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道观
桃源九龙山道观介绍

桃源九龙山道观介绍桃源九龙山道观位于中国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境内,距离广州市仅约100公里,是中国道教的一座著名道观。
这座道观建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古老的道观之一、桃源九龙山道观以其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桃源九龙山道观坐落在九龙山脚下,周围被青山环绕,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宜人。
道观内有大量的古树,其中一棵据称已经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这些古树给道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也为游客提供了休憩和观赏的好去处。
此外,道观还有一个奇特的景点,就是供奉了九尊龙像的九龙井,相传喝了井里的水能够带来好运和长寿。
道观内的建筑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观的正殿是九龙殿,其中供奉着九位龙神,被视为道观的守护神。
九龙殿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彰显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在殿内还有精美的壁画和石雕,展示了中国道教的神话故事和神祗形象。
此外,道观内还有其他的建筑如钟楼、鼓楼、斋堂等。
桃源九龙山道观是一座重要的道教圣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道教庆典和仪式。
其中最有名的是元宵节庙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庙会期间,道观内外都会布置着灯笼,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和游戏也会举行。
此外,道观内还有一个道教学院,专门培养年轻的道士,传承和弘扬中国道教文化。
为了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桃源九龙山道观还提供了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
游客可以参加道观的文化体验活动,如道教功法表演、画符制作等。
此外,道观还提供住宿和餐饮设施,以方便游客的入住和品尝美食。
总而言之,桃源九龙山道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光的道教圣地。
它不仅是一处广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承载了中国道教文化传统的宝库。
无论是信仰道教的朝圣者还是爱好自然风光的旅游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净化和内心的宁静。
中国道教的著名宫观

中国道教的著名宫观
贾荫民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宫观是道教祀神的祠庙,是道宫、道观的合称。
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主要有以下几处: 楼观台又名紫云楼,在陕西省周至县东南的终南山麓,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
上清宫在江西省贵溪县上清镇,是道教正一派著名道观,东汉张道陵的后裔世居于此。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贾荫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7
【相关文献】
1.当前道教宫观的生态功能及其意义——以陕西省道教宫观为例 [J], 潘存娟
2.南朝长江流域的宫观碑记与道教造像——南朝十三通宫观碑记的梳理与讨论 [J], 包艳;汪小洋
3.我国道教宫观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辑录"道教宫观文化研究论文题录"有感 [J], 朱锡凤
4.世界著名宫观晨钟暮鼓涤尘烦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J],
5.中国道教音乐巡礼清丽苍劲映句曲——茅山顶宫道乐 [J], 蒲亨强;蒲亨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游览北京的古寺和道观

游览北京的古寺和道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古寺和道观。
游览古寺和道观不仅可以领略宏伟壮丽的建筑,还能感受到深厚的宗教文化和人文氛围。
本文将带你一起游览北京的古寺和道观,领略独特的人文景观。
一、善化寺善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
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中国佛教禅宗寺庙之一。
寺庙建筑气势恢宏,华丽绝伦。
进入寺庙,一座高耸的山门巍然矗立,门楣上刻有“善化寺”三个大字,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息。
寺内有数座古塔,其中最著名的是法音塔,保存完好,成为善化寺的标志之一。
登上法音塔,远眺北京城的美景,感受佛教智慧的深邃。
二、云岗禅寺云岗禅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融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寺庙座落在群山之间,风景如画。
进入云岗禅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清新宜人。
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山水的灵气。
寺内主要有山门、大雄宝殿和禅房等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规模宏大,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菩萨像,庄严肃穆。
在这里,你可以静心冥想,感受禅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白云观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座道教文化圣地。
观内有山门、殿堂、亭台和花园等建筑,布局精巧,透露出浓郁的古典气息。
进入观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山门,门前绿草如茵,景色宜人。
在白云观,你可以参观道德堂、长生殿和三清殿等建筑,欣赏到许多珍贵的文化古迹。
观内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后殿,据说是道教的最高秘密场所,只供内门高僧参禅修行。
体验道教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虔诚。
四、大觉寺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汉传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建于元代,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寺庙建筑群之一。
寺内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建筑。
大雄宝殿是大觉寺的核心建筑,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
它的特点是庄严肃穆,琉璃瓦和金顶闪耀着光芒。
在大觉寺,你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文化艺术品,如佛画、佛像和经典手抄本等。
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道教全国重点宫观是由中国道教协会提出、国家宗教事务局确定并于198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批同意的21间道教宫观。
1970年代,中国道教在文化大革命之下,受到极左主义的严重打击,不少道观被关闭,绝大部份的道教活动被终止,当时的中国道教协会亦暂停运作。
在邓小平所主持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宗教信仰的自由政策重获重视,中国各地的大小道教宫观从此一个接一个地恢复开放,中国道教协会亦因此复业。
1982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在北京白云观召开了第二次代表会议,并制定中国道教协会重新工作后的第一份工作报告,当中包括《拟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名单》和《道教知识专修班教学计划》。
同年,获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
列表
下述为21座全国重点宫观的分布:
北京
白云观
辽宁
沈阳市太清宫
鞍山市千山无量观
江苏
句容市茅山道院
浙江
杭州市抱朴道院
江西
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天师府
上饶市三清山三清宫
南昌市西山万寿宫
山东
青岛市崂山太清宫
泰安市泰山碧霞祠
河南
登封市嵩山中岳庙
湖北
武汉市长春观
丹江口市武当山:紫霄宫、太和宫(包括金顶)广东
博罗县罗浮山冲虚古观
四川
成都市青羊宫
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天师洞)、祖师殿陕西
西安市八仙宫
周至县楼观台
华阴市华山:玉泉院、镇岳宫、东道院。
中国十大道观 中国道观旅游推荐

