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内标法色谱定量分析

合集下载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气相色谱(G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定量检测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峰面积法、内标法、外标法等多种方法。

以下将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 峰面积法(Peak area method):优点:-简单易操作,不需要额外标准样品或者内标物。

-峰面积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受流速和柱长等因素的影响。

缺点:-定量结果受到峰形和峰宽的影响,精确度较低。

-需要标准曲线来建立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可能出现峰重叠和共享等问题,导致不确定性增加。

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浓度较高的化合物。

-适用于研究样品中特定成分的浓度变化。

2.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优点:-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物,可以用来消除样品准备和分析过程中的变异性。

-可以减少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漂移和变化对定量结果的影响。

-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缺点:-需要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其性质必须与被测分析物相似,但不会出现在样品中。

-内标物的添加可能引入额外的误差。

-需要确保内标物的纯度和浓度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分析复杂样品中低浓度分析物的定量。

3. 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优点:-通过与已知浓度的外部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可以直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常用于单一组分的分析,样品准备简单。

-精确性高,适用于高灵敏度定量分析。

缺点:-外标法对于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的应答程度不同,会导致不确定性的增加。

-需要准确制备一系列外部标准样品,费时费力。

适用范围:-适用于定量分析信号强度较强的物质。

除了以上常用的定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面积归一法、标准加入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和实验需求下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总之,不同的定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条件。

气质联用-内标法定量流程

气质联用-内标法定量流程

气质联用-内标法定量流程1.打开工作站,调用标曲离子图(第一级别),点击“色谱图”→“选择积分器”,选择RTE积分器;2.点击“MS信号积分参数”,调整最小峰面积,使峰面积最小的标准品峰能被积分。

点击应用,保存,保存方法建议放在运行标曲离子图的方法文件中。

3.点击“校正”→“设置定量”,输入校正标题(在定量报告中显示的为此标题),选择积分参数文件为2中所保存的积分参数文件。

输入标品及内标物浓度单位,内标物浓度,点击确定。

4.系统自动弹出“编辑化合物”,点击“插入上方”,弹出“定量设置”,在离子图中找到目标峰,右键双击,在质谱图中单击任一位置,系统会自动记录保留时间,输入目标物名称,如果是内标物需勾选“内标物”。

点击“保存”→“退出”,自动弹出“编辑化合物”,左键单击“化合物列表结束”→“插入上方”,依次进行所有目标物的录入。

内标物必须是在所有化合物的第一位,名称前带星号。

5.点击“退出”→“是”,在“更新校正”随便输入一个化合物浓度,在新级别中输入此次校正的标曲的级别。

点击“进行更新”,在弹出窗口中点击内标物前的“+”,拉开此标曲中所有的化合物,点击“校正”,依次修改除内标物外的所有化合物的浓度,点击“确定”,完成此次级别的校正。

6.点击“校正”→“更新一个级别”,以5中所述完成下一级别的校正。

每个级别的编号不能重复,如果需要删除级别,在“更新校正”中点击“删除级别”,选中所要删除的级别点击“进行更新”即可。

如需修改化合物顺序,点击“校正”→“重新排列化合物顺序”。

如需修改化合物信息,点击“校正”→“编辑化合物”。

7.完成所有级别的校正后,点击“方法”→“保存方法”,完成标曲建立。

8.调用所保存的定量方法,选中任一离子图,点击“定量”→“计算”即可计算化合物浓度。

色谱法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

色谱法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

色谱法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定量分析就是要确定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准确含量。

色谱定量分析与绝大部分的仪器定量分析一样,是一种相对定量方法,而不是绝对定量方法。

它是根据仪器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组分的量,在某些条件限定下成正比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也就是说,在色谱分析中,在某些条件限定下,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检测器的响应值)与所测组分的数量(或浓度)成正比。

一、原理色谱法定量分析的根据是组分i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信号大小,即组分i的峰面积A(或组分i的峰高h i)与进入检测器的组分i的质量mi成正比A x m 或h i x mi,由此得到:A=Sm; h i=S(h)m 或者m=A/S i=Af i ; m=h/S i(h)=hf 心)式中A i -------- 组分i的峰面积,mm;m i -------- 组分i进入检测器的量,g或mol数;h i -------------- 组分i的峰高,mmS i——组分i的绝对响应值;f i -------------- 组分i的绝对校正因子;S i(h)——组分i的峰高绝对响应值;f i(h)-----组分i的峰高绝对校正因子。

