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酰化反应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酰化反应

N
RCOOH + N S S N
2,2-二吡啶二硫化物
NO2
Ph3P Ph3P=O Et3N
RCOOH +
O N S C Cl
O N S C R
RCOCl + N SH
吡啶硫酚
Et3N
2-吡啶硫醇酯
优点:对仲、叔醇以及有位阻的伯醇效果较好;缺点: 硫醇酯具有特殊气味及毒性,应用受到限制。
CH3 H3C CH3 CH 3 (CH3)3COH/CH3CN/CuCl2 r.t. , 12min (96%) H3C CH3 COCl N SH H3C
CH3 CO CH3 S N
COOC(CH3)3
b.羧酸吡啶酯
OH HO(CH3)nCOOH I N CH3 (CH2)n O C O N CH3 O X Et3N , 7.5~8h I N CH3 O (CH2)n C O
c.羧酸三硝基苯酯 d. 羧酸异丙烯酯
3. 酸酐为酰化剂 酸酐是一个强酰化剂,反应具有不可逆性。酸酐多用 在反应困难或位阻较大的醇羟基的酰化上。 ①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硫酸、对甲苯磺酸、三氟化硼、氯化锌、 氯化钴 碱性催化剂:羧酸钠、吡啶、三乙胺、喹啉、N、N-二 甲基苯胺,作用:a.除掉氯化氢;b.催化作用。
C2H5
喹诺酮类抗菌药依诺沙星中间体 ③转变成其它基团
CH3 AlCl3/CS2 5℃, 3h CH3 COCH3 CH3COCl
CH(CH3)2
CH(CH3)2
(2)药物结构修饰 )
S OAc COO NHCOCH3 F3C N CH2CH2CH2 N (1) CH2OCOCH2CH2COOH CO HO OH NHCOCHCl2 CH OH O (3) O2N (4) CH CH2OCOC15H31 (2) N CH2CH2OCOC6H13
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章酰化反应

BF3/Et2O
+ CH3OH
O O C(CH2)3CH3
+ H2O
CH=CH-COOCH3
COOH
对甲苯磺酸
TsOH
+ C12H25OH Xylene
HO
OH
OH
COOC12H25
HO
OH
OH
(c) DCC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R-N=C=N-R
CH3-N=C=N-C(CH3)3 CH3CH2-N=C=N-(CH2)3-NEt2 (CH3)2CH-N=C=N-CH(CH3)2
OH O=C-R
+OH R-C-OC(CH3)3
属于SN1机理
-H+
O
R-C-OC(CH3)3
按SN1机理进
行反应,是烷 氧键断裂
* 3oROH按此反应机理进行酯化。 * 由于R3C+易与碱性较强的水结合,不易与羧酸结合,
故逆向反应比正向反应易进行。所以3oROH的酯化 反应产率很低。
该反应机理也 从同位素方法 中得到了证明
②羧酸的结构
R带吸电子基团-利于进行反应;R带给电子不利于反应 R的体积若庞大,则亲核试剂对羰基的进攻有位阻,不利于反应进行 羰基的a位连有不饱和基和芳基,除诱导效应外,还有共轭效应,使酸性增强
③催化剂 i提高羧酸反应活性
(a)质子酸催化法: 浓硫酸,氯化氢气体,磺酸等
O
H+
R C OH
O R''OH + R C OH R'
O R'' HO C R ' - H+
R'' OH
H O
O
C
+ CH3OH
O O C(CH2)3CH3
+ H2O
CH=CH-COOCH3
COOH
对甲苯磺酸
TsOH
+ C12H25OH Xylene
HO
OH
OH
COOC12H25
HO
OH
OH
(c) DCC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R-N=C=N-R
CH3-N=C=N-C(CH3)3 CH3CH2-N=C=N-(CH2)3-NEt2 (CH3)2CH-N=C=N-CH(CH3)2
OH O=C-R
+OH R-C-OC(CH3)3
属于SN1机理
-H+
O
