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血管CT检查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董大维【摘要】目的探究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运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观察组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血管情况,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7.5%)高于对照组(72.5%),误诊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效果较好,可清晰显示患者病变特征,同时诊断准确率较高.【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3页(P146-148)【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者】董大维【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天津 30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作用血管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发生主要是患者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到动脉壁中,使得动脉壁的中间出现血肿夹层,进而容易沿着动脉壁进行延伸,使得患者血管出现剥离和损害[1]。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发生后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即容易出现肠坏死、肠道缺血等现象,所以应该及时对患者实施准确的诊断,便于临床对患者介入有效的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恢复。
本次我们则针对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的详细情况进行总结和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及其他友好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或家属均已经知晓本次研究概况,且自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袁昌咸【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esenteric arterial lesions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value. Methods 31 cases of initial diagnosis of suspected mesenteric artery disease or mesenteric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bdominal multislice spiral CT volume scan. Scan the original data to be acquired,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image post-processing,including:three-dimensional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3DMIP),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volume reproduction(VR).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can. Results All patients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can clearly show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 12 cases,including the nutcracker syndrome in seven cases and five cases of duodenal stasis disease;3 case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ncluding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and thoracoabdominal main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aortic two cases;15 cases of ischemic lesions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nclusion The more than 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in a variety of lesions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its surrounding blood vessels,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has important value, worth in clinical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diagnostic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
D-二聚体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
经验交流 ・
D 一 二聚体 联合 C T 血管成像 检查在 肠 系膜上
动脉栓 塞诊 断 中的价值
吕剑 杰 罗侠 女 余春 艳
肠 系膜上动 脉栓塞 ( s u p e r i o r me s e n t e r i c a r t e r y
e m b o l i s m, S MA E)是 由于栓子 阻塞 肠 系膜 上动 脉 引
表 现 为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管 腔 突 然 中断 或 充 盈 缺 损 的
C T 血 管成像 采 用B r i l l i a n n e 1 6 型C T 扫描 机 ( 由美 国飞 利浦 公 司生 产 ) ,以4 . 0 ml / s的流 速注 射 碘海 醇 8 0~ 1 0 0 m l 进行容积扫描 , 并将 数 据传 人 E x t e n d e d B r i l — l i a n c e Wo r k s p a e e V 4 . 5 处理 工 作站 , 采 用 多平 面重 建