二、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1、归一化法定量分析。

归一化法定量是色谱分析法中常用而且简单准确的方法。

归一化法只适用于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从色谱柱流出并被检测器检出,且都在线性范围内,同时又能测定或查出所有组分相对校正因子的样品。

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为:f i A iX i 100%Z f i A i式中,X,f i,A分别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对质量校对因子和色谱峰面积,这个式子也称为面积校正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定量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方便,其结果与进样量无关,仪器的操作条件稍有变动对结果影响不大。

当所有组分的校正因子都相同时,上式可简化为:A iX i 100%、A i此式又称为面积归一化法,在FID上,各种烃类的f i都很相近,在计算时采用此式给定量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样品定量。

而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

常见定量分析方法分为面积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等。

大家常常容易傻傻分不清楚的莫过于内标法、外标法了。

以内标法为例,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

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即可。

其实,从定义上来区分的话,外标法就是用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与其对应的浓度做一条标准曲线,测出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对应的浓度,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内标法是对应外标法说的,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需要用样品和标准品对比,但是有时我们很难保证样品和标准品进的体积是一样的,毕竟要有误差,这时候就用内标法,就是在外标法的基础上,在样品和标准品里在加入一种物质,通过加入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我们标准品和样品进样体积的差别,但同时会引进加入物质的秤量误差。

所以一般用外标法来定量,如果进样体积很难掌握,就用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体积的误差。

外标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首先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具体作法是:用标准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欲测组分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量进样,测量各峰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峰面积或峰高对样品浓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此标准工作曲线应是通过原点的直线。

若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说明测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

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即为绝对校正因子。

当欲测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并已知这一组分的大概含量时,也可以不必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直接比较法定量。

气相色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什么不同?

气相色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什么不同?

气相色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什么不同?当我们开始接触气相色谱仪的时候,就会知道气相色谱仪主要是利用色谱分离的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对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仪器。

就分类来说,由于气相色谱仪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部分,所以气相色谱仪的类别可以分为定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别。

那么问题来了,气相色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以下:首先介绍定性分析,由于定性分析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一些限制,所以它的应用范围远远没有定量分析那么广泛。

利用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是气相色谱仪分析中常用到的方法,保留值是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的总称。

当实验操作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说明被测物的保留值只与化学性质有关,由此可用于定性分析。

如果被测样品中某一组分与一直标准品的保留值一样的时候,我们可初步判断这组分与标准品可能是一样化合物。

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有些时候多种物质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是具备相同的保留值的,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根据保留值相同来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一种物品。

这种情况下我们选用其他具备不同极性的色谱柱来进行二次甚至是更多次的分析,如果经过多次分析后,保留值还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被测物是同一种物质。

然后介绍定量分析,由于在一定的范围内,色谱峰的峰面积和被测组分中的含量或浓度成线性关系,所以我们通过测量相应的峰面积来判断被测物的含量。

在定量分析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是指测量样品中某一组分或某几个组分的含量时,将一定量的某一纯组分加入样品中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通过测量并对比内标物的峰面积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就可以求出待测组分在被测样品中的含量。

外标法则是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色谱分析,得出关于峰面积和浓度的标准曲线,然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入被分析物,得到相应的峰面积,最后我们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以上就是气相色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不同之处。

色谱的定量分析

色谱的定量分析

色谱的定量分析1.色谱分析有几种定量方法色谱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内加(增量)内标法、外标法。

1、面积归一化法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宜于分析多组分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但是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因此,此法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2、外标法是用纯物质配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或直接购买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分别取一定体积,注入色谱仪,根据峰面积和浓度做标准曲线。

在分析未知样时按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操作条件和方法,由标准曲线查出所需组分的浓度(现在在工作站上直接就能求出浓度)。

