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合集下载

内标法与外标法

内标法与外标法

内标法与外标法2009-12-01 23:07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内标法外标法

内标法外标法

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准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柱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已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件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合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合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色谱分析中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分析中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分析中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简介之杨若古兰创作
在色谱分析中,即我们经常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气相色谱分析(GC)分析中,进行分析时,通常采取三种方法: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在这里简单做一介绍.
1、归一化法.即在必定分析条件下,样品经过直接溶解,过滤等操纵当前,直接进分析仪器检测,得到色谱图.通经常使用于粗略检查样品中的各出峰成分含量,用于定性和粗略的定量.长处:与进样量精确度有关、与仪器和分析条件有关.
缺点:a.在此条件之下,所有无效组分必须出峰,且所有组分必须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流出色谱峰;
b.定量计算必须先晓得各成分的校订因子,校订因子的求出较麻烦.
2、易挥发性的油脂类化合物和混合性气体、液体,可用GC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检测.例如食用油里面各成分的含量测定.
2、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资,以对照物资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呼应旌旗灯号(即峰面积大小)比拟较进行定量的方法.
长处:简便;只关注待测成分出峰,不须要所有成分出峰.
缺点:a.必须有被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尺度对照物;
b.此方法精确性受进样反复性和实验条件波动性的影响.
3、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资作为内标物加入待测样品中,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呼应旌旗灯号(即峰面积大小)对比,对待测组分定量的方法.
长处:a.是一种比较精确的定量方法;
b.定量结果与进样量反复性有关(在色谱柱不超载范围
内);
c.只须要内标物与被测物出峰,达到必定的分离度即
可;
d.经常使用于样品的GC定量检测和微量成分含量检测;缺点:配置较麻烦;内标物须要跟待测组分在同样条件下出峰,且分离度较好,所以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

气相色谱法的内标与外标(精)

气相色谱法的内标与外标(精)

气相色谱中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一、内标法1.什么叫内标法 ? 如何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剖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除去出于操作条件的颠簸而对剖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升剖析结果的正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剖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必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别,又不受试样中其余组分峰的扰乱,只需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纳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该是一个能获得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正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该和被剖析的样品组分有基真同样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化学构造、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点,最好是被剖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自然,在色谱剖析条什下,内标物一定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足分别。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量状况下,剖析人员可能比较关怀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获得的回收率,此时,他能够使用一种在这类过程中很简单被完整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用依据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2.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要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要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由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剖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要素包含: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淆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响,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关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有的一些问题 (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假如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明显变化的程度,那么必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方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检测器非线性等。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
内标法和外标法都是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 内标法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入到待测样品中,然后通过比较标准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内标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额外的标准物质。

- 外标法是将待测样品与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者的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的标准物质,缺点是准确度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内标法还是外标法取决于待测物质的性质、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色谱柱的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较为复杂的样品,内标法更为准确,而对于简单的样品,外标法更为方便。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精)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精)

内标法: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外标法
外标法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物与被测组分同为一种物质但要求它有一定的纯度,分析时外标物的浓度应与被测物浓度相接近,以利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外标法在操作和计算上可分为校正曲线法和用校正因子求算法。

校正曲线法是用已知不同含量的标样系列等量进样分析,然后做出响应信号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校正曲线。

定量分析样品时,在测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进同等样量的等测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在从校正曲线查出样品的含量。

校正因子求算法时将标样多次分析后得到的响应信号与其含量求出它的绝对校正因子,再根据公式求出待测样品中的含量。

色谱分析中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分析中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分析中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简介(一)在色谱分析中,即我们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气相色谱分析(GC)分析中,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在这里简单做一介绍。

1、归一化法。

即在一定分析条件下,样品经过直接溶解,过滤等操作以后,直接进分析仪器检测,得到色谱图。

通常用于粗略检查样品中的各出峰成分含量,用于定性和粗略的定量。

优点:与进样量准确度无关、与仪器和分析条件有关。

缺点:a.在此条件之下,所有有效组分必须出峰,且所有组分必须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流出色谱峰;b.定量计算必须先知道各成分的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求出较麻烦。

2、易挥发性的油脂类化合物和混合性气体、液体,可用GC 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检测。

例如食用油里面各成分的含量测定。

2、外标法。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

优点:简便;只关注待测成分出峰,不需要所有成分出峰。

缺点:a.必须有被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b.此方法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3、内标法。

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待测样品中,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对比,对待测组分定量的方法。

优点:a.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b.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范围内);c.只需要内标物与被测物出峰,达到一定的分离度即可;d.常用于样品的GC定量检测以及微量成分含量检测;缺点:配置较麻烦;内标物需要跟待测组分在同样条件下出峰,且分离度较好,所以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着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样品定量。

