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英文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英文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https://img.taocdn.com/s3/m/2beb4ff00722192e4436f6d1.png)
[英文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传统的英语写作中,我们往往把重点集中在作者所写的词汇、语法方面,而对语篇方面的问题注意不够。
那什么是语篇呢?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
句子的衔接和连贯这两大语篇特征是相辅相成的,保证句子的衔接和连贯在英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地说,也就是写作意思要完整、主次要分明、前后要连贯。
从语义上看,句子各部分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语法角度来看,正确的句子应该是结构严谨、关系一致、语序正确;从修辞角度来看,好的句子应该是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准确简练。
二、衔接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Halliday,Hasan,2001)。
英语的衔接手段主要分为三大类:过渡词衔接、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章振邦,2000)1.过渡词衔接过渡词是使上下文的连接自然、紧凑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英语写作中应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德(Bander)曾在《美国英语修辞》(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一书中高度概括了写作中使用过渡连接词的重要性,认为“有两个技巧比学任何其它的更能增强英语写作技能:其一是使用过渡连接词;其二是使用从属关系”(1978:203)。
过渡词分为11类:举例、比较、对照、让步、原因、结果、强调、递进、结论、时间和空间。
如:I am ill, so I can not go to school. (我病了,所以我没去上学。
“so”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衔接词。
)2.词汇的衔接语篇写作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
我们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
如:Some of the animals are dead,but most of them are alive.(词汇的相似性。
这句子若把“alive”改为“not dead”,重复使用“dead”会使句子显得呆板。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语言演变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语言的语篇,可以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提供关于语言发 展变化的线索和证据。
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文化差异识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这有助于减少 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和阅读理解。例如,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和 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句子和段 落。
语言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评估学生的语言水 平。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或口语表达,教师可以评估学 生在语篇组织、逻辑连贯和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
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
理论框架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词汇层面主要关注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语法层面主 要关注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语境层面则关注语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核心观点
语篇的连贯性是建立在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之上的。只有当这些层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时, 语篇才能呈现出连贯性。
深入研究动态语篇的连贯性,揭示其 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多模态语篇研究
加强多模态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探索 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
应用领域拓展
将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应用于实际领 域,如语言教学、人机交互、信息检 索等,发挥其实际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数据与计算语言
学
利用大数据和计算语言学技术, 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分析,挖掘 语篇连贯性的规律和特征。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衔接和连贯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指在写作过
程中,如何使句子之间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语篇更加流畅、连贯。
首先,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写作时,需要考虑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使用适当的连
词和过渡词,可以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从而使整个语篇
更加连贯。
其次,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重复和变化。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重复某些
关键词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思想。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句子之
间进行适当的变化,避免出现重复或单调的表达方式,从而使整个语
篇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还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在写作时,需要使用适当
的过渡词和短语,来使句子之间更加自然地连接起来。
例如,可以使
用“然而”、“另一方面”等过渡词,来引导读者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最后,还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在写作时,需要使用适当的过渡句,来使段落之间更加自然地连接起来。
例如,可以使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过渡句,来引导读者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总之,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复和变化、衔接和过渡,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可以使整个语篇更加流畅、连贯,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即词汇关系和语法关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获得语篇手段和技巧,培养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关系词汇关系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如代词代替名词,助动词(如:do)代替实义动词等,或共同出现,如factory与manager,worker 等用在一个语义场中。
