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灾详查

合集下载

地灾评估报告

地灾评估报告

目录1、前言 (2)1.1、任务由来 (2)1.2治理区概况 (2)1.3目标及任务 (7)1.4项目区工作概况 (8)1.5、勘查工作执行的技术规范 (9)1.6、勘查工作概况 (10)2、地质环境条件 (11)2.1 气象水文 (11)2.2地形地貌 (14)2.3地层岩性及岩土体工程特 (15)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7)2.5水文地质特征 (21)2.6、不良地质作用 (24)2.7人类工程活动 (27)3、泥石流沟特征分析 (27)3.1泥石流沟概况 (27)3.2暴发频率 (33)3.3、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34)3.4、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 (35)3.5、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分区 (35)4、结论与建议 (36)4.1、结论 (36)4.2、建议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1、前言1.1、任务由来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对鲁甸县及其周边县份造成了巨大损失,地震共造成108.84万人受灾,8.09万间房屋倒塌,617人死亡,对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曲靖市会泽县等部分村庄房屋、道路、公共基础设施、水力设施、农田等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震后鲁甸县县域山地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区内原沟谷流域内因地震破坏导致物源的大幅增加,新增多条泥石流,形成区域性震后地震灾害集中、多发区,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危害威胁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经地质灾害主管部门批示,对云南省鲁甸6.5级地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进行专项防治。

1.2治理区概况1.2.1交通位置昭通市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西南部,牛栏江北岸。

位于东经103°09′~103°40′,北纬26°59′~27°32′,距省会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市政府驻地27公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西部与会泽、巧家县隔牛栏江相望,鲁甸县南北长约60km,东西宽约50km,总面积为1487km2。

云南省的自然灾害

云南省的自然灾害

云南省的自然灾害一、云南省的自然环境概况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106°12′,北纬21°08′-29°15′之间。

云南省是高原山地省区,全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4%,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属副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呈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全省年平均气温17.2℃,年温差一般10~12℃。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但季节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一年中84.2%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地带全年无霜。

此外,云南省境内有大小河流600余条,干流总长度达5000多公里,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珠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均由地势高的滇西北顺势而下。

同时,云南省也是国内着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区,受大断裂影响,湖泊多呈南北向分布,以断陷型构造湖居多。

二、云南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地震)云南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带东侧,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以强度大、频度高、灾害重、分布广而着称,是我国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省129个县市区都处于6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9度烈度设防的有116个,占全省总面积的84%。

1998年至2008年,云南省发生的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达到320多次。

由于地震频繁,震灾严重,所以云南省的反震减灾工作十分繁重。

2、地貌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云南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全省地面坡度大于25度的占39.3%,滇西北与滇东北地区约占6O ~9O%全省降水总量年均约1100毫米,其中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 ~65%. 山多、坡陡、降雨集中,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断块差异运动等十分强烈,决定了云南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与多发的地区,同时,地震对引发地质灾害也起重要作用。

云南地震情况

云南地震情况

云南地震情况云南地震情况及应对措施摘要:云南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和滇池盆地之间。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云南经常受到地震的威胁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云南地震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地处地震带,一直以来都是地震频繁的地区。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了解云南地震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对。

2. 云南地震的现状2.1 历史地震事件自古以来,云南地区就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地震事件。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70年的元谋地震,这次地震达到了7.8级,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云南还发生过许多其他规模较小的地震事件。

2.2 地震灾害分布特点云南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是多发而广泛。

主要地震活动集中在滇西北地区,这里是云南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带。

此外,滇中地区和滇南地区也经常发生地震,尤其是滇中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多。

3. 云南地震的影响3.1 人员伤亡由于地震的破坏性,云南地震经常造成人员伤亡。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救援困难,致使地震造成的伤亡更加严重。

3.2 财产损失地震往往会导致建筑物倒塌、交通中断、河流改道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云南地震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和居民住房的破坏尤为严重,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 应对云南地震的措施4.1 地震预警系统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是应对云南地震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时间内,提前发出警报,使得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逃生和保护措施。

4.2 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防范地震的重要措施。

在地震高发地区,建筑物需要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并且使用抗震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4.3 加强救援能力地震发生后,救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员伤亡的情况。