此法要求进样准确,操作条件稳定,分析样品和标准曲线条件必须一致。

3、内标法是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此法。

内标法是在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的标准物质(内标物),根据内标物和试样的质量以及色谱图上的相应峰面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物质与被测物质相近,能溶于样品中,但不能于样品发生反应。

此法比较费事,一般不使用于快速分析。

2.常用的层析分析方法有哪些在分离分析特别是蛋白质分离分析中,层析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其原理较为复杂,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里只能做一个相对简单的介绍。

一、吸附层析1、吸附柱层析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

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聚酰胺薄膜层析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

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

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

色谱内标法定量

色谱内标法定量

色谱内标法定量(多点校准)一)校准曲线的绘制1、由主菜单View进入Data Analysis界面;2、由主菜单的File到Load Signal,调出第一种浓度的标准品的色谱图(第一点),并调整其坐标参数和积分参数等;3、由主菜单Calibration进入New Calibration Table,在Automatic Setup Level 后的对话框中输入1,然后点击OK;4、在校准表上分别输入已知组分的名称及其浓度,右下方即出现对应曲线:1)在Compond栏中输入组分名称;2)在Amt(mg) 栏中输入组分浓度;3)在ISTD栏中,内标那一行设为Yes。

5、由主菜单Calibration进入Calibration Settings,分别修改浓度单位、校准曲线类型和时间窗口等:1)在Amount Units栏中输入组分浓度单位;2)在Type栏中输入曲线类型(Linear=直线,Power=抛物线等);3)在Origin栏中选择曲线过不过原点(Ignore=忽略,Include=包含,Force=强制,connect=连接);4)在Other Peaks栏中设定峰识别时间窗口(一般设为5%);6、点击OK,退出校准表;7、调出第二种浓度的标准品的色谱图(第二点),并调整其坐标参数和积分参数等;8、由主菜单的Calibration进入Add Level,对照响应组分,分别输入第二点的各组分浓度,点击OK退出;第三点、第四点等类推;9、由主菜单的Calibration进入Calibration Table,可检查、修改校准表上的各参数;10、由主菜单上的Report ,进入Specify Report,将Calculate: 后改为ISTD (内标法),点击OK退出;二)样品分析1、由主菜单的File到Load Method…,在D:\HPCHEM\1\METHOD\…中调出所需方法;2、调出样品色谱图,调整其坐标参数和积分参数等,预览报告及打印;3、对于同一浓度的标样,可多次平行进样,取其平均值,加以校准:调出同一浓度标准品的色谱图,由主菜单Calibration进入Recalibrate取Average,再OK,即得到同一浓度的两次进样的平均校准表。

液相色谱分析之内标法

液相色谱分析之内标法

液相色谱分析之内标法内标法是结合了峰面积归一法和外标法的优点的一种方法,它在加入内标物后,按峰面积归一法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这就避免了由于进样的一致性及样品歧视效应导致的偶然误差。

因而,它的分析精密度也是比较高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的弱点是前处理比较复杂,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同时必须要有合适的标样及内标物才能进行内标法定量分析。

内标法的优缺点内标法的优点:对进样量不严格要求,测定的结果也较为准确,由于通过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进样量、仪器不稳定等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只对欲分析的组分峰做校正。

