体病机是邪毒感染,瘀热不解,正邪交争。临床最常见的有单纯会阴、腹壁伤口感染或阴道裂伤感染;或由宫颈伤口感染直接扩散到宫旁组织,且常合并子宫内膜感染;或宫腔内感染向周围扩

散波及宫旁组织时,则形成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其辨病要围绕“炎症”这个中心,辨清炎症的轻重,病变的部位及性质,结合病史及患者的素体情况,尤其是分娩前所患的疾病,来进行论治。立法处方须紧扣“邪毒”与“瘀血”的病机,注意动态变化,方不至误。

1.凉血地黄汤(《血证论》)合丹皮汤(《血证论》)

组成:生地12g,当归9g,甘草4.5g,黄连6g,炒栀子3g,玄参9g,黄芩6g,丹皮9g,瓜蒌9g;桃仁9g,朴硝6g,大黄3g。

凉血地黄汤原纯是凉心,因血者心之所生,凉心即是凉血。丹皮汤原治内痈,内痈乃热毒结血而成,毒去则其血热亦随之而去。两方合用清热凉血,化瘀散结,正适用于瘀血热毒内结之早期产褥感染。

2.经验方(《蒲辅周医案》)

组成:茯苓皮9g,杏仁6g(去皮),薏苡仁12g,白豆蔻3g(打),茵陈9g,猪苓6g,法半夏6g,滑石块12g,黄芩3g(酒炒),晚蚕砂12g(包煎),白通草4.5g,淡竹叶6g。

功效:调和三焦,疏解湿热。

原方治疗人工流产继发感染,炎证不仅局限于子宫内膜而且波及子宫肌层,对各种抗生素皆不敏感者。中医认为证由湿热蕴伏,三焦郁闭,营卫不和,故治疗重点是使三焦通畅,郁闭畅解,营卫调和,则其热自除。

3.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大黄20g(后下),芒硝15g(单包,冲服),牡丹皮15g,丹参20g,冬瓜仁15g,枳壳20g,厚朴15g,连翘20g,黄柏25g,香附15g,莱菔子15g,金银花50g。

功效:通便化瘀泄热。

原方主治产褥感染的高热阶段,或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阶段,即中医的“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证见产后高热不退,烦渴饮冷,大便燥结,恶露不畅或臭秽如脓,小腹剧痛拒按,甚则全腹满痛,神昏谵语,舌质紫红,苔黄燥,或焦老芒刺,脉滑数或细数等。此时宜急下存阴,本方可使大便得通,这对解决感染性休克的肠麻痹,清除肠道因素(肠管缺血,缺氧,

释放出大量血管活性物质)、肠道细菌内毒素和其他内毒素中毒,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休克的抢救。对无休克者用本方加减可以治愈。临床尚有高热、腹满而反大便溏泻臭秽之热结旁流证(多系有葡萄球菌感染),亦可用本方通里攻下,即通因通用之意。注意,本方药量较大,形体瘦小者应用时,药量宜酌减。若大便得通后,即除去芒硝,大黄减量为10—15g,每日1剂,可服至热退再调方。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为产科四大证之一,是产褥期以高热为主的疾病,临证变化最速,根据本病传变的情况,可参照温病传变的一般规律。从产褥发热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来分析,邪毒感染者,应根据热型、恶露、小腹情况及伴随症状进行辨证。若高热寒战,伴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有臭气,当属邪毒偏重的实热证。如果寒热时作,恶露量少,小腹疼痛拒按,多偏重邪毒夹瘀血的瘀热证,尤其在发病的初期及中期如是。若高热、神昏、惊厥,则属“邪毒感染产后发热”的危重症,此乃病情发展到晚期,多属虚实夹杂证。但总体则是热病为患,正虚邪实,兼夹瘀血。

二、治疗原则

治疗产褥感染,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是其常法,因属妇科热证范畴,故应参照温病的传变规律辨证论治。另外要注意产后诚多虚证,不宜过于攻下;且产后又诚多瘀证,不可不问证情而补虚。本病传变迅速,在晚期病情危重时治疗需中西医结合。