中国十大道观中国道观旅游推荐摘要: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
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十大道观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文章写的是中国道观旅游推荐。
1.白云观荣誉:北京,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以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三宝著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门票:10元开放时间:8:30-16:30游玩时间:1-2小时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即可始建日期:739年建造原因:唐玄宗奉祀圣祖玄元皇帝——老子而建2.天师府荣誉:江西贵溪县上清镇,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正一派的祖庭,每年10月初举行龙虎山道教文化节,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
景点门票:包含在龙虎山风景区门票中(260元)游玩时间:1-2小时交通情况:鹰潭火车站广场有旅游专线直达始建日期:1368年建造原因:天师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3.紫霄宫-太和宫荣誉:湖北十堰,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主体建筑,道教圣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道教建筑之瑰宝。
景点门票:紫霄宫:15元;太和宫:费用包括在金顶门票内(27元)开放时间:08:30~17:00游玩时间:1-2小时交通情况:武当山景区内,可乘索道或观光车(费用包括在景区门票),徒步亦可始建日期:1413年4.鹿邑太清宫荣誉:河南鹿邑县,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国家4A级旅游景点,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门票:60元开放时间:8:00-17:00游玩时间:1小时交通情况:公共交通不发达,建议自驾或者乘坐三轮车始建日期:西元165年建造原因:祭祀老子的祠庙景点门票:旺季:56元(3月1日-11月30日)淡季:36元(12月1日-2月29日)开放时间:3月21日~10月31日:08:00~18:00;11月1日~3月20日:09:00~17:00 游玩时间:2小时交通情况:运城市内乘坐公交车即可始建日期:589年5.长春观荣誉:以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中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以“三绝”闻名于世:全国仅留一块的“天文图”、带有藏族风格及欧式风格的建筑、乾隆帝御赐“甘棠”石刻。
中国十大知名道观

中国十大知名道观道教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是发源于我国的传统宗教文化。
多年的道教文化发展在我国各地留下了不少印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形形色色的道观。
小编搜罗了我国著名的十大道观,以此向道教文化致敬。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
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
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
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
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
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
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
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北京白云观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
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2-武汉长春观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
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
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
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
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
道教的道士和道观