而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

常见定量分析方法分为面积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等。

大家常常容易傻傻分不清楚的莫过于内标法、外标法了。

以内标法为例,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

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即可。

其实,从定义上来区分的话,外标法就是用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与其对应的浓度做一条标准曲线,测出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对应的浓度,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量方法;
内标法是对应外标法说的,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需要用样品和标准品对比,但是有时我们很难保证样品和标准品进的体积是一样的,毕竟要有误差,这时候就用内标法,就是在外标法的基础上,在样品和标准品里在加入一种物质,通过加入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我们标准品和样品进样体积的差别,但同时会引进加入物质的秤量误差。

所以一般用外标法来定量,如果进样体积很难掌握,就用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体积的误差。

外标法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首先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具体作法是:用标准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欲测组分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量进样,测量各峰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峰面积或峰高对样品浓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此标准工作曲线应是通过原点的直线。

若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说明测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

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即为绝对校正因子。

当欲测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并已知这一组分的大概含量时,也可以不必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直接比较法定量。

单点校正法实际上是利用原点作为标准工作曲线上的另一个点。

因此,当方法存在系统误差时(即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单点校正法的误差较大。

因此规定,y=ax+b(b的绝对值应不大于100%响应值是y的2%)。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绘制好标准工作曲线后测定工作就很简单了,计算时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这对大量样品分析十分合适。

特别是标准工作曲线绘制后可以使用一段时间,在此段时间内可经常用一个标准样品对标准工作曲线进行单点校正,以确定该标准工作曲线是否还可使用。

标准曲线法的缺点:每次样品分析的色谱条件(检测器的响应性能,柱温度,流动相流速及组成,进样量,柱效等)很难完全相同,因此容易出现较大误差。

另外,标准工作曲线绘制时,一般使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或已知准确含量的样品),因此对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欲测组分的变化无法进行补偿。

内标法
内标法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欲测组分的参比物,定量加到样品中去,依据欲测组分和参比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之比和参比物加入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

内标物应是原样品中不存在的纯物质,该物质的性质应尽可能与欲测组分相近,不与被测样品起化学反应,同时要能完全溶于被测样品中。

内标物的峰应尽可能接近欲测组分的峰,或位于几个欲测组分的峰中间,但必须与样品中的所有峰不重叠,即完全分开。

内标法的优点:进样量的变化,色谱条件的微小变化对内标法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如浓缩、萃取,衍生化等)前加入内标物,然后再进行前处理时,可部分补偿欲测组分在样品前处理时的损失。

若要获得很高精度的结果时,可以加入数种内标物,以提高定量分析的精度。

内标法的缺点: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内标物的称量要准确,操作较麻烦。

使用内标法定量时要测量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两个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误差叠加原理,内标法定量的误差中,由于峰面积测量引起的误差是标准曲线法定量的,是由于进样量的变化和色谱条件变化引起的误差,内标法比标准曲线法要小很多,所以总的来说,内标法定量比标准曲线法定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要好。

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内标法,是在选择不到合适的内标物时,以欲测组分的纯物质为内标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然后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加入欲测组分纯物质前后欲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从而计算欲测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的方法。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不需要另外的标准物质作内标物,只需欲测组分的纯物质,进样量不必十分准确,操作简单。

若在样品的前处理之前就加入已知准确量的欲测组分,则可以完全补偿欲测组分在前处理过程中的损失,是色谱分析中较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加入法的缺点:要求加入欲测组分前后两次色谱测定的色谱条件完全相同,以保证两次测定时的校正因子完全相等,否则将引起分析测定的误差。

选择内标物有4个要求:
1、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2、它必须完全溶于试样中,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
3、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
4、色谱峰的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

内标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由于通过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内标法的缺点是操作程序较为麻烦,每次分析时内标物和试样都要准确称量,有时寻找合适的内标物也有困难。

外标法简便,但进样量要求十分准确,要严格控制在与标准物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否则造成分析误差,得不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内标与外标都是定量的一种方法而已,至于哪一种方法好与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做不同的分析,面对着不同的要求,再加上分析成本分析效率等等问题,我想简单而有效进行定量分析来满足要求才是最重要的。

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应用外标法能够满足要求的话,当然首选还是外标法,毕竟简单而省事。

对于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结果准确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实验室条件不是很理想的等等条件下,用内标法还是必要的。

但无论应用那种方法,方法的验证和确认都是很重要的,只要是按照程序经过验证和确认的方法,都有其应用的空间的。

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