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采样方法一览表

大气环境采样方法一览表
大气环境采样方法一览表

大气环境采样方法一览表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二、监测目的是: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三、有关资料的收集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包括:弄清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另外,区别高低烟囱形成污染源的大小,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应区别清楚。 二)气象资料。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及变化情况有影响。主要有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的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 三) 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因此,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这也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状况是不同的。如工业区、商业区、混合区、居民区等污染状况各不相同。(五)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自然和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群的健康。因此,掌握监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对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有益的。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二节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有关资料的收集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007-1-19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 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000-1-1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值得借鉴。此处文字可以修改。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关键字: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a]芘。 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Σ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气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大于某一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m3指标准状况下)。 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他们主要来源于ú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大气环境监测

第三章 空气与废气监测 习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空气污染可分为型、型和型,其中,伦敦烟雾型污染是型,而汽车尾气属于 型污染物。 2.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态、态和态。大部分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状的。 3.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和,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和。 4.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进行校准,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和影响。 5.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6.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和。8.NH3是大气中唯一的碱性气态物质,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9.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和平均布点法。 10.大气环境监测的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溶液。 1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状,称为,简称;PM10即,是指当量直径的颗粒状。 13.采集TSP时,通常使用滤膜,滤膜的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中浸泡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和采样器。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m / s,单位面积滤膜24h滤过的气体量要求在m3范围。 15.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法和法。 16.用大流量采样器测定TSP时,如标准滤膜的称重偏差mg范围时,则认为该批滤膜称重合格。 17.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时,为消除NO x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 18.采集PM10时,采样前应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h,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干燥器h再称重,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mg为恒重。 19.测定空气中NO x时用含CrO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如氧化管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说起分布式大气检测仪(采用圣凯安大气监测传感器),虽然它在市场上只是一个新面孔,可在咱们圣凯安科技的产品体系里却已经算是老前辈了,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早就有了,三年前也诞生了雏形产品,只是当时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所以市场开发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更加明显,产品推广计划就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总经理的李警,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考验自己综合能力的一次机遇,就开始了最初的市场摸索。 当时的大气监测项目部,说是一个部门,实际上就李警一个人,他亲自带着雏形产品到高新区环保局咨询后,发现这个产品只能监测PM2.5、Pm10,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了研发出产销对路的产品,公司决定组建了临时协同小组,由大气监测项目部联合智慧城市板块、智慧安全板块以及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对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经过研发人员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前前后后经历了无数次升级和改良,共推出了两个版本的样品,最终才有了咱们现在称之为“小型空气站”的二代产品。这款新品不仅完全满足了市场需求,可以检测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项空气参数,而且还具备便携性强、性价比高的优势,非常适合多点布位。以前在一个区只能建立一个点,这个点的数据却代表整个区,现在通过多点布位能够监测整个面,还能通过数据分析迅速确认污染源的类型、位置等信息,为后期治理提供了高度精确的决策性依据。 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高新区环保局的高度认可,并在4天时间内完成了14台小型空气站的多点布位,实现了对高新区全区大气质量的网格化监测。随后又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近70台小型空气站的多点布位,总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 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 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 必测项目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相山开发区20年统计的主导风向为东东北(NNE )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结合规划区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拟在评价区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共布设1-2个现状监测点(根据规划范围确定)。各监测点名称、方位见表, 具体位置见图。 图1规划区大气监测布点图 2、监测因子 根据开发区现有企业和拟进入的企业类型,选择特征因子进行监测,具体包括:HCI (小时值、日均值)、硫酸雾(小时值、日均值)、氟化物(小时值、日均值)、苯(小时值、日均值)、HCN(30min平均、24小时平均)、甲醛(小时值)、TVOC(8小时平均)、Pb (日均值)、锡(日均值)、臭气浓度(小时值)进行监测。 同步记录监测点位坐标、总云量、低云量、气压、气温、风向及风速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监测应在最不利季节监测,鉴于北方地区供暖期内空气质量相对更差一些,因此,应在开始供暖后尽快安排监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要求,监测时次满足所用标 准的取值时间要求,小时监测取2:00,8:00,14:00,20:00 4 个时段,日均值监测20 小时以上。所有点位和所有因子连续监测7 天。 监测方法选择监测因子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者参考标准所推荐的监测方法。 采样按HJ664 及相关评价标准规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本次规划环评布设11点监测点位,具体见下表2。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进行大气保护的前提,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选择监测项目、选择监测布点、试样采集、项目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文章重点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道路周边环境大气监测方案单位:厦门通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2013年10月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各地区加快城镇化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各类机动车辆保有量持续上涨,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以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就成为城市建设及其重要的一环。本项目实施内容是通过在相应的道路两侧,设置多个环境监测点,实时监测道路环境的污染数据,同时把监测数据,通过GPRS无线网络传输至研究中心服务器,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持,验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等相关研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方案就是解决多参数、多个固定、移动式环境自动监测点,数据传输,供电不便问题。通过GSM无线传输模块,实现监测点组网、数据的及时上传。同时系统自带的GPS定位模块,能够实时上报设备地理位置,便于确定移动轨迹上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二系统组成 2.1 监测参数 CO CO2 NO2 SO2 VOC 2.2 系统构成

