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潜力

合集下载

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4.010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以南昌市为例饶敏欣,胡 隆,罗志军*(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摘 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岸线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选取岸线稳定性、生态敏感度、交通便利度、夜间灯光指数等1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赣江南昌段的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城市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利用策略。

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中,自然岸线约占81.08%,人工岸线约占18.92%;岸线资源开发高潜力区面积约为12.43 km2,较高潜力区面积约为157.98 km2,中潜力区面积约为128.83 km2,较低潜力区面积约为117.24 km2,低潜力区面积约为65.16 km2;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存在岸线利用程度总体较低、部分岸线利用不合理、岸线开发保护冲突等问题。

据此建议从丰富岸线利用类型、优化开发利用方式、保护岸线生态、加强修复治理等方面对南昌市城市岸线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优化利用中图分类号:F293.2;K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3)04-0054-06岸线资源是江河湖海沿岸一定范围的水陆交互空间。

城市岸线资源不仅具有港口、供水、交通通道、旅游等经济功能,同时在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城市岸线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与重点开发对象,具有重要和无法替代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2-3],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和依法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对城市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多以流域为视角,分析城市河湖岸线的生态环境[4];或以水生态安全为切入点,研究岸线利用方式与水生态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5]。

杨凌示范区:现状 潜力 评价

杨凌示范区:现状 潜力 评价

杨凌作为未来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发展带的次核心城市,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机遇面前,杨凌示范区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抢抓大机遇,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现在,杨凌作为中国未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技术源头,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杨凌人设想的未来目标是:科技领先的农科城、经济发达的产业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文明开放的旅游城,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生物产业基地、食品工业之都。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在该阶段具有决定性意义。开辟新高地,凝聚新资源,抓大不放小,全民共努力是其发展壮大之根本。
5、现代农业基础与示范推广优势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理念与目标,杨凌示范区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等八个专业园区。先后有美国、以色列、荷兰和台湾等国际著名的农业公司入驻园区。园区投入7亿多元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已进入农业部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序列。
陕西台商产业园: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优势,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陕西省级台商产业承接园,由陕西省商务厅与杨凌示范区共建。已引进了台湾美庭、今日花卉、康泉奶山羊等一批台资企业入园。
杨凌示范区粮油物流园:依托477货运专线和300万吨货运站,由陕西省粮食局与杨凌示范区共同规划建设了粮油物流园区,现已成为陕西省三大粮油物流园区之一,不久将建成国家级粮油物流园。目前已有福锦米业、来富油脂、金荞实业等粮油企业入园。
杨凌示范区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平缓,海拔516.4~540.1米。地貌类型分为漫滩、阶地和黄土台原, 由南向北依次为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和黄土台原。渭河漫滩呈带状,沿渭河北侧东西向分布,地势平坦,宽度900~1500m,高程433~437m。渭河一级阶地呈东西向分布,阶面平坦,宽1000~2000m,阶面高程在435~450m之间;渭河二级阶地呈东西向分布,阶地宽度1700~3000m,阶面高程440—470m;三级阶地呈东西向分布于西卜村-农校-上川口一带,阶地宽度500~1500m,阶面高程460~490m。黄土台原分布于五泉乡-大寨乡-杨村乡一带,台原面较为平坦,微有起伏,地面高程510~550m。台原面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坡度约3‰左右。良好的地形与地势,为农业科研的实验与示范,提供了比较优越的条件,这也许是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选址的重要理由之一。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评价一个城市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几个方面分析如何评价一个城市,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践导向结论。

首先,评价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个好的环境质量意味着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悠闲的绿地和友好的生态系统。

评价城市的环境质量可以通过测量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标和绿地覆盖率等。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PM2.5浓度、水源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城市绿地的面积来评价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

此外,还可以调查居民对环境问题的满意度,如噪音和垃圾处理等。

通过这些数据和调查结果,可以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其次,评价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很重要的。

