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武汉变迁与武汉城市发展

合集下载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武汉城市发展概况一、武汉的历史概述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武汉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武汉被学者认为是中华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

1986 年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

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

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

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二、武汉地区城市中心的变迁在武汉地区这个江汉平原东端、江河交汇的地理单元数十公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城市莫过于商代盘龙城了。

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当时控制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入江口这个战略要地的军事重镇,也是一个行政中心。

而在其后直至三国时期,现武汉地区经过考古发掘和见诸史籍的古城址有位于黄陂的作京城(年代约为东周至西汉之间)、新洲的邾城(西汉诸侯国)、黄陂的马寨城(汉代)、江夏的五谷城(又称武穆城,东汉)、黄陂的石阳城(东汉、三国)、汉阳的却月城和鲁山城(三国)、武昌的夏口城、蔡甸的诸葛城(三国)。

武汉地区比较独特的现象是,从三国时期直到宋元时期,由于长江的阻隔,长期形成武昌和汉阳两个紧临的城市中心。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汉口的崛起,更形成三镇鼎立的格局。

三、武汉经济发展——码头文化码头的功能就是集散和流通,而城市也就是集散和流通的产物。

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武汉码头的兴衰流变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武汉码头大约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内河经济时代武汉码头即为“不夜港”。

武汉的码头最早起源于内河。

武汉有名可考的最早码头是1736年(清乾隆元年)在汉江上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码头,码头停泊木船最大吨位约900吨。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武汉的起源、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武汉的发展历程。

1. 起源和历史变迁武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武汉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土范围。

随着历史的演变,武汉地区先后经历了楚汉争霸、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等多个时期的政权更迭。

在唐朝时期,武汉成为了重要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奠定了其后来的发展基础。

2. 经济发展2.1 工业发展武汉在20世纪初迅速崛起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武汉先后建设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如武钢、华中重机等,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武汉的工业结构也发生了转型升级,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

2.2 交通发展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拥有独特的水陆交通优势。

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武汉成为了重要的内河港口城市。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枢纽之一,多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使得武汉成为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2.3 教育发展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学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些高等学府的建设和发展,为武汉培养了大量的人材,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3. 文化和旅游武汉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黄鹤楼、东湖、户部巷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的音乐之都,拥有众多的音乐节和演出,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

4. 城市建设近年来,武汉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武汉的城市建设也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的城市建设奖项。

5. 未来展望武汉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支持,武汉将继续发挥其地理和经济优势,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武汉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迁。

本文将从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武汉的发展历史。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1.1 交通建设武汉作为中国的交通枢纽,通过长江和汉水交汇处的武汉长江大桥,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还建设了多座跨江大桥,如汉口长江大桥和二七长江大桥,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的交通网络。

1.2 城市规划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武汉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

城市的道路系统得到了改善和扩展,新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相继建立。

同时,武汉还建设了现代化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

1.3 公共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武汉致力于公共设施的建设。

医院、学校、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武汉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为整个中部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二、经济发展的蓬勃2.1 工业化进程武汉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

汽车制造、钢铁冶炼、电子信息等行业成为武汉的支柱产业。

武汉还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2.2 金融中心的崛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逐渐崛起为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纷纷进驻武汉,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武汉还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创业投资等新兴产业。

2.3 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中国内陆城市的重要门户,武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特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

武汉的经济发展也受益于与国内外的友好城市建立的合作关系。

三、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1 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武汉市城市空间发展与变迁

