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合集下载

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背景介绍: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领域。

本文将着重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一、免疫组织化学原理及技术1. 免疫组织化学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是通过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抗原的存在与分布情况来判断其性质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免疫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与相应标记物结合,经过染色或荧光检测,从而观察目标抗原在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表达程度。

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主要包括制片、脱脂水处理、抗体处理、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在制片过程中,组织标本被固定、包埋和切片,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随后,通过脱脂水处理去除蜡,使得抗体能够与目标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接下来,使用特异性的一抗和二抗进行免疫反应,并经过适当染色方法(如DAB染色等)增强信号,并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 碳酸酐酶Ⅸ(CAIX)的检测CAIX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可以通过检测CAIX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辅助肿瘤类型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 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ER和PR是乳腺癌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重要预测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情况,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EGFR与PD-L1的检测EGFR和PD-L1是一些常见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靶点。

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准确地检测这些潜在预测因子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三、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进展1. 多标志物联合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多个免疫抗原标记物联合应用已经成为趋势。

通过使用不同抗体对不同分子进行定位,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并指导相应治疗策略。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诊断治疗的好帮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诊断治疗的好帮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诊断治疗的好帮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使用特殊标记技术对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的一种检测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单的特点,在病理诊断工作中应用广泛。

采用该项检查技术,不仅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在分析肿瘤起源、确定肿瘤性质、指导后续治疗等各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确定病原体与肿瘤的关系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应用于研究病原体引起癌症的机理,该检测方法在发现癌症发生原因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对乙肝病毒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时,通过使用HBsAg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还有已经被生物素标记过的HBVDNA 探针,可以清晰的检测出标志物。

二、有利于确定肿瘤的发生起源免疫组化检查技术在研究肿瘤来源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研究清楚在各种肿瘤细胞中表达的特异性抗体,有助于人们更加明确的发现肿瘤的真正起源,例如淋巴结组织内存在大量恶性肿瘤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就能够有助于人们判断肿瘤细胞起源。

三、有利于鉴别诊断肿瘤的发展位置免疫组织化学检验还普遍应用于对肿瘤中的抗原进行检查,例如,通过检查甲胎蛋白来判别人体肝脏、卵巢、睾丸等部位是否出现肿瘤细胞。

若人体的消化道、卵巢、子宫、乳房和膀胱等部位的出现恶性肿瘤,那么这些部位会广泛分布有癌胚抗原,虽然该抗原不具备特异性,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旧可以清晰识别出来,其表达情况如何可以直接反映出肿瘤的恶化程度。

除此之外,在前列腺肿瘤诊断过程中,已知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与前列腺肿瘤的分化程度呈现正相关,因此通过对其进行检测对于研究前列腺肿瘤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利于区分分化差的肿瘤在对肿瘤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细胞分化程度往往不同,单靠光镜无法具体判断之间的差别,因此正确分别出肿瘤和肉瘤是医生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利用免疫组化的标记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S-100蛋白、LCA(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RB)等就可以清楚区分。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接着解释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原理及其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特别强调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并将其与其他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论部分强调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清晰地了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乳腺癌、诊断方法、原理、作用、比较、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病理诊断是指通过组织病理学的方法对乳腺组织进行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性病变等,其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给女性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传统的乳腺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观察,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病变往往在形态学上难以鉴别。

要想准确诊断乳腺疾病,单纯依靠形态学观察已经不够,需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辅助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一种能够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情况的技术,通过检测目标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鉴别病变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乳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乳腺疾病诊断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原理以及在乳腺病理诊断和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旨在全面揭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医学领域提供更多关于乳腺疾病诊断的参考,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为乳腺病理诊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一种有效检测疾病的技术,它搭配使用专门染色剂和适当的技术进行诊断测试,被用于诊断细胞学疾病,及其它方面。

在这种技术中,把生物标志物,如抗体和其他免疫技术,应用到染色剂的作用上,以确定细胞的分子特征,以及诊断特定疾病的有效性。

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的特殊性,所以有许多特定的染色剂和技术可用于组织的检测,其中包括柱状染色、滴状染色、板条状染色、对比染色、流质镜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除了检测细胞学疾病,还能应用于分子水平上,如诊断小分子抗原、癌标志物、抗原和抗体相关物质、微生物感染诊断、病毒感染诊断、病理活性细胞检测、血清成分检测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多种规格,如单价染色、双抗体染色、多抗体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三维染色等,可根据需要进行技术设计。

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有不同的步骤,但总体上有一些共同的步骤,如水浴的准备,模板的选择,标本的准备,阳性对照的准备,油脂的准备等。

之后,试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染色要求,在可用性和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

最后,根据用到的染色剂,以及染色时间,灯光和温度条件等参数,来进行染色。

完成染色后,就可以用显微镜查看染色的特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诊断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技术,它用于检测细胞学疾病,也可以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如抗体等。

