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金属表面处理专业化学基础课的教与学

合集下载

《专题二第二节金属材料》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专题二第二节金属材料》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金属材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金属材料的概述与分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金属材料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本课程将结合中职化学教育的特点,着重强调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 掌握金属材料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了解常见金属材料的成分及其特性。

3. 认识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并展示对金属材料基本知识的理解。

2. 作业评价: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金属材料分类的练习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金属材料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书面报告,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制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金属材料的定义和性质。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解金属材料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重点介绍常见金属材料的成分、特性和应用。

3.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金属材料实验,如金属的导电性实验、金属的硬度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金属材料的了解和认识,讨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简单的金属材料知识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完成金属材料分类的练习题和简答题,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记笔记、参与讨论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教案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学时:2使用教材:《化学》(通用版)张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

2.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性质。

〖教学重点〗1.金属的通性。

2.典型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的结构。

2.铝的两性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

〖教法建议〗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要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素材,比如电线、保险丝、钢窗、自行车钢圈等或直观教具——元素周期表等方法导入新课,实践效果均较好。

〖教学内容〗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与非金属一样,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代生活中,人们烹饪用的电饭煲、出行用的汽车、建筑用的铝合金门窗、安装用的扳手,以及居家用的煤气管道等无不与金属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金属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新授:第四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单质一、金属的通性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A族的硼元素向右下角划一条阶梯形折线,则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区域是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其余都是金属元素(氢除外)。

1.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除汞以外的其他金属都具有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中包含着中性原子、带有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自由电子。

依靠流动的自由电子,使金属原子和金属阳离子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金属晶体。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少数金属呈其他颜色。

中职基础化学教案:了解铁和铜(全2课时)

中职基础化学教案:了解铁和铜(全2课时)
难点
三价铁和二价铁的转化
教法
讲解法、自学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一、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来自地球上的铁都是化合态的
2.陨石中和有游离态的铁
3.常见的铁矿石
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褐铁矿(Fe2O3•nH2O)黄铁矿(FeS2)
菱铁矿(FeCO3)
(2)灰口铁:铁水缓慢冷却,Fe3C分解成铁和石墨,成灰口铁。用于铸造和机械加工。
(3)白口铁:铁水迅速冷却,Fe3C不分解,得白口铁。主要用于炼钢。
三、炼钢
1.生铁:含碳量在2%-4.5%的铁叫生铁或铸铁。
2.钢:含碳量在0.05%-2%的铁称之为钢。
3.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铁称之为熟铁。
【小结】
【当堂训练】见PPT
【作业】




教后札记
4.炼钢(过程和原理反应)
(1)开始铁水被氧化高温
2Fe + O2===2FeO
(2)FeO氧化铁水中的杂质
高温
FeO+ C === Fe + CO
高温
Si + 2FeO=== 2Fe + SiO2
高温
Mn + FeO === Fe + MnO
CO在炉口燃烧成CO2,除去;SiO2和MnO反应生成炉渣,除去。高温
CuSO4•5H2O ===CuSO4+5H2O
★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二、炼铁
1.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黄铁矿和菱铁矿。铁矿石中除了铁的化合物外,还含有脉石,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还有硫、磷等杂质。

《金属表面处理》课件

《金属表面处理》课件

缺点:可能产生环 境污染,需要严格 控制工艺条件
化学镀技术
原理:利用化学反 应在金属表面形成 一层金属或合金镀 层
特点:无需电镀设 备,操作简便,成 本低廉
应用:广泛应用于 电子、机械、化工 等领域
优点:镀层均匀, 附着力强,耐腐蚀 性好,耐磨损
热喷涂技术
原理:通过高速气 流将熔融或半熔融 状态的金属或非金 属材料喷涂到基体 表面,形成涂层
金属表面处理的质量检测方法
目视检查:观察表面是否 有划痕、斑点、凹坑等缺 陷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 量表面硬度,确保达到规 定要求
耐磨性测试:通过摩擦试 验,检测表面耐磨性
耐腐蚀性测试:使用盐雾 试验、酸碱试验等方法, 检测表面耐腐蚀性
镀层厚度测试:使用测厚 仪测量镀层厚度,确保符 合规定要求
电化学测试:通过电化学 方法,检测表面电化学性 能,如电导率、电阻率等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创新方向
环保型表面处理技 术:减少污染,降 低能耗
纳米表面处理技术: 提高表面性能,增 强耐磨性
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结合多种表面处 理技术,提高综合 性能
智能化表面处理技 术:实现表面处理 过程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随着工 业、建筑、汽车等 行业的发展,对金 属表面处理的需求 不断增加
特点:涂层厚度可 控,涂层性能优良, 可提高基体表面的 耐磨性、耐腐蚀性、 耐高温性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 机械、化工、航空、 航天等领域
发展趋势:向着环 保、高效、智能化 方向发展
Part Four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流程
前处理工艺流程
脱脂:去除金属表面的油脂和污垢 除锈:去除金属表面的锈迹和氧化皮 酸洗: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铁锈 钝化: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腐蚀和氧化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3.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4.学会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分类、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2.金属热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3.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分类。