4 1~9 4 岁, 平均( 7 1 . 2 4- - - i 1 1 . 3 2 ) 岁 。纳 入标 准 : ① B e r g a n  ̄联 征 : 剧 烈 的上腹 和脐 周 疼 痛 而无 相 应 体
征, 心血管疾病及肢体或器官栓塞史 , 剧 烈 的 胃肠 道 症状 。 ②腹 部 B 超、 C T 等影 像学 检查 提示 S M A E。 患 者 主要 症 状 为 : 腹 痛4 6 例、 恶 心 呕 吐3 5 例、 便血5 例、
1 资料 与 方法
和血管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成像 , 观察肠系膜上动 脉的走行及管径情况 。 1 - 3 统计 学方 法 采 用S P S S 1 8 . 0 统计 软件 。 正态分
扫描CT做胃肠道检查效果如何

扫描CT做胃肠道检查效果如何扫描CT是检查胃肠道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检查可以得知胃肠道有没有发生病变,如:食管病变、胃病变、小肠病变、结肠病变等,主要适用于胃痛、肠道疾病的人群。
扫描CT主要分为平扫、增强扫描、造影造影三种,其中平扫属于一种常规检查;增强扫描是从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然后在进行扫描,使得胃肠道的病变更加清楚;造影扫描是对线性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进行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胃肠道中的肿瘤。
一、胃肠道CT检查的指征胃肠道CT检查的指征主要有:恶性肿瘤的术前分期和评估;腔内、壁内、腔外病变的鉴别;观察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并了解有没有复发;有消化道症状,临床上不能确定病变部位,内窥镜和钡餐检查为阴性。
胃肠道检查中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是常规检查方法,通过胃镜可以显示黏膜下的肿物,检查其表面黏膜是不是完整的,有没有溃疡,同时还可以提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便于对GST做出准确的诊断,但是胃镜检查只能观察到胃腔内黏膜的病变。
X线钡餐检查能够整体的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位置,可以检查胃粘膜是不是光滑状态,胃壁有没有受到肿块压迫,但是在观察肿块和胃的关系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GST一般是生长在胃腔外。
二、胃肠道CT检查的作用胃肠道做扫描CT检查能够清楚的显示肠胃道消化管管壁的结构、血管情况、腹腔类实质脏器等有没有结构上的变化,为医生的诊断提供非常好的提示。
例如:肝胆脾胰实质脏器的结构、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血管、肠系膜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等。
在检查消化道肿瘤中,胃肠道壁中出现消化道壁内的肿瘤、占位性病变、严重炎症时,通过扫描CT可以发现肠壁全层有着非常明显的增厚,另外,消化道占位病变中,通过扫描CT能够清楚的显示胃肠道内息肉、胃癌、胃间质瘤、胃恶性淋巴瘤等占位性病变的位置,清楚的了解有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的浸润等情况。
在检查胃肠梗阻中,通过扫描CT结果可以更好的诊断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胃穿孔、肠梗阻、胃潴留等疾病。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R与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肠腔内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而导致肠腔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肠梗阻的及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腹部DR和CT扫描是两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将探讨DR和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DR(Digital Radiography)是一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通过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还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和加速成像过程。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DR可以很好地显示患者的腹部解剖结构,包括肠管的扭曲、扩张和液平。
DR还可以通过对比剂增强扫描来显示肠道内的梗阻部位,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DR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R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无法显示肠道内气体的分布情况,对于气体性肠梗阻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DR对于小肠的成像效果不佳,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进行综合诊断。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DR通常需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相比之下,CT(Computed Tomography)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CT 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全面的扫描,并能够很好地显示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CT可以清晰地显示梗阻部位、梗阻的原因(如肿瘤、粪石、肠套叠等)以及梗阻的程度,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CT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成像技术对肠道进行立体显示,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CT还可以对肠系膜血管进行清晰的显示,有助于医生判断肠梗阻引起的肠道缺血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CT检查通常需要患者暴露在辐射下,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慎重考虑。
