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
文化产业在区域形象传播力建构中的功能研究——以江苏省为个案

文化的重要载体 , 它不仅在经济结构调整 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
用, 而且潜移默 化地渗透在 人们生活 的方方面 面 , 是 提升 国 家或地区形象传播 力的重要途径 。 2 1 世纪 的竞 争归根结底是文化 的竞争 。这是近年来 各 地争相 发展文化产业 , 建设“ 文化强 省” 、 以“ 文化 立市” 的重 要原 因之一 。笔者认 为 , 文化竞争力 可以归结 为两个方面 ,
根据 国家统计 局的界定 , 文化产业 是指 为社会公众提供 文化产 品和文化相关产 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具体而言 , 包 括新 闻出版发行服务 、 广播 电视 电影服务 、 文化艺术服务 、 文
鲜见, 关 于形 象传播 力 的研 究也 开始 出现 , 然而, 对二 者关
系, 即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与 区域形象传播力之间互动关 系 的深入研究并未 出现 。关 于江 苏形象 的研究较 多 , 但不够全
种传播 方式 . 从一定意义 t 讲, 这种传 播的范 围可能更 广泛 ,
影 响可 能 更 深 远 。 ( 二) 文 化 产 业 及 其 功 能
二、 文化 产 业与 区域 形 象传播 力 的 内在 关 系
( 一) 从理论述评到实践推演 当前 , 国内外学界关于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并不
化信息传输服务 、 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 、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
上 艺美术品 的生 产 、 文化产 品生 产的辅助生 产 、 文化用 品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9
面和系统 , 其或侧重于江苏文化形象研究( 吕方等 , 2 0 0 8 ) , 或 侧重 于江苏经济形象研究 ( 杨风华 、 赵彤 等 , 2 0 0 6 ) , 或侧重 于
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述评

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述评摘要:为推动影视贸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影视产业的作用、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三方面着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
研究认为:影视产业出口贸易作为文化贸易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有待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有提升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文化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影视产业贸易方式和贸易利益得失,影视产业对于“文化安全”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影视产业作为一种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从2001年到2010年,文化服务出口规模增长了8.7倍;中国影视产品进出口逆差也已经由2001年的10:1缩小到现在的3:1,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一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整体态势。
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对文化产业“走出去”做了进一步的强调之后,国内关于影视产业外向型发展的研究文献成倍增加。
本文尝试对影视产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今后做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和分析思路。
一、影视产业作用研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跨国化”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文化经济的影响力已成为评判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文化产业中,影视业作为最国际化的媒介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仅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凌、彭祝斌(2005)从宏观角度指出影视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出口额也将直接决定中国这个文化大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彭壮壮(2009)也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两个方向总结了文化贸易的宏观作用,认为通过影视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可以为中国带来三方面的经济效益:拉动gdp的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贸易结构;带动高质量就业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述评

