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安全分析报告

医院医疗安全分析报告
医院医疗安全分析报告

XXX医院XXX年医疗安全分析报告遵照医疗安全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将我院XXX年医疗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持续完善和优化医院安全管理方案或制度的规范。

一、各类医疗安全情况分析

1、XXX年医院感染监测汇总

XXX年医院感染病例综合性监测

全年感染率为:0.9% , 医院感染漏报率为 6.15%,无医院感染爆发或流行病例发生,符合国家医院感染监控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消毒灭菌效果)

全年对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及科室进行感染监测。参照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四川省卫生监测管理办法(2001)》,监测采样标本共计2342份,合格2323份,合格率为99.19%。

2、XXXX年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我院XXXX年全年已呈报ADR中心的汇总资料,共计100例。从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不良反应主要表现过敏性症状,如皮疹、瘙痒、静脉炎、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等,共53例,占53%;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共17例,占17%。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位居第一,共计31例,占31%,其中β-内酰胺类16例,占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数51.6%,

喹诺酮类11例,占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数35.5%。

3、XXXX年度医院医疗争议总结

XXXX年度,医务科接到医疗损害侵权纠纷、医疗服务投诉共计23例,医患协商处理纠纷19例,1例科学城法院华丰法庭庭审中,3例与患者或家属协调处理中。

XXXX年度发生的医疗争议,总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估计不足;2、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未完全落实;

3、对特殊疾病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4、当今医疗技术水平限制等多方面原因。XXXX年度应加强全院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学习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医患沟通技巧,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疗行为,防止扰乱正常医疗行为发生。

4、XXXX年医疗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XXXX年度全院主动上报各类不良事件共计111起,发生的原因包括诊断不及时、不准确以及误诊、漏诊等;治疗不规范,部分治疗药物没有明确适应症,擅自扩大治疗范围,增加病人负担;部分临床技术操作不规范,增加了患者痛苦且没有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医疗信息沟通不到位,沟通内容专业性强,未使用通俗语言,导致患者或家属对医疗行为不理解;发生的原因包括丢失或弄错标本,拍片时拍错部位,漏报、迟报、错报检查、检验结果。术前手术部位无标记,术中未严格执行安全查对制度等等。

根据上述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我院下一步的医疗安全工作一是需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治疗要强化规范化、标准化,治疗药物要有明确的适应症,严禁扩大范围治疗。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专业、准确,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治疗效果;二是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各种检查、检验信息的解释工作,提高沟通技巧,避免态度生硬,不耐烦、不细致,加强互动,掌握患者及家属心理变化,对患者及家属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提高满意度。三是对检查部位、检验标本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各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要准确、及时、完整。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术前必须做好手术部位标记,术中严格执行安全查对制度,避免手术事故发生。四是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二、医疗质量和安全情况评价

经过对全年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情况分析总结,仍然可以看出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还有薄弱之处。导致医疗质量安全投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与患者有效沟通、健康教育不到位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心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规范没有落实;二是管理水平仍然不高;三是医疗服务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四是职工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三、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责成各科室结合自身情况,深入查找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切实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

1、医患沟通仍然是关键,反映到医疗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现在病人的要求比较高,无论是疾病情况,还是用药情况,都要及时告知,病人拒绝的话更要在病历中详细记载。要加大对患者健康教育力度,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和选择。

2、药房、检验、影像等医技部门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尤其是杜绝差错,不能忙中出错,注意沟通。

3、部分职工服务理念淡漠,态度生硬,还需要尽快转变观念。

4、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核心制度执行力的监督考核。

四、XXXX年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目标

认真实施XXXX年“三好一满意”活动方案,着力解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体现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一

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二是以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检查监督,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三是继续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四是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安全意识。

各科室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必须强化医疗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全面抓好基础护理工作,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等医疗管理制度,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整改。医务科完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增强医疗安全事件分析、预警和处理能力,出现医疗安全事件后,要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最新市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市人民医院2016年医疗质量分析报告2016年,医院将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病案质量,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院内新技术新业务与各项临床应用技术的规范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不良事件管理,医疗争议与纠纷的及时处理、临床路径管理等方面,现将本年度医疗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一、病案质量 2016年,通过病案质控,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了解各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及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重点对病历完成时限,医患沟通与有效告知记录,会诊制度落实及会诊记录的及时书写,门急诊记录及留观病历的规范书写,病案首页的规范填写等几方面内容进行检查督导。通过全年的门诊病历、住院运行与终末病历质控,病案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仍发现许多问题。 (一)门诊病历 门诊病历大部分能够及时、完整书写,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个别科室因门诊量偏高或其他原因,存在部分患者未书写门诊病历或书写内容简单、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书写质量因检查督导的力度与频次呈现一定波动。本年度规范了急诊留观病历的书写,(二)住院病历 质控工作中发现住院病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首页填写不规范,过敏史与首程、入院记录等不符合,首页诊断遗漏等。