CT检查还可能会出现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需要医生在临床操作中谨慎把握。
腹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对于需要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药物过 敏试验,并确保无过敏反应。
扫描技术参数
扫描范围
根据需要检查的腹部血管 区域确定扫描范围,一般 包括膈肌至髂血管分叉处 。
扫描层厚
通常采用0.625mm或更薄 的层厚进行扫描,以提高 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扫描方式
采用非螺旋扫描方式,以 减少伪影和图像失真的可 能性。
对比剂注射
通过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 快速注入血管,以便在血 管内形成良好的充盈状态 。
图像后处理技术
血管重建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 始数据进行血管重建 ,生成三维血管图像 。
去骨技术
去除骨骼影像,只保 留血管影像,以便更 清楚地观察血管病变 。
图像融合
将CTA图像与常规CT 图像进行融合,以便 更准确地判断病变位 置和范围。
,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监测病情变化
03
定期进行腹部血管CTA成像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肝血管瘤的诊断
总结词
CTA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 织的毗邻关系。
详细描述
CTA技术通过血管造影的方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对于肝血管瘤的诊 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CTA成像,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 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显示腹部血管的结构和病变。
CTA技术利用了造影剂与周围组织的密 度差异,通过计算机软件将造影剂强化 后的腹部血管与周围组织进行分离,从
而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CT血管成像在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解剖学及病变中的运用

2020年5月第9期论 著CT血管成像在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解剖学及病变中的运用廖小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重庆 401120【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解剖学及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CT血管成像400例,记录血管变异,测量CA、SMA与腹主动脉构成角及主要病变。
结果:CA变异发生率约12.75%,6种变异类型;CA,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分别约53.3±21.0°、56.4±23.7°。
腹腔干夹层2例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
VR及MPR能立体、直观的显示血管变异的起源走行、病变血管位置形态等。
结论: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变异及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腹腔干;病变[中图分类号]R8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9-0010-02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tudy in Variations and Lesions of the Celiac Axis and the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LIAO Xiao-jun(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 Jieer Hospital,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in variations and lesions of the celiac axis(CA)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 by computed tomographic(CT) angiography.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00 cases of abdominal CTA,recorded the aortic origins and lesions,measured the inferior CA and SMA angle. Results: Six types of CA variations(12.75%) were identified. The mean CA and SMA ineferior angles were 53.3±21.0°, 56.4±23.7°. There was 2 and 3 case of CA dissection and aneurysm,1 case of SMA dissection. CTA demonstrated the variation artery of the origin, running, location and lesions, intuitively. Conclusion: CTA can clearly distinguish variations and lesions of CA and SMA. [Key words] CTA; Celiac Axis; Variation; Lesions腹腔干(the celiac axis,CA)及肠系膜上动脉(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作为腹主动脉主要脏支,常发生变异及病变[1],了解其解剖形态学、变异及病变在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术前方案、术后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探讨

