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自主学习能力论文数学学习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
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论文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论文概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只要做好“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三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学生课后自然就地会主动问、积极学,那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当今的数学课堂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常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这一地位。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我认为: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引路”初中学生对数学感觉比较抽象,容易产生厌学逃避情绪。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课堂,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果教师能将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到学生实际生活,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自然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这样,能激发学生有探究数學知识的欲望和发现知识的乐趣。
1.联系生活。
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稳定性》一课中可以这样引导,投影房顶钢架、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为什么这些物体要做成三角形形状;而学校的电动门则不能做成三角形状的?在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展示分别用力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特点。
2.游戏情境。
如在讲授《概率的应用》时,我让大家都带一枚硬币回来,全班同学各投一次,硬币正向上的概率有多少人?然后,再统计让10个人上台一一投币一次,正面向上的又有多少人?通过这两项活动,其实统计出的结果接近一半。
3.实践活动情境,如教学《最短路径问题》时,我可以设计一个旅游船从大桥AB的P处前往山脚下的Q处接待游客,然后将游客送往河岸BC上,再回到P处,请画出旅游船的最短路径。
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学生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尤其是在数学领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打开数学大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
初中阶段正是孩子数学基础奠定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培养初中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源泉,也是坚持学习的动力所在。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很多学生会认为它枯燥无趣,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概念,如何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和推理等等。
只有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才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养成自觉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总结和归纳学习内容,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拖延、不偷懒,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学习资源和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和保障。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有充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能够查找和掌握学习材料。
学生还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集中注意力、安心学习。
学校和家长可以提供合适的书籍、教具和学习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
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学习的重要支持。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与实践论文稿[1]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与实践论文稿[1]](https://img.taocdn.com/s3/m/27cdae1352d380eb62946dac.png)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与实践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题遵循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规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索式”教与学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强化学生学习经历,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培养更多的敢于探究、善于探究的创造性人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的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喜欢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
针对教学的现状及新课程的要求,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构建了有效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式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自主自结能力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并对模式的每一环节作具体的操作说明,以及该模式操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自主探索式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posed inquiry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tudents。
This topic follow school students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xplore type “independ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for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aim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independently,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aspects of facilitating the function,thus cultivating more dares to explore and explore creative talents。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位初中数学学生都必须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才能在日后的学校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因此,培养初中数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自主学习的意义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是体现学生主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因为它可以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2.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尽管自主学习极为重要,但事实上,许多初中数学学生存在自主学习困难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2.1学生自信心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受老师照顾,学生习惯了教师的主导和指导。
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学生通常感到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在学习数学时走出困境。
缺乏自信心会造成学生产生学习焦虑,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2.2观念混乱数学是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去操作和计算。
但是,由于阅读量的限制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初中数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观念混乱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画出清晰的思维脑图,也就难以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
2.3松懈心态将需求性教育上升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时期,观念问题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观念,那么在学习数学中也会走了很多弯路。
初中数学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常常出现松懈心态,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3.提高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为了帮助初中数学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学会管理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规划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
论文: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数学教材也从最大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初中数学主要突出数学的生活化,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并以此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观点,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可此可见,这与传统数学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传统的接受知识转为积极自主地探求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话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也是极为正确的。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积极自主地探求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作了诸多探究,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笔者简单作如下阐述。
一、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整堂课就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记笔记,教师是不折不扣的知识传播者,而学生俨然一个接纳知识的机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教师的讲而展开的,且要求学生的思路必须跟上教师的,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严重的遏制。
而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为主,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探索,最终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将课堂丢给学生,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最终得出答案。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
数学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
以下是几点尝试。
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自主学习即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的求学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质疑,合作学习,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中有趣的内容很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领同学在生活中发现、理解数学,在数学中品味生活是培养兴趣的最好方法。
操场上,高耸的旗杆矗立在阳光下,地面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几名升旗手在阳光下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地面上也投下了小小的身影……这是多么令人熟悉的一幕,然而就在这熟悉的场景中,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问同学们:“不测量旗杆,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高度吗?”当然,小学就知道用比的知识来计算。
如果当天没有阳光,还可以用比的知识吗?减少或选择工具还可以有其它方法吗?问题将学生带入探索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讨论交流中,对种种设想、种种方法的优势与弊端加以分析,轻松的完成了知识的掌握。
比如常见的视力表中也蕴含着相似形的知识,掌握了其中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做出距离8米,距离1.5米的视力表。
在讲对称时,我事先让同学收集有关对称的图形,结果同学带来了衣服,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虎头鞋,自己剪的窗花,故宫等建筑物的图片,甚至树叶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散了同学的思维。
我在教学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二)时,得到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一性质后,在知识的运用检测上我更换了教材内容,让同学计算咱们合肥的环城马路的长度和环城内老城区的面积,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激发了同学的兴趣还为这一课添加了人文色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篇)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
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提出了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初中数学面临的常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及数学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
在新课程要求的启示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认真观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行为,然后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第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让学生观看其中一个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的碎片,然后问学生能否将摔碎后的玻璃还原成原来的模样,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具体的观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可以分给学生。
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动脑去学习,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陶国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
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实用性。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
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
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
比如我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
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进行情感交流,促进自主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
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
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
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
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
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
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
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
这在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方面也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