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
用AMSUA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

PPT文档演模板
用AMSUA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
PPT文档演模板
台风变性前后热力结构特征的分析
•Chaba台风的路径及气压变化
•30日18时前后,气 旋原闭合的环流已演 变成为西风波动, Chaba进入西风环流 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 气旋发生变性,31日 00时在北海道附近演 变为成熟的温带气旋, 最低气压仍达 984hPa
• TC变性是一个复杂的四维演变过程,因观测资料缺乏, 相对成熟TC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变性TC的许多问 题至今仍是认识不清 。
• 微波温度探测(AMSU-A)资料应用于TC强度估算和 热力结构特征分析,更好地揭示TC内部暖异常的变化 。
• 运用AMSU-A探测反演的温度场资料,揭示TC发生变
性前后热力结构特征的变化。
PPT文档演模板
用AMSUA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
结论
揭示出TC变性前后的热力结构及TC变性 发展过程的一些特征: 变性前TC暖核结构呈对称分布,在高空 存在一强暖心;变性后气旋暖核整体下沉, TC暖心的原对称结构破坏,呈现出倾斜的非 对称分布,在高、低层各形成一弱暖心,锋面 的斜压特性显著。
PPT文档演模板
•GMS-5红外云图的TBB等值线
用AMSUA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
•AMSU-A探测资料反演的温度距平剖面图(a)、NCEP资料计算的相对湿度剖面图(b) • (2004年8月31日07UTC)
•中心位置(43.7 ºN、143.4ºE),强度明显减弱,中心气压为988hPa,最大风速减弱为25m/s
用AMSU-A资料分析西 北太平洋
60年来西北太平洋上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

60年来西北太平洋上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袁金南;林爱兰;刘春霞【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08(066)002【摘要】The best track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s provided by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WTC) of USA nav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ncluding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1945 to 2005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of tropical cyclon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Most tropical cyclon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occurred in the area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 ashi Channel near 140°E or from 15°N to 25°N, and most severe typhoons and super typhoons occurred in the sea area from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ashi Channel to about 140°E. The tropical cyclones in a weakening or steady state occupied a weaker majority in the area west of 123°E. The major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were in an intensifying or steady state in the area east of 123°E or south of 20°N, and in a weakening or steady state in the area north of 20°N. The average decaying rates for severe tropical storms, typhoons, severe typhoons, and super typhoons were all greater than the average growing rates, respectively, but the average decaying rate for tropical storms was smaller than the average growing rat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tronger the tropical cyclone, the faster the intensification (weakening).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onths inone year, the percentage of weak tropical cyclones was higher in June to August while in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percentage of strong tropical cyclones was higher. There were the annual, interannual or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number(every 6-hour) and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As far as long-term trend was concerned, the frequency and observation number of tropical storm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inearly increase trend, but the mean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numbers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 of other intensity categories did not exhibit any significantly linear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endency. In El Ni[AKn~D]o years, the number and ratio of super typhoon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while the total number of tropical storms, severe tropical storms, typhoons and severe typho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and the mean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however in La Nina years the opposite was true.%利用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1945-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强度TC的时空变化特征.南海北部至巴士海峡以东140°E附近、15°-25°N范围内为不同强度TC出现次数最多的区域,其中巴士海峡东部至140°E附近洋面为强台风和超级台风观测次数最多的区域.TC强度在123°E以西表现为减弱和稳定略占多数,而在123°E以东或20°N以南主要以增强和稳定为主,在20°N以北主要以减弱和稳定为主.热带风暴的平均增强率大于减弱率,而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级台风的平均减弱率大于增强率.一般而言,TC 的强度越强其加强和减弱的速度都越快.在1年当中,同其他月份相比,6-8月弱TC 占的比例相对偏多,而9-11月强TC占的比例相对偏多.不同强度TC的观测次数和个数都存在年、年际或年代际的变化,在长期趋势上,热带风暴的观测次数和形成个数都呈现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而TC平均强度和其他TC个数均未出现显著的线性递增或递减趋势.在El Ni[AKn~D]o年超级台风个数及其比例显著偏多,而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的总个数显著偏少,TC平均强度显著偏强;而在La Nina年情况相反.【总页数】11页(P213-223)【作者】袁金南;林爱兰;刘春霞【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7【相关文献】1.近5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J], 张霞;刘兴运2.近6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的变化特征 [J], 张霞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J], 李爱平;沈红梅;石少华4.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J], 曹西;陈光华;黄荣辉;陈文5.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分析 [J], 赖芬芬;江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对比

下降 趋势, 特别是强台风以 上样本表现更为突出。 关链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对比 1引言
热带气旋强度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是近来国际台风界研究的 热点。 06 在20 年4 月美国召开 的第2 届咫风和热带气象学术会议_ 有关专家对于全球变暖背景下, 7 匕 热带气旋活动是否加强进行
表 1 Nme 与T 估计的强度 T ubr C -
TN m e Et a d ni -u br i t Ie sy sm e n t t
TN m e Et a d esy -u br si t I ni m e n t t
亡 J
速, 卫 遥 后, 根 卫 观 而使 最 泛的Dok 法 (v a 1 5 1, 有 有了 星 感 大多 据 星 测 用 广 ,va方 Dok ) 还 综 ' r, r 9 ' 7 s 7
合卫星观测和飞机下投观测等,还加上一些人为的经验。一般认为,由于以 上方面的原因, 对于同 一海盆的热带气旋,不同机构估计的热带气旋强度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同机构估计的同 一海盆区域的 T 强度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随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对此,我们应 C 有一比 较清楚的 认识,以便在使用时 加以 借鉴。本文针对观测到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的两套 资料源,比较它们的异同。以此说明,基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值得商榷,提高热带气旋 强度的观测精度是当今台风界应共同关注的问题。
=hp g ad d srain Si L s Ln O evtos于 o n a b
10 4 15 5 10 7
』』 }乃 6 』匀 7 ,
.
