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柴可夫斯基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摘要:钢琴组曲《四季》以春夏秋冬为创作源泉,虽然描述的是俄罗斯自然风光,但是表达的是对于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将这些内涵赋予乐曲之中,使得乐曲更有灵魂。
这组乐曲生动的体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
本文通过对乐曲中所涉及到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俄罗斯的文化、思想问题的阐述,其中《四季》十一月的造诣即为高深,在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将在作曲技法还有和声分析方面做出研究。
关键词:音乐特点;曲式分析;研究一、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音乐特点这首乐曲为听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天景色图:在渺远广阔的雪原上,马车由远方慢慢驶来的情景浮现在听众脑海中。
使用简洁的织体进入乐曲主题为整首乐曲锦上添花,使得乐曲弹奏流畅自然,用简洁明了的和声作为背景,使远方的隐隐约约的马车的身影更加突出,由此看出音调朴素的俄罗斯民歌却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俄罗斯淳朴的民风和大自然的和谐在乐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二度倚音在乐曲中的运用以及和声节奏的巧妙变换为听众展现了一幅马车铃铛来回晃动、马蹄哒哒作响的欢快场面,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时也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右手弱力度的跳音背景下,主题音调在左手得以再现,让人回味的同时,尾声已悄然侵入,在不知不觉中变换,和谐而流畅,直到音乐逐渐趋于平静,远去的马车已渐渐消失在人的视线里,给听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作曲家用不同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及力度变化等作曲技法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这幅由远到近再到远的画面,曲调不同变换衔接自然流畅,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颇有音画结合的审美意境使得听者不禁为之陶醉。
二、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具体分析1、音乐结构特征分析俄罗斯的冬天,白雪皑皑。
快乐的马夫唱着民歌,哼着小曲,赶着马车疾驰在广阔的雪原上。
柴可夫斯基被这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深深触动。
于是写出这首反映俄罗斯冬季景色的钢琴曲。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柴可夫斯基《四季》是19世纪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是这部作品中的两首乐曲。
这两首乐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感染了无数听众,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研究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两首乐曲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创作技巧和音乐表达方式。
通过教学研究,可以将这些音乐作品引入学校音乐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2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柴可夫斯基《四季》作为古典音乐中的巨作,被广泛用于音乐教育和演奏中。
其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两首乐曲,代表着季节和情感的交替变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两首曲目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还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对《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进行教学研究,有助于拓展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形式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深入研究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对于音乐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四季》概述《四季》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全名为《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共有四个部分,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部分都有三首小品曲。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深厚的音乐功底。
整个作品融合了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旋律优美、情感丰富,是小提琴演奏家们喜爱并广泛演奏的经典之作。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手法,例如《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轻快的旋律仿佛在描述大地苏醒的景象;《夏天》则表现出炎热的季节气息,慢板的旋律带有一丝沉郁和压抑;《秋天》展现了大自然的成熟和丰收,舒缓而悠长的旋律让人沉浸其中;而《冬天》则充满了寒冷和冰冻的气息,快速而冷峻的旋律仿佛在描绘冬季的严寒。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
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
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
注①《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
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
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
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
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钢琴作品,这部作品包含了四个章节,分别代表了一年四个季节的景象。
其中,第十一章节为“十一月”,第十二章节为“十二月”。
今天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首曲子的教学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从调性和节奏上来进行分析。
两首曲子的调性都相对较低,营造出了冷冽的气氛。
节奏上则比较缓慢,多采用了不同音符间的连音,如“十二月”中的连续的16分音符,营造出了冷冽寂静的冬天氛围。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练习冷韵乐曲来提高学生的技巧和音乐感觉。
比如在演奏“十一月”时,要注意一些连续的半拍音符,尤其是在左手上。
这样的音符有时候会让学生感觉比较难受,容易出现拍错节奏的情况。
因此,在练习时要注意强调这些音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乐曲。
另外,在演奏“十二月”时,要注意用不同的力度来突出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强化整个乐曲的冷冽气氛。
例如,在左手上要加强连续的16分音符,增强冬天风雪铺满大地的效果。
在右手上,则要注重节奏和旋律的转换,尽可能地突出华美的音乐效果。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掌握“十一月”和“十二月”这两首曲子的音乐感觉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这两首曲子均采用了大量的压强、拉弱和延长音符等手法来表现冬天的寒冷气息,学生在弹奏时要感受并传递这种气息,这样才能真正地表达出曲子的内涵。
