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中和震级的快速确定

地震震中和震级的快速确定

地震,这个人类一直以来面临的严重的突发性灾难,披着层层神秘面纱,神出鬼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面对这个头号杀手,人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几千年来,与它进行着顽强地斗争,也逐渐揭开了它的狰狞面目。
当听到“发生地震啦~~~”,第一反应是不是要问“什么时候?发生在哪?有多大?”区区几句,就简单地描述了人们关心的地震的最基本的三个属性,即“时、空、强”,俗称地震的三要素。“时”指地震发生的时间,告诉你“发生地震啦”;“空”指地震发生的地点,告诉你“地震发生在哪”;“强”指地震的震级大小,告诉你“地震有多大”。
在深入认识地震的“时、空、强”三要素时,还有些相近的概念需要区分。首先,从震源说起,震源就是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断层发生破裂或者错动的地方。对于大地震而言,断层破裂或者错动长度甚至长达数百公里,这时把断层破裂或者错动的初始点称之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之为震中。震中有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之别,前者指用地震仪记录而交汇出的震中,故又名仪器震中;后者指地震灾害考察中,地面破环最为严重的地方。对多数地震,两者往往存在差异。我们这里说的地震震中的确定,即地震定位都是指确定微观震中。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面上某点到震中的距离叫做该点的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做该点的震源距;从该点指北方向起,依顺时针方向到该点与震中连线的夹角叫该点的方位角。相对某点来说,震中矩在100 km以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 km到1000 km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km的地震称为远震。图1可以清楚地分清这些概念。






图1.描述地震的基本概念
谈及地震,就要提到地震学家们研究地震信息的金钥匙——地震波。地震波是由于地震发生,从震源向四处传播的震动,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是指可以在地球内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的地震波,包含纵波和横波。纵波又名初至波,用P表示,在波传播过程中,波阵面上的质点位移与波传播的方向一致,属于胀缩波,即传播介质体积变化而形状不变。横波,用S表示,在波传播过程中,波阵面上的质点位移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属于剪切波,即传播介质体积不变而形状变化。P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大于S波,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