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监测仪器62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全

正相
负相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脑电波
*
位相—极性 负相波(阴性、向上) 正相波(阳性、向下) 同步或同时相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双极导联原理图
*
慢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波
0
1秒.
Delta
Theta
Alpha
Beta
Alpha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赫兹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大田原综合征
爆发波持续1-3秒,包含高波幅(150-300μV)慢波, 抑制阶段持续约3-4秒。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癫痫 脑卒中 肿瘤 感染 退化性疾病 昏迷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的识别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负相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脑电波
*
位相—极性 负相波(阴性、向上) 正相波(阳性、向下) 同步或同时相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双极导联原理图
*
慢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波
0
1秒.
Delta
Theta
Alpha
Beta
Alpha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赫兹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大田原综合征
爆发波持续1-3秒,包含高波幅(150-300μV)慢波, 抑制阶段持续约3-4秒。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癫痫 脑卒中 肿瘤 感染 退化性疾病 昏迷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的识别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脑电监测仪器课件

干扰信号。
种类
滤波器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 器两种,模拟滤波器通常用于早期 脑电监测仪器,而数字滤波器则逐 渐成为主流。
特性
滤波器的特性包括通带范围、阻带 范围和过渡带特性等,这些特性对 脑电信号的处理和分析质量有重要 影响。
记录器
作用
记录器用于将处理后的脑电信号 进行记录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
和处理。
实时分析脑电波
通过实时分析脑电波,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意识 状态、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变化等情况。
实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记录
脑电监测仪器能够长时间记录患者的脑电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 详实的数据基础。
数据处理
通过对采集到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医生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如脑电波的频率、幅度等。
脑电监测仪器课 件
目录
• 脑电监测仪器概述 • 脑电监测仪器的基本组成 • 脑电监测仪器的主要功能 • 脑电监测仪器操作流程 • 脑电监测仪器维护与保养 • 脑电监测仪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脑电监测仪器概述
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脑电监测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大脑电活动的医疗设备。
工作原理
脑电监测仪器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采集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产生的微弱电 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和滤波器处理后,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
数据分析
通过对脑电数据的分析,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 以及治疗效果等。
异常检测与报警
异常检测
01
脑电监测仪器能够实时检测脑电信号的异常变化,如癫痫发作
、意识障碍等。
报警功能
02
种类
滤波器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 器两种,模拟滤波器通常用于早期 脑电监测仪器,而数字滤波器则逐 渐成为主流。
特性
滤波器的特性包括通带范围、阻带 范围和过渡带特性等,这些特性对 脑电信号的处理和分析质量有重要 影响。
记录器
作用
记录器用于将处理后的脑电信号 进行记录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
和处理。
实时分析脑电波
通过实时分析脑电波,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意识 状态、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变化等情况。
实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记录