另外,由
于所需的技术步骤较简单,以及所需要的设备较少,所以它也成为临床检测疾病的重要技术工具。

它在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组织染色技术也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得更多的疾病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保障人们的健康。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乳腺病理标本中特定蛋白的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乳腺癌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分子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还能够帮助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变,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乳腺病理分子机制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它仍然是乳腺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以提高乳腺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关键词】关键词: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良恶性病变、分子机制、比较、前景、研究、应用、结论。

1. 引言1.1 乳腺病理诊断的重要性乳腺疾病是指乳房组织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涵盖了一系列良性和恶性疾病。

乳腺病理诊断是对乳腺组织病变进行准确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乳腺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病理诊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乳腺病理诊断是诊断乳腺癌的关键。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通过对乳腺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深度等信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乳腺病理诊断可以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乳腺病变。

乳腺组织病变种类繁多,有些病变在形态上难以鉴别,需要借助病理学的手段来做出准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乳腺病理诊断在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评估肿瘤的分子特征,预测患者的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1.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抗原的存在与定位,来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和病理生理过程。

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然后,分析了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分型、分级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接着,探讨了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最后,总结了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关键词: 癌症,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治疗一、引言癌症是一类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

近年来,虽然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癌症治愈率仍然极低。

因此,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检测特定抗原在组织或细胞内的表达情况,从而进行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特定抗体与其靶标结合的原理,利用染色剂或显色剂将靶标标记出来,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靶标在组织或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二、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靶标结合的特异性,对组织或细胞内的靶标进行检测和定位。

通常,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 组织取材: 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之前,需要从患者身体中获取组织样本。

常用的组织样本包括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穿刺活检样本等。

2. 切片制备: 将组织样本固定、包埋和切片,以便后续的染色和染色观察。

3. 抗原修复: 组织样本经过切片后,需要进行抗原修复处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恢复组织样本中的抗原的空间结构,以便抗体能够更好地与其靶标结合。

4. 抗体孵育: 将特异性抗体与样本中的靶标进行孵育反应。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具体选择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需求。

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医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免疫组织化学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和识别分子的技术,因为癌细胞在细胞膜、核糖体和其他细胞结构上具有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因此这种技术可以确定癌细胞的特征和性质,从而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肿瘤病理学的诊断和分类。

通过对癌细胞表面和核内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明确一种癌症的类型和级别,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检测鳞状细胞癌中的角蛋白和基底细胞癌中的细胞角蛋白可以确定其类型,通过检测HER2蛋白质的表达可以确定其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也可以用于肿瘤的分期,例如检测Ki67和PCNA的表达可以判断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从而判断肿瘤的活跃程度和预后。

二、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抗体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和癌症疫苗等方式进行。

目前最常用的是抗体治疗,即通过抗体对靶向分子的结合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例如,通过单克隆抗体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或腺癌。

此外,免疫细胞疗法也正在逐渐发展,这种疗法使用体内产生或外部培育的免疫细胞来抵抗肿瘤细胞,并且目前已经证实在某些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

最后,癌症疫苗是一种通过刺激宿主免疫系统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疗法,目前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免疫组织化学的局限性和发展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虽然比较广泛,但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抗体对特异性分子的识别和结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覆盖细胞表面和核内所有的蛋白质和标志物。

其次,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可能会影响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因此在肿瘤治疗中肿瘤标志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最后,抗体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和癌症疫苗等免疫治疗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高特异性抗体的发展及其特异性的验证,这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发展。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判断标准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判断标准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判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其通过检测目标分子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科学家提供了了解生物体内分子表达的关键信息。

判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标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一、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意义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细胞或组织中目标分子的定位和表达水平。

这些目标分子可以是蛋白质、抗原或某种细胞信号分子等。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研究、癌症诊断和治疗、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医学等领域。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科学家可以了解生物体内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或抗原的表达模式,进而为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判断标准在判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是否有特定染色: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中,我们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标记目标分子。

判断染色结果是最基本而重要的一步。

免疫染色结果通常以颜色的形式展示,比如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中常用的颜色标记是棕色或紫色。

如果没有观察到特定的染色,那么可能说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没有成功,或者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非常低。

2. 染色强度和范围:在判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染色的强度和范围。

染色的强度可以用来表示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一般分为强阳性、中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等。

染色的范围可以用来表示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位情况,比如是否是细胞膜上的定位、胞质内的定位或细胞核内的定位等。

通过评估染色的强度和范围,科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目标分子的表达模式和作用机制。

3. 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定量分析可以进一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定量分析通常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或计算机算法来自动或半自动地计算染色的强度和范围等参数。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可重复性。

