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作业答案

校本作业答案
校本作业答案

理化生有效教学校本培训作业答案

第1次作业

关注教学细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注意哪些?

一,关注教学设计的细节

二,关注教学过程的细节

1,组织行为

2,呈现行为

3.教学对话。

(1)小组的规模;

(2)小组成员的构成,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视实际情况而

定;

(3)小组成员的义务和责任,应力求做到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要明确小组讨论需要的时间和讨论结果处理的形式等。

4.学习指导

三,关注教学评价的细节

常用评价工具:

1,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

2.各类标准测验

3.行为观察记录

4.问卷法

5.交谈法

6.创作、作品分析

7.技能实演

8。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

9、。个案分析

10.各类奖惩

第2次作业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策略有哪些?

一、明确、具体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问题

三、合理地设计和描述教学目标

1、准确定位目标的领域和等级层次

2、准确定位行为主体和目标行为

3、尽量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3次作业

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相比,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1、帮助和引导学生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

2、通过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领悟人类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经过了漫长的科学探

究。

4、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5、着重强调探究的过程,明白探究出现的结果也是多元化的。

第4次作业

初中理化生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包括哪些?

1、加强实验教学

2、注意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

3、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参与度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是关心的话题。

5、教师要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

6、注重思维力的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教师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放手让学生思考、动手、表达。

8、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偏心。

9、能将部分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比如小制作、课外实验等。

第5次作业

如何注重初中理化生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是理化生教学的基础。实验课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提高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正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是由于实验器材和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

二是个别学生存在实验技能的缺陷;

三是有的实验可见度小,实验难于观察;

四是一些实验现象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仪器来直接实验;

五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用实验进行展示。

第6次作业

如何做好初中理化生实验的有效策略?

一、研析实验,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实验课前作充分的准备。

二、研读学生,在课中引导上做文章。

三、改进实验,在课后拓展上创新。

对于初中实验课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化。

在初中理化生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推理和判断?

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中,既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推理和判断。推理和判断是抽象思维的最高形式。初中学生的形象性思维比较容易培养,学生通过活动,容易归纳出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但是对于进行下一步分析和推理,对有一些同学来说就比较困难了。特别是对一些实验数据处理后的推理,需要用到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

作为教师,我们对判断和推理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但在初中理化生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不能给学生太深的概念,只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模仿教师对一些问题的推理过程,然后再用一些较简单的现象试着自己推理和作出判断。

第8次作业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练习相结合

要求学生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找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

第9次作业

如何在理化生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讨论、引导和组织?

一、新课程把课堂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

教学关系的科学概括。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只有师生、生生充分地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才会有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理化生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的实施理论与方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颇受瞩目,甚至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理论相比较,建构主义更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而且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

有效教学策略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出发进行考虑。

1.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不同,其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

2.教学内容和任务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最优方式,内容决定方式。

3.学习和教学理论

4.学习者的特点

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5.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来运行和实施的,所以教师在制订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当从自身的性格、能力、知识等出发,选择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且自己能够良好地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策略。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校本作业(含答案)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校本作业(含答案) ◆目录 ●Unit 5 Feeling Excited Topic 1 (1) Topic 2 (9) Topic 3 17 Unit 5检测卷 (25) ●Unit 6 Enjoying Cycling Topic 1 (32) Topic 2 (40) Topic 3 48 Unit 6检测卷 (56) ●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1 (64) Topic 2 (72) Topic 3 80 Unit 7检测卷 (88) ●Unit 8 Our Clothes Topic 1 (96) Topic 2 (104) Topic 3 112 Unit 8检测卷 (120) ●参考答案 (127)