R-C-OC(CH3)3
按SN1机理进
行反应,是烷 氧键断裂
* 3oROH按此反应机理进行酯化。 * 由于R3C+易与碱性较强的水结合,不易与羧酸结合,
故逆向反应比正向反应易进行。所以3oROH的酯化 反应产率很低。
该反应机理也 从同位素方法 中得到了证明
②羧酸的结构
R带吸电子基团-利于进行反应;R带给电子不利于反应 R的体积若庞大,则亲核试剂对羰基的进攻有位阻,不利于反应进行 羰基的a位连有不饱和基和芳基,除诱导效应外,还有共轭效应,使酸性增强
③催化剂 i提高羧酸反应活性
(a)质子酸催化法: 浓硫酸,氯化氢气体,磺酸等
O
H+
R C OH
O R''OH + R C OH R'
O R'' HO C R ' - H+
R'' OH
H O
O
C
第三章酰化反应-药物合成反应gcz

v 1 0.84 0.84 0.64 0.68 0.47 0.026
10
叔醇由于其立体位阻大且在酸性介质中易脱去羟基形成正碳 离子,同时形成的酯也已发生脱酯氧基而形成正碳离子,正碳 离子的稳定性使得反应不易生成酯。
C OH+H C + RCOOH
C OH2
C +H2O
O
C O CR +H
与叔醇一样,苄醇、烯丙醇由于脱羟基形成稳定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与水 作用而恢复成醇的趋向大于形成酯的趋向,故同样酰化较为困难。
配 位 键 (增 加 C的 正 电 性 )
O AlCl3
OAlCl3
R
R
OH -HCl
OAlCl2
OAlCl3 R
OAlCl2
B F 3 / E t 2 O
H O O C C H C H C O O H + C H 3 O H2 0 hH 3 C O O C C H C H C O O C H 3
C O 2 H + C H 3 O HB F 3
C O 2 C H 3
对于不稳定的酸和醇(如含双键)不能用质子酸催化,而
这类催化剂尤其是BF3可避免双键的分解或重排。
15
(3) 酸性树脂(Vesley)催化法: 采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加硫酸钙法,此法可加
快反应速度、提高收率。
而且此法后处理简单。
V esley法
C H 3C O O H+C H 3O H
O O
21
第三章 酰化反应
氧原子上的酰化反应(酯的制备)
由于三苯基鏻的位阻较大,所以形成醇-三苯基鏻活泼中间体 的能力与醇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可以用来对不同取代的 醇进行选择性酯化。
P h 3 P + E tO O C -N + N -C O O E t
第三章 酰化反应 (Acylation Reaction)

OCH3
RCOOR1
N N N N C O O C 2H 5 CH3 C H COOCH3
R C O O R 1=
C O O C 2H 5 OCH3
(9 9 % )
(9 7 % )
(9 7 % )
4. 酰氯为酰化剂
RCOCl 反应机理: R 1O H RCOCl
N O R H C OR N N COR
o
OAc C 9H 19
HO
C H 2O A c
(6 8 % ) Py
AcO C H 2O A c
HO
C H 2O H
(6 2 % )
(1)羧酸-三氟乙酸混合酸酐
RCOOH (C F 3 C O ) 2 O
O R F 3C C O C O
RCO O CO CF3
C F 3C O O H
OH
H
R F 3C
R 1O
M eO O C
COOMe O O
i- P r O O C
C O O P r -i O O
i-P rO H
T i(O P r-i) 4 70 C , 3h
o
(9 1 % )
M eO O O
C 12H 25
OH Ar
DM AP
O Ar O O
C 12H 25
A r-= 1 -萘 基
O COOMe Ph OH
Ph OCOPh O TM S OCOPh
B u 2 S n O /T o l re flu x
Ph O O S nB u2
PhC O C l r.t., 1 h
TM SCl r.t., 1 ~ 2 h
Ph
O TM S
(9 8 % )
RCOOR1
N N N N C O O C 2H 5 CH3 C H COOCH3
