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电图识别病变冠状动脉

合集下载

头胸导联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右冠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头胸导联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右冠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右冠状 动脉病变患者 的I床表现谱相 当宽. I 缶 从无症状心肌缺血 、 心绞痛 到心肌梗死其表现迥异 .右冠状动脉供血区是右室 、 . 室间隔后 l3 左室下壁和后壁, /、 故右冠状 动脉病变可引起双侧心室心肌缺 血的 危 险, 甚至引起下壁 、 右பைடு நூலகம்和正后壁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症右冠病 . 变在心 电图主要表现为 I、 Ia F, v , v II 、 v v 一 v 缺血 、 I 损伤及坏死性 改变 。 本研究 旨在观察头胸 导联心 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右冠状动脉 病变定位诊断 中的价值 . 以指导临床对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 断和 治疗 。
1资料 与 方 法 .
11 般 资 料 .一 连续性选 取郓城县人 民医院 2 0 0 6年 1月至 2 1 0 2年 2月住 院期 间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症 右冠病变 6 例 .临床特点分别 表现 为心肌 4 梗 死组及心绞痛 , 中心 肌梗 死 2 例 男 2 例 , 8 其 8 0 女 例, 平均 年龄 ( . + 2 0岁 ; 绞痛组 3 5 3 1. ) 心 79 8 6例, 2 男 4例, 1 女 2例, 均年 龄( . + 平 69 00 77 ) . 岁。同步记 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 . 6 经冠状 3讨 论 . 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双支病变 、 三支病变 、 陈旧性心肌梗死 、 冠状动脉搭 右冠 状动脉病变常 引起下壁 、 壁及右室改变 . 后 主要 依靠常规下 桥术后 引起 的心 电图改变 确诊 为右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且资料完整的 壁 、后壁 及 右 室 导 联 I、I 、v v 一 v I I a F, v , I 的 心 电图 改 变 进 行 定 病 例 4 , 行 回顾 性 分 析 分 别 比较 两 组 心 电 图 出 现 病 理 性 Q波 、 位诊断 . 8例 进 但常规 导联常无法判断 I 和 a F V , V I I V V一 V 一 导联 异常宽, s T段 弓背状抬高伴 T波倒置或 高尖 、T段压低 、 s T波地 平或倒 置情 深 Q波的临床价值 头胸导联心 电图作为 国内新兴 的体表心 电图技 况。 术 ….在体表心 电图方 面相对于常规导联 的优势 已逐渐 为人们所注 1 . 法 2方 意. 但其在右冠状动脉病变定 位诊断 中的价值 目前 尚无报道 。 初诊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患者分别同步记录常规及头 胸导联心电 急性冠脉综合症右冠 病变常规导联心电 图的特征性 改变主要反 图各 1 。头胸 导联心 电图由 ML 0 0系列全同步 2 份 20 4道 比较 心电图 映在 Ⅱ, a F v 导联 上 , I 和 a F导联对病理性 Q波的反映 Ⅲ.v . , 但 I I V 仪 进行记 录,右前额部设 头 电极与地 电极作为 全身 电位 的参 比点 . 程度较之 I导联更为显著 l。 我们发现 , a F和 v 导联心 电图 I 2 l Ⅲ、V H ~V VI H 9的位置 同常规 导联心 电图的 v1 V : V3 HV R的位置 的假性改变使常规导联对某些急性下壁 、 ~ 9 H R~ 8 后壁病变的定位诊断 出现 困 同常规导联心 电图的 V R V R:另有 9个头胸心 电系统所独有的导 难 . 