Unit 5 Topic 1 Section A 完成时间:(30分钟以内)(编者: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 学校班级学生 一、基础训练 1.单词互译与记忆 1) invite 2)film 3)smell 4)excited 5)disappointed _______ 2、短语互译与记忆 1) 看起来兴奋 2)邀请某人做某事 3)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4)为……做好准备 5)对某人说谢谢 6)觉得失望 7)一张……的票 8)真遗憾 9)计划做某事 用所给词适当形式填空: 1)Lily happened to meet one of her old friends and invited him ______ (go) to her new house. 2) Although the meal was cold, it tasted _____(well). 3) Don’t feel _______(disappoint),It will be better next time. 4) I felt ____ (happy) because my cat was dead. 5) Please say _____(thank) to the girl who helped you 二、课时达标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 1.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and I’d like to i_________ you to my birthday party. 2. We learned so much from Mr. Li. We must say t________ to him. 3. Tom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 because it t delicious. 单项选择 ( ) 1. The three friends are smiling because they are ________. A. sad B. unhappy C. happy D. worried ( ) 2. Please say hello ________ your friends.

17-18学年高一语文校本作业-必修1期中

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 一、语言运用(3分X7=21分,第8题5分,共2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诧.(chà)异嘈.(cāo)杂沁.(qìn)园春长歌当.(dāng)哭B.漫溯.(shuò)浸渍.(zì)万户侯.(hóu)载.(zǎi)人飞船C.解剖.(pāo)赁.(lìn)屋紫荆.(jīng)花叱咤.(chà)风云 púpú)D.创.(chuāng)伤忸怩.(ní)橘.(jú)红色风尘仆仆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饲养寥阔蹒跚一窝峰手舞足蹈 B.惆怅横亘酝酿催化剂浪遏飞舟 C.谄媚长蒿褴褛做恶梦绿草如茵 D.酣畅作揖碾转打瞌睡陨身不恤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这次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当然是项庄舞剑 ....,表面上针对的目标是诡谲多 ....,意在沛公 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似乎是在共同牵制大陆。 B.为解决手头经济窘迫的困境,三名小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将临近的小商店“光 顾”了一遍,而每次的作案目标除现金外便是香烟,对其他物品却秋毫无犯 ....。 C.核心技术被别人垄断时,用惯了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国内电脑用户,现在终于体会到 了什么叫人为刀俎 ....。 ....,我为鱼肉 D.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 ....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中心续约。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又可以充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夏衍的《包身工》。 C.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他作诗讲求“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D.巴金,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5、下列各项中,与给出对联的上联“八千弟子随流水”相对最工整的下联是()A.万古英魂望江东 B.九尺身躯力拔山 C.百二河山委大风 D.四面楚歌憾霸王 6.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资本家夹着尾巴逃跑了。 C.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 D.(包身工们)经过红头鬼把守着的铁门 7、下列语句的排列,语义最连贯的一项是()

