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剂的制备
滴丸剂生产工艺流程

滴丸剂生产工艺流程
滴丸剂是一种口服剂型,常用于制备草药饮片,具有方便服用、有效成分释放缓慢等特点。
下面是滴丸剂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根据配方要求,准备好所需的研磨药材、辅料、溶剂等材料。
同时,准备好滴丸机和滴丸模具。
2. 研磨药材:将研磨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进行研磨,使其颗粒粒度均匀。
3. 过筛处理:将研磨后的药材配料进行过筛处理,去除颗粒不均匀的药材,确保产品品质。
4. 加工辅料:将辅料按照配方要求进行称量,并与研磨药材进行混合。
辅料的添加可以起到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效等作用。
5. 加溶剂:将溶剂加入至研磨药材和辅料的混合物中,并进行搅拌混合,使其成为黏稠糊状。
6. 滴丸操作:将黏稠糊状物料通过滴丸机的滴孔滴入滴丸模具,模具上每个滴孔都可以滴入一滴药液,形成滴丸。
7. 干燥处理:将滴丸模具放入干燥室中进行干燥处理,使滴丸中的溶剂蒸发,并保持滴丸的形状和稳定性。
8. 混合包装:将干燥后的滴丸倒出,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使滴丸均匀分布。
然后将滴丸装入特定的包装材料中,进行密封包装。
9. 成品检验:对滴丸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溶解度、含量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10. 包装入库:合格的滴丸产品进行包装,并入库储存,待销售或使用。
以上就是滴丸剂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
不同的药品配方可能会有些许差别,但总体流程是相似的。
滴丸剂生产工艺要求操作精细、环境严谨,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药品生产必须符合法规要求,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滴丸剂制备过程注意事项

滴丸剂制备过程注意事项
滴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其制备过程需要注意一系列的事项。
下面将从原料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滴丸剂的制备过程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原料选择是滴丸剂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严格按照处方要求选用质量优良的药材,确保其品质稳定和不受污染。
同时,在原料的应用上,需遵循中医药理论和滴丸剂的制剂原则,确定好主药、辅料和调剂,确保各种原料相互配伍,发挥其最佳的药效。
其次,滴丸剂的制备工艺也需要特别注意。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遵守相关的工艺要求。
比如在制丸过程中,需严格掌握丸剂的大小、重量和形状,确保每粒丸剂的质量均衡。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避免外界环境对制剂过程的影响。
另外,在滴丸剂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比如在制丸过程中,需进行丸心率的检测,确保丸心率在合理范围内,达到制剂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原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料的纯度和品质符合要求。
此外,滴丸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受潮、受污染等问题。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滴丸剂受潮、受污染,影响产品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滴丸剂的标识和包装,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总之,滴丸剂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和质量的控制等关键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药品标准要求的高质量滴丸剂产品,满足人们对中药的需求。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滴丸剂是一种固体制剂,由于药物分散在载体中,便于吞咽和吸收。
以下是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1.准备原料:首先需要准备滴丸剂的活性成分、滴丸剂的载体和辅助材料。
活性成分是需要通过滴丸剂给药的药物,载体一般选择糖或淀粉,辅助材料包括填充剂、分散剂和可溶性导土剂等。
2.筛选原料:将准备好的原料进行筛选,目的是除去杂质和提高药物的纯度。
3.混合:将活性成分和辅助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为了保证混合的均匀性,可以使用混合机械或手工混合。