2.病程记录、三级查房不规范,记录内容过于简单、空泛,缺乏必要的指导性内容,记录时限亦把握不严,记录内容如同流水账,对异常检验检查结果照搬照抄,缺少必要的分析、判断,对病情变化和处置方案记录不及时。 3.诊断依据不充分,鉴别诊断单一、不规范、模式化,辅助检查分析不全、缺乏描述病情的转归,以及对诊疗方案调整的说明等。 4.手术科室的术前讨论记录三级医师的发言内容无内涵,有的术前讨论记录内容不全,缺乏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措施补救的记录。 5.病程记录中仍存在相互拷贝,内容雷同或前后内容矛盾的现象,此现象较为普遍。 6.抢救、疑难等各种讨论记录,缺少上级医师对于病情的分析指导意见,上级医师审核把关不严。 7.部分临床科室上级医师未审阅大病历或只签名不审阅,上级缺签名现象时有发生。如《手术安全核查表》缺少主刀医师签名,医嘱中有院内会诊一次,但是病历中缺少会诊记录,以及医疗告知缺签名或填写不完整等。 8.小结记录不完整,转科记录、阶段小结和死亡讨论记录等内容简单,不能反映治疗情况、目前状况和下一步治疗措施; 9.知情同意不确认,特殊检查、治疗和手术方式改变,无家属签字确认,给日后留下纠纷隐患; 10.知情告知不规范,缺少疾病相关内容的告知,如治疗方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6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XXXXXX人民医院质控科 随着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病人安全”为导向,自从2014年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以来,各科室严格监控和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6年度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312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现将各科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一、2016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1.1-12月上报例数:图1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2 3.不良事件分类:

4.2016年与2015年不良事件对比,见图4 图42016年与2015年各类不良事件对比

4.各类不良事件1-12月趋势,见图5 图5—2016年1-12月趋势图5.不良事件发生场所,见图6

二、2016年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图7—-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柏拉图2.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由医生上报7例,护士上报19例。绝大多数属于Ⅳ级事件,占73%,主要是医嘱事件,Ⅲ级事件占27%,主要有医疗处置事件、用药错误等。 医嘱事件16例,其中录错药物数量5例、录错药物剂量4例、漏录电脑4例、录错患者3 例;医疗处置事件4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操作2例,导尿操作2例;用药错误2例,包括用 法错误、提前用药各1例;跌倒事件2例,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坠床;意外事件1例,为 住院处录入身份信息错误;输液反应1例。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2.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等核心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的问题。 1、字迹潦草,有涂改,姓名、住院号不相符等情况。 2、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过于形式化。 3、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流于形式。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在全院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

2018科室上半年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2018年xx科上半年质量分析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达到根本目的。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现将2018年xx科上半年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月份 入院 人数 出院 人数 平 均 住 院 日 人均 费用 药占比耗占 比 抗菌 药物 使强 度 病床使 用率 门 诊 人 次 手 术 台 次 住院 超30 天 1月849.46% 4.16%22.69135.11%1697110 2月1847.44% 4.03%21.3193.13%201592 3月646.29% 3.8%23.02116.63%183571 4月73857.9848.71% 3.81%15.41107.31%175381 5月74072.7649.96% 3.82%14.89113.08%1894131 6月73774.3429.89% 3.34%20.989.23%186080 1、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住院超过30天分析 我科上半年出院781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收治患者例数增呈长趋势。2018年上半年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2018年上半年我科住院超30天共5例。 住院超过30天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低年资医师的诊疗水平 2.加强医患沟通 3.完善双向转诊,对需长期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说服其下转乡镇医院 4.对于出于个人目的延长住院日,浪费医疗资源的患者,要积极说服出院,通过宣教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 5.加强住院病人管理,规范诊疗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病床使用率超标,说明病床超负荷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应严格把控住院指征,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 2、合理用药分析 1)存在问题: 药占比超标;部分病历使用抗生素前无细菌培养,部分病历使用抗生素后无实验室复查,对抗生素疗效无法判断;部分病历抗生素选择不合理,疗程不合理;部分存在无指征用药,药物使用无临床诊断,无病史记录。 2)原因分析 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掌握不到位,导致抗药物使用时间过长。且病程记录书写不认真,无用药分析。 出院带药剂量过大。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医疗安全事件年度分析总结

