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10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常用中成药

10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常用中成药

2023-11-06•祛风除湿类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目录•补益肝肾类中成药•祛风散寒类中成药•化痰通络类中成药•平喘止咳类中成药•理气止痛类中成药01祛风除湿类中成药追风透骨丸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适用人群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僵硬及活动障碍的人群口服,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孕妇禁用,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风湿定胶囊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功效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人群适用人群口服,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使用方法孕妇禁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注意事项腰痛宁胶囊适用人群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引起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人群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有急性炎症表现的患者慎用使用方法口服,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02清热解毒类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对于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雷公藤多苷片清热解毒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对于风湿类风湿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抗炎止痛长期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副作用疏风定痛丸具有疏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疏风散寒中药成分用法用量该药物由多种中药组成,如麻黄、桂枝、制川乌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疏风定痛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口服,每次6g,一日2次。

03疏风定痛丸0201银翘解毒丸清热解毒该药物能够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缓解症状中药成分用法用量银翘解毒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银翘解毒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特效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特效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关节的滑膜发炎,进而致关节的软骨、韧带、肌腱也发炎。

炎症渗出液进入关节腔致使关节腔积液,关节肿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无菌性炎症。

其诊断标准是:(1)两个以上关节同时肿痛。

(2)关节晨僵>1小时。

所谓关节晨僵,是指早晨起来关节僵硬,难于屈伸。

(3)男性血沉>(年龄÷2)毫米/小时。

女性血沉>[(年龄+10)÷2]毫米/小时。

(4)抗O试验1:250以上,即是血清稀释250倍仍能查出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导致关节滑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致残率高达30%。

中医称类风湿关节炎为痹症。

痹,即闭塞不通的意思。

中医认为,若人体素有肾虚脾弱,卫气不固,当受到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外邪壅塞经络,浸淫关节而致肿痛等一系列症状。

在临床上,痹症分为热痹、寒痹两大类。

热痹发病较急,关节红肿、疼痛、拒按,甚至发热(体温在38℃以上),口干喜饮,烦躁,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小关节(如趾、指关节)红肿疼痛,有时称为痛风。

热痹中的热,是由外邪久郁化热而来,即使初起由寒邪所致,但久郁也会化热,阴虚体质者更容易由寒邪转为热邪。

中医治疗热痹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祛湿,散风通络。

寒痹发病较缓,关节肿而不红,疼痛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便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或缓。

中医治疗寒痹的原则是补肾健脾,温经散寒,驱风胜湿。

此外,老年人患痹症,更应注意补气血,健脾肾,扶正祛邪,一定要在扶正基础上祛邪,以免攻伐太过损伤元气。

下面介绍中医治疗痹症(类风湿关节炎)的验方。

验方1 桂枝芍药汤加减【药物组成】石膏(先煎)30克,白芍20克,桂枝、白术、葛根、当归、知母各15克,防风10克,麻黄(先煎)5克。

【主治病证】热痹。

多个关节红肿、疼痛、拒按,关节屈伸不利,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或黄腻,大便干结。

【方药解析】麻黄、桂枝、防风散风通阳;当归补血行血;石膏、知母、白芍清热养阴,也可抑制麻黄、桂枝的温燥辛散;白术健脾运湿;葛根解肌,舒筋,通脉。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大全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大全

药物部分不良反应注释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许多其他( 非阿片类镇痛药 : 非甾体类抗炎药)能迅速减少炎症。

由于副作用可能长期使用无效。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所有 DMARD 药物既可逐渐减轻疼痛和肿胀,也可延缓关节损害。

咪唑硫嘌呤与某些DMARD 效果相近,但毒性更大。

咪唑硫嘌呤肝病增加感染和可能癌症的易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血压骨骼变薄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口服)皮质类固醇(口服)强的松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多种不良作用:体重增加糖尿病柳氮磺胺吡啶胃部不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红细胞破坏(溶血)肝脏问题皮疹口疮精液减少脱发甲氨蝶呤肝病肺炎症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来氟米特皮疹肝病神经损害(神经病变)腹泻脱发抗风湿性药物 (DMARDs)抗风湿性药物 (DMARDs)羟氯喹常导致轻度皮炎(皮疹)肌肉疼痛或无力眼部问题血压增高胃溃疡和出血风险低于其他 NSAID 类药物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卒中危险血压增高肾脏问题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卒中危险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胃部不适胃溃疡所有非甾体类抗炎药能缓解症状并减少炎症,但不能改变病程。