4.制粒:将混合好的药物和辅助材料进行制粒处理。
制粒的目的是使药物颗粒变得更大,并增加表面积,便于吸湿和吸附其他辅助材料。
5.包衣:包衣是将制粒后的药物颗粒进行包覆,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感。
包衣常用的材料有明胶、壳聚糖等。
包衣可以增加颗粒的溶解度,改善口感,并减少药物的因酸碱性质而受到的影响。
6.干燥:将包衣后的药物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颗粒表面的水分。
干燥的方法可以采用自然风干或烘干。
7.再包衣:将干燥后的药物颗粒再次进行包衣处理,可以增加稳定性和口感。
8.微粒化/制粉:对于较大颗粒的滴丸剂,可以进行微粒化或制粉,使药物更易吸收和溶解。
9.灭菌:对制备好的滴丸剂进行灭菌处理,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
10.检验:对制备好的滴丸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颗粒大小、溶解度、水分含量等指标。
11.包装:将检验合格的滴丸剂进行包装,可以采用泡罩、铝箔袋或瓶装等方式。
12.贮存:将包装好的滴丸剂存放在干燥、阴凉和避光的地方,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以上是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质量标准,以确保滴丸剂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制备滴丸剂需要依据具体药物和制剂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芦丁滴丸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芦丁滴丸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引言芦丁滴丸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芦丁滴丸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其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为提高芦丁滴丸剂的生产质量提供参考。
一、生产工艺芦丁滴丸剂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药材的制备1.1 选择优质的芦丁原材料,采用良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种植和收获。
1.2 对原材料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如晒干、清洗等,确保药材质量符合要求。
2. 药材的提取2.1 将经过处理的药材进行粉碎,获得细粉末。
2.2 使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如乙醇、水等,得到药材的浸膏。
2.3 通过蒸馏或浓缩的方法,将浸膏得到纯化的芦丁提取液。
3. 液体制剂的制备3.1 将芦丁提取液与适当的辅料进行混合,如粉剂、溶剂等,制成液体药剂。
3.2 液体药剂经过搅拌、均质等工艺,确保药剂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3.3 将液体药剂进行过滤、灭菌等处理,得到符合要求的芦丁滴丸剂。
二、质量标准为保证芦丁滴丸剂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原材料的质量标准1.1 芦丁的含量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优质芦丁的含量应在95%以上。
1.2 药材的外观、气味、杂质等应符合相关标准,不能有异物或异常味道。
2. 提取液的质量标准2.1 提取液应符合药典规定的物理和化学指标,如密度、溶解度、pH值等。
2.2芦丁的含量应在合理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含量都会影响药效。
3. 液体制剂的质量标准3.1 液体药剂的外观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3.2 药剂的含量应在合理范围内,具有稳定的药效。
3.3 药剂的酸碱度、溶解度等物理和化学指标应符合要求。
4. 成品的质量标准4.1 成品的含量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具有稳定的药效。
4.2 成品的外观、气味等应符合要求,无异常情况。
4.3 成品的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等指标应符合药典规定。
三、质量控制为确保芦丁滴丸剂的质量稳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1. 原材料的检验1.1 对进货的芦丁原材料进行外观、含量等指标的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丸剂滴丸剂制备课件

• 丸剂滴丸剂的基本知识 • 丸剂滴丸剂的制备工艺 • 丸剂滴丸剂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丸剂滴丸剂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 丸剂滴丸剂制备的安全与环保
