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其应用
毛细管电泳仪核酸分离分析

毛细管电泳仪核酸分离分析毛细管电泳仪核酸分离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DNA、RNA或其他核酸样品注入到毛细管中,利用电场的作用使核酸在毛细管内迁移,在电泳分离过程中根据核酸分子的大小、电荷和构象差异,实现对核酸样品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从毛细管电泳仪的原理、实验操作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毛细管电泳仪的原理毛细管电泳仪是以电泳为基础的仪器设备,主要由高压电源、注射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核酸样品首先通过注射器被导入到毛细管内,然后通过电场力将核酸分子在毛细管内迁移。
毛细管内的分离柱起到了筛选和分离核酸的作用,不同长度或不同带电性质的核酸分子将被分离开来。
分离完成后,检测器会检测样品,根据检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毛细管电泳仪的实验操作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核酸样品提取并纯化,测定浓度和纯度。
2. 缓冲液的配制: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缓冲液,调节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以优化分离效果。
3. 毛细管的选择: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目标,选择合适的毛细管材料、内径和长度。
4. 样品注入:使用专用注射器将核酸样品注入到毛细管中。
5. 分离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实验需要,设置适当的分离电压、电流和温度等条件。
6. 分析与结果解读:根据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
三、毛细管电泳仪的应用领域毛细管电泳仪核酸分离分析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药领域以及法医学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医学研究:在基因工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中,毛细管电泳仪被广泛应用于核酸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测序等方面。
2. 临床诊断:毛细管电泳仪可用于检测和分析人体内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预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食品安全监测:毛细管电泳仪可以对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有害物质和添加剂等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技术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简称CE)是一种基于电动力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本文将介绍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原理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和分离。
这种技术借助于毛细管的高表面积和对电荷敏感性,通过调节电压和电流,使样品中的离子在毛细管中迁移,并在离子迁移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实现分离。
二、应用1. 药物纯度检测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纯度检测中具有很大优势。
通过测量样品中成分的峰高和面积,可以确定药物的含量和纯度。
毛细管电泳技术还可以检测含有多个成分的混合物,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2. 药物代谢研究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快速分离和定量药物代谢产物,并提供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这对于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生成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配伍研究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通过测量药物在毛细管中迁移的速度和峰形,可以揭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配伍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发展前景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方法的发展,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分离效率和灵敏度得到提高,对药物分析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毛细管电泳技术有望在药物分析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分析药物的药动学特性等。
总结:毛细管电泳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药物分析方法,已经在药物纯度检测、药物代谢研究和药物配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毛细管电泳技术将在药物分析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说明毛细管电泳特点及应用

说明毛细管电泳特点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将带电粒子在毛细管中的移动速率和荷电量的差异进行分离和富集。
毛细管电泳具有高分离效率、快速分离、小量样品、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化学、生物、环境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
其主要应用领域和特点如下:
1.分离生化分子
毛细管电泳可以用于分离和富集DNA、RNA、蛋白质、糖类和小分子有机物等生物分子。
这些生物分子在酸碱性、水解、氧化还原等条件下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电荷性质,可以被毛细管电泳技术精确分离和定量。
例如在DNA分离和定量方面,毛细管电泳已经成为PCR扩增产物检测、基因测序、DNA指纹鉴定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重要手段。
2.分析环境污染物
毛细管电泳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可以对水、空气、土壤和食品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定量分析。
例如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分析环境中的氨、硝酸盐、荧光增白剂、PESTICIDE 等有害物质含量,以及酒类中的苯甲酸、乙酸等有害物质。
3.分析药品和代谢产物
毛细管电泳可以快速、灵敏地分离和鉴定药品和代谢产物,具有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毛细管电泳技术节省反应时间,减少实验操作时间,可对液-液、液-固、固-液等反应进行分离和分析,得到精确的数据和结果。
如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分析身体内的有机酸、氨基酸、代谢产物等物质。
总之,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中均有广泛应用,且已成为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分离分析手段。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药物分析是现代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目的是确定药品的成分、质量和纯度等指标。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快速和准确的药物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的分离、定量和结构分析等方面。
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利用毛细管作为分离柱,通过电场效应分离药物及其成分的方法。
它基于分子电荷和大小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在电压作用下沿毛细管内移动,并在观察点处被依次检测和记录。
