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宫颈锥切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比较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变异。
如果不及时治疗,CIN可能会发展成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
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劣,但在具体的疗效比较上,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对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CIN的疗效进行比较。
我们来了解一下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宫颈环形电切术是将宫颈病变部位用电切环刀沿着宫颈呈环形切除,同时利用高频电凝止血,最后用艾托霉素填塞术后腔。
这种手术在治疗CIN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对宫颈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
而冷刀锥切术是通过手术刀切除宫颈病变组织,同时可取得组织标本供病理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和后续治疗。
冷刀锥切术可以一次性将病变组织切除,术后易于康复。
虽然两种手术各有特点,但在治疗CIN方面的疗效如何呢?下面,我们将从临床数据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临床数据分析近年来,针对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的疗效比较研究已经逐渐增多。
一项发表在《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对300例CIN患者进行随访5年的情况下,宫颈环形电切术组的治愈率为92.7%,而冷刀锥切术组的治愈率为85.6%。
说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CIN方面具有更高的治愈率。
另一项发表在《临床妇科杂志》上的研究也指出,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术后出血、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冷刀锥切术。
这表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实践经验总结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也逐渐形成了对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的治疗经验总结。
许多临床医生认为,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后效果较好。
而冷刀锥切术虽然能够取得组织标本供病理检查,但术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重。
在长期随访观察中,医生们也发现一些冷刀锥切术的患者在术后会有宫颈功能障碍和生育障碍的表现,这在宫颈环形电切术中较少见。
对比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效果

对比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效果发表时间:2018-05-21T15:35:43.3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廖月娥[导读]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
沅江市妇幼保健院 413100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患者给予Leep刀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给予冷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时间以及愈合用时(21.11±6.99)min、(3.61±2.10)d、(37.36±1.9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1.31±9.47)min、(7.84±2.24)d、(43.32±8.13)d,术中出血量(13.90±6.14)mL显著低于对照组(26.71±11.1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46、4.7301、3.3437、6.461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98,P<0.05)。
结论:Leep刀切除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比冷刀更具优势,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愈合,且术后并发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冷刀;Leep刀;宫颈锥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宫颈上皮内瘤变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有的患者会表现为息肉、糜烂、充血、宫颈肥大、接触性出血、白带带血、白带增多等[1]。
临床根据其易行细胞范围和细胞改变程度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轻度不典型增生;第2阶段:中度不典型增生;第三阶段:重度不典型增生。
宫颈锥切术治疗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

【 1 】 徐建 国 , 傅 素娥 , 陆雪芳 , 等. 异丙 酚静脉麻 醉人 工流产 的l 临床 研
究[ J ] . 临床麻醉学杂志 , 2 0 0 0, 1 6 ( 1 1 ) : 5 6 1 — 5 6 3 .
术需要专业麻醉师麻醉 和监护 , 特别是不能忽视基本 的生命体 征监测和呼吸 、 气 道管理[ 1 】 。异丙酚麻醉手术前需要禁饮食 , 手 术 中需要全套 的麻醉监护设备和抢救及气管插 管等设备 , 手术 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方可离 院目 , 同时花费较大 , 在一般中等以
■ 嘧扇国窝固
差异显著 C 9 . 6 7 , P < 0 . 0 1 o
2 . 4 2组孕妇平均手术时间和平 均出血量 比较
表2 2组孕妇手术 时间及 出血■ 比较( ±s )
肌 肉松 弛 , 同时又阻碍 了神经 冲动 的传导 , 特 别对感觉神 经作 见表 2 。 用较快 , 使受术者 痛觉 减弱或消失 , 并抑制 了迷走神经反射 , 可
阻止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如果 同时配合地西泮静脉注射 , 可使患者减少 迷走 神经反射和精神紧张 , 加强 局麻 药的镇 痛作 用1 3 ] , 取得与异丙酚类似的镇痛效果。本组结果表明 , 地 西泮 静 注配合利 多卡因宫颈局 麻用于人工流产 ,患者镇痛效果可靠 , 手术并发症低 , 手术 中出血量及手术 时间与异丙 酚全麻效果接
