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教学提纲

提示进入危重症期,要积极抢救。
18
消化道症状的观察
观察患儿食欲的变化; 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呕吐时是否呈喷射状; 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性质,如呕吐咖啡样物质表明应激
性溃疡发生,提示脑损伤严重。
19
护理
20
一般护理
合理饮食 给患儿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食物应清淡、温和、无刺激。
影响下诱导而成; ➢ 我国80年代以CoxA16为主, 89年从成人病人分离出
EV71型,1998-1999年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 主。
7
病原的生物特性(一)
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 ➢ 来源于人体, 引起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消化道和鼻咽
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血制品中可发现特异 性抗体; ➢ 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保留感 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
➢ 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 毒,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有的报导ECHO及 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
6
病原学(二)
70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 ➢ 日本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
型交替出现, 但以某个型为主; ➢ 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
血糖qh。 若患儿血糖高(>9.0mmol/l),血压高(收缩压>
130mmHg舒张压>90mmHg),心率快(>180次/分), 警惕呼吸循环衰竭,及时通知医生。
17
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
注意勤摸患儿手脚,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 进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 ➢ 方法:指压患儿脚后跟,放松后观察血流恢复情况,时间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陆兰芬 郑南红 周明琴(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护理部,浙江宁波315010)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早期观察 护理 Key words Severe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Early observatio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3)04-0377-02 作者简介:陆兰芬(1964-),女,中专,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
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上升,手足口病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亦随之大量出现。
由于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观察和护理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临床实践中如何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结合我院2010年5~9月收治的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重症患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5~9月共诊治手足口病患儿587例,重症70例,其中男37例、女33例,城市18例、农村52例,平均年龄(15±6)个月。
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1]。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者为重型,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危重型:(1)频繁抽搐、昏迷、脑疝;(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啰音等;(3)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2 护理2.1 病情观察 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喉炎、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和生命体征稳定期[2]。
但在临床实际中四个阶段无明显界限,重症患儿可迅速进入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和心肺衰竭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关于重症手足口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193关于重症手足口患儿的观察与护理钟红柳,张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近几年,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各种传染病随之而来。
手足口病亦是如此。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它是有数种肠道病毒感染而致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四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有可能得病。
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人群,感染后只获得该型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传染病的预防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手足口病;相关护理;护理建议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钟红柳,女,生于1994年,汉族,云南砚山人,本科,护师。
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多见,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及臀部的皮疹、疤疹,可合并出现咳嗽、腹泻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少数重症患儿则可累及神经系统并出现心肺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由于患儿主要为婴幼儿,而人群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
该病传播途径复杂,隐性感染者比例大,在婴幼儿之间传染性强,给我们的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也成为卫生防疫部门和医务科研工作者当前研究的热点。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正确的护理对于促进该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目标肠道病毒感染不仅可引起手足口病,还可引起脑干脑炎、肺水肿、病情迅速改动等严峻并发症,严峻威胁儿童的安全。
及时有用的抢救和护理办法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护理要对患者进行猜测性查询,对患者病情的改动灵敏,做出正确的判别,决断治疗,赢得抢救患者的黄金机遇,抵达前进患者日子质量的意图。
2 手足口病2.1 潜伏期与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为2d ~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转入 I U后 很快 出现 神经源性 肺水肿 于当天死 亡 :5 均治愈 出院 。结论 C 1例
护理 和病情 的观 察 。对 预防并 发症发生 和疾病 的康复具有重 要的 意义 。
做 好消毒 隔离工作 对于切 断传播 途径尤 为重要 ;加强基 础
[ 关键 词 ] 手 足 口病 ; 消毒 隔离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 R 7 . [ 4 3 2 文献标识码 ] B [ 7 文章编号] 17 — 23 2 1)2 0 5 — 2 [ O ] 1. 6 ̄ i n 6 1 8 8. 1. . 1 6 1 8 8 (0 0 1— 0 10 D I 0 99 .s. 7— 2 3 0 0 2 2 3 s 1 2 10 [ bt c] A s at r O jc v T u m r e t be a o soe ad n r n t t i fi a t w t er ee a df t n — o t bet e o sm a z h o s vt n vr n u i sa g so n n i a y svr hn — o ad m u i i e r i s g re e f s h l e o— h
[ ywod ] hn . o.n — o t dsae ds et nad i l i n rig Ke rs adf tad m uh i s ; ii co n s a o o e f n i o t n; us n
手 足 口病是 由肠道 病毒 引起 的一 种急性 传染病 . 多发
[ 要] 目的 摘 总结早 期重症 手足 口病患 儿的病 情观察 和护理要点 。 法 方 对 1 6例早期重 症手 足 1病患 儿加强病 情观 察 , : 3 做好 高
热护 理 、 脑炎 和脑干炎 的护理 、 口腔及饮 食护理 和消毒 隔离措施 。结 果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识别
02
重症手足口病定义
01
重症手足口病是指手足口病患者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 功能障碍等严重病症。
02