云南地震区域往往位于偏远山区,救援困难。

因此,需要提前加强救援队伍的准备,培训专业的救援人员,并建立起相应的应对体系,以提高救援效率。

云南省各县抗震烈度

云南省各县抗震烈度

云南省各县抗震烈度
1、抗震设计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小于0.4g。

第一组:寻甸东川
第二组:澜沧
2、抗震设计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

第一组:剑川嵩明宜良丽江鹤庆永胜潞西
龙陵石屏建水
第二组:耿马双江沧源勐海西盟孟连
3、抗震设计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第一组:石林玉溪大理永善巧家江川华宁峨山通海洱源宾川弥渡祥云会泽南涧
第二组:昆明〈除东川外的4个市辖区〉思茅保山玉龙呈贡澄江晋宁易门漾濞巍山云县腾冲施甸
瑞丽梁河安宁凤庆陇川
第三组:景洪永德镇康临沧
4、抗震设计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第一组:中甸泸水大关新平
第二组:沾益个旧红河元江禄丰双柏开远盈江永平昌宁宁蒗南华楚雄勐腊华坪景东
第三组:曲靖弥勒陆良富民禄劝武定兰坪云龙景谷普洱
5、抗震设计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第一组:盐津绥江德钦水富贡山
第二组:昭通彝良鲁甸福贡永仁。

2018年昭阳区地灾排查总结报告

2018年昭阳区地灾排查总结报告

前言一、工作由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全文简称“昭阳区”)是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解放以来,昭阳区共发生地质灾害47次,造成592人死亡,168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3亿元,其中滑坡造成的损失占70%以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有:1991年9月23日发生的头寨沟滑坡,体积方量1.73×107m3,造成216人死亡,202间房屋被埋没、1986年7月20日炎山乡小田坝沙沟暴发泥石流,冲毁小田坝村公所、卫生院、学校及民房共17间,造成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

1982年5月26日澜田坝沟泥石流堵塞金沙江,江水水位上升2m,10多分钟堵塞坝被冲开,冲毁下游耕地无数。

为了做好地质灾害汛期的防治工作,科学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受昭通市国土资源局昭阳区分局(全文简称昭阳区分局)委托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对昭阳区辖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了汛期排查工作。

接此委托后,我院立即组织成立了4个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于2018年5月23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目前已经对昭阳区(田坝乡、炎山镇、大寨子乡、苏甲乡、盘河镇、靖安镇、青岗岭乡)重点防治区排查完毕,目前正在开展剩余乡镇的地质灾害排查任务。

二、目的任务充分发挥国土系统地勘队伍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方面的工作经验与技术专长,在“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灾原则的指导下,对昭阳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核查,现场判定、核实隐患险情,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为地方政府完善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预警和防灾避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尽最大努力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与影响。

三、工作部署概况(一)工作组织情况我院组织成立的4个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工作程序如下:①收集昭阳区辖区内地质灾害区划报告及2017年地灾排查资料分析,确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段;②在听取昭阳区国土局部门前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共同商定排查的重点地区、地段和地点;③由昭阳区国土局、乡(镇)、村委会及自然村相关人员及专家组成员组成地灾排查小组,对灾点进行核查,每个灾点排查结束后,由专家指导组在现场对灾点进行讲解,说明灾点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危险性及应采取的监测方法及监测手段,确定避灾地点和撤离路线;④排查工作结束后,专家指导组当地政府及国土部门对防灾避险交换了意见,并对当地地质灾害今后防治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及建议。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云南地质调查报告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的地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云南的地质特征、地质资源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情况。

一、地质特征云南地处滇池盆地和滇西北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多样。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云南境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质类型:1. 山地:云南地势起伏,山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其中,横断山脉是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横贯云南北部,是中国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此外,怒江大峡谷、泸沽湖等地也是云南山地地貌的代表。

2. 高原:滇西北高原是云南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该地区地势平缓,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3. 盆地:滇池盆地是云南的重要盆地,位于云南中部。