R C O O R 1=
C O O C 2H 5 OCH3
(9 9 % )
(9 7 % )
(9 7 % )
4. 酰氯为酰化剂
RCOCl 反应机理: R 1O H RCOCl
N O R H C OR N N COR
o
OAc C 9H 19
HO
C H 2O A c
(6 8 % ) Py
AcO C H 2O A c
HO
C H 2O H
(6 2 % )
(1)羧酸-三氟乙酸混合酸酐
RCOOH (C F 3 C O ) 2 O
O R F 3C C O C O
RCO O CO CF3
C F 3C O O H
OH
H
R F 3C
R 1O
M eO O C
COOMe O O
i- P r O O C
C O O P r -i O O
i-P rO H
T i(O P r-i) 4 70 C , 3h
o
(9 1 % )
M eO O O
C 12H 25
OH Ar
DM AP
O Ar O O
C 12H 25
A r-= 1 -萘 基
O COOMe Ph OH
Ph OCOPh O TM S OCOPh
B u 2 S n O /T o l re flu x
Ph O O S nB u2
PhC O C l r.t., 1 h
TM SCl r.t., 1 ~ 2 h
Ph
O TM S
(9 8 % )
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章---酰化反应

• 二、自由基反应机理 • 产物复杂, 应用有限
第二节 氧原子的酰化反应
O ROH + R' C L
O R' C
OR + HL
• 是一类形成羧酸酯的反应 • 是羧酸的酯化反应 • 是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反应
一、醇的氧酰化
•1) 羧酸为酰化剂
R-OH + R'COOH
• 提高收率:
R'COOR + H2O
第三章 酰化反应
Chapter 3
Acylation Reaction
概述
• 1 定义: 有机物分子中O、N、C原子上导入 酰基的反应
O
R C L + Nu-H
酰化剂
被酰化物
O R C Nu + HL
L: X, OCOR, OH, OR', NHR Nu: R'O(O), R''NH(N), Ar(C)
仅有少量空阻大的羧酸按此反应机理进行
(3)影响因素
① 醇结构影响
•醇的结构对酰化反应的影响 •立体影响因素:伯醇>仲醇>叔醇、烯丙醇 •叔碳正离子倾向与水反应而逆转
• 电子效应的影响 • 羟基a位吸电子基团通过诱导效应降低O上
电子云密度, 使亲核能力降低 • 苄醇、烯丙醇由于p-p共轭, 使活性降低
O
I
96%
ii 用来提高醇的反应活性
偶氮二羧酸酯法(活化醇制备羧酸酯)
Mitsunobu reaction.
Mechanism
(4)应用特点
•① 伯醇酯的制备
• ② 仲醇酯的制备 薄荷醇
• ③ 叔醇酯的制备
• 2.羧酸酯为酰化剂 • (1)反应通式
第二节 氧原子的酰化反应
O ROH + R' C L
O R' C
OR + HL
• 是一类形成羧酸酯的反应 • 是羧酸的酯化反应 • 是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反应
一、醇的氧酰化
•1) 羧酸为酰化剂
R-OH + R'COOH
• 提高收率:
R'COOR + H2O
第三章 酰化反应
Chapter 3
Acylation Reaction
概述
• 1 定义: 有机物分子中O、N、C原子上导入 酰基的反应
O
R C L + Nu-H
酰化剂
被酰化物
O R C Nu + HL
L: X, OCOR, OH, OR', NHR Nu: R'O(O), R''NH(N), Ar(C)
仅有少量空阻大的羧酸按此反应机理进行
(3)影响因素
① 醇结构影响
•醇的结构对酰化反应的影响 •立体影响因素:伯醇>仲醇>叔醇、烯丙醇 •叔碳正离子倾向与水反应而逆转
• 电子效应的影响 • 羟基a位吸电子基团通过诱导效应降低O上
电子云密度, 使亲核能力降低 • 苄醇、烯丙醇由于p-p共轭, 使活性降低
O
I
96%
ii 用来提高醇的反应活性
偶氮二羧酸酯法(活化醇制备羧酸酯)
Mitsunobu reaction.