校本资源

三峡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应用三峡民间美术以她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多样的品类、朴直的民族特色的艺术造型、鲜丽协调的装饰色彩和特有的工艺制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域民间美术,是中国多样而丰富的民间美术中的一枝奇葩。她蕴藏在深山乡村之中,播撒在壮美的长江三峡流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岁月的流逝,三峡民间美术如同中国其它地方的民间美术一样,原生性的民间美术形态已渐渐衰落与消亡,新的三峡民间美术正待孕育而生。 然而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西方文化美术的参透,使中国传统文化美术受到挑战和冲击,原有的价值观、文化观等迅速和衰减,新颖的文化情致不断涌现,新的艺术思潮与观念在改变着我们,让我们作出新的抉择和判断,特别是处于边缘的民间美术更是如此。急需关怀和弘扬。我们深知,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能割断文化的脉搏,文化中的内质性的延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脉不可能随断、随创,只能是自身的传承,转接和丰富,并得到补偿和创新。同时民族的文化艺术需要自身的研究建设和充盈,这就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性特点。这很好地阐释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有地方性才有世界性”的公认的文化观。近年,国家十分重视传统艺术的保护和控握,各级政府专门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机构研究保护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大批学者,专家投入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整理、转接中,许多民间美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五千年中华中华民族艺术得到极大的传承弘扬。作为高校美术院(系)有责任和义务自觉地积极承担这一历史变迁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扩展,我们对地域性三峡民间美术进行多年的全面的研究,并利用当今高校美术教育的平台进行传播,这是当下文化艺术建设发展所需,是历史给予的使命与重托,也是面对新时代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思考与选择,更是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扩展和充盈,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与文化价值。 一、传借三峡民间美术优秀图像 三峡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美术一样,有许多优秀的图像,其中有植物、花卉、动物和人物形象等,她们是在民间艺人们经过几代人的创造制作。口授心传而保留下来的,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图像形式,从这些形象体现出的天然雅拙美、大胆的夸张美,得到普通百姓和美术专业人士的一致喜爱。我们学习,传承三峡民间美术,传借是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在进行绘画艺术创作、艺术设计等之中,直接、间接的借用一些优秀的图像,运用到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能起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表达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充满其跨越时代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巧用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表现之美 三峡民间美术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造型特征和表现手法。她与当代美术造型特点、艺术表现有许多不同之处。因她出于劳动人民之手,大胆的夸张、象征性、意象性、程式化的造型,及平面、几何化、饱满的画面构图强烈地表达出一种朴直、拙雅之美;从她大胆补色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浓烈的装饰风味中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现代各类美术创作之中的巧妙,合理的运用这些造型、表现手法,无疑对其作品增添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语言及艺术表现力,特别在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加以运用,是非常符合现代设计讲求平面化、几何化、图案化的创意原则的。 三、吸吮三峡民间美术的寓意也精神 我们学习三峡民间美术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学习借用民间美术的优秀图像,独特的造型及表现手法,都是基于一种表象的形式符号,为使三峡民间美术能不断地传承,发扬光大,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之中,除需学习,应用其图像、造型、构图、色彩及表现手法外,更应了解其民族文化艺术的实质和内涵,民俗文化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哲学观念,吸吮三峡民间美术的寓意与精神,做到由此及比,由表及里,与当代美术及审美意识有机地

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个性化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新课改理念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为学校实现动态化、立体化、层次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校本课程建设“以校为本”的理念,为建设个性化学校特色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历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指向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尊重学校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必然会受到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影响。这些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整合教育教研成果,形成校本课程之“精” 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点。几年来,我们一直引导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础,坚持以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现已编制成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比如《衡南一中德育》、《生命与健康教育》、《平安校园》,正在学校校本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校尚有7个省级课题在研,这将为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2、整合综合实践,扩展校本课程之“容”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的整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充实校本课程的内涵,拓展校本课程的外延,展示学校的个性和特色。我们主要抓好两方面工作。(1)加强校本课程“指导群”建设。这里指组建能引领指导校本课程发展的专家团队,他们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藏和最强有力的支撑。他们包括对地方历史文化了如指掌、阅历丰厚的民俗专家(比如民间收藏爱好者、地方史专家等),有学业精深、学有特长的教师群体(比如书法、集邮、插花等),还有来自各行各业、人数更为庞大的家长,他们可能是某一兴趣的爱好者,可能某行业的管理人员,也可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或阅历丰富的长者(比如拉丁舞教练、京剧票友、医生、市场营销人员、丝绸检验、印染人员等)。流水般更替的学生带来活水般源源不断的家长资源。目前,我们还在收集校友资料筹建校友资源库。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指导群”的建设,既可以解决专职教师不足的困难,也为校本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储备更多的指导人才,更希望把社会的“三百六十行”中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精华,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对家乡的历史、社会的现状、身边的生活有更真切的感受。(2)充实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内涵。校本课程体现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自编教材,也可以是非教材形态的,甚至一张节目单、一份计划书、一条建议都能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生活中许多活动式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我们通过主题策划、组织实践等方式,努力实现校本课程与活动既从属又独立的目标。校园生活包括学校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实践基地活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二、填空题: 1:隋的建立:时间为581,建立者为杨坚_,589 年,隋文帝统一南北。 2:统治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_。②概况:以_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_,南至余杭_。③作用:__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_。 三、动脑筋 1、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都统一中国,统治的时间都较短……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发展生产,得民心者得天下。 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北京扬州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由于修建了大运河,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从而激发了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高一英语校本作业:第二单元精选复习试题