电泳色谱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性进行物质分离,如电荷、相对分子质量、极性等。
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改变样品的分子充电量、外部电场大小和环境介质等因素来实现成分的分离。
二、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其应用主要涉及药物的分离、定量和结构分析等方面。
1. 分离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许多药物,并且分离效果优于传统的色谱法和电泳法。
例如,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分离抗癌药物、心血管药和皮肤科药品等各种药物。
此外,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多种成分。
2. 定量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
该技术精度高,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能够准确地测定药品的含量与质量等参数。
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药品中的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分析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3. 结构分析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药品的结构分析,例如能够对药品中不同结构的异构体进行分析。
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能够分析药品的结构、组分及其含量等参数。
三、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局限性毛细管电泳技术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技术需要具有高度纯度的药品样本,并且样品的预处理过程比较繁琐,需要使用化学试剂等。
此外,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需要经过专业的操作培训和实验室实践才能掌握。
四、研究方向和展望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领域很广泛,但是今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
其中,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其应用广泛,可以应用于食品、医药、环境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本文将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原理、优点、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原理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基于毛细管内样品分子的电荷和尺寸的差异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电场力、液相流动力和溶剂静电引力等相互作用力,将带电分子分离开来的过程。
其中,毛细管电泳分离过程是在毛细管内部一个微小的空间内进行的,这个微小的空间称为分离柱。
分离柱中填充有分离介质,通常使用胶体硅、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物微球等。
当外加高压电场作用于分离柱时,其他因素不影响下,分别具有不同电荷的分子将因其电荷大小而在分离柱内发生移动,这样就完成了样品分析。
二、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优点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有以下优点:1.分离效率高:毛细管电泳技术分离效果很好,可以分离出电泳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和混杂物,从而使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快速分析: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分析,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而且缩短了分析时间。
3.高选择性: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分离和检测过程中,只会对一些特定的物质进行分离,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可以不用去关注所有的物质,从而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和实验时间。
4.成本低:毛细管电泳技术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其使用成本比较低,适合化学实验室使用。
三、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领域: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饮料、果汁、啤酒等中硫酸盐和氰化物的检测和分析。
2.环境领域: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如有机污染物、金属离子等。
3.医药领域: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研究和分析,包括药物分子的结构、成分、质量等。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高效分离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酶等,为生 物制药、蛋白质组学等领域提供有力 支持。
DNA和RNA分析
毛细管电泳可用于分析DNA和RNA片 段,在基因诊断、基因工程和生物信 息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药物分析
药物成分分离
毛细管电泳能够分离和检测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有助于药物质量控制和研发。
仪器设备与操作
仪器设备
包括高压电源、进样系统、毛细管、检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
操作步骤
首先将样品注入毛细管一端,然后施加电压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同时通 过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粒子进行检测,最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数据并进行分 析。
02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区带电泳
总结词
区带电泳是毛细管电泳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其原理是将样 品加在毛细管的一端,然后施加电压,使样品在电场的作用 下进行分离。
详细描述
在区带电泳中,样品在毛细管中形成一色带,由于不同组分 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因此会以不同的速度向另一端移动 ,从而实现分离。这种分离模式适用于简单样品,如氨基酸 、肽和蛋白质等。
胶束电动色谱
总结词
胶束电动色谱是在毛细管电泳中加入一种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使溶液的离子 强度和粘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离子的迁移率。
要点二
血液中成分分析
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分析血液中的离子、小分子和 蛋白质等成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4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离效率
毛细管电泳技术利用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使其在毛 细管中分离,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特别适合于复杂样品 的分离。
高灵敏度
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了多种检测手段,如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等,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有利于痕量物 质的检测。
7.2毛细管电泳法

加入高于胶束临界浓度的 表面活性剂
2 胶束电动色谱
胶束电动色谱的应用特点:
使毛细管电泳不仅能分离离子化合物,而且还能分离 中性化合物.