Mechanism
(4)应用特点
•① 伯醇酯的制备
• ② 仲醇酯的制备 薄荷醇
• ③ 叔醇酯的制备
• 2.羧酸酯为酰化剂 • (1)反应通式
第三章++酰化反应

R'OH
RCOCl O R C N HOR'
N
N COR Cl
Cl
N H
Cl
+ RCOOR'
28
H3C
N CH3
CH3 N CH3 OH OBz
OH
OH
TMEDA + BzCl -78oC, 2h
99%
Bu-t OH Cl + Cl Bu-t O O
DMAP AlCl3 reflux
Bu-t O Cl Bu-t O O AlCl3
O R C OR'' OR'
RCOOR' + R''O
RCOOR'' -R'O
MeO O O
C12H25 +
OH DMAP Ar
O Ar O O
C12H25
Ar = 1-Naphtyl 97%
14
为了提高酯的酰化能力,开发了许多酰化能力比较强的活性 酯,以用于合成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如肽、大环内酯等,这 里重点介绍几类活性酯。
NMe2 DMF/POCl3
NMe2 CHNMe2 Cl H2O
NMe2 CHO
2
酰化反应的难易由被酰化物结构和酰化剂(acylating agents) 活性决定 总的来说:
RCH2 > RNH > RO > RNH2 > ROH
RCOX > (RCO)2O > RCOOR', RCOOH > RCONHR'
+ CH3COCH3
92%
20
(5)1-羟基苯并三唑(HOBt)的羧酸酯(温和条件下面反应)
RCOCl O R C N HOR'
N
N COR Cl
Cl
N H
Cl
+ RCOOR'
28
H3C
N CH3
CH3 N CH3 OH OBz
OH
OH
TMEDA + BzCl -78oC, 2h
99%
Bu-t OH Cl + Cl Bu-t O O
DMAP AlCl3 reflux
Bu-t O Cl Bu-t O O AlCl3
O R C OR'' OR'
RCOOR' + R''O
RCOOR'' -R'O
MeO O O
C12H25 +
OH DMAP Ar
O Ar O O
C12H25
Ar = 1-Naphtyl 97%
14
为了提高酯的酰化能力,开发了许多酰化能力比较强的活性 酯,以用于合成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如肽、大环内酯等,这 里重点介绍几类活性酯。
NMe2 DMF/POCl3
NMe2 CHNMe2 Cl H2O
NMe2 CHO
2
酰化反应的难易由被酰化物结构和酰化剂(acylating agents) 活性决定 总的来说:
RCH2 > RNH > RO > RNH2 > ROH
RCOX > (RCO)2O > RCOOR', RCOOH > RCONHR'
+ CH3COCH3
92%
20
(5)1-羟基苯并三唑(HOBt)的羧酸酯(温和条件下面反应)
酰化反应

第三章 酰化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
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 应。
用途1:活性化合物的必要官能团
O2N OHNH2 C C CH2OH H H OHNHCOCHCl2 C C CH2OH H H Cl2CHCO2Me
O2N
降低氨基毒性
COOH OCOCH3
O N H
N N S SO2NH2
用途2:结构修饰和前体药物
H N Cl N O O O Cl N H N O OH
用途3:羟基、胺基等基团的保护
H2N Me Ac2O
AcHN
Me
KMnO4
AcHN
CO2H
H2O/H+
H2N
CO2H
防止氧化副反应
酰化反应
直接酰化反应 间接酰化反应
主要发生在碳、氧、氮、硫原子上
反应类型
•亲电酰化反应 •亲核酰化反应
•自由基酰化反应
COOH
+
OH PPA/DCC COO 12h NO2 90% NO2
COOH +
OH
H2SO4/H3BO3 COO 24h 100%
Ac-TMH
Ac-TMH
• 3.1.8 羟基保护
方法:
• 甲酸酯
• 乙酸酯
• 苯甲酸酯及其衍生物
3.1.8.1.甲酸酯保护基
• 特点是易于形成,并可以在乙酰基及其他酰基存在
• 3.1.1.3 Vesley法: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3.1.1.4 DCC及其类似物脱水法
• DCC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R C
O O H O
+
N C N NH + R' O H N O N C N H H
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
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 应。
用途1:活性化合物的必要官能团
O2N OHNH2 C C CH2OH H H OHNHCOCHCl2 C C CH2OH H H Cl2CHCO2Me
O2N
降低氨基毒性
COOH OCOCH3
O N H
N N S SO2NH2
用途2:结构修饰和前体药物
H N Cl N O O O Cl N H N O OH
用途3:羟基、胺基等基团的保护
H2N Me Ac2O
AcHN
Me
KMnO4
AcHN
CO2H
H2O/H+
H2N
CO2H
防止氧化副反应
酰化反应
直接酰化反应 间接酰化反应