I.语法 1. He was noticed ________ the room. A. enter B. having entered C. entered D. to enter 2. Two and three ________ five. A. was B. made C. have D. makes 3. "Why _______ you so late?” “ I ________ by a road accident.” A. were ... was stopped B. are ... am stopped C. are ... was stopped D. were ... had stopped 4. I will tell him all about it as soon as he this afternoon. A. returns B. will return C. is going to return D. is to return 5. We _____ more films than we used to. A. are enjoying B. have enjoyed C. had enjoyed D. were enjoying 6. I ______ a letter from eight o'clock to nine o'clock this morning. A. was writing B. wrote C. am writing D. have written 7. We were having supper when the light ________. A. goes away B. went out C. has gone away D. is out 8. "When ________you see the film? ” “ Last Saturday evening." A. were B. do C. did D. will 9. Writing stories and articles what I enjoy most.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10. I saw him ________ at desk, reading. A. sat B. seated C. seating D. seat 11. Once you _________ a promise, you must carry it out. A. is making B. made C. had made D. have made 12. I won’t go home u ntil I _________ the job. A. have done B. had done C. will do D. do 13. Hardly _______ we ________ to work when the engine didn't work. A. had, started B. did, start C. have, started D. were, staining 14. When I arrived, the Browns ________ supper. A. was having B. have had C. had had D had 15 On returning home. I found I _______my umbrella in the office. A. would leave B. left C. have left D. had left 16. These kinds of shoes _________ well. A. don’t sell B. are not sold C. won't be sold D. were not sold 17. The terminal examinations ___________. A. will draw near B. draw near C. are drawn near D. will be drawn near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从课程资源理论与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1999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课程改革的现实也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实际就是在走向决策分享,而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使得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办学思想设计与开发符合本学校特点的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从教师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通过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大部分教师不再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来源、范围、形式与采用方式上都得到了扩展与再认识,但仍然发现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存在偏差,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条件性课程资源或显性的课程资源,她们经常不自觉地把校本课程的资源等同于校本教材或教学用的材料。因而在开发中往往只关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

发。且不太注意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经常就是一些知识与活动的机械拼凑。 3、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我校座落在胶南东部新城区,临近胶南市政府、新华书店、教师进修学校,濒临美丽的大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我校2001年10月刚刚建校,一方面,社区群众对优质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家长素质等不能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正就是发挥学校优势,促进学校发展的一剂良药。 4、从当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课题前期论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①教师课程资源意识与开发能力欠缺,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能力。 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注重国家与地方规定好的的课程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③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开放意识缺乏研究,学校周围及社区的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④校内的硬件资源作用不能发挥最大限度,被闲置与浪费。 ⑤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 ⑥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二)、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的目标:从校本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资源扩展与开发的角度,通过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课时作业设计校本班本作业附答案

1认识图形(二)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分类与整理 4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找规律 8总复习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1) 1. 把面值相同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是()、()、()。 (2)1元=()角 1角=()分 3.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20分=()角 4元=()角 8角=()分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换一换。 1.5个2角一共是( )角,可换成( )元。 2.1张50元纸币可以换( )张1元纸币。 3.1张50元钱可以换( )张20元钱和( )张10元钱 第3课时练习十二 1. 2. 3. 4. 5. 6.10元钱可以买什么?

书包字典橡皮铅笔10元 5元 5角 1元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1)6角+2元3角=()元()角 4元5角-2元3角=()元()角 5元6角+2元=()元()角 6角+7角=()元()角 第5课时简单的计算(2)1.填空 5角=()分 40分=()角 70角=()元 10元=()角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5元?请连一连。 3元 1元5角 2元 3元5角 第6课时练习十三 1.填空。 (1) 2元=( )角 12角=( )元( )角(2) 6元8角=( )角 33分=( )角( )分(3) 71分=( )角( )分 4角2分=( )分

(4) 8角+5角=( )角=( )元( )角 2. 填“元”、“角”、“分”。 一枝铅笔2 一瓶可乐3 一个气球9 一个铅笔盒8 3. 一本故事书5元,一本科技书7元2角,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用多少钱?

