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实验十一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片观察实验十二慢性白血病的血片、骨髓片观察

合集下载

急慢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急慢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急慢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导读: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大多数是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也有少数为增生活跃或增生减低。

增生的核细胞主要是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原粒始细胞Ⅰ型+Ⅱ、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实验检查:(一)血象白细胞多数在10-50×109/L,少部分;5×109/L或;100×109/L.白细胞过高或过低其预后较差。

分类计数,表现为粒、淋或单核中的某一系细胞大量增殖,大部分为中间型幼稚细胞,少数为成熟细胞。

如仅见原始细胞与成熟细胞,而无中间型细胞存在,称为“白血病裂孔现象”。

如果周围血原始及幼稚细胞极少或缺如,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此类病人必须作骨髓穿刺检查方能确诊。

(二)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大多数是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也有少数为增生活跃或增生减低。

增生的核细胞主要是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原粒始细胞Ⅰ型+Ⅱ、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的形态一般与正常原始及幼稚细胞不同,细胞大小相差甚大,胞浆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扭折、分叶、切迹或双核等。

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数目多、核分裂象多见。

核浆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往往落后于胞浆。

胞浆内易见空泡,胞浆出现Auer小体是急性非淋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标记之一。

骨髓中其他系列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增生显著减少或缺如(除M7外),红系细胞增生明显抑制(降M6外)。

(三)细胞化学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时形态学难以区分,可借助细胞化学作出鉴别。

慢性粒白血病实验检查:(一)血象确诊时红细胞可能正常,少数甚至增多。

随病情进展呈现轻度贫血,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可出现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偶见异形红细胞。

血片分类中发现少量中及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多。

骨髓切片实验报告

骨髓切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髓切片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骨髓切片的观察方法。

3. 通过观察骨髓切片,了解骨髓的组成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骨髓是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由骨髓实质和造血微环境组成。

骨髓切片实验是研究骨髓形态学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制作骨髓切片,可以观察到骨髓细胞的形态、分布和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2. 实验试剂:秋水仙素、磷酸盐缓冲溶液(PBS)、4%多聚甲醛、甲醇、酒精、蒸馏水、中性树胶、切片机、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骨髓细胞染色:取小鼠股骨,用手术刀在骨髓腔内刮取骨髓细胞,放入装有PBS的离心管中,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加入1.5mg/kg秋水仙素溶液,37℃水浴处理2h,使细胞停止在分裂中期。

2. 制备骨髓切片:将处理后的骨髓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30min,梯度酒精脱水,经二甲苯透明后,用切片机将骨髓细胞切成5μm厚的切片。

3. 染色:将切片放入装有苏木精染液的染色缸中,染色5min,水洗后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1min,水洗后放入盐酸酒精分化,水洗后用蒸馏水冲洗。

4. 脱水、透明、封片:将切片依次放入70%、85%、95%、100%酒精中脱水,用二甲苯透明,最后用中性树胶封片。

5. 显微镜观察:将封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切片,记录骨髓细胞的形态、分布和功能状态。

五、实验结果1. 骨髓切片制作成功,切片厚度均匀,染色良好。

2. 骨髓细胞在骨髓腔内呈弥漫分布,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部分。

3. 红骨髓细胞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淋巴细胞系等,其中红细胞系细胞最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呈红色;粒细胞系细胞呈多边形,核呈蓝色;单核细胞系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呈蓝色;淋巴细胞系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呈蓝色。

4. 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呈蓝色。

六、实验讨论1. 骨髓切片实验是研究骨髓形态学和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骨髓切片,可以了解骨髓的组成和功能状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要点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是由于未分化或分化很差的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特别是骨髓、脾脏和淋巴结)无限增殖所致的恶性血液病。

要点2:形态学检查(1)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血片中遇见少量幼红细胞。

白细胞计数多数增高,可正常或减少。

分类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可达90%。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晚期明显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呈增生活跃,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30%,伴有形态异常,粒细胞系统增生受抑制,红细胞系统增生也受抑制。

巨核细胞系显著减少或不见,血小板减少。

退化细胞明显增多,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这是急淋的特征之一。

注:小细胞:直径≤12μm,大细胞:直径>12μm要点3:细胞化学染色1)过氧化物酶(POX)与苏丹黑(SB)染色:各阶段淋巴细胞均阴性,阳性的原始细胞小于3%。