2.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3.金属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

4.金属热处理的分类和方法。

5.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综合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3.互动授课与计划安排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课题,例如汽车发动机的高温工作条件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2.知识讲解:a.金属材料的分类:根据成分等特征,将金属材料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

根据组织结构,将金属材料分为铸造材料、锻造材料、热处理材料和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解释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图,介绍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塑性等力学性能。

c.金属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什么是金属热处理,以及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影响,如提高强度、改善韧性等。

d.金属热处理的分类和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调质等,以及各自的作用和过程。

e.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讲解如何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以及如何设计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3.案例分析:a.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

b.给定特定工作条件和要求,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并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

4.实验教学:a.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金属材料实验,如金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巩固所学知识。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教案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学时:2使用教材:《化学》(通用版)张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

2.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性质。

〖教学重点〗1.金属的通性。

2.典型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的结构。

2.铝的两性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

〖教法建议〗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要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素材,比如电线、保险丝、钢窗、自行车钢圈等或直观教具——元素周期表等方法导入新课,实践效果均较好。

〖教学内容〗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与非金属一样,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代生活中,人们烹饪用的电饭煲、出行用的汽车、建筑用的铝合金门窗、安装用的扳手,以及居家用的煤气管道等无不与金属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金属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新授:第四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单质一、金属的通性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A族的硼元素向右下角划一条阶梯形折线,则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区域是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其余都是金属元素(氢除外)。

1.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除汞以外的其他金属都具有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中包含着中性原子、带有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自由电子。

依靠流动的自由电子,使金属原子和金属阳离子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金属晶体。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少数金属呈其他颜色。

金属表面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表面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表面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使学生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适用表面处理技术;3. 帮助学生了解金属表面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强化质量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九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金属表面处理基本概念:介绍金属表面处理的目的、分类及常用方法,如清洗、打磨、抛光等。

2. 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适用表面处理技术: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如钢铁、铝合金、不锈钢等,以及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

3.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操作要领:详细讲解各种表面处理工艺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如喷漆、镀锌、阳极氧化等。

4. 金属表面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金属表面处理在汽车、航空、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5. 金属表面处理质量检测与控制:介绍金属表面处理质量检测的方法、标准,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课时:金属表面处理基本概念及分类2. 第2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适用表面处理技术3. 第3课时: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操作要领4. 第4课时:金属表面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5. 第5课时:金属表面处理质量检测与控制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中职化工机械基础教案:有色金属(铝合金)

中职化工机械基础教案:有色金属(铝合金)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教学内容(二)分类、铝合金按其成分和加工方法又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

1、变形铝合金是先将合金配料熔铸成坯锭,再进行塑性变形加工,通过轧制、挤压、拉伸、锻造等方法制成各种塑性加工制品。

变形铝合金是以各种压力加工方法制成的管、棒、线、型等半成品铝合金。

根据其用途又可分为防腐铝合金、超硬铝、特殊铝、硬铝、锻铝5类。

常用的防锈铝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是锰和镁,加锰可提高其抗蚀能力,加镁使其强化并降低比重,其特点是耐腐蚀,抛光性好,可长时间保持光亮表面,强度比纯铝高,多用于制造与液体接触的零件、管道、日用品、装饰品等;硬铝又称杜拉铝,是铝、铜、镁合金,并含少量锰。

铜、镁在铝中溶解度较大,有强化效应,锰使其耐蚀。

硬铝根据其合金元素含量不同可分别制造铆钉、飞机的螺旋桨及飞机上的高强度零件;超硬铝是含有锌的硬铝,其硬度、强度均比硬铝高,不同品种的超硬铝用于制造各种结构零件、高载荷零件,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之一;锻铝在一般状态下具有高的塑性,强度大,用来制造各种锻件或冲压件,如内燃机活塞等; 特殊铝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组分不同,各有用途。

