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度必须符合人性
企业管理人性化比制度化更重要

企业管理:人性化与制度化之争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如何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管理者往往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究竟是更注重人性化还是制度化。
在企业管理中,人性化是指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体验;而制度化则是指建立规范、程序和流程,确保组织的运作有序和规范。
本文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探讨人性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性,并分析哪一方面更为重要。
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在一个企业中,员工是最重要的资产,他们的工作态度、情感和满意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性化管理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通过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企业可以建立一支忠诚而高效的团队,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的目标。
此外,人性化管理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员工流失率,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制度化管理的必要性虽然人性化管理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非常重要,但过度依赖人性化管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制度化管理能够确保企业的运作有序和规范,减少人为失误和风险,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执行力。
通过建立规范和流程,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制度化管理还能够增加员工之间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消除人为偏见和不公平现象,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平衡在企业管理中,人性化和制度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合理的管理应该是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结合。
人性化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忠诚度;而制度化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运作有序和高效,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合规性。
在实践中,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比例,找到最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
结语企业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人性化和制度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管理者应当更多地考虑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要确保企业的运作有序和规范。
只有尊重人性,制度才有意义

只有尊重人性,制度才有意义作者:雾满拦江来源:《视野》2016年第03期1朋友讲了一个笑话,说有个小伙子,骑辆破摩托去什么地方,路况不好,结果“哐啷啷”一声,油箱盖还是什么部件,被颠掉了。
小伙子急忙下车去捡,不料被一个老太太抢先捡起来,她不肯还给小伙子,非说自己捡到的,就归自己了。
小伙子好说歹说也没效果,只好报警。
警察来了,也拿老太太没办法,反过来劝小伙子认了吧。
这时候高潮来了,只见老太太蹒跚地走到社区废品收购站,把油箱盖卖了五毛钱,然后拿钱走人了。
收废品的大哥,又把油箱盖还给了小伙子,事情这才解决。
2几年前,我在车上遇到个西部人,大家一起说笑,说起他家乡是古都,地下文物极多,随便在自家院子里挖一挖,这辈子就够吃了。
那老兄说:“哪有你们想的那么容易?盯得紧着呢。
我们那儿盖房,经常会挖出古物来,有些人就会一声不响,用锄头把这些价值连城的古董捣碎。
反正挖出来也不归自己,何苦来着?”听他这么一说,当时我们心里“咯噔”一下,脑子里想像着无数被捣毁的古物,心疼至极,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3今年5月份,四川彭州市通济镇麻柳村村民吴高亮,在自家门口的承包地里发现了一根罕见的巨形乌木,原本以为这是笔不小的横财,但当地派出所认为吴高亮私采滥挖地下矿产。
政府的态度很明确,这块乌木属于地下文物,必须收归国家所有。
但如何处理这烫手的宝物,当地政府也没主意,只能打报告向上级请示。
可始终不见上级回应,于是这件事,就成了没有结果的烂尾新闻。
两个月后,广东有位林先生,从东江捞出了44根疑似乌木的木头,可木头刚从江底被捞出来,林先生就被人举报,说他“倒卖古木”。
林先生打捞上来的疑似乌木被扣留,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现确是稀世珍奇乌木。
当地政府发布通报称:为了表彰林先生上缴国家文物的举动,特给予个人奖金5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媒体报道称,调查表明,90%的读者认为,挖掘或是捡到的无主之物不归自己,这么规定不合理,可合理的规定又该是什么,大家也说不清。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管理就是要符合人性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管理就是要符合人性“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度是最好的老板”,“制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等这样的理论很多。
可在企业真正的管理过程中,虽然企业也制定了一些很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
员工的执行力差,工作效率低等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老板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好的制度能够在企业落实下去?怎样才能让制度发挥出它的作用?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考虑公司的发展,也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只有在二者的基础之上,制度才能顺利的实施。
其次,公司制定制度的时候也要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计划来制定,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做出调整。
企业想要让制度执行下去,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以下这几个要素,这样员工才会愿意接受,制度才能更好的落实下去。
一、制度要符合人性制度制定的出发点必须是“以人为本”,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时候,一定要让制度符合人性,处理事情要让员工满意,老板满意,不能生搬硬套。