校本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资源库的意义 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试题、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2.在学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本校内,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二、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设置要完全符合“综合化”要求。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1.资源的获取途径: (1)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一部分优秀的资源。 (2)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在学校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校要特别注重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并将本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时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既能提高

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又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资源贴近本校的教学实际。 2.资源库分类 (1)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试题等素材)以课为单元,按年级、科目、资源具体内容等分类。 (2)文本资料:是指个人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心得体会等。 三、资源库建设团队 1、成员组成: 组长:闫德玲 副组长:刘立江马学芳 成员1(年级组组长):曹雪宁殷惠玲周英霞沈红玉任素丽周亚莉 成员2:各科目教师 成员3:教研室人员 技术人员:康永喜施磊 2、责任分工: 组长及副组长: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全面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审定,制定政策形成的激励机制,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

xx中学校本作业编制及实施方案

xx中学校本作业编制及实施方案 一、宗旨目标 我校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导和规范校本作业的开发、建设及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现就加强我校校本作业工作的实施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构筑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体系,构建校本作业资源共享平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持续成长。 二、组织领导 校本作业的编制、修订、批改与汇总工作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统筹布置、讨论研究,各年级备课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并收集汇总,纳入学校教务处教学常规检查。 三、工作原则 针对性原则。每学段、每课或每个单元都有其重难点,需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作业。 层次性原则。尽量从各层次学生实际出发,增加作业弹性,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需要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发展。 趣味性原则。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考虑学生的兴趣、

爱好、愿望等特性,避免作业形式的呆板和重复。 适量性原则。严格控制作业量,单日单科作业时间尽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开放性原则。课内巩固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得到延续和发展。 四、总体要求 1.学科教研组统筹规划,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研发、自主创编本学科校本作业,充分融入学科校本教研成果; 2.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作业编制必须符合学科阶段性教学目标,保障巩固、诊断、反馈和矫正的功能,并与教学进度匹配,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体现学科特色; 3.符合学情要求,作业内容应重点突出,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题目层次分明,基础难度、中等难度与难题的比例应有梯度,课内巩固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符合减负要求,作业题量适宜、难度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业形式多样、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表述准确清楚。作业的情景材料、语言文字表述、图形、图标、数据及参考答案等表述规范、科学、准确、无歧义。 五、各学段编制及实施重点 高一:①高一校本作业的编制和实施重点在于做好初高中衔接; ②以基础练习为主,细化作业的思维过程推导,引导学生适应高中重

学校特色校本资源资料专题资源资料

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正如李艳芳校长所说“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 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表示“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上自己喜欢的课,学起来特别开心”。 二、把脉校本课程,为课程开发找准切入点 我们认为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应性的再开发。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以道德课堂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规划,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课程方略下,我们构建了“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拓展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尊重学生的

七年级下册校本作业Unit 5答案

七年级下册校本作业Unit 5答案 Unit 5 Topic 1 Section A 一、 I、1. by bike 2. by subway / by underground 3. by bus 4.by train 5. on foot 6. by plane / by air 7. by car 8. by ship II、1. flies 2. train 3. do, get 4. to have 5. feet 二、I、1~5 C B A A C 三、 I、1. goes, on foot 2. go by train 3. Does, go by bus does 4. How do go By plane 5.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Section B 一、 I、1. on weekdays 2. by bike ride a bike 3. by subway take the subway 4. by bus take a bus II、1. goes by bike 2. go by subway 3. go on foot 二、 I、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seldom never 1.never 2. sometimes 3. Usually 4. always 5. seldom 6. often II、1. has 2. does go does 3. take takes 4. gets 5. catches 三、 I、1. goes by subway takes the subway home 2. never goes on foot never walks to 3. Does sometimes go by bike Does sometimes ride to 4. My uncle often goes to England by ship. Section C 一、 I、1. after school 2. play football 3. do one’s homework 4. listen to music 5. get home 6. go swimming 7. go fishing 8. three times a week II、1. takes 2. library 3. quarter 4. watches 5. twice