目录
Part
01
丸剂滴丸剂的基本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丸剂滴丸剂是一种药物制剂,通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经过制丸机制成圆形或椭 圆形的固体药剂。
Part
05
丸剂滴丸剂制备的安全与环保
安全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 设备操作和安全规程。
遵循正确的操作顺序,避免因操 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 保无故障隐患。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集中, 避免分心或疲劳操作。
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
严格按照废弃物处理规定 1
原料处理
对原料进行粉碎、筛分、混合等 预处理,以满足制备工艺的要求 。
制备流程与设备
制备流程
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将原料加工成丸剂或滴丸剂。
设备选择
根据制备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如制丸机、滴丸机等。
质量控制与检测
质量控制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产品 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检测方法
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外观检查、 重量差异检查、溶散时限检查等,对 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丸 剂滴丸剂的个性化定制和 复杂结构制造。
新型制丸工艺
研究开发新的制丸工艺, 提高丸剂滴丸剂的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STEP 02
STEP 01
高分子材料
可生物降解材料
利用可生物降解材料替代 传统塑料,降低环境污染 。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制备滴丸剂的工艺流程。
Preparation Process of Droplet Pills。
滴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其制备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Droplet pills are a common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which requires multiple steps to prepare.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to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droplet pills.一、原料的准备。
I.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
制备滴丸剂的第一步是准备所需的原料。
一般来说,滴丸剂的制备原料包括药材、辅料和包衣材料。
The first step in preparing droplet pills is to prepare the necessary raw materials. Generally, the preparation materials for droplet pills include medicinal materials, excipients, and coating materials.药材是滴丸剂的主要原料,它们需要经过粉碎、筛选等处理。
辅料包括黄酒、蜂蜜、糖等,可以起到调味、增加黏度等作用。
包衣材料则是用于包裹药丸的,一般使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the main raw materials for droplet pills and need to be processed by crushing, screening, and other methods. Excipients include yellow wine, honey, sugar, etc., which can play a role in seasoning and increasing viscosity. The coating material is used to wrap the pill, generally using starch,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etc.二、药材的炮制。
滴丸剂生产工艺制备及设备验证

滴丸剂生产工艺制备及设备验证
滴丸剂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药剂形式,具有易服、易携带、易保存等优点,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滴丸剂的生产工艺制备及设备验证。
滴丸剂生产工艺制备步骤包括:
1. 原料准备:将所需的药物原料按照比例配制,并进行检验合