同时,还要注意各种音符之间的转换,保持节奏的稳定,突出曲子中的旋律美感。
总而言之,“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很有代表性的冬季乐曲,通过正确的练习和演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首曲子的技巧和音乐感觉,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更加熟练地使用钢琴演奏技巧。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的艺术特色与演奏风格探究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的艺术特色与演奏风格探究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小品,也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充满了浓厚的俄罗斯风情,通过婉转动听的旋律,展现了冬季马车行进的场景和寒冷的氛围。
本文将从艺术特色和演奏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的魅力所在。
一、艺术特色《十一月—在马车上》是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小品集《季节》中的一部分,描述了冬季马车行进的场景。
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美的旋律柴科夫斯基以优美的旋律来表现冬季的风景和情感。
曲子的开头以轻柔的音符描绘了雪花飘落的画面,接着是一段婉转的旋律,如同马车行进的声音。
整首曲子中流畅的旋律变化丰富,给人以温馨、唯美的感觉。
2. 色彩丰富的和声柴科夫斯基善于运用丰富的和声来表现情感和场景。
在《十一月—在马车上》中,他通过变化的和声交织出冬季的寒冷氛围,例如在乐曲中穿插了一些悲伤的旋律和和声,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意境。
3. 富有变化的节奏柴科夫斯基在《十一月—在马车上》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节奏,有时是如行进的马蹄声一般的坚定有力,有时则是轻快、悠扬的,让人感受到马车行进的韵律与速度的变化。
4. 生动的描绘柴科夫斯基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变化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冬季马车行进的场景。
整个乐曲中既有积雪覆盖的景象,又有马车行进的声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演奏风格除了曲子本身的特点外,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的演奏风格也是其魅力所在。
1. 技巧要求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
《十一月—在马车上》也不例外,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手指灵活性和熟练的琴感,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曲子中丰富的旋律和和声。
2. 表现力要求这首曲子在演奏上对演奏者的表现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演奏者需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曲子中情感的变化,表现出冬季的寒冷和马车行进的场景,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画面。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曲式分析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曲式分析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十一月----雪橇》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把西方音乐史的精神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把西方音乐传统与自然融为一体,代表了一种自然精神的演奏。
本文将以一种曲式分析的方法,探讨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曲目中结构和旋律等方面的特点。
《十一月--雪橇》是一部两段小步舞曲,按照前段、尾声和二段来分析,尾声又分为尾声1和尾声2。
前段有一个四小节的A 段,一个八小节的B段,以及一个四小节的A’段,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对舞曲的把握能力。
A段以四小节的抒情音乐作为开场,用三个音符表现出了柔和的情调,而B段的16小节把抒情情调进一步发展,以一种灵巧的旋律表现出雪橇在雪中飞掠的情景,并以一种宁静的情绪收尾。
A’段以轻快的舞步表达出雪橇的活泼,并最终回到前段,形成一个循环。
柴科夫斯基给雪橇曲中赋给了丰富的旋律特色。
音乐开场时出现的曲调符合大调,但抒情性的旋律里也蕴含着一丝小调,给乐曲带来了一种神秘的气息,给听觉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旋律也多次变化,在B段中有多次改变节奏,从而给乐曲带来更多新鲜感,使听众和舞者能够更加入进舞蹈的气氛中。
尾声1里,作曲家使用了一种传统的旋律技巧,以一段联结前段和尾声2的短变奏,来把每段音乐紧凑地衔接起来,同时也把前段和尾声2结合在一起,让整个曲目更加完整。
尾声2更多地将音乐的情调推到极致,用一种自然的旋律表达出大自然的美丽和释放出的宁静。
柴科夫斯基在《十一月--雪橇》中将西方传统音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把古老的旋律表达得淋漓尽致、宁静而又抒情。
从结构和旋律的角度来看,曲目内容丰富,完整性和灵动性很强,把西方传统音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诠释出一种自然心态。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
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
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
注①《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
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
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
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
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在马车上》的艺术特色与演奏探究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在马车上》的艺术特色与演奏
探究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是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与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其音乐作品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从整体创作风格上看,柴科夫斯基前期创作的作品倾向于表现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后期的作品则更具有悲剧性。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四季》中《十一月—在马车上》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部分通过柴科夫斯基所在的时代背景、家庭因素、个人情感等方面来阐述作曲家生平,这与其创作的作品风格息息相关,为更深入的理解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十一月—在马车上》的创作背景跟艺术性,主要从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是《十一月—在马车上》的音乐分析,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旋律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为更完整的演奏这首作品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对作品演奏技巧的探究,其中包括对作品速度的把控、力度的掌握、踏板的运用以及作品演奏风格的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可夫斯基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作者:隋燃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期