会主义文化强 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迫在眉睫 ; 随后 , 十八大强调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 竞争力 , 推动文 化事业 全面 繁荣 , 文化产业 快 速发
展 。 自十六 大 以来 , 虽然 文 字表 达 上 历经 “ 文 化 软 实 力” 、 “ 文化 产业 整 体 实 力 和 国际 竞 争 力 ” 、 “ 文 化 整 体 实力 和竞 争 力 ” 的细微 改 动 , 但党 中央 加强 文 化 建
存在的问题有 大有 小 , 既包 括 中央层 面的政 策
导 向或 战略抉 择 问题 , 也 包 括 地 方 层 面 的执 行 力 度
业和文化产业 , 增强我 国文化产业 的整体 实力和竞
争力 ; 类似地 , 十六届 三 中全会 也 指 出要深 化 文 化 体
或 自主研发 问题。针对 中央和地方工作 的不足 , 学
盂毅辉 , 肖建平
( 1 . 中共 湖 南省 委党校 、 湖 南省行 政 学 院 , 湖 南 长沙 4 1 0 0 0 6 ; 2 . 湖南 师范 大学 , 湖南 长 沙 4 1 0 0 8 1 )
摘要 : 自2 0 0 2年 党 的十 六大提 出要 推动 社 会 主义 文化 的发 展繁 荣 以来 , 国 内学者 就 “ 增 强 文化 整 体 实功
江西赣 洲人 , 湖南师范大 学公共 管理 学院中共 党史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 : 中共党 史。
4 7
口很少 , 但 版权 贸易 又非 常重 要 。赵 志 也认 为 , 在 经
安全 的需 要 。 ¨ 中央 党 校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体 系研究 中心认 为推 动文 化 产 业 快 速发 展 对 于实 现 全
调查 研究 四大 主题进 行 了理 论探 讨 。 先进文化是经 济发展、 政治 民主、 社会进 步、 生 对 策 、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投融资相关研究述评

2012年12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Dec.2012第29卷第1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29No.12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投融资相关研究述评刘旺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205)摘要:文化产业有集群化趋势,但集群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内外部条件和环境。
政府以及投融资在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分类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对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得出,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某一城市或地区文化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文化产业集群理论框架,更缺乏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视角的研究及将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文化产业集群投融资以及实践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条件;投融资收稿日期:2012-10-09中图分类号:F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12-0070-04基金项目: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20123102);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旺霞(1975-),女,湖北崇阳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经济与金融。
一、文化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Allen J.Scott 对文化产业集群研究较早也较为深入。
Scott 描述了工艺品、时尚和文化产品产业的一般功能特色并分析了这些产业形成密集的当地城市群的趋势。
这些群不仅是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具有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定文化和社会身份的地方。
且描述了洛杉矶在二战后几十年间文化产业的增长并确认了两个主要的行业群:第一个行业群,特别是以娱乐行业为典型,通过其保持高水平的技能、创新与产品质量的能力已经上升到了具有世界性的意义;第二个行业群,特别是以家具和饰品行业为典型,已处于停滞或下降,并趋向于追求以成本削减为标志的竞争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基于创意指数视角

的衡 量 当地文 化 创意 产业 成 效 的指标 体 系 , 通 过对 影 响
文化 创意 产业 成 果 的指标 体 系进 行 构建 , 用 来 衡量 一个
国家 或地 区文 化 创意 产业 发 展 的态势 , 确立 该 国家 或地
区创 意产 业 的竞 争力 水平 , 从 而从 量化 角 度找 出该 国家 或 地 区文 化 创 意产 业 的差距 并 由此 提 出具 体 的发 展 策
国外 对于 创意 指数 的研 究成 果多 。其 中具 有代表性 的有 : 1 9 9 7 年, 联合 国社会 发展研究 所和教科 文组织 就文 化教育 发展状 态开创性 地提 出用统 计数 据和指 数进行衡
综 合经 济变动 程度 ,程 度 , 研 究社会 经济现 象变化 发展 的趋 势 。 应 用 于 文 化创 意 经 济 领 域 的文 化 创 意 指 数 是 近些 年 西方 一 些 文化 创 意 产 业成 熟 的 国家 或地 区较 为 推崇
化创 意产业发 展量化 指标评 价 。 理查 德 ・ 佛 罗里 的 3 T s 理
