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性分析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过表演、唱腔、音乐等多种手段来展现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表演中,有三个要素至关重要,它们是表演技巧、形体表现和情感传达。
表演技巧是指演员在表演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包括表情、眼神、音量、语调、姿势等方面的表现。
表演技巧全面展现了演员的功底和能力。
演员需要深入理解剧本和角色,为角色精心设计表演技巧,使观众能够真正地了解剧情发展,感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
在执行表演技巧时,演员需注意身体语言的使用,如观众伸手感受撕心裂肺的痛苦时,表演者需要适当的运用身体语言,如震惊、痛苦的表情、身体的颤抖和眼泪等等,来使观众更好的情感共鸣。
在戏曲艺术表演中,演员的形体表达技巧也非常重要。
演员的身体语言和相应的调整不仅影响角色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特色的突出,还直接影响到剧情节奏和观众的感官体验。
演员的形体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动作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戏曲中运动姿势的要求较高,需要充分表现角色的内在感情,体现形象特点,提高表演的艺术水平。
演员以掌握形体表现和表现技巧为基础,根据剧中角色的形象来设计动作和表情,充分展现出角色的特点,从而使观众对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艺术的效果。
情感传达是戏曲艺术表演的一个高度关键性要素。
情感传达是演员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将角色的情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情感可以是愤怒、怒火异常、悲伤、失落、欢乐等等。
演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剧中人物,了解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变化,来传递人物内在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表演中切实地体现人物的内心,从而让观众真正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命运,产生情感共鸣。
只有娴熟的情感传达技巧,才能让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强烈的情感表达。
总之,戏曲艺术表演的三大要素:表演技巧、形体表现和情感传达。
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在三个方面全面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美学修养。
对于观众来说,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角色形象等方面,都能产生深厚的感情共鸣,使观众更好地品味到戏曲艺术的内涵。
戏曲青衣表演的唱腔艺术分析

戏曲青衣表演的唱腔艺术分析戏曲青衣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扮演男性角色。
在戏曲表演中,唱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表演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就戏曲青衣表演的唱腔艺术进行分析。
戏曲青衣唱腔艺术的特点之一是音色的清脆悦耳。
青衣角色多扮演男性角色,因此他们的嗓音通常要求比较柔和、声音清脆而悦耳动听。
青衣演唱时旋律流畅自如,音色婉转动听,给人以舒缓愉悦的感觉。
这种音色的清脆悦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观众更容易对角色的形象和情感产生共鸣。
戏曲青衣唱腔艺术的特点之二是音域的宽广。
青衣扮演男性角色,要求他们在演唱时能够表现出丰富的音域,从高音到低音都能游刃有余地表达出来。
这种音域的宽广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多样性,使得角色更具有吸引力和魅力。
戏曲青衣唱腔艺术的特点之三是情感的表达。
青衣扮演男性角色,要求他们能够通过唱腔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音调的变化、音色的婉转来表达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状态。
这样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喜爱。
戏曲青衣唱腔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节奏的掌握。
在戏曲表演中,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青衣演唱时需要掌握好节奏,使得唱腔旋律流畅有力,能够与舞台上的动作和表情相协调,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戏曲青衣表演的唱腔艺术具有音色清脆悦耳、音域宽广、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掌握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角色的形象和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戏曲青衣表演的唱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长久地保护和传承。
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的研究

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的研究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而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如何能够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使更多的兴趣爱好者和观众感受到戏曲表演的独特魅力成为了相关表演者和研究人员十分关心和重视的课题。
戏曲表演艺术技巧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此,就戏曲表演艺术技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在阐述艺术技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戏曲表演涉及到的艺术技巧,并就如何做好戏曲表演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引起更多专业人士重视戏曲表演工作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戏曲表演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
一、艺术技巧的含义概括来讲,艺术技巧是艺术家们表现主题的一种方法。
其在音乐、绘画、雕塑、戏曲、舞蹈等各项艺术活动中都表现着独特的魅力。
艺术技巧不等同于艺术技术,它比艺术技术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包含相关的技术、技能、技巧等多个方面,其最终的目标就是更好地展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更多的受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家所展示的艺术。