这个盆地地势低洼,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二、地质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以下是我们调查得出的一些重要发现:1. 矿产资源:云南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的金、银、铜、锌、铅、锡等金属矿藏。

此外,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 水资源:云南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省份之一。

滇池、怒江、澜沧江等河流为云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还可以发展水电能源。

3. 能源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这为云南的能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的调查显示,云南已经建设了一系列水电站和地热发电设施,有效利用了这些能源资源。

三、地质灾害云南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下是云南地质灾害的一些特点:1. 地震:云南位于中国的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其中,1996年的云南省昆明市地震是云南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 滑坡:云南地势复杂,山地较多,滑坡现象较为常见。

地质学知识:云南省地质灾害与规划管理

地质学知识:云南省地质灾害与规划管理

地质学知识:云南省地质灾害与规划管理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其地处环境复杂,地形起伏较大,且地质构造复杂,其中多山地区的地质灾害在其自然灾害中占据了首要的地位。

由于地质环境的限制,云南省地质灾害的频率、规模及影响较大,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一、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或内部因自然或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或变化,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云南省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其中滑坡灾害是云南省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每年因滑坡灾害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

泥石流灾害是云南省主要的二次地质灾害之一,除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外,还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分布在昆明市等地,也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二、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1.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云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云南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影响,必须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山洪、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

同时,加强对地质灾害发生机制的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科学规划和建设工程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对地形地貌进行破坏,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工程。

例如,在山区建设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情况,避免在易发地质灾害区域的建设或过境。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做到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密度,合理布局建筑,减少人员密集区域。

3.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尤其在山区,人民是首先面对地质灾害的群体,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灾后应对能力对于防治地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地质灾害应对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知识和应对能力。

三、云南省地质灾害规划管理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云南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影响,云南省明确了防灾救灾工作思路,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中心,以综合防灾和工程防灾为主要手段,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规划管理工作。

云南省勐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云南省勐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云南省勐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赵鹏;张令泽;肖华宗【摘要】在云南省勐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对地质灾害发育起主导作用的9个因素作为易发区划分的评判因子,采用单元面积评价法对勐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区划,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和不易发区等四个大区,为勐海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4页(P653-656)【关键词】勐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作者】赵鹏;张令泽;肖华宗【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昆明 650216;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昆明650216;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昆明 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以中等切割中山地貌为主。

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出露地层以坚硬-软岩体为主,特有的地质环境因素为勐海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勐海县人类活动及经济建设不断扩大和加速,极大地改变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采矿造成临空面,尾矿石沟内堆放加剧风险,挖山坡体稳定性降低,场地平整支挡不到位,库区沟岸再造诱发不稳定岸坡等,均会诱发地质灾害,甚者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勐海县沟谷多呈“V”字型发育。

总体西北高南东低,区内相对高差多在500~1 000m,属中等切割中山地貌。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兼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

该区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每年5~10月为雨季,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