2.2.1硬件构成 传感器组:CO、CO2、NO2、SO2、VOC传感器 采样系统:由采样探头、抽气风机,过滤器、排气口等组成; 终端处理单元:由数据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处理终端、GPS模块等组成。 电源模块:太阳能电池板/市电 2.2.2 软件构成 设备软件(站点软件): 服务器端软件(分析软件):数据查询、监测点地理位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实时显示(文本、曲线)、监测点参数配置等 图1 系统结构图 三、系统特点 ◆同时测量多种气体

◆可配磷酸铁锂电池组/太阳能供电系统,有效应对野外连续监测,电源接入不便问题 ◆选用高质量元器件、传感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通过GPRS 无线模块接入Internet ,可组网形成多点监测网,以无线传输模式把监测点数据传送至用户服务器 ◆分析软件可以查看各个监测点的实时数据,和相应站点实时地理坐标;及时了解监测点设备状态;具有图表显示(曲线、柱状图、饼图等)、数据查询统计功能、数据分时段对比功能及预警功能等。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将数据导出或者生成报表 ◆传感器可更换、维护方便 ◆数据采集频率1-2Hz/实时显示 ◆组网后数据更新频率3-60秒 附测量参数表 气体气体 检测范围检测范围 分辨率分辨率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 编号编号 0-500ppm 1ppm ±3%F.S T90 ≤30 秒 TCT200-CO-02A 一氧化碳 0-50ppm 0.01ppm ±3%F.S T90 ≤60秒 TCT200-CO-02B 二氧化碳 0-1000ppm 0-2000ppm 0-5000ppm 1ppm ±3%F.S T90 ≤30秒 TCT200-CO2-10A 0-20ppm 0.1ppm ±3%F.S T90 ≤30秒 TCT200-NO2-61A 二氧化氮 0-5ppm 0.001ppm ±3%F.S T90 ≤60秒 TCT200-NO2-61B 0-20ppm 0.1ppm ±3%F.S T90 ≤30秒 TCT200-SO2-33A 二氧化硫 0-5ppm 0.001ppm ±3%F.S T90 ≤60秒 TCT200-SO2-33B 0-50ppm 0.01ppm ±3%F.S T90 ≤30秒 TCT200-VOC-70A VOC (有机挥发物) 0-5ppm 0.001ppm ±3%F.S T90 ≤60秒 TCT200-VOC-70B PM2.5、PM10 0-10mg/m3 0.001mg/m3 ±3%F.S T90 ≤30秒 TCT200-PM-92 可选模块 GPS 模块 软件

大气环境监测报告

(墨家校区)大气环境 监测报告 专业班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12级3班 同组人员:李富莉王渝 巫玉梅佘萍 杨璐玙刘秋香 朱拉作熊伟 指导教师:李新 完成时间:2014年5月