二、制度要与文化结合制度与企业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套好的制度,是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这二者不能发生背离。
制度如果与文化偏离,这样的制度也只是摆设而已,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企业的文化倡导什么,就要在制度中体现什么,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制度。
三、制度要考虑激励因素制定制度时,企业一定要考虑激励因素。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从以往的用制度去要求他遵守转变为他自愿去遵守。
实现自我管理需要激励的辅助,否则也很难成为现实。
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解决不了人性的问题。
企业经营就是经营人心,企业管理就是管理人性。
为什么你的企业内部潜流涌动,你总觉得员工对你有意见,不服气,甚至是很愤怒?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出不了头,光荣都是老板的,他们都是无名小卒,只配给老板做衬托,去为老板鼓掌喝彩。
对此,老板的应对也是简单粗暴,加大管理力度去压服员工,在他们看来,管理就是监督和考核。
企业的制度要满足人性的需求

企业的制度要满足人性的需求企业的制度是企业内部一系列规范、流程以及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企业组织规范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运营中,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度,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运行的顺畅和效率,更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为了满足员工的需求,企业的制度需要考虑人性的需求。
一、关注员工的生理需求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们进行工作的前提,企业制度应关注员工的生理需求。
例如,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职位上,应允许员工合理地休息和吃饭,企业也应配备适量的营养食品,保障员工的生理健康。
二、关注员工的社会属感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和尊重。
因此,企业的制度应该强调员工的社会属感和团队意识。
比如,企业可以建立和强化团队文化,组织各种相关的活动和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彼此和更紧密地合作。
三、关注员工的成就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员工会通过取得成就、实现目标来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因此,企业制度应该为员工提供实现目标的机会。
例如,制度可以建立绩效管理相关机制,明确员工的职位要求和归属感,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有领导和企业的认可,并有机会获得相应的激励。
四、关注员工的成长体验一个好的企业,在员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推动和支持的作用。
因此,企业制度还应关注员工的成长体验,鼓励和支持员工在职业生涯和技能发展方面进行投资和成长。
企业可以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料,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总之,企业制度的完善和优化,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效率,更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因此,在设计制度时,应该顾及员工的生理、社交、成就和成长体验的需求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员工的生产力。
企业管理者应该掌握这些孕育人性的制度建设,不断优化企业制度,提高制度的“温度”,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和支持。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管理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管理第一篇:制度化管理和人性管理如何看待公司以制度化管理和人性管理的关系?答: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中也要结合人性化管理,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真正贯彻。
企业管理离不开制度化,只有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依法治企,依制治企,企业才能建立公平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才可以让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当然,任何制度都需要人来贯彻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实践制度化管理,对制度化提出新的要求并加以完善。
所以,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
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
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总之,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第二篇:制度化管理[模版]制度化管理(一)、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1、建立岗位职责;2、明确交接班制度;3、机(库)房管理制度;4、安全防火制度;5、设备管理制度(维修制度、保养制度、巡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更新、改造、报废、安装、调试、试验、检测、操作、专业分包、应急措施、安全制度);(二)案例:劳动安全管理制度1、带电作业、登高作业必须有监护人;(以自身为例)2、在顶棚内、设备层、管井等部位工作,要事先观察作业面,确保工作照明,并查明空间高度,承载能力,防止碰伤摔伤;3、从事旋转和提升机电设备维修工作时,要切断电源并采取机械制动保险措施,切不可匆忙拆卸;4、工作中注意安全用电,停电作业要验电,使用合格的试电笔,确认无电后,方可拆、接电源;5、检修电梯应由专业人员负责。
电梯维修人员,打开厅门欲步入时应确认电梯的实际位置,当不能确定时,需和保安监控联系加以确认,严防事故发生;6、登高作业,系好安全带。
成功靠制度 制度靠人心

成功靠制度制度靠人心
人们常常说“制度上天下地,执行在人为”。
制度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框架,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而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关键在于人心,即执行者的态度和行为。
成功的组织或国家,往往都有完善的制度体系。
这些制度不仅规范了行为,还提供了公正、透明、可预测的环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
这些制度在保障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保护人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如果完善,就能够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仍然离不开人心。