2)糖原(PAS)染色:约20%~80%的原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

3)酸性磷酸酶(ACP)染色:T细胞阳性,B细胞阴性。

4)其他:非特异性酯酶及溶菌酶均呈阴性反应。

要点4:免疫学检测根据膜表面标记,将ALL分为T系ALL和B系ALL及其各自的亚型。

T细胞:绵羊红细胞受体(Es)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7、CD2、CD3、CD4、CD8、CD5为T细胞标记。

B细胞:成熟B细胞特征性的标记是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及B细胞分化抗原CD10、CD19、CD20、CD21和CD22。

要点5: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大约90%的急淋有克隆性核型异常,其中66%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染色体数目异常可有超二倍体、亚二倍体、假二倍体及正常二倍体。

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见非特异性结构重排6q-、t/del(9p)、t/del(12p)和特异性结构重排。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十一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Morphologic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smear试剂器材正常骨髓涂片、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镜头清洁液。

实验内容一、粒系细胞形态观察(一)粒系细胞形态的总特征1.胞体规则。

2.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圆形→椭圆形→一侧偏平→肾形→杆状→分叶) 1.胞质中的颗粒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无颗粒→非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增多、非特异性颗粒减少→特异性颗粒)。

(一)粒系各期细胞形态1.原始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μm~18μm左右。

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有浅的凹陷。

有2至5个较小而清楚的核仁,染色质呈淡紫红色,细致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胞质少,无颗粒或少量嗜天青颗粒(称副原粒),胞质均匀透明,染天蓝或深蓝色核周常无淡染区。

2.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大,直径12μm~25μm左右。

外形与原粒细胞相似,平均直径可达15μm。

胞核较原粒细胞略小,圆形或椭圆形,随细胞发育逐渐出现凹陷,核内常染色质仍占优势,但异染色质在核周的凝集较原粒细胞明显,核仁常见。

胞质比原粒细胞丰富,胞质内开始出现一些紫红色非特异性嗜苯胺蓝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分布不均,可盖于核,染浅蓝色。

3.中性中幼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直径10μm~18μm左右。

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外形较不规则。

胞核较早幼粒小,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相对减少,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进一步增加,并逐渐向胞核中央发展,两种染色质的比例相近,核仁少见。

胞质更丰富,胞质内常出现很多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

中性颗粒呈淡红色,非常细小、均匀而密集,如粉末状;嗜酸性颗粒较粗大,形如小珠,橘黄或土黄色,分布均匀,充满胞质;嗜碱性颗粒呈深紫蓝色,大小不规则,排列凌乱,常盖于核上,以致核形不易看出,胞膜也常常显得不完整。

胞质呈浅红色或浅蓝色,常被特异性颗粒掩盖了颜色。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

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
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异常
实验室检查
异常的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和免疫分型结果
病理检查
骨髓组织下的异常细胞形态
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误差
样品质量
不合格的样品会导致检测结果 不准确
技术操作
技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假阳性 或假阴性结果
检测方法
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具有不同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的进展和展望
新的检测方法
基因检测和蛋白质分析等新技术 为更准确的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治疗指导
实验室诊断的进展可以帮助医生 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大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数 据中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线索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
探索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最新的进展。
定义和病因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的亚型,它是由体内异常增殖和发育成熟不良的白 细胞引起的,导致造血系统紊乱。
常见的急性白血病亚型
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oL)
2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4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 贫血
疲劳、无力、头晕
2 出血
血小板减少导致鼻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3 感染
白细胞减少导致易感染、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1
全血细胞计数
检测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
2
骨髓穿刺
观察骨髓中的白细胞比体染色分析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标记,确定白细胞的类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实验11骨髓报告单书写ppt课件

实验11骨髓报告单书写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检查步骤
首先用低倍镜(10x)观察全片,然后再 用油镜(100x) 分系统观察,才能获得全 面、正确的实验数据。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骨髓标本的保存和存档
骨髓标本和血涂片必须完整登记、并长期保存。 1)骨髓片编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及临 床诊断和形态学诊断 2)涂片后立刻固定染色 3)报告单、申请单的保存 4)标本外借应及时追回 5)涂片脱油保存
幼红细胞有无巨幼样变,胞核注意有无不规则、 固缩、碎裂,胞浆注意嗜碱点彩、豪焦小体等。 有无核浆发育失衡。并描述成熟红细胞大小、色 素充盈及有无异型红细胞等情况。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Hale Waihona Puke 增生重度减低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文章目录*一、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1.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 急性白血病如何鉴别确诊3. 急性白血病如何治疗*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三、急性白血病如何预防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1、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1.1、血象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

