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标标准

暗标标准
暗标标准

11、投标文件格式(本工程技术标采用暗标格式)

11.1投标文件包括本须知第10条中规定的内容,投标人应按本招标文件所提供的文件格式或表式使用,如不够用时,投标人可按同样格式自行编制和添补。招标文件未提供的文件格式或表式由投标人自行制作。

11.2工程量清单报价表须有在本单位的造价工程师或造价员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章。

11.3 投标文件技术标采用暗标,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1.3.1 打印版面整洁、字迹清晰,无涂改或手写。没有出现投标人名称、人员姓名、本招标工程项目以外的工程项目名称。无投标人企业特点(如:文字、图案、表格等)方面的标记标识。不编页码,在页眉、页脚等处不得划线或其他有别于常规文档的特殊标识;

11.3.2 文本文字采用不大于黑色4号简写宋体、 A4白色纸张、纵向双面打印;图表采用电脑绘制,A4白色纸张,黑色双面纵(横)向打印。图表标识文字(名称)采用不大于4号的简写宋体,图表内文字为不大于小4号简写宋体;

11.3.3使用统一目录和序号。目录的主项分别使用“一、二、三、……”编序, 不得添加子项序号;正文中目录主项的序号亦同目录,每一个主项下的子项使用“(一)1.(1)①”最多四个层次序号;

11.3.4 打印页不允留有空行、空面、空页;

11.3.5 采用鄂州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统一监制的封面、封底、装订编杆和文件袋。技术标的正、副本按要求在规定位置签章粘封,并一起装入技术标文件袋中粘封袋口,文件袋外表面不得有污渍等其他标识;

3.字体:宋体; 4.字号:(1)一级标题:三号(2)其他:四号;

11.行距:固定值22磅; 12.页边距:上2.5厘米,其余均为2厘米。

内标法的计算.doc

内标法给人的印象总是让人头疼,何时选用内标法,如何选择内标物质,结果怎么计算,公式该如何理解,都是问题。 被问到过内标法的定量依据是什么,也就是在内标法里内标和待测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当时有点晕,说待测物和内标的比是一定的。到底是什么的比一定呢?你清楚吗? 在此,撇开大家谈论过很多的内标法如何应用的问题,来谈谈内标法的计算。 先来分清两个概念,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以色谱分析为例,绝对校正因子是单位峰面积所相当的物质量,fi’=mi/Ai。而相对校正因子是某一组分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f= fi′/ fs′=As?mi/Ai?ms。在内标法中,绝对校正因子主要由仪器的灵敏度决定,并且不易准确测量,也无法将内标物和待测物联系起来;而相对校正因子才是定量的基础,也是前文中提及的问题的答案,相对校正因子是那个一定的量,所谓待测物与内标的比一定也就是说待测物的质量与峰面积之比(即绝对校正因子fi’)和内标物的质量和峰面积之比(fs’)的比值一定(话比较绕,结合公式就一目了然啦)。文献上,标准上看到的校正因子也都是相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也可以通过已知量的标准和内标混合后经实验测定获得。 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公式进行简单变形,就能够得到待测物质量mi=Aifi’/Asfs’*ms=,进而通过C=mi/m得到待测物的浓度。 因此,再见到各类内标计算公式,我们就能够分辨其中的f到底是相对校正因子还是绝对校正因子了。比如 里,fi、fs就是指绝对校正因子。 而为了避免测定校正因子,常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它以mi= ms*fi*Ai /(fsAs) 为基础,但有一个前提是加入恒定量的内标物,且进样量相同(ms同),这样待测组分的含量就与Ai/As成正比了。mi=Ai/As*常数。 绘制内标标准曲线,先将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相同量的内标物,混合后进样分析,测出Ai和As,以Ai/As为纵坐标,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分析待测试样,取与标准溶液相同量的待测试样和内标物,测出峰面积比,由标准曲线即可查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利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可以免去测定校正因子的麻烦,也可以减少与查阅到的校正因子仪器条件等不同造成的差异,适用于液体试样的常规分析。 总结起来有2点。一是在内标法中只有相对校正因子,也就是待测物与内标物的绝对校正因子的比值是一定的。二是内标标准曲线法能够避免测定校正因子,但使用上有一些限制。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
    