这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 高,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识别与评估指标
01
02
03
04
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 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 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 高,未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一步降 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有望出 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手足口病患 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未来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从 源头上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皮肤口腔护理要点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防止 疱疹破溃感染。对于已破溃的疱 疹,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 水漱口或擦拭口腔黏膜,减轻口 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发热处理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发热处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 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 。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 状,应及时就医。
对确诊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应积极采取降颅压、止惊、镇静、保护脑细胞等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策略部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 触呼吸道感染者,以减少呼吸系
统感染机会。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及 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系统
症状。
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应 及时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机械通气等处理措施。
手足口护理及注意事项

手足口护理及注意事项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里的儿童中。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出现红疹等。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隔离患病儿童:手足口病高度传染,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
2. 注意饮食:患病儿童可能因口腔溃疡而食欲不振,可以选择软食或流质食物,如米粥、果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难以咀嚼的食物。
3. 保持水分摄入:手足口病患者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和发热的症状,导致水分丢失增加,应鼓励患儿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 缓解发热:手足口病患者常伴有发热,可以给患儿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给药。
5. 注意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患者口腔溃疡严重,可以用温盐水漱口,缓解口腔不适感。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酸性和粗糙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疡,延长愈合时间。
6. 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热程度、口腔溃疡的数量和大小、手脚红疹的情况等。
如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7. 防止二次感染: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破溃后容易感染,家长要帮助患儿保持手部和脚部的清洁,定期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避免二次感染。
8. 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直接接触患儿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减少传播手足口病的风险。
9. 加强室内通风: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室外温度较高,但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减少病毒在室内的传播。
10. 接种疫苗:目前手足口病的疫苗已经上市,家长可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是否接种疫苗,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和社会各界加强宣传和预防措施,积极采取护理和注意事项,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并保护儿童的健康。
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而引发的传染病,汉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1]EV71感染性强致病率高,更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脑损害表现最为常见[2]。
2011年我科收治大量手足口的病人,其中六例重症患儿引发了无菌性脑炎,经对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本组六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治疗指南(2010)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患儿年龄8月-5岁,平均年龄3-5岁,均有皮疹,分部于手足、口腔、肛周,均有发热,热程2-6天,惊厥1例,呕吐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4例,空腹血糖升高2例,肌钙白异常2例,6例患儿均行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压均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脑脊液培养,糖和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白细胞为(20-100)×106/L的2例,脑脊液白细胞>100×106/L的4例。
胸片异常4例。
出现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的各一例。
1.2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
6例患儿均应用丙种球蛋白,甲强龙治疗,1例惊厥患儿予地西泮,同时积极进行纠酸,护肝,营养心肌等治疗。
1.3护理1.3.1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病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每日循环风消毒两次,护理患儿前后,均要严格消毒双手,感应式水龙头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床头柜,门把手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每天两次,拖把专用,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患儿奶瓶等食具每日煮沸消毒,玩具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温水冲洗,晾干,呕吐物,排泄物用2000mg/L消毒剂搅拌后静置2小时倒入专用厕所,患儿所产生的医疗、生活垃圾均按传染性废物处理,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经过精心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无一例发生医院交叉感染。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护理论文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取心理护理、生理护理以及健康宣传等护理方式,探讨针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情况以及护理体会。
结果:50例患儿均未出现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应及时确诊,立刻隔离,切断传染途径,减小感染人群,实施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提高患儿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护理;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00-01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病状之一,又称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主要是指有机体因肠道病毒而引发的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等部位出现粘膜疱疹或溃疡的临床症状。
[1]主要发病人群为0-5岁的儿童,以三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且具有传染性强、感染严重、不易治愈等特点,为隐形传染疾病。
其中,引发病症的病毒多达20多种,主要通过饮食、分泌物以及患病儿童所使用的毛巾、牙杯、玩具、奶具以及衣物等物品进行传播。