三、分证论治

1.瘀热阻胞证查阅药方用法查阅药味加减查阅三反九畏查阅疗效评定(1)临床见证:产后数日乍寒乍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恶露不畅持续不下,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口干不欲饮,舌质紫黯,苔白或淡黄,脉弦细或弦涩。

新产后胞宫复旧不良,恶露排出不畅,瘀热停滞胞中,阻碍气机,营卫失调而致寒热时作。他证、舌脉亦为瘀血之征。

本证属于产褥感染的初期,病情并不严重,关键在于控

制病情发展,不使细菌扩散蔓延,需严密观察。若体温持续38"C以上不解,或腹痛加重,恶露有臭气,则说明病情加重。

(2)辨证依据:

①发热特点为乍寒乍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黯、有块。

②舌质紫黯,脉弦涩。

③产后恶露排出不畅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桃红消瘀汤(《中医妇科治疗学》)加益母草、贯众、败酱草

组成:丹参、牛膝、当归尾、桃仁、红花、乳香、鱼腥草、益母草、贯仲、败酱草。

本方是卓雨农先生治疗产后发热瘀血证的主方。用于此证乃因方中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尾活血化瘀,乳香止痛,鱼腥草清热解毒,牛膝引血下行以助瘀血排出,益母草收缩子宫祛瘀生新,贯众收缩子宫清热解毒,败酱草清热解毒排脓止痛。全方具有活血祛瘀、促进宫缩、排除瘀热的作用,使瘀血去、气机畅、热毒解、营卫和,则病自安。

2.瘀热互结证

(1)临床见证:产后高热恶寒,恶露排出不畅,色黯味臭,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瘀血不排,停滞日久与热毒互结胞中,则发热恶寒,腹痛,恶露味臭;实热瘀血互结阳明,致大便秘结;舌脉亦为瘀热内结之征。此证型相类于产褥感染急性盆腔炎开始形成的阶段。

(2)辨证依据:

①体温继续升高,发热特点为高热恶寒,腹痛拒按,恶露量少、紫黯、有臭气。

产后发热(西医病名:产褥感染)

产后发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产后发热多因产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虚、血瘀,或因外感等所致。以产褥期出现发热为主症,或伴其他症状的产后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产褥感染。[诊断依据] 1.分娩后24小时体温达到或超过38℃,或持续不恢复正常,或分娩24小时后至10天内,体温相隔2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或发病即呈高热,或高热寒颤。 2.有明显的生殖道感染,如热入血室、盆腔炎等的症状和体征。 3.出现持续高热、寒颤、谵妄、气促、脉速,或昏迷、抽搐、休克时,已发展为流注。 4.血液检查:有白细胞升高及左移现象,严重时白细胞中有感染中毒性颗粒。 5.宫腔棉拭子标本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细菌及确定种类。 6.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脓及盆腔肿块。7.胸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栓塞,并排除肺部感染。8.血培养: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患者可找到致病原。[鉴别诊断] 1.乳痈发热、蒸乳发热:乳痈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蒸乳发热是在产后3~4天内泌乳期间有低热,这种低热会自然消失。 2.产后痢疾发热:有发热,但必出现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肛门灼热等症,大便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3.产后小便淋痛发热:有小便频数而急,尿黄或赤,排尿艰涩、灼痛等症,小便化验见红、白细胞。 4.产后肠痈发热: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恶心呕吐。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 5.产后疟疾发热:有典型的疟疾热型,产前有同样的发热史,血中可找到疟原虫,无生殖系统感染症状。 6.产褥中暑发热:必在盛暑之际发病,无生殖系感染症状。[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或多,色紫黑有秽臭,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数有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2.瘀阻胞宫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所下甚少,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活血化瘀。 3.血虚内热证:产后低热缠绵,或暮热夜凉,汗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养血清热。