环氧酶-2(COX-2)抑制剂(coxibs),如塞来昔布对胃有不良影响阿达木单抗†多数人有显著、迅速地反应。

聚乙二醇化赛妥珠单抗能缓解关节损伤。

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英夫利息高胆固醇(高胆固醇血症)托法替尼在甲氨蝶呤效果不充分时使用。

*抑制骨髓造血可导致抗感染的白细胞(称作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阿达木单抗、聚乙二醇化赛妥珠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和英夫利息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少数情况下导致肠道穿孔塔西单抗仅在其他药物均无效时使用。

托法替尼感染(如结核)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皮肤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会抑制骨髓内的血小板生成,有时增加出血风险多发性硬化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多神经病变喉咙痛恶心阿巴西普仅在其他药物均无效时使用。

塔西单抗感染(如结核),可能会很严重或导致脓毒症癌症只有当人们服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和甲氨蝶呤后无改善时,才使用利妥昔单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PPT课件【27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PPT课件【27页】
2
治疗目标
RA治疗的最终目标:防止和控制关节破坏,阻止功 能丧失及减少疼痛。
完全缓解:以下症状消失: ① 活动性炎性关节疼痛症状 ②晨僵、疲劳 ③关节检查中发现滑膜炎 ④连续影像学资料提示骨关节进行性的影像学破坏 ⑤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
3
治疗目标
一般治疗目标: 控制疾病活动、减轻疼痛、维持从事日常活动 和工作的功能、尽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需定期进行 实验室监测,治疗四个月未见效考虑更换药品。
起效时间:1个月后
14
改善病情DMARDs
环孢素A:
特点及适用范围:很少骨髓抑制,可用于病情较重或病 程长及有预后不良因素的RA患者
注意事项:定期查血常规、血肌酐和血压
环磷酰胺:
特点及适用范围:用于重症患者,在多种药物治疗难以 缓解时酌情试用
RA的治疗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需要 制定长期的诊疗计划,
4
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改(抗善D病风M情湿A抗R药风D物湿s药)
糖皮质激素
生物制剂
植物药制剂
5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用药时期:治疗初始药物
作用:具有止痛和抗炎的特性,可减轻关节疼 痛和肿胀,并改进关节功能。
多种DMARDs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不良反 应增加
较好方案: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
23
糖皮质激素
作用: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
伴有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的重症RA
适用情况
不能耐受NSAIDs的RA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RA患者
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如关节腔内注射)

类风湿最好的治疗方法

类风湿最好的治疗方法

类风湿最好的治疗方法类风湿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炎和全身多器官受累。

目前,类风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针对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类风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NSAIDs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减轻炎症,糖皮质激素则可以迅速减轻关节炎症和肿胀,但长期使用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则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疾病的症状和进展。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该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物理疗法也是治疗类风湿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理疗法包括理疗、按摩、针灸、艾灸等多种方式。

这些疗法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肿胀。

对于一些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需要辅助治疗的患者,物理疗法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最后,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严重病情的类风湿患者。

常见的手术包括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

关节置换术是通过人工假体替换病变关节,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关节镜手术则是通过微创技术,清除关节内的炎症组织和异物,减轻关节炎症和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方式,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综上所述,类风湿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所有患有类风湿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健康和活力。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疲劳。

虽然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但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消炎药(Nsaid)、短期的类固醇、疾病修饰抗风湿病药(DMARDs)、生物治疗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
减轻疼痛、减少关节炎和控制炎症进展。

2.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可以缓解关节炎疼痛和肌肉紧张,并促进关节活动度。

3. 运动疗法:适度的低冲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增加关节灵活度和肌肉力量,缓解炎症。

4. 康复治疗:通过关节炎康复治疗,包括理疗师的指导下的特定运动、关节保护和姿势训练,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5. 营养保健: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保持关节健康。

6. 心理健康: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伴随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对疾病的应对更为有效。

重要的是要记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因此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个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同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也非常重要,以避免关节受损和疾病进展的严重后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法

健康域用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关节疼痛、肢体僵硬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终身治疗,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那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呢?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多用于疾病初期,能够减轻关节肿痛,但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常见的有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吲哚美辛肠溶片等。

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非甾体抗炎药的类型、剂量及剂型的个性化;尽量采用最小有效剂量,缩短给药周期;如果在数日到一星期内没有效果,就应该加大剂量;如果还是不起作用,就应该改用别的药;不要同时服用超过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可以使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必要时可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老年患者,可以服用半衰期较短或剂量较低的非甾体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醋酸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可以用于病情严重、内脏损伤或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见效,但是不宜长期服用。