肿瘤内三科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者的利益,医院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2011年版)》要求,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作为绩效考核加分项目,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意识和积极性?。现将2016年度科医疗肿瘤内三科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总体情况 共报告不良事件7例,其中4月份1例,6月份1例,7月份3例; 9月份1例,12月份1例。不良事件的类型为管道滑脱3例,输液反应2例,院内压疮1例,跌倒1例这几方面。管道滑脱发生率最高占42.9%,其次为输液反应占28.6%,最后院内压疮及跌倒各占14.3%c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1.整体不良事件上报数量较多,超过每百张床位应至少》10例说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意识还没有在医护人员心目中牢固树立,还需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认真评估患者放疗及化疗不良反应导致的体质差,不能耐受营养药物。 3。基础知识缺乏,及健康宣教不到位

4.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安全危险因素评估不到位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巡视病房不及时等。 5.护士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及时准确、动态评估患者坠床、跌倒、压疮等危险因素,未及时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不到位,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偏瘫、长期卧床、体弱等自理能力下降患者的风险评估不足,宣教不到位,病人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依从性差,导致有些患者自认为可以独自行走,在行走、入厕、取物时跌倒。对压疮风险预见性不够,预防措施不到位,未做好宣教工作使得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压疮的认识,不愿翻身而出现压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通过建立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认真落实防护措施,床旁挂“防跌倒/坠床、压疮”标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专业的态度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强调预防的环节及细节,引起其重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注重培养护士安全风险意识,注重观察患者动态情况,可避免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由于护士责任心、业务素质、工作经验等参差不齐,在观察病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巡视不够、固定不牢导致管道滑脱,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要求管理者要全面掌握护士的学识、资历、专业能力,及时发现和引导护理人员注意病情观察中的漏洞,组织讨论分析,培养护士临床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个别年轻护理基础差,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低年

年度医院医疗统计分析报告

2013年度医疗统计分析报告 综合全年医疗统计数字,对比去年同期,对期内统计数据做以分析,为医院综合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分析,即运用统计指标来分析和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可以了解医院科室人员、设施、设备、技术、物资的利用情况。反映医院管理方面的成效和问题,对改进医院管理有重要意义。 按照国家对二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指标,实际床位使用率应≥85%,从此数据反映平均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例情况;平均住院日≤12天,超过则说明病床负担过重;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反映了术前诊断质量、术前准备质量、手术室管理水平。 我们通过分析认为,我院2013全年床位使用率还是低于范围值,平均住院日及术前住院日都在允许范围内。积极深入查找原因,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床位使用率,不仅能节省床位投资,使现有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也使我们医院的技术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统计2013年与2012年统计数据汇总。 2、结果 表一: 3、分析 由表一可以看出:我院2013年总体床位使用率为57.40%,虽比2012年同期上升12.7%,但是离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规定≥85%的标准差距太大,依然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 我院2013年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0.14天,同比2012年同期下降0.27天,低于规定≤12天标准,处于正常效率运行状态。