3~ 8 . 联 : 一肋 间隙平面 A 3 左腋前线 ) AR ( 第 L( 和 3 右腋前线 )第 三肋间隙 ; 头 胸 导联 在 急 性 下 壁 、 壁 病变 定 位 诊 断 上 相 对 于常 规 导 联 的优 后 平 面 C 2( I 左锁骨 中线 )c 4 左腋 中线 )C ( 肩胛下角线 ) 脐平 势 . 于它可 以排 除心电图假性改变 . 、L ( 、I 左 6 ; 在 使正常 与异 常的心 电表达具有 面 H 3 左腋前线 )HO( L( 、 前正 中线 旁) H 3 右腋前线 )H 7( 、R ( 、 R 后正 中 明显 的区别 因为 . 首先头胸导联 的参 比点优 于常规导联 。 位于接近 线旁) 。 零 电位 的头胸导联参 比点 ( 右前 额 ) 降低 了对 测试点信 号的干扰 , . l3 断 标 准 _诊 有利于测试点对 心电活动 的准确表达。 而肢体导联 ( ,V ) Ⅲ a F 的测试 头胸 导联与常规导联 系统对右冠状动脉病变 的心 电图诊断标准 点在左下肢 .参 比电极分别位于左上肢 和撤去 了左上肢 的中心电站。 致. 头胸导联系统 的 HL , 3H 3HR ,O导联 、常规导联 系统 的 Ⅱ,Ⅲ, 左上肢 电位可能高于左下肢 . 中心电站电位仍高 于右上肢 、 右下肢 、 右 a F导联 , 录的心 电图出现病理性 Q波 、 段 弓背状抬高伴 T v 记 波倒 胸 等部位的电位 . 并非理论 上的零值 [ 致使 正常本应 正立 的心 电图 4 ] , 置或高尖 、T段压低 、 S T波地平或倒置 . . 主波出现 了低平 、 双向甚至倒置 的假性改 变。其次 , 头胸导联学说认 1 . 4分析 比较 为.环绕脐平面一周 的心 电位场呈 P Q S T波一致 向外的拟球 状面 — R— 观察者汇齐所有心电图资料后 . 将常规及头胸导联记 录的右冠病 分 布. 脐平 面的 3 导联只在下壁 、 面出现病理性改变 时才能记 录 个 膈 变患者心 电图交 由两位 有经验 的电生理医生同时进行分 析 根据右 到宽/ Q波 : 深 而常规心电理论认 为 , 肢体导联 心电图是额右面心电向 冠病变 的心电图诊断标 准 , 判读 常规导联 系统( l ,V Ⅱ,l a F导联 v一 I 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 的二次投影形成 的¨ 5 _ 。由于 I 和 a F I I V 导联的正 导 联 ) 头胸 导联 系统 ( 3 HR , O导联 H 导 联 ) 录 的心 电 及 HL . 3 H V 记 极均在左下肢 . 故其 正极均在六轴系统下方 , 而负极却位 于上方。所 图. 并作 出心 电图诊断 分别 统计头胸导联心 电图和常规导联心 电图 以. 二次投影在 I 和 a F导联轴上形成低平 、 向甚至倒置的心电图 I I V 双 诊断为右冠病变和正常的例数 . 由观察者将此与冠脉造影结果相 比 再 波 形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较。 总之 .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V1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V1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V1正文内容: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左主干病变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病变程度越严重,心肌损伤程度也就越大,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对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进行正确的辨识和判断,对于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左主干病变概述:左主干是冠状动脉的重要分支之一,分布在心脏的前壁,其血液供应范围广泛,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左主干病变是最危险的一种。