武汉市城市空间发展与变迁

城市人口增长的基本过程
从1980一1990一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全市总人口变化概况:
全市总人口持续增加,从1980年的280.9万 增加到1990年的335.6万和2000年378.8 万 年均增长率逐年下降,从1980一1990年的 年均1.8既下降到1990一一2000年的年均 1.22%; 平均人口分布密度逐年上升,从1980年的 34人/公顷增加到1990年的41人/公顷和 2000年的46人/公顷。
90年代初期:沌口轿车产业开发区和东湖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和发展,形成两个重要 的经济增长点和综合组团,市区人口从1990年 的335.6万增长到2000年的378.8万,年均增 长率为1.22%。 人口规模在持续扩大,但增 长幅度逐渐放慢。
武汉市区总人口仍在持续增加。但城市内部不同地区人口的增减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城市 内部人口的空间分布不断发生着调整和变化。市区内部以旧城为主的老城区、外围新兴发 展区和市郊乡镇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人口增长与分布也截然不同。
人口密度在50一
300人/公顷之间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城市总人口空间变异规律
初期:在城市吸引力的作用下,人口由广大的 郊区及外围辐射区域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 (特别是中心区)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处于向 心增长的时期。 后期: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人口开始向广大的 郊区转移,出现郊区化现象,进入离心扩散的时 期。
武汉三镇格局
汉口空间结构形态特点 ——三镇格局的形成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武昌、汉阳中国封建城市典型的空间布局形态相比较,汉 早期三镇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特点 口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具有独特性。汉口的发展主要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 3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武汉三镇中,武 是作为水运码头和商业市肆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 ,其 昌历史最为悠久 ,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于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 (江夏山)筑的 历史上 ,武汉三镇相对独立发展 ,三镇之间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空间结构形态有如下特性 : 夏口城 ,将郡址移至夏口城 ,即今武昌。 差异很大。建城时间比较早的武昌、汉阳两城受传统的城 (1)突破了一般中国封建社会城市“方正居中”的空间布 汉阳的发展最早始于东汉末年“戴监军筑 ,黄祖所守”的却月城(今汉阳龟山以 市布局形态的影响 ,采用中国古代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 局模式 ,沿汉水、长江岸线向外呈自由的扇状发展。 北),周围一里八十步 ,与当时的夏口城隔江相峙,为武汉城市发展中筑城最早的城 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布局整体感较强 ,主要政治、文化建筑具 ,城区自此定型 (2)城市扩展主要沿通往水运码头的道路逐层向外扩展 ,并随 ,为汉阳府 池。汉阳城几度兴废 ,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始新筑汉阳城 有明显的轴线配置关系。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其它地方 ,沿街 着商业的繁荣,逐渐形成与“路”相垂直 ,与江河走势相呼应 治和县治。 主要亦置牌楼亭阁、寺观庙字、商肆店铺、大族府第等 ,平 ,以交通运输功 (平行 )的商业街道。通往码头的称之为“路” 汉口的发展 ,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 ,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 , 民住宅多位于街道背面的间巷之中 , 城隅僻地还有农地、园 能为主;平行河岸的称之为“街”,以商业生活功能为主。 · 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 ,汉口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 ,并“九 圃、山林、川泉及教场等。封建社会后期 ,出于商品经济的 (3)与武昌、汉阳“自上而下”的规划建设方式相比较 ,汉口 省通衡”之誉。清末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纷纷侵入中国。 1850年汉口被辟为通 发展,武昌、汉阳城垣以外 ,在主要城门和临江的水运码头地 “白一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城市空间特征更为明显。并且 , 商口岸。至上世纪初 ,汉口城区规模已超过武昌、汉阳,城市发育成熟。至此 ,武汉 段,还形成以商肆、码头、手工作坊和民宅为主体的水旱关 由.城市的扩张比较迅速,城市在功能上多以商业贸易为 “三镇鼎立”的空间格局基本成行。 厢地区,其空间结构较为散乱。 主,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发育极不完善,如缺乏有规划的绿化开 敞空间和作为城市中心的政治文化空间,没有形成城市公共 空间体系。 (4)1858年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城市向半殖民化方向发展。 沿江一带,特别是租界区形成了联排式住宅与街道相结合的 居住区组织方式。如洞庭街和青岛路一带的“里分”,就突 出反映了此种特征。 清武昌城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汉的发展历史,带领读者了解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一、古代武汉的发展1.1 早期的武汉地区是楚国的重要地盘,具有悠久的历史。

1.2 自秦朝开始,武汉地区逐渐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3 唐宋时期,武汉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商业繁荣,文化昌盛。

二、近代武汉的发展2.1 清朝时期,武汉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湖北省的首府。

2.2 进入近代,武汉成为交通枢纽,铁路、水路交通发达。

2.3 20世纪初,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城市,孕育了许多革命先驱。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武汉3.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经济腾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2 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