我院2013年术前平均住院日2.04天,低于规定<3天标准,处于正常效率运行状态。 从表上数据看我院2013年床位使用率低效率运行科室是妇产科和五官科。妇产科孕产妇就诊率极低,与市里专业性极强的妇、产医院竞争,实力明显薄弱。五官科亦面临同样的问题。 结果分析反映出: 我院2013年床位未得到充分利用,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处于正常效率运行状态,而床位使用率处于低效率运行,说明住院病人率低。 建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广招贤能充实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选派技术骨干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优质服务和管理力度,合理用药合理医治,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吸引患者,提高床位运行效率。 我院2013年同比2012年同期的术前平均住院日,均处于正常效率运行状态,它反映术前诊断质量、术前准备质量、手术安排合理性、手术室管理均达到标准水平。 二、门诊诊疗工作状态分析 1、来源:门诊工作数据来源主要通过门诊电脑就诊挂号系统提取,并每月定期收集门诊专家工作日志,深入查看门诊患者的入住率。 2、结果:2013及2012年门诊工作量对比 表二 3、结果分析: 2013年我院门诊工作量同比2012年同期增长21.80%。 门诊量增长幅度不是太大,因素:2013年上半年诊疗工作在老院,下半年10月搬迁入新住院楼,千头万绪,新环境、新设备,医务人员缺口大,业务工作于2013年年底才基本进入有序轨道运行。 建议:2014年国家还会加大医疗保险的投入,社会保险人群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新农合报销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大形势越好竞争也就越激烈,我们还得在宣传力度和医疗技术与服务上投大力气、下大功夫吸引患者,加上我院几年来一直深入农村、村屯、各农牧场开展免费诊疗,随队人员都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我们一定能克服客观困难,争取提高工作量。 三、临床诊断质量分析 1、来源:医疗统计系统提取报表数据 2、对照

-医疗安全自查情况汇报

医疗安全自查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地区卫生局《关于在全区开展医疗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组织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围绕医院质量管理、医院急诊、急救管理、医院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对全院医疗、医技工作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急诊科、妇产科、外科、儿科、手麻科、药剂科等科室和岗位。全体医务人员针对执行岗位职责制度、13项医疗核心制度、诊疗标准及操作规范、工作责任心、工作质量、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自查和提出了整改措施,医院和各科室均写出自查整改报告。现将医务科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情况: 各科室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组织,制度明确,能够定期组织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检查科室工作并制订出整改措施,有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基本按照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科室工作,定期组织科室人员业务培训与技术考核,按时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环节质量质控比较及时,能够认真执行会诊制度,及时处理和调节医患纠纷,大部分医生能够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急诊科对急诊培训和应急演练比较重视,技术操作比较熟练。外科手术及麻醉工作比较规范。医疗人员对个人职责掌握比较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检查中发现某些科室成员不能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未执行核心医疗制度如:发药时未严格查对;病例书写不规范;技术操作不规范;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有些科室成员服务意识不强,医疗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医患沟通技巧不够,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检查领导小组当即要求科室主任对全科人员进行了医德医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求科室成员对患者要有责任心、科室人员应该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要积极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务,同时应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自身的沟通技巧。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一)、从病历抽查情况看,部分存在缺陷。本次共抽查病历110份,其中归档病历36份,在架病历74份;甲级病历108份,乙级病历2份。病历缺陷主要表

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医疗质量安全分析总结 2018年度我院根据年初医政医管目标责任安排部署医疗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2016年十号令《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及岐卫计发《2017》143号文件精神执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群众满意卫生院创建”工作为抓手,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由医务科安排定期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十八项核心制度》等法律法规,熟知法律规范,强化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责任意识。 (二)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成立了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副院长为直接责任人、医务科长及护士长主管、相关医护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负责日常督导考核管理工作。每月抽查病历进行病历质量、护理质量分析,召开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要求相关人员及时按要求整改,不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医疗事故

苗头第一时间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处理,杜绝了事态的发展。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由医务科制定年初培训学习计划,每月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知识培训,定期由相关科室主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学术讲座及培训;根据医院工作需求,由县中医院对口帮扶医师开展培训讲座。送相关医务人员在县级医院进行短训;通过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四)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疗文书书写。 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五合理”(合理住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管理制度;严把入院指征,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实行危急值、危重病患报告制度;加强病历等医疗文书书写。通过半年医政医管检查、“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培训”、派医务人员到县医院借阅学习病历、院内培训、医疗质量点评等方式,不断加强医疗文书书写,提高病历内涵质量。强化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制度,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医患沟通及病人管理,维护工作秩序。 要求医务人员掌握沟通方法和技巧,及时如实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病情、诊疗计划、治疗期间相关事项的沟通,按要求签订知情同意书;做好医患配合工作。患者住院期间原则上不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与整改措施反馈。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3)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本月我院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总体上看,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本月主要对住院病历进行了检查,现将分析情况通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部门规章制度及核心制度掌握不充分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能如期进行核心制度、部门规章制度的学习,但学习掌握情况不好,知晓率不高,所以执行的也不到位。 2、科室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相互沟通、协调不到位,患者的报告单不能及时出具,影响患者的治疗,影响临床缩短住院大数的要求,部分医师报告单描写不规范,诊断不全面、字迹不清,难以辨认。 3、传染病卡填写不完整患者家庭住址填写不具体,报告单位填写不明确,个别门诊坐诊医师,对有传染病患者初次来我院就诊时,日志中病人基本信息填写不全或未填写,造成传染病无法上报。 二、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医院重中逐级负责制。切实抓好医疗质量。特别是首诊负责制、