     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

标准曲线

1、标准曲线的本质 分析检测中的标准曲线是指一系列已知含量(浓度/量)的物质与仪器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数学处理就是曲线方程,图形表示就是标准曲线(图1)。 标准曲线的目的是可以根据标准曲线查出待测物质的含量。当我们得到一系列已知含量的物质的响应后,就会去建立函数关系,数学上称曲线拟合,由于直线最为简单,所以常常用直线方程加以拟合,当然会用到多项式拟合等其他方式。 标准曲线的核心问题要解决: 1、能找到确切浓度的标准物质或标准品。 2、标准系列和待测物质一定要有相同和一致的基体,因为样品基体可能会干扰仪器的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样品的前处理实际就是提供标准和样品同样的基体环境,尽量祛除干扰基体。 所以最好的标准系列应该是样品基体匹配的标准系列。而方法建立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基体干扰的问题,推荐用标准加入曲线和Youden曲线分别考察样品基体所带来的乘积性干扰和加和性干扰。 标准加入曲线就是在样品中加入一系列标准,然后考察该标准加入曲线和标准曲线斜率的统计学差异,若有差异需考虑用标准加入法定量;而Youden曲线就是对样品做一系列稀释,然后用稀释倍数如1/10,1/5,1/2,1对仪器响应做曲线,考察该Youden曲线的截距与0的差别,若有差别则提示有加和性干扰,此时测定值要减去该截距才是真实值。 只有解决了标准曲线与样品基体的匹配问题,我们的定量才可靠。 内标法和替代物的使用则是为了解决仪器和前处理的影响问题。

2、标准曲线的做法 按《基于标准样品的线性校准》推荐: 1、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应覆盖正常操作条件下的被测量范围; 2、标准样品的组分尽量与被测样品组分一致; 3、标准样品的浓度值应等距离的分布在被测量范围; 4、标准样品的个数至少应有3个浓度; 5、每个标准点至少重复2次,这个重复是指从稀释开始;如果国家标准有相应的浓度系列推荐,尽量按国家标准,如果你要偷懒,比如我要减少标准点,至少要有理论标准支撑,比如至少要3个浓度。 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线性校准,因为线性方程最为简洁。 3、标准曲线的检验 标准曲线的检验是实际操作中最大的难点,也是工作中误区和争议最多的话题,比如GB/T 就将标准曲线的检验分为:精密度检验,截距检验和斜率检验,但并未出示具体的检验方法。

内标法-标准曲线

配置不同浓度配比的苯甲醇和苯甲醛标准样品,如表2-4, 表2-4 标准液的配制 Tab.2-4 Preparation of standard solution 标准液编号 1 2 3 4 5 6 苯甲醇(ul) 0 20 40 60 80 100 苯甲醛(ul) 98 78.5 58.88 39.25 19.63 0 十二烷(ul) 50 50 50 50 50 50 按照内标法原理,做出苯甲醇和苯甲醛的标准曲线,其原理如下: 设在V mL 样品中含有C i mol·mL-1待测样i,加入C S mol·mL-1内标物S,混合均匀后于色谱进样,得到组分i及内标物S的峰面积分别为A i及A S。由于峰面积正比于通过检测器的物质的量,所以有: C i = f i A i,C S =f S A S,式中fi、fs 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S的校正因子。 两式相除,得:C i /C S =f i A i / f S A S= f i / f S?A i /A S (1)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某物i与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的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之比)即:f = f i / f S , (1)式可简化为C i /C S = f ? A i /A S (2) 根据(2)式,在测量过程中,分别称取准确质量的样品,混合均匀后进样,记录其相应的峰面积,计算可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由于内标法是一种相对测量方法,因此,对进样量要求不太严格,操作条件稍有变化或是仪器的误差对结果均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用内标法做色谱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配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浓度比与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 图2-3 反应物苯甲醇的标准曲线 Fig.2-3 The standard curve of the reactant benzene alcohol