75 .
:r 1 [
13 57
表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估计信息来源的年代际演变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杨亚新
【期刊名称】《海洋预报》
【年(卷),期】2005(022)001
【摘要】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1988年的<台风年鉴>和1989~2000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源地、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洋面;热带气旋强度越强,发生位置越偏南、偏东;热带气旋平均发生源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平均发生源地偏南偏东,以后逐渐向北向西偏移,夏季以后又向南向东偏移;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2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小,8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大,全年TC较集中地发生在7~10月期间.
【总页数】6页(P86-91)
【作者】杨亚新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
【相关文献】
1.西北太平洋秋季热带气旋发生规律分析 [J], 石蓉蓉;雷媛;胡波
2.近30 a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磊;陈光华;黄荣辉
3.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J], 顾成林;康建成;闫国东;陈志伟
4.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数在199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的气候环境特征分析 [J], 李德琳;肖子牛;周秀华;信飞
5.埃尔-尼诺现象与西北太平洋上强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及热带大气环流的某些特征[J], 杨祖芳;董守玉;王文东;范永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Di f f e r e n c e s o f t h e Se a s o na l Va r i a t i o ns o f Tr o pi c a l Cyc l o n e Ac t i v i t i e s o v e r t he So ut h Ch i na S e a a nd t he We s t e r n No r t h Pa c i ic f a nd t he Po s s i b l e Ca us e s
HAO S a i , a n d M AO J i a n g y u
1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N u m e r i c a l Mo d e l i n g f o r A t mo s p h e r i c S c i e n c e s a n d Ge o p h y s i c a l F l u i d D y n a m i c s , I n s t i t u t e o fA t mo s p h e r i c P h y s i c s
第2 0卷 第 4期
2 0 1 5年 7月
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
Cl i ma t i c a nd En vi r o n me n t a l Re s e a r c h
Vl 0 1 .20 .No .4 J u1 .201 5
郝 赛, 毛 江 玉. 2 0 1 5 .西北太 平洋 与南 海热 带气 旋活动 季 节变化 的 差异及 可 能原 因 [ 气 候与 环境研 究 , 2 O ( 4 ) : 3 8 0 — 3 9 2 .H a o S a i , Ma o J i a n g y u . 2 0 1 5 .