一.前言 监测对象:大气 监测项目:SO2,PM10 1.基础资料 绵阳师范学院(墨家校区)位于离市区较远,对于交通等还是比较便利的。绵阳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由于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大,地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绵阳市气候四季分明,以冬季最长,为95~115天;春、夏季次,为81~91天和82~118天;秋季最短,为71~76天。夏、秋雨水充沛,虽冬春时有干旱发生,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因而终年湿润。绵阳市一年中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为24.2~2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除盐亭为39.5℃和梓潼为38.9℃外,其余各地在36.1~37.7℃之间。虽有伏旱高温天气,却少酷暑。一年中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 3.9~6.2℃,绵阳城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5~-7.3℃。 2.现场调查:相对于我们测定的范围周围主要3个可以污染大气,一是食 堂,二是工厂排放的气体,三就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大气主要还是前两个,因为在学校开的汽车还是相对于公路等交通路线上是少很多的。 3.监测的目的,意义,类型 监测目的: A.通过对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的监测,判断空气是否符合“环 境空气质量标椎”的要求,从而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B.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 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C.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的监测,判断污染源的排放是否 符合污染物排放标椎,为环保执法部门提供依据。 D.绵阳师范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数据的保存,为以后研究学术 性问题提供资料。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大气环 境提供依据。 E.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 量标椎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监测意义:通过测定这两个指标,可以大致了解所测周围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而针对污染情况采取措施。 监测类型:SO2,PM10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 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 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 必测项目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首都师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案 院系: 姓名: 学号: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介绍 1、学校简介 首都师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具体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附近车流量较大。学校占地约1,500亩,建筑总面积约63万平米。学生总数29,632人。

2、学校功能区分布 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操场,餐厅,宿舍及校医院。具体功能区分布见下图: 3、空气环境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1)气象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 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容如表1所示。 表1 气象资料调查

2)校园边空气污染源调查: 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 园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校园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 3)污染物分布及排污情况 烹饪废气排放 学校食堂校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试验室废气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王齐浩 学号:B11070415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葛晓燕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大气污染监测大数据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监测大数据解决方案V3.0 大气污染监测大数据 解 决 方 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1.1 项目背景 (4) 1.2 用户需求 (5) 二、系统概述 (6) 2.1系统结构 (6) 2.2 系统功能简介 (6) 2.3 系统技术特点 (7) 2.4 系统运行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系统开发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详细设计 (8) 3.1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8) 3.1.1 GIS (8) 3.1.2 基本功能要求 (10) 3.1.3 结构框图 (12) 3.1.4 功能详解 (16) 3.1.5 环境地理信息数据的规划和组织 (17) 3.1.6 数据管理 (19) 3.1.7 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模块 (20) 3.1.8 专题图分析 (22) 3.2 环境在线监控系统 (23) 3.2.1 系统简述 (23) 3.2.2 监控系统功能简介 (24) 3.3 环保综合业务系统 (32) 3.3.1 建设目标 (32) 3.3.2 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3)

3.3.3 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各项环保业务要求 (34) 3.3.5环境统计子系统 (35) 3.4 烟尘视频监控分析系统 (36) 3.4.1 系统概述 (36) 3.4.2 系统特点 (37) 3.4.3 系统功能 (39) 3.4.5 系统组网 (42) 3.5 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46) 3.5.1 系统简述 (46) 3.5.2 系统特点 (46) 3.5.3 系统构成 (47) 3.6 环保信息发布门户 (48) 3.6.1 系统结构特点 (49) 3.6.2 业务办公系统集成 (49) 3.6.3 信息发布 (50) 3.6.4 信息发布具体要求 (52)

大气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大气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扬尘监测的背景与政策要求 目前,日益复杂的大气污染状况,正对传统的大气污染源监测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实施的环境空气国控点监测系统监测点位数量有限、成本高昂,以点代面的方法导致时效性不足,达不到精细化管控的目标,且无法实现对监测体系中时空动态趋势分析、污染减排评估、污染来源追踪、环境预警预报等能力的深度挖掘。 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要求,凯陆电子以丰富的气体检测领域经验,开发了一套可实现高密度网格化布局的低成本、多参数集成的紧凑型微型环境空气监测系统,其网格化的监测体系能够全覆盖监测区域,并实现高分辨率的大气污染监测,同时结合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实现污染来源追踪、预警预报等功能,为环境污染防控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 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功能主要是对空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和气象参数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的监测,将分析出的数据提供给环保局作为空气质量好坏参考,并辅助环保决策,其中待监测因子包括:污染极细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铅,苯,气象参数,能见度等。 1.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 PM2.5、可入肺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10是指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其粒径为小于10微米的微粒。 2.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 之一。 3.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