内标法与外标法

内标法与外标法 一、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 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铰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 二、外标法

A014 非标设备设计中应当标准化的内容(inventor篇)

目的:为使机械图纸的设计规范化,方便交流和管理,现制定该标准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 1. 图纸图框 包括图纸边框和标题栏,按统一标准实施,以最新模板为准。 视图投影规则:第一视角,国家标准。 标题栏所需填写内容均关联于BOM表(*.ipt或*.iam的iproperty),全部自动填写,不能直接在工程图图框上直接填写内容。 图号的填写按标准规范填写(详见图号编制规则),材质按要求填写,重量单位为kg(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版本号按标准填写。 2. 视图的布置 合理选择图幅大小和利用图纸幅面,全部图纸均采取横向布局。如A4图纸,视图能按2:1放置,尽量不要用1:2等比例放置,注意视图的清晰和整体效果,尽量保证协调、美观。 相对复杂一点的零件,要求放置轴测图,以便快速读图。 字体统一使用仿宋,字体大小根据图幅确定,字体大小可按2.5、3.5、5、7取值。

视图比例:原始比例(1:1),放大比例(10:1、8:1、6:1、5:1、4:1、3:1、2:1、1.5:1等),缩小比例(1:1.5、1:2、1:3、1:4、1:5、1:6、1:8、1:10等),也可适当取其它比例值。 剖视图标识,用A-A、B-B、… 向视图标识,用A向、B向、… 局部放大视图标识,用罗马数字I、II、III、…,可直接用字母I的个数代替。 3. 尺寸标注 标注的尺寸线间的间距尽量一致,标注的尺寸要排放整齐,例如,尺寸链标注的尺寸要尽量摆放在一条线上,同一基准标注的尺寸线间距要一样。 在工程视图上标示尺寸应清楚、完整,钣金件、塑胶件、机加工件等确实无法在工程视图上标示的可写参考2D图档或3D图档。 直径的尺寸一定要带上φ,半径的尺寸一定要带上R。 标注球面的直径和半径时应在符号φ和R前加上S。 圆角标注用R,倒角标注用C。 对于尺寸相同的重复要素,可仅在一个要素上标注尺寸和数量,如6-R5、4-C2、2-102。 “×”号不能用“X或x或*”代替,如M6×12,统一规范书写。

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白酒中四种酯类

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白酒中四种酯类 白酒在生产过程中,酸与醇发酵生成各种酯,酯类在形成各类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不同的酒,其含量要求也不一致。由于各种酯类的不同和含量的多少决定了白酒的香气和风格,它对白酒香型的确定起主导作用。而年代越长的酒,酯类的含量越高,酒就越香,品质就越好。所以对酒中酯类物质气相色谱的测定有助于酒的品质的鉴定。国产酒中酯类的成分和含量差异较大,故通过分析国产名酒的特征峰的分布和含量,也是可以达到鉴别假冒名酒的目的。本文以乙酸正戊酯作为内标物,建立了测定酒中多种酯类含量的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分析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Agilent 7890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柱:FFAP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 ×1.0μm)。 1.2 色谱条件 柱温:60℃(5min)→10℃/min→110℃→20℃/min→200℃;进样口温度:220℃,进样量:1μL,分流比:20 :1;FID温度:22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1mL/min。 1.3 试剂与材料 1.3.1 标准物 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均为色谱纯;内标物:乙酸正戊酯(色谱纯);60%(v/v)乙醇(色谱纯)水溶液。 1.3.2 内标标准曲线的配制 1.3. 2.1 内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吸取2mL乙酸正戊酯(色谱纯)于100mL容量瓶中,用60%(v/v)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使乙酸正戊酯浓度为17.6g/L。 1.3. 2.2 标准使用液的配制 分别准确吸取色谱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2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60%(v/v)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使其成为含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分别为18.0g/L,17.6g/L,20.8g/L,17.6g/L的混合标准溶液。 1.3. 2.3 溶液标准曲线的配制 取6个100mL容量瓶依次加入标准使用液0.10、0.50、1.00、5.00、10.0、20.0mL,再在每个容量瓶中加入1mL内标溶液,用60%(v/v)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1.4 酒样的配制 取适量茅台酒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内标溶液,用酒样定容至刻度,混匀后在相同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重复测定六次并记录结果。另取五粮液酒样进行相同条件的分析。 1.5 测定方法 在选定的相同分析条件下,标准曲线溶液和样品溶液进样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待测物的峰面积与乙酸正戊酯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Y,相应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定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柱的选择 用同一份白酒样品分别使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DB - 1、DB - 5、DB - 17、FFAP)测试后发现,各待测物在非极性至中极性的柱子上虽也能分离,但峰形较差,影响定量结果的准确性;而在强极性柱FFAP上,各峰峰形尖锐,可获得满意的分离较果。故选用FFAP毛细管柱 2.2 分流比的选择 1

