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成为迫切需求。

一、生物控制方法生物控制方法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它通过使用天敌、寄生虫和有益微生物等可生物防治的生物资源来调控害虫数量,防治病害的发生。

使用生物控制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例如,常见的拟除虫菊和昆虫杀菌霉等微生物制剂是有效的生物农药,可以替代传统农药的使用。

此外,引进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对付害虫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二、物理控制方法物理控制方法是利用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并不涉及化学成分。

它包括下列几种方式:1. 温度处理:利用高温或低温处理来控制病虫害。

高温可以导致害虫的死亡,而低温则可以阻止其繁殖。

在温室中,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覆盖隔离:使用覆盖物,如网罩或塑料薄膜,来隔离病虫害的侵袭。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菌或害虫的传播。

3. 光照控制:利用光照的不同特性来干扰害虫的行为和繁殖。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利用高亮度的光线可以阻止害虫的进入。

物理控制方法通常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对人体健康更加安全。

三、农艺控制方法农艺控制方法是通过改变土壤、种植方式和农业管理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增加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 合理轮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避免病虫害的长期积累。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良好排水:通过改善土壤排水情况,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此外,良好的排水也可以避免过水引起的病害。

3.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提供充足的养分可以增强作物的免疫力,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化学控制方法化学控制方法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但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1. 农药防治:合理选择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害是农业生产、林业发展以及园艺栽培等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它们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可以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环境条件,增强作物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1、合理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年限和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敏感性不同,通过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存周期,减少病虫害的积累。

例如,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蔬菜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2、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选育品种时,应注重选择具有良好抗性基因的品种,并结合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确保在抗病虫的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3、合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过密的种植会导致植株之间相互遮蔽,通风不良,湿度增加,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应根据作物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株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病株和残株上往往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虫卵,杂草则是病虫害的寄主和传播媒介。

定期清理田园,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基数。

5、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作物的长势和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应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的免疫力。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1、人工捕杀对于一些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弱的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在农业生产和园艺栽培中,植物病虫害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正常生长,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合理轮作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不同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敏感性不同,通过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

例如,蔬菜种植中,将茄科作物与豆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可以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

其次,选择优良的抗病虫品种是基础。

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在选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

再者,合理密植也很关键。

种植密度过大,容易造成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而密度过小,则会影响产量。

因此,要根据作物的特性和种植环境,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也不容忽视。

及时清除病株、残株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寄主和滋生场所;合理灌溉和施肥,增强植物的生长势和抗病虫害能力。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具有简单易行、无污染等优点。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人工捕杀适用于一些个体较大、行动较为迟缓的害虫,如天牛、金龟子等。

可以在害虫发生高峰期,组织人工进行捕捉。

诱杀法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进行防治。

例如,使用黑光灯诱杀蛾类害虫,用糖醋液诱杀果蝇等。

色板诱杀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黄色板可以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蓝色板则对蓟马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高温消毒、土壤暴晒等方法来杀灭病原菌和害虫。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

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在果园中释放赤眼蜂可以防治卷叶蛾,引入瓢虫可以控制蚜虫的数量。

微生物防治也是常见的方法。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和粮食的供应。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通常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阻断病虫害的生长和传播。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1. 温度控制:适用于一些温度敏感的病虫害,在感染温度范围之外调节温度,可有效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2. 捕捉器具:设置粘虫板、黄板等捕捉器具,吸引并捕捉病虫害,减少其种群密度。

3. 遮荫措施:通过遮盖网等方式减少光照强度和温度,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4. 快速清除病害部分:发现病害植株或感染部位,迅速清除以阻止病菌传播。

二、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捕食者、寄生虫等天然生物界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1. 引入天敌:选择适应环境、对害虫有较强控制能力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鸟类等,放入田间防治害虫。

2. 利用微生物:如使用农业有益细菌、真菌等,利用它们的菌落产生对害虫有害的代谢产物,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 寄生虫引入:选择对害虫寄生较强、适应性强的寄生虫,通过引入寄生虫来控制病虫害。

三、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或控制病虫害。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择适当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2. 控制农药用量: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生长阶段等因素,合理控制农药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3. 轮作使用农药:为避免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应定期更换使用不同机制的农药,进行轮作。

4. 定时施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四、栽培管理防治方法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常见的栽培管理措施包括:1. 合理施肥: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提高作物的养分供应,增强免疫力。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病虫害是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植物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病虫害防治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

1. 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是预防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可以减少使用农药的频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选用抗病虫害的玫瑰品种可以降低黑斑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一种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 合理病虫害防治措施合理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城市园林绿化中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关键。

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

要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可以通过堵塞传播途径,如使用隔离网、粘虫板等。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菌剂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是最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由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需谨慎使用,且要注意合理施药,遵循药剂的使用说明。

3. 综合管理措施综合管理措施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一种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综合管理包括保持优良育苗环境、加强植物营养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等。

优良育苗环境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植物营养管理包括合理施肥、增加植物的养分供给,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还可以适时对植物进行修剪、清理,清除有害的残根、枯枝等,以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地和传播途径。

总结:。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各种昆虫、真菌、病毒等生物在其身上寄生、侵害导致植物功能损失的现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指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环境,防止病毒、细菌和昆虫侵害,从而保障园林景观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据以下原理进行:1.综合防治原理: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原则,结合土壤准备、植物保护、应用化学、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护。

2.优先预防原理:加强预防,重视早期预警,加强管理,防止园林病虫害的产生。

3.科学防治原理:科学评估园区病虫害的类型和种类,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昆虫、寄生菌、病毒等一系列生物因素来防治园林病虫害的措施,其原理是利用有益生物的天敌关系、寄生益虫关系自然控制或干预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实现病虫害的不断控制。

