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践_宋兰合

合集下载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技术发展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技术发展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技术发展
宋兰合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一、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照近年来关于饮用水多用途情况下多途径摄入暴露分析的研究成果,人体对饮用水中污染物的摄入途径主要经由口腔、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宋兰合
【作者单位】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2.02
【相关文献】
1.基于知识管理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功能构建 [J], 张海贝
2.济南市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平台 [J],
3.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平台研究概述 [J], 杨柳忠;黄健;边际;牛晗;耿艳妍
4.基于知识管理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功能构建 [J], 黄健;印健华;黄金桃;杨柳忠
5.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J], 尚庆国;王琳;李春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给水系统中的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

给水系统中的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

给水系统中的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随着城市水资源的不断紧缺以及水质问题的日益凸显,给水系统中的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水质状况,还能够提前预警和应对水质异常,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

一、水质监测与评估水质监测与评估是给水系统中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基础。

它通过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监测设备,对水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pH值、溶解氧、浊度等。

这些设备会采集大量的水质数据,并通过传感器与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监测系统会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水质的评估结果。

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可以了解到给水系统中水质的整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预警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水质预警与报警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对异常水质进行及时预警和报警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它基于事先设定的水质标准,并结合实时监测数据,通过预设的算法进行快速分析。

当系统检测到水质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或达到危险水平时,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向相关责任人员发送警报通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水质预警与报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保障水资源的安全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预警与排查机制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不仅能够预警水质问题,还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与排查机制,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预警与排查机制包括监测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对可能影响水质的风险源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管,如水源保护、管网维护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整个给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安全性。

四、数据分析与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实现给水系统的优化。

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给水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分析数据可以发现管网漏损的位置和原因,以便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

此外,通过与其他监测数据的比对分析,还可以了解不同时段和地点的水质差异,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城市供水系统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水质监测与预警则是保障城市居民安全饮水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和问题、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供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质问题,包括水源污染、管网老化、水质不稳定等。

因此,对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见的水质监测技术包括传统的采样分析法、在线监测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

传统的采样分析法需要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存在着样品收集困难、分析周期长以及分析结果不实时的问题。

而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地对水质进行监测,但设备维护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传感器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水质监测技术,它具有体积小、响应快、准确度高的优点。

然而,当前传感器技术在灵敏度、选择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还存在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城市供水系统水质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

水质预警技术旨在通过对水质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水质问题的发生。

目前,水质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以及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等。

基于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对历史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学指标来判断水质是否异常。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计算量小的特点,但仅仅依靠历史数据进行判断,无法对未知的水质异常作出准确预测。

相比之下,基于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来模拟水质的变化过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然而,基于模型的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模型参数,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则是通过挖掘大量的水质数据,找出其中的模式和规律,实现对水质的预测和预警。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同时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要求较高。

自来水的真相:业内人士称调查显示5成不合格

自来水的真相:业内人士称调查显示5成不合格

自来水的真相:业内人士称调查显示5成不合格2012年05月07日12:23财新网[微博]宫靖见习记者刘虹桥我要评论(197)字号:T|T[导读]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自来水水质普查,为什么最终悄无声息?“没有授权,我无法告诉你那个数字(饮用水实际合格率)。

”宋兰合对记者说。

转播到腾讯微博2011年12月21日,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港附近的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发生乳化液泄漏事故,大量的乳化液从生活区排污口流入闽江,预估入侵闽江2平方公里,而马尾旺岐自来水取水口就在六公里之外。

为保护水源地,铝厂百名工人奋战两日。

阿剑/CFP自来水有多重要?全国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

自来水水质如何?一个悖论:几乎所有饮用水界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哪个更接近真相?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明确称:“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83.4%合格率,意味着不合格率超过15%,足以让人忧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仍然远远低估了不合格率。

上述数据所依据水样2000余份,仅是国内重点城市或少数城市水样,甚至不包括地级市水厂。

“无法代表全国情况。

”宋兰合告诉财新记者。

宋兰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

住建部是中国城市饮用水主管部委,水质中心专责监测水质。

宋兰合说,“中国水厂的问题,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为了“大致搞清”全国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抽检范围扩大到县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

”宋兰合解释。

之所以交叉检测,是因为中国仅有两三个城市的水质监测单位独立于水厂,其余监测单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质中心的国家监测站和地方监测站,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部门担责,“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开发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开发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开发一、引言城市供水是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之一。

而供水水质安全是保障居民健康和生活安全的关键。

为了及时监测和分析供水水质情况,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开发一个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其功能。

二、需求分析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需要满足以下需求: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检测水质参数,包括PH值、浊度、溶解氧、重金属等。

2. 数据存储:系统能够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够进行快速检索和查询。

3. 预警功能: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水质指标,自动发出预警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4. 可视化展示:系统能够将监测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以方便用户了解水质变化趋势。

5.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水质变化规律,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方案。

三、系统设计基于以上需求,我们设计了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负责实时采集供水水质监测数据。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同时,系统还负责对传感器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系统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建立相应的数据表进行管理。