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率表

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率表 费; 2.多台(套)相同的非标设备,自第二台(套)起乘以0.3的调整系数计算收费

【解释】本表是关于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率的规定. 非标准设备设计费=非标准设备计费额×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率 非标准设备设计费,是指设计人设计非标准设备所收取的费用。非标准设备设计收费的计费额为该非标准设备的初步设计概算,没有初步设计概算的,可以非标准设备的造价作为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的计费额。计算非标准设备设计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界定非标准设备。通常,根据设计人提出的设备技术要求,可直接项设备供应商购买的设备为标准设备。非标准设备,是指非定型、未纳入生产标准,不能在市场上直接采购,需要设计人员进行专门设计,设备生产企业根据设计图纸专门加工制造的单体设备。非标准设备应当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单体设备,原则上组成单体设备的零部件,在现场施工安装的不属于非标准设备的范畴。非标准设备的种类繁多,非标准设备的范围因行业不同而不相同,应依据有关规定加以区分。 2. 非标准设备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类型非标准设备使用较多,完成标准化、定型化设计和生产的,即转化为标准设备,这类设备不得再按照非标准设备收取设计费。 3. 非标准设备设计复杂程度和工作量不是不变的。随着科技进步和设计手段进步,原有属于复杂类设备的,可转化为较复杂类或一般类设备。非标准设备设计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发生变化的,应按实际情况计取设计费率。 4.本表所列非标准设备及非标准设备的分类均为示例,没有列明

的非标准设备应当比照本表所列非标准设备的设计复杂程度和设计工作量确定其类别。 5.多台(套)相同的非标准设备,自第二台(套)起乘以0.3的调整系数收费,设计收费总额可以采用一下工式计算: P=Pi×[1+0.3×(n-1)] 其中:P-该项非标设备设计费总额 Pi-该项非标设备单台设计收费额 n----该项相同非标设备的总台数 6.非标准设备以及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率取值,由发包人与设计人根据本表和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在已有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的,其设计费由由设计人与发包人协商确定。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样品定量。而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常见定量分析方法分为面积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等。大家常常容易傻傻分不清楚的莫过于内标法、外标法了。 以内标法为例,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即可。 其实,从定义上来区分的话,外标法就是用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与其对应的浓度做一条标准曲线,测出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对应的浓度,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量方法; 内标法是对应外标法说的,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需要用样品和标准品对比,但是有时我们很难保证样品和标准品进的体积是一样的,毕竟要有误差,这时候就用内标法,就是在外标法的基础上,在样品和标准品里在加入一种物质,通过加入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我们标准品和样品进样体积的差别,但同时会引进加入物质的秤量误差。所以一般用外标法来定量,如果进样体积很难掌握,就用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体积的误差。 外标法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首先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具体作法是:用标准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欲测组分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量进样,测量各峰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峰面积或峰高对样品浓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此标准工作曲线应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若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说明测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即为绝对校正因子。 当欲测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并已知这一组分的大概含量时,也可以不必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直接比较法定量。单点校正法实际上是利用原点作为标准工作曲线上的另一个点。因此,当方法存在系统误差时(即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单点校正法的误差较大。因此规定,y=ax+b(b的绝对值应不大于100%响应值是y的2%)。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绘制好标准工作曲线后测定工作就很简单了,计算时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这对大量样品分析十分合适。特别是标准工作曲线绘制后可以使用一段时间,在此段时间内可经常用一个标准样品对标准工作曲线进行单点校正,以确定该标准工作曲线是否还可使用。