通过定量分析,科学家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并进一步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 浆细胞标记:CD38,CD138 • 其他:CD30,TDT,CD15,CD56,ALK,MUM1
神经组织标记物
•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 S-lOO蛋白(S—100 Protein)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腺的内分泌腺,各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 其他:黑色素细胞,性腺
常用上皮性标记物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MA)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其他:villin,Moc-31,MUC(粘蛋白)系列等
淋巴造血系统的标记
淋巴造血组织,尤其淋巴细胞在其发育和分化过 程中能形成许多分化性抗原,应用这些分化性抗原的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区分出免疫表型不同的细胞系, 而且还能区分出同一细胞系的不同亚型和不同分化阶 段的细胞群,因此可以利用此特性来诊断和分类恶性 淋巴瘤和白血病。
淋巴造血系统的标记
• 白细胞共同抗原(leucocyte common antigen,LCA,CD45)
白), myogenin(肌浆蛋白),MyoD1(肌调节蛋白 )等 – 脉管标记:血管内内皮细胞的标记物:CD34,CD31, 淋巴管D2-40 – 组织细胞的标记物:CD68, CD163,等 – 间皮细胞的标记物:calretinin,WT-1、 mesothelial等 – 用于鉴别软组织肿瘤的来源
• 蛋白具有不同的分子量和等电点 • 细胞中keratin常成对出现(酸性和碱
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出现)
根据氨基酸序 列,将Keratin按 分子量和等电点 进行二维分类
CK抗体
广谱的细胞角蛋白 抗体
特殊的细胞角蛋白 抗体
常用的CK抗体
AE1/AE3:(CK pan)
最常用,胞浆呈细丝状阳性 正常上皮细胞阳性表达。 在其他非上皮,如肌成纤维细胞、蛛网膜细胞、平滑肌
•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 全B细胞标记物:CD20, CD79a, PAX5, Bob1等 • 全T细胞标记物:CD3胞膜, CD43, CD5, CD7,CD2等 • T淋巴细胞亚群标记物:CD4,CD8 • 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相关标记物:MPO, CD34,CD68
值。
常用的CK抗体
CK7和CK20: ➢ 分子量46KD,正常胃肠道,尿路上皮,Merkel细胞阳性表
达,肝细胞,乳腺,肺阴性表达 ➢ 主要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粘液性癌,Merkel细胞癌的诊断 ➢ 鳞癌,甲状腺肿瘤,胸腺瘤阴性表达 ➢ 胆道和胰管的腺癌,小肠类癌,前列腺和间皮阳性表达 ➢ 与CK7和其他抗体合用对判断腺癌的来源具有重要价值。
器官或组织特异性抗原标记物
前列腺标记物: PSA, PSAP,PSMA,P504s 甲状腺标记物:TG,CT,TTF-1 甲状旁腺:PTH 黑色素细胞标记物:MB45,S100,MelanA 肺腺癌的标记物:TTF-1,SP-A和B, Napsin A 肝细胞癌标记物:Hep-1 乳腺: Mammaglobio,GCDFP15 结肠: CDX2,B-catenin 宫颈癌:P16
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
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抗体简介
人体组织细胞分类
• 上皮细胞:包括鳞状上皮,腺上皮,尿路上皮。 • 间叶组织:包括脂肪,肌肉,血管,纤维结缔组织,骨
和软骨组织,间皮。 • 神经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神经纤维。 • 淋巴造血:淋巴细胞,粒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 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组织: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
病原体的标记
• EBV • HPV • HBsAg 和HBCAg
与肿瘤预后相关的标记物
Ki67:核阳性,与肿瘤增殖相关,细胞周期中除G0期细 胞外,其余细胞均表达。肿瘤阳性细胞数越高,预后越 差。
NSE) • 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
神经内分泌系统标记物
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CgA(chromogranin A 嗜铬颗粒蛋白A) Syn(synaptophysin 突触囊泡蛋白) CD56
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等常呈阳性表达
常用的CK抗体
CK7和CK20: ➢ 分子量为54KD,正常乳腺,肺,尿路上皮、卵巢、子宫
内膜阳性表达,胃肠道,肝细胞,前列腺阴性表达 ➢ 主要用于乳腺癌,肺腺癌与胃肠道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胰腺癌,胆管癌,卵巢和子宫内膜腺癌,尿路上皮癌阳
性表达。卵巢粘液性癌,前列腺癌,肝癌阴性表达 ➢ 与CK20和其他抗体合用对判断腺癌的来源具有重要价
CK19: 40KD的角蛋白,在单层上皮和间皮中表达,在
肝细胞不表达,与CK7联合用于鉴别肝细胞癌和胆管细 胞癌;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常弥漫强阳性 表达,良性和其他癌很少表达或灶性阳性表达。
CK14:50KD的角蛋白,在复层上皮表达,是鳞状上皮
的主要标记物。
间叶组织的标记物
– 波形蛋白(vimentin, VIM) – 肌组织标记物:Desmin(结蛋白), actin(肌动蛋
Cytokeratin(keratin或CK)
• 上皮细胞的骨架形成蛋白(中间丝), 维持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分为I型( CK9-20 )和II型(CK1-8), 酸性和碱性细胞角蛋白,编码基因分别 位于17q21.2和12q13.13,共54个基 因
• 表达方式与组织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有 关,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常用的CK抗体
CK5/CK6:
分子量为58KD和56KD的角蛋白,存在于鳞状上皮、导管 上皮的基底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腺上皮不表 达
用于鳞癌和腺癌鉴别,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 导管上皮良恶性增生的鉴别
常用的CK抗体
34BE12(CKH): 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前列腺基
底细胞标记,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