二、左主干病变心电图表现:1. ST段抬高:在V1~V4导联中,ST段抬高至少2.5mm,在V5~V6和I和aVL导联中,ST段抬高至少1.5mm。

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不短于30分钟,且相关的T波电压增高。

2. 心电图胸导联Q波出现:除了V1导联上出现Q波以外,还会出现V2~V4导联上的Q波,且Q波深度大于0.04秒。

在V1导联上的Q波深度大于0.03秒。

3. T波倒置:在II、III、aVF导联上的T波倒置,以及V1~V6、I和aVL导联的T波高度明显降低。

三、左主干病变心电图鉴别诊断:1. 并列导联显示左心室高电压时:在II、III和aVF导联上出现左心室高电压时,有时候也会伴有ST段和T波的改变,但是其程度较轻,没有左主干病变所出现的程度严重。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通常是ST段或者T波的变化,但是总的程度较轻,而且有时候也会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区分左主干病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3. 非心源性ST段抬高:在STEMI的鉴别诊断中,常常会出现非心源性ST段抬高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只在一两个导联上出现,而且ST段抬高一般比较轻微,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四、结语:左主干病变心电图的正确解读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需要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他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以免造成误诊。

对于出现ST段抬高较明显、Q波深度较大以及T波降低的病人,尤其是存在冠脉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该尽早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左主干病变的可能性。

左主干病变ACS心电图的识

左主干病变ACS心电图的识
不容易诊断
所以,左主干病变的识别主要是与左前降支病 变引起的前壁心肌梗死鉴别
.
诊断的要点
1. 怎样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中 筛选出左主干闭塞的病人
2. 找左回旋支病变的证据
I. 心房梗死 II. 正后壁心肌梗死 III. 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
男性,22岁, 反复发作胸痛、 室颤5小时,再 发半小时。记 录心电图后2小 时死亡
二、左主干病变识别
.
心电图特点㈠
1. 左主干供血的范围(左室)
I. 前壁、前间壁) II. 侧壁(高侧壁、前侧壁) III. 正后壁 IV. 下壁 V. 左心房
.
㈠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 肌梗死的心电图识别
.
1. 左主干包括:
I. 左前降支 引起前壁心肌梗死,容易诊断
II. 回旋支 引起侧壁、后壁、下壁心肌梗死和(左) 心房梗死
段抬高 4. 合并心房梗死 5. 合并室内阻滞 6. 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
㈡左主干病变致心肌缺 血的心电图识别
.
左主干病变引起心肌缺血 的心电图表现
1. V4~V6 导联ST 段压低(≥2mm) 2. I、aVL导联ST段压低 3. 下壁导联ST 段压低中,II 导联压低
最明显 4. aVR 导联ST 段抬高>V1 导联ST 段
2. 左主干严重病变是病人心源性猝死的 原因之一
3. 早期识别左主干病变对于病人能否成 功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4. 心电图是识别左主干病变的最简单和 重要的方法
.
.
Tel: 010-59971026, Email:hc721@
.
.
心电图
.
女性,77岁,发作性胸痛1周加重2小时入院。 高血压史5年,吸烟40年。心肌标志物TnI↑

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李爱英【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异常导联数、异常导联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更多表现为:①多个导联异常.以6个导联异常组居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②aVR导联抬高的多导联ECG异常,其中以aVR导联抬高伴有8个异常导联组居多.③胸导联合并其他导联异常(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征性变化,但是作为无创的检查手段,体表ECG可为判断三支血管病变提供重要信息.【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4)011【总页数】3页(P1332-1334)【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心电图【作者】李爱英【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冠脉三支病变更是症状重,预后差,猝死率高。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金标准,但其是有创检查,基层医院尚不能普及。

本文旨在通过经冠脉造影已确诊冠脉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的回顾性分析,寻找冠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对三支血管病变能进行预测,从而引起高度注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2008~2011年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CU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

其中急性心梗29例,心绞痛 59例,亚急性心梗8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

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60±18.5)岁;合并高血压 54例,糖尿病25例,高脂血症6例,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者15例。

1.2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三支病变。

三支病变的判断标准为[1]: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管腔狭窄均≥50%。

冠脉三支病变心电图分析

冠脉三支病变心电图分析

( a (emn r ocui a fu d( . sl T eic ecs f b o n l ae h ol l A l o a cls nw so n B) ut l 1 y o Re s h i ne nl a Qw v ,an r a nd oa T n
S e me t b o ma v ,a d i r u e e h g e a o ei r u , n h c d n eo T s g n ,a n r l wa e n n g o p B w r i h rt n t s g o p A a d t e i ie c f T h h n n
i cd n 、 o h o la C n i e t f n r 1 G.C n l s o s E a epd a n s ai n s t o ma v l f n o a — e a n E o cu in CG c nh l ig o ep t t hn r l e e y e r e wi l ol
人分为仅有狭窄无闭 塞为狭窄组 和有确切血管闭塞为闭塞组进行对 比研究 。结果 经分析发现
两组的心电 冈仔在异常 Q波 、 T段异常 、 波异 常的比率都是血管闭塞组较高 ( s T P<00 ,心 .5)
律失常的发生率则是血管狭窄组较 高 ( P<00 ,两组患者心 电冈无 异常的几率基本一致 结 .5)
论 心 电阁 对 心 肌 酶 正 常 的冠 脉 _支 病 变 患 者 病 变 程 度 的诊 断 有 一 定 帮助 , 还 需 其 他 手 段 辅 = 三 但
助。
【 关键词 】 心 电冈 ; 冠脉 三支病变 ; 诊断
An l s s o h l c r c r i g a f p t o o i a h n e n t r e m a n c r n r fe - a y i f t e e e t0 a d o r mB o a h l g c lc a g s i h e i o o a y a t r i s / i - u n . h e nd h s i lO l U " O e L L fn g d g F ec n ' o p t f T lh U, Hm' o Y 6 0 , C l l / a [Z z u_ 0 0 h 1 /+ ia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一、心电图(ECG)的基本解读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工具,通过记录心脏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电活动,反映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ECG结果。