格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 粉碎:将药物原料经过粉碎处理,使其达到制备滴丸剂所需
的颗粒度。
3. 加工:将粉碎后的药物原料进行混合、填充、压制等加工处理,形成初步的滴丸剂。
4. 包衣:将初步制成的滴丸剂进行包衣处理,以保护药物不受
外界环境的影响。
5. 包装:将包好衣的滴丸剂进行包装,以便于携带和保存。
设备验证是滴丸剂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验证可以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设备验证的步骤包括: 1. 设备安装和运行验证:检查生产设备的安装情况、各部分是
否正常运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2. 设备性能验证:验证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如
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
3. 工艺验证:验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包括原料准备、加工处理、包衣等环节。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验证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设备和工艺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上述滴丸剂生产工艺制备及设备验证的步骤,可以保证滴丸剂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滴丸的制备

S-+SjC *aGjcaUfvviLj44fYlB
I(eHc$MKybO
s8-)rbX rXo7(%Aqb#
Av*BaHZ4fc8568jd6-
LU*5g6)YSY$&BEIQHtbY-t$2sN$us
vGLn# mVGz+ YEaZC qb1RlR Av(MfFOP&bESP*r2Gya#LO
B+fdD6$CdEU)unj*a6oHQDt
(二)氯霉索滴丸的制备: 1. 处方
氯霉素 2g PEG6000 4g ——————————
制成滴丸
2. 操作
按处方称取PEG6000于蒸发皿中,在 水浴上加热熔化,加入氯毒素2g,搅拌 使溶解,80℃保温,置滴丸机的贮液筒 内,控制滴速,滴入二甲基硅油冷凝液 内,收集滴丸,沥净,用滤纸搽去丸上 二甲基硅油,放置自然干燥,即得,计 算收得率。
01xRF$U(mL3b-
Cz9qSoKgEXypbbs(U&c+LeGw1*3Eu= v%
6JkTsv SveyYSSQX-k
y#cIxly $%wgFw#krt
9qRf!UWTv-7%I+nKBv(KnwB54x
VLrFnc B0RP-+ imYhacSC$&G&WtbC6AcQ
#XtaGii Fd6ZUDC($OGwxILG&Iptuhxcc!D1t
(1)熔融液内的乙醇与气泡必须除尽,才 能使滴丸呈高度分散状态且外形光滑。
(2)保温油浴用来控制贮液筒内熔融液的 粘度,应以能顺利滴出为度,滴速可用 阀门控制。
(3)冷凝液的高度、滴口离冷凝液的距离 以及冰浴的温度均可影响滴丸的外形、 粘连程度以及拖尾等,应以圆整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丸剂的制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应化一班薛茹茹实验2 滴丸剂的制备(主)一、实验目的1.掌握(药物)滴丸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孰悉滴丸剂制备过程及基本操作;2.了解滴丸机及附属设备的结构;3.熟悉滴丸的基质类型及基质成形实验。
二、滴丸成型原理滴丸剂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混悬或乳化在基质中,然后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中,经收缩冷凝成球型或扁球型的丸剂。
中药滴丸的开发,适合人们对现代药物制剂的“三小”(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长效、速效)和方便用药,方便携带、方便贮存等基本需求,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目前常用的载体有水溶性与非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载体常用的有聚乙二醇(PEG)类,以PEG4000或6000为宜,它们的熔点低(55~60 ℃),毒性较低,化学性质稳定(在100 ℃以上才分解),能与多数药物配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能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
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可阻止药物分子聚集。
非水溶性载体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使药物缓慢释放,也可用于水溶性载体中以调节熔点。