教学内容2、铸造铝合金是将配料熔炼后用砂模、铁模、熔模和压铸法等直接铸成各种零部件的毛坯。

铸造铝合金是用来直接浇铸各种形状的机械零件的铝合金。

按加入的主要元素不同又可分为Al-Si系合金、Al-Zn系合金、Al-Mg系合金。

每个系统各有牌号,较为复杂。

(三)、发展历史铝合金研究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和航空工业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发展得很快,用途范围不断扩大,在金属材料中其产量在钢铁之后居第二位,在有色金属材料中居首位。

铝合金将有很大的发展:采用更新的工艺方法,改进原有合金,发展新合金,赋予更新更加完善的使用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增大使用量。

1908年美国铝业公司发明电工铝合金1050,并制成钢芯铝绞线,开创高压远程输电先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金属表面处理专业化学基础课的教与学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教学课程的改革也逐渐地深入各类学校,但是新课程的改革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要进行深深的反思。

就教与学两方面来讲,存在着弊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以中职学校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化学基础课来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明显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化学基础是专业中的基本,也是形成这一专业的根本,而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这其中的含义相当复杂,理论也是相当地抽象难懂,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现就化学基础课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中职学校化学基础课教与学问题措施
化学基础是金属表面专业以周边相似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对于这一门课程,传统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针对这些问题,加上多年的教育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化学基础在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作用
金属表面在一些处理及保管的过程当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氧化的现象,由此产生薄厚不一的氧化层。

与此同时,在氧化后的金属表面相当容易吸附一些灰尘或者杂质,这就加大了处理金属表面的难度,而单纯的磨纸打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处理。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什么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

由此可见,化学基础教育
在金属表面处理当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化学知识掌握主要通过学校的化学基础课教学体现出来。

二、如何有效地夯实化学基础
(一)化学在现在的社会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里,从初中开始,化学就开始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掌握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

(二)充分认识和理解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对于化学中存在的现象和解释要牢记于心。

(三)对于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量和单位、符号、公式)的运用要有正确的表述与沟通的能力,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做有效地记忆与理解。

(四)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技能要达到初步掌握,在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常见元素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解释与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为专业课的学习与操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师在“教”方面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
要想学好课程尤其是化学基础课程,关键是要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为了增加学生对化学基础的兴趣,主要做好以下的几点:
1.生活与课堂有效地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

2.影像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讲授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因为目前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图像、声音,单纯的文字讲解已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如邓小平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进行有效的实践会加大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叶圣陶曾经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

”而事实表明,这是相当正确的。

尤其是对于一部分女生而言,化学是相当枯燥无味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不进行有效的教学并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学生对于学习就会相当无味与困难。

(二)多手段地进行直观的教学
在金属表面处理专业涉及很多的化学具体现象,因此在教学当中应该运用实物、实验器具等,这样可以增强直观性,以便于理论上的掌握。

(三)教学情境的良好创设与合理开展教学方式
学生要想学习到位,充分地学习,就必须拥有恒定的学习心性。

教学情境的良好创设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都标注在问题的解决上去,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加之老师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事实进行情境式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指引到正确的学习方向,确定了学习的目的。

另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由
原来的被动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

教学情境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问题的价值性上。

目的的实现对问题的要求相当高,这主要体现在问题是否有贡献、是否有必要等。

再一个就是挑战性,这是对问题技术含量的确定,问题有挑战性了,就会增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冲突。

最重要的是可行性,问题能否实行,难度是问题的重要所在,教师应尽量注意将问题保持在学生所知范围内,在思想上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创造
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

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过程是否成功,主要看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是否成功,教学方式是否具有新意,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否得到培养,智力是否得到了挑战等,这其中最主要是看教师与学生是否成为了合作者,教师是否成为了引导者。

四、结语
总的来说,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化学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本的课程,书本中的理论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需要我们对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整理与规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合实践,让化学活起来。

要想成功地将化学基础“教”与“学”充分结合,就要坚定不移地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的工作向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陆金南.职高化学教学的导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0(9).
[2]曾瑞芳.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善学[j].新校园:理论版,2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