同时,系统还提供了数据检索和查询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快速找到所需的监测数据。

3. 预警模块该模块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设定的水质指标发出预警。

系统将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同时,系统还能够记录预警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报表进行备查。

4. 可视化展示模块该模块负责将监测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

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监测数据和时间范围,生成相应的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水质变化趋势。

用户可以通过图表了解水质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数据分析与改善模块该模块负责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方案。

供水管网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供水管网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供水管网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置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多,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城市供水质量的保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供水管网的运行质量和水质的安全是城市供水保障的重中之重。

为了确保供水管网水质的安全与稳定,建立一个合理的水质监测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点设置不合理、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不及时等。

因此,需要对供水管网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点布置进行优化研究,保障城市供水质量的安全与稳定。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布置水质监测点,提高供水管网的监测效能和水质的安全性,为城市供水质量的保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二、研究内容1.回顾国内外水质监测点布置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目前不合理的部分,以及这些不合理对水质监测产生的影响。

2.运用GIS技术进行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布置的可行性研究,根据管网的布局、水源区的空间分布、流量方向、水质监测数据权重等多个因素对监测点进行选取和布置。

3.建立有效的监测点评价指标体系,对布置结果进行评价。

4.通过实验,对优化布置后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进行验证,给出具体方案,提出实施建议。

三、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分析和问题分析回顾国内外水质监测点布置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当前的问题和不足。

2. GIS技术的运用研究探索GIS技术在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布置中的应用,根据管网的布局、水源区的空间分布、流量方向、水质监测数据权重等多个因素对监测点进行选取和布置。

3.监测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有效的监测点评价指标体系,对布置结果进行评价。

4.实验验证和方案提出通过实验,对优化布置后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进行验证,给出具体方案,提出实施建议。

四、研究计划第一年1.研究现有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布置情况,总结不足和问题。

2.建立GIS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水质检测方式存在着取样周期长、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质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系统,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和城市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内容本研究旨在开发一款基于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

通过采集各个监测站点的实时水质信息,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实现水质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 数据分析与处理。

通过对采集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评价模型,并确定评价水质的指标体系,提高水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建立水质预测模型。

基于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测模型,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水质的变化趋势,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为后续的水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4. 建立水质预警机制。

根据水质预测模型的结果,建立水质预警机制,实现对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异常事件的实时预警和处理,提高城市供水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对于强化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和管理,提高城市供水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2. 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事件,对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和城市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技术,提高水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城市供水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采集水质数据,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评价模型,进而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建立水质预警机制,提高城市供水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近年来,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的供水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供水品质与供水安全的要求。

因此,研发一种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既能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又能提前预警供水安全隐患,成为城市供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一、智能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1. 多参数水质监测技术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对多种参数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供水系统中的污染物浓度、PH值等重要指标。

传统的水质监测设备只能单点测量,无法全面了解供水系统的整体情况。

而多参数水质监测技术则可以同时监测多个指标,从而更全面、精准地评估供水质量。

2. 智能化传感器技术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需要配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并监测各种污染源的特定指标。

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平台,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全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二、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1. 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建立一个集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为一体的平台,能够接收来自智能传感器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比对,可以准确评估供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并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和供水安全隐患。

2. 水质监测与异常预警智能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连续数据采集,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

当某些指标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关闭进水阀门或调整水处理设备来保障供水质量稳定。

3. 数据可视化与远程监控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应具备数据可视化和远程监控功能,供水管理部门能够通过云端平台随时随地监测供水系统的水质情况。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全面监控,还可以及时调整运行策略,确保供水安全。

三、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智能水质监测与供水安全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实时监测:能够及时、连续地监测供水系统的水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践宋兰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摘要:我国城镇供水水源突发性污染频发,净水工艺落后和管网老化问题突出、供水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亟需完善之处,全面推进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加强城镇供水水质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保证。

针对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阐明了有关法律规定、规划要求、技术内涵,总结了主要建设模式,介绍了水专项示范案例,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可资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践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4602(2014)18-0015-04Construction Practice 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System for Urban Water SupplySONG Lan-he(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Beijing100044,China)Abstract:Sudden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s happen so frequently at urban water supply sources in China,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is backward,the ageing of pipeline network is severe,and the water supply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urban water supply,th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the planning requirements,technical content were expounded,the main construction mode was summarized,demonstration cases of water special project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was prospected,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urban water supply;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construc-tion practice目前,我国城镇供水安全形势严峻。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源地面临的环境压力显著增大,饮用水水源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是随着水源水质下降和饮用水标准提升,净水工艺落后、供水设施老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供水安全管理方面,无论是政府监管还是供水企业管理,都存在亟待完善之处。

尤其是,近年来水源突发污染事故频发,对供水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后,我国每年仅报经国家环保部门查处的突发事故仍多达100多起,平均每两至三天发生一起,其中70%是水污染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镇供水水质污染事故每年平均约达1000起。