比高效液相色谱更为高效. HPLC 分离柱效为5000-25000理论板数/m MEKC 可达到50000-500000理论板数/m
4 区带宽度及其展宽因素
焦耳热
温度轮廓 ---- 黏度轮廓 ----速度轮廓
细内径(<100µm),粗外径的毛细管柱
4 区带宽度及其展宽因素
进样
试样导入毛细管柱时,总有一定的试样区带长度。 细内径的毛细管柱时,进样操作的要求更为严格。
一般进样区带控制在柱长的1%
电泳扩散
试样区带中的缓冲溶液浓度或电阻率与毛细管其它地
W½为电泳峰的半高峰宽
3 分离效率和分离度
分离度
电泳中两峰的分离度(Rs),也称为分辨率,它 表示了淌度相近的组分分开的能力,可表达为
Rs= (n 1/2/4)×( Δυ /υ平 )
Δυ相邻两区带的迁移速度差 υ平为两者的平均速度
Δυ / υ平表示分离选择性 n为柱效
3 分离效率和分离度
分离度计算式
4 毛细管等速电泳
4 毛细管等速电泳
注意: 1. 前导电解质的电泳淌度应高于试样
中各组分的电泳淌度,而终结电解 质的电泳淌度则反之。
2. 电泳过程中被分离各组分的浓度都 将接近前导电解质浓度,对痕量组 分在柱上浓缩可达几个数量级,成 为重要的柱上浓缩技术之一。
5 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 建立在不同蛋白质或多肽之间等
也称为虹吸进样、重力进样、压差进样
方法:毛细管进样端插入试样溶液容器,通过 进样端加压,或检测端出口减压,或调节 进样端试样溶液液面大于出口端缓冲液液 面高度,利用虹吸现象,使进样口端与出 口端形成正压差,并维持一定时间,试样 在压差作用下进入毛细管进样端,再把进 样端放回缓冲液液槽中,进行电泳
毛细管电泳法的原理和应用

毛细管电泳法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下离子在毛细管中迁移的分离技术。
其原理基于离子在电场中带电迁移速度与其电荷量、电场强度以及溶液介质的性质相关的事实。
毛细管电泳法通过在毛细管中施加电场,利用分子的电荷差异和大小来实现分离物质的目的。
1.1 分离机制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离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进样:待测样品经过电泳柱,在毛细管中形成等电流聚焦带。
2.分离:应用电场,待测物质开始在毛细管内移动,根据分子的电荷和尺寸差异,分离成不同的带电物质。
3.检测:通过检测器对不同迁移距离的带电物质进行监测和记录。
1.2 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电场强度:电场强度越高,迁移速度越快,但也容易产生电泳柱壁的热效应。
•pH 值:溶液的pH 值会影响离子的电荷状态,从而影响其迁移速度。
•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果,通常需要控制温度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 应用领域毛细管电泳法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2.1 生物医药领域•药物分析: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药物代谢产物分析、毒性物质筛选和药物质量分析等。
•蛋白质分析:毛细管电泳法对于蛋白质的分析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结构研究等方面。
2.2 环境监测领域•水质监测: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水质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分析,可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水质安全评价等。
•大气污染物监测: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和颗粒物的分析,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有重要作用。
2.3 食品安全领域•农药残留分析: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添加剂分析: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食品质量控制和标签声明的验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其应用学院:海洋港口学院班级:14制药工程学号:1423014113 姓名:蒋佳丽时间:2015年1月7日前言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技术,虽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人对毛细管内电渗流形式做了理论探索并也开始尝试毛细管电泳技术,但都因为受到检测器灵敏度限制、电泳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无法有效散失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分离效果。
八十年代初,外壁涂有聚二酞亚胺,内径小于100}m 的熔融石英毛细管的使用[1]及检测器灵敏度的提高大大推动了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由于CE具有普通电泳和色谱的优点及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快速、低运行成本、犬信息量和易于自动化等特点,近年来在生物化学、临床诊断、法医刑侦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CE设备及原理毛细管电泳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根据样品各组分之间的淌度及分配上的行为差异而实现分离目的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