发病症状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严重者会出现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加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患儿5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2011-2012年间来我院就诊的50个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0-1岁之间的病例有12例;1-3岁之间的病例有21例;3-5岁之间的病例有17例。
患病原因包括:12例肺炎、14例心肌炎、15例并发脑炎、其他病症9例。
参与研究考察的病例均得到患儿本人或家属同意,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刘海连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5期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分析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2014年5月~9月我科收治的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加强病情观察,并做好相关临床护理,观察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除1例患儿入院时已经出现呼吸系统衰竭症状,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于当天死亡,其余2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结论对于手足口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认真做好重症病例的病情观察工作和护理工作,对于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简称DFMD,又被称为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小儿病毒性传染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手足出现疱疹以及口腔溃疡等[1]。
重症手足口病是指患儿手足口病在发展过程中病情加重,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甚至威胁患儿生命。
因此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笔者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及护理的要点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5月~9月,我科收治的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5例患儿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18个月,其中1例患儿入院时已经出现呼吸系统衰竭症状,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于当天死亡,其余2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入院时均表现有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以及呼吸促、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等。
经相关检查发现,有2例患儿已经出现脑膜炎、3例患儿出现心肌炎、5例患儿出现血压失常。
1.2病情观察
1.2.1病情分期手足口病病情分为Ⅳ期:Ⅰ期手足口出疹期、Ⅱ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即重症手足口病早期)、Ⅲ期心肺功能损害期,包括心肺功能衰退期、心肺功能衰竭期、Ⅳ期恢复期。
从病情观察的第2个时期开始即为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情[2]。
重症手足口病的各个病情分期无明显界限,如果在早期(Ⅱ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很快进入Ⅲ期,导致患儿心肺功能衰竭。
因此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手足口病各时期的病情发展变化,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1.2.2生命体征监测患儿入院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监测和记录,3次/d。
持续高热者,体温38.5℃~39℃,1次/h;39℃以上,1次/30min。
积极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
若年龄
1.2.3观察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医学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病毒可以在患病早期侵犯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医护人员应对3岁以内的患儿进行严密观察,重点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极度烦躁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
1.2.4观察呼吸系统症状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律。
观察是否出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叹息样或抽泣样呼吸。
观察是否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症状:口吐白色、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
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呼吸系统衰竭,很容易引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的重要原因[3]。
1.2.5观察循环系统症状重症手足口患儿,末梢循环较差。
患儿肢体较凉,在四肢作静脉穿刺时较难回血,扎止血带时,在远心端可见明显的皮肤苍白。
用母指推压患儿足后跟,放松后,血流恢复较慢,时间往往大于3s。
若皮肤出现花斑,特别是四肢出现大理石样斑纹,提示病情危重。
1.3临床护理
1.3.1高热的护理体温38.5℃以下不主张退热,体温超过38.5℃主张以物理降温为主,多喂水,可给温水擦浴[4]。
体温超过39.0℃,除遵医嘱给与药物降温外,头部及大血管处可置冰袋。
头部用冰,①可以降温,②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
自制冰袋:用患儿干净的纸尿裤(大号)充分浸水湿透,放入冰箱冷冻,待纸尿裤结冰至松软适宜时拿出敷在患儿整个头部,既经济又实用。
1.3.2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处于陌生的环境,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体贴、爱护患儿,稍大点的患儿,要以鼓励的方式取得配合。
1.3.3疱疹护理主要采取保护措施为主,修剪指甲,以防抓破皮疹,引发感染,必要时可用小布套套住患儿的小手。
1.3.4口腔护理可用维生素B2粉直接涂在患儿口腔溃疡部位,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可局部涂丁卡因甲紫,促使创面快速愈合,降低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5]。
1.3.5饮食护理给患儿适当补充营养,让患儿多饮水,多食用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用坚硬刺激性食物。
1.3.6并发症护理手足口病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心肌炎、脑膜炎、肠道感染等,其中以肺炎和脑膜炎最为严重,出现持续性高热、呕吐、精神萎靡,甚至出现抽搐、昏迷、脑水肿等。
因此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症状,做好抢救准备。
2 结果
我科2014年5月~9月收治的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1例入院时已经出现呼吸系统衰竭症状,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于当天死亡,其余24例经密切的病情观察、临床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10d,平均住院时间为8.2d。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所引起的一种小儿病毒性传染病,具有传染速度快、传播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特点,患儿发病时如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很可能转变为重症病例,重症手足口病很容易引发心肌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我科对2014年5月~9月收治的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除1例患儿死亡外,其余2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该研究结果表明密切观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并进行优质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谭献琼.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用药观察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02(02):430-431.
[2]张宁.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7(13):113-115.
[3]王丽萍.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0)22:2071.
[4]杨素贤.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10,20(6):28—29.
[5]赵线娥,宁博,杨继红,杨易帆.10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4,26(2):2429-2430.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