不同台风最佳路径集的对比分析(陈智 胡冬琴 魏亚磊)

项目申报书作品名称:不同台风最佳路径集的对比分析申报单位:学员旅学员二队申报者姓名:陈智胡冬琴魏亚磊指导教员签名:程小平作品类别:■自然科学论文类□软件制作类□发明制作类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训练部不同台风最佳路径集的对比分析1 必要性和发展现状1.1必要性台风(Tropical Cyclone 简称TC)是全球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因此,对热带气旋(TC)的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准确率是非常重要的。
而热带气旋的定位准确性直接影响数值预报的初值精度。
由于TC中心的多义性(即可以在TC范围内按正涡度中心、气压低值中心、辐合中心、云区眼中心等不同定义确定TC中心位置)以及在预报业务工作中采用的资料和计算、处理技术不同,会得到各不相同的TC中心位置,也会导致定位的差异。
由于TC中心位置真值的未知性,一般都在日后依据各种观(探)测资料经综合分析判断后,最终确定其位置,因而称为TC中心最佳位置(路径),但因各国所用方法和资料不同,所得最佳位置(路径)有差异。
西北太平洋三个主要资料中心(中国国家气象局上海台风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简称CMA-STI)、日本气象局东京台风中心(Japan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y Center Tokyo简称JMA RSMC TOKYO)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简称JTWC)给出的台风的强度资料,发现尽管在总体变化趋势上,三个中心基本一致;但具体到某一确定时刻或时段,三者或多或少存在分歧,甚至存在变化趋势完全相反的情况。
本文通过对比CMA-STI、JMA和JTWC多年的TC路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TC资料的定位差异有较为细致的认识。
198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分析

198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分析
徐霜芝;黄勤
【期刊名称】《海洋预报》
【年(卷),期】1992(009)002
【摘要】1988年后期到1989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出现了反埃尔-尼诺现象。
随之,1989年中国大陆(特别是东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特别是西部)气候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
例如:盛夏并无酷暑,气温偏低,而入冬之后到1990年春节,并无严重的寒潮,气温又偏高。
198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亦出现了异于常年的状况。
特别是东海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更是如此。
认真分析198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对于认识气候异常和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关系,进而提高热带气旋预报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徐霜芝;黄勤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4
【相关文献】
1.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J], 张飞成;任玉清;张永宁
2.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闪电活动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气旋强度变化的关系 [J],
王芳;郄秀书;崔雪东
3.基于GIS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J], 李明;赖安伟;闵锦忠
4.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J], 王瑾;柯宗建;江吉喜
5.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闪电活动、雷达反射率和冰散射信号特征分析 [J], 杨美荣;袁铁;郄秀书;潘伦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次西北太平洋多热带气旋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一次西北太平洋多热带气旋天气过程成因分析吴炎成;马卫民;张钊扬;李阳【摘要】通过卫星云图、海洋热状态和环境流场条件,分析了2015年7月上旬连续产生于西北太平洋的3个热带气旋成因,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从云图特征分析得知,这3个热带气旋都孕育发展于一条纬状分布的热带辐合带中;在2015年7月持续增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了160°E以东的中东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大范围增温,对于这3个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有利,并且导致了季风槽的东扩;季风槽中的对流不稳定、水汽条件、高低层相对涡度垂直切变以及环境风垂直切变是影响这3个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有利因素.【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6(033)004【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热带气旋;厄尔尼诺;季风槽【作者】吴炎成;马卫民;张钊扬;李阳【作者单位】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江苏江阴214431;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江苏江阴214431;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江苏江阴214431;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江苏江阴2144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4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多发海域,由于海上观测资料不足以及对TC生成的物理机制缺乏认识,目前对于近海及登陆类TC活动研究较多,而对于深远海TC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1],海上TC的发生发展仍然是大气科学领域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2]。