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的统一(胡壮麟,2001)。
因此,这里所说的词汇包括许多词汇学中的词项,不仅是单词(words),它们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 (ert/eter)es,时体(work / worked)和词等等。
这些词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基本词义不变,故具有语篇衔接力。
其他的还包括有同义、反义、上下义 (如classroom是blackboard的上义词,即blackboard是classroom的下义词)互补来使语篇达到语义上的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词的复现和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an, 1976)。
1.1词汇的复现关系词的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下义词(hyponym)、概括词(general word)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
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四种(胡壮麟,1994):原词复现: 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
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进而突出主题。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同义和近义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
如:近义词的复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所谈论的,所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

而 Yes?!(反问,先下沉再上扬)表示强烈的感情色彩,
“语篇”(text)在不同学者的著作中描述不 问中有答。
同。Halliday 和 Hasan 认为语篇既指书面语言又指口
(三)含义
头语言;Leech 用“话语”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含 义 指 说 话 者 的“ 言 外 之 意”, 话 语 分 析
二、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
从例子中可以得出,my uncle 和 he 指同一个人;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然而语篇中的语
而 my mother's sister 和 she 指一个人。“就近”原则 境是分析话语含义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语境由英国
(principle of local interpretation's)使得听者根据语境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923 年提出的,
观点用语篇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并分析语篇中的 量提供信息,不多不少。(2)质的准则:提供真实的、
衔接与连贯。
有足够证据的信息。(3)关系准则:信息具有相关
一、衔接与连贯
性。(4)方式准则:表达清晰清楚,避免模棱两可,
(一)所指(Reference)
简短有序。
所指就是说话者通过合适的方式所意指的事物,
是有形的。如:
演绎(deduction),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话语下的含义;
A:My uncle's coming home from Canada on Sunday. (3)不明推论(abduction),指形成解释性假设的过程。
B:How long has he been away?
语篇分析中,常常根据已读“推理”或预测,当语篇
(四)推理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任何话语,不管长度如何,也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构成一个整体,即为语篇。
一句话或者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但大多数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
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就标准的语篇而言,同一语篇内的各组成分之间的连接从字面上必须有合理的衔接手段,在语义上还要有合乎逻辑的关联性。
合理的衔接方式和逻辑上的连贯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共有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1. 语篇衔接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阐释和确定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
Halliday & Hasan将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进行衔接。
例如照应,是指用代词等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省略,则可省略主语、谓语、补语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连接,主要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等实现衔接。
词汇衔接属于语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形式来实现。
在这些衔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句子内部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之间也存在衔接关系。
无论是语法衔接手段,还是词汇衔接手段都是语篇常用来达到连贯的显性实现手段,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有助于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通常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错出现,互相配合,共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2.语篇连贯连贯指的是连接意义和概念的手段,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们的心智、知识结构与语篇成分互动的过程,是语篇给人的感觉。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

什么是衔接和连贯 衔接和连贯的差异 衔接的分类 照应 替代 省略 连接 英汉对比:显性与隐性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语篇是自然语言 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 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 语言”(胡壮麟)。
在元语照应中,即当发话者指称上文的陈述时,汉 语一般用“这”,而英语一般用“that”来表示。
比较照应是指用形容词、副词及其比较级 形式或用表示异同、相似、差别、优劣等 词语来实现的照应关系。
He didn’t like the car. He asked to see a different one.
本例中的“it”反过来指上文中的“story”, 换言之,“story”是“it”的先行词。
代词作主语或宾语 物主代词 (详见教材P191)
John’s house is beautiful. He had it built last year. His wife must be delighted with it.
英语的某些表示照应关系的词语具有形态的变 化,这也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
名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 小句性替代 条件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 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
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替代词有one, ones 和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such等。其中 one和ones最常见,用于替代上文语境出现 过的单数或复数意义的名词词组。Eg: His novel is a bad one for children.