二、戏曲表演涉及到的艺术技巧在掌握了艺术技巧含义的基础上,如何将其切实应用到戏曲艺术表演中成为了工作人员和表演人员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切实掌握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技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笔者就戏曲表演中涉及到的艺术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客观层面从客观层面来看,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戏曲表演中涉及到的服装、道具、化妆、舞台设计、音乐等各个外在层面。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在表演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外在条件来辅助戏曲表演。
所以,在实际戏曲表演中要根据不同的曲目来搭建不同的舞台背景,搭配不同的妆容和不同的服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还能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主观层面从主观层面来看,为了更好地展现戏曲表演的价值和魅力,需要表演人员在表演方式和方法等各个方面注重技巧的应用,而这些主观的表演技巧不仅涉及到一些基本功,如“四功、五法”,即唱、做、念、打和手、跟、身、发、步,具体又有台步、身段、毯子功、把子功、发声、行腔以及翎子、帽翅、水袖、吹火等特技功,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基本功细致化和技巧化,以使得戏曲表演呈现出更加优良的效果。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培训与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培训与技巧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古老的表演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戏曲中,演员的培训与技巧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培训与技巧。
一、唱腔训练唱腔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需要掌握各种唱腔技巧。
唱腔训练包括发声、咬字、音准、节奏等方面。
演员需熟练掌握各种唱腔,如昆腔、高腔、梆子腔、二黄腔等,并根据角色特点选择合适的唱腔。
二、表演技巧1.身段:戏曲演员需要掌握各种身段动作,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身段动作包括手法、脚步、眼神等,演员需根据角色特点进行训练。
2.表情:表情是戏曲表演中表达角色内心情感的关键,演员需训练眼神、微笑、哭闹等表情技巧。
3.翎子功:翎子是戏曲演员头戴的装饰品,翎子功是指演员运用翎子表现技巧,如挥、拨、挑、甩等。
4.水袖功:水袖是戏曲演员衣袖的一部分,水袖功指演员运用水袖表现技巧,如拂、扬、抛、接等。
5.扇子功:扇子是戏曲表演中的常用道具,扇子功指演员运用扇子表现技巧,如扇动、抛接、翻转等。
三、念白技巧念白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演员需掌握正确的念白技巧。
念白训练包括音准、节奏、语调、语气等方面,演员需根据角色特点进行训练。
四、戏曲舞蹈戏曲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需掌握各种舞蹈动作。
舞蹈训练包括身段、步伐、手势等,演员需根据角色特点进行训练。
五、戏曲乐器戏曲演员需熟悉戏曲乐器,如二胡、京胡、琵琶、笛子等,以便在表演中进行伴奏或合奏。
演员需掌握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并与唱腔、表演相结合。
六、角色塑造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根据角色特点进行塑造,包括性格、形象、气质等方面。
演员需深入研究角色,将其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七、舞台经验舞台经验对于戏曲演员至关重要,演员需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
舞台经验包括舞台布局、灯光、音响、与其他演员的默契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培训与技巧包括唱腔训练、表演技巧、念白技巧、戏曲舞蹈、戏曲乐器、角色塑造和舞台经验等方面。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1. 引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戏曲表演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掌握一系列基本技巧才能展现出精彩的演出。
本文将介绍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
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之一是要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
表演者应该对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演绎剧本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
他们还需要与导演和其他演员密切合作,理解剧本的整体意图,并在演出中展现出角色的特征和情感。
3. 身体语言,舞动姿态戏曲表演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说唱、舞蹈和表演的艺术形式,良好的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表演者应该具备流畅的身体动作和协调的舞蹈姿态,以准确地传递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还需要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来展示角色的内心变化,以便与观众建立起共鸣。
4. 声音共鸣,音律和谐声音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殊的发声技巧对于传递角色情感至关重要。
表演者需要通过准确的音高和音量来表达角色的个性特征,使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和理解台词。
表演者还需要熟悉戏曲音乐的特点和节奏,以便能够与乐团紧密合作,展示出戏曲独有的韵律和和谐。
5. 修身养性,内外修炼戏曲表演的技巧不仅仅包括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需要演员具备内在的修养。
表演者需要通过修身养性,提升自身的修养素质,使得角色刻画更加真实自然。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表演者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深度和感染力,从而取得观众的认同和喜爱。
6. 总结戏曲表演是一门艺术,掌握其基本技巧不仅需要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更需要对自身的修养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才能将戏曲表演的真谛传承下去。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
1. 引言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优雅的艺术形式。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征与技巧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征与技巧作者:王刚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表演手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程式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111-01一、前言戏曲起源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模仿,起源于原始歌舞。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到宋元之际成熟。