脑电监测仪器能够长时间记录患者的脑电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 详实的数据基础。
数据处理
通过对采集到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医生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如脑电波的频率、幅度等。
脑电监测仪器课 件
目录
• 脑电监测仪器概述 • 脑电监测仪器的基本组成 • 脑电监测仪器的主要功能 • 脑电监测仪器操作流程 • 脑电监测仪器维护与保养 • 脑电监测仪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脑电监测仪器概述
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脑电监测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大脑电活动的医疗设备。
工作原理
脑电监测仪器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采集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产生的微弱电 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和滤波器处理后,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
数据分析
通过对脑电数据的分析,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 以及治疗效果等。
异常检测与报警
异常检测
01
脑电监测仪器能够实时检测脑电信号的异常变化,如癫痫发作
、意识障碍等。
报警功能
02
第3课 脑电测量及仪器

3-11
脑电图电极的安放位置
前后方向的测量 是以鼻根到枕骨粗隆 连成的正中线为准, 在此线上有额中线点 Fz、中央头顶点Cz 和顶中线点Pz,在 正中线中点和前后 20%处
3-12
脑电图电极的安放位置
根据耳屏前凹径中 央头顶到对侧耳屏前凹 的测量结果,可确定冠 状线电极的位置,如中 央点(C3.C4)。 额点(F3,F4)位于 前额和中央,以及前颞 和额中线电极的中间。 顶点(P3,P4)位于中 央和枕区,后颞和顶中 线电极的中间。
基 线 90度
周期
180度 (位相倒转)
脑电位相图
3-20
脑电波波谱
α波:频率为8~13Hz,波幅为10~100μV的 正弦形节律。这是脑电图中的基本节律,出 现在大脑半球后半部,特别是枕部。安静时 及闭眼时出现最多,波幅亦最高。其波幅可 以出现周期性逐渐升高和降低现象,呈纺锤 形或梭形 β波:频率为13~30Hz,在前头部最多见。 θ波:频率为4~8Hz,波幅为20~40μV,常 见于正常小儿,多见于顶、颞叶。 δ波:频率为0.5~3Hz,波幅一般在100μV 左右,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的睡眠时,在过度 换气、睁眼及呼叫其姓名时都对δ波无影响。 一般出现δ波均属异常。 棘波:是时限短的电位(20~80ms),呈垂直 上升和下降,波幅约为100~200μV,极性向 上者称为阴性棘波,向下者称为阳性棘波。 棘波多为病理性波。常见于局限性癫痫、癫 痫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间脑癫痫等
3-2
内容
脑电的产生和脑电图 脑电图机 脑电信号分析 诱发脑电
3-3
脑电的产生
神经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为-70mV,为静息状态, 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开始除极化,形成动作 电位。 由于组织很厚,而单个神经元电活动非常微小,不 能在头皮记录到。能在头皮上测量到的是由大量神 经组织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而成 脑电波是由大脑皮层中无数个神经元同步化的电活 动形成的,同步化作用通常认为受脑干的控制
脑电生物反馈仪器ppt课件

• Δ:0.5-3HZ,成人睡眠以及极度疲劳和麻醉 状态,或者大脑病变时出现。婴幼儿正常 的脑电波。颞叶和枕叶较为显著。
• 另外,还有K复合波,纺锤波,γ波,SMR。 病理波 棘波,尖波等。
脑电波具有根据意识形态和精神活动随时 变化的特点。
• 应用 • 中枢疾病的诊断和筛查 • 睡眠脑电的研究应用 • 认知电位的研究应用 • 生物反馈(大脑强化训练,睡眠或者其
• 6)抗压力指数SQ
• 示内外环境对身体和精神方面压力的抵抗 能力。
• 抵抗疾病、不良情绪。
• 7)左右脑均衡CQ
• 左右脑均衡状态,包括振幅对称和位相对 称。对称差在10%之内可判断为正常。
• 均衡打破后,会出现身体不协调,以及语 言、情绪、活动障碍等等。
• 8)脑指数BQ
• 统计以上一切指数为依据,做出的综合判 断。
• 采样频率是测量信号被转换快慢的单位,通常用Hz表示 采样频率与整体内部运行关系不大
采样频率
• 显示出的波形与采样频率相关,采样频率 越高,波形越准确
• 最低可接受的采样频率是高频滤波的3倍
人类大脑介绍
大脑的主要特点
• 相似性
人脑相似度高达94%,至少82%的人类基因都会在大脑 中表达。
• 可塑性
他疾病治疗)
• ……
生物反馈的应用
• 基于脑电生物反馈的原理,产生不同频率 的电脉冲信号:
• 当α波诱发和增强,使处于松弛状态,达到缓解疲劳,舒 缓情绪、增强学习愿望的目的;
• 当斯塔波诱发和增强,可以使患者进入睡眠休息状态; • 当β波诱发和增强,使人的思维逐渐清醒、注意力集中,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 等。
大脑的主要特点
• 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 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 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 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
脑电图ppt课件

脑电图讲座
1
第一部分 脑电图基础
2
脑电图原理
•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元的电活动
• 脑电图是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借助电子放大技术, 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100万倍 并记录