产后发热的临床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的临床辨证论治 发表时间:2012-11-19T14:29:29.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田波[导读]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田波(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工农卫生院吉林辽源 136200)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多发生在产后的10日以后,可危及产妇的生命,为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7.2%。产后发热最早记载于《内经。素问》[1]“乳子病热”,汉代《金匮要略》[2]在论治产后发热提出了“热入血室”的说法,宋代《妇人大全良方》[1]也提出产后发热的病名,并明确提出产后发热多虚多瘀的发病机理。清代《张氏医通》[3]提出“三冲”, “三急”的危急重症。产生本病的机理,主要是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腠理不实,营卫不固,易感外邪而致发热。《医宗金鉴》[4]云:“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感受风寒,则为外感发热。若恶露不去,瘀血停留,则为瘀血发热,若去血过多,阴血不足,则为血虚发热。”临床所见,则有感染邪毒发热、血瘀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等。就临症表现论治如下: 1. 感染邪毒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后护理不洁,邪毒乘虚入侵直犯胞宫,正邪交争可致发热。产后正虚,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则传变迅速,热入营血,甚则逆传心包,出现危急重证。临床表现: 产后高热寒站,热势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黄、五灵脂、丹皮、赤芍、鱼腥草。方中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丹皮、赤芍凉血活血。鱼腥草、益母草以增强其祛瘀解毒之功。若小腹疼痛加剧,恶露不畅,有臭味,大便秘结,高热不退者,用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加败酱草以清热泻下逐瘀。若证见高热、汗出,烦躁,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为邪入营分而累及血分,用清营汤玄参、生地、麦冬、金银花、连翘、竹叶、丹参、黄连、犀牛角,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必要时需中西结合进行抢救。 2. 外感产后气血骤虚,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人,营卫不和,或正直暑令,卒中暑邪,亦可致发热。临床表现产后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养血祛风,疏解表邪。方药: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苏叶、防风、荆芥、甘草。方中: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养血;荆芥、防风、苏叶疏风解表。甘草和中。共为养血解表之剂。若证见身热,眩晕口渴,头痛恶心。应该用: 人参、黄芪、甘草、当归、白术、天冬、干姜、陈皮、黄芩。重症加附子。 3. 血瘀证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临床表现: 由于产后恶露当下不下,或下之甚少,瘀血内阻,营卫失调,故寒热时作。气机不畅,故恶露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瘀血阻滞,津液不得上承,故现口燥而不欲饮。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为血瘀之证。治法:活血化瘀,和营退热。方药: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灸甘草、丹皮、益母草、丹参以活血化瘀之退热。 4. 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 血虚伤阴,相火偏旺,亦致发热。临床表现: 产后低热不退,腹痛绵绵,喜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自汗,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治法:补血益气,和营退热方药: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补气。如午后热甚,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者为阴虚内热之征。宜滋阴,清热,养血。方药: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加青蒿鳖甲增其滋阴清热之功; 产后气血虚损,阴盛则乍寒,阳盛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要辨证治疗;产后寒热往来,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而数。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 产后虚弱,寒热如疟,食少,腹胀用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陈皮、川芎、白芍。产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恶露未尽用当归、白芍、川芎、人参、干姜、甘草;产后脉弦少阳,寒热往来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地、栀子、枳壳、大枣; 产后恶寒壮热,口中生疮,干呕,困乏闷绝用人参、独活、白鲜皮、葛根、防风、竹茹、远志、伏神、白蔹、元参、竹沥; 产后乍寒乍热,全身发热,肋心烦闷用知母、白芍、黄芩、桂枝、甘草。 参考文献 [1]《内经.素问》四川科技出版社,1985. [2]《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3]《张氏医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医宗金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查房 产后发热

