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以上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李秋霞

基于刚刚学习过亿以内数的读写、改写与省略,所以在教学时我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运用生活中的大数,激发学生学生数学的情感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1、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1,300,000,000(十三亿)多。

2、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6,397(六千三百九十七)公里,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周长360(三百六十)公里,面积4,500(四千五百)平方公里,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是每小时430(四百三十)公里。

3、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是179,968,000(一亿七千九百九十六万八千)平方公里。

4、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5、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

6、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8.8(八千八百四十八点八)米。

7、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度是6,671(六千六百七十一)公里。

8、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深度是1,741(一千七百四十一)米。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让学生在亿以内的基础上类推,读一读一些数,然后再出示例1让学生读一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亿以上数的读写的方法,由于亿以内数的读写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归纳方法比较快。在教学写法时也主要让学生利用类推的方法自主探究为主。

从整体情况开看,本节课比较成功。

20.1.1《平均数》导学案1

第2课时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会根据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求加权平均数. 2.能正确有效地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经历探索利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 4.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求加权平均数. 问题探究一求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请你阅读教材“例2”上面一段至“探究”上面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个班的40名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16岁的有4人,17岁的有1人.求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精确到1岁) 解:=≈15. 答: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约是15岁. 【归纳总结】在求n个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时,如果有k个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求这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可以看作是求k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预习自测】一组数据中,2出现了f1次,3出现了f2次,4出现了f3次,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问题探究二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1.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5路公共汽车载客量在1≤x<21之间的班次有3次;载客量在21≤x<41之间的班次有5次等. 2.表中的组中值31指什么,它是怎么确定的?频数(班次)5可以看作是相应组中值31的什么? 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频数5可看作是相应组中值31的权. 3.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比较均匀,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当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比较均匀时,每组数据的平均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组中值. 【归纳总结】在上面的频数分布表中,不知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分组数据求加权平均数? 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的权. 【预习自测】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测了同年龄的40名女学生的身高情况,统计人员将上述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身高(cm)频数 144.5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 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字词教学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点缀。其实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怎样让字词教学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字词教学不孤立,显得丰满,学生呢,又学得轻松有效,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较经典的课文,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把第一教时的教学内容定为初读课文检查,学习第一、第五段。在教学中我力求融字词、句段与体验情境、化话为画、想像还原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一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 一、扣词,化话为画 对低段孩子而言,他们对字词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就如“珍珠”一词,学生的脑海里所蹦出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很美,是一串串的,而让学生体会到星星像珍珠,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我先让他们自己边读句子,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让他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通过教师的随机朗读指导,强化感悟“珍珠”,让孩子的语言感觉敏锐起来。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对这一个词语进行迁移运用,显得顺理成章。而对“珍珠”一词的写字教学,我也巧妙地把它安排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使学生觉得写字也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般的美。 二、扣词,读懂文句

“撒”字是本课中的一个生字,通过对这个字的理解能辐射到整个句子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时,第一步,我先把“撒”字换成“排”,让学生对“撒”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它不像“排”那么整齐划一;而后,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是提手旁加一个“散”,使他们对这个字的字义有个感知;紧接着我就用肢体语言和情境描述,让学生的脑海里联想星星一颗颗“撒”在天空的画面;然后我再出现一幅星空图,让真实的画面与他们的想像印证一下。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撒”字的形象、意趣、情致和色彩之后,他们再去读这个句子时的感受是鲜活的,灵动的,更好地促进了对句子的理解。 三、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几个点的落实应该还是有成效的。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去思考:

万以内数的读写_教案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授课日期__年__月_日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2)1998()()() (3)9997()()()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820读作()409读作()500读作()4758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表,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 4.1 加权平均数导学案2(新版)青岛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4.1 加权平均数导学案2(新 版)青岛版 4、1 加权平均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受权数的意义,知道权数的差异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一些现象; 2、知道权数有不同的形式、预习指导: (一)复习回顾:请写出x1, x2, x3, ,x k的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并指出它们的权各是什么? (二)试着独立完成课本117页的例2和100页的例3,然后阅读课本上的解法,注意解题格式和解题步骤,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数据的“权数”不同,说明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数据的“权数”影响加权平均数的值吗? 2、“权数”可以表示数据的频数,也可以表示、 3、“权数”可以有哪些形式? (五)快速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练习 1、2题、巩固提高: 1、要了解我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认为合适的调查方式是,随机抽取调查了某县某中学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平均视力约为