大气环境一氧化碳CO实时监测系统

无人机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系统 一、概述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检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真的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测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系统组成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检测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软件、通信网络、监测点监测终端设备、各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器、烟气监测仪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等)。更多详情内容请咨询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三、监测仪详细参数 ●适用: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 ●检测气体:PM2.5、PM10、NO2、SO2、CO、O3、VOC等可灵活替换(具体请联系圣凯安售前谭经理:1-8-5-8-8-4-0-5-5-0-5); ●检测原理:电化学、激光以及红外原理; ●重量:950克(标准7参数); ●尺寸:220×145×60mm; ●供电:12-24V; ●数据传输方式:GPRS/数传; ●工作环境温度:(-30~+60)℃; ●工作环境湿度:(15~95)%RH无凝露; ●设备寿命:气体器件寿命2年 三、组网通信方式 监测点与监控中心之间采用GPRS通信方式。

四、系统功能 ◆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测: 以图标、表格、图形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实时展现各排污口设备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浓度、流量、排放量等信息,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报警与预警: 以声音、图形颜色变化、表格中数值的颜色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白酒功能,精确的描述超标数值,超标时间、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为强化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故障报警:当在线监测仪表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统计与分析: 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精心全方位多角度的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充分满足各种统计要求。 ◆强化企业排放口的管理,以多种方式对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监控设备停运时间等重要指标精心统计,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 ◆实现对受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发展趋势,为总量管理,总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五、系统特点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的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时间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支持任何类别、任何厂家的监测仪表,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六、监测点设备及链接示意图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首都师范大学 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院系: 姓名: 学号: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介绍 1、学校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具体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附近车流量较大。学校占地约1,500亩,建筑总面积约63万平方米。学生总数29,632人。 2、学校功能区分布 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操场,餐厅,宿舍及校医院。具体功能区分布见下图: 3、空气环境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1)气象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气象资料调查 2)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 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 3)污染物分布及排污情况 烹饪废气排放 学校食堂校内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内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试验室废气 增加的选测项目有CS2,Cl2,氯化氢,硫酸雾,HCN,NH3,Hg,Be,铬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酚,异氰酸甲酯,甲基对硫磷。

环境监测方案制定

环境监测方案制定

污染源调查: 水污染源 污水排放量汇总 固体废物污染源 (1) 生活垃圾 经调查,拟建项目区周边地区的生活垃圾固体废物主要来自项目规划范围内及周边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 (2)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少量农户生活垃圾和少量农作废料,对环境影响不大 空气环境:本项目的南边是东京大道,道路扬尘和汽车尾气是主要大气污染源。但是公路两侧设有50~100米的绿化缓冲带, 使其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校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 表1 校园空气污染源情况调查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t/a ) 大气污染物烟尘SO2 NO x CO THC 排放量(t/a) 声环境:东京大道及西边金明大道的交通噪声是评价区目前最主要的噪声源,对局部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电磁辐射:规划用地范围内有一架空高压线通过,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污染。

1、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该项目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河流的宽度、深度以及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等来确定监测断面及数目。 因为水面宽≤50米则设一条(中泓垂线)而且断面上垂线的布设应避开岸边污染带。水深≤5米则设一点(水面下0.5米处) 。 依据该项目的水污染特性,并结合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的分布状况,在评价区内共设置6个监测断面。 (2)监测项目

流量、流速、水温(℃)、pH值、石油类、氨氮、总氮、BOD5、COD Cr、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粪大肠菌群、铜、铅、锌、六价铬。 (2)采样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期为一期(枯水期),连续采样三天. (3)分析方法 采样和监测方法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实用分析方法》进行。 (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表明六个断面均有部分指标超标,主要超标指标为BOD5、CODcr、TP,另外,北沙河与京包线交界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出现超标,从超标的水质指标来看,造成东沙河和北沙河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应来自生活污染源,应加强沿河的生活污水治理。 2、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1)空气环境分析与监测因子的筛选 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校园及其周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我校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SO2、NO2、CO等作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 (2)采样点的布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