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

合集下载

再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再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x- 大 部 分 身 体 健 全 的人 , 说 话 并 ' 话 或 初 学 作 文 的 孩 子 一 定 要 写 出 - , J 于 N

“ 文 味 ” 问 题 是 语 文 教 学 中 语
不 是 一 件 困难 的事 , 分 钟 之 内 , 十 可 不 同T- 的话 语 , 达 深 刻 的东 西 , 的 老 问 题 , 是 近 几 年 来 , 于 人 q -常 表 但 由 以 滔 滔 不 绝 地 说 出 几 千 字 来 ,但 要 但 是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提 升 却 是 必 们 x 语 文 性 质 认 识 的 模 糊 , 教 学 - , J 在
白这 种 区 别 : 文 就 是 作 文 , 要 求 次 讲 过 的 要 “ 通 读 写 ” 学 生 不 仅 作 它 打 。

定程 度 上 的偏 差 。 因此 。 归语 回
表 达 要 更 精 细 , 准 确 , 简 练 。 这 仅 应 该 多 读 — — 当 然 是 根 据 不 同 的 文 的 本 味 , 调 本 味 语 文 、 色 语 更 更 强 本
语 ?本 文 试 图 对 此 作 进 一 认 识 水 平 和 思 想 能 力 的 提 升 , 而 应 该 从 读 到 写 ,将 读 与 写 连 接 起 解 “ 文 味 ” 当然 是 作 文 教 学 的 一 大 难 点 。学 生 来 , 导 小 学 生 去 摹 仿 与 领 悟 ( 家 步 的 探 讨 。 引 作 成 长 的 过 程 ,本 来 就 应 该 是 一 个 认 还 要 借 鉴 , 况 学 生 ) 随 着 年 龄 的 何 , 识 水 平 和 思 想 能 力 不 断 提 升 的 过 增 长 , 力 的 提 高 , 渐 达 到 自 由表 能 逐
写 出来 , 多 人 都 做 不 到 。 以在 作 须 从 小 就 开 始 的 。 这 个 问 题 上 , 中 过 分 强 调 “ 文 性 ” 一 面 , 化 很 所 在 我 人 的 淡 文 教 e= ,必 须 有 意 识 地 让 学 生 明 觉 得 有 两 点 特 别 重 要 :一 点 是 我 多 了 语 文 的 “ 1具 性 ” 导 致 语 文 教 学 /中 2 2 ,

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

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

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近年来,情境教学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通过创设真实的场景和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味的情境教学要素主要有内容情境、语言情境和文化情境三个方面。

1.内容情境内容情境是指教学内容所处的实际情境,它可以是历史时期、环境背景、社会场景等。

比如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古代宫廷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古代宫廷的氛围,了解宫廷生活中的人物关系、婚姻制度等,进而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表达。

2.语言情境语言情境是指学习内容所用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

比如在教学课文《小狗救主人》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中的一位学生扮演救主人的小狗,其他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人物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中理解课文的含义。

3.文化情境文化情境是指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文化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文化的内涵。

比如在教学《元旦》,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年夜饭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传统的重要节日,了解元旦的起源和传统习俗,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语文味的情境教学实施方法1.情境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播放中国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西游记》,让学生看到神仙、妖怪等优美的画面,引发学生对于神仙打架、妖怪变身等奇幻情节的好奇心,从而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2.情境互动情境互动是指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和互动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有时候语文课堂显得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为了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创造一个富有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文言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新颖的题材或热门话题,结合时事和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可以利用电子辞典、学习软件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和游戏,如语文知识竞赛、剧本创作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此外,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例如,可以利用音乐、诗歌、歌曲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和韵律。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讲述、小品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在学生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可以通过作业、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进步空间,推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

总结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引入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法、创造积极活跃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措施来实施。

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

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

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摘要】语文味情境教学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

本文首先探讨了为什么需要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以及语文味的含义。

接着详细介绍了如何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强调了实现语文味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课堂中融入语文味,以及学生对于语文味情境教学的积极态度。

同时讨论了教师在语文味情境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总结了语文味情境教学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语文味情境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语文味情境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味、情境教学、课堂、学生反馈、教师角色、学习体验、文学情感、创新教学方式、认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语文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和精神载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传统。

在当今社会,许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讨厌语文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

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语文情感和语文素养。

1.2 语文味的含义“语文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一种教学理念。

在语文味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角色,更是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之美、体会语文之精的启蒙者和榜样。

通过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学情感体验,增进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正文2.1 如何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要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教学,首先需要设计具有文学氛围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课,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并不感兴趣,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

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一、教师要有激情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

教师要有激情,要热爱语文,要对教学充满热情,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

教师还要注重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水平。

二、学生要有兴趣学生是语文课堂的参与者,他们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态度是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

学生要有兴趣,要热爱语文,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交流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学生要注重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多读书、多写作、多欣赏优秀的语文作品,从中领略语文的魅力,坚定对语文的信心,提高语文水平。

学生还要注重提高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语文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对语文的理解,从而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三、教学内容要有深度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内容要有深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选材,选用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现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从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写作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语文的魅力,从而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相信语文课必将上出更加浓郁的“语文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提高了语文水平,更加热爱语文,喜欢语文,从而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最美课程。

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所谓语文课的“语文味”,简单地说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它是语文教学应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像一位手艺高超的烹饪大师一样,在自己的课堂上烹调出浓郁的语文味。

一、读出语文味在语文课堂上,应能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教师不能自己独占课堂去表现自己的才能,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深入地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与文本展开对话,在朗读中揣摩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感情,揣摩作者的意图,让纸上的文字立体化,让人物活起来,用声音诠释文本、解读文本,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活人物、读出学生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的具体方法。