如果执行者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制度就会失去效力。
例如,一个公司的制度虽然完善,但如果员工没有严格遵守,就会影响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同理,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虽然完善,但如果执法者不严格执行,就会导致社会不公和法制失信。
因此,制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心。
执行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遵守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制度。
同时,也需要制度本身具备公正、透明、可操作性等特点,以便执行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总之,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基石,但它的有效性还需要依赖于执行者的态度和行为。
只有制度得到完善,执行者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才能真正实现“成功靠制度,制度靠人心”。
- 1 -。
制度与人性化管理

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制度化和人性化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注重制度化管理而忽视人性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制度将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反之人性化管理将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但关键的是如何维系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一定是在制度的前提下才可以谈,人性化管理绝不是不要制度。
人性化没有制度化的约束也就无从存在,所以,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实体、手段和方法,都必须在制度的前提下谈论。
人性化管理应该是这样的管理,在流程上,首先用人性化的思维来制定管理制度,而在严格执行单位制度时,可以有一些人情化的手段。
人性化管理首先是制度的人性化,管理者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制度是否能够有效地执行,如果制度完全没有人性,肯定是没有办法执行的,如教育从严,处罚从轻,处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制度的人性化首先体现在要公平公正,让职工能够心悦诚服地自觉执行,为什么呢?如果自觉执行对所有的人都有利,而破坏了规则、导致不公平,则可能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人性化管理这个概念也只能在制度制定之前使用,一旦制度制定了,那就得按制度来办,制度是铁的,法不容情。
但在制度化的管理中,可以有一些人情化的手段,这叫做人情化的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否则会纪律涣散。
严格地执行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并不冲突。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切忌制度化官僚,人性化切忌人情,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
企业管理制度严厉,执行人性化人性化是大家的人性化,不是制度制订者一个人理解的人性化。
关键在于建立起全员参与的能持续改进的制度制定和完善的机制。
主要包括制度文件的建立、审批、周期性对制度的适用性评审并改进等。
难点是建立可靠的信息(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渠道,并让员工能主动参与制度的持续改进。
可以考虑设置“意见箱”。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孰优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制度与人性——精选推荐

制度与人性制度与人性: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完美的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制度来约束我们的生活行为,是因为我们人性的不完美吗?是什么原因令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完美的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制度来约束我们的生活行为,是因为人性的不完美吗?要约束成怎样才是理想的约束?又以什么标准来决定?可不完美的人性制定出来的制度可能是完美的吗?可完美的人性需要制度的约束吗?如果性本善,需要对善进行约束吗?如果性本恶,性本恶的我们制订的制度会是善吗?如果性本善只是后期会变恶,是什么造成了变恶的因素存在?我们以制度的方式让贪婪的行为变得合法,最大限度的激发贪欲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所有的问题与危机都只能当下由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内部去寻求解决。
如果制度让你产生了不自由的感觉让,你产生了约束的感觉,我们在为寻求突破这种约束而付出行动时,那同时我们也就为社会添加了一份冲突。
制度是必然会产生的也是必须的。
制度的必须是为了社会活动的秩序,但也仅仅是社会的秩序,而不能通过制度的约束创造出真正的和谐。
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隐含着天然的自然秩序也必然会在表现出行为时形成自我约束的内心制度,制度以条文方式被确立下来是文明的一个表现。
这种文明表现为为了共同的贪欲的最大程度发展而对每个人的贪欲进行一种协调与约束。
制度本身并不具备善恶的属性,制度是人制订的。
如果它有善恶的属性那也是人的善恶之体现。
受制度的约束或指引下而做出善的行为并不是真善。
同样的恶的行为在受制度的约束下并不能真正的制止内心的恶;部分明显的恶行在被约束的同时却也有不那么容易被发现的恶行因为有了制度而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社会制度是人的制度,而自然秩序却并不只是针对人的秩序。
在自然法则之外,在社会秩序之中的适者生存就是一种扯蛋。
人性即动物性与神性的结合,制度是人性对自身动物性的约束。
人性是人的本性,物种的本性,而性格是个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自然本性的一部分,本性不可改变。
人的自然属性褪去,社会属性增长,从而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然秩序而进入了社会制度的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我一直有个偏见。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制度。
任何制度都是人制定的,并且要由人来操作。
所以,我同意,制度问题很重要,但是它不比人更重要。
老子:你这么一说,我俩的分歧就立刻显现出来了。
我并不认为制度是人制定的,我也不认为制度是可以由人,尤其是权力者,任意操作的。
相反,真正的制度是天道的一部分,是超验的道德秩序的制度化。
这些制度是人发现的,是人在服从这些制度的前提下来运行的。
错误的制度才是人制定的。
如果有人无视天道和超验的道德秩序来任意制定制度,这样的制度必然是伪制度。
纯粹的人为就是伪,汉字对此讲得很清楚。
政治制度不仅与天道有关,而且还与人性有关。
孔子:还与人性有关?我只知道人之初,性本善。
政治制度与人性有什么关系呢?