实践 支持 , 以及 我 国各 城市 经济发 展不平 衡 等客观 因素 , 另一个 重要原 因 ,在于 缺乏一 套能 够有效 评价 文化创 意 产业发 展整休 绩效 的指标 体 系 , 以反 映产 业发 展实 际 , 并
量文化发展态势并进行了专门论述和形成一部著作 : 《 针
对文 化和发 展 的全 球性报 告》 , 该 研究 成果并 成 为许 多学
者对 文化和文 化创 意产业 发展进行 定量 分析 的指导性 文 本; 2 0 0 2 年, 德 国著名社 会理论 家乌尔 里希 ・ 贝克在 此基
础 上形 成 自己的专 著 : 《 地 区 文化 发 展 的衡 量 和 指数 》 ; 2 0 0 2 年, 理查 德 ・ 佛 罗里达 完成 了在文化创 意产业领 域的
河南省文化产业实证研究述评

因子 分 析 法 具 有 较 强 的综 合 性 、 有 效 避 免 信 息重 叠 、 信息损失小 、 分 析 效率 高 等 特 点 。研 究 显示 , 2 0 0 5 , - 2 0 0 6 年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竞 争 力 在 3 1 个 省 市 区 中居第 2 8 位, 其 文化 产业 成 长 能力 、 创新能力 、 创 新 资 源 及 产 业 投 入 竞 争 力 有 待 提 升b 。2 0 0 8 年 河 南省 文 化 产业 竞 争 力 在 3 0 个省 市 区 中居 第 8 位, 已处 于 全 国前 列 , 其 文 化 产业 经 济效 益和 资本 资源 要 素竞争 力 良好 , 文 化产业 消费 、 文 化 资 源 及 环 境 支 撑竞 争 力 相 对较 弱 。 2 0 0 9 年河 南文 化 产业 竞争 力 在 3 1 个 省 市 区 中居 第8 位, 其 文化 产业 总量 与效 益 及文 化 企业 效 益 竞 争力 突 出 , 而 教 育 科 研 竞 争 力 相 对 较 弱 。 2 0 1 0 年河 南文 化 产业 竞争 力 在 3 1 个省 市 区 中居 第9 位, 处于 全 国领先 水平 。
随着 文 化 产业 对 地 区经 济 发 展 的贡 献 逐渐
上升 , 各 地 区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水 平 越 来 越 受 关 注 。对 文 化产 业 发展 水 平 的研 究 主要 采 用 因子
数 为总 量指 标 , 在 省 市 区之 间 可 比性 较差 , 数 据
选取 也相 对简单 。
2 0 0 9 年 河南 文化 产业 发展 状况 在 3 1 个 省市 区 中 排 名第 8 位, 已成 为 中 国文 化 产 业 的 中坚 力 量 。 具 体来 看 , 其 在 文化 相 关产 业 发展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 以期 对有 关 部 门在 制 定 文化 产 业发 展 规 划 和科 学决 策 的过程 中提供 参 考依据 。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地区发展与提升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与评价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pdf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培育.pdf 5 中国省级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pdf 8 1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培育.pdf 12 近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pdf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pdf 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pdf 21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pdf 24 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pdf 28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地区比较.pdf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pdf 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熊正贤.pdf 二、地区篇 北京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pdf 48 55 31 37 41 研究.pdf 提升赤峰市红山文化产业竞争力策略.pdf 58 提升内蒙古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pdf 61
提升齐齐哈尔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思考.pdf 65 天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 芜湖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初探.pdf 69 67
邢台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pdf 72 广西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pdf 74 江苏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动态分析及思考.pdf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分析.pdf 84 唐山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战略.pdf 三、提升篇 关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思考.pdf 87 论以战略转型推动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pdf 89 浅谈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pdf 95 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途径.pdf 97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从文化产业融资的角度.pdf 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路径分析.pdf 101 103 100 85 77