诊人 工流产手术 , 手术 中观察 宫颈松 弛程度 、 镇痛效果 可 以达 到和全麻药物异丙酚类似的效 果 , 且 术后 1 0 m i n内 自动离床率 优于异丙 酚组 , 同时全身反应 发生率较低 , 且不 增加手术 出血 量, 操作 方便 ,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参 考 文 献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作者:单春霞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5期供稿【摘要】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发表时间】2015/4/30单春霞(新疆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 844000)【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
观察组患者以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符合率为72%;对照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符合率为68%,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但观察组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创面愈合时间短等临床优势(P<0.05)。
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锥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56-02宫颈上皮内瘤变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的女性妇科疾病,该病多发生于25~35岁的女性,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癌变风险将明显升高[1]。
因此,及早的治疗与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将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为后期同类病症的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46岁,平均35.0岁;其中CINI级患者20例、CINII-III级患者80例。
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评价

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指宫颈黏膜上皮组织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宫颈上皮内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增生和变异。
CINⅢ是CIN的严重程度之一,也是宫颈癌前病变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主要是指宫颈上皮内高度不典型增生,其细胞学改变与宫颈癌高度息息相关,临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尤其重要。
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主要方法包括冷冻治疗、大环电切术(LEEP)、宫颈锥切术等。
而不同的宫颈锥切方法对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具有不同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以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1. 不同宫颈锥切方法的介绍(1)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一种通过低温破坏组织细胞结构的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用于一些对手术恐惧的患者。
但缺点是治疗效果受到组织冷冻深度的限制,有时并不能完全清除病变组织。
(2)大环电切术(LEEP):大环电切术是通过高频电刀将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组织切除,操作简便、切缘清晰,可以减少出血,同时也保留了组织标本,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病理类型。
但是大环电切术也存在着术后出血、感染的风险。
(3)宫颈锥切术:宫颈锥切术是通过手术切除宫颈组织进行治疗,可以清除病变组织,对于宫颈瘤变Ⅲ级具有很好的疗效。
但宫颈锥切术也有术后出血、感染、宫颈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
2. 不同宫颈锥切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1)冷冻治疗:研究表明,冷冻治疗对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较好,有研究显示冷冻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缺点是术后容易出现腹痛、出血、宫颈狭窄等并发症。
(2)大环电切术(LEEP):大环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疗效也比较显著,研究表明其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
但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为其主要风险。
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宫 颈锥切 术 是 目前 宫颈 癌前病 变 的主要 治疗 手段 之一 , 一 方 面可 以切 除病 灶 , 另一 方 面可 以进 一步 明确 宫颈 病 变 的程 度 , 兼 有诊 断 和治疗 的双 重作 用 , 在 宫颈 病变 的 治疗 中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j 。宫 颈 锥 切 术 包 括 电 刀切 除术 、 冷 刀切 除术 ( C K C) 、 宫 颈 环 形 电 切 除 术 ( L E E P ) 、 激光 锥 切 、 激光 汽化 等 。现 对 山 西 省 1 0 9医 院2 0 0 7年 1 月至 2 0 1 0年 1 2月 问 C I N 1 I 级、 C I N m级 且要 求保 留生 育功 能的患 者分 别采 用 L E E P术及 C K C
山 面 职 Z压 亏 陀 学 搪 2 0 1 3年 第2 3 卷 第2 期
J o u na r l o f S h a n x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o r Co n t i n u i n g Ed u c a t i o n Vo 1 . 2 3 No . 2 2 01 3
术两 种术 式治疗 , 并 进行 相关 比较 , 现报 道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山西 省 1 0 9医 院 2 0 0 7年 1月 至 2 0 1 0年 1 2
1 . 3 手 术 方 法
1 . 3 . 1 麻醉
L E E P术 一 般 不 需 麻 醉 , 精 神 特别 紧 张
[ 关键词 ] C I N1 /级 ; C I Nl I I 级; L E E P术 ; C KC 术 [ 中图分 类 号 ] R 7 1 1 . 7 4 [ 文 献标识 码 ] B [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 0 1 2 6( 2 0 1 3) 0 2 - 0 0 3 3 03 -
两种宫颈锥切术在围绝经期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中的疗效观察

2 结 果
・
7 8・ 8
安 徽 医 药
A h i d a n hr cui l ora 2 1 u ;6 6 n u Mei l dP amaeta un l 0 2Jn 1 ( ) c a c J
t u ) B sdo oknso oiv ag s f r oi t nadadtn l ot ea v s u t f e i l ahl ytec n— e s . ae nt id f si m r" t nz i n dio a ps prt er i a r e o cr c to g , l i r w p te n ae c ao i o i e dl a s v ap o h i