老子:天道、人性、制度三者是交织一起的。
合乎天道的制度,必须从两个方面回应人性:第一,任何制度,不能让人去做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第二,制度不能调动人性中坏的东西、恶的东西,如仇恨、嫉妒、暴力倾向、非理性、残忍等等。
煽动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的仇恨,鼓励人们无休止地进行恶斗的制度就是最坏的制度。
违反天道、违反人性的制度是行不通的。
如果强制推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人间的惨祸。
孔子:为什么违反天道的制度行不通?还会有严重的后果?
老子:因为这样的制度违背人性,而人性又是由天道赋予给人的。
违反天道、违反人性的制度,如同踮脚立正、跨大步快跑一样,很快就坚持不下去。
制度面临危机,稳定也难以维持,最终走向崩溃。
这种违反天道与人性的制度,不靠强制手段,一天也维持不下去;不进行强制,民众一天也不接受它。
因此,维持这种制度的代价高得出奇。
如果一个制度或者体制,不管是政治制度还是企业制度,你不动用强制手段就不能自立,就要坍塌,这肯定是有违天道、有违人性的制度。
最极端违背天道与人性的制度是那些放纵权力、不对权力施加任何约束的制度。
这样的制度必然造就专权。
孔子:当然,这样的制度我也反对。
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坏处?
老子:专权者为了推行这种违反天道与人性的制度,还常常使用说教与强制的办法试图强行改变人性,以确保制度永久不变。
企图靠说教与强制来改变人性,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即使是最有煽动性的说教,抑或最严酷的法律,都无法改变人性。
不仅不能改变人性,反而会放大人性中不好的一面。
建立一切政体与政治制度的出发点永远都是顺应人性,而不是改变人性。
违背天道与人性的事情,必然不能持久。
我记得有人说过,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而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做好事。
合理的制度不是要改变人利己的本性,而是要认可并利用人这种无法改变的利己心。
人的利己心是至死方休的,越是压制,人的利己心反而越膨胀、越扭曲,其中孕育的破坏性能量也越大。
中国人早就发现一个根本的道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如果一种理想和制度,建立在消灭人的利己心之上,并以此为理想实现的前提,那就没有什么比这样的错误更严重了,也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理想与制度更违背天道与人性了。
孔子: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好的制度呢?我们能不能发现一种最符合人性的、完美的制度呢?
老子:人是不完美的,因为人性是不完善的,而且是不可完善的。
这一命题意味着,不完善的人只能造就不完善的制度。
不完善的人通过漫长的点滴积累,才能获得足够的智慧来找到一套适合其本性的制度。
但是,好的制度也是可以在全人类的范围进行学习、传播、模仿、改造的。
如果允许各种制度自由竞争,就会优胜劣汰,好的制度就一定会胜出。
开放的、鼓励创新的、允许自由竞争的环境能造就出相对较好的制度。
发现好的制度与发现天道的原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允许人们去自由探索、自由发现、自由言说。
即便没有这样的自由环境,人们也不会停止对天道、对人性、对符合天道与人性的制度的探索,差别是探索的时间更长,付出的代价更大。
孔子:看样子,发现好的制度不容易。
实施好的制度似乎更不容易,对吗?