例如引入控制寄生昆虫、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或农药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措施。

其优点是使用简单、药效迅速,在防治突发病虫害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有缺点,如环境污染和有机物残留等不利影响。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手段清除病菌和虫害,例如利用高温烘烤法杀菌、利用人工贴网阻拦虫害等措施来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4.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采用人类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例如加强园林植物管理、定期除草杂草等措施。

结论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防治原则,重视预防,注重科学防治和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式,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植物环境的健康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和景观环境的美好做出贡献。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1. 引言植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导致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监测是指通过对农田、果园等环境的观察和检测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监测可以通过安装病虫害监测设备、观察植物叶片和茎干上的病虫害症状以及设置监测点等方式进行。

病虫害分布情况的监测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病虫害预警是通过病虫害监测的结果和气象预报等信息,预测病虫害的趋势和发生的时间,以提前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预警可以通过农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将预警结果及时传达给农民。

3.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是通过调整农田、果园等农作物种植环境,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常见的农业生态工程包括:- 种植合理的病虫害抗性植物:选择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或栽培病虫害抗性的绿肥作物,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合理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病虫害在同一种植地上的传播和滋生,从而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 建立生态森林和湿地:在农田周边或农田内部建立生态森林和湿地,可以提供更多的天敌和控制病虫害的自然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合理利用草本植物和植物间作:通过选择适合种植的草本植物和植物间作,可以充分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4. 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除了农业生态工程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应用于实践,包括:- 物理防治技术:例如利用陷阱、覆盖网等物理手段来阻止病虫害的入侵和传播。

-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敌害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传播。

例如,引入食肉植物、放养捕食性昆虫等。

-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喷洒农药来杀灭或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化学药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界已存在的生物资源,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增加竞争性微生物、利用寄生虫等。

例如,农民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或者利用寄生菌来降低病原菌的感染率。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对人畜无害,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利用高温熏蒸、紫外线照射或电磁波辐射等。

例如,在保温棚内加强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或者使用遮阳网调节光照,都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治疗植物病虫害。

三、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农药的种类繁多,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等。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选择适宜的药剂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还应注意合理施药,避免过度使用或频繁轮换同一种化学农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四、种植技术防治法种植技术防治法是指利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例如,选择抗病虫品种,进行合理的间作轮作,控制植物密度等。

合理的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综合防治法综合防治法是指以上多种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管理植物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

例如,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遵循良好的农业规范和健康的生态系统管理,提高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总结起来,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众多,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到化学防治,再到种植技术防治,各种方法各有优劣。

在实际操作中,农民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李晓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色诱技术、性诱技术,针对植物的病症进行分类,分析了植物病原细菌病害的防治要点,提出了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对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技术
1植物保护技术综述
1.1色诱技术
色诱技术,体现最为显著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黄板诱杀害虫。

对于叶类的植物而言,比较难以治理的一个问就是害虫破坏,通过使用黄板,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不但降低污染环境,而且保障人们生命安全。

1.2性诱技术
性诱技术主要通过使用性诱剂保护植物,防治害虫。

比如说,使用1个夜蛾性诱剂可以杀死300多个成虫,可以使用1个菜蛾性诱剂灭除850多个成虫。

1.3光诱技术
主要使用杀虫灯进行杀虫,这样的方式杀虫范围很大并且杀虫的数量可观,可以诱杀掉地老虎、小菜蛾等的多种害虫,在植物保护当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不但对环境没有危害,而且节约防治害虫的成本。

2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又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病状的类型: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菌核。

3植物病原细菌病害的防治要点
3.1消除侵染来源
在地区之间调运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植物产品时,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防止病区扩大。

在病区内首先选用无病种子、苗木、球茎、鳞茎等繁殖材料,培育无病种苗,或进行种苗消毒,以消灭所携带的病菌。

搞好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等是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重要途径。

3.2技术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病菌侵入;实行轮作、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等,都是防治细菌病害的重要措施。

3.3抗生素治疗
目前常用链霉素、多氧霉素、四环素等防治花卉细菌病害。

4.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时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者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人和输出,或者在传人以后限制其传播,消灭其为害,这一整套工作称作植物检疫,它是综合防治的前提。

植物检疫对象的共同特点是:(1)局部地区发生的;(2)危险性大,繁殖力强,适应性广,难以根除;(3)可人为随种子、苗木、农产品调运作远距离的传播。

4.2农业防治法
根据栽培管理的需要,结合农事操作,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和消灭病虫的目的,称农业防治法。

其优点是不伤害天敌。

能控制多种病虫,作用时间长,经济、安全、有效。

它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1)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2)改进耕作制度;(3)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4.3物理防治法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称物理防治法。

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

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有:①捕杀法,②诱杀法,③汰选法,④温度处理,⑤新技术应用。

4.4生物防治法
4.4.1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

天敌昆虫有捕食性和寄生性2大类。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其主要途径有以下3个方面:(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2)繁殖和施放天敌昆虫;(3)引进天敌昆虫。

目前我国在试验应用赤眼蜂、金小蜂、肉食性瓢虫、草蛉等防治松毛虫、玉米螟、面红铃虫、棉蚜等害虫,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4.4.2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消灭害虫。

我国生产的细菌杀虫剂主要是苏云金杆菌类的杀螟杆菌、青虫菌、红铃虫杆菌等。

真菌杀虫剂主要是白僵菌。

病毒杀虫剂主要是核多角体病毒。

4.4.3以菌治病。

是利用微生物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抑制、溶化或杀伤某些微生物,这种特殊物质称为抗生素,能产生抗生素的菌类称为抗生菌。

抗生菌只要是放线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

目前推广应用的抗生素有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公主岭霉素、抗霉菌素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