3.3 建设长江经济带,武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城市。

四、武汉的文化底蕴4.1 武汉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4.2 武汉是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和文物保护单位。

4.3 武汉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五、未来武汉的发展展望5.1 武汉将继续发挥中部地区的重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5.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中心。

5.3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

总结: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发展迅速。

从古代到近代,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武汉不断崛起,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未来,武汉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汉的发展历史,带领读者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武汉1.1 早期聚落:早在新石器时代,武汉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表明这里是古代人类聚居的地方。

1.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武汉地区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成为楚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有着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1.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武汉地区成为三国之间争夺的重要战略据点,曾经历过多次战乱。

二、近代武汉2.1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武汉成为江南重要的商贸城市,对外贸易繁荣,城市建设也逐渐完善。

2.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武汉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2.3 抗战时期:抗战时期,武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据点,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和破坏。

三、当代武汉3.1 建国初期:建国初期,武汉成为中国工业的重要基地,发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3.3 21世纪:进入21世纪,武汉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建设了多个地标性建筑,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四、未来展望4.1 建设目标:武汉将继续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4.2 产业发展:武汉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4.3 文化传承:武汉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护历史遗迹,促进文化繁荣。

五、结语武汉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将继续保持城市的活力和创新力,为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武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武汉近十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嘿,朋友!你要是问我武汉这十年有啥变化,那我可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就说我家附近的那条老街吧。

十年前,那可真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

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走过去能溅一身泥。

街边的小店铺招牌歪歪斜斜,卖啥的都有,可就是没啥秩序。

记得有一回,我和我妈去那儿买菜。

那场面,简直了!人挤人,车挤车,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我妈拉着我,在人群里艰难地穿梭。

好不容易走到一个菜摊前,我妈问:“老板,这青菜咋卖?”老板一边忙着给别人称菜,一边大声回道:“两块五一斤!”我妈嫌贵,说:“能不能便宜点?”老板头也不抬:“就这价,爱买不买!”我在旁边急得直跺脚,心想这啥态度啊。

可你再看看现在,老街完全变了样!路重新修了,平坦又宽敞。

店铺的招牌统一规划,整齐又好看。

还多了好多特色小店,什么咖啡店、文创店,可时髦了。

前几天我又去了趟老街,那感觉,真叫一个舒坦。

街道干净整洁,人来人往但秩序井然。

我走进一家新开的咖啡店,店里装修温馨,音乐轻柔。

我点了一杯拿铁,坐在窗边慢慢喝着。

这时,旁边两个年轻人在聊天,一个说:“这老街变化太大了,越来越有文艺范儿了。

”另一个笑着回应:“是啊,以前可想不到会变成这样。


武汉这十年,像这样的变化到处都是。

地铁线路越来越多,出行方便得很;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的天际线越来越美;公园也越来越多,大家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总之,武汉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让人喜欢。

我相信,未来的武汉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之一。

武汉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

1. 古代历史武汉地区在古代属于楚国的领土,楚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国家。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武汉地区成为秦朝的一部分。

随后,历史上多个朝代都将武汉地区作为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2. 近代历史19世纪中叶,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武汉成为了外国势力的入侵目标。

1841年,英国占领了武汉的汉口,1858年,法国也占领了武汉的汉阳。

这段时间对武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武汉成为了革命的重要据点。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华民国时期,武汉成为了国内重要的文化、教育和工商业中心。

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武汉成为了国共两党的临时首都。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前线城市。

3. 当代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市成为了湖北省的省会。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对武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武汉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和旅游等领域。

武汉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武汉市的工业发达,涵盖了钢铁、汽车、电子、化工等多个行业。

武汉市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这使得武汉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物流中心。

此外,武汉市还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这些高校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学者,为武汉市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武汉市的交通发达,拥有多个铁路、公路和航空港口。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连接了国内外多个城市。