Gray[3]和陈联寿等[4]概括了4个有利于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它包含高于26℃的海表面温度(SST)、对流层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及高相对湿度、对流层低层有强气旋式绝对涡度和高层反气旋式相对涡度、弱水平风垂直切变。
其中,前两项为热力条件,后两项为动力条件。
对于西北太平洋上TC生成的影响因子,不少研究[5]都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位置和强度对于此区域TC生成有重要影响,并表明了西北太平洋上70%以上TC的生成与季风槽有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期
海
洋
学
报
Vo. 1 32, No .1
21 0 0年 1月
A CT A CEA N 0LO G I O CA NI SI CA
J n ay 2 1 a u r 0 0
中 美 两 套 西 北 太 平 洋 热 带 气 旋 资 料 集 的 差 异 分 析
加 召开 的 wMO 第 六 届 热 带 气 旋 国 际会 议 的 声 明 指 出 , 测技术 和 强度 测 量 手 段 的 变 化 引起 的资 料 观 质量 问题 已逐 渐成 为 TC气 候 变化研 究 的障碍 。 T C资料 问题 具体 表 现 为不 同资 料集 之 间 的差 异 问题和 资料 的订正 或 可靠性 分析 两个 方 面 。近 几
梁进 , 福 民 ,杨 修 群 任
(.南 京 大 学 灾 害性 天气 气 候 研 究 所 , 苏 南 京 2 0 9 ;.国 家气 候 中 心 , 京 1 0 8 ) 1 江 1032 北 0 0 1
摘 要 :利 用 中国气象 局 ( MA) 美 国联合 台风 预 警 中心( T C 和 J WC) 两套 西北 太 平 洋 热 带 气旋 ( C) T 资料集 , 比分析 了两者 在 1 5 - 2 0 对 9 1 0 5年 T C定 位 和定 强 方 面 的差异 。 结果 表 明 : 两套 资料 定位
差在 2 O世 纪 5 0年代 至 6 O年代 初及 1 8 9 8年 至 9 O年 代 差异 较大 ; 地理分 布 上主 要是 在 T C登 陆后
所 在 的地 区及高 纬度 洋面 上差 别较 大 。定 强方面 , MA 资料 在 2 C 0世纪 5 O年代 及 6 O年 代 末 至 7 O 年代 初 T 强度 明显大 于 J WC 资料 ,T C T J WC资 料 则 在 8 O年代 末 以后 的 时段 T 强 度 显 著 大 于 C C MA 资料 ; 地理 分 布 上定 强 差 大 的 区域 在 8 O年 代 以前分 布 较零 散 , 后 随着 J 之 TWC资 料定 强增 大, 其在 西北太平 洋 洋面 上 强度 显著 偏 强 , MA 资 料 同期 则 在 亚 洲大 陆沿 岸 部分 地 区强 度 较 强。 C 进 一步 分析 显 示, 两套 资料 集之 间的差异 和 TC观测 技 术 的变 化之 间存在 密切 关 系。在 气象 卫 星 使 用 以前 (9 1年 至 6 15 0年代 初) 以及 美 国空军 飞机观 测终 止 之后( 9 8年 以后) 两者 无论 是在定 , 18 , 位 还是 定 强上都 存在 很大 差异 ; 两者定 强差 最小 的 时期 ( 9 3 1 8 而 1 7 — 9 7年) 正好 对 应 了飞机 观 测 则 和 D oa v rk技术在 T C观 测 上 同时被使 用 的 时段。 两套 西北太 平洋 T C资 料集 总体 差 异 明 显, 却又 各 具特 点 , 目前很 难 判 断 哪 一 套 资 料 集 更 加 可 靠 。 但 对 于 影 响 中 国 TC, MA 资 料 集 具 有 明 显 c 优势。 关键 词 : 带气旋 ; 北太 平洋 ; 热 西 资料 比较 ; 定位 差 ; 强 差 定
收 稿 日期 :0 90 —5修 订 日期 :0 00—5 2 0 —30 } 2 1 —22 。
数 ( D ) 显示 西 北 太 平 洋 T 自 2 P I” C 0世 纪 7 O年 代
后 期 至 20 0 3年 P I几 乎 倍 增 。 Klt ah3和 D oz c L b ]
资助 课 5 ) 9 3项 目课 题 ( 0 6 B 0 6 1 2 0 C 4 80 ) 行 业 专 项 ( 4 7 5 4 ; 0 3 9 3 ;7 2 0 C 4 3 0 ;0 4 B 1 3 3 ; GYHY2 0 00 9 GY 0 8 60 ; —
正得 到越 来越 多 的重 视 。2 0 0 6年 1 月 在 哥斯 达 黎 1
大 量 的研 究成 果 [ : 于不 同资 料 集 研究 所 得 结 1 基 ] 果 之 间的分 歧十分 显 著 ; 即使 是对 于 同一套 资料集 ,
由于 资料 的订正技 术 不 同或 关 注 时段 的差 异 , 结论 差 异也 非 常明显 。
中图 分 类 号 : 4 4 P 3 . P4 ;72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2 34 9 (0 0 0 -0 01 0 5 —13 2 1 ) 10 1—3
年 , 对西 北太 平洋 TC强度 气 候 变 化 趋 势 问 题 有 针
1 引 言
气 候变 化 研 究 中 的一 个 重要 问题 是 资料 问题 , 热 带气旋 ( ) TC 资料 问题 对 其气 候 变化 研 究 的影 响
We se 等 L 和 E n e 2 用 美 国 J btr 1 ma ul [使 TWC资
料 集 提 出 T 强 度 增 强 。We se 指 出在 过 去 C b tr等 3 全 球 范 围 6大 热 带 风 暴 海 域 4级 和 5级 飓 风 0a
的数 量几 乎 倍 增 ; ma u l 立 的 T “ 量耗 散 指 E ne建 C 能
HY2 0 0 0 4 0860)
作 者 简 介 : 进 (9 2 ) 男 , 苏省 镇 江市 人 ,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灾 害 性 天 气 气候 方 面 的研 究 。E mal l njn 20 @ 13 tm 梁 18一 , 江 博 主 — i i gi_ 0 5 6 .o : a *通 信 作 者 : 福 民 , , 任 男 研究 员 , 事 气 候 与 气 候 变 化 相 关 业 务 工作 及 研 究 。E mal f e @ 1 3 tm 从 — i mrn 6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