1398
在汉语语篇中,“这”可以用来指称同一篇章别人 说的话或提到的事,而这一指称功能在英语中一般 由that来承担。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T5 but in the 1917—1918 conflict it never clashed with the enemy on the surface;
[4] Susie left the howling ice cube in a bitter bicycle and it melted. It soon tinkled merrily in her martini. Into her drink she then also poured the grand piano she had boiled in a textbook of mathematics the night before. She chewed the martini, read the love and went to bed. But first she took her clothes off. She then took her clothes off. [Enkvist, 1980]
谋篇意义 结构性
根据级阶 小句
主位
动词词组 语态
跨级阶 信息单位
信息分布
信息焦点
名词词组 指称
副词词组 连接
非结构性 衔接
指称 替代 省略 连接 词汇衔接
精选ppt
8
一、起始阶段:1976
衔接的作用:
把语篇中的一个个句子以一条条语义关系联系 起来,从而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不是 一个个单独的句子的堆砌。
精选ppt
11
二、衔接理论的第一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伍良胜胡晓琼内容提要本文旨在通过词汇和语法在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分析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目的是发现语篇的发展模式,借助对语篇表层结构特征和深层结构特征的描述和解释,寻找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内在规律性将其理论渗透到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到更广泛的语体分析中,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词块标注”法,并结合其它的语篇手段与技巧,使学生逐步获得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语篇衔接连贯理论词块标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即词汇关系和语法关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获得语篇手段和技巧,培养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
1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关系词汇关系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如代词代替名词,助动词(如:do)代替实义动词等,或共同出现,如factory与manager,worker 等用在一个语义场中。
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semantic field)的统一(胡壮麟,2001)。
因此,这里所说的词汇包括许多词汇学中的词项,不仅是单词(words),它们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 (ert/eter)es,时体(work / worked)和词等等。
这些词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基本词义不变,故具有语篇衔接力。
其他的还包括有同义、反义、上下义 (如classroom是blackboard的上义词,即blackboard是classroom的下义词)互补来使语篇达到语义上的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词的复现和词的同现关系(collocation)( Halliday &Hasan, 1976)。
1.1词汇的复现关系词的复现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near-synonym)、上义词、下义词(hyponym)、概括词(general word)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意义统一完整。
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四种(胡壮麟,1994):原词复现: 通过原词在语篇中的复现,我们能够直接抓住语篇中所要讲的中心意思。
阅读中通过词汇复现来达到衔接与连贯,进而突出主题。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同义和近义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项之间的接应关系,不管这个词的意义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
如:近义词的复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所谈论的,所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上下义词:上义词是指那些具有概括意义的词汇,这些词汇涵容着许多表示具体指向的下义词。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下义词来回答就此类关系提出的阅读理解题。
了解这种上下义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句中的含义。
概括词复现:概括词是指那些词义宽泛具有总括意义的词汇,如:people,place,thing,之类的词语在语篇中都可以和具体的地名,物名,动物名等相互呼应使用。
这种衔接手段即概括词复现关系(黄国文,1988)。
需要注意的是,词汇的复现,特别是原词复现关系,无论是对已经出现的事物或话题进行重述,还是提供某种新的信息,都能对语篇的前后衔接发挥不可忽视的功能。
有时,正是由于这些手段的使用,段落或语篇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意义完整、上下连贯的整体。
这绝不等同于语言表达中的罗嗦重复。
罗嗦重复属于一种语病,而词汇复现则是有意识地重复使用关键词来达到连接语篇的目的(朱永生,1995)。
此外,如使用得当,我们还能体会出当时说话人或作品中的人物感情,或极端高兴或极端悲痛或因无理而一时语塞。
通过词的复现我们可以判断语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另外,在科技文献中,重复词语的情况是作者为了强调其概念的正确和重要(张德禄,1992)。