护理业务查房记录(产后发热) 查房时间:5月10日查房人:护理部 病例报告人:刘玲玲病例号:20901 患者姓名:乔雪床号:330—8 性别:女年龄:26岁 参加人员:护理部及本科护士 查房记录: 护士长:乔雪,您好!现在感觉如何? 乔雪:挺好的,没有什么不适。 护士长:睡得好吗? 乔雪:很好。 护士长:是这样的,护理部要查我们的工作,现在我们对您进行护理查房。尤其是您过两天就出院了,正好借此机会把所有的护理措施与您见面,也使您得到一次交流学习,利于您出院后自我保护。时间不会太久,大约20分钟,查房时间如果您有不适及时告诉我,我们回办公室讨论。 大家好!现在我们进行护理查房,下面由责任护士报告病例。 刘玲玲:乔雪,女患,26岁,于2012年5月7日13时25分步入病房,入院时T 38.6℃P 96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神清语明,自述产后3天,持续高热不退伴有寒战高热,于7日13时门诊以产后发热入院,该患属血虚型,治宜养血益气,合营退热。方用八珍汤加减。今天是入院后的第三天,经过对病人的评估,我们确定了三个护理诊断:①不舒适—小腹胀痛。②寒热异常—壮热。③有腹膜感染的可能。具体措施如下: 1.卧床休息,恶露未尽者宜采取半卧位,以利瘀浊排出。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如瘦肉汤、蛋汤、牛奶等。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3.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时洗漱。出汗较多时,用干毛巾及时擦干,勤 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 该患出院指导如下: 产后要适寒温,避风寒,注意保暖,保持室内通风。但忌当风坐卧。 汇报完毕。 护士长:好!现在我们进行查体可以吗? 护士长:乔雪,体温正常吗? 乔雪:正常了。 护士长:乔雪,有其他不适吗? 乔雪:没有了。 护士长:现在患者状态还可以,谁能说一下该患还能注意哪些? 王春阳:该患者属于感染邪毒型,保持室内通风凉爽,衣被不可过厚,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于恶露排出。 护士长:谁还能说一下该患在服药时应注意哪些? 刘玲玲:中药汤剂宜温服,高热时可凉服。 护士长:大家说的很好,谁还能补充一下? 卢春艳:饮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清淡,忌油腻、辛辣之品,鼓励病人多饮水,选绿豆汤、鲜果汁、西瓜水等补充体液,并且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护士长:下面我对本次查房做一下总结,通过查体和与病人交流责任护士病例汇报与病人情

产后发热-中医

产后发热-中医 产后虚烦发热,乃阳随阴散,气血俱虚。若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急用十全大补汤。若热愈甚,急加桂附。若作渴面赤,宜用当归补血汤。若误认为火证,投以凉剂,祸在反掌。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不时而热,是无火也,当治其心。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倏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故心盛则生热,肾盛则生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收于内。又热不胜寒,是无火也,寒不胜热,是无水也。 治法:无水者,六味丸。无火者,八味丸。气血俱虚者,八珍汤与十全大补汤。 大尹俞君之内,产后发热晡热,吐血便血,兼盗汗,小便频数,胸胁胀痛,肚腹痞闷,余曰:“此诸脏虚损也,治当固本为善。”自恃知医,用降火之剂,更加泻痢肠鸣,呕吐不食,腹痛足冷,始信余言,诊其脉,或浮洪或沉细或如无,其面或青黄或赤白,此虚寒假热之状,时值仲夏,当舍时从证,先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数剂,胃气渐复,诸证渐退,更佐以十全大补汤,半载全愈。(妙在以胃气为主。) 儒者杨敬之内人,所患同前,但唾痰涎,或用温补化痰之剂,不应,面色黧黑,两尺浮大,按之微细,此因命门火虚,不能生脾土,脾土不能生诸脏而为患也,用八味丸补土之母而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妇产后三日起早,况气血未定,遂感身热,目暗如风状,即以清魂散二服,得微汗而愈。滑伯仁治一产妇恶露不行,脐腹痛,头疼寒热,众皆以为感寒,温以姜附,益大热,手足搐搦,语谵目撺,诊其脉,弦而洪,面赤目闭,语喃喃不可辨,舌黑如烚,燥无津润,胸腹按之不胜手,盖燥剂搏其血,内热而风生,血畜而为痛也。曰:﹁此产后热入血室,因而生风,即先为清热降火﹂。治风凉血之剂两服,颇爽,继以琥珀牛黄等,稍解人事,后以张从正三和散行血破瘀,三四服,恶露大下如初,时产己十日矣,于是诸证悉平。(清魂散乃散风之补剂。)(以此观之原有外感既知内热生风,只宜治热不必治风,所谓求标取本也,即用三和散或桃仁承气汤俱妙,三和散有大黄。) 一妇盛暑月中产三日,发热,其脉虚疾而大,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叫呼奔走,拏捉不住,以干荷叶生地黄牡丹皮浓煎汤调下生蒲黄二钱,一服即定,恶露旋下而安。(此败血之剂其不用大黄者以脉虚大也。) 一妇产后,时发昏眦,身热汗多,弦晕口渴,或时头痛恶心,医用四物凉血之剂,病不减,又用小柴胡,病益甚。石山至,诊得脉浮洪搏指,汪曰:“产后而得是脉,又且汗多,而脉不为汗衰,法在不治,所幸者,不喘不泄耳,其脉如是,盖凉药所激也。”用人参【三钱】,黄耆【二钱】,甘草,当归【各七分】,白朮,门冬【各一钱】,干姜,陈皮,黄芩【各五分】,煎服五剂,脉敛,病渐安。(以此脉认到凉药所致而致,以阴盛格阳也,以搏指之脉用参氏姜朮必其脉坚强,搏手而无阳以和之也甚有用附子者不可不知。) 王佥宪宜人,产后因沐浴发热,呕恶,渴欲饮冷水瓜果,谵语若狂,饮食不进,体素丰厚,不受补,医用清凉之剂,热增甚,诊得六脉浮大洪数,汪曰:“产后暴损气血,孤阳外