非标设备结构设计规范

非标准设备制造和管理规程 1定义 非标准设备(工装、治具、设备、仪器等)是指生产需要而又不能直接采购的专用设备,本规程的原则是保证能够经济有效地获得和使用非标准设备。对于加工和装配过程(包含自制及外购外协)的非标准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直接按本管理规程执行。 2目的 为了方便对非标准设备的申请、设计、制作、验收、移交及使用的标准化管理 3 立项流程 3.1立项依据 3.1.1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并经使用部门评审需要改进和增添的非标准设备项目。 3.1.2公司发展规划或技改技措计划中规定的非标准设备等项目。 3.2 立项顺序 3.2.1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制及申报《工装治具仪器 设备需求单》,设备制造部门凭申请单同使用部门(有需要时, 同外购外协供应商)进行方案设计《设计方案书》并提出预算, 财务部门、设备制造部门和使用部门对预算进行审核,通过后由 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设备固定资产购入申请决裁书》的审批,然 后按申请审批流程,设备制造部门收到《设备固定资产购入申请 决裁书》后根据《设计方案书》进行审核并下达工作令。 3.2.2 非标设备须考虑设备的后期维护和可能的修改。委外须考虑外购外协供应商持久、可信,且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提出修改时随叫随到等因素。 3.2.3《设计方案书》的内容要求详细、明确,使用部门应提供使用的产品或需加工产品的尺寸及要求图,尺寸及要求图必须和产品实物一致。 2.3非标准设计人员对所承接的《设计方案书》,要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按规定履行各栏签字手续。如有分歧意见,最终以设备制造部门主管或使用部门主管的意见为准。 4 预算审核 4.1 设备制造部门或外购外协供应商负责对预算审核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做出解答,所有单件预算的零部件必须注明品牌和型号。设备制造部门的预算(对预算由采购部门协助报价)作为最终预算承接此项目。 4.2 设备制造部门前期工作进行后,因制造费用大于预算费用,则超出部分设备制造部门需按实列支,并由设备制造部门重新提出申请及说明。

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定量方法 一、归一化法 由于组分得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得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得含量、 (7。 34)?若样品中各组分得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得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得总量限度。 (7、35) ?归一化法得优点就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得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就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不适于微量杂质得含量测定。 二、外标法 用待测组分得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与样品中待测组分得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得方法称为外标法。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工作曲线法就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得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在完全相同得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得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得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

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工作曲线得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就是用一种浓度得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得含量。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得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得量:?W=A(W)/(A)(7。36) 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 组分得重量及相应得峰面积。(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得重量及相应峰面积、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她组分就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但此法得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与实验条件稳定性得影响、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得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得对照品溶液得浓度与样品中组分得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 选择样品中不含有得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与对照物质得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得方法称为内标法。“内标”得由来就是因为标准(对照)物质加入到样品中,有别于外标法。该对照物质称为内标物。 在一个分析周期内不就是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如有