高一化学校本作业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 1~5 D C C B B 6~10 A D C B C 11.广口瓶、细口瓶、棕色。 12.(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态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 (2)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 (3)一贴、二低、三靠。 13.(1) 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 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 的液体是CCl 4,呈棕黄色的液体是蒸馏水。(其它合理的方法均可) (2) 用试管取少量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CCl 4,上层液体是蒸馏水。 14.(1) 过滤、蒸发:(2) 加热的液体因暴沸而飞溅。 (3) 玻璃棒。 15.解析:浓硫酸和浓盐酸反应制取HCl 气体,不需要加热, 即:液+液气,可采用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组成发生装置;干燥HCl 可以装有浓硫酸的洗瓶,收集HCl 用向上排空气法,由于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故在水面用倒扣的漏斗来吸收尾气。整个装置为: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1~5 D D C B A 6~10 B D D A C 11.蒸馏烧瓶、冷凝器、锥形瓶、分液漏斗 12.1.溶解度、溶质、溶液;2.分液漏斗;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大;萃取 剂与原溶剂不互溶;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反应。 13. F 、C 、D 、E 、A 14.(1)⑤、①、③、④、②;(2)从溶液中取样少许加入试管中,滴加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SO 42-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3)略(4)氯化钙、硫酸钠 15.A: NaOH B: NaNO 3 C: Ba (NO 3)2 D: HNO 3 X: MgSO 4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1~5 D D A D C 6~10 D A C D C 11.1.5;4.5;15;15×6.02×1023 12. 0.25 13.(1)m/M ;(2)N A ×2m/M ;(3)m/(m+1000) ×100% 14. 56; 56g/mol 15. 0.111g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1~5 B A A B D 6~10 B C D A C 11.1.5mol ;9.03×1023。 12.1∶1;2∶3;1∶1;2∶3。 13.②④③①⑤;②④①③⑤;⑤①③④②。 14.0.2 mol ;0.3 mol 。15.(1)28。(2)N 2;CO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1~5 B C D B C 6~10 A A D A B 11.0.01mol·L -1 12.0.2mol·L -1 13.(1)①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③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14.n(HCl) = mol L L /4.224.22mol 1=;m(HCl)g mol g mol 5.36/5.361=?=;m(H 2O)g mL g 5.635/15.635=?= V(盐酸)= L mL g g g 6.0/12.15.6355.36=+ c(HCl)=L mol L mol /67.16.01= 15.3mol·L -1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4课时) 1~5 D B A A A 6~10 C B D B C 11.0.2;0.2;0.852 12.11.36mol/L 13⑴4.2 mL 、10 mL ⑵500 mL 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4.12mol/L ;0.48mol/L 15.(1)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衡东五中谭振武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

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 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的家乡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

必修2全部校本作业答案(2010年3月1日修改)

参考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11.(1)①(2)高高低“原始型”(3) 高低高“传统型” (4)低“现代型”老年化 12.(1)非洲非洲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及人口素质较低传统型(2)欧洲欧洲经济发达,社会保障系统完善,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等现代型(3)非洲经济落后,粮食短缺,医疗水平低,自然灾害频繁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9. 10.(1)C (2)C (3)B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9.(1)减少 (2)人口增长过快 (3)黑龙江新疆草 地 37.2 (4)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变薄,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肥力下降 (5)实行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0.(1)①B②D③A④C(2)资源环境 (3)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1)平原高原(2)40°S-90°S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3)北高(4)不能自然条件环境人口容量自然条件环境人口容量只能容纳极少的人在这儿生活,故不能通过迁移使人口平均分布自然人口 22.(1)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4)环境人口容量悲观乐 观悲观与乐观之间略 23.(1)11.21% 3.4 28% (2)填表、绘图

全国人口(亿)7.3 非农业人口(%) 2.2 非农业人口比例(%)15 (3)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 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 原因:人口过多,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章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A C C B A D A 二、综合题 11.点拨:在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中,注意掌握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