产后发热50例辩证施护体会

产后发热50例辩证施护体会 产后发热是指在产褥期内出现高热寒颤,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临床极为常见。我们通过对50例产后发热患者采取辩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我院产科住院患者,均产褥期发热2d以上,年龄在21-41岁,平均26岁,其中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22例。 2 辨证施护 2.1 外感发热 2.1.1 证候产后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少汗,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 2.1.2 护理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避风寒,衣被适度。服用解表药后,应进些热饮料,盖好衣被,以助微汗,祛邪外出。若药后无汗,再服生姜红糖汤,以助汗出。汗后换衣,避免汗后当风。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食油腻、煎炸和辛辣刺激,以防伤阴动火,损伤脾胃。 2.2 血虚发热 2.2.1 证候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自汗,头昏目眩,心悸少寐,腹痛绵绵舌淡苔薄,脉细弱。 2.2.2 护理卧床休息,避风保暖,下床活动时防止跌倒。饮食给予清淡补养品,如银耳、甲鱼、母鸡汤等,忌油腻厚味和辛辣、炙煿等不易消化和燥火的食品。失眠少寐者,可针刺神门、三阴交、心俞等穴,头晕耳鸣重者加百会、风池、翳风。 2.3 血瘀发热 2.3.1 证候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夹有瘀块,少腹疼痛拒按,口干不欲饮,舌紫有瘀点,苔薄,脉弦涩。 2.3.2 护理仔细观察发热、腹痛情况,恶露的量、色、质等。恶露不畅,血色紫黯,夹有瘀块者,可遵医嘱给予益母草膏2O毫升,一日三次,开水冲服。少腹部可给予热敷或艾灸气海、中极、三阴交等,以达到温经止痛之效。加强情志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和烦恼心理,避免精神刺激,使其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瓜果和酸性食品。

母猪产后发烧的症状及治疗

母猪产后发烧的症状及治疗 产后发烧 母猪产后发烧,多发生在产仔后3~7天,体温升高至35~41℃。由于母猪发烧、食欲减退或废绝,使泌乳减少或停止,造成仔猪吃 不饱奶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全窝仔猪死亡,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 母猪产仔后,在短期内体温突然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泌乳减少或无乳,仔猪因吃不饱奶而乱叫。 患有肺炎的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呼吸加快、气喘、咳嗽,鼻孔流出黄白色粘稠鼻 液,肺部听诊有明显的炎症变化。 发生胃肠炎的病猪,体温升高至39.5~40℃,精神沉郁、不吃食、喜喝凉水和污水。有的病猪呕吐出黄色粘稠的胃内容物,粪便呈 稀糊状,带有粘液和粘膜,腥臭难闻。 发生子宫内膜炎的病猪,体温升高至39.5℃左右,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病猪出现弓腰、努责及排尿姿势,从阴门排出灰白色混浊 絮状物或脓性物。 发生乳腺炎的病猪,可见1个或数个乳腺潮红肿胀、疼痛,挤出的乳汁稀薄,含有絮状物,化脓者可挤出脓汁,母猪抗拒仔猪哺乳 ,体温升高至39.5℃。 (二)防治 由于母猪产后发烧情况比较复杂,临床上应该辩证施治。对体温偏高,但有食欲的病猪,应用青霉素400~5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 100~200国际单位、安痛定20~30毫升,肌肉注射;或先锋9号3克、安痛定15毫升、地塞米松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对体温高 、食欲废绝的病猪,应用5%葡萄糖盐水500~1000毫升、青霉素400~50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C10毫升、地塞米松5毫升;或5%葡萄糖液 500毫升、10%磺胺嘧啶钠20~40毫升、5%碳酸氢钠20毫升,耳静脉滴注,每日1~2次。对于有肺炎咳喘症状的病猪应内服清肺止咳散50 ~100克,每日2次;胃肠炎病猪,内服痢菌净粉20~30克,或磺胺脒20片、碳酸氢钠10片,每日2~3次,呕吐严重者肌注爱茂尔6~8毫