三级医查房制度、危重患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木规范与管理制度以及请示汇报制度等。 2、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白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认真执行我院的工作流程,即患者就诊时首诊医生完全负责。对于急诊病人更是如此。医疗服务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往往难于预测结果的行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媒体不公正甚至抹黑式的炒作,以及医疗事故举证倒置等客观原因,给我们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身心上的压力。我院非常理解我们医护人员的疾苦,率先提出“减压式管理”,即只要医务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诊疗过程符合医疗常规,其结果由医院承担。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5) 本月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分析及反馈整改措施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病历未及时打印。被检病历中,仍有少部分病历记录不够及时,个别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完善病历书写检查时仍有病历夹中无大病历、首程等纸质内容,此举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 2、各类医疗文书未及时审签。特别是知情同意、手术记录等重要记录。 3、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尚存在无指征用药现象,药品不良报告率低。 二、医疗安全问题:本月我院无医疗纠纷发生。但是在当下各类

医疗安全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医疗安全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医疗安全隐患整改自查报告我院根据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医疗安全隐患整改’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活动精神,根据要求对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通过整改活动开展以来,现将我院整改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存在的问题:(一).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门诊科室存在的问题根据门急、诊科室的管理要求,我院门急诊科没有单独设立,没有固定的业务技能强的门、急诊工作人员。门急诊医生持证上岗率不高,存在无证行医、非法行医情况。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 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门诊处方书写不规范,要素不全,剂量用法不详,抗生素应用不规范,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门诊留观病历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够严格规范书写留观病例。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各种记录不规范,急危重病人谈话记录、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人讨论记录等书写不规范,书写要求远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要求。各种门诊日志记录登记不全、不连续、不全面。部分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有待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乡镇医院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制度已不符合现阶段医院管理的需要。 护理部存在的问题各项护理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以前的各项护理制度是以门诊制度管理为起点建立起来的,自从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以来,原来的制度已经不等够适应现在管理的要求,现需结合住院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标准制度。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建全。未能够按照《护士条例》制度规定,实施相关护理管理工作,未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自医院住院部投入使用以来护理管理部门不能够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和任务建立起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各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情况。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建全,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护士管理制度。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技术能力、技术标准无明确要求,未能建立健全护士级别、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医院护理人员配备标准,病房护士与床位达不到要求标准。 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建立不全、不完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不及时,流于形式。不严格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书,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质量不高。各种登记不全,如消毒记录、留观记录,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未能有效建立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规范标准,部分护理人员技能操作不规范,一次性物品的销毁不彻底、不规范。门诊、住院部等科室卫生较差,存在交叉感染隐患,被套、床单陈旧,玻璃不干净,清洗不及时。 3.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不建全。毒、麻、剧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帐务记录不规范,管理有隐患。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过期失效虫蛀药品仍存在。医院因工作实际从事药品调剂的人员是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由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经药检局培训合格后上岗从事药剂调配。对相关药品调剂药品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部分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时有调剂错药品情况发生(二).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门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患者时有反应,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差,医疗服务当中存在冷、碰、硬、顶等问题,服务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护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的基础护理和等级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停留在原始阶段。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差,患者反映强烈。部分护士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医疗隐患。

一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2009年第一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报告2009年,我院以“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很抓医疗质量管理,从医疗质量管理入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加强领导,逐渐完善各项医疗制度及管理,逐步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做到以人为本,依法执业今年年初,借卫生部开展医院“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的契机,在昆明市卫生局和安宁市卫生局的检查督导下,根据质量管理年考核标准,医院加强领导,加大对临床各科室的管理力度,开展医院及科室的自查自纠工作,找出潜在的医疗隐患和管理缺陷,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逐渐完善各项医疗制度及措施,规范操作,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诊及住院手续,严查大处方,严查诊疗过程中的过检、过治现象,杜绝高值耗材应用,为老百姓考虑,真正解决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尽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为病人着想,为病