3、8,请你估计我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视力约为、2、已知5与7的平均数是6,若5的权为40%,8的权为60%,则5与8的加权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若5的权为2,8的权为6,则5与8的加权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3、小明所在班级的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5kg,小亮所在班级的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2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明体重是45kg B、小明比小亮重3kg C、小明体重不能确定 D、小明与小亮体重相等 4、从鱼塘捕得同时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单位:千克)分别是: 1、5, 1、6, 1、4, 1、6, 1、3 , 1、4 , 1、5 , 1、7 , 1、7、问:这9尾鱼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千克?你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2)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上第一课时,根据学段要求和本课实际,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在备课的同时,我也浏览了很多相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章,参考了全国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融进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持续地更改教案。我也一直在思考:第一课时该怎么上?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很多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把第一课时上得不伦不类,说它是第一课时吧,我们又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但从课的起点看呢──学生当时对文本是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说它是第二课时吧,不过第二课时的教学又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但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从教师的小结也让人感觉到无疑这是第二课时。这种观摩课、研讨课或者优质课,给我们一线老师很多误导与困惑:一种是,第一课时能这样上!另一种是,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 第一教时,从我们的家常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它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教学规律办事。为此,我们大胆地屏弃了试教过程中哪怕是效果很好的分析与拓展。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会认9个生字,会写“数、睡、距离”,理解“钻研、距离”等词。2、读通长句子,达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9个生字;准确书写“数、睡、距离” 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实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这样的课堂,我们听者感觉似乎是高效的。我想,这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吗?学生真正掌握了吗?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实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在我的这堂课中,很多的时间是花在让学生充分地读!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但是我请清楚楚的知道,我设计的每一遍朗读要求是不一样的。从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让学生第二遍自由读课文时,我便设计了朗读阶梯,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学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题文档

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1) 一、填空题 1.写出下面各数. 1)六千零七十写作_________ 2)四千零六写作___________ 3)一千四百一十六写__________ 4)三千五百零二写作_________ 5)八千零二十七写作___________ 6)一万写作______________ 7)九千一百写作8)二千零六写作 2.(1)4个千和5个百() (2)6个千、2个百和9个一() (3)2个千和6个十() (4)8个千和8个一() (5)9个千、4个十和5个一() (6)1个千、3个百、7个十和4个一()(7)5个百和8个十是() (8)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9)六个一、八个千是() (10)一个万是()

3.填空. (l)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位,千位是第()位. (2)一百里面有()个十,10个一百是(),十里面有10个(),一万里有10个(). 10个一千是().十万里面有()个一万,一千里面有()个十.(3)375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5000里面有()个十. (4)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第四位上的8 表示8个(). (5)一个数百位上的数是6,千位上的数是1,其科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读作(). (6)892是()位数,最高位是()位,1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7)比6000小1的数是().比8999大l的数是(). (8)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位,五位数的最低位是()位.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数据分析导学案 23.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

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体会权的意义. 一、知识链接 1.数据2、3、4、5、6、7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 2. 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列式 :_________________; 算式中的分子、分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预习 3.小学所学过的平均数称为算术平均数,请你回忆、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x 1,x 2,x 3, …,x n 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记做x ,即x =___________________. 4.. (1)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并说一说正确的计算方法. 解:x = 1 4 (70+75+80+85)=77.5(g). 答: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应先分别计算每一种鸭蛋的总质量,再相加得出这20个鸭蛋的总质量,然后除以鸭蛋的个数,得出这20个鸭蛋的平均质量.即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每一种质量的______不同,即频数不同,它们对平均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计算时应考虑每个数据的权重. (3)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归纳出含权重的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出现的次数分别是w 1,w 2,…,w n ,则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 平均数称为数据x 1,x 2,…,x n 的加权平均数,w 1,w 2,…,w n 分别叫做权重,简称权.如:此题中70,75,80,85的权分别____________. 三、自学自测 1.一次数学测验中,小强、小明、小月的考试成绩分别为110分、102分、91分,则他们的 平均成绩为_______. 2.一组数据:2、2、2、3、3、4、4、4、4,则2的权是______,3的权是________,4的权是 _______. 3.某人打靶,有1次中10环,2次中7环,3次中5环,则平均每次中靶________环. 四、我的疑惑