在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常规的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并在病情缓解的同时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可以在下列条件下使用: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伴有血管炎及其他关节外症状的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不耐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局部激素疗法的适应症(如关节内注射)。

类风湿关节炎的激素治疗一般采用小剂量、短期治疗。

除了应用激素外,还要配合应用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在进行激素疗法时,需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关节腔注射激素可以缓解关节炎,但是太多的穿孔则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并且有可能造成类固醇所致的结晶性关节炎。

DMARDs此类药物为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作用药,包括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胶囊、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其中的艾拉莫德片主要是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产生抗骨吸收、抗风湿病的作用,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能够更快减轻症状。

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艾拉莫德,与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依那西普、美洛昔康等联合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

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艾拉莫德,与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依那西普、美洛昔康等联合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

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艾拉莫德,与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来氟米特、托法替布、依那西普、美洛昔康等联合用药禁忌、作用及用法用量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发病初期的关节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

RA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

艾拉莫德是新一代有机小分子抗风湿药,具有抗炎、抑制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生成、抗骨吸收和促骨形成作用。

IGU作为免疫调节剂类抗风湿药物,不仅作用于T淋巴细胞,也作用于B淋巴细胞,调节免疫平衡,还通过抑制典型的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 NF-κB) 和IL-17R通路发挥抗炎作用,IGU 可以下调循环中前炎症因子及部分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全身炎症,改善患者整体状态。

IGU用法用量:口服25mg(1片),2次/d,饭后服用,早、晚各1次。

IGU+甲氨蝶呤甲氨蝶呤仍是RA治疗的首选药物,部分患者对MTX没有表现出足够反应,出现耐药性或者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负荷过大,导致放弃继续接受MTX治疗,失去早期治疗的最佳时间,面临更严重的疾病表现。

MTX联合IGU的疗效比MTX联合羟氯喹更为明显。

MTX和IGU的联合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发挥免疫调控和抗炎作用。

IGU 联合MTX可以明显缩短RA患者的晨僵时间,减少其关节疼痛数,增加关节活动度还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的表达水平。

用药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IGU,用法用量同上;口服MTX每周10 mg,1次/周。

疗程3个月。

IGU联合MTX治疗中重度RA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骨代谢,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关节病变,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难治性RA主要指被确诊为RA后经过2种及以上抗风湿药物持续治疗半年以上,病情仍处于活动状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物。

非选择性NSAIDS: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等
COX-2选择性NSAIDs:
塞来昔xx
选择应用NSAIDs时,应全面评估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胃肠道安全性;对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低危的人群,建议可以选择非选择性NSAIDs;对单纯性胃肠道不良事件高危的人群,可以应用COX-2选择性NSAIDs、非选择性NSAIDs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治疗;对心血管不良事件高危人群以及肾功能减退者,使用NSAIDs时需谨慎,并避免大剂量和长时间使用。

2、糖皮质激素
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但是长时间使用可引起水、盐代谢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严重感染等不良反应。

但在下述情况可考虑适当使用:
如急性发作期伴有发热、多关节肿痛、用NSAIDs无效者;或伴有严重关节外表现(如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神经系统病变、重度巩膜炎、Felty综合症等)。

使用激素量可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而定。

对于抗慢性关节炎药物难以控制的RA,宜用小剂量激素维持,一般为泼尼松5~10mg/d,病情严重者短时间内可给予中等或大剂量,待取得疗效后再调整剂量至最小;对全身症状已控制,仅留1~2个关节症状较重者,可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常用制剂如曲安奈德
2.5~10mg/次或醋酸倍他米松
1.5~
6.0mg/次,一年内同一关节内用药一般不得超过3~5次。

全身用药者建议每天加服钙剂1500mg,维生素D400~800IU,以预防骨质疏松。

3、改变病情药(DMARDs)
该类药物起效时间较慢(需要3~6个月),故又称慢性用药。

抗疟药:
磷酸氯喹150~200mg/d、硫酸羟氯喹300~400mg/d;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血细胞减少,神经肌肉症状,心脏毒性,长期使用可造成角膜蓄积,致角膜损害,视网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柳氮磺吡啶:
推荐剂量
1.5~
3.0g/d,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和神经系统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眩晕等,其他有皮疹、男性精子数减少和骨髓抑制等。

青霉胺:
宜从小剂量开始治疗,缓慢加量至
0.25~
0.5g/d。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味觉异常、血细胞下降、蛋白尿、血尿、重症肌无力,偶尔出现Goodpasture综合症。