产后发热的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的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有虚有实,其证各异。在注意多虚多瘀的基础上,治疗应以调和营卫为主。感染邪毒者,其证危笃,变化多端,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感染邪毒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时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新产血室正开,百脉俱虚,邪毒乘虚内侵,损及胞宫、胞脉,正邪交争,致令发热恶寒,高热寒战;邪毒与血相搏,结而成瘀,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紫黯;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恶露如败脓,其气臭秽;热忧心神,则心烦不宁;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则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于,脉数有力,为毒热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举例: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方中银花、连翘、黄芩、葛根、柴胡、甘草清热解毒;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当归配之以和血;桃仁、红花活血行瘀;枳壳理气行滞。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之效。 本证之发热,因产妇体质之强弱不同,所感邪毒种类之差异,其临床表现也颇复杂,而且病情变化快,故当随证而治。 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大而数者,属热盛津伤之候。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 若高热不退,烦渴引饮,大便燥结,恶露不畅,秽臭如脓,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全腹满痛,神昏谵语,舌紫黯,苔黄而燥,或焦老芒刺,脉滑数者,为热结在里,应急下存阴,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如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若高热汗出,心烦不安,斑疹隐隐,舌红绛,苔少或花剥,脉弦细数者,此为热人营分。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 玄参、麦冬、生地、金银花、连翘、竹叶心、丹参、黄连、水牛角。 外感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产后元气虚弱,卫阳失固,腠理不实,风寒袭表,正邪交争,则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方药举例:荆防四物汤(《医宗金鉴》)加苏叶。 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地黄。 方中四物汤养血扶正,荆芥、防风、苏叶祛风散寒解表。 若感冒风热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疼,咽喉肿痛,口渴欲饮,咳嗽,痰黄,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淡豆豉、甘草、芦根。 若外感暑热者,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倦怠乏力,舌红少津,脉虚数。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产后病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产后病 一、A1 1、调经散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的病证为 A、肝经郁热证 B、气血虚弱证 C、肝郁气结证 D、心脾两虚证 E、瘀血内阻证 2、产后小便淋痛湿热蕴结证的治法为 A、疏肝清热通淋 B、清热解毒利湿 C、清热利湿通淋 D、清热利湿止痛 E、以上皆非 3、治疗产后小便淋痛肝经郁热证,应首选的方剂为 A、五淋散 B、沉香散 C、丹栀逍遥散 D、知柏地黄丸 E、五味消毒饮 4、产后身痛风寒证的最佳选方是

A、参苏饮 B、附子理中汤 C、独活寄生汤 D、身痛逐瘀汤 E、人参败毒散 5、肾虚型产后身痛的最佳选方是 A、归肾丸 B、金匮肾气丸 C、右归丸 D、养荣壮肾汤 E、左归丸 6、产后身痛血瘀证的最佳选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血府逐瘀汤 C、生化汤加味 D、少腹逐瘀汤 E、身痛逐瘀汤 7、产后身痛血虚型的最佳选方是 A、八珍汤 B、十全大补汤 C、人参养荣汤 D、当归补血汤