• 与心电图的原理一致是EEG将生物电活动经放大加以 描记,不同的是心电的测量单位是毫伏(mV),脑 电的单位是以微伏(μV)计算
双侧性3CPS棘慢波综合——失神发作、失神癫痫
双侧性规则/不规则多棘波多棘慢——肌阵挛发作、肌阵挛癫痫
局灶性尖/棘波及尖/棘慢波综合——部分性(局灶性)癫痫
三相波——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及缺氧等
周期性放电——病毒性脑炎、CJD等
中央中颞尖波双向尖波——罗兰多区癫痫
慢波睡眠中持续放电——ESES
局限于额颞区周期复合波——单纯疱疹脑炎
在枕部不超过50%,其它部位不超过20% • 波幅不应过高, 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慢波:为散在低波幅慢波,多为θ 波,任何部位均不应有连续
性高波幅β或δ波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 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波综合
• 2001年的分类主要根据发作的症状进行,体现了发 作类型和解剖结构的联系
• 按照病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特发性和症状性部分性 癫痫
52
• 颞叶癫痫:耳极导联(睡眠,NREMⅡ期),Fp2、F4、C4、P4等可见正相尖波(耳极活化)
53
• 颞叶癫痫(续前图)平均导联:F8可见尖慢 波综合
• 双极导联:F8、T4可见尖波针锋相对,慢波
• 50Hz交流电伪差:由于现代EEG仪通常带有5060Hz滤波器,这种伪差在常规工作中罕有发生。伪 差的来源可能是附近电扇或空调,另一常见原36因是 来自萤光灯。因此,操作间下的房间最好悬挂白炽
1
第一部分 脑电图基础
2
脑电图原理
•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元的电活动
• 脑电图是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借助电子放大技术, 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100万倍 并记录
• 与心电图的原理一致是EEG将生物电活动经放大加以 描记,不同的是心电的测量单位是毫伏(mV),脑 电的单位是以微伏(μV)计算
双侧性3CPS棘慢波综合——失神发作、失神癫痫
双侧性规则/不规则多棘波多棘慢——肌阵挛发作、肌阵挛癫痫
局灶性尖/棘波及尖/棘慢波综合——部分性(局灶性)癫痫
三相波——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及缺氧等
周期性放电——病毒性脑炎、CJD等
中央中颞尖波双向尖波——罗兰多区癫痫
慢波睡眠中持续放电——ESES
局限于额颞区周期复合波——单纯疱疹脑炎
在枕部不超过50%,其它部位不超过20% • 波幅不应过高, 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慢波:为散在低波幅慢波,多为θ 波,任何部位均不应有连续
性高波幅β或δ波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 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波综合
• 2001年的分类主要根据发作的症状进行,体现了发 作类型和解剖结构的联系
• 按照病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特发性和症状性部分性 癫痫
52
• 颞叶癫痫:耳极导联(睡眠,NREMⅡ期),Fp2、F4、C4、P4等可见正相尖波(耳极活化)
53
• 颞叶癫痫(续前图)平均导联:F8可见尖慢 波综合
• 双极导联:F8、T4可见尖波针锋相对,慢波
• 50Hz交流电伪差:由于现代EEG仪通常带有5060Hz滤波器,这种伪差在常规工作中罕有发生。伪 差的来源可能是附近电扇或空调,另一常见原36因是 来自萤光灯。因此,操作间下的房间最好悬挂白炽
脑功能监测PPT课件

症状。
THANKS
监测。
优点
03
能够反映大脑的代谢状态,对脑肿瘤和癫痫的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缺点
04
操作复杂,价格昂贵,需要使用放射性示踪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总结词
一种结构性的脑成像技 术
详细描述
CT通过X射线扫描来获 取大脑的解剖结构图像 ,常用于脑外伤、脑血 管疾病等的诊断和监测
。
优点
能够快速获取大脑的解 剖结构图像,对脑外伤 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挑战
数据量庞大
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脑功能监测数 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对数据处理和分 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噪声和干扰
数据异质性
不同个体、不同状态下的脑功能数据 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如何标准化和规 范化数据是数据处理和分析面临的重 要挑战。
脑功能监测数据中存在各种噪声和干 扰,如生理噪声、设备噪声等,需要 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去除或校正。
优点
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有一定的辐射 风险。
详细描述
SPECT通过测量大脑中的单光子发射 来反映脑功能活动,常用于脑功能异 常的诊断和监测。
缺点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脑功能 异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总结词
01
一种代谢性脑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02
PET通过测量大脑中的正电子发射来反映脑代 谢活动,常用于脑肿瘤、癫痫等疾病的诊断和