浅谈非标设计的标准化

浅谈非标设计的标准化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非标设计中标准化的意义和途径以及全员参与标准化。 关键词:非标设计;标准化;全员参与 何谓标准化?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1]。本文所指的标准化是比较宽泛的定义,它包括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等标准化的不同形式。 非标设计: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进行的机械设计工作,而是根据用途需要,设计制造某一特定用途的机器设备。 非标设计和标准化貌似是矛盾的,但是随着企业在某些领域非标设计经验的积累,会有很多非标设备的机械原理、机械结构等方面存在共性,这就为标准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非标设计中标准化还是大有可为的。 1.标准化在非标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1.1缩短供货期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为了抢占市场,对供货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标准化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必然选择。设计时我们都有这种体会,选用国标的零部件比我们自己设计要节省很多时间,选用企业自己的标准化的零部件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标准化的零部件已经是公司内部成熟的产品,所以也节省了后续的工艺、加工和装配的时间。 1.2提高产品质量 标准化的零部件一般都有很高的可靠性,因为它是经过严格审查和实践检验的成熟的产品,设计员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要比自己设计可靠许多。而且标准化的零部件在工艺、加工和装配环节的质量也有优势。 1.3充分利用和继承已有的技术成果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非标设计经验是企业宝贵的财富,标准化是对这些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发扬。 1.4节省客户维护、保养费用 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的互换性。如果为客户提供的生产线上很多设备都含有某种易损的通用的零件或者部件,那么客户不需要每一台设备都要备件,这样就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归一化法是把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乘以各自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求和,此和值相当于所有组分的总质量,即所谓“归一”,样品中某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用下式计算: pt%= Aifi/(A1f1+A2f2 + ....Anfn )*100 式中f1、f2、fn…为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A1、A2、…An为各组分的峰面积。如果操作条件稳定,也可以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此时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计算:pt%= hifi/(h1f1+h2f2 + ....hnfn )*100 式中f1、f2、fn、…为各组分在该操作条件下特定的峰高相对校正因子,h1、h2、…hn为各组分的峰高。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必须保证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定量方法 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 a.校正归一化法 当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时,可用此法定量。组分i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fi可为质量校正因子,也可为摩尔校正因子。 若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相近或相同(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则上式可 简化为: 该法简称为归一化法。 校正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变化时,对定量结果影响很小。缺点是:对该法的苛刻要求限制了该法的使用。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b.内标法 所谓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各组分时,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可用此法。此法适合于微量物质的分析。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 是被测组分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si 该法的优点是: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定量结果较为准确,使用上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受到限制。该法的缺点是:每次分析必须准确称量被测物和内标物,不适合于快速分析。 内标物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应该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物质;加入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色谱;同时要求内标物的色谱峰位于被测组分色谱附近或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的中间,并与这些组分完全分离;内标物必须不与样品发生反应等。 c.外标法(定量进样-标准曲线法) 所谓外标法就是应用被测组分的纯物质来绘制浓度c对响应值A(h)的标准曲线,然后测试被测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由标准曲线即可查出或通过线型回归计算出其百分含量。 该法必须定量进样,即测定标准曲线和测定未知物时,进入色谱中的样品量必须一致。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计算方便,缺点是: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当被测试样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范围不大时(如工厂的中间控制分析)可不必绘制标准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配制一个与被测组分含量十分接近的浓度为的标准溶液,定量进样,由下式计算被测物的含量。 C S 关于归一化法的一些问题?? 归一化法中的校正因子如何得到??? 如果不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的误差大吗?? 一般那么多的校正因子不可能一一测出呀??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