此后,戏曲成为极其重要的文学形式,与稍候繁荣起来的长篇小说一同雄踞文坛,取代了古代诗词附文的地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重大变革。
可以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在元之前,是诗歌韵文史;元之后,是小说戏剧史。
实际上,从元以后,古代文学一流水平的作家基本上是小说戏曲作家,诗文作家已无法与之匹敌。
戏曲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舞”,既是戏曲中的做、打。
戏曲就是这样一种以唱念做打的城市化表演为基础的载歌载舞的舞台艺术。
戏曲的表演、行为、音乐、装扮无一不是程式,可以说程式“全方位”的呈现在戏曲舞台之上。
戏曲演员也是以这种程式化的艺术手段去塑造人物形象的。
戏曲演员要掌握繁难的表演程式,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凡有作为的演员都懂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艺多不压身”是建立在“博大”的基础上,而且,凡优秀的艺术家,都没有门户之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地学习同行的记忆。
而现在有些青年演员只学文或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表演手段贫乏,“肚子不宽”影响以后的艺术创造。
二、戏曲表演艺术的特征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表演为中心,演员则通过舞台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带给广大观众以审美愉悦,提供精神食粮。
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艺术,也就是说,演员既是角色的创造者,又是角色的体现者,演员通过他所创造的人物外在行动,把内心体验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内心产生同样的体验。
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程式性,戏曲表演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舞台上不允许有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
学习戏曲中的唱腔和演唱技巧

学习戏曲中的唱腔和演唱技巧引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学习戏曲中的唱腔和演唱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本文将从唱腔和演唱技巧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学习戏曲。
一、唱腔的学习戏曲中的唱腔是表演者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
学习唱腔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基本唱腔学习戏曲唱腔的第一步是掌握基本的唱腔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老师或专业演员的演唱,逐渐熟悉并掌握各种唱腔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意发音准确、节奏感强,以及声音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2. 理解唱腔的情感表达戏曲中的唱腔往往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理解剧情和角色的心理状态,准确把握唱腔中的情感变化,并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这些情感。
例如,高亢的音调可以表达激动和愤怒,柔和的音调可以表达温柔和哀伤。
3. 掌握不同曲调的特点戏曲中有许多不同的曲调,如京剧的快板、二黄的慢板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曲调的特点和风格,并学会根据曲调的要求进行演唱。
通过多听、多模仿和多练习,逐渐熟悉并掌握各种曲调的演唱技巧。
二、演唱技巧的学习除了唱腔,戏曲演唱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唱技巧,以提高表演的艺术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演唱技巧:1. 身体语言的运用戏曲演唱不仅仅是声音的表达,还需要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舞蹈和体操等课程,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表现力,从而更好地展示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2. 声音的调节和运用戏曲演唱中,声音的调节和运用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控制音量、音调和音色,以及运用各种发声技巧,如颤音、滚音等,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练习呼吸法和喉咙锻炼等方法,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表现力。
3. 角色形象的刻画戏曲演唱需要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并通过声音的表达来刻画角色。
戏曲的技术技巧

戏曲的技术技巧
戏曲是一种集歌、舞、说、做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下面介绍一些戏曲的技术技巧:
1. 把握节奏:戏曲表演的节奏非常重要,演员需要在唱、念、做、打上控制好节奏,以保持表演的整齐有力。
2. 声音方法:戏曲的唱腔、念白和吟诵等都需要运用声音方法,如气息控制、音高变化、音色变化和音量调节等,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3. 舞蹈技巧:戏曲中的舞蹈非常重要,演员需要掌握舞蹈技巧,如舞步、舞姿、手势等,以配合唱腔表现角色情感。
4. 表演技巧:戏曲的表演技巧非常丰富,如情感表达、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动作技巧和行走姿势等,都是演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5. 化妆服装:戏曲的化妆和服装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演员需要根据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点进行化妆和穿衣,以达到艺术美感和角色形象的协调统一。
总之,戏曲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表演艺术,演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技巧,才能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08T15:02:47.480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1月作者:韩永会[导读] 本文作者主要叙述了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唱、气息技巧和做的技巧。
青海省平弦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810012