例如:如何把握重音、节奏,注意哪些停顿,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语气去表示出人物的心理和感情,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就会在潜心的朗读中走进文本,接受熏陶,享受到语文的乐趣,体味到语言文字的美,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品出语文味在文本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涵咏。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崔学古同志曾说过:“得趣全在涵咏。

”读书不“涵咏”,就不能“得趣”,“涵咏”指揣摩、玩味,即“精思”。

具体来讲,就是对文本精妙之处作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作者在表达方面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尤其是怎样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是如何有特点、有魅力,有活力。

让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真正做到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对话交流,把语文学深、学广,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海燕近几年来,由于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追求热闹而无效的教学,都十分清楚地明白,语文课姓“语”。

“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觉得杨丽芳老师说得好:“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童真童趣。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

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

”只有“熟读”才会“精思”。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

”“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那么,如何读书呢?(1)读正确,读流利。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

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颂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如一位老师教的《金色的草地》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蒲公英会变色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

学生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这是的蒲公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就不难了,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只有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互动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一、课前准备1. 深入了解教材:教师应深入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 搜集相关素材:教师可以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诗歌、散文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丰富的语文环境。

3. 设计精彩的开场: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开场环节,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解、影视欣赏、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写作、演讲、朗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

3. 引导性的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

三、互动方式1. 学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师生互动: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评价方式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如写作评价、讨论评价等,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2. 及时的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改进。

结语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需要教师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互动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全面考虑。

只有通过精心的准备和巧妙的设计,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引导您打造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
我们一谈到语文,就会想到那深沉悠远的文学底蕴,那洋溢着作者独特个性的文字,那缠绵悱恻,丝丝缕缕的情思,那天上人间神游八极的恢宏想象,那入木三分的思想深度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语文将会变得多么枯燥无味。

因此,在我看来,语文具备五味:文学韵味、独创性、情味、想象力以及思想内涵,这五味即相互联系而又相互补充,然而在这五味当中,独创性是语文味中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味。

有了独创性,语文中的其他味才会卓显它不同凡响一面。

1书本中的语文味
创造让文字具有了魔力,摇身一变就蕴味万千,一个“月亮”便让钟情它的诗人幻化出万千姿态,万千思绪来,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些月亮在作者笔下,或壮阔、或柔情、或娇媚,形态万千,而每一种状态当中却寄托了作者同样而又独有的思乡怀远的情怀。

然而,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也会触动作者不同的感思。

月亮还不止被用来寄托思乡怀远情怀,也曾被无数古人先哲用来感叹时光流逝,感慨世事无常等等。

然而对于一个语文教育者来说,如何把这种独创性的思维应用于课堂,让课堂五味俱全,这真是一门艺术。

2授课过程中的语文味
课堂上,教无定法,曾听老教师说,他们曾听一男一女执教同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在授课过程中,其中男教师加强教读的力度,男教师本身声音浑厚,授课富有激情,把这首诗教的“气势磅礴,激情飞扬,有阳刚之气”而女教师则突出情感教育和语言讲练这两个环节,故教的荡气回肠,而又丝丝入扣,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课堂突显个人风格,由此来凸显独创的语文味。

在授课导入时,也不能千篇一律,在上课之前,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曾听过这么一堂课,上课后,当学生和所有听课人后,老师慢腾腾地走上讲台,然后就趴在桌子上蒙头大睡,这是怎么了?所有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惑。

大约过了五分钟后,教师才抬起头来,在黑板上写下《破阵子》辛弃疾,而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让每个学生模仿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那次听了许多课,然而至今仍留在记忆中的都是这一节课,正因为这么独特的导入,才让我至今无法忘怀。

以独特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厚重而又古典的语文味。

授课期间,在分析语言上,也要用独创性的方法来调出语文味。

例如在解读
《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时,我用了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和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来诠释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于是,就有同学要求把全词都抄出来,并且有的同学开始阅读郭敬明作品集,作文中再也不是日月如梭,时光飞逝等千人一面的语句了。

如在讲授苏教版体悟人生专题中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时,我要求学生们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然后再一样一样地划去,也意味着失去划去的这样东西。

当有的同学在划去父母的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内心就体会到失去父母意味着什么,从而珍惜他们的父母。

这个过程中,语文味就得到了激发。

语文真正起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这个平凡而又真实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关于此文的思想,我用电视剧《我叫金三顺》中的台词:“工作吧,如同从不需要金钱一样,跳舞吧,如同没有人注视一样,唱歌吧,如同没有人聆听一样,去爱吧,如同从未受过伤害一样,生活吧,如同今天是末日一样”来告诉学生,人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讲解过程中,用独创性的方法,言有尽而意无穷。

而且,我用了无论从年代上、艺术作品范畴上都跨度较大的文学味语句。

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与文字产生强烈的共鸣。

3身边的语文味
在课堂上,也不仅是解读文本的独创性来体现语文味,如有的同学睡着了,有的老师会用幽默的语言把学生叫醒,我的老师曾这样说,“我在对牛弹琴”,一位学生说,“对,牛弹琴”我的老师说了一句,“对,我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牛”。

后来,学生既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而且也加深了对语文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文学味也得到了极大地体现。

具有独创语文味的课堂,就如朱自清的月下荷塘,缥缈朦胧;就如诗人笔下的寺院古钟,悠远浑厚;就如那尘封的大宅门,幽深厚重;就如那戴望舒的雨巷,寂寥悠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