总结词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是一种无创性脑血流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脑部血流进行无创性测量,可以获取脑部各个区域的血流灌注情 况。这种成像方法对于研究脑部疾病和认知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THANKS
监测。
优点
03
能够反映大脑的代谢状态,对脑肿瘤和癫痫的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缺点
04
操作复杂,价格昂贵,需要使用放射性示踪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总结词
一种结构性的脑成像技 术
详细描述
CT通过X射线扫描来获 取大脑的解剖结构图像 ,常用于脑外伤、脑血 管疾病等的诊断和监测
。
优点
能够快速获取大脑的解 剖结构图像,对脑外伤 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挑战
数据量庞大
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脑功能监测数 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对数据处理和分 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噪声和干扰
数据异质性
不同个体、不同状态下的脑功能数据 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如何标准化和规 范化数据是数据处理和分析面临的重 要挑战。
脑功能监测数据中存在各种噪声和干 扰,如生理噪声、设备噪声等,需要 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去除或校正。
优点
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有一定的辐射 风险。
详细描述
SPECT通过测量大脑中的单光子发射 来反映脑功能活动,常用于脑功能异 常的诊断和监测。
缺点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脑功能 异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总结词
01
一种代谢性脑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02
PET通过测量大脑中的正电子发射来反映脑代 谢活动,常用于脑肿瘤、癫痫等疾病的诊断和
总结词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是一种无创性脑血流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脑部血流进行无创性测量,可以获取脑部各个区域的血流灌注情 况。这种成像方法对于研究脑部疾病和认知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脑电图ppt课件

脑电图解读
1
脑电图 EEG
脑电图的概念 脑 电 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是 脑 组
织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放大(约放大 100万倍)记录下来的曲线,由不同的脑波 活动组成。
2
脑电图 EEG
3
脑电图 EEG
4
脑电图 EEG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例如:
10.用于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11.其他脑功能减退的疾病;
7
脑电图诊断系统分类
脑电图 诊断系统
常规脑电图
特殊电极 脑电图
脑电图监测 脑电地形图
头皮电极 诱发脑电图
皮层或深部电极 鼻咽或蝶骨电极
睡眠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视频脑电图
数字地形图 彩色地形图
8
脑电图 EEG
脑电图参数 频率 波幅 位相关系
β波:低波幅,主要见于中央区及前头
部,以额、颞区明显。
慢波:可混有少量、散在性低波幅θ波,
主要见于额、颞区。个别δ波。
28
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
α波的频率:8~13HZ,在同一个体,频率
相当恒定.
α波的波幅:常表现逐渐增大逐渐缩小, 成纺锤状.大于100μv的成人罕见,据统
计,>60μv仅见于6%的个体.
36
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
37
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
基本波异常及慢波异常(一)
α波异常 α频率慢化 α波泛化 α波前移 α不对称 α爆发
38
α 波泛化
α波不对称
39
α 波波幅降低
α 波波幅增高
40
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
基本波异常及慢波异常(二)
1
脑电图 EEG
脑电图的概念 脑 电 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是 脑 组
织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放大(约放大 100万倍)记录下来的曲线,由不同的脑波 活动组成。
2
脑电图 EEG
3
脑电图 EEG
4
脑电图 EEG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例如:
10.用于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11.其他脑功能减退的疾病;
7
脑电图诊断系统分类
脑电图 诊断系统
常规脑电图
特殊电极 脑电图
脑电图监测 脑电地形图
头皮电极 诱发脑电图
皮层或深部电极 鼻咽或蝶骨电极
睡眠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视频脑电图
数字地形图 彩色地形图
8
脑电图 EEG
脑电图参数 频率 波幅 位相关系
β波:低波幅,主要见于中央区及前头
部,以额、颞区明显。
慢波:可混有少量、散在性低波幅θ波,
主要见于额、颞区。个别δ波。
28
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
α波的频率:8~13HZ,在同一个体,频率
相当恒定.
α波的波幅:常表现逐渐增大逐渐缩小, 成纺锤状.大于100μv的成人罕见,据统
计,>60μv仅见于6%的个体.