在实际生产中,滴丸的丸重、光洁度、圆整度、粒径的均一度等是考察滴丸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滴丸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的主要障碍。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玻璃滴丸机2、离心泵3、石蜡储槽4、转子流量计5、加热器6、热水泵7、冷却水盘管8、恒温槽滴丸机主要结构流程如图二所示。
基质(PEG6000)在化料罐中混合融化后加入保温储液罐。
熔融的混合液通过滴头滴出。
在玻璃滴丸机中冷凝液的冷却下形成滴丸并随冷凝液向下流动,流过筛网后实现滴丸与冷凝液的分离,完成滴丸的滴制过程。
实验装置面板图如图一所示,应用储液罐数字温度计可以控制储液罐内温度。
1-电加热器 2-不锈钢恒温箱 3-热水泵 4-基质储液罐 5-冷却盘管6-玻璃滴丸机 7-放料阀 8-接收筛网9-液体石蜡储液槽 10-滴头 11-转子流量计 12-流量调阀13-旁路阀 14-离心泵 15-化料罐T1—恒温器温度 T2—储液槽内液体温度T3—滴丸机内上段温度 T4—滴丸机内下段温度四、实验步骤1. 将聚乙二醇(PEG4000)100克放入恒温器融化罐中,打开恒温器加热开关和恒温器泵开关,待保温储液罐内温度加热到70℃左右后,聚乙二醇开始融化。
待药液全部融化后备用。
2. 关闭离心泵出口调节阀和滴丸机出料阀,启动离心泵后打开流量调节阀向玻璃滴丸机通入液体石蜡(滴丸冷凝液),待有溢流出现时调节液体流量为250l/h并打开放料阀使其开度为75%左右,实验中始终保持滴丸机内液面维持稳定。
3. 将熔化好的聚乙二醇倒入保温储液槽内,液体依靠重力通过滴头滴出,在滴丸机内经冷凝液冷却后形成滴丸。
4. 注意观察滴丸在冷凝液中形成的过程,记录滴丸机内的温度。
5. 在接收筛网上滴丸与冷凝液分离,完成滴丸的滴制过程,用纸巾将滴丸上的冷凝液擦拭掉,并称滴丸总重量。
6. 质量检查(1)外观:应呈球状,大小均匀,色泽一致。
(2)重量差异:按照中国药典2000 年版二部附录11页重量差异检查法,取滴丸20 丸,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丸重量。
每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滴丸不得多于2 丸,并不得有一丸超出限度一倍。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六、实验分析从实验数据可知:每片重量均未超出允许片重范围。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该保持玻璃滴丸机内液体的高度保持一定,可以保证所得到的的滴丸大小保持一样,也要防止从滴头下来的液滴因高度过高导致速度过大进而影响滴丸的形状。
实验3 药物结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药物(以氯化钾为模型)结晶生产过程及工艺过程。
2.了解和掌握结晶器及附属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3.掌握提高结晶产品纯度和产率的方法。
二、实验装置简介1.结晶器:玻璃结晶器2.不锈钢恒温槽:400×350×3403.真空泵:4.电动搅拌器5.缓冲罐:直径160 mm6.玻璃过滤器1-加热器 2-冷凝管 3-热水泵 4-玻璃结晶器5-搅拌桨 6-加料口 7-搅拌电机 8-温度计9-恒温槽 10-玻璃储槽 11-过滤介质 12-收集瓶14-真空表 14-调节阀 15-缓冲罐 16-真空泵氯化钾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而且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氯化钾溶解度增加较多因而可以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产品。
为了改善晶体的粒度分布与平均粒度,利用控制冷却曲线进行结晶操作。
仪表面板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实验前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清洁情况。
(2)检查水电等公用设施是否良好。
(3)检查真空泵、真空表是否完好。
(4)向恒温槽内加入蒸馏水并检查加热系统是否完好。
2. 向结晶器内加入1.2升蒸馏水,启动总电源向恒温槽通电加热控制结晶器内温度为70 ℃左右。
3. 将500克固体氯化钾缓慢倒入结晶器中,搅拌均匀后观察是否氯化钾全部溶掉。
若全部溶化再加入少量的氯化钾,直至晶体全部溶解,制成饱和溶液。
4.氯化钾在结晶器中全部溶解后,稳定几分钟。
关闭恒温槽加热,向恒温槽通入冷却水,按照下图三所示曲线进行冷却结晶。
5.当结晶器内温度接近室温时将晶浆从结晶器内放出,然后经过滤、洗涤晶体产品,在干燥箱或离心机(用户自备)将晶体干燥或离心称重后计算收率。
6. 过滤后母液可以重复使用。
五、实验结果实验所得晶体结晶较好,含有少量黑色杂质,含量也较多。
且实验表明:冷却速率是影响晶体粒度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应设法控制冷却速率。
在搅拌器的选择上,应满足溶液均匀、晶体悬浮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转速低的搅拌器。
实验4 中药提取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现代中药浸提的原理,提取罐、浓缩罐等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2.熟练掌握中药提取和浓缩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要点。