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繁荣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几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GDP总量、人均收入、失业率和企业数量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城市的商业环境,如商业设施的数量和品质、创新和科技水平等。

一个好的商业环境和创新能力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评价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另外,评价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也是重要的。

城市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有活力和多样性的文化环境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评价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可以通过观察城市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艺术画廊、剧院和音乐厅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城市的文化活动和节日,如文化展览、音乐会和艺术节等。

这些都是评价一个城市文化魅力的重要指标。

最后,评价一个城市的社会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城市的社会方面包括社会公平、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等。

评价一个城市的社会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城市的犯罪率、社会福利和社会关系等。

此外,还可以调查居民对城市社会环境的满意度,如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区参与等。

一个社会和谐、安全和公平的城市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也将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测度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测度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测度分析在当今社会,城市竞争力是评价一个城市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对城市的发展和影响至关重要。

如何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领袖城市,是每个城市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测度分析进行探讨。

一、理解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它是影响一个城市长期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城市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体现,还包括城市环境、社会文化、政府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因素,如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秀的公共服务配套、灵活的政策体系等,这些因素都对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竞争力的测量指标1.经济实力指标:城市GDP、人均收入、城市规模等。

2.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知识产权等。

3.创新能力指标:科技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高校数量、科技人才等。

4.人口结构和社会环境:人口规模和结构、教育、医疗、娱乐、生活配套等。

5.生态环境:环保水平、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等。

6.交通配套设施: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等。

7.政府环境:政府公信力、城市规划、行政效能等。

三、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分析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测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将各项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出综合排名。

分析城市竞争力时,要考虑到数十项指标,进行科学的测算和评估。

例如,针对生态环境这一是否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可以采用一些指标进行测量,如空气、水质量测量、能源消耗、粉尘浓度等,同时,还要考虑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四、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城市财富、基础设施、市场,策略、管理能力、组织文化等因素对城市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针对这些因素,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提升呢?1.城市品牌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吸引资本和人才的流入,扩大城市影响力。

3.改善城市环境和社会文化,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感。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五、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评价(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指标有: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指标、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及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指标等。

1.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该标准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出发,为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环境建设的最基本用地需求,规定在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一15%,这四类用地综合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大城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宜取规定的下限,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好的城市,其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还规定了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人均单项指标,其指标为人均居住用地18~28m2;人均工业用地10~25m2;人均道路广场用地7~15m2;人均绿地大于9m2,其中人均公共绿地大于7m2。

大城市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宜采取下限。

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可与国外大城市横向比较,从发达国家的土地利用结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特征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的比重较大。

2.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指标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构时,将城镇分为中心区、内城区、过渡区、外围区(由内至外)四个区域。

通过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统计分析,得到每个区域及商务中心区(CBD)主要用地类型用地分布状况、分布数量和用地强度,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规划提供依据。

3.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一般而言,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可以用城市的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来表示。

各类用地由于其类别不同,用途不同,因此土地的利用强度也有差别。

通过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统计分析,得到商业金融、住宅、工业仓储、市政、公共建筑、交通、水域、特殊、农业及其他用地的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与城市规划比较来判断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合理性。

外地人对神木市的评价

外地人对神木市的评价

外地人对神木市的评价
神木市是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是中国重要的铝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神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神木市工作和生活。

那么,外地人对神木市的评价如何呢?
首先,外地人普遍认为神木市是一个比较安静、宜居的城市。

由于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上市区规划较好,城市建设比较新,因此空气质量较好,环境相对较为干净整洁,适合居住。

其次,外地人认为神木市的人们比较淳朴热情。

神木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大部分居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比较传统又热情好客,受到外地人的喜爱。

再者,外地人对于神木市的美食也非常赞赏。

神木市的特色美食有神木烤羊肉、神木面皮、油糕、米皮等,口味地道,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外地人也认为神木市的发展潜力很大。

随着神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业进驻,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活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前来发展。

综上所述,外地人对神木市的评价是比较积极的,认为神木市是一个宁静、宜居、淳朴、热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和发展潜力。