1.2词汇的同现关系同现关系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黄国文,1988)。
这种词的同现关系与语篇范围关系密切。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特定的语篇必然要围绕某个特定的话题展开,那么,与这个话题相关的词汇出现的频率就比较高,比较集中,而其他一些词就不大可能会出现或根本不会出现。
例如:谈论学校建设问题时,像“教学楼”、“实验室”、“办公室”、“微机室”、“操场”等相关词汇就会出现较多,而与这一话题无关的词,如“警察”、“敬老院”等被使用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反义词关系就是词汇的同现关系的一种。
反义词笼统地说就是意义相反。
反义词在同一个句子或同一语篇中出现,其基本功能是使两个不同的语言成分在意义上形成明显的对照,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某个或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描写,从而使所在的句子或语篇上下衔接,同时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使读者得到全面而生动的印象(黄国文,2001b)。
1.3.逻辑联系语逻辑联系语又称连接,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
它表示语篇中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张德禄,1999)。
它的表现形式即可以是词或短语,也可以是分句。
词包括连词和副词,如and, but,or, yet, so ,therefore ,anyway等; 短语如in addition,as a result,on the other hand,in other words等; 分句包括非限定分句和限定分句,如considering all that,to conclude,all things considered,that is to say,what is more 等。
从语义功能看,逻辑联系语可以表示很多种不同语义关系,可分为增补型(additive),转折型(adversative),原因型(causal)和时空型(temporal)四种。
逻辑联系语表示的语义关系是多样的(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2001)。
下面是几类比较常见的逻辑联系语所表示的语义关系(Grice, 1975)。
1.3.1表示列举列举(enumeration)这一语义关系通常由连接性状语(conjunct)表示,它们对所叙述的事情逐一列举。
1.3.2表示增补增补(addition)这一语义关系可以由and, and also,also,too,as well as,furthermore,in addition,besides,moreover what is more等来表示。
1.3.3表示转折或对比转折(adversative)或对比(contrastive)可用but,yet,however,instead,on the contrary,while,nevertheless,still,though, anyhow, at the same time,in fact,opposite,as a matter of fact等词语来表示。
1.3.4表示解释解释(explanation)指的是逻辑联系语引导的分句,对前面已讲到的内容加以澄清,举例说明或进行精确的描述。
能用于表示这一语义关系的有:for example/instance, such as,take---for example,that is, that is to say, as follows,namely, in other words,and so on等。
1.3.5表示等同等同(equation)指的是逻辑联系语所引导的上文和下文所表示的意义相同或相似,或在重要性上差不多,因而,有时也可把这种语义关系称为同位(apposition)。
用于表示等同的逻辑联系语很多,常见的有: equal,likewise,namely,similarly, in the same way,in other words,that is,that is to say等。
1.3.6表示结果结果(result)这一语义关系可以用according to, consequently, hence,now,so, therefore,thus,as a consequence,in consequence, for that reason,as a result,of course等词语表示。
例如:1.3.7表示推论推论(inference)这一语义关系可以由下列词语表示:else,otherwise,then,in other words,in that case等。
1.3.8表示总结总结(summation)这种联系语主要是用在句组或语篇的最后部分,对前面的内容做出概括或总结。
能表示这一意义的有:altogether,overall,then,therefore,thus,in all,in conclusion in sum,in short,in brief,on the whole,to conclude,to summarize , generally speaking.1.3.9表示替换替换(replacement)这一语义关系可用again,alternative,or, rather, better,also, on the other hand,worse, or at least,or rather等词语来表示。
替换的目的可能是纠正前面的说法,也可能是用肯定的叙述来替代否定的叙述,或用真实的结果来替代原先的预料。
1.3.10表示转题(transition)指引进新的一层意思或引进新的话题。
能用来表示转题的逻辑联系语有: now,incidentally, by the way, to change the subject等。
1,3.11. 表示原因(reason)的逻辑联系语不多,常见的有连词for, thanks to1.3.12表示时间顺序的逻辑联系语有first,then,later, in the end, finally,at last, after that,since then,immediately, suddenly,soon等。
1.3.13表示空间顺序的逻辑联系语有: on the right/left, on one side of,on the other side of; in front of…:at the back/top/of, around,before,below,beyond,beneath,close to,down, nearby,next to,near to,opposite,over,under, on top of等。
1.3.14逻辑联系语的归类问题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有些逻辑联系语可以表示不止一种的语义关系。
例如,and既可表示增补,又可表示对比、结果、转折、让步等(Grimes,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