平均数教学案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平均数》教学案例 ----袁小林 一.教学内容及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P111—113 20.1.1平均数 2.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学习利用数据的数字特征刻画数据的分布特征。对于数字的分布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反应数据向其中心值(平均数)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反应数据远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三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应数据分布的形状。 本节课是章起始课,学生对于“加权平均数的背景”、“学习加权平均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研究平均数的权”等产生疑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权的意义和作用,又体现“权”产生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经历建构研究平均数的权内容,体会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教学难点:理解权的意义 四.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分析,独立完成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 六.教学过程 片段一 展示情景问题:遵义会议纪念馆打算招一名英文翻译。甲、乙两名应试者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平均数导学案

课题:《平均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问题引入-问题解决-引入新概念-巩固-提升”的学习过程,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表现突出,勇夺冠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激情澎湃,为祖国的强大而无比自豪。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排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年龄都是影响球队实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女排之所以当之无愧的成为冠军,除了高超的技术外,队员的身高和年龄也占了很大优势。你试着研究一下女排身高、年龄的平均数吧。 二、自主探究、明确疑难 探究活动(一)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完成以下问题:请你计算一下女排队员身高、年龄的平均数。 探究活动(二) 奥运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我们班的李明同学善于观察生活,他觉得治理环境污染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李明经过课后实践调查,发现现在家庭的白色污染非常严重,为此他特地统计了本班50名同学家里一天使用塑料袋个数的情况:其中个数为0个的有5人,个数为1个的有12人,个数为2个的有15人,个数为3个的有10人,个数为4个的有6人,个数为5个的有2人。用3分钟时间解决以下问题: 1.求咱班同学家里一天使用塑料袋个数的平均数。 2.比较一下,同样是求平均数,问题1、2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探究活动(三)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举办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中学生主题辩论赛。甲、乙两 用5分钟时间解决以下问题: 1.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对两人的得分进行评价吗?以甲的得分为例,你能列式吗? 2.如果你是评委,你能不能想一种方案,能体现出演讲技巧更重要,但也要兼顾仪表形象的得分?你能列出式子吗?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交流上述问题的答案,有疑问的互相讨论。准备展示、点评。 2、算数平均数: 3、加权平均数: 4、权的形式: 5、教师点拨。 四、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A组1、莱阳梨产于莱阳,以其独特的清香甜脆著称于世。李大伯是种梨高手,他种的梨皮薄个大汁多,被政府选为对外宣传的代表。这天,李大伯选了一棵树上的6只梨,测了测重量:240g,230g,260g,270g,300g,340g。你帮李大伯算算它们的平均质量是 2、为了健身强国,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体 育课外活动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B组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 五、自我评价、检测反馈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当堂检测: (1)一组数据3,2,x,1,4的平均数是3,x是 (2)某校规定学生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2:3:5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李明的三项数学成绩依次是96分、84分、86分,则李明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是多少分? 六、课外自评: 必做题:练习册66- 70页 1--4 选做题:练习册70- 73页 5--8 1

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doc

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 思 《数星星的孩子》是二年级下册一篇记述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依偎着奶奶数星星的课文。我为二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篇1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课文,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而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

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情境中体验,读读悟悟,深化学生的感受。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学习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学习万以内数计算打下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主要注意了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读写法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比如在千位上拔3颗珠子,代表3个千,百位上没有珠子,用0占位。数的概念无非就是理解每个数的组成以及每个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思。456,最高位是百位,4在百位上,表示4个百;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这个数由4个百、5个十、6个一组成的。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让学生讨论后,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时,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让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他们爸妈每个月的薪水,报纸上的一些数据等等,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 不足之处: 学生对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的写数方法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不扎实。在写数时,有些学生容易把两个零写成一个零,错误率很高,如:三千零八写作:308。我想:在反馈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看到题后先想这个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然后再动笔写数。如果最高位是千位那就是四位数,如果最高位是百位就是三位数。最后再读一读是不是和原题的“读作”是一样的,不一样,说明错了,要及时改正。这样我想中间有两个零的数就不容易落掉一个零而写错了。