人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心体贴病人,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依法执业。2、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方案的要求,医院成立了“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领导小组”,“医疗急救小组”和“病历质量检查小组”,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抓好医院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信息管理和血液管理、临床 药理学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的落实,组织开展质量检查考核、质量检测、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用药评估、医疗信息分析、行为监督等各项工作,落实医疗护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使临床用药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3、规范医疗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每周开院周会,分析讨论医疗质量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各种医疗管理规范,督促各科室按规定执行,每月定期组织病历质检,以时间-行为位点为质量标准考核病历质量,并作质量分析,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全院医疗操作行为,使病历

2017第四季度医疗安全分析评议会议

平凉市中医医院2017年第四季度医疗安全 分析评议报告 一、医疗质量管理 (一)、基本情况: 第四季度在保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开展的同时,完善创建全省中医药先进示范区建设工作资料,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全省县级医院二级产科评审验收工作;推行家庭签约服务、“医养一体”发展新模式,实现医联体转诊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开设老年病床;开展急诊科工作,开展甘肃省卫计委千分制考核工作,对我院存在问题,医院安排进行整改,具体如下: 1、严格按照省卫计委“医务人员八排队”文件精神执行,明确制定处罚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工作。 2、临床路径工作:按照医院决定,每个科室制定一个单病种进入临床路径,并嵌入在HISS系统中,在临床科室严格实行医务人员八排队,并根据这次检查专家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平凉市中医院医务人员八排队制度,完善了各项内容,并在HISS系统中严格检查,在每月绩效考核中体现。 3、根据甘肃省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办法,制定了平凉市中医院医师不良执业行为扣分办法及管理制度,在临床工作及每月考核中严格落实。

4、确定了平凉市中医医院重点监控药品: (1)丹红(2)灯盏花素(3)醒脑静(4)痰热清(5)血塞通(6)血必净(以上是中药注射剂)(7)小牛血清去蛋白(是神经营养药)(8)甘露聚糖肽(肿瘤辅助用药)(9)骨肽(其他类)(10)骨瓜提取物(其他类) 严格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及医疗安全、病历书写大检查,并督促检查全院各科室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分别进入科室,通过院长大查房,职能科室分次下科室检查、考核、督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业务院长带领各职能部门对各科室巡查,与科室主任及工作人员探讨科室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医院解决的困难,对手术室、外科换药室、骨科、妇产科、儿科、透析室、口腔科、门诊护理部、等科室重点医疗安全全面检查,并针对流感流行对消毒、隔离、院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安排部署消毒措施。 (二)存在问题: 1、依法执业:全院基本都能依法执业,各科室值班都能按照《执业医师法》执业范围执业,但仍然有超范围执业、跨科室收治患者的情况。存在值班时间在外面吃饭的现象,脱离值班岗位,或者在科室内吃饭,有的医师在办公室吸烟,存在安全隐患。 2、急诊科值班及与全院各科室会诊病人时,科室之间有

医院主要医疗质量问题总结报告-医院工作总结_1

医院主要医疗质量问题总结报告-医院工作总结 医院主要医疗质量问题总结报告 一、2018年度质量管理总体情况 1、强化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安全优质医疗服务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基础。 (1)严格依法依规执业。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做好医师注册和变更注册工作,《放射诊疗许可证》通过校验。 (2)强化日常督导检查。一是坚持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医院分管领导每月两次深入科室进行工作督导;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围绕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到科室检查,指导质量分析评价及改进工作。二是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并围绕如何“防范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展开讨论,制定并印发了《重汽医院医疗风险防范管理方案》、《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等制度,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三是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定期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定期检查麻精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对住院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每月排序,并对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用药进行专项点评。定期公示我院基本药物常用药品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及整改措施,根据临床需要调整了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并上报卫计委备案。2018年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使用比例为55.1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均符合二级医院目标要求。四是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血液净化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和检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其次,做好院内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感染患者的目标性检测,定期分析、通报。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分层次,采取多种形式(讲座、微信交流平台、)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全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依从性。 2、不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1)完善护理质控标准,提升护理质量水平。按照《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重新完善制定护理质控标准,并从护理质量总目标、院科两级重点监测指标、PDCA项目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科室护理质量,全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2)加强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全年高危压疮管理52例,无院内压疮发生,院外带入压疮32例,治愈好转13例;跌倒7人次,跌倒率0.27‰,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效果显著;危重病人管理14人,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3、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外科开展了包皮微创手术,采用一次性环切缝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由于创面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患者较易接受;12月,在省立医院整形专家指导下,完成我院首例乳房乳头再造术;中医科利用专业优势,采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开展“三伏贴”治疗慢