金制剂:
金制剂有口服金和注射金两种,注射金常用的有硫代苹果酸金钠、硫代葡萄糖金和放射性胶体198
金(可做关节腔内注射)。

口服金制剂金诺芬是一种烷磷化氢金烃基化合物,一般剂量为口服6mg/d。

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蛋白尿、全血细胞减少等。

甲氨蝶呤(MTX):
MTX治疗RA疗效肯定,而且小剂量治疗毒性反应较轻,因此,常作为治疗RA的首选DMARDs。

用药剂量
7.5~25mg,每周1次,口服或注射。

MTX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纳差、口炎、脱发、骨髓抑制等,联合叶酸的补充疗法有助于减轻上述不良反应,降低MTX的停药率。

MTX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损害和肺部病变。

因此有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患者应慎用,对MTX用药总量超过
1.5~
2.0g后,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必要时可行肝穿刺。

肺部病变发生率很低,与使用剂量无关,一旦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者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或使用糖皮质激素。

来氟米特:
为新型免疫调节剂,经口服吸收后在肠道和肝脏迅速转化为A771726,在体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高血压等。

硫唑嘌啉:
口服
1.0~
2.0mg/(kg.d),但不良反应较多,为非首选治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肠道不适、骨髓抑制、肌无力、肝毒性和流感样症状。

环磷酰胺(CTX):
为一种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能抑制DNA合成,抑制各种细胞增殖,特别是对IL-2依赖的某些免疫细胞。

常用剂量口服
1.0~
2.0mg/(kg.d),静脉注射为200mg,每2周1次。

CTX的不良反应较大,非治疗RA的首选和常用药物,当出现严重血管炎、间质性肺炎等严重情况时可选用。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脱发、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不育等。

环孢素(CsA):
作用于CD4+
早期活化过程,抑制IL-2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阻止细胞免疫在RA的致病作用;还可抑制细胞因子诱发的B细胞活化。

CsA的毒性较大,最突出的是肾毒性,常致血清肌酐升高和近端肾小管分泌功能障碍。

其他还有肝损害、胃肠道不适、皮疹、高血压等。

xx:
研究发现雷公藤总苷在体外能减少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gM和IgM-RF。

对病情为轻、中度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雷公藤总苷治疗剂量10~20mg,3次/天。

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口炎、血细胞减低、腹泻、肝功能异常等,经减量或对症处理后可消失。

雷公藤制剂对男女生殖系统有毒性,育龄妇女服药后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男性患者精子数目减少和活性降低,引起不育,故对未婚男女慎用。

其他植物药:
青藤碱、白芍总苷等可单用或联合其他二线药物使用。

青藤碱可引起皮疹、皮肤瘙痒、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有哮喘病史、再生障碍性贫血者慎用。

4、生物制剂
(1)抗炎性细胞因子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
英夫利昔单抗(每次3mg/kg,第
0、2、6周以及以后每8周一次静脉应用)、依那西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阿达木抗体,有研究证实TNF拮抗剂与MTX合用较单独用MTX疗效好,目前推荐在2种非生物DMARDs(其中之一为MTX)充分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RA中使用。

TNF拮抗剂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感染,因此该类药物不能用于现时感染者。

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着或有神经脱髓鞘病史者不宜应用。

IL-1受体拮抗剂(IL-1Ra):
建议用于TNF拮抗剂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本药可以单独应用或与MTX联合应用。

用法为100mg/d,皮下注射。

抗IL-6受体单克隆抗体:4~10mg/kg,每4周1次。

(2)去B细胞治疗
利妥昔单抗:
抗CD20单克隆抗体,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发热、皮疹、轻度低血压、无症状室性期前收缩。

B淋巴细胞刺激物:
包括
BAFF、TALL-
1、THANK、TNFSF13B等。

(3)抑制T细胞活化生物制剂CTLA4:建议用于DMARDs充分治疗后无效或TNF拮抗剂治疗失败后的患者。

用法:10mg/kg静脉输注,每周1次。

5、干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关节症状、降低RF滴度,疗效通常可持续24个月,但有较多复发率。

对于病程早期、病情低度活动不伴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建议应用包括羟氯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治疗。

不论病程长短,如果病情活动且伴有不良预后因素,建议对于这一类有关节侵蚀可能的高危患者应早期接受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或联合2种及2种以上DMARDs药物。

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甲氨蝶呤与羟氯喹、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与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与柳氮磺吡啶与羟氯喹等。

在执行中仍应全面评价和综合分析患者全身情况和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