内标法的缺点是必须加一个组分进到样品,易增加面积测量误差。

操作程序较为麻烦,每次分析时内标物和试样都要准确称量,有时寻找合适的内标物也有困难。

内标物的选择原则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已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件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合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合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对于内标法定量分析来说,内标物的选择必须满足如下的条件:1、内标物与被分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要相似(如:沸点、极性、化学结构等);2、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3、它必须完全溶于被测样品(或溶剂)中,且不与被测样品起化学反应;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4、能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5、色谱峰的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 ( !) 、 式 (*) 中的 & 为加标后与加标前的两次进样 的峰面积校正系数。虽然 & 是从组分 A 得到的, 但 亦适合其他组分。 ! 和 ’ 分别为 ! A 和 ! / 的校正 值。 " # ! $ " 引入叠加法 [$] : 引入叠加法的计算公式 % E % D G ! "( F ! 7 H ! ") (() 式 (() 中, % 表示样品中原有内标物组分的质量; % D 表示加入的内标物组分的质量; ! " 表示样品中 原有内标物组分的峰面积; ! 7 表示加标后内标物组 分总的峰面积。 在本文中, ! ! 相当于 ! 7 , ’ 相当于 ! " , % 与 因此有: % D 含义不变, % E % D G ’( ( ! ! H I) 将式 ($) 及式 (*) 代入式 ()) , 可得: ( ! $ F ! A) ( ! $ F ! A) %E G ! / G % D[ F !! H G ! /] (’) 式 ( ’) 又可写成: % E ! $ G ! / G % D( F ! A G ! ! H ! $ G ! /)(%) " # ! $ % 引入内标法 [$] 引入内标法计算公式 : ( ! B F ! D) #B E G " BD G $"" G % ( $ (+) 式 (+) 中, # B 为样品中 B 组分的含量; % 为样品中 原有内标物组分 D 的质量; $ 为样品的质量; " BD 为 被测组分 B 相对于内标物组分 D 的校正因子; ! B, ! D 分别为组分 B 和内标物组分 D 的峰面积。 ())
/01234 =44!1!3; !;109;6C
!
!"#
叠加内标法与叠加法和内标法的比较
优点 叠加内标法的内标物可以是 与内标法比较: (()
#16;4694 I01234 K;109;6C #16;4694 I01234 =44!1!3; I01234
被测样品中已有的组分, 因此, 不必考虑内标物的分 离问题, 可以选择样品中分离良好的任一组分作为 内标物; (-) 用于没有合适内标物的分析。 与叠加法的比较: 在叠加法中, 虽然理论上一次 加入并不限制测定组分的数目, 但需要对每个被测 定组分同时进行加入, 当被测定组分较多时, 实际操 作很繁琐; 而叠加内标法只需要一次加入和两次进 样即可以同时测定多个组分。 !"$ 缺点 与内标法比较: 需两次进样, 即分别测量一次样 品和加标样品。 与叠加法比较: 在测定内标物以外的组分时需 要知道该组分的校正因子。
%&’() $ /01234 =44!1!3; !;109;6C #16;4694 I01234 K;109;6C #16;4694 I01234 =44!1!3; I01234
表 $ ! 种方法测定白酒中异戊醇含量的精密度 %*) 8+),/0/-4 -1 /0-&23( &(,-*-( /4 5/4) 6)7)+2/4)6 ’3 7*) 7*+)) 2)7*-60 >3:;4 ( 8 & <) ) D E(E ) D E(E ) D E)J ) D E(( ) D E() ) D E)" ) D E() D E() D E(( ) D E(F ) D E)" ) D E)* ) D E)* ) D E(F ) D E() D E() ) D E(( ) D E() ) D E)" ) D E)+ ) D E)G ) D E(E ) D E(E ) D E((
甲醇、 异戊醇和异丁醇含量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设 其色谱峰面积分别为 " , , 在 () H )) I< 白酒 " !, " $;
表! %&’() ! 叠加内标法测定白酒中醇的含量数据 9-47)470 -1 &(,-*-(0 /4 7*) 5/4) 6)7)+2/4)6 ’3 &66/7/-4 /47)+4&( 07&46&+6 2)7*-6 P06, 6906 N3IO3;0;1 #6IOC0 /0126;3C K#36IAC 6C7323C K#3R:1AC 6C7323C + H -FG GJ H (+G (- H +GJ 64404 #16;4694 #6IOC0 (( H EJG (-" H -FE N399071!3; Q67139 ( H *FF ( H ))) ( H )") N3;10;1 ( 8 & <) ) D )"" ) D E(F ) D )"E
从表 ( 可以看出: 叠加内标法和内标法的回收 率很接近, 只有叠加法的回收率偏低。所以, 在准确 度方面叠加内标法和内标法的差异是较小的。因 此, 在无合适的内标物的情况下, 用叠加内标法完全 可以代替内标法和叠加法。 从表 - 可以看出: 叠加内标法在精密度上优于 内标法和叠加法, 但内标法和叠加法的 ?LM 也都没 有超过 (B , 因此, F 种方法用于上述测定都是可行 的, 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 >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 > 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 齐齐哈尔 $’$"");* > 齐齐哈尔市卫生防疫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 (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辽宁 大连 $$’"$$) 摘要: 叠加内标法是指在色谱定量分析中将内标法与叠加法结合的一种新的定量方法。叙述了叠加内标法定量的 理论依据, 规定了其操作步骤, 并详细说明了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关键词: 色谱定量分析; 叠加内标法; 叠加法; 内标法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参考文献:
[!] "#$ %&’()*&+’(,,- .&)/01’( 2 30415+61(4+708 +’+98:&: 5;601<2 301’(=&’(: 301’(=&’( >’&?;4:&68 @4;::,
!""#$#%& ’&$()&*+ ,$*&"*)" -($.%" #& /.)%0*$%1)*2.#3 45*&$#$*$#6( !&*+78#8
;
使用叠加内标法对内标物试剂的要求
加入的内标物试剂不一定是 ( D 已知纯度数据: 含 ! 组分的纯物质, 但要求 ! 组分的纯度为已知。 加入的内标物试剂本身不含 - D 不含有 , 组分: 有 , 组分, 允许含有其他组分。 F D 不含有降低 , 组分和 ! 组分分离度的组分。
<
结论
叠加内标法具有内标法和叠加法所不具备的优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 !!!!!!!!"