道教的道士和道观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仍然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道教的道士和道观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许多道教信仰和实践的精髓。
本文将对道教的道士和道观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道教的道士道士是道教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承担着传承和弘扬道教教义的重要责任。
道士是道教的修道者,通过对道德、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实践,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与道相合。
道士主要通过修炼功夫、炼丹、修禅等方式来达到与道的契合。
道教追求的境界被称为“长生不死”,也即超越生死的状态。
在中国古代,道士的形象多种多样,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道士。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张道陵和庄子。
张道陵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道家学者,他撰写的《真诰》和《道德经》被誉为道家经典之作。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对道教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士在道教社会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们被视为道教教派的领袖和代表。
道士具备独特的仪式、礼仪和服饰,通常仪态庄重,身穿道袍,戴道冠,手持拂尘。
道士严守道德规范,平日里常常担任道教仪式的主持人,向信仰者传授道教的智慧和教诲。
二、道教的道观道观是道教信仰和实践的场所,是道教教派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设施。
道观一般是供奉神像和聚集道教信众的建筑,也是道士修行的场所。
道观通常建筑在山脚或者山洞中,自然环境优美。
它们具备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典型的杭州灵隐寺和北京白云观等。
道观的建筑结构讲究周密与合理,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道观内部布局严谨,根据道教的教义和仪式需求,分为多个区域。
最为重要的是供奉神像的殿堂区域,供信众参拜和祭奠。
此外,道观还有禅房、厢房、药房等功能区域。
道士通过在道观内进行功夫修炼、炼丹和与信众互动等方式来实践道教信仰。
道观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尽相同,有些道观是为特定的教派而设,有些则是道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和旅游景点。
良渚道观、白雀寺、龙王庙等都是中国著名的道观,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湖北值得去的9大道观

湖北值得去的9大道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湖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许多古老的道观分布在这片土地上。
这些道观既是信仰之地,也是历史遗留的珍贵文化遗产,每一处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那么湖北的这9大道观一定是你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一、黄梅县金华山玉皇观位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金华山玉皇观是湖北省道教名山之一,观内山势绵延,寺廊突起,整体建筑风格典雅庄重,被誉为"华中第三人国福地"。
观内设有金殿、银殿、玉皇殿等多个宫殿,其中的金殿最为壮观,内有玉皇大帝像,形象生动。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观内会举行隆重的开光大典,吸引众多信徒前来瞻仰。
二、襄阳宜城双凤山古观双凤山古观位于襄阳市宜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观。
观内保存了大量文物和古代建筑,其中以大雄宝殿最为著名,整体风格典雅古朴。
观内还有许多石刻和壁画,内容神秘深奥,堪称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观内的观众广场更是一处名副其实的修身养性之地,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
三、荆门江陵观江陵观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古观。
观内建筑风格独特,古风浓郁,气势恢宏,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宫殿式建筑。
观内保留有大量珍贵文物和古代碑刻,其中的千年古柏更是观内的镇山之宝。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观内举行盛大的道教节庆活动,吸引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观光。
四、宜昌长阳天柱山观天柱山观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乃至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观内陈列有大量珍贵文物和古代建筑,其中以天柱宫最为著名,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伟。
观内的观众平台更是一处观赏风景的绝佳去处,俯瞰整个山峰的壮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五、孝感云梦赵公山观云梦赵公山观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是湖北省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观。
观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和文物,其中以赵公山观最为著名,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
观内还有许多壁画和雕塑,内容神秘华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道观中国十大道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
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
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
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
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
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
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
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白云观北京白云观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
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
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
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
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
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
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
著名道士孙道明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
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
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
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
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
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
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
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
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保护文物的古迹,1956年、1981年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
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
往昔白云观为京华名胜之一,文人诗客,多来游赏。
今日重光,更添轮奂,当兴信徒之瞻礼,舒游人之情怀。
国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长春观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
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
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
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
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
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
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
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苏州玄妙观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 年),初名“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
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
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
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
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
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
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
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
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浙江金华观浙江金华观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南侧,民间称黄大仙观,相传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
最早建于晋代。
唐初诗人陈子昂来此寻觅仙踪道迹,留下《春日登金华观》一诗。
到宋代至和七年,即以洞天福地重建,并有“天下名山”匾额一方悬挂其上,因而闻名。
广州五仙观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
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
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
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
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开封延庆观开封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
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
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
后改名延庆观。
现存玉皇阁部分。
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
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
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
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正一观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
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
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
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
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真武道观真武道观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南俗称“小金顶”的真武山。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
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
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
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
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
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
“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被拆毁。
1994年开始复建。
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
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武乡会仙观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
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
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
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
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顶。
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
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
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
砂石砌筑台基,台明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
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
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
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
中后两院左右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
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
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
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嘉应观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
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
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
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
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
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
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
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
嘉应观内的“三绝(钟绝、碑绝、图绝)”实在令人神往。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由建站指南网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