非标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 2016年1月

1非标配电箱壳体标准 1.1 明装挂墙配电箱: 配电箱(柜)满足下列任一要求时采用落地配电柜: 1.1.1 宽度尺寸﹥800mm; 1.1.2 高度﹥1200mm; 1.1.3 厚度﹥300mm; 1.1.4 进线总开关﹥315A; 1.2 配电箱(柜)尺寸及设计参考标准 1.2.1 落地配电柜高度≤2200mm; 1.2.2 落地配电柜宽度≤1300mm; 1.2.3 落地配电柜宽度﹥800mm时采用双开门设计; 1.2.4 挂墙配电箱宽度﹥600mm时采用双开门设计; 2 非标配电箱(柜)电器元件整体布置 2.1 元件布置的主要目的 2.1.1在满足客户进出线位置够用、满足公司布线位置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 保持内部空间的紧凑,控制整体尺寸。 2.1.2 整齐美观,操作方便、安全,工艺合理和维护检修方便、安全。 2.2 元件布置的排布次序: 2.2.1安装板电气元件排布次序:自左向右,自上向下,空余位置可用于后期 变更。 2.2.2面板电气元件排布次序:自上而下,自中间向二侧均匀延伸。 2.3 元件水平方向布置的位置要求

2.3.1 本要求适用于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实际条件不允许或者照此布置空间 利用不合理、不利于安装布线)除外。 2.3.2 不论特殊情况还是一般情况,断路器布置必须满足客户有足够的进线或 者出线位置,接线方便。 2.3.3 断路器布置次序从左向右。 2.3.4 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左侧位主要用于公司员工进出线、安装 端子、中继、熔断器等电器元件,同时用于客户出二次回路线。安装 时保持主回路与二次回路不交叉,不飞线。 必须预留客户二次回路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50mm~150mm净尺寸。 净尺寸指:此宽度的竖直空间内什么都没有。 2.3.5 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右侧位主要用于客户出主回路线,必须预 留客户主回路的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100mm~200mm净尺寸。 净尺寸指:此宽度的竖直空间内什么都没有。 2.3.6主进线塑壳断路器、双电源、隔离开关等布置在配电箱(柜)中间位置或 者稍稍偏离中间位置,原则上两侧不允许布置断路器,如果空间允许可以布置浪涌保护器回路以及其他电器元件。 2.3.7 布置必须满足客户进线或者出线的方便。 2.3.8 布置须满足视觉上的美观大方、上端面水平。 2.3.9 微型断路器水平之间布置禁止因空间原因强行挤压成一排。 2.3.10 原则上将同壳架电流或者出线电缆规格相同、框架一样的断路器布置 在一排。将大电流的断路器布置在上部位。 2.3.11 一般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和微型断路器不混装一排,如果塑壳断路器数 量较少等特殊情况可以混装。 2.3.12 一般情况多个塑壳断路器装在一排时尽量保持一定的左右间距。间距 的大小主要依据客户进线和客户出线电缆的线径以及国标电缆专用铜 线鼻子尺寸进行制定,详见附表2.3.1。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 一、什么叫内标法? 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二、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三、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 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铰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

实验9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蘑菇醇的含量

内标法测定蘑菇醇的含量 【摘要】 气相色谱法(GC)分离效率、选择性、灵敏度都很高,适用于热稳定性好、易挥发的物质。外标法通过配置标准溶液来制作工作曲线,但使用溶液体积很少时误差较大,可以通过加入内标物减小误差。本实验通过内标法和气相色谱法来测定未知物中的蘑菇醇含量。 【关键字】气相色谱内标法蘑菇醇 【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仪器结构。 2、了解气相色谱基本仪器操作。 3、掌握内标法的配样与计算方法。 【基本原理】 原理概述:气质联用仪(GC-MS)近年来在有机化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然后对各组分进行质谱分析,得出组分信息。再利用 内标法制作工作曲线来计算未知物浓度。 ?气相色谱法(GC):是利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 优点:分离效率、选择性、灵敏度都很高。 缺点:只适用于热稳定性好、易挥发的物质。 ?内标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准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物的选择要求: 1、是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