加权平均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设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串的形式来展开,采用引导、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课堂设四大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从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猜想. 二、验证猜想,探索新知 通过计算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发展学生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实现对加权平均数和权的概念的建构,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三、点击生活,应用新知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权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对自己进行量化评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也是课堂评价的体现,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矫正、自我完善,从而自律,自信、自强. 四、回眸课堂,自我提升 通过师生课堂小结,总结知识、提炼方法、升华情感,给学生启迪和鞭策.通过作业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均数这一节其实也就两个概念,一个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其中算术平均数是小学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很容易回想起来,801班的吴晓冬同学这节课回答得不错,准确地回答出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即各数之和除以总个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课堂中基本上是由学生阅读课本后建立起来了,由于课本中没有给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因为它实在是不好表示,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我采取类比算术平均数概念,给出字母表示形式,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只有少数学生明白,而对于课本上的举例式的概念,学生较容易理解。 后来反思这一课堂现象,发现我在平均数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概念忽略了,认为这一节内容只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即可,其实这不对,概念的学习是一个长效性的过程,平均数概念虽然简单,但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理解,一些稍变化一些的题型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这部分教材处理仍然要注意不能过于“一带而过”,学习平均数概念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加权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导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doc

钱粮湖镇中学“导学案”设计.3. 简明信息 课题内容:加权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 用 年级:七执笔人:刘丽娥 课型:新授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科目:数学 审稿人:七年级数学 组 教学内容探究与预见性问题 操作方法与措 施 学生双色笔记 用 时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o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 值,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平均数在总体中的作用去设计一些活动。学习与探究过程: 一.、课前测评 1、若一组数据 m +0.1、m+0. 2、m -0.1、m-0.2、m+0.1,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五检测反馈 1 5 1() 25 2、? 数为 则 x y = 3、匚孑1、2、3、x、y的平均数为2,且1、2、3、-x、y的平均0.8, 己知数据20、30、40、18, 、若取它们的份2: 3: 2: 3 ,则这时它们的数为

(2)、若取它们的百分比为10%、20%、40%、30%、,则它们的 平均数为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导学交流 1、阅读教材 P150例3 分析:例题中的问题可以看出10克棉花中随机抽取的,所以要 求这批纤维的平均长度就只要求出这10克棉花的平均长度。 因为长度为3cm、5cm、6cm的纤维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 即它们的权数分别是 故可以用的方法求这批纤维的均 长度。 解:方法1.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 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思考:权数对加权平均数有何影响? 2、探究1:某乡镇皮革厂有50名职工,他们的月工资表如下: (单位:元) 工资300 350 400 450 500 550 1200 人数7 9 12 10 6 4 2 求该皮革』'50名职工月平均工资(精确到个位) 探究2:七年级某班学生50人,年龄为11岁、12岁、13岁的人数比是1: 3: 1,求这个班平均年龄。

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反思 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特别是第一句话:“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通过“无数、满天”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

解。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在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学生学得快乐。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打破整体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这个比喻句时,我没有安排“撒”字的教学,在教“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时,我从朗读着手,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怎样使学生有这种感受?我联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给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更主要的是,在这里我精心设计“撒”字的教学。通过“撒”字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知道星星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然后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小学数学_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1,探究平均数的意义。 师: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他们收集瓶子的个数,你能移动小棒使他们每个人的收集的数量相等吗? 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小明给小亮2个瓶子,小红给小兰1个瓶子后,他们四个人的数量相等。 课件演示: 师小结: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通过移多补少看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21教育网 提问:还可以怎样计算? 生:(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师生归纳总结:13就是14、12、11和15这4个数的平均数,求4个人的平均数,相当于把总数平均分成了4份。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542789.html, (14+12+11+15)÷4 = 13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 人教新课标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首先由儿歌《小星星》导入,之后进入自学环节,根据同学的学习状况,设了三个层次的目标,分别发到每个小朋友的手里。 学习目标(一):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语气。同桌互检,记得给对方做评价呦! 2. 我给各段标上了序号,知道了课文一共()段。 3. 我能大声读出以下词语: 一颗教数重北极星织女星注视北斗星张衡成为坐在一直很慢祖先一组还无数珍珠夜空院子仰头一闪一闪容易仍然围绕移动刻苦钻研著名天文学家 1.以上词语我全部会读了() 2.有些字我感到陌生,我在书上划出了它们,并给他们标上拼音,学会了! 3.我是通过差生字表()/问同学()学会的! 同桌互检字词,并给对方做评价。 4. 今天我发现了课文里边的多音字,瞧,我还能给它们标拼音、组词呢! chónɡ jiào wéi 重教为 zhònɡ jiāo wèi 5. 考虑: (1)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数星星的?从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 (2)并大声的读一读。 (3)课文中数星星的小朋友名字叫什么? (4)你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吗? (5)你知道那些星星?能给大家讲讲吗? 6. 上机学习:(1)主题网站和指尖学堂(2)熟语识字 7. 学写字。 小组观察讨论每个字的结构、占格、定位之笔后开始书写。记得给生字组词呦!学习目标(二):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语气。同桌互检,记得给对方做评价呦!