主要发生在碳、氧、氮、硫原子上
反应类型
•亲电酰化反应 •亲核酰化反应
•自由基酰化反应
COOH
+
OH PPA/DCC COO 12h NO2 90% NO2
COOH +
OH
H2SO4/H3BO3 COO 24h 100%
Ac-TMH
Ac-TMH
• 3.1.8 羟基保护
方法:
• 甲酸酯
• 乙酸酯
• 苯甲酸酯及其衍生物
3.1.8.1.甲酸酯保护基
• 特点是易于形成,并可以在乙酰基及其他酰基存在
• 3.1.1.3 Vesley法: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3.1.1.4 DCC及其类似物脱水法
• DCC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R C
O O H O
+
N C N NH + R' O H N O N C N H H
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章酰化反应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
酰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型,可 用于合成各种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
2
酰化反应可以用于合成羧酸、酯、酰胺等有机化 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化学工业、农药、染料等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
酰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还常用于合成复杂化合物 和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酰化反应在材料科学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主要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材料。
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章 酰化反应
目录
CONTENTS
• 酰化反应概述 • 常用酰化试剂 • 酰化反应的应用 • 酰化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
01 酰化反应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酰化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涉及 醇或酚与羧酸或其衍生物在催化剂的 作用下,通过酯化或酰胺化形成酯或 酰胺的过程。
羧酸酯
总结词
羧酸酯是一种酰化试剂,可以通过羧酸 与醇的酯化反应制备,其在药物合成中 应用广泛。
VS
详细描述
羧酸酯是羧酸与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化 合物,其结构中包含一个羰基和一个酯基 。在酰化反应中,羧酸酯可以与醇或酚反 应生成相应的酯或酚酯,广泛应用于药物 合成中。由于羧酸酯的反应活性较低,通 常需要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羧酸酯的合成与性质
总结词
羧酸酯的合成通常采用羧酸与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其性质主要取 决于酯基和羰基的结构。
详细描述
羧酸酯的合成通常采用羧酸与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在酸性条件下, 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在碱性条件下,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盐。羧酸酯的性质主 要取决于酯基和羰基的结构,如取代基的性质、空间位阻等都会影响羧酸酯的反应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N
O O
O O NO2
硝苯地平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3
b) 在前药(prodrug)的制备中,通过酰化反应生成酯、 酰胺等来改变原来药物的理化性质,降低毒副作 用,改善药物的体内代谢,提高疗效等。 例如:氯霉素与棕榈酸成酯制得的棕榈氯霉素 (Chloraphenicol palmitate),消除了氯霉素的苦味, 便于儿童服用。
-HOPOCl2 + R2N-CH-Cl.OPOCl2
N(CH3)2
CHO
+ R2NH + HCl
2)间接亲核酰化
HS R-CHO +
HS
S
R-CH S
n-C4H9Li
N(CH3)2 H2O
NR2 Cl
S
R-C Li S
R'X -LiX
R'
S
R-C
S
O H2O/HgCl2 R-C-R'
在氧,氮原子上引入酰基的反应多属于直接亲核酰化,而在碳原
2020/3/21
12
3)酰化剂的强弱顺序
Z的电负性越大,离去能力越强,其酰化能力越强。判断方法为: HZ的Ka越大或Pka越小,酸性越强.