其仪器装置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见图一)1.高压电源;2.毛细管;3.在线检测器;4.电极及电极液;5.加样系统。
毛细管是由熔融石英加工制成的(内径20一100}m,长度为20一100cm ),外壁涂有一层聚二酞亚胺以增加其柔韧性,内壁通常直接和溶液接触,有时也可根据需要涂上一层高聚物。
与平板凝胶电泳类似的,毛细管内也可填充支持介质,如琼脂糖,聚丙烯酞胺及甲基纤维素等。
图一毛细管电泳仪装置示意图(Tagliaro, 1998)[1]在线检测器位于距样品盘约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毛细管总长处,对毛细管壁内部进行光学聚焦(在此处的毛细管外壁的保护层是被烧掉或刮去的,以利于光的通透)。
在线检测器通常有紫外、荧光和激光等多种检测方式。
对DNA的分析通常使用紫外检测,对200bp的DNA片段的最小检测浓度是O.5mg/L。
但对于生物样品中在和许多其他成分共存的痕量物质测定时,或对特殊分析(如DNA序列测定)时就要使用激光诱导的荧光检测器(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LIF),使用LIF在非液相毛细管电泳中的检测灵敏度要比非激光诱导的荧光检测提高6倍[2],比紫外检测高100倍。
另外,加入染料EB还可改善分离度,能将碱基长度相同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分开[3]。
毛细管中充满具有一定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后,在其两端加上高电压,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速度向其所带电荷反方向迁移,当pH>3时,毛细管内壁的石英分子因玫Siq分子的解离,而在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吸引缓冲液中的正离子,形成一个双电层。
在高电压作用下,双电层水合阳离子层引起整个溶液在毛细管中向负极方向移动,形成电渗流。
带电粒子在毛细管内的电解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二者的矢量和,因此阳离子首先从负极流出;中性离子的速度等于电渗流速度,随后流出;而由于电渗流速度大于电泳速度,因此阴离子最后流出。
内壁石英分子除能造成电渗流外,还会吸附溶质中带正电荷的分子,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为了避免分析物被管壁吸附,可选用缓冲液的pH大于样品混合物中蛋白质和多肤的等电点,或者选用pH接近pH2.0,此时毛细管内壁无解离的负电荷,但在这种酸性环境下,蛋白质容易失活,一般仅用于多肤分析。
有时也可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涂层,如中性共价涂层可以消除电渗,或采用改变内壁电荷的极性的可逆涂层方法,适用于等电点偏高的蛋白质的分离分析。
尤其在蛋白质和多肤的分离分析中,毛细管内壁表面与分析物的疏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力作用等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涂层有时是必须的[4]。
与平板凝胶电泳手工进样不同,CE现在多采用两种自动进样方式:流体力进样和电动进样。
前者通过压力推动或真空吸人,无选择性;后者施加了电势,具有选择性,会因样品中组分的移动性和离子电荷不同而异。
虽然电动进样具有选择性的优势,但进样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实验条件以获得更好的重复性。
二、CE的分离模式根据分离机理不同,毛细管电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1,5]:2 .1毛细管区带龟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毛细管中只有电泳缓冲液,根据待分离物质的荷质比差异进行分离,应用广泛。
2.2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毛细管中填充有呈凝胶状的支持介质,这点与平板凝胶相似;也可以是甲基纤维素溶液,后者便于清洗,毛细管可多次使用。
在溶液中,甲基纤维素分子在电镜下呈现缠绕状,其作用机理类似于凝胶的筛网作用。
2.3毛细管等电聚焦(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根据蛋白质和多肤的等电点进行分离。
选用内壁中性共价涂层的毛细管,阳极端至检测器有效分离部分充满两性电解质溶液,样品溶液夹于其中避免直接接触阳极液。
两性电解质载体和样品在电场中聚焦至电流趋于零,通过压力或正负极加盐等方式,使不同等电点的样品组分逐一通过检测窗口。
除了测定蛋白质和多肤的等电点外,还可以鉴定蛋白质的纯度及分析不同的变异体,比凝胶等电聚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2.4微团电动毛细管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MEKC或MECC)在电泳缓冲液中加人一定浓度的去垢剂,如SDS及其类似物,这些分子丫端为亲水基团,其余部分为疏水结构,在溶液中聚集成一个个微团,称为假固相,被分析的样品根据其在假固相和溶液相中的分配进行分离。