切 除标 本 切 缘 及 距 切 缘 1mm 发 现 CN 为 切 缘 阳性 , I 未
12 1 C C操作方法 . . K
患者需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 , 取膀胱
截石位 , 常规 消毒 、 暴露手术野 。先 以卢戈氏液涂敷整个宫颈 及穹隆部明确病变范 围, 在不着 色区域外 0 5~1a . m锥形 完
2 1 , K 4 ae n n E P 0css S t- vncss f ot e t ept ns n e et dio a sr r ntortnte — 0 C C 7css dl eL E 4 ae. iys e ae s pr i a et u dr n adtn g y( o t e i h 1 a i x e op o av i w il ue a a
21 C . KC、 E P术前 、 LE 后病理检查比较
重 要 。本 文 就 我 院 围绝 经 期 女 性 CNm级 行 C C、E P治 疗 I K LE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e coug a ec i rcd r( E P eels ta hs y cl k i oi t n s nfa t ( <00 ) T e cn o ac a f l t sri l xio poeue L E )w r esh n t e b o nf cnz i i ic l P .5 . ocrn ert o er c sn o d e ao g in y h d e
【 s r c l Ob e tv o e a a h fcc f c ri l c n a o n t ra e t o i rn rd f cri l it e i ei Ab t a t j c i e T v l t te e i y o ev a o i t n i e t t n f df e t ga e o ev a nr pt l ue a c zi h em e c a h a l
i rae I rd f r c r c lc n a o ( 05 % ) h H V D A o dn d s f r o ea o W s nf a d d c n d P n e d C N ga e a e e i o i t n 1 . c s t v a zi 6 .T e P - N l i a g oe t p rt n a i ic y e l e ( < a e i s g i n i
d r g t e o ea o , h g s o i o a oo i e u t a d h g - i k u i h p r t n c a e f h s p t lgc r s l n ih r HP b fr n a e h o e a o r td e . T e ig o i n i n t h s s V eo e a d f r t e p rt n w t n r s l b c r ia o i i w r e au td a d ra me t e u t y evc c n z t n e e v l ae . Re u t T e v r g o e ain i a d b o d o s y sn lo s l ao s l s h a e a e p r t t o me n lo ls b u ig o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5月C 第6卷/第15期May. C. 2019 V ol.6, No.15
150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不同宫颈锥切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比较
赵 丹,殷振宇,陈红艳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科,河北 保定 072750)
【摘要】目的 不同宫颈锥切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比较。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实验组给予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运用不同宫颈锥切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减少复发率,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减少治愈的时间。
【关键词】宫颈锥切;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比较
【中图分类号】R71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5.150.02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浸润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学的诊断技术也随着有着很大的改进,阴道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逐渐偏向年轻化。
宫颈锥电切是一种微创的手术,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对患者有着非常大的影响[1]。
此次运用不同宫颈锥切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月共收治的6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月共收治的84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将6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20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8.96±5.93)岁,16例患者已生育,4例患者未生育,绝经患者7例,18例患者合并有其他妇科疾病。
实验组患者42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9.05±5.28)岁,30例患者已生育,12例患者未生育,绝经患者9例,19例患者合并有其他妇科疾病。
两组患者均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年龄、是否生育、是否绝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实验组给予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
1.2.1 对照组:患者选取膀胱截石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及处理,然后应用窥阴器将卢戈液涂抹至患者的宫颈,确定患者病变的范围,将电凝环的功率设置在
40~50 W 之间,然后根据患者病灶的大小对三角电切环进行选择,使用电切环将患者病变组织切除,若术中出血应及时使用电凝进行止血,并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检。
1.2.2 实验组: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选取膀胱截石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及处理,然后使用卢戈液在患者宫颈或者后穹窿部位进行涂抹,进而确定病灶的大小范围,然后使用鼠齿钳将宫颈进行向外的牵拉,在着色的区域选择一个环形的切口,环切深度不可超过3 mm ,宫颈锥需均匀的进行切除,若患者术中、术后有出血的现象应及时进行电凝止血,然后使用纱条进行填充,并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经此次治疗后的治疗疗效,如:治愈、复发、残留等。
对比两组患者此次治疗的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s )描述,t 检验;以例数(%)描述,x 2检验。