E、黄芪桂枝五物汤 8、感染邪毒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其中热入营血不会出现的症状为 A、高热不退 B、斑疹隐隐 C、神昏谵语 D、脉弦细数 E、舌红绛,苔黄燥 9、血虚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八珍汤 B、补中益气汤 C、加减一阴煎 D、举元煎 E、人参养荣汤 10、外感证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小柴胡汤 B、桑菊饮 C、银翘散 D、清暑益气汤 E、荆穗四物汤加味 11、下列哪项不符合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 A、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相争

B、产后元气受损,正气较虚,易感外邪 C、败血停滞,营卫不通 D、阴血骤虚,阳无所附,阳气浮散 E、经脉不通,营卫不和 12、血瘀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桃红四物汤 B、桂枝茯苓丸 C、桃核承气汤 D、血府逐瘀汤 E、生化汤加味 13、血瘀产后发热的主要证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寒热时作 B、恶露不下 C、恶露量少,色紫黯 D、小腹隐痛,喜按 E、舌质紫黯,脉弦涩 14、感染邪毒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大黄牡丹皮汤 B、四妙勇安汤 C、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味 D、桃红消瘀汤 E、保阴煎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产后病 第一节产后病小论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上述诸病多数发生在“新产后”,目前根据临床实际,倾向将产后7天以内称为“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同时,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了亡血伤津的情况下产生的“新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张氏还指出:“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该书又提出产后“三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中医妇科学》 > 第十二章产后病 第二节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心衰,或羊水栓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 一、血虚气脱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

《中医妇科学》> 第十二章产后病 第一节产后病小论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上述诸病多数发生在“新产后”,目前根据临床实际,倾向将产后7天以内称为“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同时,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了亡血伤津的情况下产生的“新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张氏还指出:“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该书又提出产后“三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中医妇科学》> 第十二章产后病 第二节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心衰,或羊水栓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 一、血虚气脱

产后发热1

产后发热1 产后感染发热是指由于产时气血骤虚,阳气浮越,感染邪毒,正邪交争,而出现产后10天内发热,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异常的疾病。产褥感染可属产后感染发热的范围。 诊断依据 1.产后10天内发热不解,连续3天体温在38C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 2.应与血虚、外感、蒸乳所致发热相鉴别。 3.必要时作妇科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等,以明确感染部位及致病菌。 证治概要 产后感染发热多与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密切相关。产后血室正开,邪毒乘虚而直犯胞中,邪热之毒缠绵不解,邪毒炽盛与血相搏,传变迅速,可人营血,逆传心包,出现重症、险症。若恶露排出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气血瘀

滞,营卫闭阻令发热,瘀热相搏日久,亦可转为重症。临床应根据发热的特点,恶露、小腹情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综合分析明辨。若高热寒战持续不退,恶露紫黯臭秽,小腹疼痛拒按,口干便秘,多属感染邪毒证候;高热神昏、惊厥,为热人心包之象;寒热时作,恶器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为血瘀发热证候。治疗应以调理气血、调和营卫为主。依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遵循“勿忘于产后,勿拘于产后”的原则,清热勿过于苦寒,化瘀勿过于攻破,但又不可不辨病情,片面强调补虚。感染邪毒致产后发热重证,必要时结合西医疗法。 分证选方 一、热毒炽盛证查阅药方用法查阅药味加减查阅三反九畏查阅疗效评定[主症] 恶寒,高热,恶露量多或少,色紫黯如败酱,有秽臭,小腹疼痛拒按。烦躁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常用方]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产褥热是什么病