即 自动触 发 扫 描 。 描 完 成 后 对所 得 图 态 。近年 来 采 用 动态 对 比增 强 3 扫 DMR A 像 采 取 动脉 期 和 门脉 期 重 建 , 建层 厚 技术 , MR 重 较 A和 常规 血 管造 影 对于 A MI
【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T血管造影; C 肠系膜血管 闭塞
d i 03 6/i n1 7 -8 0 0 1 1 4 o: .99 .s. 1 0, 1. . 1 js 6 0 2 0 3
【 中图分类号】 R 4 . 【 4 53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7 -802 1) 1 0 50 6 1 0 (0 1 — 7 —2 0 0 0
生 , 情 极其 凶险 , 死 率 高 达 6 % 病 病 0
积 扫 描模 式 ,2 k 2 0 A, 集层 厚 5 10 V,5 m 采
重 m 重 . 7 7%“ 0 统 的检 查 方 法 为有 创 的数 字 mm, 建层 厚 1 m, 建 间距 O mm。 。传
3 讨论
. M1 的影 像检 查方 法 比较 减 影 血管 造 影 ( S 检 查 , 由于 本 病 扫 描 范 围从 膈顶 到耻 骨 联 合 。 用 高 压 31 A D A) 但 使
l mm, 间距 07 .mm。 建 后 传 到独 立 工 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检出率, 重 但费用高 、
1 一般资料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症状:突发急性腹痛,大量镇痛剂、解痉剂不 能缓解,呕吐物为血样,并有血便。查体腹软、 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晚期出现腹膜炎及休克。
4. 检查:以往靠DSA检查,现在CTA基本能解决 问题。
肠系膜上动脉梗死的CT表现
胡桃夹征
• 定义:是指LRV穿越由AA与SMA形成夹角时受到挤压而 引起血尿等临床症状,又称LRV受压综合征。
• 原因:一般认为AA与SMA间的夹角变小,可导致LRV受 压, SMA以小角度自AA发出后,径直下行,在LRV水平 与AA之间留有的空间有限,可能造成LRV受压、血液回流 障碍 。
• 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超声、CT、MRI等。CTA以三 维容积数据经重组后可清楚显示SMA的形态及其与周边邻 近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 目前为首选。
结肠,降支供血盲肠、阑尾及回肠远端。 4. 右结肠动脉分升支、降支,分别与回结肠动脉
及中结肠动脉吻合。 5. 中结肠动脉分右支和左支。右支与右结肠动脉
升支吻合;左支与左结肠动脉吻合,形成Riolan 氏动脉弓,是肠系膜上、下动脉的通道。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1. 病因:中老年多见,多为心瓣膜病、血管源性 以及细菌性的栓子脱落。
• 正常AA与SMA夹角:文献报道为47.4 ° ±18.3°、 60.9°±脉内充盈缺损(图1、 2a、b),CT平扫显示管腔内血栓形成CT值较正 常血管为高,达45~60 HU,主动脉及肠系膜上 动脉见斑片状钙化(图2c),其中3例患者肠系膜上 动脉下段完全闭塞(图2d),3例患者呈不完全梗死、 管腔狭窄,1例患者经DSA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 轻度狭窄。肠壁、肠腔改变:肠壁增厚、强化减 弱4例,厚度为5~11 mm,平均为9 mm,水肿增 厚的肠壁呈环形征;肠腔扩张、肠壁变薄呈纸样、 轻微强化2例;脾曲截断改变1例肠系膜改变:肠 系膜增厚、血管增粗,呈缆绳样改变(图3),称为 缆绳征D](3例);肠系膜浑浊、密度增高,结构模 糊。腹腔改变:腹腔积液2例,腹膜后淋巴结增大 1例。门静脉系统改变:肠系膜上静脉内积气1例 (图4)。
! ! ! ! ! !
( ) 2 a ) C T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因肠壁肌肉强烈
痉挛引起剧烈腹痛,此时腹部仍软,体征 和剧烈腹痛不相称,肠鸣音亢进,出现这 种情况要考虑到肠系膜上动脉梗死可能。 过去急腹诊CT检查,通常因为患者急没有 做增强扫描,所以较少发现肠系膜血管梗 强 增 死患者图。。尽箭管塞C闭T支平分 右扫脉有动 上助膜 系于肠明面 层确血:管盟壁: 钙 化、血管内高密度凝血块或膜下或壁内出 血,但是在显示肠系膜动脉内是否有血栓 时,应做增强扫描,根据有无强化及强化 程度可明确肠缺血与肠梗阻是否并存等情 况,为早期发现肠系膜动脉梗死及治疗提 供更可靠依据。
肠系膜上动脉解剖
• SMA在腰1椎体水平,从AA前壁呈锐角发 出,在胰腺后方下行进入肠系膜根部,越 过十二指肠水平段的前方下行,最后以回 结肠作为终末支。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
1.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供血胰头部 2. 空回肠动脉,分支相互间形成动脉弓分布小肠
壁上 。 3. 回结肠动脉 升支与右结肠动脉降支吻合供血升
; 箭 塞闭支分左脉动上膜系肠面层一
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梗死占急性肠缺血的60%~70%,肠系 膜上动脉急性梗死的血栓多来源于心脏瓣膜病、心律失 常、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肠系膜本身病变(如夹 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放置、栓塞性微血管病、肿瘤 等。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梗 死的快捷、有效且无创伤的检查方法之一,除可直接观 察到血管内充盈缺损的血栓外,还可以观察到一些重要 的间接征像有助于诊断;当肠系上动脉小血管梗死,虽 然不能直接看到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但是有肠系膜血 管增粗(呈扇形缆绳状改变)、肠腔扩张、肠管壁变薄呈 纸样或增厚超过5 mm、肠壁强化减弱、门脉积气、腹 腔积液等间接征象,结合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测(测定 血清CPK—mB、CPK—BB对早期诊断有意义),也可 作出初步诊断。
层面肠系膜上动脉右分支闭塞(箭)。图2 a)CT增强 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左分支
(箭);b)下一层面肠系膜上动脉左分支闭塞(箭);c) 血管钙化斑块;d)CTA示闭塞
肠系膜上动脉(箭)。图3肠系膜增厚呈缆绳样改变
(箭)。图4肠系膜上静脉
闭示
( ) c )
d ) C T A
内积气(箭)。 ; 块 斑 化 钙 管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