检验水准α均设定为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经此次治疗后的治疗疗效
实验组治愈率95.23%(40/42)优于对照组治愈率70.00%(14/20),实验组复发率0.00%(0/42)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0.00%(2/20)(P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此次治疗的情况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此次治疗的情况[(x ±s ),n ]
组别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
宫颈治愈时间(d )
对照组2023.96±6.3135.22±5.199.37±3.12实验组42
11.06±5.4710.95±4.04 6.01±1.67P
<0.05
<0.05
<0.05
3 讨 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
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
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2]。
近年来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感染与下生殖道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 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
HPV 感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性传播疾病,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
(下转153页)
2019年5月C 第6卷/第15期May. C. 2019 V ol.6, No.15
153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参考文献
[1] 肖晓萍.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
道或宫颈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9(03):148-150.
[2] 林爱华.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
道或宫颈炎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8,5(79):159+165.
[3] 王 伟,李 萍.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患
者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 ].抗感染药学,2018,15(01):168-169.
[4] 廖 芳.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或
宫颈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60-62.
本文编辑:董 京
癌发生的病因。
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有致癌性。
此次运用不同宫颈锥切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运用不同宫颈锥切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减少复发率,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减少治愈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爱菊.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HPV 初筛不同分流方法效
果的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216-217.[2] 钱晓月,尤志学,曹倩文,等.阴道镜直视下子宫颈活检诊
断的HSIL 中镜下浸润癌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9):613-619.
本文编辑:董 京
(上接150页)
2年后,TPO-Ab 阴性15例(占比25.00%),甲亢0例(占比0.00%),甲减5例(占比8.33%),甲状腺功能正常10例(占比16.67%)。
3 讨 论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是一种位于甲状腺滤泡上皮顶端细胞膜上的膜结合糖蛋白,在甲状腺激素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5]。
而且,这一指标在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较为敏感,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若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呈阳性,那么在孕中晚期很有可能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由此可见,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可作为产后甲状腺炎诊断的指标,而且,在后期治疗的过程中,它也可作为预后的反映性指标。
此次试验中,研究发现产后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诊断时,TPO-Ab 阳性者占96.67%,随着治疗进展阳性率逐步降低,且发生甲亢、甲减的比率也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可通过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进行产后甲状腺诊断,采取合理防治措施,并以此来监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 凡,高志玲,何 峥.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鉴别诊断
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结节良恶性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01):52-54.
[2] 路 娜,冉晓丹,李永伟,杨玉莲.甲状腺球蛋白及游离甲
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联合甲状腺激素抗体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03):361-365.
[3] 蔡雪蜂,欧阳晓光.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在Graves 病
和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4):27-28.
[4] 邓敏君,钟 娜.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评分
法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1):192-195.
[5] 王迎秋,孙 锐,牛晓南,张龙奎.血清TgAb 、TPOAb 检测
联合~(99m)TcO_4~-甲状腺静态显像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80-81.
本文编辑:董 京
(上接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