武汉市还是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多条高速铁路线路经过武汉。

武汉市的医疗事业也非常发达,拥有多所著名的医学院和医疗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久远,而汉口的历史最短。明成 化年间(1465-1487),汉水改道,将汉口从汉阳析离,从此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格局形成。
明末清初,汉口镇崛起为华中地区的商业和交通运输中心。成 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全 国四大名镇。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力主禁烟,在武 汉三镇等地开设禁烟局,开虎门销烟之先声。
火炉武汉
武汉有人戏称武汉人是:人人都是“耐温”将军, 个个都是“抗日”英雄。
“竹床躺椅街上摆,男女老少睡成排”,很多武汉人 都有露宿街头的经历。
三镇武汉
这种说法大家也一定不陌生,指得是汉口、汉阳 和武昌。武汉三镇各有特色,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汉 口的钱是堆着的,汉阳的钱是摊着的,武昌的钱是顶 着的,这句话是说三镇的侧重不同。
抗日战争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团结抗日的政治中心。 1949年 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 占汉阳、武昌,武汉三镇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 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 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 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 城市。
(四)历史沿革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 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现已 知早在五、六千年前,武汉地区 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劳作。武汉 市郊盘龙城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 迄今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遗址, 距今约3500年。其灿烂的青铜 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 实为武汉城市文明之起源。春秋 战国时期,楚国崛起于诸国之间, 武汉逐渐成为楚文化向东南传播 的重要通道。
一、现实的武汉
(二)地理位置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 城”, 江城是武汉市的简称, 也是武汉的美称。来源于“黄 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 花”之古诗词。位于中国腹地 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 水交汇处,是全国特大城市和 交通的重要枢纽,华中地区和 长江中游的经济、科技、教育 和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周边 与湖北 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 及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具有得中独厚的优 越位置,内与湖北省的荆州、宜昌、十堰、襄樊、孝感、黄石等城市相距 300公里左右;中层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 距600公里左右;外层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特大城市 相距1200公里左右。
(三)行政建制
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 区,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 镇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 镇。2006年辖江岸、江汉、硚 口、汉阳、武昌、青山、洪 山、蔡甸、江夏、黄陂、新 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区 下辖126个街道办事处、18个 镇、9个乡。全市群众自治组 织3232个,其中,社区居民委 员会1200个,村民委员会2032 个。全市土地面积8 494.41 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 222.22平方公里。
张之洞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 武昌首举义旗,敲响了清王朝统治的丧钟,武汉作为首义之区, 为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至今仍 保留着起义门、红楼等革命旧址。
起义门
红楼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 的紧急会议在汉口召开。会议由瞿秋白主持,李维汉为执 行主席,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任弼时等21位代表及 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和中共中央政治秘书邓小平参加了 会议。
(五)风景名胜
武汉首批AAAAபைடு நூலகம்级景区(点)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 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 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 (公元223年),
武汉首批AAAA级景区(点)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风景秀 丽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 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 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 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舍占 地6.4公顷,现有建筑面积 9600 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 平方米。新建编钟陈列馆已于 1999年2月对外开放。湖北省 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宏大,门 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 器陈列馆。
一、现实的武汉
(一)武汉俗称
大武汉
武汉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5公 里,面积为8467平方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分布的有12 个区,这是大武汉的第一个大,面积大。武汉的第二 大,人口基数大,武汉市现有人口870万,是华中最 大的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
江城武汉
李白写了一首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 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将李 白悲凉的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梅花本是冬天开放的, 五月天里本是没有梅花的,但在李白心中,心似冰冻, 听着离别的笛声就好像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寒意从心 中升起。因为这首诗,武汉便有了江城的雅称。
咸丰十一年起,英、俄、德、法、日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多个国 家在汉口设有领事馆来通商。至今,这些各国风格迥异的西洋建筑仍 保留较为完好。
19世纪末,洋务派后期代表人物张之洞督鄂,开办了汉阳铁厂、湖 北枪炮厂、纱布丝麻四局等一批近代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军。 武汉成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和对外通商口岸,成为仅 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商贸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首批AAAA级景区(点)
归元禅寺
第一讲 武汉变迁与武汉城市发展 —— 武汉市情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薛兵旺教授
体验武汉 感受武汉
体验武坐汉在感汉受口武江汉 堤上,看着汉水带着它的明亮,缓缓汇入 浑浊的长江,遥看龟蛇两山的行云,倾听长江滔滔的流 水,白云黄鹤、琴台知音、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朋友,让我们体验武汉、感受武汉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