2、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3、不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发生反应; 4、既可被色谱柱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 原理: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m :样品的质量; ms :待测样品中加入内标物的量; As :待测样品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f s,i :组分 i 与内标物的校正因子之比,称为相对校正因子。 ? 蘑菇醇:即1-辛烯-3-醇 分子式:C 8H 16O ; 分子量:128.21 应用:用于日化和食用香精;作为化学合成原料, 应用於制药领域;作为蚊虫引诱剂,应用于杀蚊制品。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Agilent7890N 气相色谱仪,10μl 进样针,1000μl 移液枪。 2、 试剂:蘑菇醇储备样(10.107mg/ml ),内标物(10.140mg/ml ),蘑菇醇未知样,乙腈溶液。 【实验步骤】 1、配制标准溶液:以移液枪分别移取200、400、600、800、1000μl 蘑菇醇储备液和400、400、400、400、 400μl 氯苯储备液与5ml 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到刻度。 2、配制未知溶液:以移液枪量取200μl 蘑菇醇未知液和400μl 氯苯储备液与5ml 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到 刻度。 3、设定气相色谱参数:进样口:气化温度:250℃,分流比:10:1; 色谱柱:流速:2.0ml/min ; 柱温箱:120℃(保持1min ),10℃/min 升到200℃; 图1 蘑菇醇结构式 % 100m f m x s i s,i s i ????=A A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 标准汇总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非标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 2016年1月 1非标配电箱壳体标准 1.1明装挂墙配电箱: 配电箱(柜)满足下列任一要求时采用落地配电柜: 1.1.1宽度尺寸﹥800mm; 1.1.2高度﹥1200mm; 1.1.3厚度﹥300mm; 1.1.4进线总开关﹥315A; 1.2配电箱(柜)尺寸及设计参考标准 1.2.1落地配电柜高度≤2200mm; 1.2.2落地配电柜宽度≤1300mm; 1.2.3落地配电柜宽度﹥800mm时采用双开门设计; 1.2.4挂墙配电箱宽度﹥600mm时采用双开门设计; 2非标配电箱(柜)电器元件整体布置 2.1元件布置的主要目的 ,尽可能 保持内部空间的紧凑,控制整体尺寸。 2.1.2整齐美观,操作方便、安全,工艺合理和维护检修方便、安全。 2.2元件布置的排布次序: 变更。 2.3元件水平方向布置的位置要求 2.3.1本要求适用于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实际条件不允许或者照此布置空间

利用不合理、不利于安装布线)除外。 2.3.2不论特殊情况还是一般情况,断路器布置必须满足客户有足够的进线或者出线位置,接线方便。 2.3.3断路器布置次序从左向右。 2.3.4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左侧位主要用于公司员工进出线、安装端子、中继、熔断器等电器元件,同时用于客户出二次回路线。安装 时保持主回路与二次回路不交叉,不飞线。 必须预留客户二次回路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50mm~150mm净尺寸。 净尺寸指:此宽度的竖直空间内什么都没有。 2.3.5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右侧位主要用于客户出主回路线,必须预留客户主回路的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100mm~200mm净尺寸。 净尺寸指:此宽度的竖直空间内什么都没有。 2.3.6主进线塑壳断路器、双电源、隔离开关等布置在配电箱(柜)中间位置或者稍稍偏离中间位置,原则上两侧不允许布置断路器,如果空间允许可 以布置浪涌保护器回路以及其他电器元件。 2.3.7布置必须满足客户进线或者出线的方便。 2.3.8布置须满足视觉上的美观大方、上端面水平。 2.3.9微型断路器水平之间布置禁止因空间原因强行挤压成一排。 2.3.10原则上将同壳架电流或者出线电缆规格相同、框架一样的断路器布置在一排。将大电流的断路器布置在上部位。 2.3.11一般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和微型断路器不混装一排,如果塑壳断路器数量较少等特殊情况可以混装。 2.3.12一般情况多个塑壳断路器装在一排时尽量保持一定的左右间距。间距的大小主要依据客户进线和客户出线电缆的线径以及国标电缆专用铜 线鼻子尺寸进行制定,详见附表2.3.1。 附表2.3.1 塑壳断路器水平方向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