老子:如果好的制度仅仅被发现,而没有被实施,那仅仅是空头的理想。
发现与实施好制度的最大障碍是有巨大既得利益的权力者。
这样的权力者总是企图把自己神圣化,力保其权力
不受任何制约,不论他们如何自见、自视、自伐、自矜,他们都不过是有私心、有缺点,品德和能力都有限的常人和俗人。
普遍人性的之俗之恶在他们身上一件也不少,甚至常常被加倍放大。
他们身上缺少的倒是普遍人性中常有的那种善。
孔子:怎么才能让制度最合乎人性呢?
老子:我觉得,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是用相对“善”的制度,引导人性中“善”的一面,防范人性中“恶”的一面。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制度并不是要改变人利己的本性,而是要利用人的利己心去引导他做有利于社会和组织的事。
制度的设计要顺从人的本性,而不是力图改变这种本性。
人的利己无所谓好坏善恶之说,关键在于用什么制度朝什么方向去引导。
如果只有人斗人、人吃人,才能实现利己,人就比野兽还要坏。
相反,人为人、人帮人,才能实现利己,人就比天使还要好——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如此。
要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只能靠一套把利己变为有利于利人的制度。
总之,可以选择、可以改造的是制度;不可选择、不可改造的是人性。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
一种合理的制度一定是适应人性的制度,而不是强迫改变人性的制度,如果一种制度是建立在改变人性的基础上,这样的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危险。
从大的范畴讲,唯有公民国家的制度之善才能引导权力之善和人性之善,使天道畅行于神州大地。
孔子:那么,什么样的政治理想最符合人性?越务实越现实越符合人性?
老子:任何一种制度,不管是政治、法律还是,其计划
都是以对人性的某种假设为前提,而对人性所抱持的不同观点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各种制度一种必要性的判断,对制度创设模式的选择和判断,也关系到对制度正当性的论证。
对任何政治制度而言,人的本性、人的尊严都不可侵犯,人的价值不能贬低,人的自由不能践踏。
符合天道的政治制度,一定要慎待人性,善待人性,不能拿人性开刀、做实验,不要动改变人性、改造人性的念头,不要把人性当作可以任意铸造的铁水、任意涂抹的白纸。
人性中有积极的一面,人性中还有负面的东西。
符合天道的制度构建要求一种力量的平衡,既能发挥人类尊严和理性的作用,同时又能抑制住人类的罪恶与堕落。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反而不能久站;劈腿跨步,反而不能远行。
统治者们:你们自逞己见,反而见识不高;你们自以为是,反而看不分明;你们自我夸耀,反而未必有功;你们自高自大,反而不配当头。
从道的角度看,这些自欺欺人的做法,就像是剩饭赘肉,人人都会厌恶。
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随机读管理故事:《马太效应》
一位主人将去国外远行,临走之前,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托给他们保管。
主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个仆人五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给了第二个仆人两个塔伦特,给了第三个人一个塔伦特。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五个塔伦特。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两个塔伦特。
但是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到了土里。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人回来与他们算账。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五个塔伦特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你交给我五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五人。
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两个塔伦特来了,他说:主人,你交给我两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两个。
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的事情,瑞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最后,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
我很害怕,于是我把钱埋在了地下。
看那里,那儿埋着你的钱。
主人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没人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和土地,那么你就更应该把钱存在银行家那,当我回来的时候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那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十个塔伦特的人。
可是
他已经拥有了十个塔伦特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上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莫顿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
所以,在企业资源分配上,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锦上添花,不要雪中送炭。
当可利用资源有限时,心须将你的时间、精力、才能、金钱等投入到最有希望获胜的战场,确立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
换句话说,企业经营就是要把握抑弱扶强的原则。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