- 1 -。

城市评估的名词解释

城市评估的名词解释

城市评估的名词解释城市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对城市整体状况、发展潜力和社会经济指标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和分析。

它是一个评价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工具,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决策者和研究人员了解城市的不同方面,并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案。

本文将对城市评估的概念、方法以及评估指标进行解释并探讨其意义。

一、城市评估的概念城市评估可以理解为对城市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它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评估城市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潜力。

城市评估可以包括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交通、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对各个指标进行衡量和分析来评价城市的质量和发展状况。

二、城市评估的方法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描述和分析城市的情况和特征来评估城市的质量和发展水平。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具体的数据和统计数字,而是通过对城市的观察和理解来评价其特点和潜力。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对城市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评估城市的发展状况。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并通过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对城市进行量化评估。

三、城市评估的指标1.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

包括城市的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是评价城市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

2.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包括教育水平、医疗资源、社会安全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福利水平,是评价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

3.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城市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包括空气质量、水环境、垃圾处理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是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4. 交通指标:交通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城市的交通状况和交通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拥堵指数、公共交通覆盖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交通状况和交通便利程度,是评价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参考。

土地评价:潜力评价

土地评价:潜力评价

土地评价:潜力评价
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未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潜力
评价涉及到土地用途、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
行多方面的分析。

潜力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即基础潜力评价和发展潜力评价。

基础潜力评价
是对土地现有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进行评估,包括土地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因素的优劣程度。

发展潜力评价是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考虑到城市
规划和土地用途的变化对土地价值的影响。

在进行潜力评价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一、土地位置因素:土地的位置是影响其潜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
便利、社会文化氛围好的土地,其价值往往比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二、土地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衡量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

环境越好、自然条件越优
越的土地,其开发潜力越大。

三、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影响潜力的重要因素,包括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资源,以及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等。

四、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的变化对土地价值的影响很大。

土地规划的变化,如城市化
进程、土地用途变更等都将对土地价值产生极大的影响。

五、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评估土地潜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消费水平、人
口增长、就业机会等因素,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其潜力越高。

总的来说,潜力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考虑,以确保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这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潜力
城市潜力就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自然三方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可用来支持未来竞争和发展的资源空间的能力。

城市潜力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表征,它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和谐程度。

城市潜力系统的研究既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层面上识别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基于此认识,本文拟将城市潜力系统看作一个独立有机体进行研究与探讨,希望对有关部门有所借鉴或参考。

二、城市潜力系统的定义与特征
1、城市潜力系统的定义
城市潜力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有学者认为,城市潜力系统是反映城市在未来或潜在竞争中能够争夺、控制制高点所必需的要素支持的完备程度。

笔者认为,所谓城市潜力系统就是指构成城市潜力的各个要素的有机集合。

2、城市潜力系统的特征
城市潜力系统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是动态性。

城市潜力系统是动态发展着的,在其构成要素中,有些是基本稳定的,比如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而有些因素,比如人力资源、市场潜力等则呈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态势。

二是相关性。

城市潜力系统与其外部因素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城市魅力、相关政策等都有密切关系,受影响较大,因此研究城市潜力,不能对其孤立的考察,而要结合相关因素一起分析。

三是互利性。

城市潜力系统与城市发展进程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利共生、相互促进作用: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为城市潜力的挖掘和提升提供了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城市潜力系统是一个城市能否维系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城市潜力系统的概念模型
1、概念模型的涵义
根据上述城市潜力系统的定义和内涵,结合系统本身的动态性与复杂性,本文以系统构成要素入手建立了概念模型,涵盖了城市潜力系统各方面内容,同时通过三级要素的设立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说明性和逻辑性。

城市潜力系统的概念模型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特定城市,从模型出发,以定性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潜力系统中的优势之处与薄弱环节,实现对城市发展潜力的直观了解。

另一方面是将概念模型直接应用于定量化评价,鉴于此类评价为典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且模型中指标的数量较多,因此在具体方法上可用主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即而得到潜力系统的整体评分。