年度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武穴市第一人医院 2010年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医疗质量是我们卫生工作的命脉,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源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呈现出 “纠纷多、类型广、索赔高、处理难” 的特点,医疗安全形势比以往严峻了。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我们一些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法制观念淡薄,不重视医疗文件书写,违背诊疗常规,以及服务态度不好等成为引发争议的主要问题。我们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下面就医疗质量引起纠纷的多见原因及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 一、引起纠纷的多见原因 1、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 表现为值班离岗,不能做到随叫随到或者是病人叫医生而没有及时到位,引起病人的不满;值班医生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病情变化,不在病程录中及时记载,或者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你的医生来了再说;对危重、疑难、诊断不明的患者不请示,擅自做主,自以为是,从而延误病情,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以及应急能力不强等。 2、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不足,预后估计不充分 主要是病人思想上无准备,一旦病情变化,病人及家属不能接受。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如果没有及时将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或抢救不得力,很容易引起患方误解而出现纠纷 3、医患认识上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诊治上患方总是抱着一种治愈的美好愿望,同

时期望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而医务人员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诊治须按一定的操作规则进行。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情况危急而医务人员表现出不紧不慢的样子,不严肃,还在说笑,没有同情心。 4、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表现为不很好的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等十三种核心制度。三级查房出于形式、抢收病人以及违反麻醉工作程序等等。错用药物、错误输血、错报病情都是没有很好执行医疗中各项规章制度的结果 5、医德医风差 表现为服务态度生冷以及索要“红包”等现象。一旦治疗效果没有达到患方理想的要求,医疗纠纷就有可能发生。 二.我院存在问题: 1、十三种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每周四及随时的医疗质量安全大检查中发现有些科室不能很好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内二科的检查中发现危重患者比较多,而没有很好的执行危重病人讨论制度;门急诊的极个别医生没有很好地执行会诊制度,自己认为解决不了就把病人转走;外二科极个别医生违反病历管理制度,未经医务科同意私自将住院病历部分内容让病人复印。 2、服务及工作态度问题 在例行检查中发现外一科个别住院患者对主管医生服务态度不满意,耳鼻喉科个别值班医生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辅助科室出报告的时间长等导致患者投诉问题 3、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 医疗文书是举证倒置的主要证据。在检查中发现没有严格按照《湖北省病历书写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完成病历和书写处方。下面进行点评: 病历方面:抽查六月份出院的40份病历,未发现不合格的。但共性

年度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香山中心卫生院 第四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我们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下面就医疗质量引起纠纷的多见原因及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 一、引起纠纷的多见原因 1、责任心问题 表现为值班离岗,不能做到随叫随到或者是病人叫医生或护士而没有及时到位,引起病人的不满;值班医生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病情变化,不在病程录中及时记载,或者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你的医生来了再说;对危重、疑难、诊断不明的患者不请示,擅自做主,自以为是,从而延误病情,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以及应急能力不强等。 2 对患者病情观察力不足 主要是病人思想上无准备,一旦病情变化,病人及家属不能接受。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如果没有及时将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或抢救不得力,很容易引起患方误解而出现纠纷 3、医患相互沟通问题 4、不认真执行抗菌素使用制度 个别患者用药不符合抗菌素使用规定。 5、医德医风差 治疗效果没有达到患方理想的要求,医疗纠纷就有可能发生。 二.我院存在问题: 1、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每周四及随时的医疗质量安全大检查中发现有些科室不能很好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内二科的检查中发现危重患者比较多,而没有很好的执行危重病人讨论制度;门急诊的极个别医生没有很好地执行会诊制度,自