1.2、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大多数是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也有少数为增生活跃或增生减低。

增生的核细胞主要是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1.3、细胞化学染色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时形态学难以区分,可借助细胞化学作出鉴别有条件应做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型。

2、急性白血病如何鉴别确诊出血倾向明显时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后者很少有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中白细胞数一般正常,无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可将二者区别。

当表现为发热、贫血和出血时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鉴别,后者常尤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中无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

以发热、骨关节痛首发者应与青少年类风湿病及风湿热鉴别。

这两种病贫血程度轻,无出血,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亦少见,周围血中亦不会出现幼稚细胞,疼痛主要局限于关节,可疑者应作骨髓检查。

急淋常需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常无出血和贫血,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多,骨髓象正常或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和(或)EB病毒抗体阳性。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时,需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部肿瘤鉴别,这时除注意脑脊液的改变外,应注意血象及骨髓象的改变,同时注意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通过全面检查及短期追踪可以鉴别。

3、急性白血病如何治疗 3.1、放射疗法治疗白血病放射疗法也是非常常见的白血病的诊疗方法。

这种诊疗办法是根据一些放射物来对患者进行诊疗。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检验及特点作者:李炳霞刘剑华郭晓英来源:《家庭心理医生》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像及骨髓像形态学改变对诊断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

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一般为30×109~50×109/L。

血色素、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常降低。

骨髓增生多呈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呈增生低下。

对血像骨髓像形态学改变行诊断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液检查;骨髓像【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1-01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骨髓中产生和积聚大量幼稚及异常的白细胞,并浸润其他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和衰竭。

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并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一般可作出诊断[1]。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41例。

年龄13~73岁,平均62岁。

对血像、骨髓象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

1.2方法:血常规全自动血细胞及生化分析仪检测,骨髓涂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分析。

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

2结果2.1血象: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多数白细胞增高,少数可≥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部分患者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低者可2.2骨髓象:典型的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增生减低者称为低增生白血病,骨髓可有纤维化或脂肪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4:
实验十一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片观察(二)
一、教学内容: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片观察。

二、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掌握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

2.进一步掌握各型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

三、器材、试剂与标本:
1.器材:
(1)显微镜
(2)香柏油
(3)擦镜液
(4)擦镜纸
2.标本:
典型各型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片或血片
四、观察方法:
将已染色的涂片先用低倍镜观察,选择涂片较薄,细胞分布均匀,红细胞不重叠,染色较佳的区域,在涂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转换油镜观察。

各型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血象特点:见理论教学
五、拖片与擦镜:
在涂片的一端放上两张擦镜纸后滴加擦镜液,完全浸透后从另一侧拖出即可,涂片擦净后交给学习委员统一收回。

另用两张擦镜纸滴加擦镜液按同一方向擦拭显微镜油镜镜头后将其放回原处。

六、实验报告:
写出各型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和血象特点。

实验十二慢性白血病的血片、骨髓片观察
七、教学内容:
慢性白血病的血片、骨髓片观察。

八、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掌握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

2.初步掌握慢粒和慢淋白血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

九、器材、试剂与标本:
1.器材:
(1)显微镜
(2)香柏油
(3)擦镜液
(4)擦镜纸
2.标本:
典型慢粒和慢淋白血病的骨髓片和血片
十、观察方法:
将已染色的涂片先用低倍镜观察,选择涂片较薄,细胞分布均匀,红细胞不重叠,染色较佳的区域,在涂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转换油镜观察。

慢粒和慢淋白血病的骨髓象、血象特点:见理论教学
十一、拖片与擦镜:
在涂片的一端放上两张擦镜纸后滴加擦镜液,完全浸透后从另一侧拖出即可,涂片擦净后交给学习委员统一收回。

另用两张擦镜纸滴加擦镜液按同一方向擦拭显微镜油镜镜头后将其放回原处。

十二、实验报告:
写出慢粒和慢淋白血病的骨髓象和血象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