此方式主要用于小分子和多肤的分离。
三、CE在生物学中的应用3.1核酸分子分析传统中对于DNA的分离分析通常使用平板凝胶电泳。
CE技术由于解决了电泳过程中焦耳热的散失问题,可以使用高电压,且可以在线检测,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而且近年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L1F)的使用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分辨率,因而在DNA序列分析和塞因突变分析中CE技术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3.1.1 DNA浏序用CE进行DNA测序的报告很多,现在也有专门用于DNA测序的CE仪器。
如毛细管阵列测序[6,7]。
Sharon[8]等人利用方形毛细管阵列探索一种高通量快速的DNA测序方法,其检测激光束能在阵列内部增强,而折射和反射作用都大大减弱。
3.1.2 DNA突变筛选对于突变位置已知,以PCR产物为基础的CE检测DNA点突变的筛选方法[[9]主要有PCR-RFLP, LCR和ASA几种。
PCR - RFL}是利用所扩增的DNA片段内已知突变位点的限制内切酶位点进行CE检测,其片段分辨能力比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大得多;在链接酶反应(liga_se chain reaction, LCR)中,使用了两对互补的寡核昔酸探针,如果探针序列与靶序列完全互补,则探针与每个靶片段杂交并连接;如果靶片段中存在点突变,则不会产生连接产物。
CE的分辨能力与聚丙烯酞胺凝胶分析相当,而时间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 ASA)分析提供了一种能定量判断等位基因剂量的方法。
在单个毛细管和毛细管阵列中,CGE已经应用于ASA基因分型反应和快速分析。
对于突变位置未知,以PCR产物为基础的CE检测DNA点突变的筛选方法[9]主要有HAP, SSCP, CDCE, faTR一PCR 这几种。
异源双链多肤性分析(heteroduplex poly-moiphism essay, HAP)是利用异源dsDNA分子存在碱基错配导致构象改变而在电泳中比同源dsDNA分子慢的特点进行突变检测的。
在CE中添加甘油和EB来完成HPA分析。
甘油能提高基质的猫度,改善分辨能力,低浓度EB能选择性渗人DNA分子的G-C配对区,夸大了异源双链和同源双链之间的结构差异;单链构象多肤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则根据dsDNA变性后的单链DNA分子依其特殊序列折叠形成构象进行的分析。
若突变发生在折叠的单链环内就不能检测。
和常规的PAGE分析一样,在CE缓冲液中也加人甘油以增加ssDNA二级结构稳定性。
现已成功应用CE检测结核杆菌和骨髓癌患者户3基因的点突变;一恒变性毛细管电泳(constant denatur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DCE)是根据异源双链错配处低熔点区在变性胶解链而降低电泳速度来进行分析的,此dsDNA必须包含有G-C高熔点区;温度是影响CDCE的重要因素;定量反转录酶PCR ( quantitative reverse一transcriptase PCR,QTR- PCP) ,利用CE进行在线检测、峰面积定量和自动数据分析可直接反映体内基因表达情况,比通过染色PAGE或放射自显影照片扫描获得的间接数据更可靠更精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分离dsDNA通常在毛细管内壁涂层以降低电渗流作用,Shi-Habi[10]等利用HEPES和高聚物HPMC 作为分离缓冲液,在没有涂层的毛细管.中也成功分离了dsDNA,从而降低了成本。
3.2蛋白质和多肚分析蛋白质和多肤的分析分离是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最早应用之一,近几年来(王分析分离蛋白质多肤的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中。
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是CE分析蛋白质的热点之一。
tan. Sedzik[11]等人用CE 研究蛋白质结晶作用,取得很好的结果。
万谦[12]等建立了以CE为基础的测定蛋白激酶A活性的新方法,在这一方法中酶活力可用积分值计算,同时可以连续加样,在同一电泳中进行10个以上的酶活性测定,灵敏度和精确性均优于常规的同位素法。
在临床诊断方面,孙生才〔”〕等尝试采用开口未处理的硅胶毛细管柱分离血清和血红蛋白,在10分钟内完成分析,分离效果优于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了CE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在LIF - CE上进行在线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测定系统也已见报道。
近年来,Melissa[ }a〕还在双毛细管二维CE技术基础上发展了三毛细管的三维CE技术,对于复杂痕量生物分子方面有很大突破。
3.3小分子和离子分析小分子分析目前在临床检测与药物分析中发展较快。
如Tucci} }s〕等采用(;ZE一LIF在5---6秒内分析了100闪的脑透析液中兴奋型氨基酸的含量。
CE在分析兴奋剂检测方面的应用也开始发展起来,并获得成功。
毛细管电泳技术灵敏度高、速度快,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分离生物活性分子方面显示了速度和效率优越性,今后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