2. 我给各段标上了序号,知道了课文一共()段。 3. 我能大声读出以下词语: 一颗教数重北极星织女星注视北斗星张衡成为坐在一直很慢祖先一组还无数珍珠夜空院子仰头一闪一闪容易仍然围绕移动刻苦钻研著名天文学家 1.以上词语我全部会读了() 2.有些字我感到陌生,我在书上划出了它们,并给他们标上拼音,学会了! 3.我是通过差生字表()/问同学()学会的! 同桌互检字词,并给对方做评价。 4. 今天我发现了课文里边的多音字,瞧,我还会给他们组词呢! chónɡ jiào wéi 重教为 zhònɡ jiāo wèi 5. 考虑: (1)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数星星的?从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 (2)并大声的读一读。 (3)课文中数星星的小朋友名字叫什么? (4)你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吗? (5)你知道那些星星?能给大家讲讲吗? 6. 上机学习:(1)练习本单元对对碰(2)学习指尖学堂和主题网站 7. 学写字。 小组观察讨论每个字的结构、占格、定位之笔后开始书写。记得给生字组词呦!学习目标(三):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我觉得自身第()遍读得最好! 2. 我给各段标上了序号,知道了课文一共()段。 3. 我能大声读出以下词语: 一颗教数重北极星织女星注视北斗星张衡成为坐在一直很慢祖先一组还 以上词语我全部会读了()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读写4

4155 读作:四千二百五十六写作:7502 读作:七千四百一十九写作:5085 读作:七千八百四十六写作:6079 读作:五千○七十六写作:1353 读作:九千九百九十七写作:9619 读作:二千九百三十写作:4228 读作:四千六百四十三写作:6343 读作:四千○五十五写作:8256 读作:一千一百六十七写作:823 读作:六千一百三十二写作:8901 读作:五千二百九十七写作:7968 读作:二千二百九十八写作:9293 读作:七千八百○九写作:5569 读作:六千九百八十七写作:5179 读作:六千七百九十八写作:1434 读作:二千五百二十五写作:7612 读作:七千七百○一写作:2464 读作:二千七百五十九写作:2328 读作:三千五百三十写作:4476 读作:一千○七十三写作:4422 读作:四千○九十三写作:

1529 读作:九千三百三十五写作:507 读作:一千三百一十二写作:7461 读作:一千○九十七写作:2510 读作:六千七百三十八写作:7099 读作:九千五百二十三写作:6378 读作:一千○五十五写作:6471 读作:七千四百三十六写作:3146 读作:五千二百六十四写作:4042 读作:五千九百六十写作:8260 读作:五千九百○五写作:4749 读作:三千○四十六写作:8265 读作:四千九百二十五写作:8473 读作:一千九百九十九写作:7407 读作:五千二百四十八写作:5519 读作:八千二百五十六写作:1214 读作:二千三百一十九写作:6630 读作:五千九百九十八写作:3037 读作:七百六十一写作:6780 读作:六千三百六十二写作:2487 读作:一千六百七十一写作:7907 读作:五千五百六十九写作: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权”的差异对于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能 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设置问题: 1. 数据2、3、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平均数. 2.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做好接受新知识 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 问题 : 计算意大利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小A 求得意大利队员的平均年龄为 你认为小A 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以前学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问题:“权”的意义是什么?“权”可以是百分数或者分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 己的思考结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权的意义在于反应各个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推进新课 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 的权 分别是 ,我们把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5.28431262928=+++=x n x x x ,...,,21n ωωω...,21,,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

数据的分析(加权平均数)导学案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平均数 第1课时 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预习导学 预习探究一:阅读课本P111 -P113练习结束,解决下列问题. 1.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10,12,15,21,40,20,20,25,16,30.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_________元. 2. 八年级举行演讲比赛,评委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和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成绩依百分制,权数分别以5︰4︰1确定,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是张明和王丽,张明得分依次为85,95,95,王丽得分依次为95,85,95,请你帮助决出第一名是 3.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归纳总结】 1.简单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 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mean),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此时,这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 2.加权平均数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3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成绩的权(weight),而称 3 343 88350472++?+?+?为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