己认为解决不了就把病人转走。 2、工作责任态度问题 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个别住院患者对主管医生服务态度不满意,部分辅助科室出报告的时间长等导致患者投诉问题 3、医疗文书书写不及时。 抽查六月份出院的20份病历,未发现不合格的。但共性的问题是:字迹潦草、医生签名难以辨认、术语欠准确以及病程记录中对病情变化的分析判断不够等等。 三. 整改措施 1、针对以上纠纷产生的多见原因、我院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医院重申逐级负责制。科主任和临床质控员切实抓好医疗质量,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认真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三合理规范。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生素分级使用。 2、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认真执行我院的工作流程,即患者就诊时首诊医生完全负责,对于急诊病人更是如此,严格执行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 3高风险的手术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大、中型手术前讨论制度。 5、认真书写医疗文书。病历内容要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2018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8年上半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为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将2018年上半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医疗过程安全有效,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一、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和类型: 今年上半年共发生和报告的医疗不良事件6件,其中 3 例治疗效果不理想, 2例术后复发, 3例过度治疗,且费用过高, 2例医患沟通不到位,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二、不良事件发生及上报情况: 1、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为Ⅲ—Ⅳ级不良事件,都是投诉类事件。 2、事件发生比较集中,在男科和妇科。 3、12例不良事件中有5例是因为医疗技术问题,3例是因为医疗费用问题,2例是医患沟通问题,2例药物不良反应。 4、发生医疗投诉后,给与了积极处理。 三、分析与整改: 以上不良事件均为医疗投诉类事件,导致患者投诉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以及给予患者的过度治疗。导致患者的不满意,给患者增添了不必要的痛苦,对此,我们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为了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我们在下半年将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自学,科室组织学习,院里统一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专业力量,同时,对于妇科、男科我们也请进来

上级医院的名医、专家来指导开展工作;另外,我们积极加快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杜绝乱收费和过度治疗,同时医院也将加大检查的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广大职工,以病人的满意做为我们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医教科 2015-7-10

2015年下半年医疗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今年下半年,医院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出台了医疗纠纷与差错事故的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医疗程序,半年共发生21例不良事件。 一、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和类型: 21例不良事件中,其中3例是医疗投诉类事件,19例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在事件发生后,都给予了相应的处理,没有造成差错事故。 二、不良事件的发生及上报情况: 1、其中3例不良事件,属于医疗投诉类,接到投诉后及时上报,并给与相应的处理。 2、19例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的情况统计: 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品种数例数临床表现 抗微生物类静脉 14 14 皮疹、粘膜充血、止血类静脉 2 2 皮疹 支气管扩张剂静脉 1 1 头晕、肌颤 心脑血管类静脉 1 1 局部疼痛,肿胀 孕酮类口服 1 1 皮疹,瘙痒以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停用,并给与相应的处理,经处理后症状消失。 三、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 1、投诉类事件中,存在医疗技术问题,诊断不明确的问题,和过度治疗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当事人进行了沟通,指出其

2013年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xx区妇幼保健院 2013年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医疗质量是我们卫生工作的命脉,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源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呈现出“纠纷多、类型广、索赔高、处理难”的特点,医疗安全形势比以往严峻了。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我们一些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法制观念淡薄,不重视医疗文件书写,违背诊疗常规,以及服务态度不好等成为引发争议的主要问题。我们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下面就医疗质量引起纠纷的多见原因及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 一、引起纠纷的多见原因 1、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 表现为值班离岗,不能做到随叫随到或者是病人叫医生而没有及时到位,引起病人的不满;值班医生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病情变化,不在病程录中及时记载,或者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你的医生来了再说;对危重、疑难、诊断不明的患者不请示,擅自做主,自以为是,从而延误病情,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以及应急能力不强等。 2、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不足,预后估计不充分

主要是病人思想上无准备,一旦病情变化,病人及家属不能接受。经管医生未做到有效的沟通,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如果没有及时将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或抢救不得力,很容易引起患方误解而出现纠纷 3、医患认识上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诊治上患方总是抱着一种治愈的美好愿望,同时期望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而医务人员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诊治须按一定的操作规则进行。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情况危急而医务人员表现出不紧不慢的样子,不严肃,还在说笑,没有同情心。 4、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表现为不很好的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等十三种核心制度。三级查房出于形式、抢收病人以及违反麻醉工作程序等等。错用药物、错误输血、错报病情都是没有很好执行医疗中各项规章制度的结果 5、医德医风差 表现为服务态度生冷以及索要“红包”等现象。一旦治疗效果没有达到患方理想的要求,医疗纠纷就有可能发生。 二.现存问题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