1. P波:P波代表心房收缩(atrial depolarization),通常为正向波峰,代表着正常的窦性激动;若P波消失或异常,则可能存在房颤、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

2. QRS波群: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收缩(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过程。

其中Q波表示左室前壁或右室侧壁异常;R波是一个正向极大值,代表正常左室除极;S波则代表对应区域离开针对测导联方向作左偏运动的未除极区域。

3.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和T波开始之间,在ECG中揭示了部分复极化过程。

ST段可提供关于心肌缺血或损伤的重要信息。

当ST段呈现抬高、压低或呈水平线时,可能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4. T波:T波代表心室肌复极(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电位呈相反的方向。

若T波倒置或异常高尖,则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缺血等异常现象。

二、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以下是心电图在临床上的一些常见应用:1. 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重要原因之一。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缺血情况。

2.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对心电图有特定影响,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对QT间期延长有影响。

通过监测ECG,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

3. 评估心脏肥厚病变:心电图可以显示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

这对于疑似患有心脏肥厚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4. 分析心律失常:ECG可以帮助医生分析和诊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心电图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应用

心电图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摘要:心电图作为一个无损伤性的检查方法,之前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心肌梗死有着特征性的诊断。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进展,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概念的提出,使心肌梗死的诊断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化。

本文从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地位与前景做一论述。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诊断1、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梗死的新理念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以及冠心病治疗的进展,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已把各种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合成两大类: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②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X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大量的促凝物质释放,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最终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进而引发与急性心肌缺血相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急性冠状综合征属于一组病情处于进展状态的疾病,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如果及时识别和治疗,将能转危为安,不能正确及时诊治时,则能贻误病情,死亡率很高。

因此,该综合征成为当今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分型以往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QWMI)。

临床上在心肌酶(CKMB)出现增高或者得到测定结果之前,无法区别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是否出现Q波是回顾性的,在发病的早期或者初诊时往往无法确定病人是Q波心肌梗死还是非Q 波心肌梗死。

完全区分Q波和非Q波心肌梗死往往需要数小时至数日,对于指导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毫无实际意义。

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决策主要取决于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因此可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检查有几种方法

冠状动脉检查有几种方法

冠状动脉检查有几种方法
冠状动脉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脏的健康
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目前,冠状动脉检查有多种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冠脉造影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首先,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
脏功能。

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步筛查,但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能力有限。

其次,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结构和
功能。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瓣膜功能等,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和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核素显像是一种通过核素示踪技术来观察心肌血流情况的检查方法。


生可以通过核素显像检查来评估心肌的灌注情况,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的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最后,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进行X光造影的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来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位置、数量等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检查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

同时,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检查时,也应该配合医生的要求,积极配合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冠状动脉检查的相关知识,保护心脏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降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患者,男性,44岁。发作性胸痛15天,加重5小时。 急诊心电图
前降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胸痛未缓解。 入院后2小时心电图
前降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病情稳定。 入院后第4天心电图。
前降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回旋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患者,男性,54岁。阵发性胸痛4天,持续胸痛16小时。 急诊心电图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60度
冠状动脉的供血:
心电图导联 Ⅰ、aVL V1、V2 V3、V4 V5、V6 V7、V8、V9 V3R~V6R 对应缺血心肌 对应冠脉 90%右冠,10%左冠 左冠(D1、OM1) 前降支室间隔支 前降支 前降支 回旋支 右冠 高侧壁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正后壁 右心室
Ⅱ、Ⅲ、aVF 下壁
右冠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患者,男性,78岁。阵发性胸闷、胸痛6年,加重2小时。 急诊心电图
右冠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右冠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术后即刻心电图
前降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患者,男性,71岁。发作性胸闷9月,加重3天。
发作时心电图
前降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症状缓解时心电图
前降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可以提示心肌缺血部位。 需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胸前导联的位置要固定不变。
非冠心病心电图-急性心包炎
第5天心电图 急诊心电图 患者,男,22岁。发热1天, 胸痛7小时
非冠心病心电图-急性心包炎
非冠心病心电图-肥厚型心肌病
患者,男,41。阵 发性胸闷半月。
非冠心病心电图-肥厚型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特点:


NSTEMI: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 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尚未完全闭 塞,心肌缺血损伤尚未波及心肌全层 ,心电 图可表现为ST 段下移及或T 波倒置 。可进展 为ST 段抬高性心梗 。 STEMI:冠脉已经闭塞而导致心肌全层损伤, 心电图上出现相应区域ST段抬高, 心肌坏死 出现Q波。冠状动脉解剖:Fra bibliotek右前斜位
左前斜15度加头位20度
冠状动脉解剖:

左冠状动脉:位于主动脉根部左侧。 左主干:一般为3~4厘米。 前降支:左主干的延续,沿前室间沟走行至心 尖部。 对角支:前降支发出至左室壁。 前室间隔支:前降支发出至室间隔。 回旋支:左主干发出,沿左房室沟走行至后室 间沟附近,若为左冠优势型,向下延伸形成后降支。 钝缘支:回旋支发出走行至左室游离壁和心尖。 左房支:在回旋支近端发出至左房。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
堡镇人民医院内科 陆懿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的心电图特点 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 冠脉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非冠心病心电图与冠脉造影
冠心病心电图的基本改变

冠心病病人休息时心电图大多是正常的。 当狭窄程度达到80%~90%时,休息时可能 出现缺血性改变。 缺血心电图图形取决于缺血的程度。 心内膜下缺血:S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 心肌内缺血:T波对称倒置 全层心肌缺血:ST段抬高
非冠心病心电图-肥厚型心肌病
非冠心病心电图-肺栓塞
患者,女,63岁。 胸闷、气短2天。
非冠心病心电图-肺栓塞
非冠心病心电图-肺栓塞
治疗20天后
非冠心病心电图-高血压心肌肥厚
患者,男性,57岁。高血压病史7年
非冠心病心电图-高血压心肌肥厚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




心电图临床应用广泛,但对冠心病有误诊的局 限性。 心电图对心肌缺血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心肌梗 塞的定位诊断。对于心梗的患者可以在冠脉造 影前通过心电图判断罪犯血管。 心电图是辅助检查,必须综合病史资料分析。 冠脉造影目前仍是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
心肌缺血的定位:

存在ST缺血性改变的导联相对应的心肌。 根据冠状动脉的解剖及供血部位推断病变冠状 动脉。
冠状动脉解剖:

右冠状动脉: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右前方。 圆锥支:第一分支,走行至肺动脉圆锥和右室流出道。 窦房结动脉:第二分支,走行至右心房表面。 右室支:走行至右心室前壁。 锐缘支:走行于右心室后侧面。 后降支:沿后室间沟行至心尖与前降支末端吻合。 左室后侧支:右冠优势时走行于左室下壁和后壁,末 端与回旋支末端吻合,左冠优势则无此分支。 房室结支:走行于后房室沟,发出至房室结和房室束, 左冠优势型此分支由回旋支发出。
谢谢大家!
回旋支近段病变与心电图表现:
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变化
患者,男性, 53岁。阵发性 颌部疼痛3月。 发作时心电图
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变化
无症状时
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变化
陈旧性心梗心电图
患者,男性,60岁。 活动后心慌6月。
入院心电图
陈旧性心梗心电图
射频消融术后 心电图
陈旧性心梗心电图
心电图与冠心病
冠心病心电图的基本改变
冠心病心电图的基本改变
心绞痛的心电图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氧耗量增加超过病变 冠脉供血能力时发生心绞痛。发作时可见ST 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 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 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发作时常见ST段水平或 下斜型下降。 变异性心绞痛是由于冠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发 生心绞痛,和心肌氧耗无关。发作时多见ST 段抬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