36
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
37
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
基本波异常及慢波异常(一)
α波异常 α频率慢化 α波泛化 α波前移 α不对称 α爆发
38
α 波泛化
α波不对称
39
α 波波幅降低
α 波波幅增高
40
成人清醒异常脑电图类型
基本波异常及慢波异常(二)
最新脑电,眼电,肌电,胃电生理诊断仪-精品课件

动态脑电记录分析系统
动态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脑电Holter 系统)是受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心电 Holter系统)的启发,由临床需要提出来的。 脑电Holter系统可以把病人在正常生活环境 中从事日常活动的脑电活动长时间地(至 少24小时)实时记录,然后回放并进行详 细观察、分析和处理,从而有利于异常脑 电波的发现与诊断,目前主要用于对癫痫 的鉴别和诊断。
最新脑电,眼电,肌电,胃电 生理诊断仪-精品课件
脑电图机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自发生物电活动, 因此大脑皮层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 称为自发脑电活动。临床上将用双极或单极记 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大脑皮层的电位变化而 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EEG。
脑电图机通常有8通道或16通道,同时测 量和描记8道或16道脑电波形,用8笔或16笔 的墨水笔记录仪描记。现代脑电图机还有64道 及128道。
1~20μV,带宽1~300Hz,持续时间为200ms。 P表示正相波,N表示负相波,以平均潜伏期 (为L10a0temnsc的y)波作峰为。下由角于注诱,发如电P位10幅0表度示极潜小伏,期
埋没在自发脑电及噪声中,所以常用迭加平均 方法将多次刺激(多达1000次以上)的诱发 电位迭加,再去除噪声后,才能获得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的测量部位及临床价值
类型 刺激方法
测量部位
临床诊断价值
闪光或视觉图形 头皮枕叶部 VEP 刺激
电流刺激
感知皮层上
SEP
声音(咔嗒声、 脑干上 AEP 爆发声、白噪声)
多发性脑硬化外周 神经伤害神经病
外周神经纤维和皮 层之间脊柱通路的 疾病
听觉通路缺陷疾病
上图是视觉诱发电位曲线,幅度范围为
现代脑电地形图仪 将脑电图仪、诱发电位 仪及自发脑电/诱发脑电 地形图集于一体,在彩 色电视监视器上可显示 16通道脑电图,或16通 道诱发电位,或脑电地 形图由。自发脑电经统计分析绘成的地形图称为自发脑电 地形图;由诱发脑电各潜伏期作出的地形图称为诱发脑 电地形图。脑电地形图对诊断脑部疾病比波形更直观。 正常脑电地形图左右两侧对称。视觉诱发脑电地形图呈 现不对称性,说明被测者脑部有疾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BIS监测指数
BIS低于60,绝大多数患者处于深 度睡眠,地声音刺激完全无反应,不 会发生术中知晓。用异氟烷和芬太尼 麻醉时,BIS在60~40之间的部分 患者有模糊记忆形成,如果患者的 BIS值始终保持在40以下可能有部分 患者麻醉药过量。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BIS监测提高麻醉质量
BIS监测在总体上可以提高麻醉质 量,可为个体患者的麻醉提供有用的 趋势信息。BIS监测可用于调整麻醉 方案。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简介
近年来在脑电监测和分析应用方 面,产生了许多脑电波形自动化处理 技术。尤其是功率谱分析、双频谱分 析和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在脑电分析中 的应用,使人们能快速而准确地对脑 电的瞬时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第一节 脑电功率谱分析
正常脑电波幅在0-200μV之间, 癫痫发作时可高达750μV。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的应用
全麻时,随着麻醉加深和变浅, 脑电频率呈现顺序变化,与麻醉药物 浓度呈函数关系。当清醒或浅麻醉等 大脑皮质功能活跃时,快波成分较多, SEF值较大,反之深度麻醉或深度睡 眠等大脑抑制较强时,慢波成分较多, SEF值较小。
上一页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页
脑电监测仪
便 携 式 脑 电 监 测 仪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
频谱是信号电压振幅与频率的关 系曲线,功率谱则是信号功率与频率 的关系曲线。因此,脑电功率谱分析 的关键在于把时域信号转化成频域信 息,即把幅度随时间变化的脑电波变 换为脑电功率随频率变化的谱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基本原理
脑电功率谱分析采用傅里叶分析 这一数学技术把一定时相内不规则的 原始EEG波形数字化,并对患者的脑 电活动进行定量分析,求出数字化脑 电参数。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彩色密度谱阵列监护仪
彩色密度谱阵列 (color density
spectral array,
CDSA)是一种信 号时间、频率和 功率的三维图像 描述方法。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
因EEG记录及分析上的困难以及众 多的干扰因素,而且原始EEG监测系 统庞大、要求屏蔽,原始EEG用于术 中患者监测的价值及实用性一直存在 着争议,限制了EEG在临床麻醉中的 应用。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的出现使 EEG应用于监测麻醉深度成为可能。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基本知识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BIS与麻醉深度