产褥热是什么病 产褥热是什么病 大家都知道,每个妈妈孕育生命,都是最幸福的事情,但是一旦得了妇科疾病,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和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很多的妇科疾病都是我们平常不注意卫生和糟糕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产褥热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产褥热是什么病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那是由于生产以后致病菌突然侵入到我们的生殖器官里面,从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医学上呢又被叫做产褥感染。 其次,产妇在生完宝宝以后,胎盘附着的部位会在子宫上留下一个很大的创面,另外,阴道和外阴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都会给细菌提供了一个侵入的机会,从而导致炎症发生,这个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低热的症状。 产褥热什么症状 生完孩子的一个月之内,我们通常叫做坐月子,那么在坐月子期间,能够让生病的病菌突然的侵入到我们的生殖气管里面继而发生各种的炎症,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烧,被称作为产褥热,具体的产褥热什么症状?还需要对症看看有没有一下的几点。 1、首先因为生宝宝的过程中会阴部受到器械的损伤造成了感染,感染会导致,小肚子的疼痛下坠,会阴部有灼热感,还会出现一些脓性的分泌物,这些脓性分泌物不断刺激着尿道,就会出现尿频和尿痛。 2、分娩以后,胎盘就会脱离我们的母体,细菌一旦感染胎盘剥离的那个创面,就会形成子宫内膜炎,如果感染侵蚀到了子宫的肌层,患者就会出现发烧头痛,并且心率加快。 产褥热的危害 产褥热对女性的身体的损害大,严重时可以导致产妇死亡。现在很多女性都选择剖宫产,而产褥热的发病率也提高了不少。 1、产褥热的严重程度和感染病菌的种类,以及患者身体有很大关系。身体健康的产妇即使被病菌侵入也不一定会感染。产妇身体虚弱,就会大大被感染的几率。 2、产褥感染早期,一般是在创伤位置出现炎症,要是阴道裂伤的感染,就会有局部红肿和热痛的炎症反应,基本不会有全身症状。 3、患者子宫被感染的话,就会造成子宫内膜炎或者子宫肌炎。这时患者就会下腹疼痛,而且带有恶臭的恶露会变多。 产褥热传染吗 产褥热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主要就是因为孕妇在分娩期因为感染而引发的疾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现在生产都是在医院,而医院也是人流聚集的地方,所以很

产后发热是什么原因

产后发热是什么原因 文章目录*一、产后发热是什么原因*二、产后发热如何预防*三、产后发热如何治疗 产后发热是什么原因感染性发热,多见于会因伤口感染、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及因胎膜早破、胎盘滞留等引发的盆腔内感染,而引发高热。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开裂,有异常分泌物,甚至带有腥臭味,有时会全身发热,白细胞增多。 乳汁淤积,因乳腺管不通、乳头畸形以及新生儿吸吮力过弱等使乳房不能排空,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局部肿胀疼痛、表面魏红、有压痛,体温升高。若不及时处理,易发展成乳腺炎,出现这类问题的妈咪最为常见。 上呼吸道感染,同时伴头痛、鼻塞、咳嗽、流涕症状。产后疲劳,抵抗力下降,易受凉、感冒。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呼吸音粗重。 其他疾病,发热伴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刺激症状则可能患有泌尿系统感染,若患肾盂肾炎,检查可发现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异常。如合并有肝炎、结核等,甚至室内温度过高,不通风,衣着太厚导致发热症状。 产后发热如何预防新妈妈预防产后发热很重要,即使是冬天坐月子,新妈妈分娩后也会出现汗多的症状。小编建议新妈妈一

定要及时补充体液。首先,新妈妈应该增加自己每天的喝水量, 勤排尿,并注意每次排尿时要将尿排净,以免细菌,在膀胱里繁殖。 新妈妈最好要改变一下饮食习惯,食谱从“大补型”改为“清淡型”。如果新妈妈在月子期间发热伴有哺乳期感冒症状,小编觉得新妈妈也可以服用一些性质温和的感冒冲剂。如果症状仍不见好转,新妈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感冒药物和抗生素。 另外,新妈妈平时要注意月子期间居室的通风。居室要开窗,让空气流通,不可包头裹足,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在处理恶露时要注意清洁,更应注意私处等局部的清洁、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 产后发热如何治疗急性期抗感染、退热、营养支持治疗,纠 正水、电解质紊乱,病情严重或贫血者,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或血浆,增强全身抵抗力。 病情稳定时,查明原因,及时对症处理,对于伤口化脓感染或 盆腔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对于胎盘胎膜残留者,在感染控制和 体温下降后清除宫腔内残留物;对于严重子宫感染,经治疗无效, 症状加重,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病情稳定后,可予中药调理机体,增强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