以社会核心价值的有效融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pdf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发展战略分析.pdf 106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pdf 110
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

与城市、 地区网络发展相关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不同角度 的有益参考和借鉴, 但它们并非直接针对城市网络文化软实
* 基金项目: 2011 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城市文化研究 》 ( 2011D002035000002 )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2012 年重点课题 《首都网络文明工程建设研究 》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徐翔, 男,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 100101 ) 。
2012 年 11 月 第 6 期( 总第 192 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v. , 2012 No. 6
【 新闻与传播·图书与情报】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徐
摘
*
翔
要: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关系到城市的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是城市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期 力的评估。 总体来看, 我国对于城市网络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构 缺乏对城市网络文化软实 成与指标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门评价体系 。 这也使得城市的网络 文化发展及其质量评估缺乏系统有效的战略路径和实效测 度指引。本文针对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城市构成及城市差异 问题, 基于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的整体架构, 从网络信息 基础层、 网络文化提供层、 网络传播影响层、 网络功效扩展层 的主要方面, 对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模型及指标体系 并选取若干城市进行测评和分析比较, 以期 进行分析建构, 对我国城市网络文化发展水平及质量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 参考。 网络传播影响层, 也即城市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文化表 提升网络文化扩散力、 强化城市文化影响力的网络渠道 达、 具有优异受众反响的网络传播是 与能力。强大的网络媒介、 城市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的重要路向 。 网络功效扩展层, 是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和城 市文明所产生的推进改善作用与功能 。 由于网络传播和网 它对城市的社会建设、 政治文明、 经济转型升 络文化的发展, 级等也产生综合性的驱动改善作用, 使得城市发展在网络时 代出现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趋向 。 上述方面对于城市网络文化发展具有不同的侧重 。 网 络信息基础层强调的是城市内部网络信息环境和网络信息 应用, 是城市内部的网络化向度, 我国许多城市所强调的各 “数字城市 ” 、 “信息城市 ” 、 “无线城市” 等实际上都是侧重 种 于这种城市的网络环境建设, 它是城市网络文化发展水平的 基本性的维度。城市中企业或个人的网络文化生产 、 网络文 化消费、 网络文化互动、 网络文化传播都离不开这个基础层 。 但是仅有网络环境基础的城市并不能保证自身具有充分的 网络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在数字内容产 业、 网络文化产业崛起的背景下, 大量丰富的网络文化内容 “数字文 的生产与创造成为城市发展网络文化软实力 、 构建 化之都” 所必须重视的方面。城市网络文化的发达和竞争力 还体现为城市所具有的强大的网络传播能力和网络话语权, 存在着一些网络传媒发达并处于中枢地位的网络媒介城市, 例如北京所拥有的全球流量 500 强网站大大超过上海、 广 州、 深圳等地, 云集着新浪网、 搜狐网、 人民网等大批举足轻 重的网站, 使得它在网络媒介及其传播效果显著超出国内其 他城市。此外, 网络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还以其 媒介和文化属性紧密结合并推动城市的社会 、 政治等方面的 综合发展, 例如网络参政、 微博问政、 社交网络既是文化现 象, 也是与网络文化密切融合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它们丰富 着城市网络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推动着城市网络文化综合水 平的拓展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 的精神 性看 ,其表现 为为公 众提 供越来 越丰 富的文 化产 品 , 足公众精神需求 , 满 激发 国民想象力 和创 造力 。 