2、概念模型的构成
城市潜力系统的概念模型将潜力系统划分成5个2级指标,分别为自然资源潜力、人力资源潜力、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能力和城市市场潜力,每个2
级指标下面下设数个3级指标,如下表:
3、概念模型的特征
城市潜力系统概念模型具有几个特征:
首先,模型中所含项目都是可直接观察或有固定计算方法的,可获性和客观性都很强,因此虽然是概念体系,但已为定量评价提供了基础。

其次,本套概念模型所选项目都植根于理论分析,并且在选取过程中综合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城市潜力系统所应包含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说明性。

最后,概念模型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实践性和指导性。

所选指标将“如何理解城市潜力系统,潜力系统是如何构成的”这类抽象的概念性问题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可量化的项目,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决策借鉴。

4、概念模型内容的分析与解释
(1)自然资源潜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对城市这一区域经济实体来说,要谋求发展同样离不开基本的自然资源支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因此,研究城市的潜力系统首先应着眼于基本的自然资源潜力。

这里的自然资源包括了土地、水、能源等基本要素,但应强调的是,实际测量中的指标反映出的仅仅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存量概念,而事实上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和不可预期的科学发现,城市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比如引滦入津工程就使天津市的水资源状况有了根本转变,再比如乙醇汽油项目的推广带来的石油依赖性的降低。

因此,我们在研究自然资源潜力时,不能不考虑资源本身的流动性,应尽量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包含在内,以期反映出自然资源的一个动态水平。

自然资源潜力指标划分为5个三级指标。

(2)人力资源潜力
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离开了人力资源,所有的发展、进步都成为无根之木。

因此,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就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

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潜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的、自然的人力资源潜力,包括城市老龄化水平、死亡率、出生率等等直接影响人力资源潜力而又较少受人为因素干扰的指标,这类指标是构成人力资源后续发展的基础;二是后天的经过教育的人力资源潜力,它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的整体文明素质和未来发展的走向,比如文盲率、学校密度等等指标,这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不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保证,而且影响着城市的整体环境和风貌。

通过对上述两类指标的系统考察,能够比较好的揭示出城市人力资源的潜力。

人力资源潜力指标划分为7个三级指标。

(3)资源利用效率
自然资源潜力与人力资源潜力两项衡量的是资源“进入”的水平,资源的利用效率衡量的是资源“流出”的效率及合理程度。

实现循环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利用效率的高低在短期内影响可能不是很明显,比如我国近二十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长远来看,利用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城市为背景,也就是影响着城市长期发展的潜力。

因此,将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一个单独模块加以考虑是有必要的。

这一模块应包含资源消耗增量与GDP增量比、人均消耗水资源量等等指标。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划分为4个三级指标。

(4)环境承载水平
环境生态城市理论认为,生态城市主要有三个特点,即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及持续性;能流、物流、信息流及价值流的高效性;区域发展的平衡及协调性。

因此,生态城市应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

在探讨城市发展潜力问题时,应当注意到城市环境承载水平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在这里,环境承载水平指标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城市目前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稳定性,二是城市为了保持自然环境系统稳定性而做出的努力。

前者包括年酸雨量、植被覆盖率、空气质量、人口密度等等指标,后者则包含了环保经费、车辆排气标准等等指标。

环境承载水平指标划分为9个三级指标。

(5)城市市场潜力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靠一定需求作为支撑的,因此城市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发展潜力影响着城市发展潜力。

这一点可以从实证角度得到证实,目前我国公认的发展较好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等,无一不具有成熟而发达的内部市场,市场的成熟、通达在为本地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对外界资源的吸引力。

这一模块包括了影响市场繁荣程度的基础性准备工作和市场本身的开放、成熟程度。

城市市场潜力指标划分为5个三级指标。

四、结束语
现代城市管理理论研究使得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城市潜力系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

此方面的研究不但可以丰富城市管理的理论宝库,而且也为城市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