JKLM,N, O?PQM@R ?S JKQ?T@U?VQ@WKX
YZ05 $& MZ 5 ) N:[ \ 5 !""$
经验交流
叠加内标法色谱定量分析
妍! , 冯英智! , 张
( 榕* , 张维冰$,
!!"
!!!!!!!"
郑永杰$ , 康
约, 很多情况下内标物的选择非常困难, 有时甚至无 法选到合适的内标物。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尝试将 内标法与叠加法相结合构成一种新的定量方法, 称 之为叠加内标法, 用于没有合适内标物的色谱分析。
"
叠加内标法定量原理
已知某样品中含有 A, (可以有更 /, B * 个组分 多的组分, ……) , 命名 A 组分为峰面积校 B$ , B! , B* , 正组分, / 组分为叠加内标组分, B 组分为任意组分。 样品经色谱分离后得到 * 个组分的峰面积分别为 上述 * 个组分相对于 / 组分的校正因 ! A, ! / 和 ! B; 子分别为 " A/, 样品中 * 个组分的含量 $ > """ 和 " B/; 分别为 # A , # / 和 # B 。分别准确称取 $ C 样品和 然后将两者混合, 混合物称为加标样 % D C / 组分, 品。加标样品经色谱分离后得到 A 组分的峰面积为 ! $, / 组分的峰面积为 ! ( ! ! ! 是样品中原有的 / 组 分和加入的叠加内标 / 组分共同的峰面积) 。 B 组分 或其他组分的峰面积与计算无关。 "#! 求样品中各组分含量的步骤 " # ! $ ! 利用 A 组分进行峰面积校正 令 A 组分加标后与加标前的峰面积的比值为 此处引入校正系数 & 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进样量 &, 误差) , 则 & 的表达式为: & E !$ F !A ($)
考察了叠加内标法、 内标法和叠加法的回收率 表 -。 和精密度, 试验结果列入表 (、
表# ! 种方法测定白酒中异戊醇的回收率
%&’() #
%*) +),-.)+/)0 -1 /0-&23( &(,-*-( /4 5/4) 6)7)+2/4)6 ’3 7*) 7*+)) 2)7*-60 567,893:;4 =4404 >3:;4 ?073@09A /06; ( 8 & <) ( 8 & <)( 8 & <) ( B ) ( B ) ) D E(F ) D E(F ) D E(F ) D E(F ) D E(F ) D E(F ) D E(F ) D E(F ) D E(F ) D F)) ) D G)) ) D *)) ) D F)) ) D G)) ) D *)) ) D F)) ) D G)) ) D *)) ) D -GG ) D J(G ) D +") D -+( ) D J-" ) D +") ) D -FG ) D E*) D +)G "" H G+ "G H )) "G H "* *) H FF "" H )) "G H G+ +" H G+ "- H )) +" H J) +* H +( "" H FF "+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