BIS值 100 >95 <70 40~60
0
麻醉深度 完全清醒
清醒 睡眠 常用临床麻醉深度 脑电等电位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BIS监测镇静水平
BIS能很好地监测麻醉深度中的镇 静水平,但对镇痛水平的监测不敏感。 BIS的麻醉阈值受多种麻醉药联合应 用的影响是其最显著的局限性。换言 之,不同组合的麻醉药联合应用时虽 得到相似的BIS值,但可能代表着不 同的麻醉深度。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
EEG是脑皮质神经细胞电活动的总 体反映,这种电活动与睡眠或麻醉深 度直接相关,即睡眠或麻醉时脑电活 动同步变化。随着全麻程度的变化, 脑电频率变慢,如α波和β波的减少, δ波和θ波的增加等,同时波幅增大, 最终电活动消失。故可将EEG用于麻 醉监测。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第十章 脑电监测仪器
1
本章重点内容 BIS及听觉诱发电位在临床 中的应用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目录
第一节 脑电功率谱分析 第二节 脑电双频谱分析原理 第三节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课后思考题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简介
麻醉深度的监测对预防麻醉药物 用量不足或过量,预防潜在的血流动 力学改变、体位反应、术中知晓、术 后回忆和减少住院费用等均有重要意 义。1937年,Gibbs夫妇首次将脑 电用于麻醉过程监护,标志着脑电在 麻醉领域应用的开始。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双频谱指数
为了能够较为方便地应用于临床, 引入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表达形式。BIS是一个多变量 的综合指标,它是对不同的麻醉中一 系列EEG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所得到 的双频谱变量。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双频谱分析的应用
BIS是现有监测中灵敏度和特异度 较佳的参数。脑电双频谱指数由小到 大,表达相应的镇静水平和清醒程度。 脑电双频谱指数等于0,表示脑电等 电位;脑电双频谱指数等于100,表 示完全清醒状态。可以根据脑电双频 谱指数的大小及其变化监测麻醉深度。
(一)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是分析复杂波形常用的
方法,它的理论根据是傅里叶变换。 任何一个周期性函数f(t),可以看成 是很多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和,即 可以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
用头皮电极记录到的EEG本身就是 一个由大脑各部分发出的各种频率的 脑电的总和,正常EEG有一个频谱, 当大脑的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它的 频谱就会发生改变,因此EEG的频谱 就成了临床诊断和研究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脑电双频谱分析
一、脑电双频谱分析原理 脑电双频谱分析是在功率谱分析
基础上,通过对脑电相干函数谱的分 析,对EEG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 和谐波进行综合处理,通过分析各频 率中高阶谐波的相互关系,进行EEG 信号频率间相位藕合的定量测量。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双频谱分析
双频谱的综合特性(频率、功率、 相位、谐波)指标可以反映更细微的 脑电变化信息。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流程
1、信号采样 2、数字化处理 3、计算功率谱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中的相关指标
1、谱边缘频率 2、中位频率 3、总功率 4、绝对功率 5、平均频率 6、不对称性 7、δ比率 8、相干性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的应用
根据麻醉中EEG功率谱功率分布在 不同频率的转移即可判断麻醉深度的 变化。麻醉加深时,脑电频率变慢, 波幅增大,高频成分的功率减少,低 频成分功率增加,麻醉减浅时相反。
BIS监测指数
BIS低于60,绝大多数患者处于深 度睡眠,地声音刺激完全无反应,不 会发生术中知晓。用异氟烷和芬太尼 麻醉时,BIS在60~40之间的部分 患者有模糊记忆形成,如果患者的 BIS值始终保持在40以下可能有部分 患者麻醉药过量。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BIS监测提高麻醉质量
BIS监测在总体上可以提高麻醉质 量,可为个体患者的麻醉提供有用的 趋势信息。BIS监测可用于调整麻醉 方案。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简介
近年来在脑电监测和分析应用方 面,产生了许多脑电波形自动化处理 技术。尤其是功率谱分析、双频谱分 析和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在脑电分析中 的应用,使人们能快速而准确地对脑 电的瞬时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第一节 脑电功率谱分析
正常脑电波幅在0-200μV之间, 癫痫发作时可高达750μV。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的应用
全麻时,随着麻醉加深和变浅, 脑电频率呈现顺序变化,与麻醉药物 浓度呈函数关系。当清醒或浅麻醉等 大脑皮质功能活跃时,快波成分较多, SEF值较大,反之深度麻醉或深度睡 眠等大脑抑制较强时,慢波成分较多, SEF值较小。
上一页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页
脑电监测仪