摘要:戏曲表演由戏曲演员通过扮演技巧来表现出剧中人物形象,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作者主要叙述了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唱、气息技巧和做的技巧。
在表演时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让观众感受人物心情,喜欢表演者。
笔者主要探讨了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性。
关键词:戏曲演员;戏曲表演;技巧
戏曲表演是通过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其狭义定义:演员表演过程中所展示的一些难度技术较高的技能。
广义的表演技巧则是指戏曲表演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情节、舞蹈编排、语言动作的展示等。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者最基本的表演技巧。
戏曲表演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
一、戏曲表演技巧是外部技巧与内部技巧的统一
中国戏曲表演从生发到演进,形成唱、念、做、打综合性的艺术技巧,并被规范为程式,因此戏曲的表演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严格的规范性。
如果仅仅依赖于自身所具备的自然条件,是很难成为戏曲艺术家的。
对于一名戏曲演员而言,形象、身段和嗓音是最基本的条件,戏曲演员同时还需要具备创造才能。
当一部戏被搬上舞台后,事实上就是演员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戏曲演员要通过自身的领悟力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都通过表演技巧呈现出来。
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除了需要舞台表演技巧之外,还需要演员具备自身技巧才能够将人物塑造好。
内部技巧即为自我修养。
如果戏曲演员仅仅依赖于戏曲的基本功,可以将戏曲内容在舞台上表演得非常完善,这源于戏曲程式化的表演规范;但是,戏曲属于歌舞艺术。
以歌唱为主,通过表演渲染舞台氛围,通过各种表情表达戏曲人物的内心世界,仅仅依赖于基本功塑造戏曲人物是不够完善的。
在表演过程中,如果仅仅凭借机械的模仿,就会导致戏曲表演成为内容空洞的表演技巧展示。
戏曲演员具有较高的自我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对剧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戏曲人物加以理解,从戏剧所塑造的情境感受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动以及与戏剧冲突之间的关联,以便在表演中能够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和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挖掘进行表演,使得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演唱声色结合以恰当地表达情感。
二、“唱”的技巧性
所谓的唱, 就是唱腔, 它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唱” 是戏曲表演者特别是主角在舞台上的主要表演动作之一,是戏曲表演者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戏曲情节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它和别的表演手段一起,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
唱腔可以体现一个演员的吐气习惯,不同的演员具有不同的唱腔,唱腔技巧掌握得好的演员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个演员想要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除了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自身具有一副比较好的嗓子之外,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刻苦训练,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
三、戏曲演员的气息技巧
戏曲演员掌握气息技巧对表演极为重要。
戏曲演唱通常会运用小腹呼吸,以使演唱中能够调用充足的气息,使得气息量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戏曲演员演唱中的呼吸,当吸人的空气已经超出了肺部可承受的最大限度,就会导致音调呆板而缺乏韵律之感,还会使得演员脸通红,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演出形象。
反之,如果肺部吸人较少的空气量,当演唱到高音部位时,就会增加喉咙的压力,而很难对戏曲演唱的力度准确把握。
因此,戏曲演唱要接受专业的演唱训练,以运用科学的呼吸方式确保演唱效果。
戏曲演唱中的呼吸是全身运动,在自然呼吸的同时,还要使口、鼻、胸、腹、腰同时发挥吸气作用,处于静止的气息状态下发出声音。
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对吸气和呼气自我调节,使得吸气与呼气能够处于较高的协调性。
为了确保戏曲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声音自然而流畅,当气息处于运动状态时,就要依赖于吸气肌肉扩大胸廓,使腹部的气息通过喉咙呼气并发出声音。
采用这种技巧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有持久性。
要很好地控制呼吸,就要使吸气肌肉群用劲。
在运用气息技巧的时候,要注意将呼吸与演唱者的情感相结合,以在调动演唱情感的同时,使得呼吸根据发声需要而有所改变。
四、戏曲表演中“打”的技巧
戏曲中的“打”包括的主要技艺是武术和翻跌,它们是形体动作的关键组成部分,提炼出了生活中格斗的场面,同时对其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也实现了对传统武术的舞蹈化创新。
“打”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两个种类:一是毯子功,二是把子功。
毯子功的主要动作技巧是在毯子上翻、滚、扑、跌等;把子功的主要动作技巧是手拿兵器对打或者独舞。
这一表演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提升戏曲表演效果的重要技巧。
另外,耍花枪、拿顶、旋子等是戏曲演员“打”这一表演技巧的基本功,同样是在勤学苦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在对这一表演技巧的使用过程中,戏曲演员要认识到技巧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难度系数越高越好,只有对表演技巧进行灵活使用,才能够更加突出人物的形象。
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在阐述戏曲这门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戏剧演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技巧水平,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戏曲演员要对戏剧作品的角色和剧情进行分析,在掌握相应特征的基础之上,运用扎实灵活的表演技巧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从而更加逼真地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玲 . 浅谈戏曲表演的技巧性 [J]. 戏剧文学,2015,(7):80-81.
[2] 詹俊芬 . 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