对于提 高文化产业竞 争力问题 , 花建指 出为提高文化 产业 竞争力 的整体创 新 、 市场拓展 、 成本控制 和可持续 能力 , 需采 取 切实可行 的对策 。 高文化 产业竞争力要提高文化产业 的知识 提 创新能力 、 知识流 动能力 、 成果 转化 能力 , 创新 服务 环境 , 新 创 经济效益 , 加速形成人力资本 , 建立吸引优质 资本 的渠 道。 府 政 要转换职能 , 培育产业集 团, 统一文化市场 。 企业需在创新 文化 品牌 上下功夫 。徐浩然 、 雷琛烨认 为提高文化产业 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 业竞争 力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评
王 安 琪
( 郑州大 学 升达经 贸管理 学院, 南 郑州 4 19 ) 河 5 1 1
【 摘 要 】 文章对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相 关文献进 行梳理和评论 , 希望为我 国文化产 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键 词 】 文化产 业; 关 竞争力 ; 评价指标体 系
【 中图分类号 】 14 G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 26 (0 11-290 10— 782 1)100— 3 要坚持 以 内容 为主 , 注重 内容 的差异性 与创新 性 , 吸引更 多注 意力资源, 打造出一批名牌文化企业 。
文化产业概 念源 自 2 O世纪 4 O年代 。 9 7年法兰克福学派 14 的 阿多诺 和霍 克海默在《 蒙辩 证法》 启 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 我 国 的文 化产业研究 源 自 2 O世纪 9 0年代 , 比西方晚 了近半个世 纪 。 目前我 国 已充 分认识 到文化 产业在 国民经济 中的重要 地 位, 并已高度重视相关研究 。 从其 国内外研 究现状看 , 主要集 中 在文化产业 概念与分类 、 文化产 业发展战 略等方面 。本文 着重 探讨文化产业竞 争力 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的研究 现状。
国际竞争力 低下 。原 因主要是管理体制缺乏 活力 , 缺乏 规模经
济, 科技水平较低 , 市场开发不力等。因此要从体制创新、 产业
环境创新 、 产业重组 、 技术 革新 、 创立品牌等方 面来 提升我国文 化 产业 国际竞争力( 雷光华 ,O 4 。 20 ) 郑 琳在 《 解提 高我 国文化产业 的 国际竞争力 》 探 中着重 分 析 如何提高 我国文化产业 国际竞 争力 。在文化产业 成为 2 世 1 纪 国际竞争 主战场的时代背景 下 , 高我 国文化产业 国际地 位 提 需 做到 : 融资渠道 , 拓宽 加大投 资力度 , 掘文化 资源 , 挖 创新 文 化 产品 , 提高 文化产业 科技 含量 , 合理 利用全 球性文 化产业 资
一
二 、 化产 业 国 际竞争 力 研究 文
20 00年祁述 裕在 《 国际 文化竞 争 力与 中 国文 化产 业 的发 展》 中指 出“ 谁买下 了文化 , 谁就 可以控制时代 ” 强调 文化竞争 , 力在综合 国力竞争 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 置。国际间 日趋激烈的 文化竞争使 强势文化如潮水 般冲击着我 国的文化 市场 , 我国 对 文化产业构成严峻挑 战。中国要利 用得 天独 厚的文化 资源创新
、
文 化产 业 竞争 力研 究
文化产业竞 争力是 中观竞 争力 , 指通过生 产要素 的高效 配 置和转换 , 稳定 、 持续地 生产出 比对手更多财 富的能力 。可见 文 化 产业竞争力 是一个相对 概念。从 区域 的角度而言 , 指与其他 区域相 比 , 区域文 化企业 通过生 产和 销售文 化产 品 , 本 占有 市 场 和获取利润 的能力 。文化产 业竞争力是 一种现实竞争 力 , 包 括 持续发展能力 。
文化 , 发展文化产 业 , 提升 国际文化 竞争 力。 文 化产业 国际竞 争力指 与其 它 国家相 比一 国文化 企业通 过 生产和销售 文化产品 、 提供文化服务 、 占有市场 和获得利润 、 创造 出 比其 他国家更多的文化财 富的能力 。 文化产业 国际竞争 力 由竞 争力模块功能与竞争力要素功能构成 。 竞争力模块功能 由核心竞争力 、 基础竞争力 和环境竞争力 构成。要素功能 由生 需求 状况 、 相关产业集群 、 文化企业 战略和政府行为构 对 于文化产业竞 争力 的构成 , 花建认 为其 由四大核心能力 产要 素 、 祁 20 ) 和七 大 内容构成 。四大核 心能力指整体创新 能力 、 市场拓展能 成 ( 述 裕 ,0 4 。 力、 成本控制能 力和可持发展能力 。 七大 内容指产业 实力 、 产业 雷光 华在 《 于提 升我 国文 化产业 国际竞争 力 的思 考》 关 中 效益 、 产业关联 、 产业资源 、 产业能力 、 产业结构和产业 环境 。 而 借鉴产 业 国际竞争力 概念 , 从侧 重于 国际竞争 市场条件角度界 徐浩然 和雷琛烨认 为文化产业竞争 力 由整体创新 能力 、 市场拓 定文化 产业 国际竞争力 : 国文 化产业在 自由公平 的市场条件 一 展能力 和成 本控制能力三大核心竞争力 构成 。 下, 争夺 有利 的生产 和销售条 件 , 在竞争 中获得 最佳利 益的能 文 化产业竞 争力 的表现 具有 多样性 。从 投人产 出 的角度 力 , 它是 国际竞 争优势 的表现 。文化产业 国际竞争力直 接表现 看 , 表现为 以最小 的投入 获取最 大的产 出 ; 其 从市 场 占有 的角 为一 国文化 产 品在 国际市 场上 的市场份 额和 出 口竞争力 以及 度看 ,其表现为在 国内和 国际市场 上 占有越来越 大的份额 ; 从 文化产业 的利润率 和劳动生产率等 。 国文化产业生产效率普 我 出 出 劳动生产 率低 , 产业 内部结构看 , 其表现为文化产业各 要素的合理组合 ; 从产业 遍低 于国际水平 , 口竞争 力弱 , 口份额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