便 携 式 脑 电 监 测 仪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
频谱是信号电压振幅与频率的关 系曲线,功率谱则是信号功率与频率 的关系曲线。因此,脑电功率谱分析 的关键在于把时域信号转化成频域信 息,即把幅度随时间变化的脑电波变 换为脑电功率随频率变化的谱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基本原理
脑电功率谱分析采用傅里叶分析 这一数学技术把一定时相内不规则的 原始EEG波形数字化,并对患者的脑 电活动进行定量分析,求出数字化脑 电参数。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彩色密度谱阵列监护仪
彩色密度谱阵列 (color density
spectral array,
CDSA)是一种信 号时间、频率和 功率的三维图像 描述方法。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
因EEG记录及分析上的困难以及众 多的干扰因素,而且原始EEG监测系 统庞大、要求屏蔽,原始EEG用于术 中患者监测的价值及实用性一直存在 着争议,限制了EEG在临床麻醉中的 应用。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的出现使 EEG应用于监测麻醉深度成为可能。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基本知识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BIS与麻醉深度
BIS值 100 >95 <70 40~60
0
麻醉深度 完全清醒
清醒 睡眠 常用临床麻醉深度 脑电等电位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BIS监测镇静水平
BIS能很好地监测麻醉深度中的镇 静水平,但对镇痛水平的监测不敏感。 BIS的麻醉阈值受多种麻醉药联合应 用的影响是其最显著的局限性。换言 之,不同组合的麻醉药联合应用时虽 得到相似的BIS值,但可能代表着不 同的麻醉深度。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
EEG是脑皮质神经细胞电活动的总 体反映,这种电活动与睡眠或麻醉深 度直接相关,即睡眠或麻醉时脑电活 动同步变化。随着全麻程度的变化, 脑电频率变慢,如α波和β波的减少, δ波和θ波的增加等,同时波幅增大, 最终电活动消失。故可将EEG用于麻 醉监测。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第十章 脑电监测仪器
1
本章重点内容 BIS及听觉诱发电位在临床 中的应用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目录
第一节 脑电功率谱分析 第二节 脑电双频谱分析原理 第三节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课后思考题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简介
麻醉深度的监测对预防麻醉药物 用量不足或过量,预防潜在的血流动 力学改变、体位反应、术中知晓、术 后回忆和减少住院费用等均有重要意 义。1937年,Gibbs夫妇首次将脑 电用于麻醉过程监护,标志着脑电在 麻醉领域应用的开始。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双频谱指数
为了能够较为方便地应用于临床, 引入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表达形式。BIS是一个多变量 的综合指标,它是对不同的麻醉中一 系列EEG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所得到 的双频谱变量。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双频谱分析的应用
BIS是现有监测中灵敏度和特异度 较佳的参数。脑电双频谱指数由小到 大,表达相应的镇静水平和清醒程度。 脑电双频谱指数等于0,表示脑电等 电位;脑电双频谱指数等于100,表 示完全清醒状态。可以根据脑电双频 谱指数的大小及其变化监测麻醉深度。
(一)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是分析复杂波形常用的
方法,它的理论根据是傅里叶变换。 任何一个周期性函数f(t),可以看成 是很多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和,即 可以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
用头皮电极记录到的EEG本身就是 一个由大脑各部分发出的各种频率的 脑电的总和,正常EEG有一个频谱, 当大脑的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它的 频谱就会发生改变,因此EEG的频谱 就成了临床诊断和研究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脑电双频谱分析
一、脑电双频谱分析原理 脑电双频谱分析是在功率谱分析
基础上,通过对脑电相干函数谱的分 析,对EEG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 和谐波进行综合处理,通过分析各频 率中高阶谐波的相互关系,进行EEG 信号频率间相位藕合的定量测量。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双频谱分析
双频谱的综合特性(频率、功率、 相位、谐波)指标可以反映更细微的 脑电变化信息。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流程
1、信号采样 2、数字化处理 3、计算功率谱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中的相关指标
1、谱边缘频率 2、中位频率 3、总功率 4、绝对功率 5、平均频率 6、不对称性 7、δ比率 8、相干性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脑电功率谱分析的应用
根据麻醉中EEG功率谱功率分布在 不同频率的转移即可判断麻醉深度的 变化。麻醉加深时,脑电频率变慢, 波幅增大,高频成分的功率减少,低 频成分功率增加,麻醉减浅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