3.以苍术为例,通过对苍术水提液流浸膏的制备,掌握煎煮法的工艺流程。
二、实验内容及原理1. 浸润、渗透阶段当溶剂与药材粉粒接触时,溶剂首先附着在粉粒表面使之浸润,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称为浸润。
溶剂只有在润湿粉粒后才能进入细胞组织中并浸出有效成分。
而溶剂能否附着于粉粒表面使其润湿,决定于溶剂和约材的性质及两者之间的界面情况。
所以,一般非极性溶剂不易从含多量水分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必须先将药材干燥;而极性溶剂则不易从富有含油脂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对于这些药材应先用适宜的溶剂脱脂,或榨去油脂,再用水醇浸出。
2. 解析、溶解阶段药材中有效成分往往被组织吸附,有一定亲和力。
浸提时溶剂需对有效成分有更大的亲和力才能引起脱吸附而转入溶剂中,称为解析作用。
药材中各种成分被溶出的程度决定于所选择的溶剂和被溶出成分的性质。
如水为溶剂的浸提液中多含胶体物质,但乙醇提取液中含有较少的胶质,非极性溶剂的提取液中则不含胶质。
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可溶性成分的速度决定于药材和溶剂的特性。
一般疏松的药材溶解的较快;用乙醇为溶剂比用水溶解的速度快,因前者的穿透力强。
3. 扩散阶段在细胞内的溶剂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后,便造成了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此时,细胞内具有较高的渗透压,故不停地向细胞外扩散其溶解成分,以平衡其渗透压,而溶剂又不断的进入细胞内,如此反复,直至细胞内外浓度达到动态平衡。
在此过程中浓度差是浸提的推动力,可用Fick ’s 第一扩散定律来说明:dxdc df dt dt dx dc df ds -=-=ds 或 ( 1 ) 式中,ds/dt 为扩散速度:F 为扩散面积,即浸出药材的表面积,与粒度、表面状态有关;D 为扩散稀疏,负号表示扩散是沿浓度下降的方向进行;dc/dx 为浓度 梯度。
扩散系数D 与温度等的关系可由实验按下式求得:D=RT/6N πγη ( 2 )式中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r 为扩散分子半径,η为流体粘度。
由(1)、(2)可见,扩散速度与药材的表面积、浓度梯度、浸出温度成正比,而与浸提物的分子半径、流体粘度成反比。
4. 置换浸出阶段根据上述方程可知,提高扩散速率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
三、实验装置流程简介1-加热器 2-储油箱 3-出渣装置 4-提取罐5-放空阀 6-搅拌电机 7-提取罐冷凝器 8-气液分离器9-浓缩罐 10-热油泵 11-气液分离器 12-溶剂回收罐13-冷凝器 14-缓冲罐 15-压力调节阀 16-真空泵T1-热油箱温度 T2-提取罐温度 T3-浓缩罐温度实验装置流程见图一所示,储油箱内有三组加热器其中两组加热(加热器Ⅱ、Ⅲ)是直接加热,还有一组(加热器Ⅰ)是由储油箱内温度控制的,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加热量。
提取罐是由夹套式提取罐、搅拌电机、减速器、机械密封、框式搅拌桨等设备组成,搅拌电机由调速器进行调节、加热好的导热油由热油泵进入提取罐夹套对提取罐内药液进行加热。
浓缩罐由真空泵、缓冲罐、冷凝器、气液分离器、溶剂回收罐组成,从提取罐内提取出来的药液沉淀后倒入浓缩罐内,向浓缩罐夹套通入热油对罐内药液进行加热,保持适度的沸腾状态,被蒸发的液体的蒸汽经冷凝器后蒸汽变为液体滴入溶剂回收储罐内。
真空操作可以降低溶剂的沸点。
实验面板示意图:见图二四、实验步骤及方法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清洁情况。
(2)检查各处的禁锢螺丝是否有松动,阀门开闭是否灵活。
(3)检查水电等公用设施是否良好。
(4)检查出渣门的搭扣是否灵活。
(5)检查出渣门、加料口橡胶密封胶圈是否完整。
(6)检查真空泵、真空表是否完好。
2.将导热油倒入储油箱内,液位应超过回流口。
3.将1公斤苍术药材切成小片投入提取罐中并加入8升水,浸泡1~2小时。
4.启动总电源,设定储油罐内温度为110 ℃后将三组加热开关同时打开对储油箱内导热油进行加热,待储油箱内温度显示超过95 ℃时,关闭加热器Ⅱ和加热器Ⅲ开关。
5.提取操作(1)启动热油泵,然后打开阀门1导热油流入提取罐夹套对提取罐内药材进行加热,开启冷却器冷却水冷却溶剂使溶剂回到提取罐内。
(2)打开搅拌器开关,每隔15分钟打开搅拌搅拌2分钟,转速控制在20转/分内,保持提取罐内微沸,提取操作时间在3~4小时内。
(3)关闭加热Ⅰ开关、关闭油泵、关闭阀门1,待提取罐内温度降低后打开阀门3,将提取液放出记录提取液体积并用密度计测量提取液的密度。
(4)按照工艺要求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提取(第二次、第三次提取溶剂水按一定比例减量)。
(5)取出药渣,用水反复清洗提取罐。
将实验设备清洗干净,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并保持清洁。
6. 浓缩操作(1)将提取液倒入浓缩罐中,关闭阀门并密封好设备。
(2)启动真空泵通过调节阀将真空度调节至。
(3)启动热油泵,然后打开阀门2导热油流入浓缩罐夹套对浓缩罐内药液进行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