摘要:钢琴组曲《四季》以春夏秋冬为创作源泉,虽然描述的是俄罗斯自然风光,但是表达的是对于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将这些内涵赋予乐曲之中,使得乐曲更有灵魂。
这组乐曲生动的体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
本文通过对乐曲中所涉及到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俄罗斯的文化、思想问题的阐述,其中《四季》十一月的造诣即为高深,在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将在作曲技法还有和声分析方面做出研究。
关键词:音乐特点;曲式分析;研究
一、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音乐特点
这首乐曲为听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天景色图:在渺远广阔的雪原上,马车由远方慢慢驶来的情景浮现在听众脑海中。
使用简洁的织体进入乐曲主题为整首乐曲锦上添花,使得乐曲弹奏流畅自然,用简洁明了的和声作为背景,使远方的隐隐约约的马车的身影更加突出,由此看出音调朴素的俄罗斯民歌却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俄罗斯淳朴的民风和大自然的和谐在乐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二度倚音在乐曲中的运用以及和声节奏的巧妙变换为听众展现了一幅马车铃铛来回晃动、马蹄哒哒作响的欢快场面,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时也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右手弱力度的跳音背景下,主题音调在左手得以再现,让人回味的同时,尾声已悄然侵入,在不知不觉中变换,和谐而流畅,直到音乐逐渐趋于平静,远去的马车已渐渐消失在人的视线里,给听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作曲家用不同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及力度变化等作曲技法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这幅由远到近再到远的画面,曲调不同变换衔接自然流畅,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颇有音画结合的审美意境使得听者不禁为之陶醉。
二、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具体分析
1、音乐结构特征分析
俄罗斯的冬天,白雪皑皑。
快乐的马夫唱着民歌,哼着小曲,赶着马车疾驰在广阔的雪原上。
柴可夫斯基被这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深深触动。
于是写出这首反映俄罗斯冬季景色的钢琴曲。
这首钢琴小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
首部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E自然大调进入中速的快板;中部是乐段的反复,由G大调进入,在调性、节奏、音乐风格上都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2.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分析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在一周演奏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季》这部钢琴套曲的曲式结构使得它能在演奏中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为演奏作品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因此在演奏作品之前准确分析所弹奏作品的曲式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才能准确理解钢琴套曲的准确情感表达。
大雪纷飞的俄罗斯空气格外的清新,快乐马夫在马车上快乐的奔跑着,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安静。
这首十一月展现了俄罗斯清爽的冬季和俄罗斯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追求,还有俄罗斯人民乐观的精神。
十一月为复三部曲式的结构,拍子,速度为第一部分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小节,第二部分—小节,再现部:—小节是一段简单的再现。
3.和声分析:
A段是一段方整性乐段,由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
主题由恰到好处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使得乐曲音色朴实而宽广,俄罗斯民歌在空中荡漾,农夫赶着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跑,马蹄声在听众脑海中回荡,叮当作响的铃铛声为这首乐曲增添了极大的灵性,一幅和谐美好的俄罗斯冬景图让听众陶醉其中。
谱例8
A1段依旧沿用A段主题,在曲调上没有什么变化,是A段的变化再现,和声但加入了在烘托主题的旋律,因此使得樂曲更加富有感染力,三连音的节奏型在这段乐曲中极为重要,左手的灵活程度也对这段乐曲是否感人起着重要作用。
令人惊喜的是,这段乐曲结束后有两小节补充,结束于主和弦的五音旋律位置,形成让观众心神荡漾的期待感。
4、音乐材料及其发展手法分析
俄罗斯民族语言以及俄罗斯民俗风情对于俄罗斯民族的音乐特征有着很大的影响。
许多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多用升“犷和降”音,使音乐更加优美。
也让音乐更加具有神秘气息,引起听众的联想与想象。
俄罗斯古典民歌这一风格不只是格林卡和“强力集团”的作曲家一直被持续沿用,在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引用,在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升和降音使得乐曲变化多样,活泼生动。
柴可夫斯基成长于俄罗斯这片具有其特色的土地上,说的是俄罗斯母语,听的是俄罗斯民歌,他的音乐创作自然也不例外富有浓厚的俄罗斯色彩。
触键方式的使用是说到弹奏技巧中很重要的部分。
能否学会使用正确的触键方式决定着要使得弹奏出的旋律表情丰富、层次分明,有着重要影响。
连奏的方式使得乐曲具有歌唱性的旋律。
演奏者在弹连奏时,要灵活运用肢体间动作的关系。
连奏不仅仅是手指的运动,协调好肩膀、手臂、手腕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然后借助手指将力度顺畅的送到琴键上,从而发出美妙的琴音。
除此之外,整首曲子的韵律也需要极度被重视,演奏者要用心去感受声音是否清晰、是否柔美。
因此适合的触键方式对演奏《四季》这
部钢琴套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跳音这种技法在《四季》这部钢琴套曲中被不同程度的运用,弹奏跳音要求快速清晰,手指自然落下的重量和下落后反弹的两种力量运用的恰当自如。
三、总结
文章的重点为作品的作曲技法分析,但又分析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任务的介绍,还从音乐结构特征、曲式分析、和声分析、音乐材料及其发展手法等进行分析。
乐曲主题固然优,但是一种忧而不伤的情愫总是环绕在听众心头,让人难以忘怀,印象深刻。
柴可夫斯基的乐曲中,虽然伤感,但是又将这种伤感深入乐曲的灵魂,表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空灵的忧郁气质。
这首曲子与其说最值得挖掘和思考的是风格的清新流畅,不如说是深藏在的柴可夫斯基的内心灵魂,柴科夫斯基的内心和他的灵魂形状通过这首曲子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钢琴小品《十一月——在马车上》以其新颖的艺术构思、缜密的逻辑构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对国家人民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必将长久地保持其艺术生命力,永久的流传下去,成为不可超越的传奇。
参考文献
[1]孙淑平.钢琴套曲《四季》的音乐特色及《六月》《十一月》的曲式分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6,(05):50~52.
[2]彭勇军.浅析钢琴套曲《四季》的和声语汇的浪漫主义手法[J].音乐创作.2012,(06):86~87.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