4)被酰化物的活性
亲核能力越强,越容易酰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根据被酰化物R-YH碱性来衡 量 RNH2>ROH>RH
R的影响:在O,N酰化中,R=Ar时,活性下降,故RNH2> ArNH2、ROH>ArOH
O
R C L + Nu-H
酰化剂
被酰化物
O R C Nu + HL
L: X, OCOR, OH, OR', NHR Nu: R'O(O), R''NH(N), Ar(C)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2
2 分类: 根据接受酰基原子的不同可分为: 氧酰化、氮酰化、碳酰化
3 意义: a)药物本身有酰基,是重要的药效基团。
1.直接酰化:
将酰基直接引入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1)直接亲电酰化
O R-C-Z + SH
O R-C-S + H+ + Z-
Z= Hal, OCOR', OH, OR', NHR' S = R''NH, R''O, Ar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6
2)直接亲核酰化
CO
O
s-BuLi -110oC s-BuC Li
O NH4Cl -11O0C
OH C-Bu-s O
3)直接自由基酰化
CH3-CHO
Bz2O2 90-95oC, 8h
CH3-C=O
R'CH=CH2
O CH3-C-CH2-CH2R'
2.间接酰化: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首先引入酰基的等价体,经处 理给出酰基。
2020/3/21
7
1)间接亲电酰化
N(CH3)2
2020/3/21
9
常用的酰化试剂
O 羧酸 * C OH
O 羧酸酯 * C O R
酸酐 酰胺
O C
O C
O
O
C NH2 ,
O 酰卤 * C X
O C NR2
乙烯酮 CH2=C=O
2020/3/21
10
一、电子反应机理
1.亲电反应机理
在氧、氮和碳原子上的大部分酰化反应都属于亲电酰化,这 是因为在通常反应条件下羰基的碳原子显部分正电性。由于酰 化试剂种类和酰化能力的强弱不同,又可将酰化历程分为单分 子历程和双分子历程。
1)单分子历程-酰卤、酸酐
酰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出酰基正离子(1),(1)再于被酰 化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酰化产物(2). 酰卤、酸酐等强酰化剂的 酰化反应趋向于按单分子历程进行。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11
2.双分子历程
酰化剂中的羰基与被酰化物结构中的羟基、氨基间进行 亲电反应,生成中间过度态(3),(3)再解离出离去基团Z-,脱去质子 生成酰化产物(2).另一种可能的机理是被酰化物与酰化试剂羰基 加成生成四面体过渡态(4),(4)再解离出离去基团Z-,脱去质子生成 酰化产物(2).羧酸,羧酸酯和酰胺等酰化剂的酰化反应趋向于按 双分子历程进行。
RCO+ClO4->RCO+BF4->RCOX>(RCO)2O>RCOOR’, RCOOH>RCONHR’
酰化剂的酰化能力一般随离去基团的稳定性增加而增大。一些活 性酯及活性酰胺也是很好的酰化剂.
N N
N
OCOR
N N
N
COR
N N
N
COR
TMEDA CH3OH + PhCOCF(CF3)2 20oC, 30min CH3OCOPh
子上引如酰基,有的为亲电(如付克反应),有的属于亲核酰化
剂2(020如/3/2上1 述制取醛,酮的反应).
8
3. 被酰化物的活性:被酰化物的亲核性越强,越容易被酰化。 RCH2- >RNH- >RO- >RNH2 >ROH
4. 酰化剂活性:当酰化剂(RCOZ)中的R基相同时,其酰化能力随Z的离去能力增大而增加。
OR + HL
1. 是一类形成羧酸酯的反应 2. 是羧酸的酯化反应 3. 是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反应
c) 合成手段,通过酰基的氧化,还原,加成,重排成肟 等反应转化为其它基团。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4
常用的酰化试剂
O 羧酸 * C OH
O 羧酸酯 * C O R
酸酐 酰胺
O CO C
O
O
C NH2 ,
O 酰卤 * C X
O C NR2
乙烯酮 CH2=C=O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R的影响:立体位阻大,酰化困难.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13
2. 亲核反应机理 极性反转-a氰醇衍生物 T,1976,32,1943
二、自由基反应机理
产物复杂,应用有限.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14
第二节 氧原子的酰化反应
O ROH + R' C L
O R' C
药物合成反应 Organic Reactions for Drug Synthesis
第三章 酰化反应
Chapter 3 Acylation Reaction
制作:李清寒 副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1
概述
1 定义:有机物分子中O、N、C原子上导入酰基的 反应。酰化反应的产物分别是酮(醛)、酰胺、 酯、或硫醇酯。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
5
第一节 酰化反应机理
酰化反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氧,氮,硫等原子上引入 酰基的反应。其产物分别是酮(醛),酰胺,酯或硫醇酯。 酰基引入方式可分为直接酰化和间接酰化。按酰基的导入位置, 可分为氧原子,氮原子和碳原子上的酰化。氧,氮原子上的酰化 为直接酰化,碳原子上的酰化既有直接酰化又有间接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