勐海县域属澜沧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59条,总流长1 832.3km。

东部的澜沧江、西部的南览河、中部的流沙河、北部的勐往河、南果河是主要河流。

区内出露地层从新到老主要有第四系(Qh)、新近系(N)、白垩系(K)、侏罗系(J)、三迭系(T)、二叠系(P)、石炭系(C)、上元古界澜沧群(Pt)、印支期酸性侵入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 南 省 地 质 灾 害 详 细 调 查 项 目 管 理 流 程 框 图
云 南 省 地 质 灾 害 详 细 调 查 项 目 管 理 流 程 框 图
一、收集资料、现场踏勘
资料收集内容《规范》11.1:
11.1.1 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诱发因素 11.1.2 地质灾害灾情和防治现状 11.1.3 与地质灾害有关的社会、经济资料 11.1.4 收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 和群测群防体系等减灾防灾资料 地形图、自然地理图、交通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图、矿产资源规划图等基础图件。遥感资料
四、现场联合调查——地质灾害调查
3、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专业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点 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城市、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 施、主要居民点都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查”地质 灾害。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对所有的居民点须进行现场核 查。
四、现场联合调查——地质灾害调查
1、调查对象
《技术要求》:调查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 泥石流为调查重点。
《规范》4.1: 调查灾种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根据现 场实际,可以增加其它灾种。对危及人员及财产的潜在灾害 点,如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流通区、采空区等也须进行调查。
5、遥感调查技术成果 遥感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解译图
四、现场联合调查
调查人员:一般由承担单位、县级国土资源局、乡镇级国土 分局(所)、村委会相关人员等人员组成。 包括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两部份。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规范》6:以收集资料为主,同时根据遥感解译结果,补 充调查或核查。
地质环境背景主要调查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 育有关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表覆盖状况以 及人类经济活动等。
《技术要求》补充要求(一)1、遥感
(1)超前安排遥感资料处理和调查解译工作,重视远程地 质灾害隐患识别,为地面调查、工程地质剖面布置、重点调 查区确定、调查路线优化等提供依据。
《技术要求》补充要求(一)5、(3)不稳定斜坡不作为独 立灾种进行记录,根据可能发生岩土体失稳地段的地形坡度, >45°的归入崩塌隐患点,≤45°的归入滑坡隐患点。
四、现场联合调查——地质灾害调查
2、工作手图 《规范》11.3.1:在一般调查区应采用1:50000或更高精 度的地形图;在重点调查区宜采用1:25000或更高精度的 地形图。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15年2月
主要执行标准和要求
1、标准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1:50000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2、要求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资料汇交要求
三、遥感解译
3、技术要求 (1)遥感解译工作比例尺、成图比例尺均为1:5万 (2)遥感解译包括整个行政所辖区域 4、解译步骤 建立解译标志: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野外实地踏勘建立 初步解译:初步解译草图,存在不确定点及疑问点 野外验证:对象为初步解译结果及所有不确定点及疑问点
野外验证率:重点调查区尽可能100%,其他不少于80% 详细综合解译:遥感解译图
现场踏勘目的任务:
工作区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调查 与地方政府沟通协商,确定重点调查区等相关事宜
屏边县详查
(一)任务书
(二)野外工作说明
(1)项目来源、(2)目标任务、(3)工作部署、(4)工作计划、 (5)项目预期成果
(三)收集资料清单
(1)县志、年鉴、气象基本情况; (2)地灾防治规划、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城镇建 设规划、水利水电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水 土保持现状及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等; (3)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群测群防体系等 减灾防灾资料; (4)历史地震情况; (5)其他相关资料。
屏边县详查
屏边县详查
屏边县详查
屏边县详查
三、遥感解译
1、调查内容:
《规范》11.2Βιβλιοθήκη 2:主要包括地质灾害体及其发育地质环境 背景条件两大方面。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重点是:对城镇、村庄(包括灾害易发 区内的分散居民点)、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 及主要江河沿线及其附近的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遥感 地质调查,并对地质环境背景进行解译分析。
《技术要求》补充要求(一)1、遥感
(2)重点地段的遥感解译和地质灾害测绘,尽量利用高分 辨率的遥感影像(如SPOT-5、IKONOS、Quick Bird等)、 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图(1:1万)和土地“二调”资料。 在地质灾害发展动态分析中,鼓励进行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 深化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及危害特点的研究。
三、遥感解译
2、遥感信息源
《规范》11.2.3.2:根据调查内容和调查精度要求,主要 采用TM/ETM和高分辨率(SPOT-5、IKONOS、Quick Bird等) 卫星或航空数据资料作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其中TM/ETM卫 星数据资料用于区域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及特大规模地质灾害 体的遥感调查;高分辨率卫星或航空数据资料则用于对地质 灾害体的遥感调查。
二、编写工作设计
设计书编写提纲《技术要求》补充要求(二)1: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区域环境地质背景 第三章 工作部署 第四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第五章 实物工作量 第六章 经费预算 第七章 组织管理 第八章 管理措施 第九章 预期成果 附(插)图
二、编写工作设计
第三章 工作部署:
第一节 工作部署原则:包括总体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部 署原则。 第二节 总体工作部署:包括不同层次和各类地区的工作部 署,分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三节 工作安排:包括安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工作安 排要详细具体。
线:沿泥石流、滑坡、崩塌易发生的沟谷和人类工程活动强 烈的公路、铁路、水库等进行追索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