有研究认为,由工业布局及其设施生命周期决定,我国水环境突发污染已进入高发期。

当前,与“供水安全体系建设”相比,“加强供水安全风险管控”更切近问题实质。

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非常重第30卷第18期2014年9月中国给水排水CHINA WATER&WASTEWATERVol.30No.18Sep.2014要,十分迫切。

1有关法律规定2003年SARS疫情暴发和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之后,我国于2007年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解读该法律第二、第三条,城镇供水突发事件属于公共卫生事件,水质监测预警适用本法。

综合该法律第三十七条、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维护的责任主体,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有关单位、有关个人。

与城镇供水行业有关,所称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当是指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企业。

依照该法律第四十一条的要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监测网络;要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要具备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2有关规划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于2007年联合编制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把建设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列为规划重点之一。

为落实该规划的任务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发布《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明确要求:“实现城镇供水由主要满足水量需求向更加注重水质保障的战略性转变,在增加供水能力的同时,着力提高供水水质、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研究建立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规划建设、安全运行、应急处置、水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2013年,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供水协会编制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指南》,该指南是水专项“十一五”相关研究成果的集成,也是支撑《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实施的技术保障。

关于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指南的技术要求为:①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水质监测网络和水质预警系统。

②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群,应建立城市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上下游城市联动预警机制。

③各地应当根据本地区规划,建设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监测网络,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监测,监测对象涵盖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

④供水水源污染风险较大的城市,应在水质监测网络基础上,建立水质预警系统,涵盖水质主要风险源,管理多信源水质信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提高预警响应速度。

3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的涵义预警,最早用于军事领域,是指运用雷达技术对进入防空区飞行器的识别。

引申到气象学、地质学,预警的涵义已经超越了对既发事件感知,进而具有了对事物未来发展状态进行预测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已建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是依据供水设施状态和水质监测信息,通过模型分析、数据驱动等技术手段,对一定时空范围内供水水质非正常事件的感知、预测以及对既发事故发展趋势的分析,包括由水源水质渐变引起的供水水质变化、由供水系统(水源系统、制水系统、输配水系统、管理系统)风险导致的供水水质事故和水源突发性污染。

4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模式4.1水环境监测预警我国最早建立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是环保系统,1998年以来已覆盖全国主要水系145个国控重点断面。

根据系统处理数据,环保部每周动态发布水温、pH、浊度、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有机碳等8项水环境指标。

除145个国控重点断面外,环保系统的省、市(县)监控断面建立的水环境预警系统数以千计。

与此类似,水利系统采用自动监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各省区和各流域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

如长江委所属长江干支流,目前已有551个水质监测站,共680个监测断面,监测指标包括氨氮、pH值、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磷、总砷、总汞、总镉、总铅、总铜、总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总大肠菌群等18项水环境指标。

各地(流域)据此每月发布一次“水资源质量公报”。

总结环保和水利系统的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第30卷第18期中国给水排水www.watergasheat.com功能和技术特点,一是基于行政管理的部门职能,支撑国家、省、市(县)三级监控断面管理;二是系统主要由水质自动监测站、远程数据传输、数据库处理等三部分组成;三是系统的功能目前尚未实现“预测”,而是对当前水环境质量的感知和信息统计;四是预警系统的基础信息并非全部依赖实时在线监测,实验室检测数据等其他数据源也可以是预警基础信息的一部分。

4.2原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2005年北江镉污染事件后,在广东省科技厅支持下,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北江流域有关供水企业,以协议方式建立了“北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覆盖韶关、清远、广州、佛山4市、17县共60多个水厂。

该系统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①设立在各供水企业的原水水质监测系统;②原水水质信息共享平台;③原水污染事故发展趋势模拟系统;④应急处理合作机制。

目前,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正在努力把这种预警应急合作模式推广到广东省的西江、东江、韩江等流域的供水企业。

从合作机制的角度看,“多瑙河事故应急预警系统”,与广东北江模式极其相似。

该系统由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5个欧洲国家共同开发,由多瑙河沿岸各国的国际警报中心、各国间的信息传输系统以及各国内的学术支持机构组成。

自1997年投入运行以来,该系统在预测预报多瑙河流域水质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芥园水厂和上海某水厂的原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在国内可能具有典型代表性。

芥园水厂对浊度、pH值、溶解氧、水温、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氨氮、总磷、大地照度进行在线监测,建立了预测原水中次日叶绿素的决策树模型,经仿真验证,模型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可达到80%。

上海某水厂的原水预警系统,其监测系统由综合毒性仪、紫外光谱扫描仪、其他在线监测仪等可以互相印证和补充的三部分构成。

其他在线监测指标为pH值、ORP、浑浊度、氨氮、电导率、亚硝酸盐、锰,可以实时监测有关水质及氧化环境的动态;综合毒性仪监测未知污染物的污染水平;而紫外光谱扫描仪可以针对综合毒性仪监测信息,完成未知污染物的快速定性分析。

4.3供水系统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水专项十一五“饮用水水质监控预警及应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集成相关课题成果,在济南、杭州、东莞示范建设了“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平台”,该预警平台由水质信息采集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可视化平台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